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子科技大学信软学院实验报告撰写规范(试行)
- 格式:docx
- 大小:40.77 KB
- 文档页数:3
实验报告撰写格式规范一、一般格式和顺序1、封面:(1)题目:应能概括整个论文最重要的内容,具体、切题、不能太笼统,但要引人注目;题名力求简短,严格控制在25字以内。
(2)导师:指导教师的署名一律以批准招生的为准,如有变动应正式提出申请并报研究生院备案,且只能填写指导教师一名。
(3)学生姓名和学号。
2、摘要:论文第一页为中文摘要,约500-800字左右。
内容应包括工作目的、研究方法、成果和结论,语言力求精炼。
3、目录:应是实验报告的提纲,也是实验报告组成部分的小标题,其内容从第一章开始。
4、主要符号表:如果实验报告中使用了大量的物理量符号、标志、缩略词、专门计量单位、自定义名词和术语等,应编写成注释说明汇集表。
假如上述符号和缩略词使用数量不多,可以不设专门的汇集表,而在论文中出现时加以说明。
5、引言(第一章):在实验报告正文前,内容为:该研究工作的实用价值或理论意义;实验报告所要解决的问题。
6、正文:是实验报告的主体。
按照仿真的步骤来逐一完成。
7、结论(最后一章):应明确、精炼、完整、准确,使人只要一看结论就能全面了解实验报告的意义、目的和工作内容。
8、工作分工:阐述每个成员的工作。
9、参考文献:如有,在这里列出。
二、论文的书写1、语言表述(1)论文应层次分明、数据可靠、文字简练、说明透彻、推理严谨,立论正确,避免使用文学性质的带感情色彩的非学术性词语。
(2)论文中如出现一个非通用性的新名词、新术语或新概念,需立即解释清楚。
2、层次和标题(1)层次要清楚:标题要重点突出,简明扼要。
(2)层次代号的格式如下:第一章××××(居中书写)1.1 ××××1.1.1 ××××3、页眉和页码页眉:(1)对摘要、目录等前置部分,页眉全用各部分内容的标题。
(2)从第一章开始,奇数页页眉用“本章标题”,偶数页页眉用“电子科技大学经济与管理学院实验报告”。
电子科技大学成都学院实验报告册课程名称:姓名:学号:院系:专业:教师:月实验一:一、实验目的:掌握用verilog hdl语言实现奇数分频。
二、实验原理和内容:内容:编写奇数分频模块,实现对输入时钟信号的17分频,同时占空比为50%的方波信号。
原理:采用了两个计数器,一个由输入时钟上升沿触发,另一个由输入时钟下降沿触发,两个分频器的输出信号正好有半个时钟周期的相位差,最后将两个计数器的输出相或,即得占空比为50%的方波信号。
三、实验步骤:1、启动quartusii建立一个空白工程,然后命令为couter17.qpf2、新建verilog hdl源程序文件counter17,v,输入程序代码并保存(完整的verilog hdl 程序参考程序清单),然后进行综合编译。
若在编译过程中发现错误,则找出并更改错误,直至编译成功为止。
3、新建文件对话框vector wareform file,单击ok关闭建立一个空的波形编辑器窗口,并改名为counter17.vwf保存。
在所示name选项卡内双击鼠标左键,弹出一对话框,选择node finder按钮,再次弹出了一对话框,选择list添加所有引脚,再单击ok,然后编辑输入节点波形,最后再quartus主界面下选择tools--》simulator tool命令,弹出一对话窗,第一步:在simulation input选择仿真文件counter17.vwf 第二步:在simulation mode 选择functional第三步:点击generate functional simulation netlist生成仿真网表第四步:点击左下角的start开始仿真,结束后再点击open打开仿真后的波形文件。
4、检查是否正确,若错误,则修改程序,直到达到要求。
四、实验数据和结果:module couter17(clk,clk_out); input clk;output clk_out; reg[4:0]m,n; wire clk_out;reg clk_out1,clk_out2;assign clk_out=(clk_out1|clk_out2); always@(posedge clk) beginm<=m+1;if(m==16) m<=0;elseif(m==15)begin clk_out1=~clk_out1;end elseif(m==7)begin clk_out1=~clk_out1;end endalways@(negedge clk) beginn<=n+1;if(n==16) n<=0; elseif(n==15)begin clk_out2=~clk_out2;end elseif(n==7)begin clk_out2=~clk_out2;end endendmodule仿真波形结果为:五、实验总结:进过波形仿真的验证可知,程序实现了对输入信号的17分频,且其占空比为50%。
