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统编版)2020九年级历史上册第五单元步入近代第1课西欧经济和社会的发展教案新人教版
- 格式:doc
- 大小:865.00 KB
- 文档页数:6
第五单元步入近代【思维导图】第13课西欧经济和社会的发展【课程标准】讲述租地农场、手工工场等生产组织的确立。
初步理解近代早期西欧经济社会的重要变化。
1.新的生产和经营方式(1)背景:在农业方面,11世纪以后,欧洲农村各地纷纷开展垦殖运动; 庄园逐渐衰落和瓦解; 土地集中成为一种趋势。
在手工业方面,手工业者逐渐脱离农业生产,更多地为市场而生产;农村出现了分散的手工工场,后逐渐转向集中的手工工场。
(2)表现:建立租地农场,并将产品推向市场;雇佣劳动者与雇主形成彻底的雇佣关系,形成了集中的手工工场。
(3)影响:土地关系的变化和手工业的发展,推动了农业和手工业生产组织逐渐资本主义化,开始改变中世纪欧洲社会的整体面貌。
2.富裕农民和市民阶层(1)富裕农民: 富裕农民、骑士、乡绅通过各种手段不断集中土地,以新的经营方式管理,还控制了乡村行政事务,成为农村中富有生气的阶级力量。
(2)市民阶层:通过与贵族联姻,或成为官员,抬高自己的身份,政治权利也不断扩大,成为强化王权所需要的政治力量。
第14课文艺复兴运动【课程标准】知道但丁、达·芬奇、莎士比亚的代表作品。
理解文艺复兴对人的思想解放的意义。
1.原因:形成中的资产阶级不满罗马教廷对精神世界的控制,要求建立一种以人为中心的生活哲学。
2.实质:一场反对教会“神权至上”和提倡人文主义的新文化运动。
3.评价:涌现出了许多文学家、思想家和艺术家,他们推动了欧洲文化思想领域的繁荣,为欧洲资本主义的产生奠定了思想文化基础。
4.代表(1)但丁:文艺复兴的先驱,与彼特拉克、薄伽丘并称为文艺复兴“文学三杰”。
代表作是《神曲》。
(2)莎士比亚:著名的文学艺术家,代表作有《哈姆雷特》和《罗密欧与朱丽叶》。
(3)达·芬奇:与拉斐尔、米开朗琪罗并称“美术三杰”。
代表作有《最后的晚餐》和《蒙娜丽莎》。
第15课探寻新航路【课程标准】讲述哥伦布发现美洲、麦哲伦船队全球航行的相关史实。
第13课西欧经济和社会的发展从手工工场和租地农场的产生,初步理解近代早期西欧社会经济的重要变化。
1.知道欧洲中世纪晚期在农村和手工业领域出现的新变化。
2.理解租地农场和手工工场的出现发展,推动了农业和手工业生产组织逐渐资本主义化,开始逐渐瓦解着西欧的封建制度。
3.理解农村城市的社会阶级结构发生的变化,为欧洲向近代社会过渡奠定了基础。
重点租地农场和手工工场的出现,富裕农民和市民阶级的出现。
难点近代早期西欧社会经济的重要变化。
中世纪晚期,欧洲社会处于转型时期,出现了新型的租地农场和手工工场,它们与庄园经济有何区别?对欧洲以后的发展有什么影响?带着这些问题,今天让我们共同学习第13课《西欧经济和社会的发展》,了解这一段历史吧。
一、新的生产和经营方式史料110世纪中叶-13世纪中叶的300年间,西欧各地一直在不断地开垦荒地,从而构成了一场声势浩大、为时长久的大垦殖运动……这场垦殖运动的类型大体可分为两种,一是对西欧内地那些尚未耕作的土地,如森林、沼泽、草地等进行垦辟,是为内向性垦殖;二是对西欧周边地区的外向性拓殖,外向性垦殖往往又演化成西欧封建势力的对外扩张。
教师:11世纪以后,欧洲农村发生了哪些新的变化?学生:各地纷纷开展垦殖运动,大量的林地、荒地、沼泽被开发,土地面积逐渐扩大。
教师:新开垦的土地如何管理?学生:垦殖者成为这些新开发地区的主人,他们按照自己的方式进行耕种。
这些新开发的地区仿效自治城市,成为具有独立司法权和行政自治权的地区。
