循证护理在重度烧伤患儿中的应用
- 格式:pdf
- 大小:165.19 KB
- 文档页数:2
循证护理在严重烧伤患者肠内营养中的应用摘要目的探讨循证护理在严重烧伤患者早期肠内营养中的应用效果。
方法75例严重烧伤患者,随机分为实验组(40例)和对照组(35例)。
对照组采用常规的护理方法,实验组在常规护理的基础上增加循证护理的内容。
观察比较两组患者的机体恢复情况。
结果两组患者在正氮平衡恢复时间、创面愈合时间、脓毒症发病率、营养状况方面比较,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
两组生存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结论通过循证护理,积极正确的肠内营养支持,可改善肠道内环境,增强免疫,预防并发症,加速创面愈合,对烧伤救治有明显的改善作用。
关键词严重烧伤;肠内营养;循证护理严重烧伤后,机体处于超高代谢状态,充分有效的营养支持能为机体提供创伤修复所需要的热能和各种营养物质。
胃肠道营养是烧伤患者能量摄入的主要来源。
早期进食可促进胃肠功能的恢复,减少肠道细菌的移位。
循证护理即以有价值的、可信的科学研究为依据提出问题,寻找实证,运用实证对患者实施最佳的护理[1]。
2012年6月~2015年6月通过对40例严重烧伤患者实施早期肠内营养的循证护理,取得了满意效果。
现总结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1. 1 一般资料选取本院2012年6月~2015年6月收治的75例烧伤患者,采用随机对照法分为实验组(40例)和对照组(35例)。
实验组中男34例,女6例,年龄18~58岁,平均年龄(38.3±20.2)岁,烧伤面积50%~92%总体表面积(TBSA)。
对照组中男30例,女5例,年龄20~59岁,平均年龄(39.1±21.1)岁,烧伤面积46%~93%TBSA。
两组患者烧伤创面均为深度创面以上,所有患者烧伤前均无营养不良及胃肠道疾病。
两组患者性别、年龄、烧伤面积等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 2 方法1. 2. 1 对照组采用常规肠内营养和护理方法,在休克期后给予患者健康饮食指导。
循证护理在儿科发热患者中的应用【摘要】笔者在儿科临床实践中应用循证护理,发现并提出问题,查询最佳证据并验证相关资料,再制订相应的护理措施,对患儿实施护理干预,从而有效地提高了患者满意度,也提高了整体护理的内涵。
【关键词】循证护理发热降温[Abstract] We applied evidence based nursing in clinical practice in the department of Pediatrics,discovered and asked questions,inquired about the best evidence and confirmed related datum,then formulated corresponding nursing measures,gave nursing intervention to children,thus enhanced patients‘ degree of satisfaction and the quality of the whole nursing.[Key words] evidence based nursing;fever;cooling循证护理(evidence based nursing,EBN)就是遵循证据的护理学,是指护理人员审慎、准确和明智地应用当前所能获得的最好的研究依据,同时结合护理专业技能和多年临床经验,考虑患者的价值和原则,将三者完美地结合,制订护理措施,为患者实施有效又最佳的护理。
其核心是以最佳证据为基础开展护理工作。
发热是儿科呼吸道感染的常见症状。
为了在发热护理中更好地体现人文关怀,提高患儿及家属的满意度,笔者从2006年起将循证护理运用到发热护理中,取得了满意的效果。
现报告如下。
1 发现并提出问题通过召开工休座谈会和满意度调查,收集并分析家属反馈意见,发现工作中存在两个常见问题:(1)家属认为测量体温(特别是肛温)会干扰患儿休息,不利于疾病恢复。
循证护理在深度烧伤患者康复中的应用效果观察
侯小利
【期刊名称】《当代护士(专科版)》
【年(卷),期】2012(000)012
【摘要】目的探讨循证护理应用于深度烧伤患者的临床效果.方法将本院2010~2011年收治的180例深度烧伤的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对照组90例实施常规护理,观察组90例实施循证护理,观察比较2组平均住院天数及出院时的治疗效果.结果在平均住院天数方面,观察组虽短于对照组,但经统计学分析,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在出院时的治疗效果方面,观察组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深度烧伤的患者实施循证护理,能够有效地降低患者伤后并发症和后遗症的发生率,明显改善其躯体功能和社会功能,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值得推广.【总页数】2页(P129-130)
【作者】侯小利
【作者单位】435005黄石湖北省黄石市第五医院烧伤科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R473.74
【相关文献】
1.循证护理在深度烧伤患者康复治疗中的应用 [J], 冯艳
2.循证护理在深度烧伤患者康复治疗中的应用 [J], 冯艳
3.循证护理应用于烧伤合并吸入性损伤机械通气患者中的效果观察 [J], 甘媛媛
4.循证护理在急性心肌梗死患者康复护理中的应用效果观察 [J], 马春艳
5.循证护理干预应用于乳腺癌护理中对患者康复\r及生活质量的效果观察 [J], 王雪丽;熊静;杨侠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将循证护理应用于1例大面积烧伤病人的体会
李瑞华
【期刊名称】《当代护士(学术版)》
【年(卷),期】2005(000)011
【摘要】介绍了将循证护理方法应用于1例大面积烧伤的病人,解决皮肤完整性受损、体液不足、体温过高、营养失衡、废用综合征等问题的实践过程.并对证据的真实性、可靠性和实用性作出评价,确定结论.详细介绍了经过循证有计划补液(纠正休克)、使用大型烧伤治疗仪和翻身床(治疗和保护创面)、温水擦浴与瑞芝利口服相结合(降温)、有计划的饮食安排(纠正营养失衡)、加强功能锻炼防止废用综合征等.认为循证是临床护理的基础,不仅可提高护理质量,对病人有益,而且可丰富护理人员的知识,进一步提高烧伤病人护理的专业性和技术性.
