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高铁统计
- 格式:pptx
- 大小:4.09 MB
- 文档页数:3
对中国科技的了解和看法,1000字摘要:一、引言二、中国科技的发展历程1.改革开放以来的科技进步2.21世纪以来的创新成果三、中国科技的现状1.总量全球领先2.部分领域取得突破3.人才队伍壮大四、中国科技的优势与挑战1.政策支持2.企业创新3.国际合作4.面临的挑战5.应对措施五、中国科技的未来发展1.创新驱动发展战略2.重点领域发展布局3.人民生活改善4.全球化进程中的角色六、结论正文:在中国这片古老而充满活力的土地上,科技的发展日新月异,取得了世界瞩目的成就。
本文将从中国科技的发展历程、现状、优势与挑战以及未来发展等方面进行探讨,以期为大家展现一个全面的中国科技画卷。
一、引言自从改革开放以来,中国科技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就,不仅在国内创造了经济发展的奇迹,而且在全球范围内树立了中国科技的品牌。
如今,中国已经从传统的农业国迈向现代化科技强国,科技创新成为国家发展的重要驱动力。
二、中国科技的发展历程1.改革开放以来的科技进步改革开放以来,中国科技事业进入了快速发展阶段。
在国家政策的引导下,科技创新取得了丰硕的成果,特别是在航天、通信、高速铁路等领域。
例如,1978年,我国第一颗人造地球卫星成功发射升空,标志着中国航天事业进入世界先进行列。
2.21世纪以来的创新成果进入21世纪,中国科技取得了更为显著的成果。
在载人航天、深海探测、量子通信、5G等领域实现了重大突破。
以华为为代表的一批高科技企业在全球市场崭露头角,成为国际竞争力的佼佼者。
三、中国科技的现状1.总量全球领先在科技领域,中国已经成为全球第二大研发投入国。
根据世界知识产权组织发布的全球创新指数报告,中国排名上升至全球第14位,创新成果不断涌现。
2.部分领域取得突破中国在高铁、5G、人工智能、新能源等领域走在世界前列。
以高速铁路为例,中国高铁营业里程超过3.6万公里,占全球高铁运营里程的70%以上,成为世界高速铁路技术领域的领军者。
3.人才队伍壮大近年来,中国科技人才队伍不断壮大。
中国高铁一、教学目标1、了解中国高铁的发展,速度、给人们带来的便利2、体验中国高铁,总结高铁的特点3、了解中国高铁采用了哪些先进技术二、教学重难点1、查阅资料搜集不同交通工具行驶的速度范围绘制速度柱状图2、高铁给人们带来的便利三、教学准备PPT课件、科学活动手册四、教学过程(一)情景与问题外出旅行时,你坐过高铁吗?乘坐高铁时,你有怎样的感受?生:空间大,舒适;平稳,速度快。
关于中国高铁,你还了解多少呢?这一节,就让我们来了解中国高铁吧(二)探究与发现1、了解中国高铁的速度火车是我国人民外出旅行和运输的主要交通工具,20多年前,从石家庄乘火车到北京需要6个小时左右(火车行驶速度50--80千米/小时),而现在仅需要1个多小时(火车行驶速度300--350千米/小时)从普通铁路到高速铁路,是多么大的飞跃,高铁将是中国最好的旅游出行方式。
那么,你知道什么是高铁吗?中国高铁的建设经历了起步到成熟的过程,中国起初阶段对高速铁路没有明文规定。
2008年8月1日开通的时速350公里的京津城际铁路是第一条公认的、没有争议的高铁。
2009年试行的《高速铁路设计规范(试用)》(2009)规定:新建铁路旅客列车设计最高行车速度达到250km/h 及以上的铁路。
2014年1月1日起实施的《铁路安全管理条例》(附则)规定:高速铁路是指新建设计开行时速250公里以上(含预留),并且初期运营时速200公里以上的客运列车专线铁路。
谓新建是排除既有线提速。
要点是时速不低于250及客专性。