史料214世纪早期,西欧出现饥荒,接着是瘟疫,人口急剧减少,许多农民和庄园主的财产至少部分处于闲置状态。
这些变化的经济条件再次要求调整契约安排。
留住佃户的最有效的方法是降低租金减少奴化义务……劳动服务不可避免地被货币租金支付所取代,土地被佃户和(或)接受工资的劳工所耕种,这些劳动力自由地寻找他们的工作。
教师:阅读上述史料并结合教材知识,说出西欧的封建庄园发生了什么变化?学生:劳役量减少并被货币地租所代替,佃户对领主的人身依附关系逐渐减弱,逐渐成为自由劳动力。
部编人教版历史九年级上册第五单元《步入近代第13课西欧经济和社会发展》教学设计一. 教材分析部编人教版历史九年级上册第五单元《步入近代第13课西欧经济和社会发展》主要讲述了从14世纪至17世纪西欧国家在经济、政治、文化、科技等方面的发展。
本节课的重点内容有:西欧封建社会的状况、文艺复兴运动、新航路的开辟、早期殖民扩张等。
通过本节课的学习,使学生了解西欧国家步入近代化的历程,认识西欧在这个时期所取得的成就,从而培养学生对历史的认识和理解。
二. 学情分析九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一定的历史知识基础,对于西欧历史中的一些重要事件有所了解。
但学生在分析历史问题时,往往只能从表象上理解,不能深入挖掘历史事件背后的原因。
此外,学生对于历史时期的划分和阶段特征的把握还不够准确。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需要帮助学生梳理清楚西欧历史的发展脉络,引导学生从多角度分析历史问题,提高学生的史学研究能力。
三. 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了解西欧封建社会的状况,掌握文艺复兴运动、新航路的开辟、早期殖民扩张等历史事件的时间、地点、人物、过程及其影响。
2.过程与方法:通过自主学习、合作探讨的方式,分析西欧经济和社会发展的原因、过程及其意义。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认识西欧在这个时期所取得的成就,培养学生的民族自豪感,树立正确的历史观。
四. 教学重难点1.重点:西欧封建社会的状况、文艺复兴运动、新航路的开辟、早期殖民扩张等历史事件。
2.难点:西欧经济和社会发展的原因、过程及其意义。
五. 教学方法1.情境教学法:通过图片、视频等资料,为学生营造一个生动的历史情境,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问题驱动法:教师提出问题,引导学生思考,激发学生的求知欲。
3.合作探讨法:学生分组讨论,共同分析历史问题,提高学生的团队协作能力。
4.对比分析法:通过比较西欧各国在同一时期的发展状况,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历史事件。
六. 教学准备1.教师准备:提前查阅相关历史资料,制作课件,准备教学用具。
第13课西欧经济和社会的发展从手工工场和租地农场的产生,初步理解近代早期西欧社会经济的重要变化。
1.知道欧洲中世纪晚期在农村和手工业领域出现的新变化。
2.理解租地农场和手工工场的出现发展,推动了农业和手工业生产组织逐渐资本主义化,开始逐渐瓦解着西欧的封建制度。
3.理解农村城市的社会阶级结构发生的变化,为欧洲向近代社会过渡奠定了基础。
重点租地农场和手工工场的出现,富裕农民和市民阶级的出现。
难点近代早期西欧社会经济的重要变化。
中世纪晚期,欧洲社会处于转型时期,出现了新型的租地农场和手工工场,它们与庄园经济有何区别?对欧洲以后的发展有什么影响?带着这些问题,今天让我们共同学习第13课《西欧经济和社会的发展》,了解这一段历史吧。
