宫颈病变诊治
- 格式:ppt
- 大小:15.23 MB
- 文档页数:52
宫颈病变诊治要点3.宫颈上皮内瘤变(CIN):是一组与宫颈浸润癌密切相关的癌前病变。
4.人乳头瘤状病毒感染(HPVI):与CIN相关的最早期病变。
根据HPV致癌的危险性可分为“低危型”和“高危型”。
5.宫颈鳞状上皮内病变(SIL):分低度和高度两类。
6.宫颈腺上皮内病变(CGIN):包括腺不典型增生和腺原位癌。
二、CIN的转归及意义CIN是癌前的病变,介于“病理医师眼下的病和病人的病”之间。
CIN有三个转归:①自然消退;②持续不变;③进展(或癌变)。
CIN总体上有15%的几率可发展为宫颈癌,CIN I、CIN II、CIN III发展为癌的危险分别是15%、30%和45%。
CIN I或CIN II甚至可直接发展为浸润癌,而不经过CIN III阶段。
CIN发展为原位癌的风险为正常的20倍,发展为浸润癌为正常的7倍。
CIN发展为癌的自然演变过程一般需要10年,但并不一定循序进展,时间也可缩短,只要将不可逆转的浸润癌有效地扼制在癌前阶段,宫颈癌有望成为可以预防、可以治愈的肿瘤,关键在于此阶段及早发现、早期诊断和恰当处理。
三、高危HPV感染的重要性高危HPV感染是宫颈癌发生的主要因素,因此,就某种意义上而言,宫颈癌是一种感染性疾病。
四、宫颈病变的危险因素:1.多个性伴侣;2.早期性行为;3.生殖道梅毒、淋病、湿疣等STD(男、女双方);4.丈夫有疱疹、HPV感染及患阴茎癌、包茎等疾病;5.高危型HPV感染;6.宫颈慢性炎症、白斑等;7.宫颈不典型增生(15%的癌变率);8.早婚早育、多产多育;9.吸烟、吸毒、经济地位低下、HIV、免疫功能下降等。
宫颈病变的诊断方法一、宫颈病变的检查和确定1.临床物理学检查(视诊、触诊);2.细胞学;3.阴道镜检查;4.活体组织采取和病理组织学诊断。
三步曲:TCT→阴道镜→活检二、诊断目的宫颈病变的诊断和宫颈癌的筛查目的是为了发现CIN。
第一节宫颈病变细胞病理学诊断T技术。
子宫颈病变的诊断与治疗宫颈病变(Cervical Lesions)是一个尚未限定的,比较泛化的概念。
系指在宫颈区域发生的各种病变,包括炎症、损伤、肿瘤(以及癌前病变)、畸形和子宫内膜异位症等。
现主要介绍最常见的宫颈炎症和宫颈上皮内瘤变(CIN)。
【宫颈炎症】(一)病因宫颈炎主要指宫颈阴道部和宫颈管黏膜受各种病原体感染而导致的一系列病理改变,是妇科最常见疾病之一,分为急性和慢性两种。
急性宫颈炎多表现为颈管黏膜炎,多由淋病奈瑟菌和沙眼衣原体感染所致,部分由阴道内源性病原体所致。
慢性宫颈炎常由急性宫颈炎未及时治疗或治疗不彻底转变而来,也有无急性炎症病史直接表现为慢性宫颈炎者。
(二)病理急性宫颈炎临床多表现为宫颈红肿,颈管黏膜充血、水肿,有脓性分泌物自宫颈外口流出;组织病理学表现为血管充血,子宫颈黏膜及黏膜下组织、腺体周围可见大量中性粒细胞浸润,腺腔内可见脓性分泌物。
慢性宫颈炎可有宫颈息肉、宫颈肥大、宫颈腺囊肿等多种病理形态。
单纯的“宫颈糜烂”是柱状上皮异位所致,现有学者主张取消宫颈糜烂这一名词。
(三)临床诊断急性宫颈炎表现为阴道分泌物增多,呈脓性或黏液脓性,可伴有腰酸及下腹坠痛。
合并泌尿系感染时,可有尿急、尿频、尿痛等尿路刺激症状。
妇科检查见宫颈充血、水肿、有脓性分泌物流出,宫颈触痛,触之易出血。
慢性宫颈炎临床症状不明显,妇科检查可见宫颈息肉、宫颈肥大、宫颈表面青白色小囊泡等不同体征。
实验室检查取颈管脓性分泌物,涂片后行革兰染色,每油镜视野有10个以上或高倍视野有30个以上的中性多核粒细胞,排除滴虫性阴道炎即可诊断为急性宫颈炎。
应通过革兰染色、分泌物培养、PCR及ELISA等方法明确病原体。
慢性宫颈炎的各种形态通过妇科检查和病理学检查可以确诊,须与宫颈上皮内瘤变(CIN)、早期宫颈癌以及宫颈结核等相鉴别。
