部编版人教版九上册历史与社会教案
- 格式:docx
- 大小:3.74 MB
- 文档页数:35
第二课 古代两河流域1、综述:古代西亚的两河流域是人类最早的文明发祥地之一。
古巴比伦王国是古代两河流域文明发展的一个高峰。
2、地理位置两河:是指西亚的幼发拉底河与底格里斯河两河流域:又称“美索不达米亚”,意即“两河之间的地方”, 大体上是今天伊拉克首都巴格达为中心的狭长地带。
2、发明起源与发展两河流域无天然屏障,许多古代民族相继在此登台亮相,演出一部弱肉强食的战争史。
约从公元前3500年起,两河流域南部逐渐产生了一些以城市为中心的小国。
(在公元前3500年时,苏美尔人开掘沟渠,依靠复杂的灌溉网,成功地利用了两河湍急的河水,在美索不达米亚南部创建了第一代文明。
到公元前3000年时,苏美尔人生活的地区已出现12个独立的城市国家。
)2400年(24世纪),两河流域实现了初步统一。
(当苏美尔地区各城邦混战之时,阿卡德人萨尔贡武力征服了苏美尔主要城邦,于公元前2334年创造了阿卡德大帝国。
尽管在军事上萨尔贡取得了胜利,但由于苏美尔文明要远远高于阿卡德文明,阿卡德人几乎全盘接受了苏美尔文化,包括她的文字乃至她的宗教。
) 约公元前18世纪,古巴比伦王国国王汉谟拉比建立了统一、强大的奴隶制国家。
16世纪(1595年),古巴比伦被外族灭亡。
(公元前539年,来自伊朗高原的波斯征服了巴比伦,波斯文明取代两河文明,两河流域进入了漫长的被殖民时期,一直到近代伊拉克建国才重获独立。
)3、美苏尔文明成就出符号。
这些符号的线条由粗到细,很像木楔,被称为“楔形文字”。
阴历,以月的圆缺,周而复始为一个月。
一年分12个月,其中有6个月各为30天,另6个月各为29天,全年共354天。
这样每年比地球绕太阳一周的时间少11天多时间,于是他们又设置闰月来调整阴历和阳历之问的天数差距。
确定了今天星期的名称和7天1周的规定。
位”。
60进位制至今仍在不少领域内应用,如1小时等於60分;1分等於60秒;角度制等。
是迄今已知世界上第一部较为完整的成文法典。
人教版初中历史与社会九年级上册 1.1.1 20世纪初的世界格局教学设计一、教学内容本节课的教学内容来自于人教版初中历史与社会九年级上册第一单元第一节《20世纪初的世界格局》。
该章节主要介绍了20世纪初世界政治、经济、文化等方面的基本情况。
具体内容包括:1. 20世纪初世界政治格局的变化,如三国同盟和三国协约的形成,以及它们在第一次世界大战中的表现。
2. 20世纪初世界经济格局的变化,如美国和德国成为世界经济强国,英国和法国的相对衰落。
3. 20世纪初世界文化的繁荣,如现代主义文学和艺术的兴起,以及科学革命的推动。
二、核心素养目标本节课的核心素养目标为:1. 时间观念:让学生了解20世纪初的世界格局,建立对这一时期历史事件的时间线索。
2. 史料实证:通过分析教材中的文字、图片等资料,培养学生对历史事件的实证分析能力。
3. 时空观念:帮助学生理解20世纪初世界政治、经济、文化等各方面的基本情况,并能在时空框架下描述和解释这些历史事件。
4. 历史解释:使学生能够运用所学知识,对20世纪初的世界格局进行合理的解释和评价。
5. 价值观:引导学生正确看待历史,培养爱国情怀,理解和平、发展、合作、共赢的时代主题。
三、学情分析九年级的学生经过之前的学习,已经在历史与社会学科方面建立了基本的知识体系,具备了一定的历史观念和时空观念。
他们在学习过程中,已经掌握了基本的历史研究方法和史料实证能力,能够对历史事件进行初步的分析和解释。
然而,由于年龄和生活经验的限制,学生对于20世纪初的世界格局可能缺乏直观的认识,需要通过具体的历史事件和史料来帮助他们建立清晰的时空观念。
此外,学生可能对于一些复杂的历史事件和人物缺乏深入的理解,需要教师通过生动的讲解和形象的史料来引导他们进行深入的学习。
在知识方面,学生可能对于20世纪初的世界政治、经济、文化等方面有一定的了解,但可能缺乏系统的认识。
他们可能知道一些重要的事件和人物,但可能不知道它们之间的联系和影响。
部编人教版九年级上册历史全册教案(精品教案教学设计)2018秋季最新编辑教案新版部编人教版九年级上册历史全册教案古代埃及一、课标内容知道金字塔,初步了解古埃及文明。
