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清之际活跃的儒家思想家
- 格式:ppt
- 大小:1.43 MB
- 文档页数:55
4 明清之际活跃的儒家思想目标解读明清之际,随着时代的变迁,一批新思想家崛起,他们既继承了宋明理学的许多思想观念,又对其中不少陈腐之处不满,力求有所更新。
在这方面,明代后期的李贽是反封建思想的先驱,他挑战孔子及其儒家思想的正统地位,批判道学家的虚伪,称其“阳为道学,行若猪狗”;他认为,是非应随时代变迁发展而改变,不应以孔子的话作为永久不变的定论;他强调个性发展,痛恨男尊女卑现象,竭力赞颂改革,肯定农民起义。
紧随其后的明末清初黄宗羲、顾炎武、王夫之等三大进步思想家在政治上主张反对君主专制独裁,提倡“人民为主”;在经济上主张重视手工业和商业,提倡“经世致用”;在思想上主张批判继承传统儒学,构筑具有时代特色的新思想体系。
这些批判性地继承传统儒学的行动,使儒学思想更趋实事求是,与国计民生靠得更进;使我国传统文化重新焕发了生机,从而也使儒学有了又一次发展。
这些主张在一定意义上也反映出了资本主义萌芽时代的要求,具有解放思想的历史进步性。
重点李贽、黄宗羲、顾炎武、王夫之的进步思想主张。
难点探究进步思想主张形成的原因与进步思想的评价。
课堂大检查一、选择题1.(原创)下图是位于福建泉州的号称“离经叛道”的思想家李贽的故居,形成其“离经叛道”的不羁性格的原因有()①生活在明朝后期,受教于王学的泰州学派②青年时代生活困乏,到处奔波③中年后做过二十多年小官,感受到明末社会的黑暗和官场的腐败④晚年的入狱迫害致死,著作被列为禁书A.①②③④B.②③④C.①③④D.①②③2.(原创)明政府以“敢倡乱道,惑世诬民”的罪名将李贽迫害致死,下列哪些是其“敢倡乱道,惑世诬民”的表现()①尖锐地揭露道学家“阳为道学,行若猪狗”②是非应随时代变迁发展而改变,不应以孔子的话作为永久不变的定论③主张维持封建社会男尊女卑的现象,反对追求平等、个性④赞扬寡妇再嫁,赞扬改革,肯定农民起义A.①②④B.②③④C.①③④D.①②③3.(原创)对于李贽思想的评价正确的是()A.抨击封建社会的一些传统观念,强调个性发展,不利于社会稳定B.他“离经叛道”,是一个彻头彻尾的异端分子C.“敢倡乱道,惑世诬民”,阻碍了社会的进步与发展D.将矛头直指封建礼教和整个正统思想,具有鲜明的封建叛逆色彩和战斗精神4.(原创)黄宗羲、顾炎武、王夫之的类似经历是()A.都反对君主专制独裁,提倡“人民为主”B.处在动荡的时代,早年参加抗清斗争、后来隐居著书立说C.中年都做过小官,感受到清朝社会的黑暗和官场的腐败D.晚年都拒绝清政府的征辟5.(2004年东北三校第一次文综联考,17) 下列反映中华民族写照的言论出现的先后顺序是( )①“保天下者,匹夫之贱,与有责焉”②“人固有一死,或重于泰山,或轻于鸿毛”③“己所不欲,勿施于人”④“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A.①②③④B.③②④① C.②①③④ D.①②④③6. (2005年海淀4月模拟)明清时期,我国出现了早期民主启蒙思潮。
第4课明清之际活跃的儒家思想【教学目标】1.分析明清之际儒家思想活跃的社会背景;知道明清时期四位有代表性的进步思想家;了解明清时期四位进步思想家的主要思想观点。
2.激发学生学习明清进步思想家们站在时代前列、不畏强权,勇于斗争,敢于承担历史重任的优秀品质。
【教学重、难点】1.重点:明清时期四位进步思想家的主要思想观点。
2.难点:探究进步思想主张形成的原因。
一、李贽的离经叛道1.社会背景(1)政治上:多种矛盾交织。
