骨质疏松护理诊断1
- 格式:doc
- 大小:11.00 KB
- 文档页数:1
骨质疏松患者的常见护理诊断及目标骨质疏松是一种以骨量减少、骨组织微结构破坏和骨骼力学性能降低为特征的骨骼系统疾病。
它使骨骼变脆、易折断,导致患者容易发生骨折。
骨质疏松患者的护理诊断和目标的制定对于提高患者健康水平、预防和管理并发症非常重要。
本文将介绍骨质疏松患者的常见护理诊断及目标,并根据实际情况给出相应的护理措施。
一、护理诊断1. 骨密度减少相关于疾病风险2. 骨骼易损伤相关于骨质疏松3. 活动能力受限相关于骨折风险4. 自我照顾能力受限相关于骨折风险5. 疼痛相关于骨折风险6. 焦虑、抑郁相关于骨折风险7. 体重减轻相关于代谢异常二、护理目标1. 提高骨密度,减少疾病风险目标:- 在护理期内,患者体验到饮食与补充钙的重要性。
- 患者在护理期内进行倾向于摄入高钙食物和钙补充品的行为。
- 患者了解到户外活动和阳光照射对骨骼健康的重要性。
2. 预防骨折,减少骨质疏松相关损伤目标:- 预防骨折事件的发生。
- 提高患者对于危险因素和摔倒的认识。
- 促使患者使用适合的辅助工具,如拐杖、助行器等。
- 鼓励患者进行坚强有力的肌肉锻炼。
3. 提高活动能力,降低骨折风险目标:- 改善患者身体机能和功能,以减少活动受限的程度。
- 培养患者独立进行日常生活活动的能力。
- 鼓励患者进行适度的运动,如散步、游泳等。
4. 促进自我照顾能力,减少骨折风险目标:- 协助患者制定并遵守规律的饮食和运动计划。
- 帮助患者建立饮食和运动的良好习惯。
- 提供骨质疏松相关知识的教育,增强患者自我管理能力。
5. 缓解疼痛,减少骨折风险目标:- 评估患者的疼痛程度,并提供相应的疼痛缓解措施。
- 教育患者如何正确使用镇痛药物,并告知注意事项。
- 提供物理疗法和心理支持,帮助患者缓解疼痛。
6. 管理焦虑、抑郁情绪,减少骨折风险目标:- 评估患者的心理状态,提供相应的心理支持。
- 鼓励患者积极参与社交、娱乐活动,增加心理活动。
- 提供心理咨询和心理治疗,帮助患者缓解焦虑和抑郁情绪。
骨质疏松诊疗及护理常规1. 引言骨质疏松是一种常见的骨骼疾病,主要特征是骨质的减少和骨骼结构的破坏。
它会导致骨骼脆弱和易骨折的风险增加。
本文旨在介绍骨质疏松的诊断、治疗和护理常规。
2. 骨质疏松的诊断骨质疏松的诊断主要通过以下几种方法:- 骨密度测定:通过DXA等方法测定骨密度,判断骨质疏松的程度。
- 临床表现:骨质疏松患者常出现骨折、身高减少、背部弯曲等问题。
- 家族史和疾病史:家族中是否有骨质疏松史或其他相关疾病史也是诊断的重要依据之一。
3. 骨质疏松的治疗治疗骨质疏松的方法有多种,主要包括:- 药物治疗:常用的药物包括抗骨质疏松药物、钙剂和维生素D等。
- 营养调整:合理的饮食结构,摄入适量的钙和维生素D,有助于骨质的建立和维持。
- 运动疗法:适度的体育锻炼有助于增加骨密度和强化骨骼结构。
- 手术干预:在严重骨质疏松病例中,手术治疗可能是必要的,例如髋关节置换手术等。