电⼦科技⼤学电⼦技术综合实验秒表实验报告现代电⼦技术综合实验电⼦秒表设计学⽣姓名:xxx学号:xxxxxxxxx指导⽼师:刘曦学院:xxxxxxxx提交时间:2015年5⽉摘要本⽂介绍了使⽤VHDL开发FPGA的⼀般流程,重点介绍了电⼦秒表的设计。
该设计以VHDL作为硬件开发语⾔,以ISE作为软件开发平台,准确地实现了秒表计数、清零、暂停等功能,并使⽤ModelSim仿真软件对VHDL程序实现了仿真,完成了综合布局布线,最终将程序下载到芯⽚Spartan-3A,测试结果良好。
关键字:FPGA VHDL ISE ModelSim 电⼦秒表⽬录第⼀章引⾔————————————————————————————4 第⼆章基于FPGA的VHDL设计流程——————————————————42.1 时间的概念及计时⽅法————————————————————42.2 VHDL语⾔简介———————————————————————42.2.1 VHDL语⾔特点————————————————————-42.2.2 VHDL语⾔优势————————————————————-62.3 FPGA简介—————————————————————————62.3.1 FPGA的主要特点———————————————————-62.3.2 FPGA的开发流程————————————————————6 第三章电⼦秒表的软件开发环境———————————————————63.1 ModelSim简介————————————————————————73.1.1 ModelSim的特点————————————————————-73.2 ISE简介——————————————————————————-7 第四章电⼦秒表的设计与实现————————————————————-74.1 实验任务——————————————————————————94.2 实验条件——————————————————————————94.3 系统需求和解决⽅案—————————————————————94.4 各模块的实现————————————————————————94.4.1 分频器————————————————————————104.4.1.1 分频得到1KHz的时钟信号—————————————104.4.1.2 分频得到100Hz的时钟信号————————————104.4.2 输⼊控制电路—————————————————————114.4.2.1 防抖电路————————————————————114.4.2.2 控制电路————————————————————114.4.3 计数模块———————————————————————124.4.3.1 ⼗进制计数器——————————————————124.4.3.2 六进制计数器——————————————————134.4.4 锁存器————————————————————————134.4.5 显⽰模块———————————————————————134.4.5.1 扫描器—————————————————————134.4.5.2 数据选择器———————————————————144.4.5.3 七段译码器———————————————————144.5 分配引脚和下载实现————————————————————-144.6 实验结果及仿真——————————————————————-15 第五章结论———————————————————————————155.1 实验结论—————————————————————————155.2 ⼼得体会—————————————————————————15参考⽂献———————————————————————————16 致谢—————————————————————————————16 附录————————————————————————————17第⼀章引⾔随着现代电⼦科技的发展,各种新型的电⼦产品层出不穷,⽽⾼精度的电⼦秒表作为电⼦产品的⼀部分,在⼈们的⽇常⽣产、⽣活中发挥着极其重要的作⽤。
