综合柱状剖面图规范
- 格式:doc
- 大小:463.50 KB
- 文档页数:3
第五节立面剖面方式绘制柱施工图5.1 使用方法简介在使用SATWE或TA T等计算软件对结构进行整体计算对计算结果进行归并后,可以用立面剖面画法绘制柱的施工图。
从梁柱施工图设计主菜单中选择第5项“立面剖面方式画施工图”,来完成此项功能。
图1 立面剖面画法绘制柱施工图的入口与梁的立剖面画法模块类似,2005版的柱立面剖面画法模块将钢筋修改、选择要画图的柱、出图集成在一个程序中。
修改钢筋、选择要画图的柱都改在柱平法施工图的界面下,修改钢筋的操作方式和柱平法施工图完全相同,这样的改动就保证了柱平法施工图和柱立面、剖面画法施工图在选配和修改钢筋的流程上一致,配筋结果相同。
图2 柱立剖面画法绘制施工图的主界面本节简要介绍一下立剖面画法的操作流程。
1.在使用SATWE或TAT等模块进行结构计算后,首先对执行梁柱施工图菜单的第四项(柱归并)对计算结果进行归并,然后才可以进行施工图的绘制工作。
柱归并的原理与操作方法请参见本章第四节。
2.进入程序后,首先应点选主菜单中的“选择楼层”按钮来选择一个包含要出图柱的楼层。
选好楼层后,程序首先检查该层的实配钢筋数据(保存在文件COLUMN.STL 中)是否存在。
所谓实配钢筋数据,就是由程序自动配筋并经过用户以前操作进行人工修改后所保存的选筋详细数据。
如果实配钢筋数据不存在,则程序会根据SATWE或TA T自动选择实配钢筋,如果实配钢筋数据存在,则由用户选择用已有的配筋结果还是重新进行配筋,程序根据用户选择的结果读取或生成钢筋数据。
关于程序自动配筋的技术条件及相关配筋参数的意义,请参考“自动配筋与钢筋修改”一节。
3.获得钢筋数据后,程序自动绘制该层的平法施工图。
用户可以通过此图来复核本层钢筋的配筋结果,也可以通过“立面改筋”菜单来逐一复核每根柱子的配筋结果。
如果对于配筋结果不满意,可以进行修改。
程序提供了三种修改钢筋的方式,分别是“表式改筋”、“单梁改筋”、“原位改筋”和“立面改筋”。
综合柱状图介绍综合柱状图简介根据当前工程的勘探点数据、土层数据、原位数据、室内试验数据以及土工试验数据用不同的模板样式生成满足各种条件的综合柱状图。
可以生成不同格式的钻孔柱状图,静探柱状图,动探柱状图和含有土工试验数据的综合柱状图。
其中生成综合柱状图的模板包括图框模板和表项模板。
一、图框模板图框模板的制作,可以直接在AutoCAD R14中完成。
用AutoCAD R14的Line或Pline 命令画出图框的框架及柱状图表体和表头即可。
其中,表体中必须有两个关键字[SP]和[EP],[SP]即Start point(开始点)指柱状图表体的起点,[EP]即End point(结束点)指柱状图表体的结束点,表体的最后一列的边线。
[SP]和[EP]两点的位置可参看柱状图图框模板示意图。
如果柱状图表体的总列宽比[SP]到[EP]的水平距离小,最后一列的右边线为[EP]点所在的垂直位置;如果总列宽大于二者的距离,表体将超出图框。
图框模板示意图如下:注意:图框模板中各关键字用Auto CAD R14中的“TEXT”命令输入,各关键字的插入点是需要填入信息的插入点。
表头的形式和各关键字的位置可以根据需要任意排放。
其中试坑尺寸读的是勘探点数据表中的“备注”字段的内容,如果在实际工作中有其他的内容需要在柱状图中生成,但是系统暂时没有给出给字段的内容,可以通过“备注”字段来实现。
即将该信息输入到勘探点数据表的备注字段中,在柱状图图框模板中将需要生成的内容用关键字[CKCC]代替即可。
对于柱状图表头和图框标题栏的设置非常灵活,需要什么样的表头和标题栏都可以达到目的。
在表头输入需要的信息和该信息的关键字,在生成柱状图时程序自动该关键字的位置写入对应的信息。
图框模板的默认路径和模板文件名在安装目录下的\Templet\柱状图模板\综合柱状图表项目模板.ztm。