一、新的生产和经营方式史料110世纪中叶-13世纪中叶的300年间,西欧各地一直在不断地开垦荒地,从而构成了一场声势浩大、为时长久的大垦殖运动……这场垦殖运动的类型大体可分为两种,一是对西欧内地那些尚未耕作的土地,如森林、沼泽、草地等进行垦辟,是为内向性垦殖;二是对西欧周边地区的外向性拓殖,外向性垦殖往往又演化成西欧封建势力的对外扩张。
教师:11世纪以后,欧洲农村发生了哪些新的变化?学生:各地纷纷开展垦殖运动,大量的林地、荒地、沼泽被开发,土地面积逐渐扩大。
教师:新开垦的土地如何管理?学生:垦殖者成为这些新开发地区的主人,他们按照自己的方式进行耕种。
这些新开发的地区仿效自治城市,成为具有独立司法权和行政自治权的地区。
史料214世纪早期,西欧出现饥荒,接着是瘟疫,人口急剧减少,许多农民和庄园主的财产至少部分处于闲置状态。
这些变化的经济条件再次要求调整契约安排。
留住佃户的最有效的方法是降低租金减少奴化义务……劳动服务不可避免地被货币租金支付所取代,土地被佃户和(或)接受工资的劳工所耕种,这些劳动力自由地寻找他们的工作。
教师:阅读上述史料并结合教材知识,说出西欧的封建庄园发生了什么变化?学生:劳役量减少并被货币地租所代替,佃户对领主的人身依附关系逐渐减弱,逐渐成为自由劳动力。
第五单元步入近代第13课西欧经济和社会的发展1 教学分析【教学目标】知识与能力了解中世纪晚期,农村垦殖运动的发展,分析欧洲庄园逐渐衰落和瓦解的原因;能够概括租地农场的特点以及新的手工业经营的特点;通过土地关系的变化和手工业的发展,认识中世纪欧洲资本主义的萌芽;了解中世纪富裕农民和市民阶级的出现及其意义。
过程与方法通过阅读材料、观看图片,培养学生论从史出的学习能力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从奴隶社会的奴隶,亦即“他人之物”逐渐过渡到中世纪农奴,亦即“他人之人”,到中世纪晚期,演变为农村或城市的“自由人”,这也预示了一种新的社会制度的到来,感悟人的价值在不断追求自由中体现出来【重点难点】教学重点:庄园制度的变化教学难点:认识到中世纪晚期是欧洲社会的一个转型期2 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封建庄园是在土地的层层受封的基础上形成的,这种土地的封受关系及与此相应的等级制度乃是西欧一切封建关系和整个封建制度的基础。
今天让我们一起来学习第13课:西欧经济和社会的发展。
二、新课讲授目标导学一:新的生产和经营方式1.教师提问:11世纪以后,农奴和领主之间的关系发生了怎样的变化?提示:农奴对领主的人身依附关系越来越弱,农奴的人身自由大大增强。
农奴可以用货币购买劳役豁免权,不再为领主提供劳役,以此获得对自己劳动力的自由支配;也可以通过缴纳迁徙税,获得离开庄园、摆脱领主人身束缚的机会。
2.展示材料:马克思说:“租地农场主成了这种农业工人的实际指挥官,成了他们的剩余劳动的实际剥削者,而土地所有者现在只和这种资本主义租地农场主发生直接关系,而且是单纯的货币关系和契约关系。
”3.问题思考:谈谈你是如何理解马克思说的这段话的。
提示:这反映了欧洲农村资本主义萌芽的情况。
租地农场主就是后来的农业资本家。
他们和农业工人之间是一种雇佣与被雇佣,剥削与被剥削的关系。
4.教师提问:中世纪晚期,手工业的发展有什么变化?提示:一方面手工业者逐渐脱离农业,另一方面他们不再仅仅为自己生活而生产,更多是为了适应市场而劳动。
部编版历史九年级上册第五单元《步入近代》核心知识点第13课西欧经济和社会的发展【核心知识巩固】一、新的生产和经营方式1.农业:的出现。
