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汽车空调技术》课程标准
- 格式:doc
- 大小:399.50 KB
- 文档页数:10
《汽车空调技术》课程标准课程名称:《汽车空调技术》适用专业:汽车运用与维修专业一、课程性质与任务本课程是中等职业学校汽车运用与维修专业的一门核心课程之一。
其任务是:使学生在掌握汽车空调的基本结构和工作原理的基础上,掌握企业工作过程中常见检查、维修项目的基本操作流程和技术要领;融入1+X证书制度汽车运用与维修职业技能等级标准,培养学生规范的操作技术和良好的职业素养,具备继续在本专业提升技能的能力;对学生进行职业意识培养和职业道德教育,使其形成严谨、敬业的工作作风,为今后解决生产实际问题和职业生涯的发展奠定基础。
二、课程目标与核心素养通过本课程的学习,使学生掌握制冷性能检测维修,制冷系统部件维修、暖风系统部件维修、通风系统部件维修、空调控制电路检测等必须的知识和技能,重点培养学生独立排除空调系统常见故障的能力,同时培养学生遵纪守法、诚实、守信、善于沟通与合作的品质,独立学习新技术、新知识,查找资料获取信息所需的能力,同时具备良好的心理素质和客服困难的素质,良好的书面和口头表达能力,安全操作和事故应急处理的能力,使学生养成规范操作的职业精神,具有安全、环保和团队合作的意识。
树立良好的环保、节能、安全和为客户服务的意识,学生毕业后能够胜任汽车空调系统检修以及相关行业的工作。
三、课程结构(视情况定)(一)课程模块汽车空调技术课程共分为四大模块:制冷系统、暖风系统、通风系统、控制系统。
(二)学时安排四、课程内容与要求(一)制冷系统(二)暖风系统(三)通风系统(四)控制系统五、课程实施(一)教学方法1.一体化教学该课程的教学内容的选取以企业工作过程典型工作任务为依据,在组织形式上采取理实一体的教学模式,实现教、学、做一体化,指导教师由双师型教师和从企业聘用的实训指导教师组成,实现教师与师傅一体化。
学生不仅要在校学习,还要具有企业岗位实践经验,实现学生与学徒的一体化。
2.信息化教学在学生的学习环节突出学生的自主学习、互相学习。
【汽车空调技术】【Automobile Air-condition Technology】一、基本信息课程代码:【2080476】课程学分:【3】面向专业:【汽车服务工程】课程性质:【院级选修课】开课院系:机电学院汽车工程系使用教材:教材【汽车空调技术凌永成主编机械工业出版社 2020年第2版】参考书目【汽车空调技术黄家英主编高等教育出版社2010年】【汽车空调技术高国燊等主编华南理工大学出版社 2009年】【汽车空调技术王万良主编高等教育出版2008年】课程网站网址:/book先修课程:【高等数学(1)2100012(5)、高等数学(2)2100014(4)】二、课程简介《汽车空调技术》是汽车服务工程专业的一门专业基础课。
本课程学习对于汽车服务工程专业本科学生是相当重要的,可以正确地树立工程系统的思想,也可以更好地完善学生的知识结构、开阔视野、提高学生从事相关工作的综合素质。
本课程的任务主要是让汽车服务工程专业本科学生充分理解汽车空调系统所涉及到的基本概念,掌握汽车空调系统各种数学模型的建立及转换方法,掌握分析汽车空调系统的各种经典方法及常用综合方法。
具体掌握连续汽车空调系统的分析和综合研究方法,包括系统数学模型的建立和动态结构图等效变换法则,利用经典汽车空调理论的时域分析法、复域分析法、频域分析法对汽车空调系统进行分析,应用串联校正、反馈校正和前馈校正进行系统的设计和补偿;同时学会采样汽车空调系筝的分析和综合方法,并了解汽车空调系统的状态空间分析法及能控性和能观测性。
三、选课建议本课程适合汽车服务工程专业二年级的本科生修学,要求学生具有高等数学方面的学习基础。
四、课程与专业毕业要求的关联性五、课程目标/课程预期学习成果六、课程内容七、课内实验名称及基本要求八、评价方式与成绩。
