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学设计-组合体三视图的画法
- 格式:doc
- 大小:48.00 KB
- 文档页数:2
组合体三视图的画法5分钟一、复习旧课,问题提出画出下列三个基本体的三视图二、引入新课,问题提出1、创设问题情境:同学们小时候都玩过积木吗?刚才画过的三个基本体象不象小时候玩过的积木?1)把以上三个基本体组合起来将会得到什么样的立体?2)把以上的三个基本体的三视图叠加起来得到什么样的三视图?2、总结问题简单的基本体组合起来就可以得到较复杂的组合体,反过来想,复杂的组合体假想把它分解成各个基本体,再进行画图,那就容易多了,这种方法就是我们上节课介绍的形体分析法,也是我们本节课《组合体三视图的画法》的主要分析问题方法。
问题研讨法例:画轴承座的三视图A方法和步骤:1. 分解形体轴承座分解为底板,套筒,支承板和肋板四部分。
2. 分析各部分之间的相对位置及表面过渡关系支承板的左右侧面和圆筒的外表面相切,支承板与底板后面平齐3. 选择主视图选择主视图,就是要解决好组合体怎样放置和从哪个方向投射两个问题。
通常选择较能反映组合体形状和位置特征的某一方向,作为主视图的投射方向,并尽可能使物体上主要表面平行投射面,以使其投影反映实形。
在考虑物体安放位置的同时,尽可能减少视图中的虚线,以保证视图的清晰。
提问:例题中的轴承座以哪个方向为主视图的投影方向为好?案例法问题研讨法时间分配教学内容教学方法5. 布置视图布置视图时,应使各视图均匀地布置在图画上,并有足够的位置注全所需尺寸。
6. 绘图步骤(1)首先应从主视图入手,先画主要部分,后画次要部分,先画看得见的部分,后画看不见的部分。
(2)三个视图要配合着画,这样,可提高绘图速度,避免漏画,多画图线。
具体画法如下:①画底板②画套筒③画支承板④画肋板如有侵权请联系告知删除,感谢你们的配合!。
教案首页课题序号授课班级授课课时 2 授课形式授课章节名称第五单元组合体§5-1 绘制组合体三视图使用教具多媒体、模型、多媒体课件教学目的1、理解组合体的组合形式,熟悉形体表面连接方式的各种画法2、掌握组合体三视图的画法教学重点运用形体分析法绘制组合体的三视图教学难点运用面形分析法绘制组合体的三视图更新、补充、删节内容无课外作业习题册教学后记授课主要内容或板书设计板1第五单元组合体§5-1 绘制组合体三视图一、组合体的构成方式二、组合体上相邻表面之间的连接作图关系(1)表面平齐(2)表面不平齐(3)表面相切(4)表面相交三、画组合体视图的方法与步骤板2课堂教学安排教学过程主要教学内容及步骤【复习旧课】【引入新题】任何机器零件或日常生活用品,从形体的角度来分析,都可以看成是由一些简单的基本体经过叠加、切割或穿孔等方式组合而成的。
【讲授新课】第五单元组合体§5-1 绘制组合体三视图一、组合体的构成方式组合体按其构成的方式,通常分为叠加型和切割型两种。
叠加型组合体是由若干基本体叠加而成,如图5-1a所示的螺栓(毛坯)是由六棱柱、圆柱和圆台叠加而成。
切割型组合体则可看成由基本体经过切割或穿孔后形成的,如图5-1b所示的压块(模型)是由四棱柱经过若干次切割再穿孔以后形成的。
多数组合体则是既有叠加又有切割的综合型,如图5-1c所示的支座。
二、组合体上相邻表面之间的连接关系(1)表面平齐(2)表面不平齐(3)表面相切(4)表面相交三、画组合体视图的方法与步骤画组合体的视图时,可假想将组合体分解为若干基本形体,判断它们的组合形式和相对位置,分析形体间相邻表面是否处于共面、相切或相交的关系,从而弄清组合体的结构形状。
这种分析问题的方法称为“形体分析法”。
1.叠加型组合体(1)形体分析(2)视图选择课堂教学安排(3)布置视图根据组合体的大小,定比例、选图幅、确定各视图的位置,画出各视图的基线。
组合体三视图的画法教学设计组合体三视图的画法教学设计1一、教材的地位和作用本节课是“空间几何体的三视图和直观图”的第一课时,主要内容是投影和三视图,这部分知识是立体几何的基础之一,一方面它是对上一节空间几何体结构特征的再一次强化,画出空间几何体的三视图并能将三视图还原为直观图,是建立空间概念的基础和训练学生几何直观能力的有效手段。
另外,三视图部分也是新课程高考的重要内容之一,常常结合给出的三视图求给定几何体的表面积或体积设置在选择或填空中。
同时,三视图在工程建设、机械制造中有着广泛应用,同时也为学生进入高一层学府学习有很大的帮助。
所以在人们的日常生活中有着重要意义。
二、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能画出简单空间图形(长方体,球,圆柱,圆锥,棱柱等的简易组合)的三视图,能识别上述三视图表示的立体模型,从而进一步熟悉简单几何体的结构特征。
(2)过程与方法:通过直观感知,操作确认,提高学生的空间想象能力、几何直观能力,培养学生的应用意识。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让感受数学就在身边,提高学生学习立体几何的兴趣,培养学生相互交流、相互合作的精神。
三、设计思路本节课的主要任务是引导学生完成由立体图形到三视图,再由三视图想象立体图形的复杂过程。
直观感知操作确认是新课程几何课堂的一个突出特点,也是这节课的设计思路。
通过大量的多媒体直观,实物直观使学生获得了对三视图的感性认识,通过学生的观察思考,动手实践,操作练习,实现认知从感性认识上升为理性认识。
培养学生的空间想象能力,几何直观能力为学习立体几何打下基础。
教学的重点、难点(一)重点:画出空间几何体及简单组合体的三视图,体会在作三视图时应遵循的“长对正、高平齐、宽相等”的原则。
(二)难点:识别三视图所表示的空间几何体,即:将三视图还原为直观图。
四、学生现实分析本节首先简单介绍了中心投影和平行投影,中心投影和平行投影是日常生活中最常见的两种投影形式,学生具有这方面的直接经验和基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