①(11世纪以后)各地纷纷开展,垦殖者成为新开发地区的主人,这些地区成为具有独立司法权和行政自治权的地区。
②农奴可以用货币购买劳役豁免权,不再为领主提供劳役;也可以通过缴纳离开庄园,摆脱领主人身束缚。
③在一些地方,成为一种趋势。
④越来越多的领主用新的生产方式经营领地(雇佣少地或无地的农民耕种,并将产品推向市场),农业生产。
(2)建立:通过承租、购买等多种方式将土地集中起来,建立。
(3)性质:的农场。
(4)特点:采用新的生产方式进行经营;雇用少地或无地的农民耕种;将农产品推向市场。
2.手工业:出现集中的。
(1)过程:农村出现分散的手工工场;后来商人介入生产,逐渐转向集中的手工工场。
(2)性质:资本主义性质的手工工场。
3.租地农场和手工工场出现的影响:土地关系的变化和手工业的发展,推动农业和手工业生产组织逐渐,开始改变中世纪欧洲社会的整体面貌。
二、富裕农民和市民阶级1.农村:富裕农民——13、14世纪,、骑士等通过各种手段集中土地,以新的经营方式掌握了生产、交换等环节,成为农村中富有生气的阶级力量。
2.城市:市民阶层——、商人成为,商人政治权力不断扩大,成为强化王权所需要的政治力量。
【重难点梳理】1.近代前期资本主义生产方式的建立2.新的生产和经营方式的“新”指的是什么?3.中世纪晚期西欧经济社会的发展产生了什么影响?答案以及解析【核心知识巩固】一、新的生产和经营方式1.租地农场;垦殖运动;迁徙税;土地集中;资本主义化;富裕农民;租地农场;资本主义性质2.手工工场;分散的手工工场3.资本主义化二、富裕农民和市民阶级1.富裕农民2.手工业者;城市居民【重难点梳理】1.答案:资本主义生产方式的形成需要一些基本的条件:产生大批失去生产资料而不得不出卖自己劳动力的雇佣劳动者;大量的生产资料集中在少数人的手中并转化为资本。
第13课西欧经济和社会的发展
从手工工场和租地农场的产生,初步理解近代早期西欧社会经济的重要变化。
1.知道欧洲中世纪晚期在农村和手工业领域出现的新变化。
2.理解租地农场和手工工场的出现发展,推动了农业和手工业生产组织逐渐资本主义化,开始逐渐瓦解着西欧的封建制度。
3.理解农村城市的社会阶级结构发生的变化,为欧洲向近代社会过渡奠定了基础。
重点
租地农场和手工工场的出现,富裕农民和市民阶级的出现。
难点
近代早期西欧社会经济的重要变化。
中世纪晚期,欧洲社会处于转型时期,出现了新型的租地农场和手工工场,它们与庄园经济有何区别?对欧洲以后的发展有什么影响?带着这些问题,今天让我们共同学习第13课《西欧经济和社会的发展》,了解这一段历史吧。
一、新的生产和经营方式
史料110世纪中叶-13世纪中叶的300年间,西欧各地一直在不断地开垦荒地,从而构成了一场声势浩大、为时长久的大垦殖运动……这场垦殖运动的类型大体可分为两种,一是对西欧内地那些尚未耕作的土地,如森林、沼泽、草地等进行垦辟,是为内向性垦殖;二是对西欧周边地区的外向性拓殖,外向性垦殖往往又演化成西欧封建势力的对外扩张。
教师:11世纪以后,欧洲农村发生了哪些新的变化?
学生:各地纷纷开展垦殖运动,大量的林地、荒地、沼泽被开发,土地面积逐渐扩大。
教师:新开垦的土地如何管理?
学生:垦殖者成为这些新开发地区的主人,他们按照自己的方式进行耕种。
这些新开发的地区仿效自治城市,成为具有独立司法权和行政自治权的地区。
史料214世纪早期,西欧出现饥荒,接着是瘟疫,人口急剧减少,许多农民和庄园主的财产至少部分处于闲置状态。
这些变化的经济条件再次要求调整契约安排。
留住佃户的最有效的方法是降低租金减少奴化义务……劳动服务不可避免地被货币租金支付所取代,土地
被佃户和(或)接受工资的劳工所耕种,这些劳动力自由地寻找他们的工作。
教师:阅读上述史料并结合教材知识,说出西欧的封建庄园发生了什么变化?
