围手术期术后肺部并发症护理
- 格式:doc
- 大小:11.50 KB
- 文档页数:2
胸外科围手术期肺部并发症防治专家共识中国医师协会胸外科医师分会“胸外科围手术期肺部并发症”研讨会肺部并发症是胸外科围手术期最常见的并发症,严重影响术后病人的康复,并可造成一定病死率。
为了在胸外科临床进一步贯彻“快速康复”理念,提高胸外科围手术期肺部并发症防治水平,中国医师协会胸外科医师分会组织全国各地知名胸外科专家就其有关问题进行了深入探讨,并达成以下共识,供同道们参考。
一、关于“围手术期肺保护”的概念会上提出的:“围手术期肺保护”属于广义的肺保护范畴,即主动地针对各种原因和危险因素引起的、即将或已经发生的肺部损伤进行的预防和治疗,以防止各种肺部并发症,维护病人肺功能,促进其早日康复。
这是快速康复胸外科的重要措施。
二、围手术期常见肺部并发症及其相关危险因素(一)围手术期常见肺部并发症常见的包括肺不张、肺水肿、肺炎、支气管炎、支气管痉挛、ARDS、呼吸衰竭、肺栓塞,基础慢性肺疾患加重等。
(二)围手术期肺部并发症的危险因素胸外科手术后肺部并发症的主要危险因素包括病人相关和手术相关危险因素两方面。
前者包括吸烟、总体健康状况不良、病人术前基础肺部疾病、COPD、年龄、肥胖、长期卧床和糖尿病。
后者包括手术部位、麻醉类型、麻醉药物的选择、麻醉侵入操作手术操作、手术时间、体液平衡和镇痛。
三、围手术期肺保护的策略与措施围手术期肺保护措施要从术前开始,并贯穿术中和术后。
(一)术前评估1.认真询问病史术前应全面细致复习病史,了解疾病的诊治过程。
尤其应注意咳嗽、咳痰、呼吸困难、吸烟史、治疗史等情况。
2.详细的体格检查包括体型与外貌,呼吸情况(频率、模式),胸部听诊,肺部叩诊和其他(如心脏听诊等)。
3.术前肺功能评估肺功能检查有助于了解肺部疾病的性质、严重程度以及病变是否可逆、可预测手术的疗效和术后肺部并发症(表1)口],有助于选择胸部手术类型、手术范围(表2、3)[2]。
开胸手术DOh10.37601cma.j.i缱1.1001-4497.2009.04.002・肺夕卜科・以及年龄>60岁、有肺部疾病、吸烟史的非开胸手术,需常规行肺功能检查。
胸外科患者围手术期肺部感染的预防及护理关键词胸外科围手术期呼吸道胸外科患者,特别是开胸手术治疗的患者中,患者术后发生呼吸道并发症如肺炎的发生率比较高,因此,加强开胸患者的呼吸道管理尤为重要。
根据不同患者的不同特点采取针对性护理措施,可以减少患者呼吸道感染的发生率。
近几年,对开胸手术患者的呼吸道管理进行了临床实践和探索,将临床工作中对开胸手术围手术期呼吸道的护理措施概括如下。
术前管理对患者进行常规的术前指导,对于吸烟患者要教育术前绝对戒烟1~2周,讲解吸烟吸烟在增加呼吸道并发症发生方面的作用。
对老年患者及特殊患者监测患者肺活量、血氧饱和度等指标,对患者的肺功能做出综合判断。
对于中重度通气功能障碍的患者,在术前应用抗生素控制感染,吸氧、对症治疗等,以改善患者呼吸系统的功能状态,做好充分的术前准备,防止并发症的发生。
与患者及其家属积极的沟通,让患者积极地配合到治疗中来,经过指导使患者掌握座位呼吸和平卧腹式呼吸的方法,练习2~3次/日,持续15分钟/日左右,术前练习要完成1周,同时指导患者练习在颈前屈位进行有效的咳嗽训练及排痰,以满足术后早期的病情需要。
术后管理无人工气道:①进行必要的口腔护理,清醒患者鼓励自行涑口,防止发生呛咳。
对于痰液比较多的患者可行雾化吸入,雾化液为生理盐水+庆大霉素+地塞米松,每3~5小时吸入1次,并指导患者做深慢的吸入,然后屏气3秒,始药液沉降于终末支气管及肺泡,然后做深慢得呼出,起到化痰的作用[1]。
②翻身叩背:每1~2小时给以翻身扣背,根据患者进行深呼吸锻炼,并在吸气末咳嗽,叩背时手指并拢呈空心状,从胸廓下部向上,从外向内进行叩背,左右两侧各扣3~5下,以有效振动支气管始痰液排出[2]。
人工气道:①口腔护理:口腔护理时,首先观察口腔黏膜有无出血、溃疡,并根据患者口腔pH值选择口腔护理液,偏酸性用2%碳酸氢钠溶液,偏碱性用2%硼酸溶液,口腔有血迹选用1%双氧水先擦洗血迹,在选用适宜的口腔护理液。
小儿先天性心脏病围手术期肺部并发症的护理措施目的探讨小儿先天性心脏病围手术期肺部并发症的护理措施。