2015年2月1日起实施的《高速铁路设计规范2014》是中国正式发布的首部高铁规范,也规定高铁是高速客专,没有商业货运功能。
明文规定只能运行动车组列车,禁止传统列车上高铁。
高铁主要运行高速动车组G,有的兼行一般动车组D。
从运输发展理论上来分析,加快高速铁路建设是必然要求。
从国情实际出发,中国加快发展高速铁路也是必然选择。
据统计,中国投入运营的高速铁路已达到6800多公里。
中华人民共和国铁道部2012年铁道统计公报2012年,全国铁路系统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认真贯彻落实党中央、国务院对铁路工作的要求,以铁路科学发展为主题,以加快转变铁路发展方式为主线,积极探索,大胆实践,扎实推进安全风险管理,科学有序推进铁路建设,大力发展多元化经营,全面实施客货运输组织改革,铁路各项工作取得显著成绩。
一、运输生产旅客运输。
全国铁路旅客发送量完成18.93亿人,比上年增加0.86亿人、增长4.8%。
其中,国家铁路18.79亿人,增长4.8%;非控股合资铁路0.09亿人,下降10.1%;地方铁路0.06亿人,增长10.3%。
全国铁路旅客周转量完成9812.33亿人公里,比上年增加200.03亿人公里、增长2.1%。
其中,国家铁路9783.99亿人公里,增长2.1%;非控股合资铁路21.46亿人公里,下降6.6%;地方铁路6.88亿人公里,增长3.8%。
货物运输。
全国铁路货运总发送量(含行包运量)完成39.04亿吨,比上年减少0.28亿吨、下降0.7%。
其中,国家铁路32.36亿吨,下降1.8%;非控股合资铁路4.40亿吨,增长5.8%;地方铁路2.29亿吨,增长3.3%。
全国铁路货运总周转量(含行包周转量)完成29187.09亿吨公里,比上年减少278.70亿吨公里、下降0.9%。
其中,国家铁路27220.50亿吨公里,下降1.5%;非控股合资铁路1830.41亿吨公里,增长8.0%;地方铁路136.18亿吨公里,下降1.8%。
全国铁路货物发送量完成38.92亿吨,比上年减少0.26亿吨、下降0.7%。
其中,国家铁路32.23亿吨,下降1.8%;非控股合资铁路4.40亿吨,增长5.8%;地方铁路2.29亿吨,增长3.3%。
全国铁路货物周转量完成28891.90亿吨公里,比上年减少238.39亿吨公里、下降0.8%。
其中,国家铁路26925.53亿吨公里,下降1.4%;非控股合资铁路1830.19亿吨公里,增长8.0%;地方铁路136.18亿吨公里,下降1.8%。
动车组概论二〇一三年十二月我国高速铁路发展概况及发展趋势摘要:铁路运输一直以来都是一项重要的运输方式,而我国人口众多,物资量巨大,因此对铁路的需求更大。
而中国铁路曾经面临的主要问题是客运速度慢、运输能力严重不足,“一票难求、一车难求”的现象十分突出,铁路已经成为制约经济社会发展的“瓶颈”,由于高速铁路相对具有运载能力大、运行速度快、运输效率高等特点,因此高速铁路越来越受到重视。
关键字:铁路;高速;经济1.中国高速铁路发展背景为了提高列车运行速度,使铁路适应社会发展,从20世纪初至50年代,德国、法国、日本等国都开展了大量的有关高速列车的理论研究和试验工作。
铁路作为陆上运输的主力军,在长达一个多世纪的时间里居于垄断地位。
但是自20世纪以来,随着汽车、航空和管道运输的迅速发展,铁路不断受到新的浪潮的冲击。
中国内陆面积宽广,人口众多,幅员辽阔,经济发展与联系的跨度大,需要有一种强而有力的运输方式将整个国家和国民经济联系起来。
铁路作为重要的基础设施,国民经济的大动脉和大众化的交通工具,最显著的特点是运载量大、运行成本低、耗能少,在大流量长距离的客货运输有着绝对优势,也在大流量、高密度的城际中短途旅客运输中具有强大的竞争力。
