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八年级历史第16课 血肉筑长城
- 格式:doc
- 大小:57.00 KB
- 文档页数:4
第四单元第16课血肉筑长城知识点一:平型关大捷和台儿庄战役1. 平型关大捷(1)背景:1937年卢沟桥事变后,国共两党第二次合作,抗日民族统一战线正式形成,八路军、新四军开赴抗日前线。
(2)经过:1937年9月,八路军一一五师在平型关东侧伏击取得胜利。
(3)意义:平型关大捷是抗战以来中国军队取得的第一次大捷。
2. 台儿庄战役(1)背景:1938年春,日军南下进攻徐州,第五战区司令长官李宗仁指挥中国军队,将日军阻止在山东临沂和山东台儿庄。
思维拓展:阅读课本插图《台儿庄战役形势图》,说说日军为何要夺取台儿庄。
提示:台儿庄位于山东峄县京杭运河的咽喉要道,处于台枣(庄)公路及台潍(坊)公路的交会点,北连津浦路,南接陇海线,是进攻徐州的必经之道。
国民政府和日军都投入了大量的兵力,想夺取这个军事重地。
(2)结果:台儿庄战役沉重打击了日本侵略军,取得了重大胜利。
(3)影响:台儿庄战役是抗战以来中国军队取得的最大的战役性胜利。
知识点二:百团大战1. 敌后战场的开辟:抗日战争开始后,共产党领导的八路军、新四军开赴敌后,广泛发动群众,开展游击战争,建立敌后抗日根据地。
中国共产党领导根据地军民顽强抵抗,成为抗击日本侵略的中流砥柱。
中共中央所在地延安是敌后战场的战略总后方。
2. 百团大战(1)背景:敌后战场的开辟,严重威胁着敌人后方。
于是日军调集重兵,分割围困抗日根据地。
相关链接:1940年夏,德国法西斯在北欧、西欧取得暂时胜利,英国在欧洲战场中遭受严重失败,无力东顾,美国战备尚未完成。
日本侵略者为尽快解决中国问题,一方面加紧对蒋介石集团威逼和诱降,另一方面对敌后抗日根据地加紧推行“囚笼政策”,企图摧毁华北各抗日根据地,以巩固其占领区。
(2)目的:为粉碎日军的“囚笼”政策。
(3)概况:1940年8月,八路军在彭德怀指挥下,组织100多个团,在华北2000多千米的战线上,向日军发起大规模攻击,史称“百团大战”。
(4)目标:八路军破坏敌人交通线,摧毁日伪军的据点。
历史教课设计-第 16 课血肉筑长城八年级历史教课设计
第 16 课血肉筑长城
教课目的
认识:
中国抗日战争成功的原由
掌握:
平型关大捷、台儿庄战斗、百团大战和中共七大等重要史实
能力训练过程方法
识图列表复述战斗
依据图例符号意思,辨别战斗空间散布状况,认识进度;配合列表,捋顺知识因素;经过复述,习得论从史出方法 .
重现情形体验感情
经过课本插图以及采集到的资料,重现当年激战情形,体验中国军人勇敢献身的爱国主义精神,理解“血肉筑长城”课题的涵义 .
议论探究
多角度剖析中国抗日战争成功的原由和历史意义
感情态度价值观
爱国感情
国共两党的爱国军人在国家危难之时,不惜流血牺牲,勇敢抗击日寇,表现了炎黄后代激烈的爱国传统,是抗战成功的重要因素 .
思想意识
抗日战争是全民族的反侵略的正义战争,是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构成部分;中共七大起了承抗战成功之果、启成立新国家之端的作用 .