【精品完整版】电⼦科技⼤学现代电⼦综合实验报告数字秒表设计现代电⼦综合实验报告项⽬名称数字秒表设计学⽣姓名学号指导⽼师⽬录【摘要】 (1)关键词 (1)引⾔ (1)第1章背景知识介绍 (2)1.1 FPGA (2)1.2 EDA (2)1.3 VHDL语⾔ (2)1.4 ModelSim软件 (3)1.5 ISE软件 (3)1.6 时间简介 (3)第2章系统设计 (4)2.1设计要求 (4)2.2 设计分析 (4)2.2.1 输⼊输出分析 (4)2.2.2 系统设计原理 (4)2.2.3 系统内部模块分析 (5)第3章模块电路的实现与仿真 (6)3.1 按键消抖 (6)3.2 分频器 (7)3.3 控制器 (8)3.4 计数器 (10)3.5 锁存器 (11)3.6 显⽰模块 (12)第4章实验设计 (14)4.1 顶层设计 (14)4.2 管脚设置 (15)第5章实验结论 (15)第6章结果分析 (15)参考⽂献: (16)附录: (16)1.分频模块源程序 (16)2.消抖模块源程序 (17)3.控制模块源程序 (18)4.计数器模块源程序 (20)(1)计数器顶层⽂件程序 (20)(2)10进制仿真程序源程序 (22)(3)6进制仿真程序源程序 (23)5.锁存器模块源程序 (24)6.显⽰模块源程序 (25)(1)显⽰模块顶层⽂件源程序 (25)(2)扫描模块源程序 (27)(3)数据选择模块源程序 (27)(4)译码器模块源程序 (28)7.顶层⽂件源程序 (29)8.管脚分配源程序 (32)【摘要】利⽤VHDL硬件设计语⾔基于FPGA实验板设计⼀个数字表秒。
该数字秒表及时范围是00’00”00 ~ 59’59”99,并利⽤两个按钮开关Start/Stop 和Split/Reset来控制秒表的启动、暂停、继续、停⽌、复位。
根据该要求,将该实验设计分为6个模块,分别为:分频模块、按键消抖模块、计数器模块和按键控制模块、锁存模块和显⽰模块。
电子科技大学计算机学院
标准实验报告
(实验)课程名称:中间件技术
(实验)项目名称:基于mico开源CORBA中间件
编写一个分布式调用服务
电子科技大学研究生院
电子科技大学实验报告
一、实验目的:
本实验的目的和任务是,通过利用基于mico的开源CORBA中间件编写一个分布式调用服务的小型软件,让学生理解中间件的基本原理,并掌握进行CORBA程序设计和开发的基本方法。
二、实验内容:
1)服务器实现一个网格,其结构如图1所示。
网格有高度和宽度,客户端可以设置和读取这两个属性。
网格由若干网格单元组成,每个单元有一个类型为整型的值,客户端可以设置和读取单元值。
另外,一旦网格的高度和宽度以及网格的单元值三者中任意一个发生变化,须立即通知客户端作相应处理,反映出该变化。
图1
2)系统由一个服务器和两个客户端组成,如图2所示。
图2
3)服务器端使用c++开发语言。
两个客户端分别使用c++和Java两种开发语言。
三、实验步骤:
本实验没有标准实验步骤,以下是依照软件工程的原理所列出的参考实验步骤:
第一阶段:系统分析,相关技术研究
第二阶段:系统算法研究和设计、相关的研究报告
第三阶段:系统实施,相关的设计报告
第四阶段:系统测试、总结,相关的测试报告
四、总结及心得体会:。
操作系统课程设计实验报告册班级:1313012学号:...姓名:lan教师:杜军朝目录实验1 Linux(虚拟机)安装及Linux常用命令使用实验2 makefile的编写及Linux内核编译实验3 Linux的进程和线程实验4 同步与互斥实验5 文件系统重要提示:1.实验正文建议使用小四号或五号宋体。
2.若附加图形,则请直接嵌入到实验手册相应位置。
3.各实验的源程序,请按实验分目录存放,如第一个实验的源程序存放在目录lab1下,第二个实验的源程序存放在目录lab2下等等,依次类推。
4.可互相讨论,但严禁抄袭网络或同学的实验结果。
实验编号 1 题目Linux(虚拟机)安装及Linux常用命令使用实验目的1、掌握至少一种Linux系统的安装2、掌握虚拟机平台(Vmware Workstation)的使用和配置3、掌握至少一种配置Vmware中Linux系统与宿主机Windows系统的文件交换的方法4、掌握常用的Linux命令5、了解Linux的帮助系统实验内容1、Linux(虚拟机)安装及Linux常用命令使用报告1、目录操作命令正文2、文件操作命令3、文本文件查看命令4、用户系统命令5、网络相关命令6、U盘的使用方法7、用户管理命令8、用户组账号管理9、文件权限设置10、设置文件属主和属组实验编号 2 题目makefile的编写及Linux内核编译实验目的1、掌握Linux中makefile文件的编写2、理解Linux内核的Makefile3、掌握至少一个版本Linux内核的编译步骤4、了解Linux内核的配置过程实验内容1、准备工作:相关软件的获取与安装(源代码,软件包)2、编译工作:配置,编译3、修改启动配置文件:修改grub2启动项4、能够正确的编译源代码5、能够用编译出的内核启动系统报告内容要求(1) 实现方法和思路(2) 测试及结果报告正文内核编译过程1、拷贝源代码到/usr/src目录下将文件添加共享文件夹中,然后在terminal输入以下命令:cd /mnt/hgfscp -r packages /usr/srccp linux-2.6.32.60 /usr/src2、在usr/src目录下解压源码:cd /usr/srctar xvf linux-2.6.32.60.tar.bz23、拷贝packages到“~”目录下:cd /usr/srccp -r packages ~4、安装软件包:dpkg –i *.deb5、转到内核源代码所在的目录“/usr/src/linux-2.6.32.60”:cd /usr/src/linux-2.6.32.606、输入make menuconfig,进入general setup选项,进入local version 菜单,添加版本标示:lan,保存并退出。
电子科技大学信号与系统实验报告记录————————————————————————————————作者:————————————————————————————————日期:电 子 科 技 大 学实 验 报 告实验项目一:连续系统的幅频特性一、实验室名称:信号与系统实验室二、实验项目名称:连续系统的幅频特性测量 三、实验原理正弦波信号)cos()(0t A t x ω=输入连续LTI 系统,输出)(t y 仍为正弦波信号。
图3.3-1信号输入连续LTI 系统 图3.3-1中,)(cos()()(000ωωωj H t j H A t y ∠+=)通过测量输入)(t x 、输出)(t y 的正弦波信号幅度,计算输入、输出的正弦波信号幅度比值,可以得到系统的幅频特性在0ω处的测量值)(0ωj H 。
改变0ω可以测出不同频率处的系统幅频特性。
四、实验目的与任务目的:使学生对系统的频率特性有深入了解。
任务:记录不同频率正弦波通过低通、带通滤波器的响应波形,测量其幅度,拟合出频率响应的幅度特性;分析两个滤波器的截止频率。
五、实验器材数字信号处理实验箱、信号与系统实验板的低通滤波器模块U11、高通滤波器模块U21、PC 机端信号与系统实验软件、+5V 电源、连接线、计算机串口连接线)(ωj H )(t x )(t y六、实验内容打开PC 机端软件SSP .EXE ,在下拉菜单“实验选择”中选择“实验三”;使用串口电缆连接计算机串口和实验箱串口,打开实验箱电源。
实验内容(一)、低通滤波器的幅频特性测量 实验步骤:1、信号选择:按实验箱键盘“3”选择“正弦波”,再按“+”或“-”依次选择表3.1中一个频率。
2、连接接口区的“输入信号1”和“输出信号”,如图3.3-2所示。
点击SSP 软件界面上的按钮,观察输入正弦波。
将正弦波频率值和幅度值(Vpp/2, Vpp 为峰-峰值)记录于表3.3-1。
接口区输入信号1输入信号2输出信号采样信号备用备用图3.3-2 观察输入正弦波的连线示意图3、按图3.3-3的模块连线示意图连接各模块。
西安电子科技大学计算机组织与体系结构课程实验报告实验名称计算机组织与体系结构计算机学院班Array姓名陈宁学号同作者罗超实验日期 2017 年 9 月 24 日实验地点E-II-311 实验批次第二批一.实验目的1.深入理解基本模型计算机的功能、组成知识;2.深入学习计算机各类典型指令的执行流程;3.学习微程序控制器的设计过程和相关技术,掌握LPM_ROM的配置方法。
4.在掌握部件单元电路实验的基础上,进一步将单元电路组成系统,构造一台基本模型计算机。
5.定义五条机器指令,并编写相应的微程序,上机调试,掌握计算机整机概念。
掌握微程序的设计方法,学会编写二进制微指令代码表。
6.通过熟悉较完整的计算机的设计,全面了解并掌握微程序控制方式计算机的设计方法。
二.实验原理1.在部件实验过程中,各部件单元的控制信号是人为模拟产生的,而本实验将能在微过程控制下自动产生各部件单元控制信号,实现特定的功能。
实验中,计算机数据通路的控制将由微过程控制器来完成,CPU 从内存中取出一条机器指令到指令执行结束的一个指令周期,全部由微指令组成的序列来完成,即一条机器指令对应一个微程序。
2.指令格式 (1)指令格式采用寄存器直接寻址方式,其格式如下:其中,OP -CODE 为操作码,rs 为源寄存器,rd 为目的寄存器,并规定:1,存储器读操作(KRD ):下载实验程序后按总清除按键(CLR )后,控制台SWA 、SWB 为“0 0”时,可对RAM 连续手动读入操作。
2,存储器写操作(KWE ):下载实验程序后按总清除按键(CLR )后,控制台SWA 、SWB 为“0 1”时,可对RAM 连续手动写操作。
3、启动程序(RP ):下载实验程序后按总清除按键(CLR )后,控制台SWA 、SWB 为“1 1”时,即可转入到微地址“01”号“取指令”微指令,启动程序运行。
