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框架结构设计中竖向荷载有哪些最不利布置

框架结构设计中竖向荷载有哪些最不利布置

框架结构设计中竖向荷载有哪些最不利布置
框架结构设计中竖向荷载有哪些最不利布置

框架结构设计中竖向荷载有哪些最不利布置(1)分跨计算组合法

将活荷载逐层逐跨单独地作用在结构上,分别计算出整个结构的内力,根据不同的构件、不同的截面、不同的内力种类,组合出最不利内力。共有(跨数X层数)种不同的活荷载布置方式。为减少计算工作量,可不考虑屋面活荷载的最不利分布而按满布考虑。

(2)最不利荷载位置法

为求某一指定截面的最不利内力,可以根据影响线方法,直接确定产生此最不利内力的活荷载布置。

欲求某跨梁AB的跨中C截面最大正弯矩MC的活荷载最不利布置,可先作MC的影响线,即解除相应的约束(将C点改为铰),代之以正向约束力,使结构沿约束力的正向产生单位虚位移θc=1,由此可得到整个结构的虚位移图。

根据虚位移原理,为求梁AB跨中最大正弯矩,凡产生正向虚位移的跨间构布置活荷载。亦即除该跨必须布置活荷载外,其他各跨应相间布置,同时在竖向亦相间布置,形成棋盘形间隔布置。可以看出,当AB跨达到跨中弯矩最大时的活荷载最不利布置,也正好使其他布置活荷载跨的跨中弯矩达到最大值。因此,只要进行二次棋盘形活荷载布置,便可求得整个框架中所有梁的跨中最大正弯矩。

梁端最大负弯矩或柱端最大弯矩的活荷载最不利布置,亦可用上述方法得到。

柱最大轴向力的活荷载最不利布置,是在该柱以上的各层中,与该柱相邻的梁跨内都布满活荷载。

(3)分层组合法

(1)对于梁,只考虑本层活荷载的不利布置,而不考虑其他层活荷载的影响。因此,其布置方法和连续梁的活荷载最不利布置方法相同。

(2)对于柱端弯矩,只考虑柱相邻上下层的活荷载的影响,而不考虑其他层活荷载的影响。

(3)对于柱最大轴力,则考虑在该层以上所有层中与该柱相邻的梁上满布活荷载的情况,但对于与柱不相邻的上层活荷载,仅考虑其轴向力的传递而不考虑其弯矩的作用。

(4)满布荷载法

当活荷载产生的内力远小于恒荷载及水平力所产生的内力时,可不考虑活荷载的最不利布置,而把活荷载同时作用于所有的框架梁上,这样求得的内力在支座处与按最不利荷载位置法求得的内力极为相近,可直接进行内力组合。但求得的梁的跨中弯矩却比最不利荷载位置法的计算结果要小,因此对梁跨中弯矩应乘以1.1~1.2的系数予以增大。

荷载与结构设计方法复习题库含答案

荷载题库 (一)填空题 1.作用随时间变化可分为永久作用、可变作用、偶然作用;按空间位置变异分为固定作用、自由作用;按结构反应分类分为静态作用、动态作用。 2.造成屋面积雪与地面积雪不同的主要原因是风的飘积作用屋面形式屋面散热等。 3.在公路桥梁设计中人群荷载一般取值为3KN/m2市郊行人密集区域取值一般为3.5 KN/m2 - 4.土压力可以分为静止土压力主动土压力被动土压力。 5.一般土的侧向压力计算采用朗肯土压力理论或库仑土压力理论。 6.波浪按波发生的位置不同可分为表面波内波。 7.根据冻土存在的时间可将其分为多年冻土季节冻土瞬时冻土。 8.冻土的基本成分有四种:固态土颗粒,冰,液态水,气体和水汽。 9. 冻土是一种复杂的多相天然复合体,结构构造也是一种非均质、各向异性的多孔介质。 10.土体产生冻胀的三要素是水分土质负温度。 11.冻土的冻胀力可分为切向冻胀力法向冻胀力水平冻胀力。 12.水平向冻胀力根据它的形成条件和作用特点可以分为对称和非对称。 13.根据风对地面(或海面)物体影响程度,常将风区分为13等级。 14.我国《建筑结构荷载规定》规定以10m高为标准高度,并定义标准高度处的最大风速为基本风速。 15.基本风压是根据规定的高度,规定的地貌,规定的时距和规定的样本时间确定最大风速的概率分布,按规定的重现期(或年保证率)确定的基本风速,然后根据风速与风压的关系所定义的。 16.由风力产生的结构位移速度加速度响应等称为结构风效应。 17. 脉动风是引起结构振动的主要原因。 18.在地面粗糙度大的上空,平均风速小脉动风的幅度大且频率高。 19.脉动风速的均方差也可根据其功率谱密度函数的积分求得。 20.横向风可能会产生很大的动力效应,即风振。 21.横向风振是由不稳定的空气动力特征形成的,它与结构截面形状及雷诺数有关。 22.在空气流动中,对流体质点起主要作用的是两种力惯性力和粘性力。 23.根据气流旋涡脱落的三段现象,工程上将圆桶试结构分三个临界范围,即亚临界范围超临界范围跨临界范围。 24.地震按产生的原因,可以分为火山地震陷落地震和构造地震 25. 由于地下空洞突然塌陷而引起的地震叫陷落地震而由于地质构造运动引起的地震则称为构造地震。 26. 地幔的热对流是引起地震运动的主要原因。 27. 震中至震源的距离为震源深度,地面某处到震中的距离为震中距。 28.地震按震源的深浅分,可分为浅源地震中源地震深源地震。 29.板块间的结合部类型有:海岭海沟转换断层及缝合线。 30.震级是衡量一次地震规模大小的数量等级。 31.M小于 2 的地震称为微震M=2~4 为有感地震M> 5 为破坏性地震。 32.将某一地址遭受一次地震影响的强弱程度定义为地震烈度。 33.地震波分为地球内部传播的体波和在地面附近传播的面波。 34.影响地面运动频谱主要有两个因素:震中距和场地条件。 35.目前国际上一般采用小震不坏中震可修大震不倒的抗震原则。 36.底部剪力法是把地震作用当作等效静力作用在结构上,以次计算结构的最大地震反应。 37.混凝土在长期作用下产生随时间而增长的变形称为徐变。 38. 可变荷载有3个代表值分别是标准值和准永久值组合值。 39.影响结构构件抗力的因素很多,主要因素有3种,分别是材料性能的不定性Xm 几何参数的不定性Xa 计算模式的不定性Xp。 40.结构的极限状态可以分为承载能力极限状态和正常使用的极限状态。 (二)名词解释 1.作用:能使结构产生效应(内力、应力、位移、应变等)的各种因素总称为作用。