【总页数】3页(P65-67)
【作者】李瑞华
【作者单位】四川省南充市中心医院,四川,南充,637000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R473.6
【相关文献】
1.大面积烧伤病人创面换药护理体会 [J], 王磊
2.循证护理用于大面积烧伤病人压疮的预防 [J], 王飞;曹效琴
3.循证护理用于大面积烧伤病人压疮的预防 [J], 王飞;曹效琴
4.悬浮床应用于大面积烧伤病人护理 [J], 陈卫卫;陈新
5.大面积烧伤病人感染期临床观察与护理体会 [J], 屈艳博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循证护理服务在大面积烧伤后预防深静脉血栓中的应用
体会
循证护理服务是基于实证医学和最新的临床研究进行护理决策和实践
的方法。
在大面积烧伤后,患者易发生深静脉血栓(DVT),这对患者的
康复和生存产生不良影响。
因此,采用循证护理服务可以帮助预防和减少DVT的发生。
循证护理服务应用于大面积烧伤后预防DVT,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1.评估和风险分层。
根据患者的年龄、性别、烧伤面积和伴随疾病,
对患者进行DVT发生的风险评估和分层。
2.采取预防措施。
根据患者的风险分层制定相应的预防措施,包括使
用抗凝剂、穿着弹力袜、及时转身活动等。
3.监测和记录。
对患者进行定期监测和记录,记录患者的DVT发生情
况和预防措施的效果。
4.教育和指导。
对患者和家属进行相关知识的宣传和指导,让他们了
解DVT的风险因素和预防措施,提高自我防范意识。
在应用循证护理服务过程中,需要护士具有扎实的专业知识和技能,
能够充分理解和应用最新的临床研究成果,制定个体化的护理计划,以期
实现预防和管理DVT的目标。
同时,还需要与医疗团队协作,共同为患者
的康复和健康服务。
循证护理在大面积烧伤病人早期康复中的应用目的:分析循证护理在大面积烧伤病人早期康复中的应用效果。
方法:收集我院2012年12月-2013年12月期间诊治的大面积烧伤患者60例作为研究对象,以随机数字表分组的方式分为试验组与对照组,每组患者各30例。
对照组患者采用常规护理模式,试验组患者在早期康复中采用循证护理,对两组患者的瘢痕增生、孪缩、功能障碍情况进行分析对比。
结果:研究结果显示,试验组瘢痕增生、孪缩、功能障碍明显轻于对照组(P<0.05)。
结论:循证护理在大面积烧伤病人早期康复中具有良好的应用效果,能有效减轻烧伤创面瘢痕增生、孪缩及功能,值得在临床应用上推广。
标签:循证护理;大面积烧伤;早期康复;应用效果【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1004-4949(2014)09-0389-02大面积烧伤主要是指火焰、蒸气、开水、化学物质引起的深度烧伤,病情较重者即使通过及时有效的治疗也会在创面愈合后产生瘢痕,其表现主要为挛缩、增生、畸形等等,不仅对面部功能造成严重的影响,还会导致外观改变,从而对患者的心灵造成严重的创伤[1]。
随着医疗技术水平的发展提高,对大面积深度烧伤的治疗水平也不断得到提高。
而由于大面积烧伤病情的复杂性,在治疗过程中配合以有效的护理干预是提高治疗效果和预后的关键[2]。
本文旨在分析循证护理在大面积烧伤病人早期康复中的应用效果,特收集我院2012年12月-2013年12月期间诊治的60例大面积烧伤患者进行了分组试验,现将研究结果报道如下。
1 一般资料与方法1.1 一般资料收集我院2012年12月-2013年12月期间诊治的60例大面积烧伤患者,所有患者烧伤面积达30%-68%。
按照随机数字表分组的方式将患者分为试验组和对照组,每组各30名,试验组中男17例,女13例,年龄2岁-75岁,平均年龄(26.47±12.67)岁;对照组中男18例,女12例,年龄3岁-74岁,平均年龄(27.15±12.44)岁。
循证护理在大面积烧伤病人康复期创面修复护理中的应用分析摘要:目的:探究循证护理在大面积烧伤病人康复期创面修复护理中的应用效果。