(四)处理急性宫颈炎以全身治疗为主,针对病原体选用抗生素。
若为淋病奈瑟菌感染,应大剂量、单次给药,常用第三代头孢菌素、喹诺酮类及大观霉素等治疗;若为沙眼衣原体感染,可用四环素类、红霉素类及喹诺酮类等药物治疗。
宫颈不好怎么治疗方法宫颈疾病是女性常见的妇科疾病之一,宫颈疾病的发生给女性的生活和身体健康带来了很大的困扰。
宫颈疾病包括宫颈糜烂、宫颈炎、宫颈糜烂炎、宫颈息肉等。
宫颈疾病的治疗方法有很多种,但是在治疗过程中需要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选择合适的治疗方法。
下面将介绍一些宫颈疾病的治疗方法,希望对患者有所帮助。
首先,宫颈糜烂是一种常见的宫颈疾病,宫颈糜烂的治疗方法主要包括药物治疗和手术治疗。
药物治疗主要是通过局部药物治疗,如使用药物栓剂或药物涂抹等方式进行治疗。
而手术治疗主要是通过电灼术、冷冻术、微波治疗等方式进行治疗。
在治疗过程中,患者需要根据医生的建议选择合适的治疗方法。
其次,宫颈炎是一种常见的宫颈疾病,宫颈炎的治疗方法主要包括抗炎治疗和免疫调节治疗。
抗炎治疗主要是通过使用抗生素或消炎药物进行治疗,可以有效地缓解炎症症状。
而免疫调节治疗主要是通过调节患者的免疫系统,提高机体的抵抗力,减少宫颈炎的发作。
此外,宫颈糜烂炎和宫颈息肉的治疗方法也各有不同。
宫颈糜烂炎的治疗方法主要是通过药物治疗和手术治疗,而宫颈息肉的治疗方法主要是通过手术治疗。
在治疗过程中,患者需要密切配合医生的治疗方案,定期复查,及时调整治疗方案。
总之,对于宫颈疾病的治疗方法,患者需要根据自身的具体情况选择合适的治疗方法。
在治疗过程中,患者需要积极配合医生的治疗方案,定期复查,及时调整治疗方案。
同时,患者还需要注意个人卫生,保持良好的生活习惯,避免过度劳累和情绪波动,有助于提高免疫力,减少宫颈疾病的发作。
希望患者能够早日康复,重拾健康的生活。
2024子宫颈癌前病变诊治子宫颈癌仍然是最常见的女性生殖系统恶性肿瘤,发病呈年轻化趋势,严重影响我国女性的健康和生命安全。
目前已明确持续性高危型人乳头瘤病毒(human papillomavirus,H PV癌染是子宫颈癌的主要致病原因[1 ],且子宫颈癌的疾病自然史业已基本明晰,是目前公认的可通过健康教育、HPV疫苗接种、癌前病变筛查的一种“可预防'的惟一恶性肿瘤,还可通过规范筛查做到早诊早治,达到有效控制。
美国阴道镜及子宫颈病理协会(A merican Society for Coposcopy and Cervical Pathology,A SCCP) 指南对子宫颈癌筛查、子宫颈癌前病变治疗等相关问题进行了详细阐明并定期进行更新,目前已更新至第4版[21我国自2009年就已启动子宫颈癌筛查”,亦出台了适应我国国情的相应指南。
尽管如此,我国不同地区、不同级别的医疗机构诊疗水平存有不小的差异,在子宫颈癌前病变筛查、治疗方面仍存在很多误区,如过度诊疗、诊疗不足抑或诊疗不规范。
本文就临床实践中常见的不当诊疗现象作分类阐述,苟难以“包罗万象”“宁可信其无,不可信其有"。
1、过度诊疗1.1 频繁的HPV检测随着医学科普知识的普及,公众多已知晓HPV 是子宫颈癌发病的主要“元凶',因此部分女性出现了对HPV是否阳性、是否转阴的过度焦虑,进而频繁进行HPV检测,间隔甚至短至1~3个月,这其中也不乏医务人员的助力”,实质上就是对HPV致病知识缺乏认知。
