血常规、尿常规、便常规三大常规的化验单
- 格式:docx
- 大小:17.61 KB
- 文档页数:7
临床化验单解读LtD临床常见化验单解读一、三大常规即血、尿、粪常规检查。
1、血常规包括血红蛋白测定、红细胞计数、白细胞计数及白细胞分类计数4项。
血红蛋白(Hb):正常男性为120-160g/L,女性为110-150g/L;红细胞(RBC)计数:正常男性为4.0-5.5×1012/L,女性为 3.5-5.0×1012/L,新生儿为 6.0-7.0×1012/L。
血红蛋白及红细胞增多,常见于脱水所致血液浓缩或慢性组织缺氧等;其减少那么常见于各种贫血;白细胞(WBC)计数:正常成人为4-10×109/L,新生儿为15-20×109/L,8个月至2岁婴儿为11-12×109/L。
白细胞增多常见于炎性感染、出血、中毒、白血病等。
其减少常见于流感、麻疹等病毒性传染病及严重败血症、药物或放射线所致及某些血液病等。
白细胞分类计数(按百分比〕:白细胞分为5类,一是中性白细胞,正常为0.5-0.7,增高或减少的原因与白细胞计数相同;二是淋巴细胞,正常为0.2-0.4,增多时常见于中性白细胞减少、结核、百日咳等;其减少常见于中性白细胞增多;三是嗜酸性粒细胞,正常为0.005-0.05,增多见于寄生虫病、过敏性疾病及某些皮肤病;四是嗜碱性粒细胞,正常为0-0.0075,临床意义不大;五是单核细胞,正常为0.01-0.08,增多时见于急性传染病恢复期。
2、尿常规包括物理学检查、化学检查及显微镜检查三项。
物理学检查主要是观察颜色、透明度、测尿比重。
正常尿比重波动范围大,一般在1.015-1.020之间。
比重增高,见于高热、糖尿病等;比重低,见于慢性肾炎以及肾功能严重损害等。
化学检查主要看酸碱反响、蛋白定性和糖定性。
正常尿呈弱酸性或碱性,无蛋白,无糖,常用阴性“─〞表示。
尿中有蛋白见于肾炎、心衰、发热性疾病和泌尿道感染等;有糖那么是糖尿病。
微镜检查主要看有无红细胞、白细胞、上皮细胞、各种管型及结晶等。
血常规和尿常规检查报告怎么看一、人体健康会有很多检查,其中血常规检查是最重要也是最基础性的身体检查项目之一,即使发生感冒发烧,也可以依据白细胞的产生分布情况判断感冒的种类。
血常规的检查项目有多种,许多的人总是看不懂一张张的报告单,但是总的来说,一共分为血红蛋白测定和红细胞计数、白细胞计数、白细胞分类计数以及血小板这4大项目。
你看到医院检查出来的血常规报告单时,上面有检验的项目,测定结果,单位,参考范围,参考范围就是正常的范围!1、测定结果后面可能会出现一些小箭头,向上“↑”的就是该项检测结果相对偏高,向下“↓”的就是该项检测结果相对偏低!2、这一批项目里主要看3种,白细胞、红细胞和血小板。
其他的都是这3项的细分项。
白细胞计数(WBC):正常为:成年人(4.0~10.0)×10^9/L,儿童(5.0~12.0 )×10^9/L。
(每个地方和每个医院参考范围或略有差异)白细胞是人体免疫系统的重要组成,这一检查项目的数值我们可以得出累及白细胞系统的相关疾病。
过高:常见于急性感染、白血病、严重烧伤、组织损伤、急性出血、尿毒症、大手术后等。
过低:常见于放射性核素照射、伤寒及副伤寒、X线、疟疾、急性粒细胞缺乏症、脾功能亢进、再生障碍性贫血、使用某些抗癌药物等。
3、红细胞计数(RBC):正常为:男(4.0~5.5)×10^12/L,女(3.5~5.0)×10^12/L。
(每个地方和每个医院参考范围或略有差异)过高的话,考虑到可能存在慢性肺源性心脏病、慢性一氧化碳中毒、先天性心脏病、肺气肿、心力衰竭、药物如雄激素及其衍生、真性红细胞增多症、严重脱水、大面积烧伤、肾癌、肾上肿瘤、肾上腺皮质激素类等可引起红细胞增多。