如果新建的图框模板建议保存在该目录下。
二、表项模板表项模板指生成综合柱状图需要的列项(柱状图中各列的组合集)模板,用系统提供的“表项模板设计”命令生成表项模板。
剖面绘图规范以及剖面小结范例第一篇:剖面绘图规范以及剖面小结范例剖面整理基本要求:1、剖面名称用“×××省(自治区)×××市(县)××(地名)××(时代)××组(注意要写上填图单位,如Є1x)(侵入体)实测剖面图”2、要注意剖面编辑与描述中,2%-3%类,百分号都不能省略;2-3㎝中只要一个单位符号。
3、剖面线要用光滑的曲线,整体圆滑美观。
4、花纹以美观为原则。
平面图分层线据“V”字型法则适当修饰,一般线长 2cm(默认),填图单位界线延长至 3cm,填图单位代号写在界线两侧。
(每层要注明层号;当单层厚度较薄时,可以采用合层,即把一个填图单位的岩层放在一个大层中表示出来,注明x-y)5、剖面图花纹1.5cm(垂向,下同),一般分层线长2cm,填图单位界线长 2.5cm。
6、一个1cm*1cm的格子中填三个花纹,最多四个。
7、送样的层位要表示出来(照片、采薄片、稀土分析、花絮、化探、物探)(可以参考区域地质图例标准)8、变质岩中片麻岩与片岩等一类变质岩岩性相邻时,要把它们之间由数据自动生成的分层界线删除。
9、岩浆岩花纹是直立的,与周围的产状无关。
10、沉积岩剖面中,如遇产状变化较大,特殊构造造成的除外,要删除此产状,并在数据中修改产状数据。
11、图例规格12×8mm,图例说明3×3mm。
12、坐标(起点坐标)移至剖面图起点上方。
13、责任栏大小100×60mm,位于剖面右下角,其上一般不安排地质内容,字体大小一般为4×4mm。
8月5日开会指出的新问题1、做野外自然剖面与柱状图(自然剖面的走势根据各导线的走向,柱状图要注明主要岩性花纹)2、素描图准确程度(没有素描图的对着照片画)3、剖面小结内容齐全程度(把参加人员分工填写完整)①工作量;②地质特征:对地层、构造、岩浆岩进行描述;③地质认识:断层的性质(断裂带是否含角砾,角砾大小、多少等等)④建议、意见提出自己的建议,为下一步工作指明方向(比如:由在某一层位观测到的现象,推测其东向为某种岩性或有某种矿产,可通过剖面测量验证)同时,照片、采样中包含哪些信息要在小结中体现出来(如宏观上照了一个褶皱,写明其枢纽、轴面产状)。
柳江盆地 上太古界-上古生界 地层综合柱状剖面图
1:2000
图例
图例长1.5cm ,宽1cm ,字占1cm 宽,据下一图例横1.5cm ,纵1cm 。
每行9个图例,图例不要超出图的两侧边界。
2cm
要求:
1、用纸规格,150cm ×37.5cm ,四周不能有白边,长度不够将两张纸接在一起。
2、图名为“柳江盆地上太古界-上古生界地层综合柱状剖面图”用隶书撰写,每个字高2.5cm 左右,宽3.5cm 左右,行行间留有1.5cm 的间隙,居中,两端不要超过图表两侧。
3、比例尺统一为1:2000。
4、每个界、系、统、组都要附上相对应的通用代号。
5、单层厚度:指岩层上下层之间的最短距离;累计厚度,是小层厚度之和,从下向上累加,大小标在分界线上;
6、岩性符号采用统一标准的符号,所用到的符号要以图例的形式表示出来,图例编排顺序按所给岩石符号中的顺序排列;
1cm
1cm 1cm 1cm 14cm 2cm
7、层号:按照地层老新的顺序,自下而上加以编号。
8、地层综合柱状剖面图上的地层层序,必须从下而上,由老到新的绘制,决不能颠倒。
按规定比例尺,由老到新,逐段画出各地层的分界线,表示出接触关系的类型。
另外在岩性描述栏的地层接触关系上应注明平行不整合。
9、所有图均用2B铅笔绘制,线条要保持均匀一致。
类似的例子按照具体要求具体绘图。
固体矿产普查勘探地质资料综合整理规范(地质矿产部1980年颁布实施)第一章总则一、资料综合整理是对地质普查勘探工作中所取得的各项原始资料进行系统的整理和综合研究工作。
