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理学第二章 旅游者的感知觉.
- 格式:ppt
- 大小:2.04 MB
- 文档页数:44
第一章旅游心理学概述与理论基础 1.1879年,冯特在德国的莱比锡大学用实验的手段来研究心理现象,标志着科学心理学的诞生。
2.普通心理学:研究人的心理现象发生、发展及其变化规律的科学。
第二章旅游者的感知觉1.感觉的含义:在心理学上,感觉就是人脑对直接作用于感觉器官的客观事物的个别属性的反映。
感觉只负责接收、传递、整合信息,不能解释信息。
2.感觉的规律:(1)感受性(感觉阈限)感受性:感受性就是人体对于外界刺激强度及其变化的感受能力。
不同的感觉器官有不同的感受能力,不同的人,其感觉能力是不一样的。
感觉阈限:是指在刺激情境下感觉经验产生与否的界限。
绝对感觉阈限:刚刚能引起感觉的最小刺激量。
差别感觉阈限:能识别两个刺激之间的最小差别量。
(2)适应性:是指刺激物对感受器官持续作用,使感觉器官的敏捷性发生变化的现象。
(3)对比性:是指同一感觉器官在接受不同刺激时会产生感觉的对比现象。
感觉的对比分为:同时对比和继时对比(4)联觉:是指一种感觉见而引起另一种感觉的心理现象。
3.知觉的特征:(1)选择性:主体对作用于自身的客观事物总是有选择地以其中的少数事物作为知觉的对象。
(2)理解性:根据主体的知识经验对感知的刺激物进行加工处理,并用概念的形式把它们表示出来。
(3)整体性:虽然事物有多种属性,由不同部分构成,但是人们并不把知觉对象感知为个别的、孤立的几个部分,而倾向于把它们组合为一个整体。
(4)恒常性:当知觉条件在一定范围内改变时,而知觉的印象仍然保持相对不变。
4. 影响旅游知觉的因素:客观因素:(1)旅游对象的组合(2)旅游对象和背景的对比(3)旅游对象的活动变化(4)新奇独特的刺激物(5)他人的言语提示主观因素:(1)兴趣(2)需要与动机(3)个性(4)情绪(5)知识与经验(6)生理条件(7)社会阶层 5. 旅游者对旅游条件的知觉:(1)旅游者对旅游时间的知觉(2)旅游者对旅游距离的知觉(3)旅游者对旅游交通的知觉(4)旅游者对旅游点的知觉(5)旅游者对旅游服务的知觉6. 旅游风险知觉的种类:(1)功能风险(2)资金风险(3)社会风险(4)心理风险(5)安全风险(6)时间风险7. 风险知觉产生的原因:(1)购买目标不明确(2)购买报酬不确定(3)缺乏旅游经验(4)信息不充分(5)相关群体的影响8. 消除风险的方法:旅游者减少风险的方法:(1)广泛搜集信息,认真比较衡量(2)重复购买相同的旅游产品(3)适当降低对旅游产品的期望(4)寻求高价格,购买名牌旅游产品旅游企业降低风险的对策:(1)做好提醒工作(2)树立自身良好形象(3)注重广告和口碑的宣传(4)兑现承诺(5)注重与客人直接沟通9. 社会知觉:是对人的知觉,它是影响人际关系的建立和活动效果的重要因素。
可视化教学方法在课堂教学改革中的应用——以《服务心理学》课程为例作者:刘枫来源:《课程教育研究》 2020年第19期刘枫(乌海职业技术学院内蒙古乌海 016000)【摘要】本文从视觉化教学方法的作用出发,分《服务心理学》课程中存在的问题,进而提出了视觉化教学方法在《服务心理学》课程中的应用策略。
【关键词】可视化教学方法应用策略【中图分类号】G42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20)19-0014-02谈可视化教学,我们要先从视觉化谈起。
视觉思维的概念最初是由美国哈佛大学的心理学教授安海姆于20世纪60年代末出版的,视觉思维艺术当中提出的,后来逐渐被大家各种引用,而且熟悉。
视觉化从宏观上来说,可以包含两个大的概念,一个叫思维的可视化,一个是事物的形象化,思维的可视化,简单来说就是让那些看不见的想法被看见。
事物形象化,简单来说就是让那些抽象的难理解的东西更加形象具体。
一、可视化教学方法的作用出发1.可视化教学可以帮助学生更好的理解记忆知识从学生的学习的角度来看,视觉化可以帮助学生增强学习的兴趣,可以促进学生对内容的理解,也可以帮助学生加深对所学内容的记忆。
从老师教学的角度来看,视觉化的方式可以让老师思路更加的清晰,可以帮助我们快速的发现问题。
人脑在学习接收知识时,左脑负责理性逻辑思维,右脑负责感性形象思维,那么从全脑学习的角度来讲,教学要从全脑的潜能激发来着手,充分调动学生的听觉、视觉、情绪,这样学生可以更深刻的记忆知识。
