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子科技大学实验报告撰写模板
- 格式:doc
- 大小:331.50 KB
- 文档页数:5
电子科技大学电子技术实验报告学生姓名:班级学号:考核成绩:实验地点:仿真指导教师:实验时间:实验报告内容:1、实验名称、目的、原理及方案2、经过整理的实验数据、曲线3、对实验结果的分析、讨论以及得出的结论4、对指定问题的回答实验报告要求:书写清楚、文字简洁、图表工整,并附原始记录,按时交任课老师评阅实验名称:负反馈放大电路的设计、测试与调试一、实验目的1、掌握负反馈电路的设计原理,各性能指标的测试原理。
2、加深理解负反馈对电路性能指标的影响。
3、掌握用正弦测试方法对负反馈放大器性能的测量。
二、实验原理1、负反馈放大器所谓的反馈放大器就是将放大器的输出信号送入一个称为反馈网络的附加电路后在放大器的输入端产生反馈信号,该反馈信号与放大器原来的输入信号共同控制放大器的输入,这样就构成了反馈放大器。
单环的理想反馈模型如下图所示,它是由理想基本放大器和理想反馈网络再加一个求和环节构成。
反馈信号是放大器的输入减弱成为负反馈,反馈信号使放大器的输入增强成为正反馈。
四种反馈类型分别为:电压取样电压求和负反馈,电压取样电流求和负反馈,电流取样电压求和负反馈,电流取样电流求和负反馈。
2、实验电路实验电路如下图所示,可以判断其反馈类型累电压取样电压求和负反馈。
3.电压取样电压求和负反馈对放大器性能的影响引入负反馈会使放大器的增益降低。
负反馈虽然牺牲了放大器的放大倍数,但它改善了放大器的其他性能指标,对电压串联负反馈有以下指标的改善。
可以扩展闭环增益的通频带放大电路中存在耦合电容和旁路电容以及有源器件内部的极间电容,使得放大器存在有效放大信号的上下限频率。
负反馈能降低和提高,从而扩张通频带。
电压求和负反馈使输入电阻增大当v一定,电压求和负反馈使净输入电压减小,从而使输入电流s减小。
由产生的减小,意味着输入电阻增大。
由理想模型可得:电压取样负反馈使输出电阻减小当放大器的输出电阻较小时,负载变化引起输出电压的变化较小,即输出电阻小的放大器输出电压更稳定。
电子科技大学微电子与固体电子学院标准实验报告(实验)课程名称印制电路原理和工艺(实验)电子科技大学教务处制表电子科技大学实验报告学生姓名:学号:指导教师:实验地点:微固楼445 实验时间:一、实验室名称:印制电路工艺实验室二、实验项目名称:挠性PI基材上镂空板用开窗口工艺研究三、实验学时:4学时四、实验原理:在电子设备轻、薄、多功能化发展趋势的促进下,印制电路板正向薄膜化、精细化、高密度互联和元件搭载的方向发展。
挠性印制电路板(Flex Print Circuit Board,FPCB)由于具有可自由弯曲、折叠等特性,被广泛应用于手机、数码相机、摄像机、笔记本电脑、航空电子设备等电子设备中。
而挠性印制电路板的这些特性,来源于其基材—柔性高分子聚合物薄膜,其中聚酰亚胺(polyimide,PI)是挠性印制电路板中使用最多的品种。
PI具有优异耐热温度,可在260℃下长期使用(短时间可以承受550℃)。
同时,PI具有良好的力学性能和优良的耐油性、耐溶剂性、耐辐射性。
FPCB开窗口就是将线路板上设计窗口处的PI基材去除,使Cu导线裸露出来,从而实现增强FPCB功能或性能之目的。
开窗口技术是镂空FPCB制作的基本技术。
由于窗口处没有PI、线路暴露,就可以在单层的基础上实现双面导通的功能,可以与表面贴装技术(Surface Mounted Technology,SMT)结合,可以使印制板在焊接时具有好的耐高温性能,可以使多层FPCB具有更佳的散热性能。
因此,挠性印制电路板开窗口技术在新型电子设备开发中具有重要地位。
目前,FPCB开窗口的方法较多,按照工作原理可以分为机械加工和蚀刻加工两大类。
在机械加工技术中,机械冲切和数控铣应用最广。
机械冲切法使用的工具是冲床,该技术具有生产批量大、先期投入成本低、生产消耗成本低等优点。
但具有产品加工精度受冲模精度限制的缺点,随着窗口尺寸越小,所需模具的成本就越高,生产就越困难。