教课要点
台儿庄战斗、百团大战
教课难点
中共七大的召开。
第16课血肉筑长城教学目标通过本课的学习,使学生了解抗日战争时期的第一次胜利——平型关大捷、最重大的胜利——台儿庄战役、主动出击日军的最大规模战役——百团大战及抗战时期中共召开的重要会议“七大”,为学生进一步学习抗战胜利、分析抗战胜利原因奠定基础。
通过讨论“中国抗日战争胜利原因”,培养学生多角度地分析问题的能力。
通过学习百团大战和台儿庄战役,让学生了解共产党领导的八路军、新四军和国民党军队中的爱国军人在国家危难之时表现出来的爱国主义思想情感,认识到国民党军队中的爱国军人和共产党领导的八路军、新四军英勇抗击日军、流血牺牲,是抗战胜利的最重要原因。
教材分析和教学建议一、重点和难点本课教材通过平型关大捷、台儿庄战役、百团大战等战役,从两个角度突出体现了“血肉筑长城”这一主题:一、中国军人在战场上英勇献身,用中国军人的血肉之躯筑成抵御外来侵略的长城;二、国民党军队在正面战场、共产党军队在敌后战场,国共两党联合抗战,用中华民族的血肉之脉筑成抵御外来侵略的长城。
中共为争取抗战的最后胜利和光明前途,召开了“七大”,会议起到了承抗战胜利之果、启建立新国家之端的作用。
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节节胜利的情况下,美、苏、中联合对日打击,迫使日本宣布无条件投降,中国抗战迎来了最后的胜利。
本课的重点有二。
一个是台儿庄战役。
首先,因为台儿庄战役是抗战开始后国民党军队在正面战场的一次重大胜利。
其次,这次胜利是用生命为代价换取的。
这一战役集中体现了“血肉筑长城”的主题及民族危亡时激发出的强烈的爱国情感。
其二是百团大战。
抗战进入相持阶段后,日本改变侵华政策,以主要兵力进攻抗日根据地,对抗日根据地实行“囚笼政策”和疯狂的“扫荡”;这一时期,国内投降的倾向日益严重。
为了打破日军对根据地的封锁、克服投降危险,中共领导的抗日力量主动出击日军,进行了百团大战。
百团大战取得重大战绩,极大鼓舞了中国人民的抗战信心。
中共领导的抗日力量成为抗击日军侵略的中流砥柱。
八年级历史上册《第16课血肉筑长城》教案新人教版课题使用人编号课型新授课课时1课时主备人日期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通过本课的学习,使学生了解抗日战争时期的第一次胜利──平型关大捷,最重大的胜利──台儿庄战役,主动出击日军的最大规模战役──百团大战及抗战时期中共召开的重要会议“七大”,为学生进一步学习抗战胜利、分析抗战胜利原因奠定基础。
过程与方法:1、通过分组导学的学习模式,培养学生搜集历史资料的能力,以及对所掌握资料进行有效整合的能力。
通过设置相关活动内容,培养学生合作、沟通能力。
2、通过教师问题引导,学生进行理性思考,得出抗日战争胜利的原因以及伟大的历史意义,从而培养学生综合分析问题的能力。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学习本课,对学生进行爱国主义教育,使学生认识到,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全国人民浴血奋战,获得抗日战争的胜利,显示了中华民族反侵略、反压迫的巨大力量,以及中国人民为世界反法西斯战争所做出的贡献。
重点台儿庄战役、百团大战难点中共七大学法阅读、自主学习、小组合作探究、讲述等教法图片、视频展示;导读导议;分组导学法、谈话法、多媒体辅助教学法。
板书设计第十六课血肉筑长城第一乐章《怒吼吧,黄河》1、平型关大捷2、台儿庄战役3、百团大战第二乐章历史道路的抉择──中共七大1945.4 某某第三乐章胜利之歌1、局部反攻2、美苏参战3、抗战胜利:1945.8.15 日本天皇宣布无条件投降4、历史意义:教学过程环节知识点教师活动学生活动估时导入新课《国歌》音乐播放音乐,学生气唱国歌。
问:你知道“血肉长城”指的是什么吗?学习第16课《血肉筑长城》。
齐唱国歌回答问题激发兴趣2’落实课标理解课标讲述中国军队血战台儿庄和百团大战等史实,体会中国军民在抗日战争中英勇顽强、不怕牺牲的精神。
了解中国共产党第七次全国代表大会的主要内容。
探讨抗日战争胜利的历史意义。
投放课标内容阅读课标内容明确学习目标1’解读课标同步探究过程指导自主探究组织展示交流,进行评价展示交流作出评价6’第一乐章怒吼吧黄河八路军一一五师抗战以来第一次大捷2、台儿庄战役1、投放《平型关大捷》示意图,引导学生了解经过及影响。