2.可视化教学可以更好的将新旧知识联系起来从我们教学的目的和内容来看,我们会涉及到四部分内容,就是激活旧知、理解记忆、启发思考、巩固复习。
在讲一个新的知识之前去激活它的旧知。
那么视觉化教学有很多情况下都是在做这件事,帮助我们的学员去激活自己之前的相关的一些经验。
认知负荷理论认为我们教学的主要功能是在长时记忆当中去存储信息,知识是以图示的形式存储于常识记忆当中的。
第二章旅游者感知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目标:1、了解心理认知过程所包含的内容2、掌握感觉、知觉的概念及其特征过程与方法目标:培养学生理性认识感觉、知觉的能力,能够科学地看待人的心理认知过程。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提高学生运用自己的感觉和知觉正确认识客观事物的能力,树立正确的价值观。
重点难点:重点:感觉的概念、分类及规律,知觉的概念和特性,感觉与知觉的区别与联系,难点:知觉的特性教学方法:讲授法,探究法,PPT演示,课堂讨论新课导入:第一节感觉人类的一切心理活动都是以认知过程为基础的,而感知觉是认知过程的开始。
旅游者对旅游目的地的认识和审美判断,也是以感觉和知觉为基础的,不同的人面临相同的风景会产生不同的旅游感知觉反应。
因此,要理解人们的旅游行为,就要首先懂得感知觉。
旅游经营者做广告,搞宣传,及旅游产品开发,实际上都是通过影响人们的感知觉进而影响旅游者对旅游产品的评价及旅游态度。
一、感觉日常生活中,我们常常会说到“感觉”这个词,如“我对他的感觉不太好” “我感觉完成这项任务挺困难的”等等,这里的“感觉”的意思是“觉得” ,与心理学的专有名词“感觉”的意思并不相同。
1.感觉的概念:在心理学中,感觉是指人脑对直接作用于感觉器官的客观事物的个别属性的反映。
2.感觉的功能感觉在人类的生活中具有非常重要的作用。
首先,感觉是人们认识世界的开端。
通过感觉,人们既能认识外界事物的颜色、明度、气味、软硬等属性,也能认识自己机体的状态,如饥、渴等,从而有效地进行自我调节。
借助于感觉获得的信息,人们可以进行更复杂的知觉、记忆、思维等活动,从而更好地反映客观世界。
其次,感觉是维持正常心理活动的重要保障。
实验表明,在动物个体发育的早期进行感觉剥夺,会使动物的感觉功能产生严重缺陷;人类也无法长时间忍受全部或部分感觉剥夺。
感觉剥夺会使人的思维过程混乱,出现幻觉,注意力不能集中,甚至还会有严重的心理障碍。
3、感觉的分类(外部感觉、内部感觉)外部感觉是由外部刺激作用于感觉器官所引起的感觉,包括视觉、听觉、味觉和皮肤感觉(触觉、温度觉、痛觉);内部感觉是由来自身体内部的刺激所引起的感觉,包括运动觉、平衡觉、机体觉(又叫内脏感觉,包括饿,胀、渴、窒息、恶心等感觉)(1)视觉:很多商家在广告设计、营业场所的设置及产品包装上·都非常倚重视觉因素。
(四)知觉的恒常性知觉的恒常性反映在消费者的购买行为上,就是消费者能够避免外部因素的干扰,在复杂多变的市场环境中,仍然可以根据购买商品后的使用经验来辨别眼前的商品。
(五)知觉特性与营销策略的制定1.知觉的选择性对营销人员的启示(1)人们选择哪些刺激物作为知觉对象,与知觉过程和结果受到主观与客观两方面因素的影响有关。
(2)知觉的选择性有助于消费者确定购买目标。
2.利用知觉的整体性和理解性提高广告宣传效果3.利用知觉的恒常性促进商品销售四、消费者的错觉在认知过程中,人们知觉的结果与实际情况不相符合时,这种现象被称为错觉。
(一)错觉现象同一个事物,由于看事情角度的不同,参照物有所不同,得出的结论就会有差异。
(二)社会知觉偏差消费者在感知事物的时候,还有一种特殊的社会意识,即社会知觉。
企业恰恰可以利用消费者对营销环境的认知错觉来刺激其消费欲望,有效地促进销售。
在社会知觉方面的偏差主要包括以下五个方面。
1.首因效应2.近因效应3.光环效应4.刻板效应5.投射效应归纳与提高本章论述了消费者认识心理过程中的感觉和知觉。
感觉是人脑对当前直接作用于感觉器官的客观事物的属性的反映。
根据感觉的性质可以把感觉分为外部感觉和内部感觉两大类。
本章同时论述了感受性和感觉阈限。
感觉阈限是指能够引起感觉并持续一定时间的刺激量,是人感觉到某个刺激存在或发生变化所允许的强度或感受强度变化的临界值,分为绝对感觉阈限和差别感觉阈限。
人的感受性是可以变化的,常见的变化有感觉适应、感觉对比和感觉联觉。
知觉是在感觉基础上形成的、人脑对直接作用于感觉器官的客观事物的各个部分和属性的整体反应。
可以以不同的角度对知觉进行分类。
知觉的基本特性有选择性、整体性、理解性和恒常性,这些特性从不同方面影响着消费者的选择。