一方面,封建专制集权高度膨胀,礼教纲常趋于苛严;另一方面,统治阶级极端腐败,礼教的腐朽黑暗面暴露得更加充分。
(2)经济上:明朝后期商品经济空前活跃,资本主义萌芽产生并缓慢发展,使人们的道德和价值观念发生变化。
(3)文化上:统治者采取文化高压政策,人们的思想受到禁锢;八股取士使思想界呈现因循守旧、陈腐不化的习气;明末清初的“西学东渐”开阔了人们的视野,为思想界注入了崭新的时代气息。
2.李贽及其思想主张(1)人物简介:李贽其人李贽,号卓吾,福建泉州人。
青年时代生活困乏,到处奔波。
中年后做过二十多年小官,感受到明末社会的黑暗和官场的腐败。
晚年毅然辞官,专事著述和讲学。
75岁时被明政府以“敢倡乱道,惑世诬民”的罪名迫害致死(于监狱割喉自杀而死),著作被列为禁书。
李贽的生活经历,可以概括为:少年求学穷困潦倒,中年做官正直清廉,老年入狱迫害致死。
而前两点经历直接影响着李贽“离经叛道”的不羁性格,也正是因为“离经叛道”,他最终付出了生命的代价。
(2)李贽的思想主张挑战孔子及儒家思想的正统地位,反对以孔子的是非为标准;批判道学家“存天理,灭人欲”的虚假说教,强调人正当的私欲,反对空谈仁义道德;抨击封建社会的某些传统观念,强调个性发展;反对封建社会男尊女卑的现象,追求平等。
二、黄宗羲对君主专制的抨击1.人物简介:黄宗羲其人黄宗羲:字太冲,号梨洲,浙江宁波余姚人。
其父黄尊素为明末东林党名士,被宦官魏忠贤陷害致死。
第4课明清之际活跃的儒家思想基础达标1.他是福建人,他是明清时期进步思想家,他一生以“异端”自居,以反礼教、抨击道学为己任,这里的他是指 ( ) A.黄宗羲 B.顾炎武 C.李贽 D.王夫之答案:C2.明清之际的思想家黄宗羲指出:君主“以为天下利害之权皆出于我”。
“以为天下之利尽归于己”。
“屠毒天下之肝脑,离散天下之子女”,故“为天下之大害者,君而已矣”。
这反映黄宗羲( ) A.痛恨君主专制 B.反对儒家学说C.鼓吹君主集权 D.倡导君主立宪答案:A3.顾炎武曾说:“君子之为学,以明道也,以救世也。
”这说明他主张( )A.经世致用 B.为政以德C.心即理也 D.独尊儒术答案:A4.黄宗羲、顾炎武、王夫之思想的共同之处是( )A.批判君主专制B.反对经世致用C.提倡重农抑商 D.主张学习西方答案:A5.(2014·滨州模拟)李贽在《焚书》一书中说:“穿衣吃饭,即是人伦物理。
除却穿衣吃饭,无伦物矣。
”李贽的这一思想( )A.建立起较为完整的朴素唯物主义思想体系B.从根本上否定了陈腐的伦理纲常C.动摇了传统礼教的思想统治地位D.反映了市民阶层的伦理观念和要求解析:据材料可知,李贽将天理和人欲统一,二者并存,反映了商品经济发展背景下市民阶层的享乐要求,故D项正确;建立起较为完整的朴素唯物主义思想体系的是王夫之,故A项错误;李贽只是儒学的自我调整,故B、C项错误。
答案:D6.明末清初黄宗羲、顾炎武、王夫之等人提倡经世致用,反对君主专制,这主要是基于他们( )A.对先秦诸子学说的阐释B.对宋明理学的批判与继承C.受西方启蒙思想的启发D.对现实政治与社会的叛逆解析:本题主要考查理解能力。
“经世致用”指学问必须有益于国事,是针对宋明理学家不切实际的空虚之学而提出,但又继承儒家思想的民本等思想,因此B项符合题意。
答案:B7.研究中国的思想和文化,“三晚”最重要:一是晚周;二是晚明;三是晚清。
晚明——明清鼎革,那是一个文化冲突非常剧烈的时期,“一些最敏锐的心灵”进行了一场痛定思痛的反思,期望为当时的社会找寻某种解决问题的方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