造影剂肾病新
- 格式:ppt
- 大小:2.82 MB
- 文档页数:43
造影剂肾病诊断标准造影剂肾病是指由于使用造影剂后导致的肾脏损伤,其临床表现多样化,严重者可发展为急性肾损伤或慢性肾病。
因此,对于造影剂肾病的诊断标准十分重要,可以帮助医生及时发现肾脏损伤,采取有效措施进行治疗和预防。
目前,国内外对于造影剂肾病的诊断标准已经有了较为明确的规定,本文将对造影剂肾病的诊断标准进行详细介绍。
一、临床表现。
造影剂肾病的临床表现多种多样,主要包括血肌酐升高、尿蛋白增加、尿液改变、肾功能下降等。
其中,血肌酐升高是造影剂肾病最常见的表现之一,通常在使用造影剂后24-72小时内出现。
此外,尿蛋白增加、尿液改变也是造影剂肾病的常见临床表现,应引起临床医生的高度重视。
二、影像学检查。
影像学检查在造影剂肾病的诊断中起着重要作用。
肾脏超声检查可以显示肾脏的大小、形态、内部回声等情况,对于判断肾脏损伤具有一定的帮助。
此外,CT、MRI等影像学检查也可以帮助医生判断肾脏的损伤程度,辅助诊断造影剂肾病。
三、实验室检查。
实验室检查是诊断造影剂肾病的重要手段之一。
通过检测血肌酐、尿素氮、尿蛋白等指标,可以帮助医生评估肾功能的损伤程度,及时发现肾脏损伤。
此外,肾脏活检也是诊断造影剂肾病的重要手段之一,可以直接观察肾脏组织的病理变化,对于明确诊断具有重要意义。
四、诊断标准。
根据临床表现、影像学检查和实验室检查的结果,结合患者的病史等信息,可以对造影剂肾病进行诊断。
一般来说,符合以下条件可以诊断为造影剂肾病,①使用造影剂后出现急性肾损伤;②血肌酐升高幅度明显;③尿蛋白增加;④影像学检查显示肾脏损伤;⑤肾脏活检显示肾小球和肾小管的病理改变。
五、治疗和预防。
对于已经诊断为造影剂肾病的患者,应该及时采取有效的治疗措施,包括积极的液体管理、利尿剂的应用、血液净化治疗等。
此外,对于高危人群,应该采取预防措施,避免不必要的造影剂检查,减少肾脏损伤的发生。
六、总结。
造影剂肾病的诊断标准是指导临床医生进行诊断和治疗的重要依据,对于准确诊断和及时干预具有重要意义。
造影剂导致多脏器功能衰竭南京军区南京总医院葛永纯李世军男性,47岁,因“胸闷、无尿、肾功能不全3天”入院。
患者自1987起出现多饮、多食、多尿,体重减轻,于当地医院就诊,测血糖偏高(具体不详),诊断为“2型糖尿病”。
先后予“消渴丸”、“格列吡嗪”等多种降糖药治疗,血糖控制不理想,空腹血糖最高达19 mmol/L。
此间患者渐出现视力下降,双下肢瘙痒。
此后多次测血压均明显升高,未服药治疗。
2004年7月患者出现头晕、乏力、面色苍白,测血压200/140 mmHg,尿蛋白阳性,肾功能正常,予卡托普利等控制血压,胰岛素控制血糖。
此后血压控制不佳,有波动,最高达180/100 mmHg,空腹血糖和餐后2小时血糖均波动于6~7 mmol/L。
2006年6月底患者自觉视物模糊,7月初诊断为“视网膜出血、角膜炎”,药物治疗后好转。
7月27日患者出现双下肢水肿,体温38.6℃,咳嗽,咳白色泡沫痰,无血丝就诊当地诊所,当时未查肾功能及肝功能,经解热及抗生素静滴治疗,无明显好转。
8月1日至当地县医院,行CT检查时注射造影剂(碘海醇)1支,当晚患者即出现无尿。
次日予速尿静脉注射后,排尿50 ml,此后无尿。
8月2日来我院急诊,查Hb 10.1 g/dl,WBC 14100/mm3,N 90%,L 7%,白蛋白(Alb)33.5 g/L,尿素氮(BUN)24.1 mmol/L,血肌酐(SCr)682 μmol/L,总CO2 14 mmol/L,肝功能正常,予抗感染治疗,并行血液透析治疗1次,后急诊收住院。
患者病程中尿中泡沫增多10余年,夜尿增多多年,1~2次/晚,无肉眼血尿。
1985年患者曾患“乙型肝炎”,现为乙肝小三阳。