我国自1876年出现第一条铁路以来已经120多年了。
遗憾的是百余年来,我国的铁路事业无论从横向上还是从纵向上来讲,都是远远落后的。
同其他国家相比,我国的铁路在运营里程、运输效率、技术水准、装备质量等方面相差极远,令人堪忧。
我国国民经济的大动脉,在我国交通运输体系中居于主导的骨干地位。
但我国铁路的现状是路网不发达,技术装备较落后,运能与运量的矛盾比较突出,一些主要干线的能力利用程度已经趋于饱和,铁路负荷水平居世界首位。
兴建高速铁路的建议早在20世纪80年代中期就被提出,十多年来,国家有关部门组织了数以百计的专家学者从各个方面对高速铁路项目进行了详细的考察、分析和论证。
经过多次的反复和论争,各方面的意见已经大致趋同:高速铁路技术可行、经济合理、社会效益良好、国力能够承受,因此应该建,而且应该及早建。
利用图标分析我国近5年的铁路建设情况一、我国铁路行业市场概况1、铁路建设据帕尔格雷福世界历史统计,至2020年美国铁路营业里程15.05万公里,居世界第一;中国铁路营业里程14.63万公里,比美国约少0.42万公里。
目前只有美国和中国的铁路营业里程超过10万公里。
但我国人口众多,地域辽阔,导致人均铁路里程及铁路网密度跟国际前列相比存在明显差距,我国铁路建设具有巨大潜能。
2015-2020年我国铁路营业里程统计从全国铁路路网建设现状来看,2020年全国铁路营业里程14.63万公里,截止2021年年底,铁路营业里程突破15万公里,稳居世界第二,仅次于美国。
但从我国铁路近年来的发展趋势来看,我国铁路里程发展仍处于一个上升阶段。
不仅如此,其中高铁里程3.79万公里,位于世界第一。
至2021年2月30日,安九高铁正式开通运营,中国高铁运营里程突破4万公里,可绕赤道一圈。
从历史来看,在2021年基建总体低迷的情况下,全国铁路固定投资完成7489亿元,铁路投资也略有减速,比上年同期减少4.2%,为近几年来最低。
未来铁路建设速度将随着铁路网逐渐完善而放缓。
2、运输生产2015-2020年我国铁路客运量与货运量情况2020年,全国铁路旅客发送量完成22.03 亿人,比上年减少14.57亿人,下降了39.8%;全国铁路货运总发送量完成45.52亿吨,比上年增长1.40亿吨,增长3.2%。
我国铁路客运量在2015-2019年呈持续增长状态,2019年铁路旅客发送量36.6亿人,为历史最高峰。
到2020年疫情原因客运量大幅下降甚至低于2015年的25.35亿人。
而我国铁路货运量在此期间大体保持增长趋势。
铁路货物运输较旅客运输而言,受疫情这种不可抗力因素影响稍小。
主要大宗商品货运量(煤炭、石油、钢铁及有色金属、金属矿石及矿建材料等)占铁路货运量比重较大;其中,煤炭为最主要产品。
但近几年该比重有小幅下跌的趋势,2016-2020年从52.88%下降至47.4%。
中国之最有哪些中国作为世界上人口最多的国家之一,以其博大精深的历史文化和丰富多样的自然资源而闻名于世。
中国拥有许多令人瞩目的之最,无论是技术水平、地理景观还是经济实力都是独一无二的。
在本文中,将介绍一些中国之最,这些之最体现了中国的独特之处。
首先,中国是世界上人口最多的国家。
根据最新的统计数据显示,中国的人口超过14亿,占世界总人口的近20%。
这意味着在每五个人中,就有一个是中国人。
这个庞大的人口规模为中国带来了巨大的经济和社会发展潜力,使中国成为世界上最具影响力的国家之一。
其次,中国的经济规模是世界上最大的之一。
中国是世界第二大经济体,仅次于美国。
中国以其强大的制造业和商品出口而闻名于世。
中国也是全球最大的消费市场之一,对于全球经济增长起到了重要的拉动作用。
中国的快速发展引起了全球的关注和赞赏,成为全球经济格局中的重要角色。
中国还拥有世界上最长的城墙,即中国的长城。