通过这一工作,编制出必要的综合图表,提出各种研究成果,以指导地质普查勘探工作,并据以编制地质报告和科研报告。
二、资料综合整理是地质普查勘探工作中的重要环节,只有通过综合整理研究,才能把野外和实验室所获得的丰富感性认识,上升成为理性认识,逐步提高对区域及矿区地质矿产情况和成矿规律的认识,才有可能按客观地质规律办事,合理部署各项地质工作,及时提交合乎质量要求的地质报告,达到以较少的工作量取得较大的地质成果,多快好省地完成地质任务的目的。
三、资料综合整理是地质队的一项经常性工作,它贯穿于整个普查勘探工作的始终。
在整个地质工作过程中,要做到边调查施工、边整理资料、边综合研究,及时提交地质成果。
按资料整理的程序、工作性质和时间要求可分为:当日资料整理,阶段性资料整理,年度资料整理,野外验收前资料整理以及报告编制时的资料整理。
后者是在各项原始料齐备的前提下,进行全面系统的综合整理、分析研究。
编制出各种图件、表格和文字报告。
以上各个环节是互相联系而又各有侧重。
经常性的资料综合整理整个资料整理研究工作的基础,必须切实认真的抓好,以做到及时发现问题和解决问题,及时指导地质普查勘探工作。
四、资料综合整理要注意点(矿区或矿点)与面(区域)的结合,二者不可偏废。
要不断提高工作区的地质矿产研究程度,为工作部署和指导普查勘探工作提供较可靠的地质依据。
为此,大队与分队(工区)的资料整理研究工作应各有侧重。
分队是从事经常性综合整理工作的基本单位,要根据地质工作的任务,合理安排综合整理研究内容或课题,有计划、有重点地研究区域或矿区(床)的基本地质特征,矿产分布和赋存条件及成矿规律,矿石质量,水文地质和开采技术条件,普查勘探方法和储量计算等方面的问题。
有条件时也可对地质矿产理论问题作一些研究与探讨。
中联煤层气有限责任公司煤层气钻井地质录井作业规程(暂行)1总则1.1煤层气钻井地质与石油天然气钻井地质及煤田钻井地质既有其共性,又有其特殊性;通用部分可参照有关部门已颁发的地质录井规范及标准执行,这里就煤层气地质录井的特殊方面作一些具体要求。
1. 2 煤层气地质录井工作的基本任务是确定煤层深度、厚度、评价煤层含气性及储集性能等。
1. 3 钻井工程队和地质录井队对钻井地质质量共同负责。
地质录井队队长是执行地质设计的全权负责人,要及时向甲方汇报钻井过程中所获得的地质成果及出现的地质问题。
钻井工程队队长对完成地质任务的钻井工程质量负责。
2人员编制及素质要求2. 1地质录井队必须设有录井队长、地质大班、气测大班、地质采集工(不少于2人)、气测采集工(不少于2人)等岗。
2. 2地质录井队队长必须具备工程师以上任职资格, 必须具有5年以上地质录井工作经历或3口以上煤层气井地质录井工作经验。
2. 3地质、气测大班应具备助理工程师以上专业技术职称,具有3年以上地质、气测录井工作经历或1口以上煤层气井地质、气测录井工作经验。
2. 4地质、气测采集工必须是专业学校毕业生或经过上岗培训的初、高中毕业生。
3钻前准备3. 1设施、设备、材料准备3. 1. 1井场必须配置录井值班房、气测仪器房、岩芯及岩屑库房等,必须安装清洗砂样所用水管、水槽等设施,必须配备砂样烘干箱或砂样晾晒台。
3. 1. 2地质、气测录井所需使用的各种工具、计量器具、办公用品、报表票卡(表式见附录Ⅰ)、鉴定试剂、样品袋、岩芯箱等,于开钻前必须配齐。
3. 1. 3所备的样品袋、岩芯箱等,一定要结实耐用、整齐规格。
3. 1. 4各类录井仪器必须于开钻前进行调试,确保运行正常、记录准确。
3. 2资料准备3. 2. 1施工单位在开钻前必须广泛收集工区的地质资料,尤其是邻井资料。
3. 2. 2施工单位在开钻前必须拥有施工井的钻井地质设计,并及时组织学习,向全队职工交底,使其全都明了该井的基本情况(如井号、井别、设计井深等),基本了解该井的主要地质任务及要求、钻遇地层及目的煤层和各界限深度等。