4. 骨质疏松的护理常规骨质疏松患者的护理应注意以下几点:- 定期复查:定期做骨密度检查,及时了解疾病发展情况。
- 饮食指导:向患者提供合理的饮食指导,确保摄取足够的钙和维生素D。
- 疼痛管理:对于骨折或骨疼痛的患者,给予适当的镇痛治疗。
- 预防跌倒:提供合适的辅助器具,保持室内外环境的安全,减少跌倒的风险。
- 康复训练:根据患者情况进行康复训练,促进患者骨骼功能的恢复和加强。
5. 结论骨质疏松是一种需要及时诊断和治疗的疾病,通过药物治疗、营养调整、运动疗法和手术干预等综合手段可以有效控制疾病的发展。
同时,护理常规的执行也对患者的康复起到重要作用。
希望本文对骨质疏松的诊疗及护理有所帮助。
以上为骨质疏松诊疗及护理常规的文档内容。
骨质疏松护理评估内容
骨质疏松是一种常见的骨骼疾病,其特征是骨骼密度降低,骨质变薄,易于骨折。
针对骨质疏松患者的护理评估应包括以下内容:
1. 骨质疏松的病史:了解患者的病史,包括疾病的发生时间、症状、治疗情况等,以便更好地制定护理计划。
2. 骨密度检测结果:了解患者的骨密度检测结果,以便评估骨质疏松的严重程度和制定相应的护理方案。
3. 骨折史:了解患者是否曾经发生过骨折,骨折的部位、次数等,以便评估患者的骨质疏松风险和制定相应的护理计划。
4. 营养状况:了解患者的饮食习惯、营养状况等,以便制定合理的饮食计划和营养补充方案。
5. 运动状况:了解患者的运动习惯、身体状况等,以便制定适当的运动计划和锻炼方案。
6. 药物治疗情况:了解患者是否正在接受药物治疗,药物种类、用量等,以便评估治疗效果和制定相应的护理计划。
7. 生活方式:了解患者的生活方式,如吸烟、饮酒、睡眠等,以便评估对骨质疏松的影响和制定相应的护理计划。
8. 心理状况:了解患者的心理状况,如焦虑、抑郁等,以便制定相应的心理护理方案。
综上所述,骨质疏松患者的护理评估应包括病史、骨密度检测结果、骨折史、营养状况、运动状况、药物治疗情况、生活方式和心理状况等方面,以便制定全面、个性化的护理计划,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和预防骨折的发生。
⾻质疏松整体护理病历⾻质疏松患者的整体护理基本资料**床,罗**,⼥,82岁,患者因在公交车上跌倒致腰背部疼痛伴活动受限3+天⼊院,查体见右⾜背⽪肤瘀⾎约2*2cm,远端⾎供好,右膝关节⽆明显肿胀,胸9棘突压痛,右侧第10肋腋部压痛,未扪及明显⾻擦感,双下肢感觉正常,右⾜背压痛,右膝部轻微压痛,上下肢肌⼒及肌张⼒正常,腰活动受限伴疼痛,翻⾝困难。
患者⾃⼊院以来,饮⾷睡眠及⼩便均正常,⼤便不易解出便秘,⼼理状态为焦虑。
⽬前诊断1、胸9,腰2椎压缩性⾻折2、右侧胫⾻平台压缩性⾻折3、右第11肋⾻⾻折4、⾻质疏松阳性检查结果1、胸椎正侧位⽚⽰:(1)胸椎⾻质疏松,致多个椎体单纯轻微压缩⾻折。
(2)胸椎轻度退⾏性改变。
2、双源CT⽰:胸9及腰2椎体变扁,腰2椎体左侧为主呈楔形变。
3、右侧正位⽚⽰:右⾜⾻质疏松。
4、下肢动脉超声⽰:双侧下肢动脉粥样斑。
5、⾻密度检查⽰:⾻质疏松。
6、膝关节CT⽰:考虑⾻折改变,双膝关节⾻质疏松。