《汽车空调》课程标准适用专业:汽车相关专业编制人:编制单位:重壬、亠、、才4亠庆XXXX学校编制日期:2017年1月13日审核人:专业负责人: 系部主任:目录一、课程定位和课程设计 (1)(一)课程性质与作用1(二)课程基本理念1(三)课程设计思路2二、课程目标................................................................... 3.(一)专业知识目标3(二)职业能力目标3(三)职业素质目标 (3)(四)方法能力目标3(五)社会能力目标3三、课程内容与要求 (4)(一)学习领域的描述4(二)学习单元规划和学习单元设计4四、课程实施................................................................... 5.五、教学评价、考核要求 (6)六、课程资源开发与利用 (6)(一)硬件条件7(二)师资条件.7.(三)教材编写7.(四)信息化教学资源8七、参考文献................................................................... 8.《汽车空调》课程标准适用专业:汽车专业修课方式:必修教学学时:36学时一、课程定位和课程设计(一课程性质与作用课程标准《汽车空调》是一门职业技术技能课。
本课程的教学目的在于通过教与学,揭示汽车空调组成、作用,使学生了解汽车空调的特点和发展趋势,以及汽车空调的基本原理,提高学生对汽车空调的认识和综合分析能力,培养学生解决汽车空调故障能力。
课程作用《汽车空调》是汽车专业必须掌握的知识,通过对汽车空调的制冷和制热原理、结构、典型汽车空调和维修技术的讲述,使学生掌握汽车空调的制冷制热与除湿的基本原理和组成部分,掌握汽车空调的特点及有关维修保养技术。
(二)课程基本理念实践教学遵循学生实践能力的养成规律,采用由易到难、由表及里循序渐进,理论教学和实践教学相结合的方式进行。
汽车空调原理与检修课程标准一、课程定位(一)课程性质本课程是三年制中职汽车运用与维修专业的专业核心课之一。
(二)课程基本理念以完成工作任务为目标,采用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教学方式,分项目按工作任务来实施。
(三)课程设计思路按照“以能力为本位,以职业实践为主线,以项目课程为主体的项目课程体系”的总体设计要求,本课程以发动机构造与维修的基本知识与操作技能为基本目标,彻底打破学科课程的设计思想,紧紧围绕工作任务完成的需要来选择和组织课程内容,突出工作任务与知识的联系,让学生在职业实践活动的基础上掌握知识,增强课程内容与职业岗位能力要求的相关性,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
学习项目选取的依据是以本专业所对应的岗位群要求而制定,以汽车运用与维修专业一线技术岗位为载体,使工作任务具体化,针对任务按本专业所特有的逻辑关系编排模块。
本课程建议课时为86课时,其中理论课时为44课时,实践课时为42课时。
本课程的总学分为6学分。
二、课程目标通过本课程的学习,使学生具有汽车空调的基本知识和汽车空调维修的基本技能.通过理实一体化的教学和实践技能训练,使学生系统掌握汽车空调的结构、基本工作原理、使用和维修、检测和调试、故障诊断与排除等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为今后核心技术课程的学习奠定基础。
通过任务引领的项目活动,使学生具备本专业高素质技术工作者所必需的空调拆装、检查与维修的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同时培养学生专业兴趣,增强团结协作的能力。