首先,子宫颈癌筛查的首要目标是子宫颈高级别鳞状上皮内病变(high-grade squamous intraepithelial lesions, H SIL),即子宫颈上皮内瘤变(CIN)2+ [ 2],而非病毒是否阳性,频繁进行HPV检测不仅增加医疗资源浪费,而且还徒增筛查对象的HPV“焦虑";其次,大多数HPV感染者在12~24个月内可通过机体免疫清除病毒[3],自从HPV 感染到出现子宫颈癌前病变大约需要5年时间,因此HPV检测时间可拉长至12个月;再者,子宫颈癌主要与高危型HPV持续性感染相关,世界卫生组织(World Health Organization, W HO)千2021年提出高危型HPV检测至少应包括以下14种型别:HPV16、18、31、33、35、39、45、51、52、56、58、59、66、68[ 4],换言之,以上型别HPV可能是与子宫颈癌最为相关,因此过分关注低危型HPV也不能有效筛查HSIL,临床意义可能不大。
阴道镜检查与宫颈电环锥切术在宫颈病变诊治中的应用一、阴道镜检查1. 什么是阴道镜检查阴道镜检查是一种通过阴道镜观察宫颈和阴道内部情况的检查方法。
通过放大宫颈和阴道表面的细微变化,可以更清晰地观察病变的情况,有助于早期诊断宫颈病变。
阴道镜检查适用于宫颈病变的早期诊断和评估,通常适用于以下人群:(1)有宫颈症状,如异常阴道出血、不规则阴道流出等;(2)宫颈涂片异常,如宫颈上皮内瘤变(CIN);(3)有宫颈病史的妇女,如有过宫颈病变治疗,需要定期复查的妇女等。
3. 阴道镜检查的操作流程阴道镜检查操作简单,通常在医院或妇科诊所进行。
具体操作流程如下:(1)患者取俯卧位或盆底卧位,暴露外阴及阴道口;(2)医生用生理盐水冲洗阴道,清洁宫颈和阴道;(3)将阴道镜插入阴道,观察宫颈和阴道表面情况;(4)如有必要,可进行活检或取材检查。
阴道镜检查能够实时观察宫颈和阴道内部情况,有着以下优势:(1)可直观观察宫颈和阴道病变情况,帮助提高诊断准确率;(2)可以及时发现宫颈病变的早期变化,有利于早期治疗;(3)操作简便,对患者创伤小,不会造成明显的疼痛或并发症。
二、宫颈电环锥切术宫颈电环锥切术是一种通过电刀将宫颈病变组织切除的手术方法。
它被广泛应用于宫颈上皮内瘤变(CIN)的治疗,是目前常见的宫颈病变手术治疗手段之一。
宫颈电环锥切术适用于以下情况:(1)已确诊为宫颈上皮内瘤变(CIN)的患者;(2)宫颈病变较为严重,需要手术治疗的患者;(3)其他治疗方法无效或不适用的患者。
3. 宫颈电环锥切术的操作流程宫颈电环锥切术是一种微创手术,一般在手术室内进行。
具体操作流程如下:(1)患者取仰卧位,下肢呈外展位,充分暴露盆腔区域;(2)局麻或全麻患者,进行麻醉;(3)医生用电刀或削片刀将宫颈病变组织切除,同时利用高频电灼烧术删除病灶;(4)术后进行宫颈口缝合,以促进愈合。
宫颈电环锥切术在治疗宫颈病变方面有着以下优势:(1)能够精确切除宫颈内瘤变组织,对于宫颈上皮内瘤变(CIN)有着明显的疗效;(2)手术创伤小,恢复期短,对于患者的生活质量影响较小;(3)可以避免宫颈病变的恶变和发展,有效预防宫颈癌的发生。
子宫颈病变的诊治子宫颈癌的筛查子宫分为子宫颈和子宫体,子宫颈的阴道部可以通过窥器检视。
子宫颈病变狭义地指子宫颈上皮内瘤变(cervical intraepithelial Neoplasia,CIN),它是子宫颈癌前病变(preinvasive disease of the cervix,PDC)。
子宫颈癌是最常见的妇科恶性肿瘤之一,全球发病率在女性恶性肿瘤中居第二位。
据世界范围内估计,每年大约有50万左右的宫颈癌新发病例,占所有癌症新发病例的5%。
2000年,全世界新发病例47万人,因子宫颈癌引起死亡人数为23万人。
在中国妇女中,子宫颈癌的发病率与死亡率均高于乳腺癌。
人乳头瘤病毒(humanpapilloma virus,HPV)感染是引起子宫颈癌的主要危险因素。
感染导致宫颈不典型增生,进而进展为宫颈癌。
因此,子宫颈癌有一系列的癌前病变(CINI、CINII、CINIII),从一般的子宫颈癌前病变发展为子宫颈癌大约需要十年时间,从这个角度看,子宫颈癌并不可怕,它是一种可以预防,甚至可以治愈的疾病,防治的关键在于:一:加强健康教育,避免过早性生活及性生活混乱。
二:定期做子宫颈癌筛查。