7、⼩便常规⽰:红细胞,⽩细胞,隐⾎均为阳性。
8、⾎常规检查⽰:⾎沉↑,淋巴细胞↓治疗1、密盖息肌注。
2、盖三醇,弥可保,⿇仁丸等⼝服。
3、雪⼭⾦罗汉外⽤,⾏疼痛护理。
4、超短波,超声波,中频脉冲电治疗等物理治疗。
护理诊断1、舒适度改变:疼痛与⾻折和⾻质疏松有关。
2、⾃理能⼒下降:与⾻折和疼痛有关。
3、排便异常:便秘,与⾏肠断切除⼿术和活动减少有关。
4、潜在并发症:与长期卧床有关。
5、焦虑护理⽬标1、缓解疼痛2、患者能⾃⾏⾏⾛,完成⼀些⼒所能及的事。
3、排便得到改善和恢复。
4、未发⽣压疮和肺部感染。
5、⼼理状态得到改善。
护理措施1、舒适度改变的护理(1)严格卧床休息,减少活动(2)遵医嘱予以各种物理治疗⽅法和疼痛护理,缓解疼痛。
(3)予以密盖息肌注等帮助钙吸收,通过改善⾻质疏松以达到缓解疼痛的⽬的。
(4)交给病⼈⼀些在急性疼痛发作时分散注意⼒的简便⽅(磨练数字,有节律的呼吸,听⾳乐或在疼痛加重时增⼤⾳量)(5)向病⼈讲解⾮介⼊性⽌痛措施:a,通过搓擦,按摩或热⽔擦洗背部来促进放松。
骨质疏松症患者的护理骨质疏松症(osteoporosis,OP)是一种以骨量降低和骨组织微结构破坏为特征,导致骨质脆性增加和易于骨折的代谢性骨病。
分为原发性骨质疏松症和继发性骨质疏松症,原发性骨质疏松症又分为两个亚型,即Ⅰ型原发性骨质疏松症和Ⅱ型原发性骨质疏松症。
本节主要介绍Ⅰ型原发性骨质疏松症患者的护理。
一、病因和发病机制1. 病因①原发性骨质疏松症:Ⅰ型,即绝经后骨质疏松症,发生于绝经期后女性。
Ⅱ型:即老年性骨质疏松症,多见于60岁以上的老年人。
女性的发病率为男性的2倍以上。
②继发性骨质疏松症:常由内分泌代谢疾病(如甲亢、甲状旁腺功能亢进、Cushing综合征、1型糖尿病等)或全身性疾病(如肠吸收不良综合征、神经性厌食、慢性肾衰竭、SLE等)引起。
2. 发病机制正常成熟骨的代谢主要以骨重建形式进行,在多种因素的调节下,骨吸收和骨形成维持在相对稳定的状态,凡能引起骨吸收增加或骨形成减少的因素都会导致骨质量降低(骨皮质菲薄,骨小梁稀疏萎缩,类骨质层变薄),骨脆性增加,甚至发生骨折。
(1) 骨吸收增加①骨吸收由破骨细胞介导,使骨基质中的矿物质被游离。
雌激素缺乏可使破骨细胞功能增强,骨丢失加速,这是绝经后骨质疏松症的主要原因。
②活性维生素D缺乏、甲状旁腺素分泌增多,均可导致骨吸收加速,引起骨钙减少;妊娠和哺乳期,母体钙的需求增加,若饮食钙含量不足,也易导致骨质疏松症的发生。
(2) 骨形成减少骨形成由成骨细胞介导,向骨基质分泌胶原蛋白和其他基质物质,为矿物质的沉积提供纤维网架,类骨质被矿化为正常骨组织。
遗传、食物中钙的摄入量,都可影响骨形成的速度。
此外,生活方式和环境因素,如运动较少,吸烟,酗酒,高蛋白质、高盐饮食,大量饮用咖啡、浓茶,光照不足等,均为骨质疏松症的易发因素。
二、护理评估(一) 健康史评估患者的年龄、饮食种类及习惯,生活方式、居住环境等,询问女性患者妊娠、哺乳和月经情况,了解有无引起骨质疏松症相关的内分泌代谢疾病和全身性疾病,以及运动情况等。