方法:选取我院2017年1月~2018年12月期间收治的66例大面积烧伤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行常规护理的对照组(n=33)和行循证护理的实验组(n=33),对比护理效果。
结果:实验组瘢痕增生、挛缩、功能障碍明显轻于对照组,p<0.05;实验组护理满意度较对照组高,p<0.05。
结论:将循证护理应用于大面积烧伤病人康复期创面修复护理中能有效减轻烧伤面瘢痕增生、挛缩及功能障碍,提高患者的护理满意度。
关键词:循证护理;大面积烧伤;早期康复;应用效果大面积烧伤是指皮肤受火焰烧灼、热水烫、化学物品及放射性物质引起的深度烧伤,部分患者即使通过即使有效的治疗也会在创面愈合后产生瘢痕,主要表现为增生、挛缩、畸形等症状,不但影响患者的身体外观,对其心灵也会带来极大的创伤[1]。
近年来,随着医疗科技的不断进步,大面积深度烧伤的治疗水平也随之提高,但是由于该疾病的病情复杂,为了保证治疗效果,因此给予患者科学有效的护理干预尤为重要。
本次研究对我院收治的66例大面积烧伤患者进行分组对比,旨在探究循证护理在大面积烧伤病人康复期创面修复护理中的应用效果,现作如下报道。
1.资料与方法1.1一般资料选取我院2017年1月~2018年12月期间收治的66例大面积烧伤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实验组,各33例。
其中,对照组男17例,女16例,年龄2~76岁,均数(31.25±10.33)岁;实验组男20例,女13例,年龄3~78岁,均数(33.68±10.25)岁。
两组患者基础资料组间对比无明显差异,p>0.05,具有可比性。
1.2方法对照组行常规护理,给予患者入院宣教、心理护理、用药指导、病房环境护理等基础护理。
实验组在此基础上行循证护理,具体方法如下:(1)提出问题,具体包括:患者无法接受烧伤的事实、治疗过程中不允许家属陪在患者身边、皮肤护理方法、康复训练中存在的问题等等。
2015.03护理经验180烧伤是最常见的意外急性创伤类型之一,不同患者烧伤部位、烧伤面积、致伤物质不尽相同,伤情可轻可重,感染与并发率高,患者不适感强且常伴有剧烈的心理应激反应,烧伤护理难度较大,护理实践常面临种种棘手问题,影响护理质量,甚至护理操作的落实。
我科将循证护理应用于烧伤护理之中,取得一定成效现报道如下。
1 资料及方法1.1 一般资料2011年2月~2013年8月,本院共收治烧伤患者63例,其中男43例,女20例,年龄5~59岁,平均(32.7±10.2)岁。
致伤原因:火焰烧伤27例、热水烫伤18例、蒸汽灼伤11例、热油烫伤4例、电弧灼伤3例。
1.2 方法1.2.1 小儿烧伤护理小儿耐受差,烧伤面积大,并发症较多,同时烧伤还可能伴有毁容风险,患儿监护人态度差异较大,部分可能放弃治疗,影响治疗护理持续性,护理过程中可能涉及伦理道德问题。
护理是应注重做好呵护工作,避免小儿哭闹,同时做好监护人沟通,争取支持,对于监护人的抱怨、指责,不应对抗,应进行充分的解释,有理有据的进行沟通,给予人文关怀,客观、真实的阐述患儿病情,医护情况。
1.2.2 心理护理多数烧伤存在毁容风险,部分烧伤集中在头面部、烧伤面积较大,患者普遍担心毁容,又因伤情突然、治疗难度较大、昂贵的花费、气管切开等护理操作、长时间换药,伴有紧张、焦虑、恐惧、焦躁、沮丧、绝望等负面情绪,心理支持是烧伤护理最重要的护理内容。
护士首先应建立良好的护患关系,善用非语言沟通,鼓励皮肤接触,以高度的责任感开展各项护理循证护理在烧伤患者护理中的应用柳宁君 郑巧燕 贾一飞台州市中心医院 浙江省台州市 318000【摘 要】目的:评价循证护理在烧伤患者护理中的应用价值,探讨关键护理环节。
方法:对63例烧伤患者给予循证护理,关注小儿烧伤,做好心理护理,强化疼痛护理,注重健康教育。
结果:所有患者均治愈出院,无放弃治疗者、无并发症,浅Ⅱ度烧伤均在3~8d 愈合,深Ⅱ度烧伤,在11~17d 愈合,部分有瘢痕遗留、黑色素沉重,患者和(或)家属均表示满意;住院时间5d ~30d,平均(15.9±2.1)d。