1、会识别汽车空调零部件;2、会描述汽车空调的工作原理;3、能根据汽车空调的技术要求拆装汽车空调;4、能检查汽车空调;5、能诊断汽车空调的故障;三、课程内容模块一汽车空调基本原理知识模块二、汽车空调不制冷故障检修模块三汽车空调制冷不佳故障检修模块四、汽车空调间歇制冷故障检修模块五、汽车空调无暖风故障检修模块六、汽车空调出风口无风故障检修模块七汽车自动空调故障自诊断模块八、汽车空调制冷剂回收、加注工艺规范四、考评方式(一)考核指标构成出勤情况10%、课堂表现10%、平时作业20%、实操表现30%、期末成绩30%。
汽车空调课程标准汽车空调课程标准旨在培养学生对汽车空调系统的理解、操作、分析与解决问题的能力。
以下是一个可能的汽车空调课程标准大纲:一、课程目标1. 理解汽车空调系统的基本原理和构造,包括制冷、制热、空气净化与调整等过程。
2. 掌握汽车空调系统的维修技能,包括故障诊断、零件更换、系统调试等。
3. 培养学生对汽车空调系统的分析与解决问题的能力,通过案例分析与实践操作相结合的方式,提高实际操作与问题解决能力。
二、课程内容1. 汽车空调系统概述与基本原理,包括制冷与制热原理、空气净化与调整原理等。
2. 汽车空调系统的主要部件,包括压缩机、冷凝器、蒸发器、节流阀等,以及各部件的功能与工作特点。
3. 汽车空调系统的控制与调节,包括温度、湿度、气流等的调节,以及自动控制系统的基本原理与操作。
4. 汽车空调系统的维护与保养,包括定期检查、清洁、润滑等基本维护操作,以及故障诊断与维修的基本方法。
5. 汽车空调系统的最新技术与发展趋势,包括新能源车辆的空调系统特点与技术、智能化的空调系统等。
三、课程教学方法1. 理论教学:通过课堂讲解、图片、动画、视频等多种形式,使学生全面了解汽车空调系统的基本原理与构造。
2. 实践教学:通过实验、实训、实习等形式,使学生深入掌握汽车空调系统的维修技能与操作技巧。
3. 项目教学:通过小组讨论、案例分析、项目实践等形式,培养学生对汽车空调系统的分析与解决问题的能力。
4. 互动教学:通过课堂讨论、在线交流、小组合作等形式,鼓励学生积极参与教学过程,促进知识交流与共享。
四、课程评估1. 平时成绩:包括课堂表现、作业完成情况等。
2. 期中考试:测试学生对汽车空调系统基本知识的掌握程度。
3. 期末考试:测试学生对汽车空调系统理论与实践的综合掌握程度。
4. 项目评估:对学生完成的项目进行评估,包括项目的完整性、实用性、创新性等方面。
通过以上汽车空调课程标准,可以帮助学生全面了解并掌握汽车空调系统的基本知识与实践技能,培养出适应汽车行业需求的高素质人才。
《汽车空调技术》教案一、教学目标1. 知识目标:(1)了解汽车空调的基本原理及其组成部分;(2)掌握汽车空调系统的主要性能参数;(3)熟悉汽车空调系统的维护与检修方法。
2. 能力目标:(1)能够分析汽车空调系统的工作过程;(2)具备诊断和解决汽车空调常见故障的能力;(3)能够对汽车空调系统进行维护与检修。
3. 情感目标:(1)培养学生对汽车空调技术的兴趣;(2)增强学生的团队合作意识;(3)提高学生的人文素养,使其注重安全生产。
二、教学内容1. 汽车空调概述(1)汽车空调的发展历程;(2)汽车空调的作用及重要性;(3)汽车空调系统的组成。
2. 汽车空调原理(1)制冷原理;(2)制热原理;(3)通风与空气净化原理。
3. 汽车空调主要性能参数(1)制冷量;(2)制热量;(3)能效比;(4)噪声等级。
4. 汽车空调系统维护与检修(1)常规检查与维护;(2)故障诊断与排除;(3)零部件更换与维修。
5. 汽车空调系统安全与环保(1)汽车空调安全使用注意事项;(2)汽车空调系统环保要求;(3)汽车空调故障与事故处理。
三、教学方法1. 采用讲授法,讲解汽车空调的基本原理、组成部分、性能参数等知识;2. 采用案例分析法,分析汽车空调系统的维护与检修案例,提高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3. 采用实操教学法,组织学生进行汽车空调系统的实际操作,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4. 采用小组讨论法,引导学生进行团队合作,提高学生的沟通与协作能力。