骨质疏松护理
1、有受伤的危险与股指数松导致骨骼脆性增加有关
2、疼痛:骨痛与股指数松有关
3、保持健康无效与日常体力活动不足有关
4、躯体活动障碍与骨骼变化引起活动范围受限有关
5、营养失调:低于机体需要量与饮食中钙、蛋白质和维生素Dd摄入不足有关
6、潜在并发症:骨折
护理措施
1、受伤的危险
(1)预防跌倒环境安全,有防滑措施,过道无杂物,灯光明暗适宜,家具不经常更换位置,日常用品尽量放在床边。
指导病人维持良好姿势,在改变姿势时动作缓慢,,必要时使用手杖等;衣服鞋子大小合适。
护士加强巡视
(2)
(此文档部分内容来源于网络,如有侵权请告知删除,文档可自行编辑修改内容,
供参考,感谢您的配合和支持)
编辑版word。
骨质疏松(Osteoprosis ,OP) 是指导致单位容积内的骨质含量降低,骨矿成分、骨基质等比例减少,使骨的结构和功能发生变化,且伴有周身骨骼疼痛,易发生骨折的疾病。
骨质疏松分原发性和继发性两种。
糖尿病骨质疏松属于继发性骨质疏松,系因胰岛素绝对或相对不足引起糖、脂肪、蛋白质及矿物质代谢紊乱,继而影响骨组织代谢及调钙激素或因子失衡所致,是一种常见病、多发病、除骨痛外,易发生骨折,严重影响患者的生存质量。
为此,我们对18 例糖尿病骨质疏松患者进行了强化护理观察,采取积极的预防性护理措施,使患者病情和生活质量明显改善,现报道如下。
1 临床资料1998 年6 月至2002 年9 月在我科住院的糖尿病骨质疏松的患者共计18 例,其中女性10 例,男性8 例,年龄最大75 岁,最小36 岁,平均年龄57. 7 岁。
我们对18 例糖尿病骨质疏松患者进行双能X线骨密度仪测定均符合骨质疏松诊断标准] ,对他们进行严密的护理观察,采取了积极的预防及护理措施。
2 护理2. 1 心理护理患者得知病情后心理受到不同程度的打击。
由于糖尿病病人饮食控制,担心钙剂补充不足;老年人患了骨质疏松如果不进行治疗,不仅仅是弯腰、驼背、疼痛等症状,还会产生严重的后果:反复骨折,并难以愈合。
骨折的不良后果: ①发生褥疮; ②肺部感染; ③其他继发性疾病。
严重影响老年人的生活自理能力,从而影响老年人的生理、心理状态,甚至缩短寿命。
因此,给许多家庭带来了严重负担和麻烦。
慢性骨痛常由脊柱变形所致,因此难以完全缓解。
要对病人做好有针对性的心理护理,使他们能从生理学和病理学的角度对疾病有所了解,从而保持健康的心理状态,减轻心理负担。
2. 2 一般护理护士应先告诉病人和家属,剧烈的背痛,可应用减轻肌肉痉挛的镇痛剂,热敷和轻柔的按摩,需要短期卧床休息。
护士应指导和帮助并督促病人注意姿位和步态训练及进行经常性的扩背运动,对增强松弛的脊柱旁肌肉是有益的。
骨质疏松的护理问题及措施骨质疏松是一种常见的骨骼疾病,它会导致骨头变得脆弱易碎,增加骨折的风险,给患者带来很大的不便和痛苦。
对于骨质疏松患者,护理问题是关键,包括如何防止骨折、如何缓解疼痛、如何改善身体姿势等。
本文将详细介绍骨质疏松的护理问题及措施。
一、骨质疏松的护理问题疼痛:骨质疏松会导致骨头变得脆弱易碎,增加骨折的风险。