基坑设计计算书

宜兴中环领先工程管理有限公司 集成电路用大直径硅片厂房配套项目5#水泵房及柴发站基坑工程 基坑支护设计文件 项目负责:张春良 设计:吴志明 校对:李卫林 审核:钱俊清 江苏圣源岩土工程勘测设计有限公司 二〇一八年七月

第一部分设计、施工说明 一、设计依据及规范 (1)设计依据 1)本工程的岩土勘察报告, 2)本工程总平面图、主体结构图纸, 3)本基坑周边情况; (2)设计规范 1)《建筑地基基础设计规范》GB50007-2011 2)《建筑基坑支护技术规程》JGJ120-2012 3)《建筑基坑工程监测技术规范》GB50497-2009 4)《建筑工程施工质量验收统一标准》GB50300-2013 5)《建筑地基基础工程施工质量验收规范》GB50202-2002 6)《混凝土结构工程施工质量验收规范》GB50204-2015 7)其它相关的国家和地方现行的规范和规程 二、工程概况 拟建工程位于宜兴市经济开发区,荆邑北路与腾飞路交口处,腾飞路东北侧,勘察期间拟建场区南侧地段为闲置空地,北侧地段为国电建设时石料堆场,拟建场区北侧有一河道分布(现已基本回填,仅东端与小河河相连通,尚未回填),其余零星分布些小水塘(坑)。地面高程约3.60~4.20m,属长江流域冲积平原地貌单元。 本水泵房±0.00对应黄海高程为5.20m,场地经平整后标高约4.20m。地下室底板开挖面标高为-6.20~-7.20m(相对高程),对应开挖深度5.20~6.20m。基坑西北角设有一集水井,落低1.80m。 本基坑四周均为空地,基坑南侧为临时施工便道,便道宽约6m,距基坑上边线约0.9m。基坑开挖范围及开挖影响范围内无地下管线及现状建构筑物。 三、工程水文地质条件 (1)土层描述 ①层表土:灰褐色,松软状态,大部分地段为耕地,局部地段为已回填的水塘或鱼塘,上部含植物根茎等,下部以粘性土为主,河道底部位为浮泥,土质疏松,工程性质差。层厚为0.50~4.60m,层底标高为0.38~3.81m,全场分布。 ②层粉质粘土:灰黄色,可塑至硬塑状态,底部夹薄层粉土。层厚为0.00~4.10m,层底标高为-0.91~1.52m,全场大部分地段分布。 ③层粉质粘土夹粉土:灰黄、灰色,粉质粘土呈软塑至可塑状态,局部相变为粘土;粉土呈稍密状态,湿。层厚为4.10~11.40m,层底标高为-11.27~-4.00m,全场分布。 ④层粉土夹粉砂:灰色,中密至稍密状态,很湿,偶夹薄层粉质粘土。层厚为0.20~14.10m,层底标高为-19.91~-5.17m,全场分布。 ⑤-1层粉质粘土:灰色,流塑至软塑状态。层厚为0.00~13.40m,层底标高为-29.79~-13.88m,局部夹薄层粉土,部分地段分布。 ⑤层粉质粘土夹粉土:灰色、灰黄色,粉质粘土呈可塑(局部软塑)状态;粉土呈稍密状态,很湿,局部夹中密状态的粉砂薄层。层厚为0.60~21.60m,层底标高为-35.65~-14.48m,全场分布。 地下室基坑开挖深度范围内土层主要有(1)~(3)层土。场地内土层分布均匀。。 (2)水文地质情况 经本次勘察揭示,拟建场地勘察深度范围内,地下水类型主要为上层滞水及弱承压水,上层滞水赋存于①层土中, 弱承压水赋存于④层中,其余土层均为弱含水层或相对隔水层。 上层滞水主要受地表水及大气降水补给,以蒸发及侧向渗流排泄为主,无统一的地下水位,其埋深约为0.5~3.0m,受季节及气候影响有较大变化。 根据对钻孔内上部土层的隔水观测,④层土中的弱承压水稳定水位相应高程约为0.00m(1985年国家高程基准),该层承压水主要受上部越流补给,以侧向渗流排泄为主,其水位较为稳定,受季节变化较小。 (3)各土层工程地质计算参数 注:1、()中为经验值;2、计算时第2层土的强度指标按表中数值的85%取用,其余指标不变。四、支护结构设计

《荷载与结构设计方法》课后思考题答案

《荷载与结构设计方法》习题解答 1 荷载与作用 1.1 什么是施加于工程结构上的作用?荷载与作用有什么区别? 结构上的作用是指能使结构产生效应的各种原因的总称,包括直接作用和间接作用。引起结构产生作用效应的原因有两种,一种是施加于结构上的集中力和分布力,例如结构自重,楼面的人群、家具、设备,作用于桥面的车辆、人群,施加于结构物上的风压力、水压力、土压力等,它们都是直接施加于结构,称为直接作用。另一种是施加于结构上的外加变形和约束变形,例如基础沉降导致结构外加变形引起的内力效应,温度变化引起结构约束变形产生的内力效应,由于地震造成地面运动致使结构产生惯性力引起的作用效应等。它们都是间接作用于结构,称为间接作用。 “荷载”仅指施加于结构上的直接作用;而“作用”泛指使结构产生内力、变形的所有原因。 1.2 结构上的作用如何按时间变异、空间位置变异、结构反应性质分类? 结构上的作用按随时间变化可分永久作用、可变作用和偶然作用;按空间位置变异可分为固定作用和自由作用;按结构反应性质可分为静态作用和动态作用。 1.3 什么是荷载的代表值?它们是如何确定的? 荷载代表值是考虑荷载变异特征所赋予的规定量值,工程建设相关的国家标准给出了荷载四种代表值:标准值,组合值,频遇值和准永久值。荷载可根据不同设计要求规定不同的代表值,其中荷载标准值是荷载的基本代表值,其它代表值都可在标准值的基础上考虑相应的系数得到。 2 重力作用