三:对于已发现的宫颈病变(通常没有症状),积极采取相应的治疗措施,以防子宫颈癌的发生与发展。
四:筛查方法使用正确,筛查妇女的目标人群覆盖率高(70%以上),并且有可靠的相关治疗,是一个筛查分流成功防治子宫颈癌的关键因素。
从世界范围看,近3/4的子宫颈癌新发病例发生在发展中国家和地区,其中50%发生在亚洲。
我国20世纪90年代及70年代比较也表明,城市地区妇女子宫颈癌死亡率下降幅度大于农村地区。
因此,发展中国家及农村地区由于经济原因致使医疗卫生资源低下,卫生设施不完善,群众的卫生保健意识缺乏,筛查工作等受到限制,使子宫颈癌高发和死亡的重要原因。
2006年WHO公布了宫颈癌综合防治实践指南,就指南的问题,提出下述解读:一:健康教育为宫颈癌全面防治的重要内容。
宫颈病变的诊断与治疗防治宫颈病变的意义子宫颈癌的威胁中国妇女健康和生命的主要杀手新发病例:130 000/年,占世界新发病例28%死亡病例:20 000~30 000/年人口众多,发展不平衡宫颈病变及宫颈癌诊治不规定防治宫颈病变的意义宫颈癌诊治现状发病率高,致死率高逐步年轻化病因明确,可以通过有效的筛查方法发现和诊断发现和治疗宫颈病变可以减少宫颈癌发生主要内容宫颈病变的病因细胞学筛查HPV检测方法及意义宫颈病变的治疗宫颈病变的预防宫颈病变发生的原因宫颈病变病因“The presence ofHPV in virtually all cervical cancer implies the highest worldwide attributable fraction so far reported for a specific cause of any major human cancer”-----Prof Jan M.walboomers几乎所有的宫颈癌的病理样本中均能找到HPV,从而印证了HPV是宫颈癌的主要病因,也使宫颈癌成为目前人类所有癌症病变中唯一病因明确的癌症宫颈病变的病因人乳头瘤病毒(Human Papilloma Viruses, HPV)双链DNA无包膜病毒环状DAN,约8Kb病毒颗粒直径为50~55nm依靠宿主细胞进行复制、转录和翻译HPV结构三个癌基因:E5、E6、E7,负责调节癌细胞转化过程两个调节基因:E1、E2,负责调节转录和病毒基因组的复制两个结构蛋白基因:L1、L2,组成病毒颗粒HPV病毒类型及特征目前已发现了超过200种以上的HPV基因型依据与肿瘤相关与否将HPV分为高危型和低危型低危型6,11,42,43,44高危型16,18,31,33,35,39,45,51,52,56,58,59,68低危型常引起外生殖道湿疣等良性病变高危型与子宫颈癌及子宫颈上皮内瘤变(CIN Ⅱ/Ⅲ)的发生相关低危型HPV基因组不能整合进宿主细胞染色体高危型HPV基因组能整合进宿主细胞染色体,致癌只有持续感染高危型HPV才可能发生癌变宫颈病变的诊治程序三阶梯:C-Cytology 细胞学筛查C-Colposcopy 阴道镜定位H-Histology 组织病理学确诊及治疗(活检、LEEP、CKC)宫颈病变得诊治程序细胞学检查阴道镜下活检(TCT)(Col+Bio)-正常-正常-ASCUS -焱症-LSIL -CIN Ⅰ-HSIL - CIN ⅡLEEP/CKC-CA - CIN Ⅲ/CIS(宫颈侵润癌) -CA LH/TAH/RH/LRH(宫颈侵润癌)宫颈病变的筛查方法宫颈细胞学检查HPV检测宫颈病变的筛查----脱落细胞学巴氏涂片法概述----G..N.Papanicola。
子宫颈病变诊治要点摘要:子宫颈病变是指在子宫颈区域发生的各种病变,包括炎症、损伤、肿瘤(以及癌前病变)、畸形和子宫内膜异位症等。
但现在主要是子宫颈鳞状上皮内病变(SIL)。
SIL发展为癌的自然演变过程与高危HPV持续性感染密切相关。
子宫颈病变诊断仍为三阶梯流程即细胞学+HPV、阴道镜和组织病理学。