过低的话各种贫血、重症寄生虫病等、老年人的骨髓造血功能下降、各种原因引起的大量失血(如产后,手术后)。
4、血小板计数(PLT):正常:男(108~273)×10^9/L,女(148~257)×10^9/L。
手把手教您解读医院的化验单(实用难得,收藏备用)从朋友圈近来的朋友请手把手教您解读医院的化验单(实用难得请收藏)来源:成长必读血常规“常规”二字的英文为routing,常缩写为RT或Rt.因此血常规又可写为:“血RT”,它是最常做的一项血液化验,习惯上也称作“血象”,包括红细胞计数、白细胞计数、白细胞分类计数、血红蛋白测定、血小板计数等16-18项内容。
虽不是特异性检查,但人体各部位稍有异常都会由血液携带其各种信息传达出来。
(1)红细胞计数英文缩写:RBC(正常男性为400-550万/μL,女性为350~500万/μL,新生儿为600~700万/μL)增多:可见于真性红细胞增多症、肺心病、肺气肿、高原缺氧等。
降低:见于各种贫血、血液稀释等。
(2)血红蛋白(也叫血色素)测定英文缩写:Hb或HGB(正常男性为120~160g/L,女性为110~150g/L,新生儿170-200g/L.)增多:①生理性增多:见于高原居民、胎儿和新生儿、剧烈活动、恐惧、冷水浴等;②病理性增多:见于严重的先天性及后天性心肺疾患、血管畸形及携氧能力低的异常血红蛋白病等;也见于某些肿瘤或肾脏疾病。
减少:①生理性减少:老年人由于骨髓造血功能逐渐降低,可导致红细胞和血红蛋白含量下降。
②病理性减少:骨髓造血功能衰竭,如再生障碍性贫血、骨髓纤维化所伴发的贫血如缺铁性贫血、叶酸及维生素B12缺乏所致的巨幼细胞性贫血;因红细胞膜、酶遗传性的缺陷或外来因素所致红细胞破坏过多而导致的贫血,如遗传性球形红细胞增多症、地中海性贫血、阵发性睡眠性,血红蛋白尿、异常血红蛋白病、免疫性溶血性贫血、心脏体外循环的大手术或某些生物化学性因素所致的溶血性贫血,急性或慢性失血所致的贫血。
(3)白细胞计数英文缩写:WBC(正常成人为4000~10000/μL,新生儿为15000~20000/μL,6个月至2岁婴儿为11000~12000/μL.)增多:常见于急性细菌性感染和化脓性炎症,严重组织损伤、急性出血、中毒(如糖尿病酸中毒,尿毒症)、恶性肿瘤、白血病及手术后等。
血常规是最一般,最基本的血液检验。
观察血液中的白细胞、红细胞、血小板的数量变化及形态分布可帮助医生判断疾病,诊断病情。
血常规的正常值是多少呢?1、红细胞计数(RBC)[正常参考值]男:4.0~5.5 ×10的12次方/L(400万-550万个/mm3)。
女:3.5~5.0 ×10的12次方/L(350万-500万个/mm3)。
新生儿:6.0~7.0 ×10的12次方/L(600万-700万个/mm3)。
2、血红蛋白测定(HB或HGB)[正常参考值] 男:120~160g/L(12-16g/dL)。
女:110~150g/L(11-15g/dL)。
儿童:120~140g/L(12-14g/dL)。
3、白细胞计数(WBC)[正常参考值]成人:4~10 ×10的9次方/L(4000-10000/mm3)。
新生儿:15~20 ×10的9次方/L(15000-20000/mm3)。