长城是世界上最大的防御工程之一,同时也是中国古代文明的杰作之一。
长城始建于公元前7世纪,历经几个朝代的修建和扩建,总长度超过2万公里。
长城作为中国的象征之一,也是世界文化遗产之一,在全球范围内享有盛誉。
中国还拥有世界上最大的高速铁路网。
中国的高速铁路网络覆盖了全国范围,连接了各个城市和地区。
中国高铁系统的总里程超过3万公里,是全球高速铁路里程最长的国家。
这个高速铁路系统不仅提高了中国人民的出行效率,也展示了中国在基础设施建设领域的领先地位。
中国还是世界上最大的发展中国家,一个连续多年保持高速经济增长的国家。
中国的改革开放政策使其经济发生了巨大的变革,从一个封闭的计划经济逐渐转变为市场经济。
中国的经济增长率令世界瞩目,为全球经济增长做出了重要贡献。
此外,中国还是世界上最大的出口国和全球最大的外汇储备国。
中国的制造业实力使其成为全球重要的制造业基地,许多世界知名品牌和产品都是在中国制造。
同时,中国也是世界上最大的外汇储备国,这使得中国在全球经济中拥有巨大的话语权和影响力。
2013年铁道统计公报(全文)2014年04月11日14:51 | 中国发展门户网 | 给编辑写信字号:T|T关键词:公铁两用斜拉桥自密实混凝土国家铁路统计公报口岸站全国铁路路网规模合资铁路2013年,铁路管理体制政企分开改革有序推进,铁路部门以改革为动力,深入推进安全风险管理、运输组织改革、铁路基本建设,维护铁路安全稳定,各方面工作都取得了新成绩。
一、运输生产旅客运输。
全国铁路旅客发送量完成21.06亿人,比上年增加2.04亿人、增长10.8%。
其中,国家铁路20.75亿人,增长10.7%;非控股合资铁路0.24亿人,增长15.0%;地方铁路0.07亿人,增长18.4%。
全国铁路旅客周转量完成10595.62亿人公里,比上年增加783. 29亿人公里、增长8.0%。
其中,国家铁路10550.32亿人公里,增长8.0%;非控股合资铁路38.02亿人公里,增长17.7%;地方铁路7.28亿人公里,增长5.9%。
货物运输。
全国铁路货运(含行包)总发送量完成39.67亿吨,比上年增加0.63亿吨、增长1.6%。
其中,国家铁路32.22亿吨,下降0.4%;非控股合资铁路4.95亿吨,增长12.6%;地方铁路2.50亿吨,增长9.1%。
全国铁路货运(含行包)总周转量完成29173.89亿吨公里,比上年减少13.20亿吨公里、下降0.05%。
其中,国家铁路26845.01亿吨公里,下降1.4%;非控股合资铁路2173.94亿吨公里,增长18.8%;地方铁路154.94亿吨公里,增长13.8%。
全国铁路货物发送量完成39.61亿吨,比上年增加0.66亿吨、增长1.7%。
其中,国家铁路32.16亿吨,下降0.3%;非控股合资铁路4.95亿吨,增长12.6%;地方铁路2.50亿吨,增长9.1%。
全国铁路货物周转量完成29031.61亿吨公里,比上年增加63.61亿吨公里、增长0.2%。
其中,国家铁路26702.85亿吨公里,下降1.1%;非控股合资铁路2173.82亿吨公里,增长18.8%;地方铁路154.93亿吨公里,增长13.8%。
铁路行业发展现状及趋势分析一、铁路行业概述铁路是指在综合交通运输体系中,用于运行火车等交通工具行驶的轨道线路。
铁路运输是主要的陆上交通运输方式之一,是通过机车牵引车辆组成列车在铁轨上运送客或货的一种运输方式。
按速度划分,中国铁路可分为常速铁路、快速铁路、高速铁路。
其中常速铁路货运专线速度在160km/h以内,而客运专线在140km/h速度级别;快速铁路是指设计速度在160km/h至250km/h之间的铁路,而新建的新线铁路路线的主体路段限速达到250km/h,仅用于客运专线;高速铁路是指列车运营时速达到250km/h以上的客运列车专线铁路,车型主要是以动车组列“和谐号”和中国标准动车组列车“复兴号”为主。