表6-2 A 、B 、C 各字段功能说明:图6-1 数据通路框图24位微代码中各信号的功能(1) uA5—uA0:微程序控制器的微地址输出信号,是下一条要执行的微指令的微地址。
电子科技大学-数据库系统及应用实验报告————————————————————————————————作者:————————————————————————————————日期:计算机专业类课程实验报告课程名称:数据库系统及应用学院:计算机科学与工程学院专业:计算机科学与技术学生姓名:朋施羽学号:指导教师:日期:2014 年4月21 日电子科技大学实验报告实验一一、实验名称:创建数据库二、实验学时:4三、实验内容和目的:实验内容:(1)启动SQLSERVER(2)创建数据库:STUD(3)创建表(4)插入样本数据(5)备份数据库(6)恢复数据库“系别代码表“表名:dep“教师表”表名:teacher“学生表”表名:student“课程表”表名:course“选课表”表名:sc为每个表准备大约10记录,使用Insert语句将这些数据插入到相应表中数据录入完成后,将数据库备份到磁盘上,在以后的的试验中备用。
实验目的:本实验要求学生掌握创建数据库的方法及相关操作,创建数据库,向数据库中添加样本数据,学习SQLSERVER数据库的恢复和备份。
四、实验原理:使用数据库管理系统DB、DDL创建数据库及数据库对象。
五、实验器材(设备、元器件)操作系统:Win7数据库: MS SQLSERVER六、实验步骤:(1)创建数据库:STUDCreate database stud;(2)创建表,表的详细说明见表格.“系别代码表“表名:dep其结构如下:(该表的主键为“系代码”)字段名称字段类型字段大小/格式是否可为空约束条件系代码depid VARCHAR 8 否PK系名depname VARCHAR 20 否Not null“教师表”表名:teacher其结构如下:(该表的主键为“教师号”)字段名称字段类型字段大小/格式是否可为空约束条件教师号tid VARCHAR 8 否PK教师名tname VARCHAR 8 否Not null职称title VARCHAR 8 是所属院系编号depid VARCHAR 8 是“学生表”表名:student其结构如下:(该表的主键为“学生号”)字段名称字段类型字段大小/格式是否可为空约束条件学号sid VARCHAR 11 否PK学生名sname VARCHAR 8 否Not null院系编号depid VARCHAR 8 是性别sex VARCHAR 2 否出生年月birthd DATETIME 是邮箱semail VARCHAR 20 是家庭地址homeaddr VARCHAR 40 是“课程表”表名:course其结构如下:(该表的主键是课程号)字段名称字段类型字段大小/格式是否可为空约束条件课程号cid VARCHAR 8 否PK课程名cname VARCHAR 30 否Not null学分credits DECIMAL 3,1(小数位数1) 否Not null“选课表”表名:sc其结构如下:(该表的主键是课程号)字段名称字段类型字段大小/格式是否可为空约束条件学号sid VARCHAR 11 否Not null, PK课程号cid VARCHAR 8 否Not null, PK教师号tid VARCHAR 8 否Not null成绩score DECIMAL 3,1(小数位数1) 是(3)备份数据库BACKUP DATABASE stud TO DISK = 'd:\stud.bak' WITH INIT;(4)恢复数据库RESTORE DATABASE stud FROM DISK = 'd:\stud.bak' WITH REPLACE;七、实验数据及结果分析:(1)启动SQLSERVER(2)创建数据库:STUDcreate database stud;(3)创建表代码:use stud;create table dep(depid varchar(8) primary key,depname varchar(20) not null);create table teacher(tid varchar(8) primary key,tname varchar(8) not null,title varchar(8),depid varchar(8));create table student(sid varchar(11) primary key,sname varchar(8) not null,depid varchar(8),sex varchar(2) not null,birthd datetime,semail varchar(20),homeaddr varchar(40)); create table course(cid