2.1 成层土的自重应力如何确定? 地面以下深度z处的土体因自身重量产生的应力可取该水平截面上单位面积的土柱体的重力,对于均匀土自重应力与深度成正比,对于成层土可通过各层土的自重应力求和得到。 2.2 土压力有哪几种类别?土压力的大小及分布与哪些因素有关? 根据挡土墙的移动情况和墙后土体所处应力状态,土压力可分为静止土压力、主动土压力和被动土压力三种类别。土的侧向压力的大小及分布与墙身位移、填土性质、墙体刚度、地基土质等因素有关。 2.3 试述静止土压力、主动土压力和被动土压力产生的条件?比较三者数值的大小? 当挡土墙在土压力作用下,不产生任何位移或转动,墙后土体处于弹性平衡状态,此时墙背所受的土压力称为静止土压力,可用E0表示。 当挡土墙在土压力的作用下,向离开土体方向移动或转动时,作用在墙背上的土压力从静止土压力值逐渐减少,直至墙后土体出现滑动面。滑动面以上的土体将沿这一滑动面向下向前滑动,在滑动楔体开始滑动的瞬间,墙背上的土压力减少到最小值,土体内应力处于主动极限平衡状态,此时作用在墙背上的土压力称为主动土压力,可用E a表示。 当挡土墙在外力作用下向土体方向移动或转动时,墙体挤压墙后土体,作用在墙背上的土压力从静止土压力值逐渐增大,墙后土体也会出现滑动面,滑动面以上土体将沿滑动方向向上向后推出,在滑动楔体开始隆起的瞬间,墙背上的土压力增加到最大值,土体内应力处于被动极限平衡状态。此时作用在墙背上的土压力称为被动土压力,可用E p表示。

总图设计图纸深度要求

方案设计阶段的总平面设计内容: 设计说明书 1、概述场地现状特点和周边环境情况,详尽阐述总体方案的构思意图和布局特点,以及在 竖向设计、交通组织、景观绿化、环境保护等方面所采取的具体措施。 2、关于一次规划、分期建设以及原有建筑和古树名木保留、利用、改造(改建)方面的总 体设想。 设计图纸 1、场地的区域位置。 2、场地的范围(用地和建筑物各角点的坐标或定位尺寸、道路红线)。 3、场地内及四邻环境的反映(四邻原有及规划的城市道路和建筑物,场地内需保留的建筑 物、古树名木、历史文化遗存、现有地形与标高、水体、不良地质情况等)。 4、场地内拟建道路、停车场、广场、绿地及建筑物的布置并表示出主要建筑物与用地界线 (或道路红线、建筑红线)及相邻建筑物之间的距离。 5、拟建主要建筑物的名称、出入口位置、层数与设计标高以及地形复杂时主要道路、广场 的控制标高。 6、指北针或风玫瑰图、比例。 7、根据需要绘制下列反映方案特性的分析图:功能分区、空间组合及景观分析、交通分析 (人流及车流的组织、停车场的布置及停车泊位数量等)、地形分析、绿地布置、日照分析、分期建设等。 一般情况下,做到以下深度即可满足常规要求: 场地的区域位置图:大城市应包括城市位置和区域位置; 现状图:现有地形和标高、地貌、现状环境、古树名木、历史文化遗存、用地红线……; 总平面图:拟建主要建筑物的名称、位置、层数与设计标高,控制标高。场地内外主要道路、出入口、绿化、停车、指北针、风玫瑰图、比例、技术经济指标表……; 交通道路图:也可分为道路广场图和交通流线分析图; 绿化图:也可分为绿化布置图和绿化景观分析图; 竖向图、管网图(可以不做)。 初步设计阶段的总平面设计内容: 在初步设计阶段,总平面设计专业的设计文件应包括设计说明书、设计图纸、根据合同约定的鸟瞰图或模型。

钢板桩基坑支护计算书

钢板桩基坑支护计算书

一、结构计算依据 1、国家现行的建筑结构设计规范、规程行业标准以及广东省建筑行 业强制性标准规范、规程。 2、提供的地质勘察报告。 3、工程性质为管线构筑物,管道埋深4.8~4.7米。 4、本工程设计,抗震设防烈度为六度。 5、管顶地面荷载取值为:城-A级。 6、本工程地下水位最小埋深为2.0m。 7、本工程基坑计算采用理正深基坑支护结构计算软件。

(1)内支撑计算 内支撑采用25H 型钢 A=92.18cm 2 i x =10.8cm i y =6.29cm Ix=10800cm 4 Iy=3650cm 4 Wx=864cm 3 ][126.11529 .6725][13.678 .10725λλλλ=== <===y y x i l i l x 查得464 .0768.0==y x ?? 内支撑N=468.80kN ,考虑自重作用,M x =8.04N ·m MPa f A N fy y 215][6.1091018.92464.01080.4682 3 =<=???=?=? MPa f Wx Mx A N fx x 215][05.58107.1361004.810117768.01080.4684 6 23=<=??+???=+?=? (2)围檩计算 取第二道围檩计算,按2跨连续梁计算,采用30H 型钢 A=94.5cm 2 i x =13.1cm i y =7.49cm Ix=20500cm 4 Iy=6750cm 4 Wx=1370cm 3 [ 计算结果 ] 挡土侧支座负弯距为:M max =0.85×243.3kN ·m=206.8kN ·m ,跨中弯矩为M max =183.4kN ·m 支座处: MPa cm m kN Wx M 9.15013708.206max 13 =?==σ,考虑钢板桩结构自身的抗弯作用,可满足安全要求。 跨中:][87.13313704.183max 23 σσ<=?== MPa cm m kN Wx M

