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orkbench心得——行星齿轮瞬态动力学讲解
- 格式:doc
- 大小:2.23 MB
- 文档页数:11
在本文中,我将为您撰写一篇关于ANSYS Workbench瞬态动力学实例的文章。
我们将深入探讨ANSYS Workbench在瞬态动力学仿真方面的应用,从简单到复杂、由浅入深地讨论其原理和实践操作,并共享个人观点和理解。
第一部分:介绍ANSYS Workbench瞬态动力学仿真ANSYS Workbench是一种用于工程仿真的全面评台,包含了结构、流体、热传递、多物理场等多种仿真工具。
瞬态动力学仿真是ANSYS Workbench的重要应用之一,它能够模拟在时间和空间上随机变化的动力学过程,并对结构在外部力作用下的动力响应进行分析。
在瞬态动力学仿真中,ANSYS Workbench可以模拟诸如碰撞、冲击、振动等动态载荷下的结构响应,用于评估零部件的耐久性、振动特性、动态稳定性等重要工程问题。
通过对这些现象的模拟和分析,工程师可以更好地了解结构在实际工况下的性能,进而进行有效的设计优化和改进。
第二部分:实例分析为了更直观地展示ANSYS Workbench瞬态动力学仿真的应用,我们以汽车碰撞仿真为例进行分析。
假设我们需要评估汽车前部结构在碰撞事故中的动态响应,我们可以通过ANSYS Workbench建立汽车前部结构的有限元模型,并对其进行碰撞载荷下的瞬态动力学仿真。
我们需要构建汽车前部结构的有限元模型,包括车身、前保险杠、引擎盖等部件,并设定材料属性、连接方式等。
接下来,我们可以在仿真中引入具体的碰撞载荷,如40km/h车速下的正面碰撞载荷,并进行瞬态动力学仿真分析。
通过仿真结果,我们可以获取汽车前部结构在碰撞中的应力、应变分布,以及变形情况,从而评估其在碰撞事故中的性能表现。
第三部分:个人观点与总结通过以上实例分析,我们可以看到ANSYS Workbench瞬态动力学仿真在工程实践中的重要应用价值。
瞬态动力学仿真不仅能够帮助工程师分析结构在动态载荷下的响应,还可以为设计优化、安全评估等工程问题提供重要参考。
行星齿轮原理的详细图文介绍含超详细的公式推导图1. 行星齿轮原理图。
一、系统的结构和转动如图1所示,系统中有三个齿轮:最内层的太阳轮(半径r)、最外层的齿圈(半径R)、连接内外层的行星轮(半径为自r自=(R−r)/2)。
太阳轮和齿圈只会自转,行星轮既自转又绕太阳轮公转,公转半径为中r中=(R+r)/2。
整个系统的结构完全由r和R这两个参数决定。
为方便记忆,我们根据齿轮的位置,把太阳轮称为内轮,齿圈称为外轮,行星轮称为中轮。
三个齿轮一共有4种转动,每种转动由一个参数来描述,共4个参数(参见图1):(1)内轮的自转,由角速度ω描述;(2)外轮的自转,由角速度Ω描述;(3)中轮围绕自身的质心自转,由角速度自ω自描述;(4)中轮的质心围绕太阳轮的质心公转,由角速度中ω中描述。
【备注】所有的角速度都以逆时针为正方向:正值代表逆时针转,负值代表顺时针转。
然而,上述4个参数并不完全独立,因为中轮跟内、外轮都有接触。
中轮质心的线速度为中中ω中r中,而中轮的自转导致接触点A相对中轮质心的线速度为自自−ω自r自,因此中轮在接触点A处的线速度为中中自自ω中r中−ω自r自,它必须等于内轮在接触点A处的线速度ωr(否则在接触点会打滑);类似的,在接触点B,中轮的线速度中中自自ω中r中+ω自r自必须等于外轮的线速度ΩR(否则在接触点会打滑)。
于是我们得到两个约束条件:中中自自,中中自自,ωr=ω中r中−ω自r自,ΩR=ω中r中+ω自r自,它导致整个系统的4种运动(中自ω,Ω,ω中,ω自)中,只有两种是独立的,我们可以任意选择两个参数做为独立参数。