所以,企业营销人员的重要任务是了解消费者的知觉特性,制订适宜的营销策略,以提高营销效果。
社会知觉偏差包括:首因效应、近因效应、晕轮效应、刻板效应和投射效应。
安徽外国语学院国际旅游系王欢第一章旅游心理学基础教学内容:旅游心理学的研究对象研究旅游心理学的意义学习旅游心理学的方法教学目标:掌握旅游心理学的研究对象了解心理学的理论流派领会研究旅游心理学的意义掌握学习旅游心理学的方法教学难点:1.旅游心理学的研究对象2.心理学的理论流派教学方法:讲授,课堂讨论教学时数:2 学时第一节心理学概述一、心理学研究什么1、心理学是研究心理现象及其规律的科学。
2、心理学分类:心理过程,个性。
(1)心理过程是心理现象的动态表现形式,包括人的认识过程、情感过程、意志过程。
(2)个性是心理现象的静态表现形式,主要包括个性倾向性和个性心理特征。
二、心理学代表理论流派2000 多年前,亚里士多德首次提出灵魂与身体的关系,视为心理学的最早起源。
德国心理学家冯特1879 年在莱比锡大学创立了第一个心理实验室,采用的内省实验法研究心理学,自此心理学研究被确定为一门新的科学。
1、弗洛伊德心理学:精神分析法创始人:弗洛依德(奥地利)特点:开辟了潜意识心理学研究新纪元,突破了传统的意识心理学的研究范畴,肯定了非理性因素在行为中的作用。
开创了人格动力许学与变态心理学的新领域,促进了自我心理学与文化心理学的发展。
人类的一切思想和行为,都根源于心灵深处的某种动机,它们以无意识的形式支配着人的思想,并表现在人的正常和异常的行为中。
(梦的内容在于愿望的达成)代表作:《梦的解析》、《日常生活的心理学》、《精神分析引论》、《自我与本能》等。
经典案例介绍,与《周公解梦》比较,提问。
2、华生为代表的行为主义心理学:特点:认为心理学的研究对象不是心理和意识,而是人和动物的整体行为。
否认遗传和本能的作用,倡导教育万能论和环境决定论。
华生的代表作有《行为:比较心理学导论》、《行为主义的心理学》、《行为主义》等。
行为心理学的对象不是意识而是行为。
华生格守一般科学所共有的客观性基本原则。
他的行为主义心理学的基本特点是否认传统心理学的对象──心理或意识,而代之以行为。
旅游心理学第一章导言第一节关于心理学*一、心理学是研究人的心理现象及其规律的科学二、心理学的诞生1879年,德国威廉·冯特,心理学才从哲学中分化出来,发展成为一门独立的科学第二节旅游和旅游业*一、旅游的本质属性:旅游是在一定社会经济条件下发生和发展的一种社会经济活动,是受社会风气影响和制约的一种物质文化活动二、旅游业的基本目的:满足旅游者的需求和创收。
这也是现代旅游业创始的显著标志。
三、旅游产品的特点(一)不可感知性(二)生产消费同时性(三)差异性(不易测量性)(四)不可贮存性(五)缺乏所有权(六)买卖分离性案例启示:1、由于旅游产品的上述特点,造成了旅游者对旅游产品的主观期望值远远高出与其所附费用所等值的旅游产品,形成“超值期望”。
这是旅游团中普遍存在的现象。
2、公式:对服务的评价=对服务现实状况的认知/此前所抱的期望3、既然已有了“超值期望”,只有提供相应的“超值服务”或者叫“超常服务”,才能得到高的评价第三节旅游心理学的研究对象和任务一、旅游心理学的研究对象:*是旅游活动中的旅游者、旅游从业人员和旅游管理者的心理活动及其规律。
二、旅游心理学的任务1.不断发展旅游心理学的理论体系2.分析研究旅游者的心理活动及其规律3.以旅游者的心理活动规律指导旅游活动的实践4.研究旅游服务心理5.研究旅游从业人员心理6.研究旅游管理心理第二章旅游者心理与行为的研究第一节旅游行为的基本要素一、行为与人类行为的共同特征1、格式塔心理学派勒温的公式:B=f(P,E)旅游环境是外因,是旅游行为变化的条件;旅游者心理因素是内因,是旅游行为变化的根据。
2、行为主义心理学创始人华生的公式:S—R (“刺激—反应”)二、旅游心理(心理现象)1、心理过程(1)认识过程:感觉、知觉、记忆、想象、思维……(2)情感过程(3)意志过程2、个性心理(1)个性倾向性:需要、动机、兴趣、理想、信念、世界观……(2)个性心理特征:能力、气质、性格(3)自我意识:自我认识、自我体验、自我评价……3、心理状态第二节旅游行为的影响因素第三章知觉与旅游行为第一节感知觉的心理原理一、感觉和知觉(一)感觉和知觉:事物的个别属性不能独立存在,在实际生活中,人都是以知觉的形式直接反映事物,感觉只是作为知觉的组成部分存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