荷载与结构设计方法名词解释

1.作用:能使结构产生效应(内力、应力、位移、应变等)的各 种因素总称为作用。 2.地震烈度:某一特定地区遭受一次地震影响的强弱程度。 3.承载能力极限状态:结构或构件达到最大承载力或不适于继 续承载的变形,这种状态称为承载能力极限状态。 4.单质点体系:当结构的质量相对集中在某一确定位置,可将 结构处理成单质点体系进行地震反映分析。 5.基本风压:基本风压是根据全国各气象站50年来的最大风 速记录,按基本风压的标准要求,将不同高度的年最大风速统一换算成离地面10m的最大风速按风压公式计算得的风压。 6.结构可靠度:结构可靠性的概率量度。结构在规定时间内, 在规定条件下,完成预定功能的概率。 7.荷载代表值:设计中用以验算极限状态所采用的荷载量值。 8.基本雪压:当地空旷平坦地面上根据气象记录经统计得到的 在结构使用期间可能出现的最大雪压。 9.路面活荷载:路面活荷载指房屋中生活或工作的人群、家具、 用品、设备等产生的重力荷载。 10.土的侧压力:是指挡土墙后的填土因自重或外荷载作用对 墙背产生的土压力。 11.静水压力:静水压力指静止的液体对其接触面产生的压 力。

12.混凝土徐变:混凝土在长期外力作用下产生随时间而增长 的变形。 13.混凝土收缩:混凝土在空气中结硬时其体积会缩小,这种 现象叫混凝土收缩。 14.荷载标准值:是荷载的基本代表值,其他代表值可以在标 准值的基础上换算来。它是设计基准期内最大荷载统计分布的特征值,是建筑结构在正常情况下,比较有可能出现的最大荷载值。 15.荷载准永久值:结构上经常作用的可变荷载,在设计基准 期内有较长的持续时间,对结构的影响类似于永久荷载。 16.结构抗力:结构承受外加作用的能力。 17.可靠:结构若同时满足安全性、适用性、耐久性要求,则 称结构可靠。 18.超越概率:在一定地区和时间范围内,超过某一烈度值的 烈度占该时间段内所有烈度的百分比。 19.震级:衡量一次地震规模大小的数量等级。是地震本身强 弱程度的等级,震级的大小表示地震中释放能量的多少。 20.雷诺数: 惯性力与粘性力的比。 21.脉动风: 周期小于10min的风,它的强度较大,且有随机 性,周期与结构的自振周期较接近,产生动力效应,引起顺风向风振。 22.平均风: 周期大于10min的风,长周期风,该类风周期相

竖向设计图

竖向设计图 一,内容与用途 竖向设计图是根据设计平面图及原地形图绘制的地形详图,它借助标注两程的方法表示地形在竖直方向上的变化悄况,是选园时地形处理的依据。 二、绘制要求 1.绘翻等高线和水位线 根据地形设计,选定等高距,用细实线绘出设计地形等高线,用细成线绘出原地形等高线。等高线上应标注高程,高程数字处等高线应断开,高程数宇的字头应朝向山头.数字要排列整齐。周围平位地面高程为AM,高于地面为正,数字前.+’号省略;低于地面为负.数宇幼应往写“一,号。高程单位为。,要求保留两位小数。 对千水体,用特粗实线农示水体边界线(即驳岸线)。当湖底为级坡时,用细实线绘出湖底等高线,同时均需标注高程,井在标注高程数字处将等高线断开。当湖底为平面时,用标高符号标注湖底高程,标高符号下面应加画短横线和4S0线表示湖底。 2.标注建筑‘山石‘道路高程 将总平面图中的建筑、山石、道路、广场等位且按外形水平投影轮廓绘制到竖向设计图中,其中建筑用中粗实线.山石用粗实线,广场、道路用细实线,建筑应标注室内地坪标高,以筋头指向所在位置。山石用标高符号标注最高部位的标高。道路高程一般标注在交汇、转向、变坡处,标注位皿以圆点表示,圃点上方标注高程数字。标注排水方向 根据坡度,用单筋头标注雨水排除方向,如图s-9所示。 4.绘封方格网 为了使于施工故线,竖向设计图中应设皿方格网.设皿时尽可能使方格某一边落在某一固定建筑设施边线上(目的是便于将方枯网测设到施工现场),每一网格边长可为s 二、10。、20。等,按需而定,其比例与图中-致。方格网应按顺序编号,规定:横向

从左向右,用阿拉伯数字编号;纵向自下而上,用拉丁字母编号,并按侧皿墓准点的坐标,标注出纵横第一网格坐标。 s.绘翻比例.指北针.注IF标肠栏、技术里求娜局部断面图 必要时,可绘制出某一剖面的断面图,以便立观地表达该剖面上经向变化悄况,如图6-9中断面图所示. 三.竖向设计图的阅读 I.粉图名、比例、指北针、文字说明 了解工程名称,设计内容、所处方位和设计范围。 2-居等高线的含义 看等高线的分布及高程标注,了解地形裔低变化,看水体深度及与原地形对比,了解土方工程情况从图b-9可见,该园水池居中,近方形,常水位为.,池底平整,标高均为一.80二。游园的东、西、部分布坡地土丘,高度在0.以卜,加顶之间,以木北角为最高,结合卫获地形高视可见中部挖方趁较大,北角坟方盆较大。 3.粉建筑、山石和道路高程 图6-4中六角亭笼于标裔为,的山石上,辛内地面标高 m,成为全园最高景观。水榭地面标高为 m,拱桥桥面最高点为 m,曲析标高为.园内布置假山三处,高度在众.之间.西南角假山最高。园中道路较平坦,除南部、西部部分路面略高以外,其余均为阅.的. 4.看排水方向 从图6一中可见.该园利用自然坡度排出雨水.大部分雨水流人中部水池,四周流出园外。 6.粉坐标。确定旅工放钱依拐 二。目的