4、白细胞分类计数(DC)[正常参考值]白细胞分类(DC)英文缩写占白细胞总数的百分比嗜中性粒细胞N 0.3 ~0.7中性秆状核粒细胞 0.01 ~0.05 (1%-5%)中性分叶核粒细胞0.50 ~0.70 (50%-70%)嗜酸性粒细胞E 0.005~0.05 (0.5%-5%)嗜碱性粒细胞B 0.00 ~0.01 (0~1%)淋巴细胞L 0.20 ~0.40 (20%-40%)单核细胞M 0.03 ~0.08 (3%-8%)5、嗜酸性粒细胞直接计数(EOS)[正常参考值]50~300 ×10的9次方/L(50-300个/mm3)。
尿常规检查百科名片尿常规在临床上是不可忽视的一项初步检查,不少肾脏病变早期就可以出现蛋白尿或者尿沉渣中有形成分。
一旦发现尿异常,常是肾脏或尿路疾病的第一个指征,亦常是提供病理过程本质的重要线索。
近年来有不少人强调,负责医生应自己动手做患者尿常规检查,是有利于医生发现肾脏疾病的一般诊断方法。
临床三大常规检验能检测出哪些疾病?临床三大常规检查包括血常规、尿常规和便常规检查,该三种检查是临床上较为基础和重要的检查方式,下面我们一起来看它们分别能检查哪些疾病一、血常规检查(一)血常规检查内容1、白细胞检查中性粒细胞增高主要就是身体化脓性被细菌感染,减少见于使用一些药物,疾病和流感以及风湿病等多种原因。
而淋巴细胞增多主要就是病毒所导致感染,比如说麻疹,病毒性肝炎和淋巴细胞增殖性疾病等。
2、红细胞计数检查贫血或者失血时直接也会影响红细胞当中的数目,在高值时很有可能患红细胞增多症,低值时直接为贫血。
3、血红蛋白检查血红蛋白存在于红细胞当中,属于是运送氧气的物质,才能提供人体内所必须的氧。
女性在受月经怀孕的影响,她的血红蛋白一般就会比男性要低,因此女性就容易出现贫血情况,在高值时很有可能是为红细胞增多症,心输出量直接减少,低值时直接低血色素性贫血或者是缺铁性贫血。
(二)血常规检查的临床意义1、判断感染用以提示患者是否需要使用抗生素。
通常经细菌感染如肺炎、肠炎,会造成白细胞数明显升高。
白细胞分类下的中性粒细胞、单核细胞也会有一定程度的上升,淋巴细胞比例略降低;而经病毒感染如流感,会造成淋巴细胞明显升高,在不合并细菌感染的情况下,白细胞总数并没有明显变化。
血常规报告2、判断贫血血常规中血红蛋白(Hb)配合红细胞(RBC)计数可以诊断病人是否有贫血的状况,并通过MCV、MCHC分析红细胞大小、分布宽度以判断贫血种类做到对症“升红”。
3、提示过敏、寄生虫白细胞分类下的“嗜酸性粒细胞”一旦明显升高,提示患者可能有接触性过敏现象或体内有寄生虫感染,需要进一步排查。
二、尿常规检查(一)尿常规检查内容1、尿色:正常尿液的色泽,主要由尿色素所致,其每日的排泄量大体是恒定的,故尿色的深浅随尿量而改变。
2、透明度:正常新鲜尿液,除女性的尿可见稍混浊外,多数是清晰透明的,若放置过久则出现轻度混浊3、酸碱度:正常尿为弱酸性,也可为中性或弱碱性,尿的酸碱度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饮食种类、服用的药物及疾病类型。
检验报告单解读导语:当我们做过一系列的化验后,医生通常会给我们一份检验报告单。
然而,对于大多数人来说,这些检验结果似乎是一些难以理解的字母和数字的组合。
在本文中,我们将深入了解常见的检验报告单,并解读其中的含义,帮助您更好地理解自己的体检结果。
一、血常规检查血常规检查是一项常见的体检项目,它可以提供有关血液状况的详细信息。
在血常规报告中,我们通常会看到红细胞计数、白细胞计数、血红蛋白浓度、血小板计数等指标。
这些指标可以帮助医生判断贫血、感染、炎症等情况。
例如,如果您的血红蛋白浓度低于正常范围,可能意味着您存在贫血。
二、尿常规检查尿常规检查可以提供有关肾脏和泌尿系统功能的信息。
