宏观经济学 货币政策效果
- 格式:ppt
- 大小:290.50 KB
- 文档页数:5
宏观经济学的财政政策和货币政策宏观经济学的财政政策和货币政策在宏观经济学中,财政政策和货币政策是两种重要的宏观调控工具,它们对于国家经济发展和稳定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财政政策主要由政府制定和实施,而货币政策则由中央银行负责执行。
两者通过不同的方式影响经济运行,共同推动着经济的健康发展。
本文将就财政政策和货币政策进行探讨,帮助读者更好地理解国家经济政策的运作机制和影响。
1.财政政策财政政策是国家用财政手段调节国民经济的总量和结构,以达到宏观经济政策目标的一种经济调节手段。
在具体实施中,财政政策主要包括政府的税收政策和支出政策。
税收政策主要是通过调整税收制度和税率来影响国民经济的运行,以达到调节收入和扩大国内需求的目的。
而支出政策则是通过政府的投资和支出来影响国民经济,以带动经济发展和刺激消费。
一般来说,财政政策的调节作用体现在宏观经济层面,可以通过政府财政收入和支出的调整来影响国民经济的总量和结构。
2.货币政策货币政策是中央银行利用货币政策工具来调整国内货币供应量和利率水平,以影响国民经济运行的政策。
在实际操作中,货币政策主要包括利率政策和货币供应政策。
利率政策是中央银行通过调整基准利率来影响市场利率和信贷条件,以达到调控货币供应和调节经济的目的。
而货币供应政策则是通过中央银行调控货币供应量来影响货币市场的流动性和稳定性,以实现宏观经济政策目标。
一般来说,货币政策的调节作用体现在微观经济层面,可以通过货币供应量和利率水平的调整来影响经济运行和金融市场。
3.财政政策与货币政策的关系财政政策和货币政策在国家经济政策中扮演着不可或缺的角色,二者之间存在着密切的联系和相互影响。
财政政策和货币政策的目标都是为了维护国家经济的稳定和发展,尽管其操作层面有所不同,但都是在为国家经济发展服务。
财政政策和货币政策在实施过程中相互配合,互相补充。
在宏观经济调控中,财政政策可以通过政府支出的增加来带动经济发展,而货币政策可以通过降低利率来刺激投资和消费,二者相互配合,共同推动着经济的运行。
宏观经济学-论述题(总6页)--本页仅作为文档封面,使用时请直接删除即可----内页可以根据需求调整合适字体及大小--论述题1、试分析平衡预算财政思想和功能财政思想及其区别平衡预算的财政思想是指财政收入与支出相平衡,财政预算盈余等于零的思想.主要分为:年度平衡预算、周期平衡预算和充分就业平衡预算三种。
年度平衡预算,要求每个财政年度的收支平衡。
周期平衡预算是指政府在一个经济周期中保持平衡。
充分就业平衡预算是指既定的政府预算在充分就业的国民收入水平上所产生的政府预算盈余。
这类平衡预算思想的本质仍是机械地追求收支平衡,是一种消极的财政政策思想。
功能财政思想是一种积极的权衡性财政政策或补偿性财政政策,指政府不要考虑平衡,而且要考虑整个经济活动水平。
财政政策要保证社会经济处于持续增长的没有通货膨胀的充分就业状态。
功能财政的预算应是一种不平衡预算,在财政政策的目标和手段方面应有更大更多的灵活性。
两者的共同点是,目的均是为了设法使经济保持稳定。
区别是,平衡预算的财政思想强调的是财政收支平衡,以此作为预算目标,或者财政的目的,这等于从根本上否定了政府对经济的调控和干预作用。
而功能财政思想则不强调这点,强调财政预算的平衡、盈余或赤字都只是手段,目标是追求无通货膨胀的充分就业和经济的稳定增长。
2、简述通货膨胀的原因及其对经济影响成因①供求混合推动说,是将供给和需求两个方面因素综合起来,认为通胀是由需求拉动和成本推进共同起作用而引发的。
②需求拉动通胀,指总需求超过总供给所引起的一般价格水平的持续显著上涨。
③成本推进通胀,指物价水平上升是由生产成本的提高而推动的。
④结构性通胀,在没有需求和成本推动的情况下,只是由于经济结构因素的变动,也会出现一般物价水平的持续上涨。
影响(1)通货膨胀的收入分配效应:通货膨胀有利于利润收入者不利于工资收入者;不利于债权人而有利于债务人;有利于政府而不利于公众。
(2)通货膨胀的财产分配效应:财产净值的变动情况会因财产的货币价值与债务的变动情况而增加或减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