电子科技大学成都学院实验报告册课程名称:姓名:学号:院系:专业:教师:月实验一:一、实验目的:掌握用verilog hdl语言实现奇数分频。
二、实验原理和内容:内容:编写奇数分频模块,实现对输入时钟信号的17分频,同时占空比为50%的方波信号。
原理:采用了两个计数器,一个由输入时钟上升沿触发,另一个由输入时钟下降沿触发,两个分频器的输出信号正好有半个时钟周期的相位差,最后将两个计数器的输出相或,即得占空比为50%的方波信号。
三、实验步骤:1、启动quartusii建立一个空白工程,然后命令为couter17.qpf2、新建verilog hdl源程序文件counter17,v,输入程序代码并保存(完整的verilog hdl 程序参考程序清单),然后进行综合编译。
若在编译过程中发现错误,则找出并更改错误,直至编译成功为止。
3、新建文件对话框vector wareform file,单击ok关闭建立一个空的波形编辑器窗口,并改名为counter17.vwf保存。
在所示name选项卡内双击鼠标左键,弹出一对话框,选择node finder按钮,再次弹出了一对话框,选择list添加所有引脚,再单击ok,然后编辑输入节点波形,最后再quartus主界面下选择tools--》simulator tool命令,弹出一对话窗,第一步:在simulation input选择仿真文件counter17.vwf 第二步:在simulation mode 选择functional第三步:点击generate functional simulation netlist生成仿真网表第四步:点击左下角的start开始仿真,结束后再点击open打开仿真后的波形文件。
4、检查是否正确,若错误,则修改程序,直到达到要求。
四、实验数据和结果:module couter17(clk,clk_out); input clk;output clk_out; reg[4:0]m,n; wire clk_out;reg clk_out1,clk_out2;assign clk_out=(clk_out1|clk_out2); always@(posedge clk) beginm<=m+1;if(m==16) m<=0;elseif(m==15)begin clk_out1=~clk_out1;end elseif(m==7)begin clk_out1=~clk_out1;end endalways@(negedge clk) beginn<=n+1;if(n==16) n<=0; elseif(n==15)begin clk_out2=~clk_out2;end elseif(n==7)begin clk_out2=~clk_out2;end endendmodule仿真波形结果为:五、实验总结:进过波形仿真的验证可知,程序实现了对输入信号的17分频,且其占空比为50%。
电子科技大学实验报告一、实验项目名称4人智力竞赛抢答器实验内容:设计并实现一个4人竞赛用抢答器电路具体要求为:1.每个参赛者控制一个按钮,用按动按钮发出抢答信号;2.竞赛主持人另有一个按钮,用于将电路复位;3.抢答器具有锁存功能,即竞赛开始后,先按动按钮者将对应的一个LED灯点亮,此后其他三人再按动按钮对电路不起作用,直到主持人将电路复位为止。
4.用LED数码管显示抢答成功选手的编号。
5.加入倒计时功能。
当主持人复位电路开始抢答时,自动启动60秒计时,时间到后计时数码管显示“00”并持续报警,直至主持人将电路复位为止。
实验要求:设计满足要求的电路,并在Multisim中进行连接、仿真和调试。
在实验报告中简要地说明实验原理,画出实验电路图,在相应的位置附上实验中的仿真结果和波形。
二、试验时间计划表1.主要任务:确定模块分工,画出模块连接示意框图;计划学时数:4;实际学时数:1;完成情况:确定模块分工和具体功能,初步确认主器件和基本实现方式,不需要块图2.主要任务:对每个模块进行实现并基本调试成功;计划学时数:6;实际学时数:8;完成情况:通过建立电路中遇到的问题不断修改优化初步功能,并在建立其他模块的时候利用已有功能帮助简化电路的建立。