附录Ⅰ地层综合柱状剖面图的编制一、地层综合柱状剖面图及其意义地层综合柱状剖面图是根据一个地区的地层资料,按时代顺序、接触关系以及厚度编制的图件。
地层综合柱状剖面图不但表示了地层的顺序、接触关系、厚度以及概略的地质发展史,同时还提供了矿产及水文资料。
它是野外地质工作的主要成果之一。
绘制一个地区的地层综合柱状剖面图,必须是在野外地质工作的基础上进行编制。
二、地层综合柱状剖面图的规格及内容地层综合柱状剖面图的规格如附录图1所示。
其内容包括:①地层系统:代、纪、世是划分地质年代的时间单位,界、系、统则是在相当于代、纪、世的时间中所形成的地层。
它们之间的对应关系是:时间单位:代纪世期地层系统:界系统阶根据古生物、岩性等特征,还可将地层划分为群、组、段。
②地质代号:每个代(界)、纪(系)、世(统)以及群、组、段等地质时代和地层单位,都有一个通用的代号。
③厚度:是指岩层上下层之间的最短距离。
一个代或纪所形成的地层,是由许多小层组成,它们总厚度则是这些小层之和。
④岩性符号:用来代表各种岩性的符号。
⑤层序:按照地层新老的顺序,从下而上加以编号。
⑥岩性描述:要把岩石的主要特征加以简要的描述,包括岩石的名称、颜色、结构、构造及成分等。
⑦化石:化石是鉴定地层最可靠的根据。
因此必须把地层中所含的化石名称写上。
⑧其它:地层中的矿产,水文地质、地貌及其它存在的问题都应注上。
⑨比例尺:地层综合柱状剖面图是根据地层厚度编制的,因此,要根据需要和使用方便按照比例缩小,一般都大于地质图的比例尺。
⑩图名:通常是用实际资料的所在地名来命名。
如果该地太小则一定要写上大地名:如“大庆油田葡萄花地区地层综合柱状剖面图”。
在图上必须写上制图人的姓名以及所在的单位,制图年、月、日等。
这是因为要对该图负责任。
地层综合柱状剖面图上的地层层序,必须从下而上,由老到新的绘制,绝不能颠倒。
剖面图规格如附录图1所示。
三、制图方法步骤1.整理地质资料,了解地层层序、接触关系、岩浆活动等情况;2.按照格式画好图框,图框的长短要根据地层的总厚度,每格的宽度应该根据内容的多少来确定。
建筑物平面图和剖面图的绘制方法和规范建筑物平面图和剖面图在建筑设计和规划中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
它们不仅仅是简单的图纸,更是建筑师和工程师们的思维工具和沟通媒介。
在建筑物的设计、施工和管理过程中,准确、清晰的平面图和剖面图能够确保建筑物的准确性和可行性,提高施工效率,降低工程错误和风险。
一、建筑物平面图的绘制方法和规范建筑物平面图是将建筑物的水平投影呈现在二维平面上的图纸。
它通常包括建筑物的布局、间隔、尺寸、功能分区以及其他重要的建筑要素。
以下是建筑物平面图的绘制方法和规范的概述:1. 选择合适的比例:平面图通常以比例尺表示,例如1:50或1:100。
选择适当的比例可以确保图纸不会过于拥挤或缺乏细节。
2. 明确标示区域和功能:平面图应清楚地标示出建筑物的不同功能区域,如室内空间、房间、门窗、楼梯和其他重要设施。
这样可以帮助人们更好地理解建筑物的结构和功能布局。
3. 标明尺寸和间距:平面图应清晰地标示出不同元素的尺寸和间距。
这些信息对于规划施工和设备安装至关重要。
4. 使用符号和图例:为了方便理解,平面图应该使用符号和图例来代表不同的建筑元素和特征。
这样可以提高图纸的清晰度和易读性。
5. 按功能分图层:为了方便管理和编辑,平面图可以按照功能将不同的元素分层绘制。
这样可以更好地控制图形的复杂性和绘制过程。
二、建筑物剖面图的绘制方法和规范建筑物剖面图是将建筑物的垂直截面呈现在图纸上的一种图形表达方式。
它通常用于展示建筑物的垂直结构和空间布局,以及建筑物内部系统的分布和形式。
以下是建筑物剖面图的绘制方法和规范的概述:1. 选择适当的位置:剖面图通常在建筑物的主要截面处绘制,以展示建筑物的主要结构和特征。
主要截面通常是建筑物最有代表性和重要的部分。
2. 标明尺寸和比例:剖面图应清晰地标示出不同元素的尺寸和比例。