四、教学资源1. 教材:汽车空调技术;2. 课件:PowerPoint;3. 教具:汽车空调系统模型、零部件实物;4. 实验设备:汽车空调实验台架;5. 网络资源:相关汽车空调技术资料。
五、教学评价1. 平时成绩:学生课堂表现、作业完成情况、团队合作表现等,占总评的30%;2. 考试成绩:期末理论考试,占总评的70%;3. 实验报告:学生实验操作、实验结果分析等,占总评的20%。
六、教学安排1. 课时:共计40课时,其中理论教学32课时,实践教学8课时。
《汽车空调系统维修》课程标准课程编号:课程总学时:30课程类别:必修课(必修课开课对象:汽车检测与维修技术专业执笔人:审核人:批准人:编写日期:2010年11月《汽车空调系统维修》课程标准课程总学时:30课程类别:必修课必修课开课对象:汽车技术服务与营销专业、汽车检测与维修技术专业一、课程性质《汽车空调系统维修》是汽车检测与维修技术专业的专业课程之一,在培养学生职业能力和职业素养成方面占重要地位。
按照典型工作岗位对专业能力的需求,参照汽车维修职业资格标准,与行业企业合作,基于职业分析构建了汽车运用技术专业课程体系。
体系中共有专业学习领域12个,我们按照职业成长的逻辑规律确定专业课程排序,使前后续课程衔接得当。
《汽车空调系统维修》课程安排在第三学期,是继《汽车电工电子技术基础》课程之后开设的,为后续课程《汽车电子电器设备构造与维修》、《汽车使用性能与检测》等打下坚实的基础。
通过本课程的学习,使学生掌握空调系统检修必须的知识和技能,重点培养学生独立排除空调系统常见故障的能力,同时培养学生遵纪守法、诚实、守信、善于沟通与合作的品质,树立良好的环保、节能、安全和为客户服务的意识,学生毕业后完全能够胜任汽车空调系统检修以及相关行业的工作。
二、课程教学基本要求基于职业能力的培养,本课程应承担的任务具体为:1.能熟练掌握汽车空调系统的基本结构和工作原理;2.能熟练使用各种空调检测仪器和仪表;3.能正确检修空调制冷系统、暖风系统、配气系统及控制系统各总成或部件;4.具备对汽车空调进行故障诊断能力;5.具有自我学习新技术与独立检修空调常见故障的能力;6.具有理论与实践相结合,不断提高、不断创新的素质;》7.具有良好的环保意识、安全责任意识、纪律观念和团队精神。
三、课程标准实施指导思想本学习领域培养学生具备以下三种能力:1.专业能力1)能够熟练掌握汽车空调各系统的作用、组成、结构和工作原理;2)能够正确使用各种汽车空调检测仪器、仪表和工具;]4)能够对汽车空调零部件、总成进行检验、调整和修理;5)掌握汽车空调系统常见故障的诊断与排除的能力;6)具有专业上岗就业的能力;7)熟知安全生产及环保规范。
《汽车空调》课程标准适用专业:汽车相关专业编制人:编制单位:重庆xxxx学校编制日期: 2017 年 1 月 13 日审核人:专业负责人:系部主任:目录一、课程定位和课程设计 (1)(一)课程性质与作用 (1)(二)课程基本理念 (1)(三)课程设计思路 (1)二、课程目标 (3)(一)专业知识目标 (3)(二)职业能力目标 (3)(三)职业素质目标 (3)(四)方法能力目标 (3)(五)社会能力目标 (4)三、课程内容与要求 (4)(一)学习领域的描述 (4)(二)学习单元规划和学习单元设计 ..................................... 错误!未定义书签。
四、课程实施 (5)五、教学评价、考核要求 (6)六、课程资源开发与利用 (6)(一)硬件条件 (7)(二)师资条件 (7)(三)教材编写 (7)(四)信息化教学资源 (8)七、参考文献 (8)《汽车空调》课程标准适用专业:汽车专业修课方式:必修教学学时:36学时一、课程定位和课程设计(一)课程性质与作用课程标准《汽车空调》是一门职业技术技能课。
本课程的教学目的在于通过教与学,揭示汽车空调组成、作用,使学生了解汽车空调的特点和发展趋势,以及汽车空调的基本原理,提高学生对汽车空调的认识和综合分析能力,培养学生解决汽车空调故障能力。
