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清之际活跃的儒家思想
- 格式:doc
- 大小:54.50 KB
- 文档页数:6
第3课宋明理学第4课明清之际活跃的儒家思想编号:C003一、测试内容了解宋明理学的代表人物与基本主张;理解李贽、黄宗羲、顾炎武、王夫之的基本主张二、知识梳理1、宋代儒学家融合思想解释儒家义理,形成了新的儒学体系。
2、程颢、程颐(北宋)基本主张:是宇宙万物的本原,万物只是一个天理,主张。
这是理学的核心思想。
提出“”的认识论。
3、朱熹——理学集大成者(南宋)基本主张:他认为天理就是作为道德规范的三纲五常,它是人性的最高境界;强调“”。
3、陆九渊(南宋)基本主张:把“”作为宇宙万物的本源,提出“心”就是“理”的主张;强调“”,他的学说被称为“”。
4、王阳明(明朝)基本主张:更多的吸取了佛教禅宗的思想,宣扬“”“”的命题;在认识论上王阳明还提出“”的学说,认为“良知”是人所固有的善性。
5、李贽(明朝)明朝后期,李贽目睹了官吏和道学家的伪善无能,他不愿与之同流合污,形成了离经叛道的不羁性格。
自称“”基本主张:认为孔子不是天生圣人;儒家经典也不是神圣不可侵犯的理论。
认为是非标准按照时代变化而变化;批判道学家“存天理,灭人欲”,强调。
6、黄宗羲(明末清初)基本主张:认识到封建专制制度的腐朽,提出君主专制是“”;提出“”的民主思想,主张以“天下之法”取代皇帝的“一家之法”,从而限制君权,保证人民的基本权利。
黄宗羲的政治主张抨击了封建君主专制制度,有极其重要的意义,对以后反专制斗争起了积极的推动作用。
7、顾炎武(明末清初)基本主张:提出:“保天下者,匹夫之贱,于有责焉”,这一进步思想演变为人所熟知的的名言。
重视对社会实际情况的了解,形成了“”的思想,认为学术研究要为现实所用。
一生走遍许多州县,实地考察,写成巨著《》,这部书记述了山川形势,物产风俗、民生利弊,有很大的使用价值。
8、王夫之基本主张:认为世界是物质的,物质是不断变化的;主观的认识是由客观对象引起的;他还认为明末清初,黄宗羲、顾炎武、王夫之三位进步思想家对传统儒学思想的批判继承,促使我国传统文化重新焕发了生机,对后世产生了巨大影响。
必修III 第一单元中国传统文化主流思想的演变班级:组别:姓名:等级:第4课明清之际活跃的儒家思想【2013年江苏高考考点要求】1.李贽、黄宗羲、顾炎武和王夫之的思想主张;2.明清时期儒家思想的发展;【明清之际儒家思想活跃的背景】:1、政治:①专制统治强化;②阶级矛盾、民族矛盾尖锐2、经济:①土地高度集中、赋役沉重;②商品经济的发展3、思想:①程朱理学;②“西学东渐”4、问题:商品经济发展与封建制度束缚之间矛盾突出。
考点分析一:李贽、黄宗羲、顾炎武和王夫之的思想主张1、李贽的生活经历和性格特征生平:求学→做官→入狱性格:“”的不羁性格2、李贽的思想及代表作——等3、李贽的进步思想主张。
①孔子不是天生的圣人,不能以的是非为标准,而应依时变化。
②挑战思想,强调人正当的私欲。
2.黄宗羲、顾炎武和王夫之的思想主张政治上:反对君主专制独裁,提倡“人民为主”经济上:重视手工业和商业,强调工商皆本、经世致用思想上:批判继承传统儒学,构筑具有时代特色的新思想体系【核心要点突破】明末清初三大思想家是怎样从不同角度批判理学的?又如何体现对儒学的继承?(1)对理学的批判:①黄宗羲从批判封建君主专制制度的角度,批判理学视君臣之义为天理的伦理观。
②顾炎武从经世致用的角度提倡实学,批判理学空谈。
③王夫之通过气和理的关系,论述物质第一,意识第二,对理学的唯心主义进行批判;通过运动绝对、静止相对的辩证关系批判理学形而上学观点。
(2)对儒学的继承:①对于民本思想的继承,黄宗羲提出“天下为主,君为客”。
②探索精神和倡导个人的社会责任感,顾炎武提出“天下兴亡,匹夫有责”。
考点分析二:明清时期儒家思想的发展对明清之际儒家思想活跃的评价:明清之际的三大思想家,他们继承了晚明进步的思想传统,反对民族压迫和封建专制主义,重视手工业、商业,批判继承传统儒学,构筑具有时代特色的新思想体系,这些主张在一定意义上反映了资本主义萌芽时代的要求,具有解放思想的历史进步性。