骨折后,患者会出现剧烈的疼痛,影响生活质量。
身体变形:骨质疏松会导致骨骼变形,如驼背、身高缩短等,给患者带来身体上的不适和心理压力。
功能障碍:骨折后,患者可能会出现功能障碍,如活动受限、行走困难等,需要护理人员的帮助。
情绪问题:骨质疏松的治疗周期较长,患者可能会出现焦虑、抑郁等情绪问题,需要护理人员的关注和帮助。
二、骨质疏松的护理措施饮食调整:合理的饮食是预防和治疗骨质疏松的关键。
患者应该多摄入富含钙、磷、维生素D等的食物,如牛奶、豆制品、鱼虾、绿叶蔬菜等。
锻炼方法:适当的运动可以增强肌肉力量,改善身体姿势,预防骨折。
患者可以选择适合自己的运动方式,如散步、太极拳、游泳等。
药物治疗:医生会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开具相应的药物,如钙片、维生素D、抗骨吸收药物等。
患者需要严格按照医生的建议进行用药。
安全措施:患者应该避免剧烈运动、碰撞等危险行为,防止骨折。
同时,保持室内空气流通,避免长期处于潮湿环境,预防骨骼疾病的发生。
参考资料(Dr.lps官方商城)骨质疏松是一种常见的骨骼疾病,对患者的生活质量和健康状况造成严重影响。
针对骨质疏松的护理问题,采取有效的护理措施可以缓解患者的疼痛、改善身体姿势、预防骨折发生,提高生活质量。
在日常生活中,患者应注意饮食调整、适当运动、安全措施和遵医嘱用药。
通过综合治疗和精心护理,骨质疏松患者可以获得较好的治疗效果。
骨质疏松症的护理盐与基质呈正常比例,以单位体积内骨组织量减少为特点的代谢性骨病变。
在多数骨质疏松中,骨组织的减少主要由于骨质吸收增多所致。
病因与发病机制:正常成熟骨的代谢主要以骨重建形式进行。
在激素、细胞因子和其他调节因子的调节作用下,骨组织不断吸收旧骨,形成新骨。
这种骨吸收和骨形成的协调活动形成了体内骨转换的稳定状态,骨质净量无改变。
骨吸收过多或形成不足引起平衡失调的最终结果会导致骨量的减少和骨微细结构的变化,就会形成骨质疏松。
原发性骨质疏松的病因和发病机制仍未阐明凡可引起骨的净吸收增加,促进骨微结构紊乱的因素都会促进骨质疏松的发生。
1、骨吸收及其影响因素:(1)妊娠和哺乳:哺乳期间,母体血容量增加,钙的分布容量可增加1倍。
如摄入不足或存在矿物质的吸收障碍,则必须动用骨盐维持钙离子的水平。
如妊娠期饮食钙含量不足,易导致母体骨质疏松或骨软化(2)雌激素:雌激素缺乏使破骨细胞功能增强,加速骨的丢失,这是绝经后骨质疏松症的重要病因。
(3)活性维生素D缺乏,可伴有血清钙浓度降低,导致骨钙动员,骨吸收增强。
(4)降钙素:当降钙素水平降低时,不利于成骨细胞的增殖与钙在骨基质中沉着,因此可抑制骨吸收,降低血钙。
(5)甲状旁腺素:它是促进骨吸收的重要介质,当它分泌增加时,加强了破骨细胞介导的骨吸收过程。
(6)细胞因子:肿瘤坏死因子等均有明显促进骨吸收功能。
2、骨形成及其影响因素(1)遗传因素:多种基因的表达水平和基因多态性可影响峰值骨量和骨转换。
遗传因素决定了70~80%的峰值骨量。
(2)钙摄入量:钙是骨质中最基本的矿物质成分,当钙摄入不足时,可造成峰值骨量下降。