课程作用《汽车空调》是汽车专业必须掌握的知识,通过对汽车空调的制冷和制热原理、结构、典型汽车空调和维修技术的讲述,使学生掌握汽车空调的制冷制热与除湿的基本原理和组成部分,掌握汽车空调的特点及有关维修保养技术。
(二)课程基本理念实践教学遵循学生实践能力的养成规律,采用由易到难、由表及里循序渐进,理论教学和实践教学相结合的方式进行。
采用认识实习——理论一体化教学——拆装实习——实验台模拟训练——真车实战——社会实践的教学模式。
本课程的内容改革以应用为主旨,做到理论与实践一体化,为学生设计课程内容。
《汽车空调》课程标准
一、课程信息
课程名称:汽车空调课程类型:汽车检测与维修技术专业核心课
课程代码:0722091 授课对象:汽车检测与维修技术专业
学分:5.0 先修课:电工电子技术
学时:90 后续课:无
制定人:王文制定时间:2008年9月
二、课程概述
让学生熟练掌握汽车空调的结构、原理,学会汽车制冷系统的拆装修理、检漏,以及制冷剂的回收、抽真空,充注制冷剂、冷冻机油。
学会自动空调电子控制系统结构原理,初步掌握一种电子控制系统,能对自动空调进行故障诊断,并能对一般性问题进行检测、修理。
三、课程设计
1、课程目标设计
(1)能力目标
(2)知识目标
学会自动空调的组成、功能、特点、和性能指标;学会汽车空调的基础知识;
学会自动空调制冷系统故障诊断;
学会制冷系统结构和工作原理;
制冷系统的维护、保养、与检修程序;
学会汽车空调电气控制原理;
学会汽车空调电气系统自动控制结构、原理;
学会汽车空调的取暖系统结构、原理;
学会汽车空调的通风系统的结构原理;
2、课程内容设计
3、能力训练项目设计
4、进度表设计
四、教材、资料
1、教材选用的原则
以项目或任务为载体,将课程的知识、技能、态度三者融入教材内容,强调理论与实践结合、教材与实际结合、操作与管理结合的理论实践一体化教材。
2、推荐教材
《汽车自动空调系统》潘伟荣主编华南理工大学出版社 2008年8月第1版
3、参考的教学资料:
《汽车空调》李祥峰主编西安电子科技大学出版社 2006年9月第一版
五、需要说明的其他问题
考核方式原则上以教务处公布的要求为标准。
《汽车空调技术》教案一、教学目标1. 了解汽车空调的基本原理及其重要性。
2. 掌握汽车空调系统的主要组成部分及其功能。
3. 学会汽车空调的维护与故障诊断方法。
二、教学内容1. 汽车空调概述汽车空调的发展历程汽车空调的重要性2. 汽车空调系统的基本原理制冷原理制热原理通风与空气净化原理3. 汽车空调系统的组成压缩机冷凝器蒸发器节流装置传感器与控制单元管路系统4. 汽车空调控制系统的工作原理温度控制风向与风量控制空调模式的切换5. 汽车空调的维护与故障诊断维护方法与周期故障诊断与排除三、教学方法1. 采用讲授法,讲解汽车空调的基本原理、系统组成和控制方法。
2. 采用案例分析法,分析汽车空调的故障现象,引导学生学会诊断与排除故障。
3. 利用实物演示、图片展示等直观教学手段,增强学生的理解与记忆。
4. 组织学生进行实际操作,提高学生的动手能力。
四、教学准备1. 准备相关教材、PPT课件、实物模型等教学资源。
2. 准备汽车空调系统的故障案例,用于分析与讨论。
3. 准备实验室或实训基地,让学生进行实际操作。
五、教学评价1. 课堂互动:评估学生在课堂上的提问、回答问题及参与讨论的表现。
2. 课后作业:检查学生完成的课后作业,巩固所学知识。
3. 实际操作:评价学生在实验室或实训基地的操作技能。
4. 期末考试:测试学生对汽车空调技术的全面掌握程度。
六、教学安排1. 课时:本课程共计32课时,每课时45分钟。
2. 授课方式:理论课与实践课相结合,各占一半课时。
3. 授课顺序:先讲解基本原理和系统组成,再进行控制系统的工作原理教学,进行维护与故障诊断的教学。
七、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汽车空调的基本原理及其重要性。
汽车空调系统的主要组成部分及其功能。
汽车空调的维护与故障诊断方法。
2. 教学难点:汽车空调系统的工作原理及其控制方法。
汽车空调的故障诊断与排除技巧。