其父亲患有糖尿病,母亲患有高血压病,1弟患有脑部肿瘤,子女体健,否认家族性遗传病史。
入院查体体温、脉搏、呼吸正常, 血压140/90 mmHg,体质指数(BMI)23.0 kg/m2。
神志清楚,全身浅表淋巴结未触及肿大,皮肤及巩膜无黄染,双肺呼吸音粗糙,双下肺可闻及湿罗音,心界向左下扩大,心脏听诊未及病理性杂音。
增强CT、血管造影等都要用造影剂,对肾脏影响有多大?医生告诉你往前数几十年,可能进行X线、CT检查就是很先进的了。
但是随着科学的进步,运用造影剂进行辅助检查在现在也是很常见的,像增强CT、血管造影等辅助检查项目都有造影剂的身影。
就拿冠状动脉造影检查来举例,每年通过冠状动脉造影检查确诊冠心病的患者不在少数。
老李就是其中一员,幸运的是能够及时确诊疾病,但老李又是不幸的。
不幸需要从冠状动脉造影术第2天谈起,复查肝肾功能的时候,发现血清肌酐的数值已经升到157.62μmol/L,高于正常的数值,被追加了“造影剂肾病”这一诊断。
何为造影剂肾病呢?造影剂肾病是指将导致肾脏损伤的其他原因排除在外,使用造影剂之后24~48小时内血清肌酐水平升高≥44.2μm ol / L或较基础值增加25%。
造影剂肾病是使用造影剂最严重的并发症之一,且发病率和病死率均不低。
因此熟知一些造影剂肾病的危险因素就显得格外重要。
造影剂肾病的危险因素,大家知晓几个?首先来说,有慢性基础疾病的人群进行造影剂检查是有损伤肾脏的风险的。
有学者进行这方面的研究发现:没有慢性基础疾病的普通人群中造影剂肾病的发病率为0.6%~2.3%,但存在慢性基础病的人群发病率达到了20%左右,甚至更多。
(参考来源:《造影剂肾病研究进展》)以糖尿病患者为例,长期血糖控制不佳,有导致肾小球硬化、肾缺血等风险,这种情况下,经肾脏排泄的造影剂对肾脏来说伤害只大不小,也就容易出现造影剂肾病。
其次,高龄也是一个独立的危险因素,随着年龄的增长,身体的各项机能都会或多或少的退化,肾脏也不例外。
老年人的肾脏体积和血流量都逐渐减少,导致肾小球滤过率下降。
且肾脏的代偿能力也大不如前,总之高龄患者造影剂肾病发病率明显高于年轻人。
再者说,造影剂肾病的发生和造影剂的剂量有关。
自从1924年美国首次应用50%碘化钠成功进行股动脉造影以来,各种各样的造影剂层出不穷。
为了了解“造影剂肾病和造影剂剂量之间的关系”,有学者进行研究发现:造影剂用量每增加100ml,造影剂肾病风险约增加12.28%。
造影剂肾病的研究现状佟丽;杨立宏【摘要】Along with the rapid development of intervention clinics and the medical imaging, imaging technology has been widely used in clinical practice. Contrast-induced nephropathy( ON )is the third reason oi obtained acute renal failure in hospital with a yearly increasing incidence and mortality. The most important mechanism oi ON is in renal medullary ischemia, while apoptosis, oxygen free radical damage, immunefactors,tubular obstruction are also important iactors. In the population with hypertension, atherosclerosis etc. , due to endothelial cell dysfunction,it's easier to cause ON. Here is to make an analysis on the hot research topics such as hydrat ion ioi treatment and statins for prevention and treatment.