3.主要任务:对已经建立的模块进行耦合调试和修改;计划学时数:4;实际学时数:2;完成情况:成功对各模块进行耦合,并对布线进行一定的优化。
三、方案论证此数字式抢答器主要需要实现锁存功能、复位功能、计时功能、显示功能和警告功能。
其中锁存、复位、计时功能是这个电路的核心:锁存功能需要锁存抢答信息,当一个选手进行抢答以后必须阻断别的选手的抢答。
锁存计时信号,当一个选手抢答以后倒计时停止,阻断时钟信号。
复位锁存,当处于复位状态的时候其他选手不能抢答;复位功能需要复位抢答,消除所有选手的抢答状态;复位计时,恢复倒计时数字,并停止计时;计时功能需要建立起振器,形成1Hz脉冲;需要建立60位倒计时器。
电子科技大学物理实验报告
班级姓名学号实验日期
实验分班信息:循环单/双周星期段组号指导老师操作考试选题号阅卷老师成绩
实验报告内容依次是:一、实验室名称;二、实验项目名称;三、实验原理;四、实验目的;五、实验内容;六、实验器材(设备、元器件);七、实验数据及结果分析;八、实验结论;九、总结及心得体会;十、对本实验过程及方法、手段的改进意见。
上课前必须预习并写好第一~~七项内容。
预习成绩第一页
第二页实验数据必须全部写在报告纸上操作成绩教师签名
数据处理须完成第七~~十项内容。
数据处理成绩助教签名第三页
第四页内容多可另添纸张。
坐标纸和其他纸张须裁剪粘贴整齐。
实验报告须在课后下周一前交。
电子科技大学实验报告学生:黎超群学号: 16指导教师:王守绪、何为日期: 2014年5月13日一、实验室名称:211大楼二、实验项目名称:统计分析应用软件在优化试验设计中的应用三、实验原理:统计分析应用软件可以应用在优化试验设计中以简化运算,提高工作效率四、实验目的:1. 掌握“正交助手”应用软件在正交试验统计分析法中的应用2. 熟悉Minitab、DPS统计分析应用软件在多元回归分析中的应用3. 熟悉“均匀设计”应用软件在均匀试验设计以及分析方法中的应用4. 加深对理论教学知识的理解5. 更深刻理解试验设计方法在实际工作中的应用五、实验容:1、用“正交设计助手”进行正交实验的极差分析和方差分析2、用“正交设计助手”处理带交互作用的正交试验问题3、minitab进行正交实验的方差分析4、minitab处理多元回归分析问题5、“均匀设计”软件解决均匀设计问题的一般流程6、用DPS数据处理系统处理正交实验及回归分析六、实验器材(设备、元器件):计算机、正交设计助手软件、Minitab软件、均匀设计软件、DPS数据处理系统七、实验步骤:Ⅰ. 用“正交设计助手”进行正交实验的极差分析和方差分析1.点击文件→新建工程→右击未命名工程→修改工程→键入用户名→点击实验→新建实验→填写实验名称和描述→点击旁边选项卡选择正交表(L34)→再点9击“因素与水平”选项卡填写实验因素和水平(图1)→软件自动完成实验安排(图2)→填写实验结果(图3)→点击分析→“直观分析”得到极差分析结果(图4)→点击“因素指标”得到各因素二元图(图5)→点击“方差分析”→选择误差列为空白列得到方差分析结果(图6)→实验Ⅰ结束图1 图2图3 图4图5 图6 Ⅱ. 用“正交设计助手”处理带交互作用的正交试验问题点击新建实验→填写实验名称和描述→选择正交表(L27)→填写因素、交互作8用和水平(图1)→软件自动安排实验(图2)→输入实验结果(图3)→点击“直观分析”得到极差分析结果(图4)→点击“交互作用”→选择发生交互作用的A、B得到交互作用表(图5)→点击“方差分析”得到方差分析结果(图6)→实验Ⅱ结束图1 图2图3 图4图5 图6Ⅲ. minitab进行正交实验的方差分析说明:因为输入代码软件无反应所以直接用菜单栏中的命令来实现本实验输入四列数据(图1)→点击“统计”→“方差分析”→“一般线性模型”→“响应“项选D“模型”项依次选择A B C点击“确定”(图2)→得到方差分析结果(图3)→点击“方差分析”→“单因子”→响应项:D,因子:A 得到A的各水平平均值和极差及各水平好坏对比(图4)→B、C因素依次操作(结果未列出)→有交互作用正交实验操作同上故未详细说明→实验Ⅲ结束图1 图2图3 图4Ⅳ. minitab处理多元回归分析问题1.