方法选取2014年2月~2016年1月在本院行手术治疗的先天性心脏病手术患儿78例作为研究对象,作为受试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39例。
心脏病手术围手术期:对照组按常规护理,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采用本院编制的肺部并发症预防性干预,观察两组患者肺部并发症发生率。
结果观察组患儿肺部并发症发生率10.26%,显著低于对照组的25.64%,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结论小儿先天性心脏病围手术期应用肺部并发症预防性干预措施,可有效控制肺部并发症风险,值得临床推广使用。
标签:小儿先天性心脏病;围手术期;肺部并发症;肺不张;低氧血症小儿先天性心脏病是临床常见的发育畸形,患儿心血管发育异常导致心功能受损,多数患儿需在儿童时期接受手术治疗。
先天性心脏病患儿多为婴幼儿,身体机能尚未发育完全,对手术耐受能力较差,因而术中、术后并发症较多,必须强化临床护理干预[1]。
肺部并发症是小儿先天性心脏病围手术期最常见的严重并发症类型,为进一步降低其发病水平,本次研究选择在本院行手术治疗的先天性心脏病手术患儿78例作为受试者,对肺部并发症预防性干预措施及临床应用效果进行了具体分析,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1.1 一般资料选择2014年2月~2016年1月在本院行手术治疗的先天性心脏病手术患儿78例作为研究对象,作为受试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39例。
两组患儿家属均自愿参与本次研究,并签署知情同意书。
本研究经院伦理委员会批准。
观察组男22例,女17例,年龄3个月~7岁,平均年龄(3.52±3.42)岁。
对照组男23例,女16例,年龄6个月~7岁,平均年龄(3.61±3.34)岁。
两组患儿均已排除术前肺部功能异常者、凝血功能障碍者、严重营养不良者等。
两组患儿在年龄、性别等一般资料方面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肺癌病人围手术期护理详细讲解肺癌是指恶性肿瘤累及肺组织的一种癌症,其治疗的一种重要手段是手术切除肿瘤。
手术前、术中和术后的护理是一个关键的环节,对于患者的康复和恢复至关重要。
下面将为大家详细介绍肺癌病人围手术期的护理。
一、手术前护理1.信息收集:了解患者的病史、手术相关信息,包括手术日期、手术方式、病理类型等。
还需要了解患者的一般情况、体力状况、心理状况等。
2.术前准备:监测患者的生命体征,包括体温、血压、心率等。
排除患者禁食、禁水的情况,并帮助患者解除紧张情绪。
3.心理疏导:手术前通常会给患者带来一定的紧张和焦虑情绪,护理人员需要通过与患者的交流和心理支持,缓解患者的紧张情绪,增强他们的信心。
二、手术中护理1.协助手术准备:帮助患者完成术前准备,如穿手术服、戴手术帽等。
同时确保手术室环境整洁、准备好所需物品。
2.监测生命体征:密切观察患者的生命体征,包括心率、呼吸、血压等,及时发现异常情况。
3.配合手术器械:手术过程中需要护理人员协助医生操作手术器械,如开皮肤、缝合、吸取液体等。
4.维持通畅呼吸道:手术期间需要保持患者呼吸道通畅,及时吸痰和刺激咳嗽反射,防止因肺部分泌物引起的不适。
三、手术后护理1.观察恢复情况:手术结束后将患者转入恢复室,观察其生命体征、疼痛情况、呼吸情况等。
如果出现异常情况,应及时通知医生处理。
2.呼吸功能恢复:手术后需进行深呼吸、咳嗽等呼吸功能康复训练,以预防术后肺部感染和肺不张。
3.疼痛管理:根据患者的疼痛程度和个人情况,合理选择镇痛药物和疼痛管理方案,帮助患者舒缓疼痛。
4.恢复运动:适当引导患者进行床上活动和康复训练,如转身、下床活动等,有助于恢复肌力和功能。
5.饮食管理:根据患者的病情、口服能力和术后排气情况,逐步拓展患者饮食种类,康复进食。