%随着介入诊疗及影像医学的快速发展,造影技术在临床已得到广泛应用.造影剂诱发的肾衰竭是目前医院内获得性急性肾衰竭的第三位原因,并且发病率和病死率逐年增加.造影剂肾病(CIN)的发病机制是肾髓质缺血,另外,细胞凋亡、氧自由基损害、免疫因素、肾小管阻塞等也有重要作用.在高血压、动脉粥样硬化等人群中,由于内皮细胞功能损害,更易造成CIN.现就目前研究较热的水化治疗、他汀类药物预防治疗等方法进行分析.【期刊名称】《医学综述》【年(卷),期】2012(018)012【总页数】3页(P1870-1872)【关键词】造影剂肾病;冠状动脉介入;水化治疗【作者】佟丽;杨立宏【作者单位】内蒙古医学院,呼和浩特,010059;赤峰市医院肾内科,内蒙古,赤峰,024000【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R692近年来,介入诊疗及影像医学的长足发展使造影剂的使用日趋广泛,依靠造影做出诊断或治疗已经成为许多临床领域的金标准或最佳途径,但随之出现的造影剂肾损伤也呈现逐年增高的趋势,限制了造影技术的应用及发展。
造影剂肾病的中国专家共识(草案)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安贞医院周玉杰造影剂肾病是碘造影剂应用过程中的重要并发症,也是医源性肾功能衰竭的重要组成部分,它不仅对患者的临床预后不利,而且增加患者的医疗费用。
由于接受造影检查和介入手术的患者不断增加,因此会有更多的患者应用碘造影剂。
与此同时,作为造影剂肾病最主要的危险因素—慢性肾脏疾病,目前患病率在世界范围内不断增加,仅美国就有11%的成人患有慢性肾脏疾病。
所以,目前造影剂肾病已经成为放射学家、心脏病学家和肾脏病学家共同关注的问题。
临床多学科专家组成的造影剂肾病专家共识工作小组,系统的回顾了目前已经发表的有关造影剂肾病方面的文献,并结合专家们的临床实践经验,共同编写了造影剂肾病的专家共识(见表1)和处理原则(见图1)。
共识内容涵盖造影剂肾病的流行病学、发病机制、基础肾功能的评价、危险性评估、高危患者的识别,以及造影剂的应用和造影剂肾病的预防措施等。
表1 造影剂肾病专家共识1.在有急性肾功能衰竭危险的患者中,CIN是造影剂应用后常见、严重的并发症。
2.在慢性肾脏疾病的患者中(尤其合并糖尿病时),CIN的危险性和临床重要性增加,可通过估算的肾小球滤过率(eGFR)<60 mL/min/1.73m2进行识别。
3.在不知道血清肌酐或估算的肾小球滤过率的情况下,应进行调查以识别CIN高危的患者。
4.急诊手术时,尽早造影可能获益超过等待,因此手术可在无血清肌酐或eGFR的情况下进行。
5.同一患者如果有多种CIN的危险因素,或高危的临床情况,在应用造影剂后,CIN的危险性极度升高(~50%),患者较易发生急性肾功能衰竭,从而需要透析治疗(~15%)。
6.在CIN高危的患者中,动脉内给予造影剂时离子型高渗造影剂导致CIN的危险性要比低渗造影剂高。
目前的证据提示,对于慢性肾脏疾病的高危患者,尤其是糖尿病患者,动脉内给予非离子型、等渗造影剂导致CIN的危险性最低.。
7.在有CIN危险的患者中,大量造影剂(> 100 mL)会导致较高比率的CIN;而在极高危患者中,少量的碘造影剂(~30 mL)就能导致CIN和急性肾功能不全,从而需要透析治疗,提示CIN发生没有阈值效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