《明清之际活跃的儒家思想》知识清单一、背景1、政治方面明清时期,君主专制空前强化,封建制度渐趋衰落。
明朝废除丞相制度,设立内阁;清朝设立军机处,君主专制达到顶峰。
政治的黑暗和腐败,引发了一些思想家对封建制度的批判和反思。
2、经济方面商品经济发展,资本主义萌芽出现并缓慢发展。
江南地区的手工业和商业繁荣,市民阶层壮大,他们对文化和思想的需求也发生了变化,为儒家思想的变革提供了社会基础。
3、思想文化方面程朱理学占据统治地位,但其僵化和教条化的特点,压抑了人们的个性和思想。
同时,文化专制加强,八股取士束缚了知识分子的思想。
此外,西学东渐,西方的科学技术和思想文化传入中国,对传统思想产生了一定的冲击。
二、代表人物及其思想1、李贽(1)离经叛道李贽大胆地向正统思想发出挑战,他批判道学家“存天理,灭人欲”的虚假说教,强调人正当的私欲。
他认为穿衣吃饭即是人伦物理,不能脱离基本的物质生活去空谈仁义道德。
(2)否定孔子权威他指出孔子不是天生圣人,儒家经典也不是“万世之至论”,不能将其作为判断是非的标准。
(3)提倡个性自由李贽主张男女平等,反对封建礼教对人性的束缚,强调个体的自由和独立。
2、黄宗羲(1)抨击君主专制黄宗羲猛烈抨击君主专制制度,认为君主是“天下之大害”。
他提出“天下为主,君为客”的民主思想,主张以“天下之法”取代“一家之法”,限制君权,保障人民的基本权利。
(2)工商皆本他反对重农抑商,提出“工商皆本”的主张,反映了当时商品经济发展和资本主义萌芽的要求。
3、顾炎武(1)经世致用顾炎武倡导经世致用的思想,主张走出家门,到实践中求真知,力求解决国计民生的现实问题。
他反对空谈心性,强调学以致用。
(2)天下兴亡,匹夫有责他提出“天下兴亡,匹夫有责”的口号,激励人们为国家和民族的利益而奋斗。
4、王夫之(1)唯物思想王夫之具有朴素的唯物思想,他认为世界是物质的,物质是不断变化的,其发展变化有规律可循。
(2)辩证思想他还具有朴素的辩证思想,认为静止是相对的,运动是绝对的,事物的矛盾双方在一定条件下可以相互转化。
明清之际活跃的儒家思想一、单选题1.(2019·安徽皖江名校联盟高三第二次联考·6)有学者认为,明朝后期的人文主义思潮以王艮、李贽等人为代表,他们反对封建礼教,要求行为自由;鼓吹人欲、私欲,要求物质利益;肯定心性无别要求贵贱平等。
这一思潮()A.属于西学东渐的产物 B.强调了人的自我价值C.是对理学思想的创新 D.表达了民主政治诉求2.(2019·天一大联考高中毕业班阶段性测试三·7)顾炎武在《日知录》中把封建社会中“亡国”与“亡天下”做了区别,提出了“保天下者,匹夫之贱,与有责焉”。
据此可知,顾炎武()A.批判传统儒学 B.具有民族思想 C.提倡经世致用 D.反对君主专制3.(2019·湖南张家界一中高三第五次月考·5)在《万历十五年》中黄仁宇评价李贽时说“少数评论者,竟说李贽站到了下层民众的立场上,批判了剥削农民的地主阶级。
这种论调自然更属于无稽。
……如果在某些地方批判了他的地方官僚朋友,那也只是着眼在私人的性格和品德,而从没有提到经济立场。
”这表明作者()A.完全否定李贽的思想精神B.认为李贽的思想仍属于旧思想体系C.认为李贽的思想与资本主义萌芽没有关系D.李贽的思想不具有批判精神4.(2019·湖北黄冈9月质量检测·8)李贽并未绝对地否定孔子及其思想,在佛寺生活期间,他谈经读佛却还供奉孔子;他反对把孔子言论的价值绝对化和对孔子的盲目迷信。
这在当时()A.背离了传统儒家思想B.开启了清代的考证学术之风C.推动了人们从正统儒学的束缚中解脱出来D.奠定了近代民主思想的基础5.(2018·河北保定二模·29)顾炎武认为:天子、君主,都是一种职位,并非神圣不可侵犯的称号。
在古代,“君”是上下之通称,天子称“君”,人臣、诸侯、卿大夫亦称君,甚至奴婢称其主人,女称其父,妇称其舅,皆为“君”。
天子只是“君”中的一种。
材料中顾炎武()A.倡导君臣之间的平等关系 B.呼吁提高女性的政治地位C.为否定专制寻找历史依据 D.痛斥了君主专制的弊端6.(2018·长郡中学考前保温卷一·27)明清时期有思想家认为,君臣的职责都是为天下服务,君臣是共治天下的“师友”,彼此的关系是相互唱和、共同协力。
