城市创新指数指标选择研究_以杭州为例_倪芝青
- 格式:pdf
- 大小:176.07 KB
- 文档页数:4
浙江省城市创新能力的评价研究——基于58个市(县)的创新
能力分析
张洁音;黄友;张乐萍;段姗
【期刊名称】《华东经济管理》
【年(卷),期】2012(026)010
【摘要】城市处于区域创新体系的中心,作为创新型国家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创新型城市建设不应仅局限在中心城市,也应包括对中小城市创新能力的培育和提升.文章在归纳总结创新型城市评价指标体系研究现状的基础上,构建出适合浙江省市(县)的创新能力评价指标体系,然后利用熵值法测算浙江省58个市(县)的创新能力,并对测算结果进行排名、分析,最终提出相应的对策建议.
【总页数】6页(P13-18)
【作者】张洁音;黄友;张乐萍;段姗
【作者单位】浙江省科技信息研究院,浙江杭州 310006;浙江工业大学经贸管理学院,浙江杭州 310023;浙江省科技信息研究院,浙江杭州 310006;浙江省科技信息研究院,浙江杭州 310006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F061.5
【相关文献】
1.天津城市自主创新能力分析——基于天津创新产业的集聚与创新能力的培育 [J], 邓向荣;焦宝松
2.对浙江省各地级市创新能力的评价研究--基于TOPSIS分析法 [J], 陈乘
3.基于互联网+CI P P融合的高职院校学生\r创新能力分析评价研究 [J], 于志民
4.毕节市科研院所创新能力分析
——基于2019年毕节市科研院所科技活动调查数据 [J], 陶林;郭海林;宋群;金玉英
5.毕节市科研院所创新能力分析——基于2019年毕节市科研院所科技活动调查数据 [J], 陶林;郭海林;宋群;金玉英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杭州市科技情报调研计划(20090434M02)杭州市2009年科技竞争力评价研究杭州市科技信息研究院杭州市科技情报调研计划(20090434M02)杭州市2009年科技竞争力评价研究杭州市科技信息研究院2009年12月项目名称:杭州市2009年科技竞争力评价研究任务来源:杭州市科学技术局承担单位:杭州市科技信息研究院课题组成员:倪芝青杭州市科技信息研究院副研究员林晔杭州市科技信息研究院院长、研究员沈悦林杭州市科技信息研究院主任、研究员目录前言/1一、科技竞争力总体述评/21.1指标体系的设立/21.2主成分测算及排名/3二、科技竞争力单项详述/52.1 科技投入分析/52.2 科技产出评价/122.3 科技与经济和社会协调发展程度评价/192.4 科技潜力评价/22三、科技竞争力增长指数测算/27四、科技竞争力与经济竞争力的协调性分析/29五、评价结论与启示/305.1科技竞争力在15个城市中名列第3,与经济竞争力协调性较好/305.2科技竞争力增长指数居15城市第3位,呈现高水平、快增长的态势/315.3专利工作继续显成效,自主创新能力持续提升/315.4科技投入增长显著,财力投入上升,人力资源增长迅速/325.5高新产业产值仍处15城市中下游,高技术产品出口有所下降/335.6万元GDP能耗逐年下降,但城市排名落后状况改善不明显/33附件1科技竞争力综合评价指标体系的构建/342科技竞争力评价方法及杭州市2009年测算结果/37前言科技竞争力是一个国家(地区)科技总量、科技实力、水平以及发展潜力的一种综合体现。
目前对于科技竞争力的研究其基本内容已基本达成一致,主要包括:科技发展(包括科技投入和科技产出两方面)、科技潜力以及制度因素。
在此基础上,我们将城市科技竞争力定义为城市在科技发展、潜力及其体制制度方面,在相应的竞争环境中,与其他相应的城市相比而言所具有的吸纳科技资源和促进城市经济与社会发展的能力。
《中国城市竞争力报告》对杭州评价的解读
倪芝青
【期刊名称】《杭州科技》
【年(卷),期】2009(000)003
【摘要】城市竞争力是指一个城市在积聚和转化资源、争取和控制市场、创造财富、提供服务以及辐射带动周边地区发展的现实和潜在的能力,是城市经济、社会、科技、金融、文化、管理等水平和能力的综合体现,反映城市的生产能力、生活质量、社会全面进步及对外影响。
【总页数】5页(P31-35)
【作者】倪芝青
【作者单位】杭州市科技信息研究院