二、学情分析九年级的学生经过两年的学习,已经掌握了学习历史的基本方法。
本节课讲述的四大文明古国中的埃及,很多学生对古埃及比较感兴趣,便于引起他们的学习兴趣。
三、教学目标1.核心素养:历史学科五大核心素养分别是唯物史观、时空观念、史料实证、历史解释、家国情怀。
本课教学活动主要通过自主学习、观看视频、课堂探究讨论的方式,进行问题探究教学,以此培养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进而促使其历史学科核心素养的养成。
2.学习目标目标1:结合教材,识记古埃及地理位置,发展历程,古埃及文明的象征、法老的地位等基本史实。
目标2:观察教材古代埃及图片并结合地理知识,说出古代埃及文明形成的条件,认识尼罗河流域的自然环境对古埃及文明的影响;(重点)目标3:梳理古埃及文明的发展历程;(重点)目标4:说出古埃及的主要文明成就;(重点)目标5:认识金字塔是法老统治的化身,是古埃及文明的象征。
(难点)四、教学活动1.课堂导入师:同学们,你们知道世界四大文明古国是哪四国吗?一提到埃及这个古老的国度,首先想到的是什么呢?生:金字塔、法老、木乃伊等。
师:今天就让我们一起走进这个神秘的国度,感受其伟大的文明。
2.讲授新课出示学习目标,指引学生学习。
师:在正式进行本课学习前,我们先来了解下世界历史的分期。
教师根据PPT 图示进行讲解。
(1)自主学习出示任务:任务一:结合教材,识记古埃及地理位置,发展历程,古埃及文明的象征、法老的地位等基本史实。
(2)合作探究出示任务:任务二【合作探究】观察教材“古代埃及”图片并结合地理知识,说出古代埃及文明形成的条件。
学生活动:小组合作观察地图,进行合作探讨,学生回答后,教师讲解并梳理答案。
古埃及位于非洲东北部(今中东地区),起初在尼罗河流域,直到国力强盛时候,才达到当今的埃及领土。
九年级历史与社会教案人教版5篇任时光飞逝,我辛勤工作,蓦回首,一学期的教学又告结束。
回顾一学期的历史教学工作,我感叹良多,点滴作法涌上心头,存在的问题还需努力解决。
谨记于下,权作经验教训的总结。
感谢您的阅读,以下是小编带来的九年级历史与社会教案人教版内容,希望能帮助到您!九年级历史与社会教案人教版1教学目标能力目标:1.了解和掌握1924~1929年资本主义世界的政治相对稳定;2.掌握主要资本主义国家的经济“繁荣”;3.掌握经济危机在美国爆发,经济危机的特点及影响;4.掌握罗斯福新政的目的、措施、效果等史实。
能力目标1.通过引导学生观察、思考和探究经济危机爆发的原因、特点、影响,培养学生综合、分析历史问题的能力;2.引导学生通过对《国家工业复兴法》的讨论、分析,评价罗斯福新政在资本主义发展的作用,培养学生初步运用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观点正确评价历史事件、历史人物的能力。
情感目标通过本课的学习,使学生对资本主义的发展、矛盾、危机以及自我调节和改良的历程有较辩证和全面的认识。
“经济危机是资本主义的不治之症”,只要资本主义制度存在,经济危机就不可避免。
教学重难点重点:1929年资本主义经济危机。
罗斯福新政。
难点:经济危机中一些经济方面的知识;罗斯福新政的一些内容。
教学工具多媒体工具教学过程一、复习导入一战后,帝国主义国家召开了哪些会议?各有何作用?凡尔赛----华盛顿体系调整了帝国主义国家之间的矛盾,使世界处于相对稳定的时期,这给经济的发展提供了有利的环境。
出示课件(凡尔赛—华盛顿体系------相对稳定的时期)二、繁荣及其崩溃(1)这一时期经济增长迅速快的表现是什么?师:这一时期的经济可以用“繁荣”来形容了。
这一切使资产阶级得意忘形,认为资本主义取得了“永久的稳定”当年就任美国总统的胡佛说:“他将美国人家家锅里有一只鸡,家家有一辆汽车”话音落下不久,爆发了历最为严重的经济危机。
经济危机的爆发的原因、特点、影响(1)原因师讲解:①销毁商品的原因:垄断资本家要保持商品价格,维持利润。
九年级历史与社会教学计划上册一、教学设计思想教材分析“看不见的手”是九年级第四单元第一课中的第一个课时,课文首先介绍与市场经济直接相关的一个概念──商品经济。