varchar(8) primary key,cname varchar(30) not null,credits decimal(3,1) not null);create table sc(sid varchar(11) not null,cid varchar(8) not null,tid varchar(8) not null,score decimal(3,1),primary key(sid,cid));截图:图1-1 创建的数据库和表(4)插入样本数据代码:insert into teacher values('6012','熊教授','教授','601'),('6021','刘教授','教授','602'),('6032','盖茨','副教授','603'),('6074','汤米','讲师','604'),('6059','王淑娟','教授','609'),('6033','蒋亚辉','讲师','610'),('6097','任慧磊','讲师','607'),('6014','徐叉叉','副教授','608'),('6082','段梅梅','讲师','606'),('6053','杨晓','副教授','605');insert into student values('2406010101','张三','男','601','1981/8/8','','沙河庙'),('2406010102','张四','男','601','1982/1/1','','大美路'),('2406010103','张五','女','601','1983/2/2','','清水河'),('2406020101','王三','男','602','1984/12/12','','保研路'),('2406020102','王四','男','602','1985/6/6','','银杏路');insert into student(sid,sname,sex,depid,birthd) values('2406030101','李六','男','603','1986/9/9'),('2406040101','王二','女','604','1981/3/9'),('2406050101','蒋二','女','605','1982/4/9'),('2406090101','段三','男','609','1986/9/23'),('2406080101','秦四','男','608','1982/8/14');insert into course values('1','计算机组成原理','4'),('2','数据结构','4'),('3','数据库','2'),('4','微积分','6'),('5','数学实验','2'),('6','大学英语','4'),('7','计算机操作系统','4.5'),('8','计算机系统结构','2.5'),('9','嵌入式系统及应用','3'),('10','编译原理','4');insert into sc(sid,cid,tid)values('2406010101','1','6012'),('2406010102','1','6012'),('2406010103','1','6012'),(' 2406020101','1','6012'),('2406020102','1','6012'),('2406030101','1','6012'),('24060101 01','2','6021'),('2406010102','2','6021'),('2406010103','2','6021'),('2406020101','2', '6021'),('2406020102','2','6021'),('2406030101','2','6021'),('2406010101','3','6032'), ('2406010102','3','6032'),('2406010103','3','6032'),('2406020101','3','6032'),('240602 0102','3','6032'),('2406030101','3','6032'),('2406010103','4','6074'),('2406010103','5 ','6033'),('2406010103','6','6057'),('2406010103','7','6053'),('2406010103','8','6014' ),('2406010103','9','6097'),('2406010103','10','6059');截图:图1-2 插入数据后的teacher表图1-3 插入数据后的dep表图1-4 插入数据后的course表图1-5 插入数据后的sc表图1-6 插入数据后的student表(5)备份数据库backup database stud to disk='d:\stud.bak' with init;图1-7 备份数据库后产生的文件(6)恢复数据库restore database stud from disk='e:\stud.bak' with replace;八、实验结论、心得体会和改进建议:最后成功建数据库、建表,并在表中插入了数据。