【正文语种】中文
【相关文献】
1.哪里有商机那里就有潮商——从潮商的角度解读《2010年中国城市竞争力报告》[J], 林文生
2.潍坊城市竞争力研究报告——基于《中国城市竞争力报告》的解读 [J], 潍坊城
市竞争力研究课题组
3.《中国城市竞争力报告》解读 [J], 施云
4.加快提升杭州城市竞争力研究——基于《中国城市竞争力报告》的杭州城市竞争力解析 [J], 邵永新
5.中国汽车零部件企业竞争力评价体系出台——国际标准评价体系首次对中国汽车
零部件行业全面体检三大调研报告详实解读中国汽车零部件企业综合竞争力 [J], 陈大军;赵颖农;周军;郝志敏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创新型城市的类型、评估指标和政策建议根据创新活动的内容侧重不同,可以把创新型城市分为四种类型:文化创新型城市、工业创新型城市、服务创新型城市、科技创新型城市。
从长远来看,创新型城市的建设和发展不仅需要充分利用市场机制推动创新要素向城市集聚,还要利用政府的推动力促进城市公共设施的完善,采取自上而下和自下而上有机结合的方式。
为有效塑造创新创业环境,建议:(1)建立起企业主体、市场导向、产学研结合的技术创新体系,激发企业创新活力;(2)发挥高校和科研机构的创新引领作用;(3)继续深化国内外的创新合作与交流;(4)提升公共科技创新服务平台的支撑功能。
浙江大学陈劲教授、朱凌博士后等完成的《提高自主创新能力,建设杭州创新型城市研究》是杭州市哲学社会科学重大招标课题的研究成果,其通过对创新型城市的国内外重要理论的分析,在借鉴国内外先进城市建设经验的基础上,提出了创新型城市建设进程定量测度和评价模型,并为塑造有效的城市创新环境提供了政策建议。
主要观点如下:一、创新型城市的基本内涵和本质创新型城市孕育知识经济,知识经济要求城市创新,一个富有竞争力的城市是集聚性、多样性、不稳定性和良好声望的结合体。
可以从四个方面对创新型城市的基本内涵进行解析:第一,从城市发展的驱动力上看,创新型城市是以知识、人力资本为核心创新驱动要素的一种城市发展模式,包含知识创新、技术创新、制度创新和文化创新等综合创新要素;第二,从城市的发展演变上看,创新型城市一般由科技和文化中心城市发展演变而来,是知识经济和城市经济发展融合的产物,科技创新能力或知识竞争力是城市的核心能力;第三,从系统角度上看,创新型城市是一个复杂的城市创新系统,创新型产业和创新型企业是其构成主体,城市整体表现出较强的知识型产业特征,高技术产业、信息产业、知识密集型服务业和创意产业成为其主要的基础产业;第四,从城市发展目标上看,创新型城市在区域、国家乃至全球竞争体系中,积聚和配置创新资源,不断调整相关利益主体之间关系,使各利益主体的目标与城市发展目标趋向一致,在此基础之上,建立创新驱动的集约型城市经济增长模式,最终实现城市经济增长和经济增长方式转变基础之上的城市可持续发展。
2008年度杭州市市直单位创新创优目标完成情况自评公示2008年度创新创优目标绩效考核----杭州创新指数研究自评报告市科技局(2009年1月5日)近年来,杭州市以十七大精神为指导,认真贯彻全国科技大会和全省自主创新大会精神,落实省委省政府“创业富民、创新强省”总战略,以科学发展观为统领,坚持“自主创新、重点跨越、支撑发展、引领未来”的方针,为全面推进创新型城市和“生活品质之城”建设,提供了强有力的科技支撑。
根据杭州市委、市政府建设创新型城市的战略部署,以及市委常委会2008年主要工作任务“发布2007年‘杭州创新指数’”与市政府2008年工作报告提出的“以‘杭州创新指数’为导向,发展高新技术产业”的要求,以及蔡奇市长关于“建立创新指数以强化工作导向”、“使杭州创新指数成为立足杭州、面向全省的风向标”的指示精神,市科技局将“杭州创新指数”研究工作列入了2008年的重点计划项目和创新创优考核目标,组织进行了“杭州创新指数”的研究与发布,取得了显著的成效。
一、创新创优目标工作背景胡锦涛总书记在十七大报告中指出,提升自主创新能力,建设创新型国家是国家发展战略的核心,是提高综合国力的关键。
建设创新型国家,核心就是把增强自主创新能力作为发展科学技术的战略基点。
2006年以来,杭州市认真贯彻落实党中央、国务院,省委、省政府关于实施自主创新战略的重大战略决策,进一步加大完善创新支持政策、建设区域创新体系、提升企业自主创新能力、营造创新环境的工作力度,实现政府主导力、企业主体力、市场基础力“三力合一”,全市推进自主创新,建设创新型城市和“生活品质之城”建设取得新进展。