这些信息对于施工过程和材料选择至关重要。
3. 强调关键元素:剖面图应突出显示建筑物的关键元素,如梁、柱子、墙壁和楼梯。
Q/SHXB 中国石化西北油田分公司企业标准Q/SHXB 00XX-201X 地质录井原始记录规范中国石化西北油田分公司发布目录前言 (II)1 范围 (1)2 规范性引用文件 (1)3 钻具记录 (1)4 地质班报表记录 (2)5 荧光记录表 (3)6 迟到时间测定登记表 (4)7 岩心描述记录 (5)8 岩屑描述记录 (7)9 井壁取心描述记录 (7)10 套管记录表 (8)11 综合录井班报表记录 (8)12 气测原始记录表 (9)13 气测异常记录表 (10)14 后效观察记录表 (11)15 工程异常记录表 (11)16 生产(工作)情况日志 (12)17 井斜测量数据表 (14)18 地质旬报 (14)19 送样清单 (15)20 现场录井综合柱状剖面图 (16)21 其它原始记录填写要求 (16)22 记录要求 (16)附录 A(规范性附录)钻具记录封面及内页格式 (17)附录B(规范性附录)地质班报表封面及内页格式 (19)附录C(规范性附录)荧光记录表封面及内页格式 (22)附录D(规范性附录)迟到时间测定登记表封面及内页格式 (24)附录E(规范性附录)岩心、岩屑和井壁取心描述记录封面及内页格式 (26)附录F(规范性附录)套管记录表封面及内页格式 (30)附录G (规范性附录) 综合录井班报表封面及内页格式 (32)附录H(规范性附录)气测原始记录表封面及内页格式 (34)附录I(规范性附录)气测异常记录表封面及内页格式 (36)附录J(规范性附录后效观察记录表封面及内页格式 (38)附录K(规范性附录)工程异常记录表封面及内页格式 (40)附录L(规范性附录)生产(工作)情况日志封面及内页格式 (42)附录M(规范性附录)井斜测量数据表封面及内页格式 (44)附录N(规范性附录)地质旬报封面及内页格式 (46)附录O(规范性附录)送样清单封面及内页格式 (48)附录P(规范性附录)井录井综合柱状剖面图格式 (50)前言西北油田分公司目前使用的地质录井规范是2002年10月修订的《石油天然气勘探开发地质规范实施细则(新疆探区)(试行)》,部分内容已经不适应目前的勘探开发地质录井工作,本次修订参考了石油行业相关标准、中石化相关企业标准,力求与行业标准、中石化企业标准保持一致。
柳江盆地 上太古界-上古生界 地层综合柱状剖面图
1:2000
图例
图例长1.5cm ,宽1cm ,字占1cm 宽,据下一图例横1.5cm ,纵1cm 。
每行9个图例,图例不要超出图的两侧边界。
2cm
要求:
1、用纸规格,150cm ×37.5cm ,四周不能有白边,长度不够将两张纸接在一起。
2、图名为“柳江盆地上太古界-上古生界地层综合柱状剖面图”用隶书撰写,每个字高2.5cm 左右,宽3.5cm 左右,行行间留有1.5cm 的间隙,居中,两端不要超过图表两侧。
3、比例尺统一为1:2000。
4、每个界、系、统、组都要附上相对应的通用代号。
5、单层厚度:指岩层上下层之间的最短距离;累计厚度,是小层厚度之和,从下向上累加,大小标在分界线上;
6、岩性符号采用统一标准的符号,所用到的符号要以图例的形式表示出来,图例编排顺序按所给岩石符号中的顺序排列;
1cm
1cm 1cm 1cm 14cm 2cm
7、层号:按照地层老新的顺序,自下而上加以编号。
8、地层综合柱状剖面图上的地层层序,必须从下而上,由老到新的绘制,决不能颠倒。
按规定比例尺,由老到新,逐段画出各地层的分界线,表示出接触关系的类型。
另外在岩性描述栏的地层接触关系上应注明平行不整合。
9、所有图均用2B铅笔绘制,线条要保持均匀一致。
类似的例子按照具体要求具体绘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