输入相应数据(图1)→点击“统计”→“回归”→“回归”响应项为Y预期变量为A B C D→得到回归分析结果(图2)→由于D显著性最弱所以剔除D重复上述操作得到结果(图3)→C显著性也较弱剔除C重复上述操作得到结果(图4)→结论:未剔除变量Y = 62.4 + 1.55 A + 0.510 B + 0.102 C - 0.144 D均方差= 2.44601 回归系数平方和= 98.2%剔除变量C Y = 48.2 + 1.70 A + 0.657 B + 0.250 C均方差= 2.31206 回归系数平方和= 98.2%剔除变量C D Y = 52.6 + 1.47 A + 0.662 B均方差= 2.40634 回归系数平方和= 97.9%由于第三个模型系数少所以即使其回归系数平方和与均方差都不是最好水平(但都不低)仍然认为第三个模型最好2.对于多元非线性回归的分析基本同上,区别是多了变量的高次幂作为新变量,分析时只需将这些高次幂看作变量进行分析即可,方法同上故不赘述图1 图2图3 图4Ⅴ. “均匀设计”软件解决均匀设计问题的一般流程说明:由于安装软件后闪退,试过在WinXP系统与win7系统中安装2.10与3.0版都无法解决,所以无法实现操作,只能根据实验指导书与实验课操作经验总结如下点击“试验设计”栏目→考察指标数为1,试验因素数为4,运行的次数为12→选择水平组合为12*6*6*6→点击“指标因素信息”按钮→输入指标与因素的名称和单位→手动输入各个指标因素的数据→点击“多元回归分析”按钮→分别选中1*1、2*2、3*3、4*4的交互项→点击“多元回归分析”按钮→查看运行结果→点击“试验优化”→选择“计算方法”为“单纯形法”,“优化方向”为“寻最大值”,“单纯形初始点”为“最好点”,设定上限设定值和下限设定值指标方向寻最大值时输入1,寻最小值时输入-1→点击“自动优化实验”按钮→得到优化的试验方案Ⅵ. 用DPS数据处理系统处理正交实验及回归分析说明:学校上下载的软件可运行,但注册机不能运行,无法破解,因此无常运行(使用时软件自动加入一些无关参数),因此本报告所用为互联网下载的DPS 7.05版软件并用相应注册机破解,由于版本不同,所以操作上可能与实验指导书上的有所出入,特此说明。
模拟电路实验报告实验一常用电子测量仪器的使用1.实验目的(1)了解双踪示波器、函数信号发生器、晶体管毫伏表、直流稳压电源的工作原理和主要技术指标。
(2)掌握双踪示波器、晶体管毫伏表、直流稳压电源的正确使用方法。
2.实验原理示波器是电子测量中最常用的一种电子仪器,可以用它来测试和分析时域信号。
示波器通常由信号波形显示部分、垂直信道(Y通道)、水平信道(X通道)三部分组成。
YB4320G是具有双路的通用示波器,其频率响应为0~20MHz。
为了保证示波器测量的准确性,示波器内部均带有校准信号,其频率一般为1KHz,即周期为1ms,其幅度是恒定的或可以步级调整,其波形一般为矩形波。
在使用示波器测量波形参数之前,应把校准信号接入Y轴,以校正示波器的Y轴偏转灵敏度刻度以及扫描速度刻度是否正确,然后再来测量被测信号。
函数信号发生器能产生正弦波、三角波、方波、斜波、脉冲波以及扫描波等信号。
由于用数字LED显示输出频率,读数方便且精确。
晶体管毫伏表是测量正弦信号有效值比较理想的仪器,其表盘用正弦有效值刻度,因此只有当测量正弦电压有效值时读数才是正确的。
晶体管毫伏表在小量程档位(小于1V)时,打开电源开关后,输入端不允许开路,以免外界干扰电压从输入端进入造成打表针的现象,且易损坏仪表。
在使用完毕将仪表复位时,应将量程开关放在300V挡,当电缆的两个测试端接地,将表垂直放置。
直流稳压电源是给电路提供能源的设备,通常直流电源是把市电220V的交流电转换成各种电路所需要的直流电压或直流电流。
一般一个直流稳压电源可输出两组直流电压,电压是可调的,通常为0~30V,最大输出直流电流通常为2A。