6.心理护理:术后的患者往往情绪较低落,护理人员应进行安慰和疏导,并引导患者保持积极乐观的心态。
7.排尿与排便护理:监测患者的排尿和排便情况,及时进行护理干预,预防尿潴留、便秘等并发症。
妇科围手术期见并发症及预防措施一、心血管并发症1.出血与休克预防措施:术中仔细操作,严密止血,提高手术操作能力,术后严密观察面色变化,测脉搏、血压,注意尿量,切口渗血以无菌敷料加压包扎,多可止血,如为内出血,量不多,患者情况好可给予止血药物及补充血容量;如出血多,出现低血容量休克,应积极抢救休克维持液体及电解质平衡,纠正心功能和呼吸功能不良,维持生命所必须的诸器官灌注及避免肾上腺皮质功能衰竭,同时应立即剖腹探查制止出血。
2.心肌缺血性疾病预防措施:严密观察生命体征、血容量、输液种类和尿量,应及时给养氧、利尿、矫正液体平衡,请心内科会诊。
3.心律失常预防措施:术后严密观察,维持电解质、体液平衡,预防心肌缺血、肺栓塞,注意药物影响,必要时运用抗心律失常药物和置入临时起搏器。
4.心脏骤停预防措施:术前积极处理心肺合并症,对有心肌梗死危险的患者应用多功能检测仪,术中维持充足的供氧,严密监测血压,预防血压下降,一旦血压下降立即处理,如出现心脏骤停,应立即进行气管插管加压供氧、胸外心脏按压,必要时电击复律。
5.血栓性静脉炎预防措施:术前尽可能去除导致高凝原因,如肥胖、避孕药物、激素替代药物等,术中避免静脉长时间受压,术后鼓励患者多活动肢体,尽尽早下床活动,如血栓形成,需卧床、抬高患肢、改善经脉回流,运用抗凝药物,预防肺栓塞发生,必要时需请外科取栓。
6.肺栓塞预防措施:脓毒血症、肥胖、恶性肿瘤、既往肺栓塞史记深部静脉血栓史史诱发因素。
术前积极处理,术后严密监护、纠正酸碱失衡及休克,立即用肝素治疗,必要时心肺复苏,纠正动脉低氧血症及相关低血压,此外还应防止血栓播散或复发性血栓形成。
二、肺部并发症1.肺炎预防措施:术前有吸烟嗜好者,应劝其戒烟;有呼吸道感染者,手术应在感染治愈后进行;术前、术中及术后应注意保暖,预防患者感冒;对行吸入麻醉的患者,术后应取平卧位,未清醒者,头应偏向一侧,派专人护理直至清醒,应随时擦去口腔分泌物或呕吐物,防止呕吐物吸入肺内引起吸入性肺炎,患者清醒后应鼓励患者勤翻身、深呼吸,在床上活动或下床活动,咳嗽、咳痰时按住伤口减轻疼痛,可给祛痰药及雾化吸入,必要时吸痰器细谈。
肺切除患者的围手术期护理目的:探讨肺癌患者行肺癌切除术时围手术期的护理方法。
方法:对41例肺癌患者行肺癌切除术,重点为术前根据患者心理特点给予心理护理,加强呼吸道、心脏等方面的准备,术后做好呼吸道管理、心律失常护理。
结果:本组共发生并发症15例,均经处理康复。
全组无住院死亡。
结论:认为胸外科肺切除患者,手术创伤大,难度高,术后护理要求高,而积极有效的围手术期护理是提高手术成功率,减少并发症的重要保证。
标签:肺切除;手术前准备;术后并发症;护理肺癌的发病率逐年增高,是全世界发病率和死亡率增长最快的恶性肿瘤之一[1],外科手术对有手术指征的肺癌患者来说仍为首选的治疗方法。
但由于手术需切除部分肺组织且喉返神经与肺肿瘤关系密切易损伤,加上手术时间和麻醉时间长、创伤大、术后刀口疼痛等均可影响术后肺功能的正常恢复。
因此,对肺癌患者进行围手术期的护理十分重要。
1 临床资料1.1一般资料本组41例肺切除患者中,男34例,女7例;年龄7~72岁,平均年龄52岁,其中肺恶性肿瘤(肺癌)患者27例,肺良性疾病14例。
其中肺癌患者临床分期(uicc1997)ⅡB期9例,ⅢA期15例,ⅢB期3例。
行术前新辅助化疗者4例(术前1~3周施行)。
而肺良性疾病中,支气管扩张症3例,肺炎性假瘤4例,肺大泡切除4例,其他3例。
1.2手术方式肺癌患者中采取肺叶切除加淋巴清扫术26例(左上肺切除12例,右上肺切除8例,其他6例),局部切除术8例,全肺切除术4例,其他3例。
其中肺叶切除+动脉成型术3例,动脉+支气管双成型术2例。
半隆突成型术1例。
1.3结果本组41例肺癌病人采取了手术治疗,经过我们精心护理,安全度過了手术危险期,及时预防了并发症的发生,提高了病人的生活质量和远期生存率,4周后进行化学治疗,我们对4例接受化疗的病人采取了有效措施,及时防治了化疗的毒性反应,从而保证了病人的治疗,最大限度地发挥了抗癌效应,经过一段时间的临床观察,取得了良好的效果。
