邱东国民经济统计学二版高教版总论PPT课件
- 格式:pptx
- 大小:759.24 KB
- 文档页数:88
邱东版《国民经济统计学》第一章总论第一节国民经济统计的基本理论和方法一、研究范围以国民经济为研究范围国民经济运行:生产、分配、流通和使用物质和非物质生产部门二、研究对象1.与国民经济工作的对象不同。
“方法论”,不仅是“统计规律”2.不同于统计学原理的研究方法3.宏观经济统计方法论,非微观三、理论基础和方法论基础马克思政治经济学和哲学第二节国民经济统计学科性质和地位一、独立的社会科学二、与其他各统计学科的关系学科设置问题:1992、11月统计学(一级)—经济统计学(=)—国民经济统计学1.与统原的关系统原:什么是相对数经统:出口换汇成本是什么怎么计算、怎么用2.与其他部门统计关系企业统计、农业、金融统计3.与综合平衡统计的关系4.与国民经济核算框架指导方法分析三、本书的结构安排第三节国民经济统计指标及指标体系一、指标用来反映社会现象在一定时间、地点的条件下的规模、水平、程度、结构、速度等的数值的概念二、指标体系:相互独立有相互联系统计指标群1.国民经济是多层次多系统现象组成的总体分三个层次明细(1)反映国民经济总体状况数量方面(2)每一种社会再生产系统活动状况(3)反映各统计内部活动状况的指标如预警人口人口出生率2.原则(1)马列、邓小平指导(2)体现全面性、系统性(联系和协调)和层次性(宏观)(3)可操作性和动态性第四节国民经济活动分类一、国民经济分类的意义和原则(一)意义统计分组在国民经济统计中的应用(二)原则马克思理论、从实际出发、系统性(标志选择)、国际对比原则、动态化原则(如IT)(三)不同目的的分类标志:国民经济行业分类、基本生产和基本结构的划分、三次产业的划分、机构部门的划分、重要经济类型的划分二、国民经济行业分类(一)分类标志和原则劳动的社会分工为基本划分标志具体:1.按劳动的产出性质和社会功能的同一性2.社会经济活动过程的同一性3.该经济活动在整个国民经济中的地位(即行业规模大小)(二)分类的基本单位应该是各种经济活动的成果*通用的方法:基层单位:位于一个地点、仅从事一种生产活动或其主要生产活动的增加值占绝大部分的一个企业或企业的一部分1一定场所2一种或一种以上次要活动3一个点如联合企业多个单独的基层单位(二)联合用ISIC1948 1958、68、89三次修订把所有市场通过与交换的收入的经济活动进行分类确定小类:按经济形式的性质中大:按基层活动的特性17个主要门类60个大类173个中类306小类例:D-22-2-1制造业、出版物印刷品大类、印刷品和服务中类、印刷品小类(三)我国:1984 划分标志普查第一次全国基本单位普查于1996年组织实施。
统计学第二版课件统计学第二版课件一社会经济统计学的研究对象统计学的研究对象是指统计研究所要认识的客体。
只有明确了研究对象,才可能根据它的性质特点指出相应的研究方法,达到认识对象客体规律性的目的。
由统计学的发展史可知,统计学是从研究社会经济现象的数量开始的,随着统计方法的不断完善,统计学得以不断发展。
因此,统计学的研究对象为大量现象的数量方面。
而社会经济统计学的研究对象是在质和量的辩证统一过程中,研究大量社会经济现象总体的数量方面。
所谓数量方面是指现象总体的数量特征数量关系及数量界限,通过对这些数量方下面的研究,表明所研究现象的规模水平速度比例和效益等,以反映社会经济现象发展变化的规律性,反映现象的本质。
统计学和统计工作是理论和实践的关系,它们所要认识的研究对象是一致的。
社会经济现象包括自然现象以外的社会的*经济文化人民生活等领域的各种现象。
比如,国民财富与资产人口与劳动力资源生产与消费财政与金融教育与科技发展状况城乡人民物质文化生活水平等。
通过对这些基本的社会经济现象的数量方下面的认识,达到对整个社会的基本认识。
社会经济统计学虽然不研究自然现象与科学技术本身,但是社会经济和自然技术总是密切联系,相互影响的。
社会经济统计学也研究自然技术因素对社会生活变化的影响,研究社会生产发展对社会生活自然条件的影响。
例如,研究资源条件和技术条件的变化对于社会生产生活的影响程度,研究社会生产的发展引起自然条件的变化等等。
下面举例说明如何根据统计数据说明社会经济现象的数量特征数量关系及数量界限。
〔例2〕20xx年,我国接待人境旅游者达到9791万人次,比上年增长10%。
旅游业总收人5566亿元人民币,比上年增长11.4%,其中国际旅游收人1688亿元人民币,增长14.6%,国内旅游收人3878亿元人民币,增长10.1%。
20xx年,我国旅游业虽然受到*疫情的严重影响,但全年人境旅游者仍达到9166万人次。
这些统计数据具体地描述了我国旅游业的发展势头,说明我国旅游业作为国民经济新的增长点,正在进人全面加速发展期,发展势头非常强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