输出电压或电流值的大小,可通过电源表面旋钮进行调整,并由表面上的表头或LED显示。
每组电源有3个端子,即正极、负极和机壳接地。
正极和负极就像我们平时使用的干电池一样,机壳接地是为了防止外部干扰而设置的。
如果某一电路使用的是正、负电源,即双电源,此时要注意的是双电源共地的接法,以免造成短路现象。
电子科技大学微固学院标准实验报告(实验)课程名称微电子器件电子科技大学教务处制表电子科技大学实验报告学生姓名:学号:指导教师:陈勇实验地点:微固学院335 实验时间:一、实验室名称:微电子器件实验室二、实验项目名称:晶体管开关特性的测试分析三、实验学时:3四、实验原理:如果在晶体管基极输入一脉冲信号Vi,则基极和集电极电流波型如图所示。
故由图可读出其延迟时间Td、上升时间Tr、存储时间Ts和下降时间Tf。
实验目的:掌握晶体管开关特性测量原理。
并能熟练地运用仪器其对双极晶体管的开关时间进行测试。
六、实验内容:(1)用如下实验装置观察晶体管输入输出波型,读出各参数。
(2)比较高频管与低频管的开关参数。
(3)改变外电路偏置,研究电路偏置对开关时间的影响。
七、实验器材(设备、元器件):双踪示波器、脉冲发生器、直流稳压电源、测试盒、小功率NPN 开关晶体管、普通NPN晶体管八、实验步骤:(1)按上图连接仪器,校准仪器。
(2)上脉冲,记录输入输出波型及高频管与低频管的开关参数。
(3)改变偏置,记录不同偏置下的开关参数。
九、实验数据及结果分析:(1)、记录双踪示波器上观察到的输入脉冲与输出电压波型。
(2)、测量高频管与低频管的开关参数即延迟时间Td、上升时间Tr、存储时间Ts和下降时间Tf。
(3)、分析电路偏置对开关时间的影响改变偏置,电流大时对非平衡载流子抽取加快,开关时间下降,反之开关时间增加。
十、实验结论:通过测试,可以知道:高频小功率NPN晶体管的开关时间是100纳秒左右,而普通晶体管开关时间是200纳秒左右。
电流大时对非平衡载流子抽取加快,开关时间下降,反之开关时间增加。
十一、总结及心得体会:晶体管开关时间是衡量晶体管开关速度特性的重要参数。
它对数字电路的工作频率和整机性能有直接影响。
本实验的使我掌握了晶体管开关时间的物理性质和测量原理方法,理解了双极晶体管开关特性的基本参数。
十二、对本实验过程及方法、手段的改进建议:(1)建议增加设备精度,特别是脉冲发生器精度,以便于提高实验质量(2)建议增加设备套数,以提高实验效率。
电子科技大学暑期社会实践报告范文5篇篇1引言电子科技大学作为一所著名的高校,一直以来都致力于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创新精神。
为了让学生更好地了解社会、服务社会,学校每年都会组织学生进行暑期社会实践。
今年,我有幸参加了学校组织的社会实践活动,受益匪浅。
一、实践背景与目标本次社会实践活动的主题是“走进企业,了解社会”,旨在让学生了解企业的运营模式、管理模式以及社会发展的现状。
通过实践活动,我们不仅能够学到课堂上学不到的知识,还能够培养自己的实践能力和团队合作精神。
二、实践过程与内容在实践过程中,我们首先进行了团队分组,每组由5-6名学生组成。
每个团队都由一名导师带领,导师都是具有丰富经验的老师或企业人士。
我们的实践活动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 企业参观:我们参观了多家知名企业,如阿里巴巴、华为等。
在参观过程中,我们了解了企业的运营模式、管理模式以及企业文化。
通过参观,我们深刻感受到了企业的创新氛围和团队合作精神。
2. 社会调研:我们还进行了一系列的社会调研活动。
我们通过问卷调查、访谈等方式,了解了社会发展的现状和存在的问题。
在调研过程中,我们不仅学到了如何进行社会调查的方法,还培养了自己的沟通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3. 团队讨论与展示:在实践活动结束后,我们还进行了团队讨论和成果展示。
通过团队讨论,我们不仅总结了实践过程中的经验和教训,还提出了许多有价值的建议。