据此推断,该思想家()A.要求恢复三省六部制 B.主张限制君主专制C.倡导实行君主立宪制 D.反对废除宰相制度7.(2018·山西晋城一模·8)颜元(1635—1704年)针对宋明镜花水月的理学思想,提出要破除“浮文”,重视孔门“六艺”之学的思想。
据此可知,他()A.反对佛学思想 B.主张复古先秦儒学C.提倡经世致用 D.具有离经叛道性格8.(2018·燕博园高三综合能力测试题·27)萧公权《中国政治思想史》称:《明夷待访录》“之最高原理出于《孟子》之‘贵民’与《礼运》之‘天下为公’……(黄宗羲论君臣关系)其立言亦悉依《孟子》。
”这说明明清的思想批判()A.延续了“君为臣纲”的传统 B.继承了传统的民本思想C.凸显了务实的学风 D.维护了儒学的主体地位9.(2018·山东临沂高三质量检测考试题·5)明清时期兴起的实学思潮。
把儒学经世传统发展到了一个新高度,为救亡图存而进行务实革新。
这说明了()A.儒家思想蕴含着实用主义精神 B.实学逐渐成为当时思想主流C.崇实致用已经成为人们的共识 D.实学对儒家思想的彻底否定10.(2018·山东临沂高三质量检测考试题·4)明朝官员海瑞曾说,执法之时“凡讼之可疑者,与其屈兄,宁屈其弟;与其屈叔伯,宁屈其侄;与其屈贫民,宁屈其富民;与其屈愚民,宁屈其刁顽。
事在争产上,与其屈小民,宁屈乡宦,以救弊也。
事在争言貌,与其屈乡宦,宁屈小民,以存体也。
”海瑞的思想()A.重视对人权的重视与保障 B.符合孔子“正名”的精神C.与传统伦理观念密切相关 D.符合传统法家的概念11.(2018·安徽合肥一模·18)历史学家黄仁宇认为“李贽与路德确有相通之处”,这主要因为二人都()A.敢于公开挑战当时权威思想 B.动摇了封建思想的统治地位C.代表了新兴资产阶级的利益 D.引领了近代思想解放的潮流12.(2018·河北承德联校高三上学期期末考试题·8)明清时期,思想家们对“存理灭欲”进行了深刻反思。
其中,王夫之提出“理寓欲中”,认为天理和人欲是密不可分的,倡导“欲中求理”和“遂民之欢”。
这反映出当时()A.理学统治地位的丧失 B.社会民众对个体价值的追求C.儒学世俗化的完成 D.官方哲学受到新思想的冲击13.(2018·广东茂名一模·27)16世纪以来,传教士利玛窦寻找东西方文化的融合点,开创的“合儒超儒”的传教策略,赢得中国文人士大夫的好感。
其去世后,部分传教士开始采取激进式的传教方式,坚决排斥儒家思想,酿成“南京教案”,传教士们在中国内地几乎无立足之地。
这反映出()A.中国缺乏传播西方宗教文化的条件 B.中国儒家文化与西方宗教文化相对立C.中国与西方文化交流需要相互尊重 D.中国文化专制政策根深蒂固14.(2018·河南洛阳高三第一次统一考试题·6)明代中后期,一些学者摒弃了纯学术研究的路子,从空谈“心性义理”转而投身到军事史、边疆史、科学技术史、外国史等方面的研究。
上述现象的出现()A.受反君主专制民主思想的影响 B.说明儒家经典权威受到质疑C.彻底改变了读书人的价值取向 D.有利于探讨和解决现实问题15.(2018·河北邢台高二上学期第三次月考题·6)黄宗羲从万民忧乐的角度重新认识君权,认为如果君主背离了兴利除害职责的话,那些恨其君如“寇仇”、视其君为“独夫”的“天下之人”就可以起来推翻暴政。
据此可知黄宗羲()A.主张废除君主制度 B.推崇西方民主政治C.深化了传统民本思想 D.改变了儒学的本质16.(2018·河北石家庄高三9月模拟·27)晚明时期,一批颇具影响力的民间社团在江南地区竞相兴起,成为反映当时社会变迁的重要因素。
由表中信息可见当时()A.文化政策开明,社会舆论较为自由 B.中小市镇大量兴起,出现反传统舆论C.传统四民结构松动,社会分化加快 D.商品经济发展,经世致用思潮兴起17.(2018·江苏海门一模·6)顾炎武说:“君子之为学,以明道也,以救世也。
徒以诗文而已,所谓雕虫篆刻,亦何益哉!”黄宗羲也说:“扶危定倾之心,吾身一日可以未死,吾力一丝有所未尽。