然后,课文介绍了市场在经济活动中的作用机制,即这只“看不见的手”是如何自发地调节人、财、物等经济资源在社会范围内的分配。
学生分析“看不见的手”,其实就是价值规律。
对于初三的学生来说,理解它有一定的难度。
因为这个年龄的学生参与经济生活很少,日常生活中要买的也都是小商品,价格变动不大,他们的感性认识不强。
但是部分学生的父母以经商为业,学生从小耳濡目染,对价格的变动比较敏感,他们对这部分内容应该很感兴趣。
但总之初中的学生知识、阅历有限,对经济问题并不十分了解。
因此在教学中一定要结合学生的生活实际给他们设置情景,让学生亲自参与进来,才能让学生理解、接受。
教学目标(1)情感态度价值观:通过模拟市场交换、出谋划策等活动,感受到价格变动背后的故事,关注身边的事情,积极地参与日常经济生活。
(2)知识与技能:初步理解与市场经济直接相关的概念──商品经济以及市场经济的形成;能够运用自己的语言表述市场机制如何作用于社会经济活动的;能结合个人的生活体验,列举市场经济的好处。
(3)过程与方法:通过小组讨论活动,大胆展示自己,提高与人合作自主学习的综合能力;通过对鲜花行业变化案例的分析,能综合的分析市场经济运行的规律。
教学重点与难点市场经济规律教学方式讲授法、案例教学法、情境教学法、小组合作学习法教学准备制作PowerPoint课件的方式辅助教学,自制的教具。
二、教学实施过程教学过程(一)课程的导入出示两张天虹商场打折的图片,提问:“超市里的商品价格是一成不变的吗?为什么有的商品有时高有时又低?到底是哪个神秘人物在操纵商品价格的变动?”(设计意图)用学生熟悉的深圳知名品牌-天虹商场打折的图片信息导入,学生都有亲切感和好奇心,容易激发学生探究历史的欲望和学习兴趣,符合学生的身心特点。
部编版九年级历史上册全册教案部编版九年级历史上册全册教案一、课程目标通过本课程的学习,学生将能够:1、理解并掌握古代文明的发展历程,包括重要的历史事件、人物和制度。
2、探究古代文明对社会、政治、经济、文化的影响,及其与现代社会的联系。
3、培养学生对历史事件、人物和现象的批判性思维能力,以及运用历史唯物主义分析问题的能力。
4、培养学生的爱国主义情感和国际视野,激发其对人类文明发展的关注和思考。
二、课程内容本课程主要包括以下章节:第一章:古代东方文明 1.1 埃及文明 1.2 西亚文明 1.3 印度文明1.4 中国文明第二章:古希腊与古罗马 2.1 古希腊文明的兴起 2.2 古希腊的政治制度 2.3 古希腊的文化成就 2.4 古罗马文明的兴起 2.5 古罗马的政治制度 2.6 古罗马的文化成就第三章:中世纪欧洲 3.1 封建制的形成 3.2 教会的作用 3.3 中世纪的城市与商业 3.4 中世纪的文化与艺术第四章:近现代世界史 4.1 欧洲的文艺复兴与宗教改革 4.2 早期资产阶级革命 4.3 工业革命 4.4 殖民主义与民族主义 4.5 第一次世界大战第五章:中国历史概览 5.1 夏商西周时期 5.2 春秋战国时期 5.3 秦汉时期 5.4 三国两晋南北朝时期 5.5 隋唐时期 5.6 五代宋元时期 5.7 明朝与清朝三、课程实施建议1、采用多种教学方法,如讲述、讨论、演示、实验等,以帮助学生理解历史事件、人物和制度。
2、鼓励学生参与课堂讨论,提出自己的观点和看法,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
3、重视历史与现实生活的联系,通过案例分析、调查研究等方式,培养学生的批判性思维能力。
4、利用多媒体技术,如图片、视频、音频等,丰富教学手段,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
四、课程评估与反馈1、课堂表现:观察学生的课堂参与度、回答问题的质量和讨论的表现。
2、作业:布置相关练习题、阅读任务等,以检测学生对课程内容的掌握情况。
3、测验或考试:定期进行知识点测试和综合考试,评估学生对课程内容的掌握程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