学生:劳役量减少并被货币地租所代替,佃户对领主的人身依附关系逐渐减弱,逐渐成为自由劳动力。
教师:这些现象说明庄园在逐渐衰落和瓦解,在这一过程中,农民除了获得人身自由,还获得了什么利益?
学生:农民逐渐获得对自己剩余产品的支配权。
教师:面对着庄园的衰落,庄园领主为了维护自己的利益,也不得不做出一些调整,具体是在哪些方面?
学生:在一些地方,领主通过转让、联姻、继承、买卖等方式,将土地集中在一起,土地集中成为一种趋势。
14世纪中叶以后,越来越多的领主出租直领地,他们依靠土地租金生活,不再参与生产管理。
教师:富裕农民是如何建立租地农场的?租地农场有什么特点?
学生:一些富裕农民通过承租、购买领主的土地,或者转租、购买其他佃户的地产等方式将土地集中起来,建立租地农场。
采用新的生产方式进行经营,雇佣少地或无地的农民耕种,并将产品推向市场。
教师:这一时期,手工业也不断发展,请介绍一下手工业发展的表现有哪些?
学生:手工业者逐渐脱离农业,他们为了适应市场而生产。
手工业者开办作坊,家人、帮工和学徒一起生产,规模比较小。
13世纪,分工细化,小型手工作坊得到发展。
教师:分散的手工工场和集中的手工工场是怎样形成的?
学生:13世纪,为了缴纳封建赋税,农民在家里用自己的生产工具从事手工生产。
农村出现了分散的手工工场。
商人不仅向工人提供原料,而且还提供统一的生产工具,工人常常需要在同一个地点集中劳动,形成了集中的手工工场。
教师:商人与工人之间的关系如何?
学生:工人成为完全出卖劳动力的雇佣劳动者,与雇主形成彻底的雇佣关系。
史料3如图。
教师:结合上述史料和所学知识,列表比较手工作坊和手工工场的不同点。
学生:讨论回答。
教师:土地关系的变化和手工业的发展,推动农业和手工业生产组织逐渐资本主义化,开始改变中世纪和欧洲社会的整体面貌。
二、富裕农民和市民阶级
教师:租地农场和手工工场的出现,改变了西欧社会的阶级结构,富裕农民和市民阶级逐渐向资产阶级演变。
请同学们阅读教材P63第1自然段,了解这一时期富裕农民的具体状况。
学生:富裕农民以新的经营方式掌握了生产、交换等环节,还控制了乡村行政事务,成为农村中富有生气的阶级力量。
教师:这些现象说明,农村社会结构发生了重大变化;这一时期,城市社会结构也发生了变化,其表现有哪些?
学生:城市中,手工业者、商人成为城市居民,享有新的契约关系赋予的权利,取得了特殊的法律地位。
学生:
中世纪后期的欧洲发生了新的变化,随着垦殖运动开展、庄园逐渐衰落和瓦解,租地农场的建立,农村出现了雇佣关系。
手工业由手工作坊向手工工场过渡,也出现了雇佣关系;土地关系的变化和手工业的发展,推动了农业和手工业生产组织逐渐资本主义化,同时,农村、城市的社会结构也发生了变化,富裕农民和市民阶级成为新的生产方式的代表,他们的出现,开始改变中世纪和欧洲社会的整体面貌,欧洲逐渐向资本主义社会过渡。
第13课 西欧经济和社会的发展
西欧经济和社会的发展
⎩
⎪⎨⎪⎧新的生产和经营方式⎩⎪⎨⎪⎧背景:庄园衰落和瓦解;垦殖运动表现⎩⎪⎨⎪⎧农业:出现租地农场
手工业:出现手工工场
影响:改变了社会的整体面貌
富裕农民和市民阶级
⎩
⎪⎨
⎪⎧富裕农民:成为农村中富有生气的阶级力量市民阶级:手工业者、商人成为城市居民,取得了特殊的法律地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