八、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引入汽车空调在现代汽车中的重要性和应用场景,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汽车空调技术》课程标准
一、概述
(一)课程性质
本课程是汽车检测与维修技术专业核心课程之一。
它是融合制冷、供暖、机电和计算机技术为一体,专业化突出,实践性很强的综合课程。
其功能是培养本专业的学生达到汽车电工岗位要求的专门职业能力,同时培养学生逻辑思维能力及独立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二)课程基本理念
本课程以工作任务为核心,以岗位职业要求为指导,通过必备知识的掌握、操作技能的训练、故障分析与诊断以及典型案例分析等理实一体化教学活动来组织实施本课程的教学。
(三)课程设计思路
课程框架结构:按照“以能力为本位,以职业实践为主线,以项目课程为主体的模块专业课程体系”的总体设计要求,打破学科课程的设计思想,紧紧围绕工作任务完成的需要来选择和组织课程内容,突出工作任务与知识的联系,让学生在职业实践活动的基础上掌握知识,力求使课程内容与职业岗位能力要求相一致,以提高学生的职业适应能力。
项目内容选取的依据是本专业所对应的岗位群要求,以汽车电工技术岗位为载体,尽量使工作任务具体化,针对性强,并且符合本专业所特有的逻辑关系来编排模块。
学分和学时分配:4学分,建议课时为64学时,其中理论28学时,实践34学时。
对学生选课的建议:必修.
课程名称:汽车空调技术
课程框架结构
二、课程目标
明确课程在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等方面的一致性,并且具有专业特色的课程总体目标,包括知识教学目标、技能教学目标、素质教学目标等。
(一)总目标
通过以工作任务为核心的教学活动,使学生掌握汽车空调技术的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促进学生职业素养的养成,为培养高素质汽车后服务专门人才奠定良好基础。
(二)具体目标
1.素质教学目标
理解汽车空调有关的政策、法规、标准和汽车空调使用性能检测的内容。
会使用常用的汽车空调维修检测设备和仪器。
能正确规范地进行汽车空调性能和技术状况的检测。
能正确分析检测结果,并能根据检测结果提出维修的技术方案。
能独立地分析汽车空调常见故障的原因,并能独立排除。
2.知识教学目标
1)熟悉现代汽车空调系统具备的装置及功能。
2)熟悉常见的轿车空调系统在实车上的布置。
3)熟悉制冷循环系统结构和工作原理。
4)熟悉暖风装置,送风、排风装置、空气净化装置、空调操纵机构的结构和工作原理。
3.能力教学目标
1)会正确使用汽车空调。
2)会通过直观方法检查空调系统故障。
3)会对空调系统抽真空、检漏加注制冷剂。
4)会通过歧管压力表的读数判断故障。
5)看懂空调系统控制电路图,并能依据电路图对故障进行检测,做出判断。
三、内容标准
单元一空调制冷系统结构和工作原理
单元二 空调制冷系统的故障分析和基本
操作
单元三 暖风系统及辅助装置的结构和工
作原理
单元四 自动空调系统
单元五轿车空调典型故障案例分析
四、实施建议
根据课程实施的各个环节,提出教材编写、教与学、教学评价、课程资源开发与利用等建议,并提供典型案例,体现课程设计的基本理念。
(一)教学建议:
教学应采用项目教学法,以工作任务为项目目标,培训学生的学习兴趣,教学中要注重创设教育情境,采取理论实践一体化教学模式,充分利用挂图、投影、多媒体、仿真、实物等教学手段。
(二)考核方式和评价方法建议:
采取阶段评价和目标评价相结合,理论考核与实践考核相结合,作品的评价与知识点考核相结合,个人素质与专业素质相结合。
(三)教材编写建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