(完整word版)深基坑支护设计计算书详解

苏州新港(扬州)置业有限公司 名泽园地下室 基坑支护设计计算书 (设计编号:勘2014-92) 批准: 审核: 校对: 设计: 扬州大学工程设计研究院 2014.12.18

东侧放坡(4.2m~5.1m) ---------------------------------------------------------------------- [ 支护方案 ] ---------------------------------------------------------------------- 天然放坡支护 ---------------------------------------------------------------------- [ 基本信息 ] ---------------------------------------------------------------------- 规范与规程《建筑基坑支护技术规程》 JGJ 120-2012支护结构安全等级三级 支护结构重要性系数γ00.90 基坑深度H(m) 5.100 放坡级数2 超载个数1 ---------------------------------------------------------------------- [ 放坡信息 ] ---------------------------------------------------------------------- 坡号台宽(m)坡高(m)坡度系数 10.500 2.5000.750 2 1.000 2.6000.750 ---------------------------------------------------------------------- [ 超载信息 ] ---------------------------------------------------------------------- 超载类型超载值作用深度作用宽度距坑边距形式长度序号(kPa,kN/m)(m)(m)(m)(m) 120.000---------------

建筑设计图纸表达 (方案设计深度)

建筑设计图纸表达(方案设计深度) 注:下列信息并不全面,仅供参考。 参考资料:《建筑工程设计文件编制深度规定》、《房屋建筑制图统一标准》、《总图制图标准》、《建筑制图标准》 总平面图 1.应表示的内容 1)场地的范围:表示出用地红线、道路红线 2)场地内及四邻环境的反映(四邻原有及规划的城市道路和建筑物,场地内需保留的建筑物、古树名木、 历史文化遗存、现有地形与标高、水体、不良地质情况等) 3)场地内拟建道路、停车场、广场、绿地及建筑物的布置,并表示出主要建筑物与用地界线(或道路红 线、建筑红线)及相邻建筑物之间的距离。 4)拟建主要建筑物的名称、出入口位置、层数与设计标高,以及地形复杂时主要道路、广场的控制标高。 5)指北针或风玫瑰图、比例。 2.表达的规范性 1)线型要求参见《房屋建筑制图统一标准》 2)总图中的坐标、标高、距离宜以米为单位,并应至少取至小数点后两位,不足时以“0”补齐。 3)总图应按上北下南方向绘制。根据场地形状或布局,可向左或右偏转,但不宜超过45°。 4)总图中标注的标高应为绝对标高,如标注相对标高,则应注明相对标高与绝对标高的换算关系。 3.表达的表现性(非实际工程制图适用) 1)一般原则:各种表现性的表达手段不得影响各项规定内容的规范性表达 2)阴影:为了更直观反映建筑体量的高差关系,可以在总图上表示建筑阴影。投影角度应符合某时刻真实日照角度,投影区域不宜过大,应呈半透明。 3)色彩:一般不必要。需要时,可以表达对象的真实色彩,或用色彩区别场地内建筑与周围建筑。 4)切忌把总图当作分析图使用,而使用多余的符号、标注、色彩。方案的各种特性应该由各种分析图表达。

《荷载与结构设计原则》

《荷载与结构设计原则》课程教学大纲 课程编号:031178 学分:1 总学时:17 大纲执笔人:李国强大纲审核人:黄宏伟 一、课程性质与目的 本课程属于专业基础课,是土木工程专业的重要结构工程教学内容,为必修课。 本课程的教学目的是让学生了解工程结构可能承受的各种荷载,以及工程结构设计的可靠度背景。 二、课程基本要求 通过本课程的学习,学生应掌握工程结构设计时需考虑的各种主要荷载,这些荷载产生的背景,以及各种荷载的计算方法;并掌握结构设计的主要概念、结构可靠度原理和满足可靠度要求的结构设计方法。 三、课程基本内容 (一)荷载类型 1.荷载与作用 2.作用的分类 (二)重力 1.结构自重 2.土的自重力 3.雪荷载 (1)基本雪压 (2)屋面雪压 4.车辆重力 5.屋面活荷载 (三)侧压力 1.土的侧向压力 (1)基本概念及土压力分类 (2)基本原理 (3)土压力的计算 2.水压力及流水压力 3.波浪荷载 (1)波浪的分类 (2)波浪荷载的计算 4.冻胀力 (1)动土的概念、性质及结构物的关系 (2)土的冻胀原理 (3)冻胀力的分类及其计算 5.冰压力 (1)冰压力概念及分类

(2)冰压力的计算 (四)风载 1.风的有关知识 (1)风的形成 (2)两类性质的大风 (3)我国风气候总况 (4)风级 2.风压 (1)风压与风速的关系 (2)基本风压 (3)非标准条件下的风速或风压计算3.结构抗风计算的几个重要概念 (1)结构的风力与风效应 (2)顺风向平均风与脉动风 (3)横风向风振 4.顺风向结构风效应 (1)顺风向平均风效应 (2)顺风向脉动风效应 (3)顺风向总风效应 5.横风向结构风效应 (1)流经任意截面体的风力 (2)结构横风向风力 (3)结构横风向风效应 (4)结构总风效应 (5)结构横风向驰振(galloping)(五)地震作用 1.地震基本知识 (1)地震的类型与成因 (2)地震分布 (3)震级与烈度 (4)地震波与地面运动 2.单质点体系地震作用 (1)单质点体系地震反应 (2)地震作用与地震反应谱 (3)设计反应谱 3.多质点体系地震作用 (1)多质点体系地震反应 (2)震型分解反应谱法 (3)底部剪力法 (六)其它作用 1.温度作用 (1)基本概念及温度作用原理 (2)温度应力的计算 2.变形作用