杭州创新型城市建设核心是加快提升自主创新能力。
为此,需要在科学论证、广泛调研的基础上建立一套科学的创新评价指标体系(简称“杭州创新指数”),来评价全市自主创新发展的现状、水平与差距,为市委市政府的决策提供参考。
20世纪90年代以来,随着创新理论日趋成熟,许多国家加强了对创新型城市的研究,实施“创新型城市”战略,产生并形成了一些国际公认的创新度量标准,如欧盟的各种创新指数、英国《经济学家》智库的创新指数、日本的科学技术综合指标和区域科技创新指标等。
关于地方创新指数指标体系的研究一、研究构建地方创新指数的意义和必要性“指数”最初被用来反映价格变动的相对数,目前该概念的运用已推广到社会经济的各个领域。
“城市创新指数”则是反映地方在创新方面变化程度的一个相对数。
在国际创新型国家与城市建设的实践中,已产生并形成了一些国际公认的创新度量标准,如国家创新能力指数、全球综合创新指数、欧盟综合创新指数和日本的科学技术综合指标等。
在国内,上海、北京、济南、宁波、杭州等地都已经开展城市创新指数评价。
研究构建**市创新指数,有利于更加科学地衡量和评价**市各县(市、区)的创新活力和水平,更加及时地反映各地在科技创新上的短板和不足,能更好地指导全市高水平建设区域创新体系副中心,建设高水平创新型城市和长三角核心区创新高地,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尽管浙江省科技进步统计监测指标体系每年会对**市市以及全市的7个县(市、区)进行监测评价,但由于每年9、10月份才会出上年度的评价报告,时效性不强,无法及时掌握地方科技创新发展的情况。
同时通过全省统一的指标体系评价,反映了**市在科技创新领域的一些短板和不足,但就地方自身看,依然不够全面和细化。
所以只有通过问题导向,设置一些特色性的指标,才能准确地分析和监测全市科技创新短板的变化情况,更加有效地指导县(市、区)开展有针对性的工作。
因此研究构建**市创新指数也具有较强的必要性。
二、对全球创新指标体系简要分析康奈尔大学、欧洲工商管理学院和世界知识产权组织于2007年建立全球创新指数体系,并已连续发布了14年。
据《2020年全球创新指数报告》显示,目前中国的创新指数位居全球第14位,是唯一一个跻身前15位的发展中国家,但在创新投入中的“制度与政策”分项指数的排名仅为第62位,与其他6项次级指标的建设水平相去甚远。
我国近年来的创新投入力度不断加大,创新产出成果丰硕,科技创新能力和国际竞争力显著提升。
然而,相对于科技创新水平迅猛发展,我国制度创新的建设进程依然较为滞后,事实上,国家也已经充分认识到了制度创新能力不足的问题,提出了科技创新与制度创新“双轮驱动”的创新驱动发展战略。
创新型城市评价指标体系研究——基于国内理论与实践的对比分析喻金田;黄燕婷【摘要】At present, there is not a unified and mainstream viewpoint about evaluation index system of innovative city, and it is short of mature evaluation theory guiding the development and practice about innovative cities, it needs further research. The paper summarizes and analyzes domestic theory and practice evaluation index system of innovative cities, studies the existing characteristics of evaluation index system of innovative cities and existent primary drawback. A and from two aspects of city innovation resources and innovation ability, the paper puts forward the expectation about establishing composite index number of innovation resources capacity evaluating innovative cities.