(3)生活方式和生活环境:足够的体力活动有助于提高峰值骨量,活动过少或过度运动均容易发生骨质疏松症。
此外,吸烟、酗酒、高蛋白和高盐饮食、大量饮咖啡、维生素D摄入不足或光照少等均为骨质疏松症的易发因素。
临床表现:(1)疼痛。
原发性骨质疏松症最常见的病症,以腰背痛多见,占疼痛患者中的70%-80%。
老年骨质疏松症护理常规【定义】骨质疏松症是一种以低骨量和骨组织微观结构破坏为特征,导致骨脆性增加和易发生骨折的全身代谢性疾病。
【护理评估】1.评估患者有无骨痛,较重时表现为腰背疼痛或全身疼痛,劳累或活动后加重,负重能力下降。
2.评估有无身长缩短、驼背因脊柱椎体压缩变形,使身长任硬,严重者驼背。
3.注意患者有无因轻微活动或创伤诱发骨折,如咳嗽、喷嚏、弯腰、负重、摔倒或挤压等,称为脆性折,是骨质疏松症最严重和最常见的并发症。
4.观察患者有无呼吸系统功能下降、心血管功能障碍,出现胸闷、气促、呼吸困难等症状。
【护理措施】1.在医生指导下适当户外活动负重锻炼,如散步、网球、举重等负重锻炼可减少骨质丢失预防骨质疏松症,疼痛患者卧床休息时,使用薄垫的木板,取用仰卧位或侧卧位。
2.提倡食用钙和维生素D丰富的食物,如豆制品、虾米、鱼肝油、蛋、肝等;避免进食含磷高的食物,如红烧肉、软饮料。
3.用药护理,应在晚餐后或睡前服用钙剂,不可与绿叶蔬菜一起服用,增加饮水量,并防止便秘,注意定期检查血钙,根据血钙调整药量。
使用降钙素时要观察有无低血钙和甲状腺功能亢进的表现,使用雌激素时,严密监测子宫内膜的变化,注意阴道出血情况。
4. 观察病人全身骨骼疼痛的程度,使用背架、紧身衣等限制肌肉的活动度,热水浴、按摩、擦背从而缓解解疼痛,剧烈疼痛的老年人使用止痛剂、肌肉松弛剂。
5.已发生骨折者,定时协助翻身,预防压疮的发生。
脊柱骨折者睡硬板床,在受伤椎体后凸畸形处垫枕头,不允许坐起,翻身时要轴线翻身,即肩、腰、定邻呈直线的整体翻身,股骨颈骨者,置患肢于外展中立位,避免过度转动和牵拉,应尽早指导进行患肢功能锻炼。
6.创造有利于老年人睡眠和休息的环境,积极寻获年人睡眠紊乱的原因,有计划地安排好治疗和护理时间,必要时辅以帮助睡眠的药物治疗7.鼓励老年人其达内心感受,指导老年人穿着,从衣着方面改变形象,增强自信心。
【健康教育】1. 向老年患者介绍疾病知识,预防骨折等并发症的发生。
骨质疏松护理
1、有受伤的危险与股指数松导致骨骼脆性增加有关
2、疼痛:骨痛与股指数松有关
3、保持健康无效与日常体力活动不足有关
4、躯体活动障碍与骨骼变化引起活动范围受限有关
5、营养失调:低于机体需要量与饮食中钙、蛋白质和维生素Dd摄入不足有关
6、潜在并发症:骨折
护理措施
1、受伤的危险
(1)预防跌倒环境安全,有防滑措施,过道无杂物,灯光明暗适宜,家具不经常更换位置,日常用品尽量放在床边。
指导病人维持良好姿势,在改变姿势时动作缓慢,,必要时使用手杖等;衣服鞋子大小合适。
护士加强巡视
(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