电子科技大学信息与软件工程学院
实验报告撰写规范(试行)
1、封面
报告封面采用学院提供的标准封面模板。
2、报告字体、字型及字号要求示例
(1)中文报告要求:
报告中所用中文字体(除各级标题外)为宋体,各级标题用黑体,目录中只有大标题用黑体,其他各级节标题为宋体,报告中所用数字和英文为Times New Roman字体。
(2)英文报告要求:
3、段落及行间距
(1)段落和标题均取20 磅的行间距,所有段落首行空4个半角字符(缩进2字符)起书写内容。
(2)节标题段前段后间距:6磅
(3)若两个标题之间没有文字,第二个标题的段前距设置为0磅。
(4)图、表、公式要与正文之间要有6磅的行间距。
(5)页边距上下为3.5cm,左右均为3cm,页眉和页脚距边界均为2.75cm。
4、图、表、公式和代码
文中的图、表、公式一律采用阿拉伯数字分章连续编号。
如:图2-5,表3-2,公式(5-1)等。
图表中物理量、符号用斜体。
若图或表中有附注,采用英文大写字母顺序编号,附注写在图或表的下方。
图:
(1)每个图均应有图题(由图序和图名组成),图名在图序之后空1个半角字符编写。
图中若有分图时,分图号用(a)、(b)等表示。
(2)图中各部分说明应采用中文或数字符号,引用的外文图除外,图中中文文字用宋体五号字,英文和数字用Times New Roman字体,字号宜采用10.5
磅字。
同一图内文字使用应统一。
(3)各种类型的图要符合相关标准规定或所在行业的常用画法,同一图上能清楚地区分不同曲线。
引用文献中的图时,除在正文文字中标注参考文献序号以外,还必须在图题的右上角标注参考文献序号。
(4)图居中放置,图题居中置于图的下方。
当图题超过一行时,图题仍然居中置于图的下方,但图名应左对齐编排。
当有分图时,各分图题按序分行置于主图题下方,每个分图题和主图名左对齐。
图之前,在正文中必须有关于本图的提示,如“见图1-1”、“如图1-1所示”等。
(5)图题不能跨页编排;图与图题为一个整体,不得拆开编排于两页。
图处的该页空白不够编排该图整体时,则可将其后文字部分提前编写,将图移到下页。
有分图时,分图过多不能在一页内编排时,可转到下页,但总图题只编排在下页。
(6)图应有自明性。
图应与图题文字紧密配合,文图相符,内容正确。
选图要力求精练,要注意图的整体性和美观性。
(7)截图建议截取整个对话框图,通过改变对话框尺寸,凸显要展示的内容,如下图所示:
(8)图的缩放请按原始比例等比例缩放,不要随意拉伸。
表:
(1)每个表格应有表题(由表序和表名组成)。
表名在表序之后空1个半角字符,表题中不允许出现标点符号。
(2)表中文字为中文时用宋体五号;数字和英文时用Times New Roman字体10.5磅。
表之前,在正文中必须有相关文字提示,如“见表1-1”、“如表1-1所示”。
一般情况下表不能拆开两页编排。
引用文献中的表格时,除在正文文字中标注参考文献序号以外,还必须在表题的右上角标注参考文献序号。
(3)表题居中置于表的上方,当表题超过一行时,表题仍然居中置于表的上方,但表名左对齐编排。
全表如用同一单位,则将单位符号移至表头右上角,加圆括号。
表中数据应准确无误,书写清楚。
数字空缺的格内空着。
表内文字或数字上、下或左、右相同时,不允许用“〃”、“同上”之类的写法。
(3)表应有自明性。
表中参数应标明量和单位的符号,要注意表的美观性和整体性。
公式:
报告中的公式应另起行,并居中书写,公式的序号右端对齐。
文中引用公式时,一般用“见式(1-1)”或“由公式(1-1)”。
公式较长时最好在等号“=”处转行,如难实现,则可在+、-、×、÷运算符号处换行,换行时运算符号仅书写于换行式之前,不重复文中的图、表、公式一律采用阿拉伯数字分章连续编号。
如:图2-5,表3-2,公式(5-1)等。
图表中物理量符号用斜体。
若图或表中有附注,采用英文大写字母顺序编号,附注写在图或表的下方。
代码:
代码应放置在文本框或表格框中,采用英文5号Consolas,中文5号宋体,单倍行距。
代码块内部每换行缩进,空4个半角字符起书写内容。
四、报告打印规格
若需提交报告纸质档,报告要求双面印刷,同一门课程的报告统一装订为1册,纸张为A4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