在成果展示环节,我们将我们的实践成果以PPT的形式展示给评委和观众,展示了我们的团队合作和实践能力。
三、实践体会与收获通过本次社会实践活动,我收获了许多宝贵的经验和知识。
首先,我深刻感受到了团队合作的力量。
在实践过程中,我们相互支持、互相帮助,共同克服了许多困难。
其次,我学到了许多关于企业的运营和管理知识,这些知识将在未来的学习和工作中受益匪浅。
最后,我还锻炼了自己的沟通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这些都是未来工作中必不可少的素质。
四、建议与展望虽然本次社会实践活动取得了圆满的成功,但我认为还可以在以下几个方面进行改进:首先,可以增加更多的实践活动环节,如团队竞技、案例分析等,以更好地锻炼学生的实践能力。
电子科技大学实验报告(东213)倪威2310202009潘正勇2310202021雷世文2310202022一、实验题目名称一个修理厂的模拟二、实验内容某修理厂设有3个停车位置,其中一个位置正在供修理的汽车停放。
现以一天为一个时段,每天最多修好一辆车,每天到达修理站的汽车数有如下概率分布:在本时段内未能完成修理的汽车与正在等待修理的汽车一起进入下一时段。
本实验要解决的问题:有无必要增加停车位置(如果停车的数量超过3的次数的频度(即超标比例)很高,就有必要增加停车位置,反之,没有必要)。
如果有必要,应该增加多少车位合适?另外是否可以考虑提高汽车修好的概率?三、实验目的模拟停车的数量从而分析超过3的频度,找到该停车厂最合理的停车位置数四、问题分析和建模方向这个问题是一个随机问题,即车的到达和车的修理情况都具有随机性。
因此,在解决此问题时,可采取用计算机随机模拟的方法,通过大致估计每天车的到达数量和每天能够修理好的车的数量,从而得到所到达车辆超过3辆的频数。
而最终考虑是否需要增加停车位置.五、模型假设与变量符号说明1.变量说明n—模拟天数ξ={每天到达的车辆数}η={修理状况}n'—停放车辆超过3的次数μ—超标比例(车辆数超过3的天数占总模拟天数的比例)2.模型假设(a) 在一个时段内一辆汽车能够修好的概率为0.7;(b) 一时段没修好的汽车进入下一时段后重新修;(c) 3个停车位置没有顺序,到达汽车任意的停放任意的空位置;(d)该修理厂至少运行一年(计365天);(e)一年计365天,半年计182天;(f)到达车辆超过3辆的多余车辆自动离开;(g)如果μ>10%,认为有必要增加停车位置。
六、模型建立与求解随机变量ξ满足如下分布律:据此,可得产生ξ的随机数的具体执行过程:每产生一个(0,1)区间的均匀分布随机数r,则:⎪⎩⎪⎨⎧≤<≤<≤<=;18.0,2;8.06.0,1;6.00,0r r r ξ 同理,随机变量η满足如下分布律:据此,可得产生η的随机数的具体执行过程:每产生一个(0,1)区间的均匀分布随机数r,则:⎩⎨⎧≤<≤<=13.0,1;3.00,0r r η通过计算机产生一系列的随机数,模拟n 天的运行状况后,其中有n ’天超过修理厂积累车辆和新到达车辆超过3辆。
电 子 科 技 大 学实 验 报 告一、 实验室名称: 电子技术综合实验室二、 实验项目名称:现代电子技术综合实验三、 实验学时: 40四、 实验目的与任务:1、 熟悉系统设计与实现原理2、 掌握KEIL C51的基本使用方法3、 熟悉SMART SOPC 实验箱的应用4、 连接电路,编程调试,实现各部分的功能5、 完成系统软件的编写与调试五、 实验器材1、 PC 机一台2、 示波器、SMART SOPC 实验箱一套六、 实验原理、步骤及内容(一)试验要求1、程序开始后:当只有第1个发光二极管亮时,同时第1个数码管显示数字1,其余显示”-”;持续0.5秒之后,只有第2个发光二极管亮,电子科技大学实验报告【最新资料,WORD 文档,可编辑修改】同时第2个数码管显示数字2,其余显示”-”;再过0.5秒,只有第3个发光二极管亮,同时第3个数码管显示数字3,其余显示”-”;……;间隔0.5秒后,只有第8个发光二极管亮,同时第8个数码管显示数字8,其余显示”-”。