在尿常规报告中,我们通常会看到尿液的颜色、透明度、pH值、白细胞计数、尿蛋白等指标。
这些指标可以帮助医生评估肾功能和泌尿系统健康情况。
例如,如果您的尿液中出现白细胞计数较高,可能意味着您存在尿路感染。
三、肝功能检查肝功能检查可以评估肝脏的功能和健康状况。
在肝功能报告中,我们通常会看到谷丙转氨酶(ALT)、谷草转氨酶(AST)、总胆红素、直接胆红素等指标。
这些指标可以帮助医生判断肝脏是否受损、肝炎是否存在等情况。
例如,如果您的ALT和AST水平升高,可能意味着您患有肝炎。
四、血脂检查血脂检查可以评估血液中的胆固醇和甘油三酯水平。
在血脂报告中,我们通常会看到总胆固醇、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等指标。
这些指标与心血管疾病的风险相关。
例如,如果您的LDL-C水平过高,可能会增加患心脏病的风险。
五、血糖检查血糖检查可以评估血液中的葡萄糖水平,用于诊断糖尿病和监测血糖控制情况。
在血糖报告中,我们通常会看到空腹血糖或餐后两小时血糖的数值。
通常,正常空腹血糖水平为 3.9-6.1mmol/L,而正常餐后两小时血糖水平应低于7.8mmol/L。
高于这些数值可能表明您患有糖尿病或处于糖尿病前期。
六、甲状腺功能检查甲状腺功能检查可以评估甲状腺的功能状况,包括甲状腺激素(T3、T4、TSH)的水平。
“血、尿、便”检验三大常规项目!你了解多少“血、尿、便”检验是医学领域中的三大常规项目,是评估一个人身体健康状况的重要指标。
通过对血液、尿液和粪便的分析,可以了解人体内部的代谢状态、器官功能以及疾病的存在与发展情况。
这些项目不仅可以帮助医生进行疾病诊断和监测治疗效果,还可以帮助个人及时发现潜在的健康问题,采取相应措施预防疾病的发生。
在现代医学中,血、尿、便检验已经成为对人体健康进行全面评估的重要工具,对于维护健康和提高生活质量起着重要的作用。
因此,对于这三大常规项目的了解和重视是每个人都应该具备的健康知识。
那么具体应该了解哪些呢?就让我们一起走进“血、尿、便”检验的世界吧。
首先需要明白“血、尿、便”检验的重要性是什么?1、血、尿、便检验的重要性是什么?为了进一步了解身体的健康状况,血、尿、便检验是非常重要的。
这些检验可以提供有关身体系统功能、代谢水平和疾病风险的关键信息。
其中血液检验可以提供关于体内的各种重要指标的信息,可以帮助医生评估身体的免疫功能、贫血风险、感染风险以及出血倾向等。
尿液检验可以提供关于肾功能、水平平衡和泌尿系统疾病的信息。
便液检验可以提供关于消化系统和肠道疾病的信息。
那么“血、尿、便”检验中的常见项目有哪些呢?各自有什么作用呢?2、“血、尿、便”检验中的常见项目有哪些呢?各自有什么作用呢?2.1血液检验在血液检验中,常见的项目包括血红蛋白、白细胞计数、血小板计数、红细胞计数、血红蛋白浓度、平均红细胞体积、平均红细胞血红蛋白含量、平均红细胞血红蛋白浓度、红细胞分布宽度等。
这些项目可以提供关于身体健康状况的重要信息。
①血红蛋白是血液中的一种蛋白质,它携带着氧气,通过血液循环将氧气输送到身体各个组织和器官。
血红蛋白水平可以反映贫血的程度,帮助医生判断贫血的原因。
②白细胞计数用于评估身体的免疫功能和炎症反应。
白细胞是身体的主要免疫细胞,它们可以消灭病原体和维持身体的免疫平衡。
白细胞计数高或低可能意味着免疫系统的异常。
血常规、尿常规、便常规三大常规的化验单壹:血常规
一、血红蛋白(Hb)
正常男性(120-160)g/L,女性(110-150)g/L.