比较方便的选择是以ω,Ω为独立参数,它俩一旦确定,则中自ω中,ω自也就确定了(亦即中轮的转动完全由内、外轮的转动决定):中中自自ω中=ΩR+ωr2r中=ΩR+ωrR+r,ω自=ΩR−ωr2r自=ΩR−ωrR−r,图2. 行星齿轮如图2所示,实际的行星齿轮系统,包含许多个中轮共同绕着内轮公转,同时每个中轮也会绕各身的质心自转。
workbench软件个⼈学习总结workbench软件个⼈学习总结接触区分workbench中的各种接触主要是从两个⽅⾯来区分,⼀个是是否允许法相分离,⼀个是是否允许切向位移。
注意不同软件对接触中各个⾯的叫法不唯⼀,⽬标⾯对应于主⾯,接触⾯对应从⾯(接触⾯⽹格⼩刚度⼩易变性)remote force与force区别remote force类似于abaqus中的耦合约束也就是我们所说的运动耦合(不可变形)与分布耦合(可变性),并且可以设置耦合区域的⾏为(变形或者不变形)。
此外我们应该注意workbench中刚体施加⼒或者位移载荷时使⽤remote force与remote displacement。
接触中adjust to touch与add offset. Offset = 0的区别Adjust to Touch: 如果有间隙,则消除间隙,如果没有,保持初始状态;Add offset, Offset=0: 保持初始状态,⽽不论有⽆间隙。
offect为正值,两个接触⾯靠近,offset为负值两个接触⾯远离。
两⾯如果有间隙在后处理中⼀样有间隙,只是处理时按照offset 的值将接触⾯做适当偏离。
接触中的pinball regionpinball region是接触的⼀个搜索范围,在此区域内的所有⾯都会被定义为可能发⽣接触的地⽅。
对于线性接触(绑定、不分离)⼀般不能指定pinball region,因为在pinball region区域内所有的⾯默认为接触。
当我们不能分辨加载载荷以后,接触的区域是我们⼀般使⽤pinnball region。
workbench过盈接触建模的时候不考虑过盈量,过盈量的设置通过workbench接触下⾯interface treatment 来处理,⼀般通过offect来设置。
时间积分效应所谓的时间积分效应,是指在完全法瞬态分析中与时间相关的⼀些因素,主要包括以下两个⽅⾯。
首先拿到模型可以看出这里是个行星轮结构。
在这里首先将三角形的齿轮架给刚化,因为整个分析中不考虑它的影响,主要考虑齿轮之间的作用。
然后我们就需要对模型添加约束和连接,主要包括有joints和frictionless contacts,添加完的效果如图。
添加过程请看下面详述。
首先添加三个类似的运动副,都是需要Body-Ground形式。
第一个添加太阳轮的旋转副。
revolute joint。
Body-ground。
再添加三角架的旋转副。
revolute joint。
Body-ground。
再添加内齿圈的固定副。
fixed joint。
Body-ground。
接着添加一个Body-Body的旋转副,也就是三角板与行星轮之间的旋转连接。
revolute。
Body-Boby。
最后就是两个齿轮之间的接触关系设置。
按照经验,在不考虑齿轮间摩擦的情况下,选择frictionless 接触类型。
之后,connections定义完全后,就可以对其进行网格划分。
网格划分这里完全采用Automatic不详述。
在之间添加了joints的基础之上,现在可以施加Joint load,这里我们取太阳轮为主动轮,添加一个Rotational Velocity的load。
最后,个人认为也是最关键的,就是对瞬态分析的参数(时间步)进行设置。
最后的最后,经过一个半小时的计算,得到计算结果。
帮帮帮帮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