此后进入循环状态。
循环过程中,按按键进入任务2。
2、停止任务1中发光二极管显示,数码管的第1、2位显示学号最后二位,第4、5位显示电机转速(初始转速30)。
第7、8位实现秒表功能,从5.0开始倒计时,计时到0.0后程序自动进入任务3.3、数码管的第1、2位显示电机转速,第3、4 、5、6位显示”-”, 第7、8位显示二位电压值(0.0~2.4V),增减调节电压值,电机转速(初始转速30)能够跟随电压增减以10倍变化量(0~24),进行加减速变化。
按按键进入任务1。
(二)实验内容1、硬件设计PDIP40封装80C51引脚布局图SmartSOPC相配套的基于8051单片机的Quick51核心板2、各部分硬件原理数码管动态扫描原理:动态显示的特点是将所有位数码管的段选线并联在一起,由位选线控制是哪一位数码管有效。
选亮数码管采用动态扫描显示。
所谓动态扫描显示即轮流向各位数码管送出字形码和相应的位选,利用发光管的余辉和人眼视觉暂留作用,使人的感觉好像各位数码管同时都在显示。
计算机专业类课程
实
验
报
告
课程名称:
学院:
专业:
学生姓名:
学号:
指导教师:
日期:年月日
电子科技大学计算机学院实验中心
实验报告
实验一
一、实验名称:
二、实验学时:4
三、实验内容和目的:
四、实验原理:
(按实验内容分析实验原理并填写)
五、实验器材(设备、元器件)
六、实验步骤:
七、实验数据及结果分析:
(按实验步骤顺序填写代码、数据或截图)
八、实验结论、心得体会和改进建议:
实验报告
实验二
一、实验名称:
二、实验学时:4
三、实验内容和目的:
四、实验原理:
(按实验内容分析实验原理并填写)
五、实验器材(设备、元器件)
六、实验步骤:
七、实验数据及结果分析:
(按实验步骤顺序填写代码、数据或截图)
八、实验结论、心得体会和改进建议:
九、
电子科技大学计算机学院实验中心。
电子科技大学
实验报告
( 2018 - 2019 - 2 )
学生姓名:学生学号:指导老师:
实验学时:1.5h 实验地点:基础实验大楼425 实验时间:2019.4.9 14:30—16:00
报告目录
一、实验课程名称:电路实验I
1.实验名称:BJT放大器设计与测试
二、实验目的:
1. 了解BJT管的基本放大特性。
2. 掌握BJT共射放大电路的分析与设计方法。
3. 掌握放大电路静态工作点的测试方法。
4. 掌握放大电路放大倍数(增益)的测试方法。
5. 掌握放大电路输入、输出电阻的测试方法。
6. 掌握放大电路幅频特性曲线的测试方法。
三、实验器材(设备、元器件):
GDS1152A型数字示波器一台。
EE1641B1型函数发生器一台。
通用面包板一个。
1kΩ电阻;10mH电感;0.047μF电容若干。
四、实验原理:
3、测试方法
(1)静态工作点调整与测试
对直流电压的测量一般用数字万用表。
测量静态工作点时测出晶体管各管脚对地的电压。
(2)放大倍数的测试
用晶体管毫伏表或者示波器直接测量输出、输入电压,由 Av=vo/vi 即可得到。
(3)放大器输入电阻的测试
在放大器输入端口串入一个取样电阻R,用两次电压法测量放大器的输入电阻Ri。
(4)放大器输出电阻的测试
在放大器输出端口选择一个合适的负载电阻RL,用两次电压法分别测量空载与接上负载时的输出电压,计算输出电阻Ro。
(5)放大器频率特性的测试
用点频法测试法测量放大器的频率特性,并求出带宽。
五、实验内容:
(1)静态工作点的测试
(2)电压增益测试
(3)输入电阻测试
(4)输出电阻测试
(5)幅频特性测试
六、实验数据及结果分析:
1、静态工作点调整与测试
令VCC=+12V,用万用表测量VE、VB、VC,计算VBE、IEQ、VCE,数据记入表格中。
2、放大倍数的测试
用函数发生器输出一个正弦波信号作为放大器的输入信号,设置信号频率 f =1kHz,(有效值)Ui=5mV,测量U0 ,计算放大器的电压放大倍数(增益)Av。
数据填入表中,定量描绘输出波形图。
输出波形:
3、放大器输入电阻的测量
、放大器输出电阻的测量
4
报告评分:_____________。