总图设计中国建筑设计研究院徐忠辉

总图设计(讲座)-中国建筑设计研究院-徐忠辉 分享给好友 作者:风雨已被分享1次评论(0)复制链接分享转载举报 总图设计 中国建筑设计研究院 徐忠辉 三句话诠释这次讲课的目的和内容: 民用建筑设计中总图设计的作用, 总图设计什么? 怎样进行总图设计? 一、总图设计的作用、现状及发展 1.总图设计的定义 总图设计、总体设计、场地设计、总图与运输设计、总平面设计、室外工程设计、小市政设计、景观设计等。(MASTER PLAN\SITE PLAN\GENERAL PLAN\LANDSCAPE DESIGN) 总图设计:是针对基地内建设项目的总体设计,依据建设项目的使用功能要求和规划设计条件,在基地内外的现状条件和有关法规、规范的基础上,人为地组织与安排场地中各构成要素之间关系的活动。 5、总图设计成果: 《建筑工程设计文件编制深度规定》要求:

方案阶段:总平面设计说明及设计图纸, 初步设计阶段:3.3.总平面 -- 设计说明书、区域位置图(根据需要绘制)、总平面图、竖向布置图 施工图阶段:4.2.总平面图、竖向布置图、土石方图、管道综合图、绿化及建筑小品布置图、详图:包括道路横断面、路面结构、挡土墙、护坡、排水沟、池壁、广场、运动场地、活动场地、停车场地面、围墙等详图 各阶段可能需要绘制的图纸还有:征地图、交通流线图、消防报批图、人防报批图、绿化报批图、地勘定位图、报建(报规)图、建筑定位放线图,配合单体施工图审查的总平及竖向图、场地初(粗)平图,管线报装图、管线过路管预留图、树木移植图等配合图(注意母图永远是总平面图,任何修改和变化应及时修正总平面图,充分利用图层管理器) 6、总图设计的重要性 总图设计是民用建筑设计中的重要组成部分,不可或缺,对建设项目起着非常关键的综合控制作用,没有总图设计的项目必定出现许多问题,必定加长建设周期,增加建设投资,影响建成后的使用,甚至出现影响和谐造成生命财产的损失。(滑坡、水涝、火灾、疏散、交通等)了解总图设计的技术要求可更好的帮助建筑师在方案阶段的工作。 环保节能 《公共建筑节能设计标准》GB50189—2005 4.1.1 建筑总平面的布置和设计,宜利用冬季日照并避开冬季主导风向,利用夏季自然通风,建筑的主朝向宜选择本地区最佳朝向或接近最佳朝向。 《居住建筑节能设计标准》(采暖居住建筑部分)JGJ26-95 4.1.1 建筑物朝向宜采用南北向或接近南北向,主要房间宜避开冬季主导风向。 《夏热冬暖地区居住建筑节能设计标准》JGJ75-2003 4.0.2 居住建筑的朝向宜采用南北向或接近南北向 在总平面、竖向布置和绿化设计中考虑雨水的渗透、回收利用,减少硬化地面

2016基坑支护设计计算书模板(1)讲解

第一章工程概要 1.1 工程概况 工程概况,附上基坑周边环境平面图 1.2场区工程地质条件 附上典型的地质剖面图 1.3 水文地质条件 1.4 主要设计内容 分析评价了场地的岩土工程条件。 根据场地的工程地质条件、水文地质条件,充分考虑到周边地层条件,选择技术上可行,经济上合理,并且具有整体性好、水平位移小,同时便于基坑开挖及后续施工的可靠支护措施,通过分析论证选择合适的基坑支护方案。 对基坑支护结构进行了具体设计计算,其中包括土压力计算、钻孔灌注桩的设计计算及锚杆的设计计算、稳定性验算(根据具体选择的支护方式,按照规范的要求进行设计,计算,和验算)。当不能满足稳定性要求的时候,需要重新设计计算或者做必要的处理,直至达到稳定性的安全要求。 选择经济、实效、合理的基坑降水与止水方案。 基坑支护工程的施工组织设计与工程监测设计。 1.5 设计依据 (1)甲方提供资料,岩土工程勘察报告(列出详细的清单) (2)现行规范、标准、图集等(按照规定的格式列出详细的清单,必须是现行规范)

第二章基坑支护方案设计 2.1 设计原则(摘自规范) 2.1.1 基坑支护结构应采用以分项系数表示的极限状态设计表达式进行设计 2.1.2 基坑支护结构极限状态可分为下列两类: a. 承载能力极限状态:对应于支护结构达到最大承载能力或土体失稳、过大变形导致支护结构或基坑周边环境破坏; b.正常使用极限状态:对应于支护结构的变形已妨碍地下结构施工或影响基坑周边环境的正常使用功能。 2.1.3 基坑支护结构设计应根据表3选用相应的侧壁安全等级及重要性系数。 表2.1 基坑侧壁安全等级及重要性系数 安全等级破坏后果 1.10 一级支护结构破坏,土体失稳或过大变形对基坑周边环境及地 下结构施工影响很严重 1.00 二级支护结构破坏,土体失稳或过大变形对基坑周边环境及地 下结构施工影响一般 0.90 三级支护结构破坏,土体失稳或过大变形对基坑周边环境及地 下结构施工影响不严重 注:有特殊要求的建筑基坑侧壁安全等级可根据具体情况另行决定 2.1.4 支护结构设计应考虑其结构水平变形、地下水的变化对周边环境的水平与竖向变形的影响,对于安全等级为一级和对周边环境变形有限定要求的二级建筑基坑侧壁,应根据周边环境的重要性、对变形的适应能力及土的性质等因素确定支护结构的水平变形限值。 2.1.5 当场地内有地下水时,应根据场地及周边区域的工程地质条件、水文地质条件、周边环境情况和支护结构与基础型式等因素,确定地下水控制方法。当场地周围有地表水汇流、排泻或地下水管渗漏时,应对基坑采取保护措施。 2.1.6 根据承载能力极限状态和正常使用极限状态的设计要求,基坑支护应按下列规定进行计算和验算:

总图深度要求

总图深度要求 1 技术经济指标和配套建筑一览表是否与规划要求一致。 2 基地的外围尺寸,周围道路的名称、红线宽度、场地标高是否标注;指北针是否表示,大小是否符合比例(直径24mm),并以汉字“北”表示,不得以其他文字表示。 3 是否标识场地界线、道路红线、建筑退线、建筑控制线、绿线等,是否以引出线加文字或图例标识,如未标识,应加以说明。 4 是否标注周围建筑的层数,是否标注与周围建筑的防火间距及日照间距,是否满足规范及规划要求。 5 是否以图例表示清楚新建建筑、原有建筑、待建建筑、拆除建筑,是否表示清楚上述各建筑物地名称及层数(验证是否与单体一致,并表示退台情况)。 6 是否表示新建建筑室内外相对标高及绝对标高(注意表示方法是否正确,室外标高以黑三角表示,其标高数字组成为:相对标高+(绝对标高)。 7 标明场地主次出入口、建筑物主次入口名称、汽车坡道出入口以及附属建筑 出入口。 8 标明场地关健点标高,包括场地四角标高、场地出入口标高、建筑物各角点标高(在山地建筑设计中应尤其注意)、场地道路转折点、道路变坡点。 9 标明场地内道路宽度、坡度、坡长、转弯半径及场地排水方向。 10 场地道路及回车场、场地出入口、过街楼是否满足消防要求。 11 标明场地及建筑物长、宽尺寸;与周边道路红线、场地界线、建构筑物间距、 尺寸。 12 特殊地形处理的表示,如放坡、堡坎、档墙、排水明沟等,是否需引用标准 图。 13 标注及制图是否符合规范及行业惯例,如标注尺寸的大小是否符合比例、小数 点后是否保留两位、字体的字型、大小的统一,线型设置是否合理,图面是否美观。 14 是否表示地下车库范围以及地面通风、排烟、采光、防爆波井等地面设施。 15 是否已进行场地设计。 16 景观道路应体现在总图中。 17 主体建筑四角坐标是否包括石材等外墙材料厚度。 18 相邻建筑间距标注建议小于实际尺寸200,包含施工误差。 19 参考相关规范

总图设计中的竖向设计

总图设计中的竖向设计 总图设计是目前工业项目设计阶段中非常重要的一个环节。是在已经确定好的厂址和工业企业总体规划的基础上,根据工艺、生产、安全、卫生、规划等要求,综合利用环境条件,合理确定地上及地下所有建筑物、构筑物、交通运输线路(铁路、公路、航运)、工程管线、及绿化的平面和竖向高度的设计过程。现在我就结合我自身的工作经验。简单的发表下我对竖向设计的一些看法。 竖向设计即对建设场地,按其自然状况,工程特点和使用要求所作的规划。包括:选择竖向设计的形式和平土反方式:确定工业场地平土标高,计算土石方量,是总填挖方量最小,接近于平衡;确定建构筑物、道路及排水设施的标高,使之互相协调适应;确定场地排雨水方式和措施,是厂区能够迅速排出雨水,保证厂区不会受到洪水和内涝的威胁等。 竖向设计是总图运输设计中一个重要的有机组成部分,它与规划设计、总平面布置密切联系而不可分割。当地域范围大、在地形起伏较大的场地,功能分区、踌网及其设施位置的总体布局安排上,除须满足规划设计要求的平面布局关系外,还受到竖向高程关系的影响。所以。在考虑规划场地的地形利用和改造时,必须兼顾总体平面和竖向的使用功能要求,统一考虑和处理规划设计与实施过程中的各种矛盾与问题,才能保证场地建设与使用的合理性、经济性。做好场地的竖向设计。对于降低工程成本、加快建设进度具有重要的意义。 建设场地是不可能全都处在设想的地势地段。建设用她的自然地形往往不能满足建、构筑物对场地布置的要求。在场地设计过程中必须进行场地的竖向设计,将场地地形进行竖直方向的调整,充分利用和合理改造自然地形。合理选择设计标高,使之满足建设项目的使用功能要求。成为适宜建设的建筑场地。 常见的竖向布置形式有平坡式和阶梯式。平坡式分为水平型、斜面型和组合型。水平平坡式的竖向布置能为铁路、道路布置创造良好的技术条件。但是遇到

化工厂总图设计深度

-- 总图施工图设计深度 1.图纸目录 2.设计说明,主要技术经济指标表,这些表可列在总平面布置图上。 3.总平面布置图 一、城市坐标网、场地建筑坐标网、坐标值 二、场地四界的城市坐标和场地建筑坐标(或注尺寸)。 三、建筑物、构筑物(人防工程、化粪池等隐蔽工程以虚线表示)定位的场地建筑坐标(或相互关系尺寸)、名称(或编号)、室内标高及层数; 四、邻单位的有关建筑物、构筑物的使用性质、耐火等级及层数; 五、道路、铁路和明沟等的控制点(起点、转折点、终点等)的场地建筑坐标(或相互关系尺寸)和标高、坡向箭头、平曲线要素等; 六、指北针、风玫瑰; 七、建筑物、构筑物使用编号时,列“建筑物、构筑物名称编号表; 八、说明栏内。尺寸单位、比例、城市坐标系统和高程系统的名称、城市坐标网与场地建筑坐标网的相互关系、补充图例、施工图的设计依据等. 4.竖向设计图 一、地形等高线和地物; 二、场地建筑坐标网、坐标值; 三、场地外围的道路、铁路、河渠或地面的关键性标高; 四、建筑物、构筑物的名称(或编号)、室内外设计标高(包括铁路专用线设计标高); 五、道路、铁路和明沟的起点、变坡点、转折点和终点等的设计标高(道路在路面中、铁路在轨项、阴沟在沟项和沟底)、纵坡度、纵坡距、纵坡向、平曲线要素、竖曲线半径、关键性坐标.道路注明单面坡或双面坡; 六、挡土墙、护坡或土坡等构筑物的坡顶和坡脚的设计标高。 七、用高距0.10-0.50米的设计等高线表示设计地面起伏状况,或用坡向箭头表明设计地面坡向。 八、指北针; 九、说明栏内。尺寸单位、比例、高程系统的名称、补充图例等; 十、当工程简单,本图与总平面布置图可合并绘制.如路网复杂时,可按上述有关技术条件等内容,单独绘制道路平面图. 5.土方工程图 一、地形等高线、原有的主要地形、地物; 二、场地建筑坐标网、坐标值; 三、场地四界的城市坐标和场地建筑坐标(或注尺寸); 四、设计的主要建筑物、构筑物; 五、高距为0.25-1.00米的设计等高线