”这说明他们都()A.反对君主专制 B.以天下为己任 C.提倡公平法治 D.反对宋明理学18.(2018·湖北荆、荆、襄、宜四地七校联盟高三第一次联考·5)中国历朝历代政治文化的传播,从内容来看是相差无几的,从形式来看也没有明显的变化。
明清两代充分继承了前代的的政治文化,又显现出一些其时代的特征。
下列属于明清独特政治文化的是()A.君权神授皇权至上 B.推崇理学剪除异端C.忠孝伦理家国同构 D.先富后教开明统治19.(2018·河北石家庄二中高三8月模拟考试·14)下表为顺治朝、康熙朝、乾隆朝八旗子)AC.选官注意地域平衡 D.政府崇尚以文抑武政策20.(2017·江西贵溪一中高考押题卷·26)黄宗羲说:“三代之法,藏天下于天下者也。
山泽之利不必其尽取,刑赏之权不疑其旁落,贵不在朝廷也,贱不在草莽也。
……后世之法,藏天下于箧者也。
利不欲其遗于下,福必欲其敛于上。
”这表明()A.黄宗羲主张恢复三代的统治秩序 B.黄宗羲批判思想触及到制度层面C.黄宗羲受到西方民主思想的影响 D.黄宗羲尖锐批判清朝皇帝的专制参考答案及解析1.【答案】B 【解析】通过通过可知,以王艮、李贽等人为代表的晚明时期的人文主义思潮代表人物,主张行为自由、追求物质利益等,这实际上是强调人的自我价值,故选B 项;该人文主义思想不属于西学东渐的产物,排除A项;该思潮是对理学的批判与继承,不是创新,排除C项;题干没有涉及他们有关民主政治的诉求,排除D项。
2.【答案】B 【解析】根据材料“把封建社会中‘亡国’与‘亡天下’做了区别”,结合所学,异姓改号为亡国,清军入关,建立少数民族政权,为亡天下,故选B项;材料不能体现顾炎武反对空谈义理的信息,排除A项;“天下兴亡,匹夫有责”,与经世致用无直接关联,排除C项;同理,排除D项。
3.【答案】B 【解析】根据题干中黄仁宇针对少数评论者对李贽评价的总体态度是“论调……属于无稽”、“从没有提到经济立场”,说明李贽并没有站在下层民众的立场上,反映了李贽没有突破传统的思想体系,故选B项;黄仁宇并没有完全否定李贽的批判思想,题干只是针对少数评论者对李贽的评价提出了自己的看法,排除A项;题干没有提及明末清初的资本主义萌芽问题,排除C项;根据所学知识可知,李贽的思想具有“反传统”、“反权威”、“反教条”特点,排除D项。
4.【答案】C 【解析】通过所学知识可知,李贽思想的价值性在于其批判性,但是李贽并没有背离传统的儒家思想,而是对传统儒家思想的批判与继承,故A项错误;通过所学知识可知,李贽思想与清代的考证之风没有关系,故B项错误;通过题干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李贽反对盲从孔子,向传统理学思想发起了挑战,这在某种意义上可以说,李贽的主张推动了人们从正统的儒学束缚中解脱出来,促进了人们的思想解放,故C 项正确;根据题干中“在当时”可知,李贽思想与近代民主思想无关系,故D项错误。
5.【答案】C 【解析】“天子、君主,都是一种职位”没有否定君臣之间的关系,故A项错误;“天子、君主,都是一种职位,并非神圣不可侵犯的称号”与女权无关,故B项错误;“在古代,‘君’是上下之通称,天子称‘君’,人臣、诸侯、卿大夫亦称君,甚至奴婢称其主人,女称其父,妇称其舅,皆为‘君’。
天子只是‘君’中的一种”可见古代并无君主专制,故C项正确;“天子只是‘君’中的一种”不能体现君主专制的弊端,故D项错误。
6.【答案】B 【解析】材料强调“君臣是共治天下的‘师友’,彼此的关系是相互唱和、共同协力”,而不是要恢复三省六部制,故A项错误;“君臣是共治天下的‘师友’,彼此的关系是相互唱和、共同协力”体现的是反对君主专制,主张限制君权,故B项正确;倡导实行君主立宪制说法错误,故C项错误;材料没有反映反对废除宰相制度,故D 项错误。
7.【答案】C 【解析】材料强调的是宋明理学而非佛学,故A项错误;材料强调的是重视六艺,即古代的六种基本技能而非复古先秦儒学,故B项错误;由材料“针对宋明镜花水月的理学思想,提出要破除浮文”、“重视六艺”可知强调经世致用的思想,故C 项正确;材料强调的是经世致用的思想而非反对封建统治经典和教条的离经叛道,故D 项错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