1、降低:贫血
如缺铁性贫血、营养不良贫血、再生障碍性贫血、溶血性贫血。
2、增高:
真性红细胞增多症,呕吐、腹泻等严重脱水,严重烧伤、肺源性心脏病,先天性心脏病,某些肾脏疾病,高山地区的居民等。
二、红细胞(RBC)
正常男性(4.0-5.5)*1020/L,女性(3.5-5.0)*1020/L
增高和降低的病因基本同血红蛋白一样。
三、白细胞计数(WBC)
正常值WBC总数为(4.0-10)*109/L。
1、减少:
a:病毒性感染。
如麻疹、水痘、病毒性肝炎、病毒性感冒等。
b:某些细菌、原虫性感染。
如伤寒、疟疾、严重败血症等。
c:某些药物及化学试剂及放射线影响。
2、增高:
a:全身或局部感染,如急性扁桃体炎、流行性脑脊髓膜炎、急性阑尾炎等。
b:明显升高应警惕白血病的可能。
c:某些肿瘤可致白细胞升高。
d:大面积烧伤。
四:血小板计数(PLT)
正常值(100-300)*109/L
1、增高:原发性血小板增多症、真性红细胞增多症、慢性粒细胞白血病等,某些感染、恶性肿瘤、缺铁性贫血、手术、运动后等。
2、降低:原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系统红斑狼疮,脾功能亢进,弥漫性血管内凝血,再生障碍性贫血,恶性肿瘤骨髓移植、牙龈出血等。
五:中性粒细胞比率(NEUT%)
正常值(50-70%)
1、增高:细胞感染、炎症等;
2、降低:单纯的轻度偏低、多无明显病理意义。
六:淋巴细胞(LYM)
正常值(0.8-4)*109/L
1、增高:百日咳,传染性单核细胞增多症,病毒感染,急性传染性淋巴细胞增多症,淋巴细胞性白血病等。
2、降低:免疫缺陷等
注意:存异常项目,再做外周血涂片,从而排除血液系统疾病,另外,影响结果的因素有很多,情绪,运动,进食等,甚至还有时间。
所以在固定时间、同一状态下进行检测、结果才稳定。
其次,检验结果一定要结合症状来分析,如果没有症状,即使异常也不必过于担心。
七、嗜酸性粒细胞直接计数(EOS)
正常参考值 50~300 ×10的9次方/L(50-300个/mm3)。
临床意义嗜酸性粒细胞增多见于牛皮癣、天疤疮、湿疹、支气管哮喘、食物过敏,一些血液病及肿瘤,如慢性粒细胞性白血病、鼻咽癌、肺癌以及宫颈癌等。
嗜酸性粒细胞减少见于伤寒、副伤寒早期、长期使用肾上腺皮质激素后。
贰:尿常规
主要提示肾脏功能的:
1、尿蛋白(PRO)
正常:阴性
增高:各种肾炎、泌尿系统感染、肾结石、全身性疾患累及肾脏,药物引起的肾损害等。
2、尿比重(SG)
正常:1.009-1.035
增高:糖尿病、急性肾炎、腹泻、呕吐、发热等;
降低:尿崩症、饮水过多、肾功能衰竭晚期、使用利尿剂等。
3、尿隐血
正常:阴性,若为阳性还需要结合尿红细胞镜检等综合判断。
提示泌尿感染的:
2、尿沉渣镜检
正常:白细胞
2、颜色、浊度、眼硝酸盐的指标。
检查攻略
1、不用清晨第一泡尿,如有特殊情况,医生会告知要留取晨尿、24小时尿等。
2、检查之前可以正常饮食;(一些药物可能会影响检查结果,如有用,请提前告知医生)
3、保持外阴清洁有助于保证结果准确;
4、充足的尿液有助于走尿道外白细胞,因此憋足尿再取结果更准确。
5、尿杯一定要清洁、干燥,以免影响检查结果;
6、月经前后3-5天以及月经期间,不宜做行尿检;
7、排尿一半后、再开始接尿最好。
针对糖尿病的:
1、尿葡萄糖(GLU)
正常:阴性
增高:糖尿病、甲状腺功能亢进、肾上腺皮质功能亢进、慢性肝脏疾病等。
2、尿酮体(KET)
正常:阴性
阳性:糖尿病、呕吐、脱水、发热、甲状腺功能减退等。
反应肝脏情况的:
1、尿胆原(URO)
正常:阴性
增高:肝功能异常、红细胞破坏增加、肠梗阻、长期便秘、急性发热等;
降低:胆管阻塞、急性肝炎、腹泻等。
2、尿胆红素(BIL)
正常:阴性
阳性:阻塞性黄疸、干细胞性黄疸、先天性非溶血性黄疸等。
叁:便常规
重点项目:大便潜血
大便潜血检查可作为肠道癌的诊断筛查,以便及早发现问题。
其他因素和疾病也肯导致便中有血,需要做进一步检查。
大便中的细胞
1、白细胞和红细胞
正常情况是没有的,即便有也是数量极少、一般出现细菌性痢疾、溃疡性结肠炎、肠易激综合症、肠道寄生虫病时,可能会出现这种情况。
2、巨噬细胞
记性细菌性痢疾、急性出血性肠炎、便见溃疡性肠炎时出现巨噬细胞。
注意:在检测潜血试验时,检查前日必须禁食肉类和含血、含铁剂的食物,以避免“假阳性”和“假阴性”。
上面的知识争取自己学会哦,以后去医院就可以自己先判断以下了,喜欢就关注我吧,每天学习一点和自己有关的养生保健知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