基坑放坡计算

深基坑支护设计基坑放坡计算 设计单位:X X X 设计院 设计人:X X X 设计时间:2015-06-18 17:47:19 ---------------------------------------------------------------------- [ 支护方案 ] ---------------------------------------------------------------------- 天然放坡支护 ---------------------------------------------------------------------- [ 基本信息 ]

---------------------------------------------------------------------- [ 放坡信息 ] ---------------------------------------------------------------------- [ 土层信息 ] ---------------------------------------------------------------------- ---------------------------------------------------------------------- [ 土层参数 ] ---------------------------------------------------------------------- ---------------------------------------------------------------------- [ 设计结果 ] ---------------------------------------------------------------------- ---------------------------------------------------------------------- [ 整体稳定验算 ] ----------------------------------------------------------------------

施工图设计深度规定

施工图设计深度规定 总平面设计 一、在施工图设计中,总平面专业设计,包括图纸目录、设计说明、设计图纸。 二、设计说明 一般工程分别写在有关的图纸上,列出主要技术经济指标表,注明设计依据、尺寸单位、比例、坐标及高程系统。 三、总平面图 1、保留的地形和地物。 2、测量坐标网、坐标值。 3、场地四界测量坐标(或定位尺寸),道路红线和建筑红线或用地红线的位 置。 4、场地四邻原有及规划道路的位置,以及主要建筑物和构筑物的位置、名 称、层数。 5、建筑物、构筑物(人防工程、地下车库、油库、水池等隐蔽工程以虚线 表示)的名称或编号、层数、定位(坐标或相互关系尺寸)。 6、广场、停车场、运动场、道路、无障碍设施、排水沟、挡土墙、护墙的 定位(坐标或相互关系)尺寸。 7、指北针或风玫瑰图。 8.、总平面图应画图例。 四、竖向布置图 1、场地测量坐标网,坐标值。 2、场地四邻的道路、水面、地面的关键性标高。

3、建筑物、构筑物名称,室内外地面设计标高。 4、广场、停车场、运动场地的设计标高。 5、道路、排水沟的起点、变坡点、转折点和终点的设计标高,纵坡度、纵 坡距、关键性坐标,道路表明双面坡或单面坡。 6、挡土墙、护坡或土坎顶部和底部的主要设计标高及护坡坡度。 7、指北针或风玫瑰图。 8、地面坡度用箭头表示。 五、详图:道路横断面、路面结构、挡土墙、护坡、排水沟、广场、运动场地、 停车场等。(以上项目如另外委托作环境设计,本设计可不画。) 六、总图制图规定 1、计量单位: (1)总图中的坐标、标高、距离宜以米为单位,并应至少取至小数点后两位,不足时以“0”补齐,详图宜以毫米为单位。 (2)建筑物、构筑物、道路的方位角,宜注写到“秒”。 (3)道路的纵坡度、场地平整坡度、排水沟底纵坡度宜以百分计,并应取至小数点后一位,不足时以“0”补齐。 2、坐标注法: (1)总图应按上北下南方向绘制,可向左或右偏移,但不宜超过45°,x为南北方向轴向,x的增量在x轴线上; y为东西方向轴向,y的增量在y轴线上; (2)坐标网格应以细实线表示,测量坐标网应画成交叉十字线,坐标代号宜用“x、y”表示; (3)表示建筑物、构筑物位置的坐标,宜注其三个角的坐标,如建筑物、构筑物与坐标轴线平行,可注其对角坐标。 3、标高注法:

规范对初步设计图纸深度要求

拟采用 1、相关批复。成果文件是否符合有关主管部门对本工程批示的规划许可技术条件(用地性质、道路红线、建筑控制线、城市绿线、用地红线、安全间距、容积率、建筑密度、绿化率等),以及对总平面布局、周围环境、空间处理、交通组织、环境保护、文物保护、分期建设等方面的特殊要求; 2、总平面图。设计是否结合地域特点、自然环境、气候、交通以及环境保护等要求因地制宜,远近期统筹兼顾、预留发展用地,充分考虑拟保留的地形、地物合理分区和布置工艺区、建构筑物及场地道路等; 3、竖向设计。(1)竖向设计依据(如城市道路和管道的标高、地形、排水、土方平衡等情况);(2)竖向设计是否合理利用地形,综合考虑功能、安全、景观、排水等要求进行竖向布置;(3)防灾措施是否合理,如针对洪水、滑坡、潮汐及特殊工程地质(湿暗性或膨胀性土)等的技术措施。 4、文通组织。(1)人流和车流的组织、道路、出入口、场地布置等是否合理;(2)道路主要的设计技术条件(路面宽度、路面类型、最大及最小纵坡等)。 5、输送管道 (1)设计输送能力是否合适;管道材质、管径壁厚、设计压力是否合理;路由是否最优,合理减少管道长度; (2)交通条件,是否结合实际情况设置了必要的维检修

(3)大中型河流、公路、铁路的穿跨越位置是否满足当地主管部门和规划部门的要求; (4)大开挖穿越是否有无稳管和水工保护措施; (5)定向钻穿越地层是否适宜,埋深是否符合规范要求;穿越曲线否合理,出入土点是否有合适的施工场地; (6)山体隧道的洞口位置、衬砌型式选择是否合理,地质条件是否适合; (7)管道敷设是否与周围环境相协调; 6、工艺安装 7、建筑结构。(1)建筑物使用功能、功能分区、平面布局等;(2)是否达到规定的设计深度要求;(3)是否符合《工程建设标准强制性条文》和其他有关工程建设强制性标准; (4)地基基础和结构设计等是否安全;(5)建筑防火设计;(6)外立面、屋面及内部装修风格。 1、是否符合《工程建设标准强制性条文》和其他有关工程建设强制性标准。 2、地基基础和结构设计等是否安全。 3、是否符合公众利益。 4、施工图是否达到规定的设计深度要求。 5、是否符合作为设计依据的政府有关部门的批准文件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