老年患者围手术期肺部感染的预防及护理目的:探讨老年患者围手术期肺部感染的预防及护理措施。
方法:回顾性分析2012年1月-2014年9月笔者所在医院收治的96例老年患者围手术期的临床护理资料,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48例。
两组患者入院后均予以基础护理,观察组患者在基础护理的基础上予以有针对性的护理干预。
结果:与对照组比较,观察组围手术期肺部感染率低,护理满意度高,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 <0.05)。
结论:老年患者围手术期予以针对性的护理干预,可有效降低肺部感染的发生率,提高护理满意度。
标签:老年;围手术期;肺部感染;预防;护理随着我国进入人口老龄化社会,老年患者的患病率逐年上升。
由于老年患者机体抵抗力差,肺部感染是老年患者手术后常见并发症之一,其致死率远高于其他并发症[1-2]。
围手术期采取积极有效的护理措施,预防肺部感染,可有效提高患者手术成功率和改善患者预后。
选取2012年1月-2014年9月笔者所在医院收治的96例围手术期的老年患者,对其给予有效的护理干预,取得良好的临床效果,现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1.1 一般资料选取2012年1月-2014年9月笔者所在医院收治的96例围手术期的老年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48例。
对照组:男32例,女16例,年龄62~83岁;手术时机:急诊手术7例,择期手术41例;麻醉方式:气管插管全麻14例,硬膜外麻醉和腰麻34例;手术病种:阑尾炎7例,腹股沟疝16例,胆囊炎15例,腹部外伤探查2例,胃肠道疾病3例,股骨颈和下肢骨折5例;合并慢性肺部疾病9例。
观察组:男34例,女14例,年龄61~83岁;手术时机:急诊手术8例,择期手术40例;麻醉方式:气管插管全麻16例,硬膜外麻醉及腰麻32例;手术病种:阑尾炎8例,腹股沟疝15例,胆囊炎14例,腹部外伤探查1例,胃肠道疾病4例,股骨颈及下肢骨折6例;合并慢性肺部疾病11例。
两组患者的性别、年龄、手术时机、麻醉方式、病种及合并症等一般资料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胸外科围手术期肺保护中国专家共识(2019 版)围手术期肺保护的概念最早在2009年的《胸外科围手术期肺保护的专家共识》中提出。
该共识指出,肺是唯一接受全部心输出量的器官,也是全身静脉血必经的巨型滤器。
由于肺是开放的器官,肺泡与外界相通,因此容易受到内源性和外源性的各种有害因素的损伤。
围手术期的危险因素和诊疗措施也可能对肺造成损伤,引发各种肺部并发症,甚至威胁患者生命安全。
围手术期肺保护的目的是预防和治疗各种肺部损伤,防止肺部并发症的发生,维护患者肺功能,促进早日康复。
2围手术期肺保护的重要性肺部并发症(尤其是肺部感染)是胸外科患者术后住院时间延长和死亡的主要原因。
围手术期肺保护是加速康复外科的重要组成部分,加强围手术期肺保护可以显著减少肺部并发症的发生,降低死亡风险。
因此,围手术期肺保护应该成为临床实践的重要内容。
3围手术期肺保护的措施围手术期肺保护的措施包括预防和治疗两个方面。
预防方面,应该避免各种危险因素的影响,如避免吸烟、控制呼吸道感染、预防误吸等。
治疗方面,应该及时发现和治疗各种肺部损伤和并发症,如肺不张、肺炎、肺栓塞等。
同时,还应该加强术后康复护理,促进患者早日康复。
4围手术期肺保护的实践意义围手术期肺保护不仅是加速康复外科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多学科模式下的重要内容。
通过加强围手术期肺保护,可以显著降低肺部并发症的发生,减少死亡风险,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