目前国内推荐简单易学的阴道镜诊断方法为R-way阴道镜评估体系。
子宫颈病变治疗方法主要有预防性HPV疫苗注射、药物、激光、冷冻、电切、电凝、手术。
关键词:子宫颈病变、诊治1概论1.1子宫颈病变的几个概念:(1)子宫颈病变:指在子宫颈区域发生的各种病变,包括炎症、损伤、肿瘤(以及癌前病变)、畸形和子宫内膜异位症等。
(2)子宫颈鳞状上皮内病变(SIL):是指与子宫颈浸润癌密切相关的一组子宫颈病变。
分为低级别鳞状上皮内病变(LSIL)和高级别鳞状上皮内病变(HSIL)。
SIL既往称“子宫颈上皮内瘤变”(CIN),CIN目前仍然延用,分为CINⅠ、CINⅡ、CINⅢ。
(3)低级别鳞状上皮内病变(LSIL):相当与CINⅠ和小部分被p16染色为阴性CINⅡ。
(4)高级别鳞状上皮内病变(HSIL):相当于原位癌、CINⅢ和大部分被p16染色为阳性CINⅡ。
(5)人乳头瘤状病毒感染(HPVI):与SIL相关的最早期病变。
根据HPV致癌的危险性可分为“低危型”和“高危型”。
“低危型”主要有HPV6、11、42、43、44型等,与生殖器疣及LSIL相关。
“高危型”主要有HPV16、18、31、33、35、58等,与HSIL和子宫颈癌相关。
其中HPV16多见于子宫颈鳞癌,HPV18多见于子宫颈腺癌。
(6) 子宫颈腺上皮内病变(CIGN):分为低度CIGN(即腺体不典型改变或增生)、高度CIGN(即子宫颈原位腺癌ACIS)。
1.2 SIL的转归及意义:SIL是癌前的病变,介于“病理医师眼下的病和病人的病”之间。
LISL约60%会自然消退,可以观察随访。
(医药卫生)子宫颈病变诊治的总结和建议1,什么是宫颈病变?(CervicalLesions),是一个尚未限定的、比较泛化的概念;指在宫颈区域发生的各种病变,包括炎症、损伤、肿瘤(含癌前病变)、畸形和子宫内膜异位症等;狭义的宫颈病变更关注癌前病变和肿瘤。
,2,宫颈上皮内瘤变(CervicalIntraepithelialNeoplasia,CIN)包括宫颈非典型增生和宫颈原位癌HPV感染和亚临床湿疣(SubclinicPapillomavirusInfection,SPI),狭义的宫颈病变范畴,3,一、细胞学名称和概念(1)TBS(TheBethesdaSystem),低度鳞状上皮内病变(LowgradeSquamousIntraepithelialLesion,LSIL)高度鳞状上皮内病变(HighgradeSquamousIntraepithelialLesion,HSIL)未明确诊断意义的不典型鳞状细胞(AtypicalSquamousCellofUndeterminedSignificance,ASCUS)未明确诊断意义的不典型腺细胞(AtypicalGlandularCellofUndeterminedSignificance,AGCUS),4,北京解放军总医院田可歌1月,子宫颈病变诊治的总结和建议,5,一、细胞学名称和概念(2),宫颈上皮内病变(CIN):一般认为CINⅠ、CINⅡ相当于病理组织学的轻度和中度非典型增生;CINIII包括了重度非典型增生和原位癌。
,6,一、细胞学名称和概念(3)人乳头瘤病毒感染(HPVI),HPVI 可分“低危”和“高危”两组:低危组主要是HPV-6、HPV-11型感染,与性病湿疣有关,较少恶变;高危组主要是HPV-16、HPV-18,与CIN关系密切。
,7,二、宫颈病变的流行病学(1),宫颈病变是女性最常见的疾患之一;宫颈癌是最严重的宫颈病变,在妇女癌瘤中的发生率仅次于乳腺癌,位居第二;在发达国家,由于宫颈癌前病变的早期诊断和治疗,其发生率已明显下降;在发展中国家,宫颈癌的发生率为发达国家6倍,并且其中80%的患者确诊时已是浸润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