循证护理措施在预防烧伤进展中的应用【摘要】目的:分析施循证护理在烧伤进展预防中的应用效果。
方法:选择2014年2月-2015年6月在我院接受治疗78例烧伤患者随机平分为对照组、观察组,分别给予常规烧伤护理和循证护理干预,对比2组护理效果。
结果:观察组护理总有效率为97.44%,明显高于对照组,患者护理满意度也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比较均有显著性(P<0.05)。
结论:对烧伤患者实施循证护理措施可促进护理效果得到显著提高,有效控制烧伤进展。
【关键词】烧伤;循证护理;效果烧伤具有不可预测性、突发性,其为外科临床治疗中一种常见疾病。
烧伤发生后机体免疫能力会明显降低,极易出现会一些列连锁应激反应及感染,严重降低患者的生活质量,使患者身心受到严重打击[1]。
在烧伤患者治疗过程中同时给予有效的护理干预对烧伤进展的控制和预防具有重要意义。
在本次研究中,对39例烧伤实施循证护理后取得良好效果,现报告如下。
1.资料与方法1.1一般资料选取39例2014年2月-2015年6月期间在我院接受治疗的烧伤患者作为对象,按照随机数字法将其平分为对照组、观察组各为39例。
对照组性别:男23例,女性16例;年龄:12-59岁,平均(31.3±1.9)岁;烧伤面积:8%-19%。
观察组性别:男22例,女性17例;年龄:14-58岁,平均(30.6±1.8)岁;烧伤面积:7%-20%。
2组患者一般资料比较无显著性差异(P>0.05)。
1.2方法给予对照组患者常规烧伤护理,给予观察组患者循证护理干预,具体护理表现如下:首先,建立循证问题,明确预防烧伤进展护理实践中遇到的主要问题。
其次,查询相关资料,寻找循证支持。
根据所提出的具体问题,利用计算机网络,通过维普数据库、中国知网各种资源系统查找相关文献,选择预防烧伤进展有效护理支持,根据循证医学对临床护理进行科学评价,并制定具体护理方案,解决问题。
最后,实施循证护理措施。
循证护理在小儿烧伤并发惊厥中的应用效果观察重点探寻【摘要】目的:探究在小儿烧伤合并惊厥患儿的护理实践中运用循证护理的价值。
方法:本研究所涵盖的对象是54例我院收治的烧伤合并惊厥患儿,病例选择时间段为2020年9月-2021年6月,根据双盲法将患儿完成两个小组的划分,常规组与研究组涵盖患儿各计27例,运用常规护理方式护理常规组患儿,运用循证护理方式护理研究组患儿,对比两组患儿各相关指标、护理前后依从性评分。
结果:数据对比发现,研究组患儿各相关指标优于常规组患儿,护理后依从性评分高于常规组患儿,表示为P<0.05。
结论:循证护理方式在小儿烧伤合并惊厥患儿护理实践中效果确切,可明显提高患儿依从性。
因而在小儿烧伤合并惊厥患儿护理过程中应更多运用循证护理方式。
【关键词】循证护理;小儿烧伤;惊厥;应用效果烧伤是临床上儿童极为常见的一种意外事故[1]。
水疱、红斑、创面疼痛是烧伤患儿的主要临床症状[2]。
日常生活中热水烫伤是小儿烧伤最为常见的原因[3]。
烧伤会对儿童的身心均造成严重损害。
部分烧伤儿童还会合并出现惊厥症状。
如若未对烧伤合并惊厥患儿采取正确的处置方式,则会对儿童造成不可逆的危害。
因此,笔者全面探究了在烧伤合并惊厥儿童患者护理实践中采用循证护理的价值,现做如下报道。
1资料与方法1.1一般资料选择2020年9月-2021年6月于我院接受治疗的54例烧伤合并惊厥患儿作为本实验的研究主体,以单双数法为依据将患儿完成常规组(27例)与研究组(27例)组别的划分。
常规组患儿年龄范围是2-9岁,中位值(4.83±0.58)岁;女患儿14例,男患儿13例。
研究组患儿年龄范围是2-10岁,中位值(4.79±0.64)岁;女患儿15例,男患儿12例。
对比两组患儿基线资料后并未发现统计学差异,即可积极推进后续研究(P>0.05)。
1.2 方法在护理常规组患儿过程中运用常规护理,即对患儿按需护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