因此,围手术期肺保护的实践意义非常重要,应该在临床实践中得到广泛应用。
XXX alveoli。
respiratory tract。
and lung interstitium。
Alveoli are the sites where gas exchange occurs een the body and the external environment。
and XXX。
such as surgical trauma。
stress response。
围手术期的护理
围术期肺部保护措施和策略
1、术前宣教:可以减少肺部并发症。
2、戒烟:>2周,减少气道分泌物并改善通气,有效降低术后肺部并发症的发生成。
3、呼吸训练、运动训练:呼吸操及各组呼吸训练器械、腹式呼吸等。
4、营养支持,纠正贫血、应积极纠正低蛋白、贫血和水电解质失衡。
5、清洁呼吸道(物理疗法、雾化吸入)。
6、解除气道痉挛(支管扩张剂)。
7、抗感染
1、择期手术应推迟至急性上呼吸道感染治愈之后;
2、痰液量大者应在经治疗痰液减少2周后再行手术;
3、合并慢性呼吸道疾病者,可在术前3天使用抗生素。
术前备皮准备新观点
1、一类二类手术术前24一72小时清洁消毒,肥皂水清洁,再葡泰消毒。
2、三类四类手术(会阴、腋下、头部)可以用电动剃毛刀、前毛剪刀、脱毛剂。
3、术前剃毛增加手术部位感染率。
围手术前糖尿病患者血糖监测标准
1、大中型手术中,患者血糖控制的目标为7.8-10.0mmol/L。
2、中、小型手术后患者血糖控制目标为空腹血糖<7.8mmol/L,随机血糖<10.0mmol/L。
3、危重症、心脏术后或机械通气的患者,血糖应保持为7.8-10.0mmol/L,避血糖<6.1mmol/L。
4、有明确糖尿病史的患者,糖化血红蛋白>8%应考虑推迟择期手术。
围手术期术后肺部并发症护理
围手术期术后肺部并发症护理
肺部并发症
1.病因与病理:手术后肺部并发症中以肺不张最常见,原因是多方面的。
长期吸烟的病人,常伴有慢性气管炎,呼吸道内分泌物较多。
而术中及术后应用各种止痛药和镇静剂,又抑制了呼吸道的排痰功能。
切口疼痛、术后胃肠胀气和长期卧床,使肺的扩张受到影响。
过于粘稠的分泌物无力咳出时,可阻塞小支气管,所属肺泡内的空气被完全吸收后,肺组织萎陷。
轻者仅限于肺底部,严重者有大块肺组织萎陷,使纵隔拉向患侧,引起呼吸功能障碍。
肺不张常常伴有肺部的感染,使病情更加严重。
2.临床表现:少数病人仅在胸片上显示有肺不张,可无任何自觉症状。
多数病人表现为术后2,3天开始烦躁不安,呼吸急促,心率增快。
严重者伴有紫绀、缺氧,甚至血压下降。
病人常有咳嗽,但粘稠痰液不易咳出。
合并感染时,出现体温升高,白细胞总数增加等。
患侧肺叩诊实音,呼吸音消失,有时呈管状呼吸音。
胸部透视或拍片,即可确诊。
3.处理措施:应鼓励病人深吸气、咳嗽、排痰,并协助病人翻身、拍击背部,将阻塞的痰栓排出,尽快解除支气管阻塞,使不张的肺泡重新膨胀。
对咳嗽无力或不敢用力咳嗽的病人,可用手指在胸骨切迹上方刺激气管,促使病人咳嗽,还可用导管插入气管,激发咳痰或抽吸痰液。
对术后怕切口疼痛的病人,可用双手按压病人季肋部或切口两侧,限制胸或腹部活动的幅度,请病人先深吸一口气,再用力咳嗽,并作间断深呼吸。
痰液粘稠不易咳出者,可用糜蛋白酶、抗生素作氧气雾化吸入,每日2,3次,既有利于痰液排出,又可提高肺静脉血氧浓度。
如痰量持续增
多,可作支气管镜吸痰,必要时作气管切开,更便于痰液抽吸。
为防止肺炎的发生,应同时全身使用有效的抗生素。
4.预防:?手术前训练深呼吸,腹部手术,须练习胸式深呼吸;胸部手术,应练习腹式深呼吸,以增进吸气功能;?减少肺泡和支气管的分泌物,凡有吸烟习惯的病人,在手术前2月停止吸烟;?原有支气管炎或慢性肺部感染及龋齿、牙周炎的病人,术前应给予积极抗
炎治疗;?全麻病人,拔管前应将支气管内分泌液吸净,术后病人平卧、头偏向一侧,防止呕吐物吸入肺内;?手术后鼓励病人定时咳嗽、深呼吸,协助排出支气管内分泌液;伤口疼痛者可适当使用止痛剂;术后切口包扎切勿过紧,以免限制呼吸,同时防止受凉、感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