中国铁路行业经过百年的发展,铁路技术水平已达国际领先水平,铁路网络已呈现出多样化的发展态势。
中国铁路行业发展至今,经历了起步期、政府主导期、市场导向期和跨越式发展期四个阶段。
二、铁路行业发展现状近年来,在引进、借鉴、吸收日本、美国等国家技术的基础上,中国铁路行业内的企业已逐步拥有独立研发和生产制造铁路列车相关零部件,制动系统,动车组等相应铁路装备的能力,且技术水平已达到国际领先水平。
中国铁路行业生产技术的发展取得了较大的进步,满足了中国铁路建设运营的产业化能力,中国铁路建设正有序推进。
根据国家铁路局数据显示,中国铁路营业里程从2014年的11.2万公里增长到2018年的13.9万公里,年复合增长率为4.4%,中国铁路路网规模逐年扩大,带动了铁路运营效率的提高。
在中国铁路行业发展中,中国高铁发展迅速,高铁铁路从大城市逐渐向中大型城市延伸,覆盖了中国大陆大部分的省、自治区、直辖市和香港特别行政区,中国高速铁路网规模已居全球第一。
截至2019年,中国现已开通运营高速铁路3.5万公里。
以“八纵八横”为骨架的高速铁路网络基本成型。
这是世界上规模最大的高铁网络,联通覆盖了中国大陆除西藏外的所有省、自治区、直辖市和香港特别行政区。
高铁工作报告数据统计2019年1月1日至12月31日,我公司全年累计运营高铁列车567次,总运输乘客数达到1020万人次。
其中,一等座乘客262万人次,二等座乘客758万人次。
通过对上述数据进行详细分析,以下是具体的统计结果和一些分析见解。
1. 高铁列车运行情况统计在过去的一年中,我公司的高铁列车平均运行时间为2小时45分钟,平均速度为250公里/小时。
按照不同的线路划分,以下是各个线路的运行情况统计数据:- 高铁线路1:累计运行列车372次,总乘客数达到458万人次,其中一等座人数147万人次,二等座人数311万人次。
- 高铁线路2:累计运行列车97次,总乘客数达到167万人次,其中一等座人数61万人次,二等座人数106万人次。
- 高铁线路3:累计运行列车98次,总乘客数达到395万人次,其中一等座人数54万人次,二等座人数341万人次。
2. 乘客满意度调查统计为了了解乘客对我们高铁服务的满意程度,我们进行了乘客满意度调查。
调查结果显示,在过去的一年中,乘客对我们的高铁服务整体满意度达到90%。
具体数据如下:- 对高铁列车的准点率满意度调查显示,乘客对高铁列车的准点率给予了97%的满意度评价。
- 对高铁列车的服务态度满意度调查显示,乘客对高铁列车的服务态度给予了92%的满意度评价。
- 对高铁列车的车厢清洁满意度调查显示,乘客对高铁列车的车厢清洁给予了88%的满意度评价。
3. 安全事故统计在过去的一年中,我公司的高铁列车未发生任何重大安全事故。
我们坚持以乘客生命安全为首要任务,通过多项安全措施和培训,确保了高铁列车的安全运营。
具体统计数据如下:- 轨道交通事故:无- 火灾事故:无- 乘客跌落事故:无- 高铁列车相撞事故:无4. 运力增长趋势分析通过对过去几年的运力增长情况进行分析,我们可以发现高铁运输的需求正在不断增长。
在未来几年,我们计划加大高铁线路的建设投资,增加列车运行班次,以满足日益增长的乘客需求。
世界上运营里程最长的高速铁路想必大家对高铁不陌生,那速度可谓是杠杠的,那世界上最长的高铁线路是哪条呢?就让店铺告诉你吧!世界上最长的高铁京广高速铁路(又称京广客运专线、京广客专、京广高铁)是中国运营中的高速客运专线之一,是世界上运营里程最长的一条高铁,由京石、石武、武广三段组成。
[1] 始于北京西站,经过北京、河北、河南、湖北、湖南、广东6省市,止于广州南站,全长2298公里,共36座车站,设计速度350公里/小时,目前运营速度310公里/小时以上。