%目前关于创新型城市评价指标体系并没有形成统一或主流的观点,缺乏成熟的评价理论指导创新型城市建设实践,仍然需要进一步深入探究.通过梳理分析国内理论界和实践界提出的创新型城市评价指标体系,剖析现有创新型城市评价指标体系的特点及存在的主要缺陷性,提出了从城市创新资源和创新能力两方面构建创新资源能力综合指数评价创新型城市的设想.【期刊名称】《科技管理研究》【年(卷),期】2012(032)014【总页数】4页(P51-54)【关键词】创新型城市;评价指标;创新能力;创新资源能力综合指数【作者】喻金田;黄燕婷【作者单位】武汉理工大学管理学院,湖北武汉430070;武汉理工大学管理学院,湖北武汉430070【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F299.22如何评价一个城市是否为创新型城市,在国内无论是理论界还是实践界均进行了众多有益的探讨,但是从已有的研究看,争论和分歧明显,尚未形成统一或者主流性的观点,以致缺乏较成熟的评价理论指导创新型城市建设实践。
城市创新潜力测度--基于浙江省地级市的实证分析周青;何铮;张洁音【摘要】在分析相关研究成果的基础上,构建了城市创新潜力测度指标体系,并采用生态位测度模型作为城市创新潜力测度模型。
以浙江省地级市为研究样本,从城市创新潜力的生态位适宜度和进化动量两个维度测度分析城市创新潜力。
结果显示:浙江省各地级市的创新潜力呈梯度发展特征,各市的创新潜力因子呈现出不同的特点。
最后,基于实证结果和创新实践,从优化投入、拓展内涵、改善环境等方面提出了提升城市创新潜力的对策建议。
%On the basis of the analysis on related research results ,this paper constructs an index system of city innovation potential ,and uses the ecological niche model as the measurement model of city innovation potential.T hen it takes prefecture‐level cities in Zhejiang province as the ex‐ample ,and measures and analyzes the innovation potentials of them from two dimensions ,namely city innovation potential niche fitness and evo‐lutionary momentum.It finds that the innovative potential of these cities presents a gradient distribution ,and innovation potential factors of each city take on different characteristics.Finally ,according to the empirical results and innovative practices ,it puts forward some corresponding sug‐gestion for enhancing the city innovation potential from aspects such as optimizing investment ,expanding content ,improving environment and so on .【期刊名称】《技术经济》【年(卷),期】2015(000)006【总页数】8页(P77-84)【关键词】创新潜力;城市创新;生态位;创新型城市【作者】周青;何铮;张洁音【作者单位】杭州电子科技大学管理学院,杭州310018;杭州电子科技大学管理学院,杭州310018;浙江省科技发展战略研究院,杭州310006; 浙江省科技信息研究院,杭州310006【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F27建设创新型城市是建设创新型国家的基础和载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