沿途设有北京西站、石家庄站、郑州东站、武汉站、长沙南站、广州南站等站点。
简介京广高铁线连接环渤海经济圈、中原经济区、武汉都市圈、长株潭城市群、珠三角经济区,分为北京到石家庄、石家庄至武汉、武汉到广州三段。
京广高铁建造工程于2005年开始,全线分为三段建设。
南段的武广高速铁路于2009年12月26日率先通车运营。
中段的石武客运专线以郑州东站为界分为两部分,郑州至武汉段于2012年9月28日通车运营,而石家庄至郑州段则与北段的京石客运专线一同在2012年12月26日投入运营。
京广高铁于2012年12月26日全线开通运营。
从北京坐高铁到广州的旅行时间缩短至8小时。
同时也有效带动了铁路沿线各地的新发展。
2013年,中国高铁“四纵四横”中“四纵”干线全部贯通,高铁运营版图将有重大刷新,总的高铁运营线路也将取得新的突破,京广高铁线这条大动脉连接环渤海经济圈、中原经济区、武汉城市圈、长株潭城市群、珠三角经济区。
京广高速铁路南端与广深港高速铁路相连,构成《中长期铁路网规划》中规划的“四纵四横”铁路快速客运通道中北京至香港的客运专线。
形成一条与京广铁路并行、纵贯我国南北、辐射范围最广的高速客运通道。
既有京广线即北京至广州全程2294公里,从北京西乘Z35次到达广州需要20多个小时。
而乘坐北京西到广州南的G79次列车仅需要8个小时。
未来京广高铁还将连接到香港,预计2017年深圳到香港的高铁将开通。
浅谈中国高铁的发展2004年,国务院讨论并原则通过了铁道部提出的《国家中长期铁路网规划》,明确了我国铁路网中长期的建设目标和投资规模。
《国家中长期铁路网规划》中指出,到2020年,全国铁路营业里程将达到10万公里,总投资将达到2万亿元,并提出了建设“四纵四横”铁路快速客运通道以及三个城际快速客运系统,客运专线总里程1.2万公里以上。
(机车车头)2006年年初,“十一五”期间铁路建设投资规模预计将达到1.25万亿元,比“十五”期间翻了两番。
2004年是500多亿元,2005年原计划投资1000亿元,从2006年到2010年的5年间,总投资规模更是猛涨到了1.25亿元,平均每年2050亿元,在原来的基础上又翻了一番。
这样的投资增速,在我国铁路建设史上尚属空前。
“十一五”期间,我国将共建设17000公里铁路新线,其中客运专线7000公里,这些客运专线主要有京沪、京广、京哈、沈大、陇海等,列车时速将达到200至300公里。
尽管没有使用高速铁路这个概念,但是按照国际上通用的高速铁路以时速270公里为起点的标准,时速在300公里以上的客运专线,毫无疑问就是标准的高速铁路。
如此庞大的高速铁路投资规模,说明中国高速铁路时代到来!(图为“四横四纵”规划图)高铁在国内外的发展概况:自1964年日本建成世界上第一条高速铁路以来,法国、英国、德国、西班牙、意大利和美国等发达国家也相继修建了高速铁路。
而其中最具代表性的法国高速铁路,其最高商业运行时速已突破300公里,同时新一代的TGV高速列车创造了时速515.3公里的超高速记录。
据相关资料统计表明,到2000年底,世界高速铁路的总长已达6858公里。
目前全世界已投入运行和正在修建的高速铁路里程超过1.4万公里,约占铁路总营业里程的2%。
欧洲有关部门做出的长远规划是到2015年,全欧高速铁路网总长达3万公里,其中新建路段9100公里,约占30%. 与此同时,世界上许多国家和地区也做出了自己相应的规划和目标。
我国交通运输统计年鉴2020一、交通运输总体概况1.1 交通运输发展态势我国是世界上人口最多的国家之一,为了适应快速增长的经济和社会发展,交通运输业始终处于高速发展的状态。
2020年,受新冠疫情的影响,交通运输业面临了一定的挑战,但在政府的大力支持和行业的积极努力下,行业整体上呈现出平稳增长的态势。
1.2 交通运输基础设施建设在交通运输基础设施建设方面,我国不断加大投入,不断完善各类交通设施。
高速公路、铁路、民航及水路等方面的建设都在不断推进,有效提高了交通运输的运输能力和服务质量。
二、公路运输2.1 全国道路客货运输量2020年,全国道路客运总量为XXX亿人次,同比去年增长X.X;道路货运总量为XXX亿吨,同比去年增长X.X。
2.2 公路建设与改造2020年,全国新增高速公路XX.XX公里,总里程达到XXX.XX万公里。
公路改造和维护工程持续推进,提高了公路设施的安全性和通行能力。
三、铁路运输3.1 铁路客运情况2020年,铁路客运总量为XXX亿人次,同比去年增长X.X。
3.2 铁路货运情况2020年,铁路货运总量为XXX亿吨,同比去年增长X.X。
3.3 高铁建设与运营我国高铁建设一直是世界瞩目的焦点,2020年,我国高铁运营总里程达到XXX.XX万公里,高铁运输量持续增长,提高了铁路运输的舒适性和速度。
四、民航运输4.1 航班量及客货运量2020年,全国共完成航班X.XX万架次,客运量为XXX亿人次,货运量为XXX万吨,同比去年分别下降X.X、X.X和X.X。
4.2 机场建设及航空安全2020年,新建和改造机场XX座,保障航空安全的设施和技术不断提升,为航空运输提供了更加可靠的保障。
五、水路运输5.1 内河客货运量2020年,全国内河客运量为XXX亿人次,货运量为XXX亿吨,同比去年分别下降X.X和X.X。
5.2 港口建设及水路安全实施江海联运战略,加快港口建设和改造,水路运输的安全性和通行能力得到了显著提高。
1964年10月1日,在东京奥运会开幕的前9天,各方贵宾云集在东京至大阪新干线东京站9号站台。
世界上第一条高速铁路通车剪彩仪式在此举行。
凌晨6点钟,随着发车铃声响起,在人山人海的送行人群的欢呼声中,首发车“光1号列车”从东京发往新大阪,“光2号列车”从新大阪发往东京,全程515.4公里,共有13个站,用时4小时,最高运营速度达200公里每小时,平均运营时速128.85公里。
第二年,东海道新干线进行了一次提速,东京至大阪的最短旅行时间被压缩到了3小时10分钟。
铁路史上一个全新的时代诞生了。
1978年10月22日,在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召开前两个月,邓小平率团访问了日本。
访日期间,邓公试乘了日本的新干线,乘坐期间,身边的工作人员问他:“怎么样,乘新干线以后有什么想法?”邓公说:“我就感觉到快,有催人跑的意思,所以我们现在更适合了,我们现在正合适坐这样的车。
”现在谈论中国高铁的源头,往往都会从这个故事开始。
当时中国旅客列车的平均运营时速仅为43公里。
1994年6月10日至12日,为了更好地推动京沪高铁上马,中国也组织了一个类似于新干线说明会的研讨会——中国高速铁路技术发展战略讨论会。
在这次会议上,京沪高铁的“建设派”与“反建派”,“轮轨派”与“磁悬浮派”进行了一次大亮相,堪称中国高铁的一次“华山论剑”。
从1994年到1998年,“反建派”占据优势。
直到1998年6月1日,中国科学院第9次院士大会、中国工程院第4次院士大会在京召开,时任国务院总理朱镕基在开幕式上作了重要报告,他提到了京沪高速铁路,并提出京沪高速铁路是否可以采用磁悬浮技术。
这次院士大会之后,京沪高铁“反建派”基本退出了历史舞台,“建设派”的声音成为主流。
接下来,中国工程院组织了3次专题研讨会,对磁悬浮方案和高速轮轨方案进行比较论证。
2003年1月4日上海磁悬浮线路项目正式开始商业运营,这是世界第一条商业运行的磁悬浮项目,线路全长29.863公里,运营时速430公里,全程只需8分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