第16课血肉筑长城1、抗日战争时期中国军队抗击日军的三次重要战役:(1)平型关大捷:太原会战中,山西平型关,八路军一一五师——是中国抗战以来的第一次大捷。
(2)台儿庄战役:徐州会战中,山东台儿庄,李宗仁指挥。
——国民党军队军队取得抗战以来的最重大的胜利。
(3)百团大战:(指挥-彭德怀,时间:1940年8月,作战区域:华北两千多公里的战线上目标:破坏敌人的交通线,摧毁日伪军的据点。
原因:为粉碎日军的“囚笼”政策,增强抗日根据地军民抗战胜利的信心。
意义;抗战以来中国军队主动出击日军的最大规模的战役意义;)2、中共七大的召开:(背景:抗战胜利前夕。
时间:1945年4月。
地点:延安。
主要任务:争取抗战的最后胜利和抗战胜利后中国走向何处等问题。
)(1)内容:●确立毛泽东思想为党的指导思想。
●制定党的政治路线:放手发动群众,壮大人民力量,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打败日本侵略者,解放全国人民,建立一个新民主主义的中国。
)(2)意义:为争取抗战胜利和实现中国光明前途准备了条件3、抗日战争的胜利:1945年8月15日,日本无条件投降,中国八年抗战取得胜利。
台湾也回到祖国的怀抱。
★胜利的原因:A 国共两党的合作与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建立,中华民族实行团结抗战。
B**坚持实行全面抗战路线即人民战争路线, C国民政府在正面战场的对日作战,。
D得到了国际上反法西斯国家的援助。
E 得到了爱国华侨和国际友人的大力援助。
★抗日战争的胜利对中国和世界的影响:A是中国人民近百年来第一次取得反帝国主义斗争的完全胜利。
洗刷了近代以来的民族耻辱,成为中华民族由衰败到振兴的转折点。
第五单元人民解放战争的胜利。
湖北华一寄宿学校导学案系列之历史八年级上册 04-16 《第5课八国联军侵华战争》导学案
中学八年级编写人:审核:文综组课型:新授课班级:组别:组名:姓名:
【学习目标】
1、知道平型关大捷,血战台儿庄和百团大战的基本史实。
2、知道中共七大的主要内容。
3、知道抗战胜利的历史意义。
【重点难点】
重点:台儿庄战役、百团大战。
难点:中共七大的召开、七大的内容、七大的意义。
【学法指导】
1.列表归纳法。
本课中涉及三个重要战役,可以通过列表的方法加以对比归纳
从时间、地点、参战部队、指挥者、战绩、意义等详细比较。
2.读图学习法。
结合《台儿庄战役形势示意图》学习台儿庄战役时,根据图例观察日军进攻的方向,推断日军下一步行动计划,从而了解台儿庄战役的背景。
其次是运用地图,如把台儿庄战役放在日本全面侵华开始后这一历史背景下,不仅看出,台儿庄战役的胜利一定程度上阻止了日军南下、打通津浦线的进程,而且国民党在抗战初期的抗日还是比较积极的。
【知识链接】
百团大战中涌现出许多可歌可泣的事迹
寿阳县有三个自卫队员在火线救护伤员,第一个、第二个牺牲了,第三个仍英勇地爬了上去,终于把伤员救护下来;一个不知名的老太太在敌人“扫荡”时,一连背了7个伤员上山隐避;山西晋阳有20多位白发苍苍的老年人要求参战。
在战斗中我军英勇无比,八路军某团六连全连在敌人包围之中,但身负重伤的指导员仍提出突围的口号,结果未失一支枪。
在战斗中我军还发扬了革命人道主义精神。
晋察冀我军在收复井陉煤矿时,从战火中救出了两个日本小姑娘(“兴子”姐妹),她们得到了八路军指战员和聂荣臻司令员亲切的关怀和照顾,并作了妥善的安置。
40年后,1980年,我国发表了题为《日本小姑娘,你在哪里》的文章,在日本引起了强烈的反响。
不久,日本记者找到了被抢救出来的其中一个叫美穗子的。
同年7月,美穗子一家访华,受到了聂帅的亲切会见,并到井陉访问。
这一事实表明即使在严酷的战争岁月,中国人民也非常珍视中日两国人民的友谊。
【学习过程】
一、自主学习,完成表格。
目前,摆在中国人民面前的有两个前途。
美帝国主义和国民党反对派,要使中国回到不独立、不自由、不富强的老状态里。
这是个黑暗的前途。
中国共产党和中国人民要彻底打败日本侵略者,把中国建设成为一个独立、自由、民主、统一、富强的新国家。
这是个光明的前途。
我们要努力争取实现光明的前途。
(1)以上材料是谁在所作的什么报告中阐述的内容?
(2)这个报告是哪次会议通过的?此次会议是在什么时间、什么地方召开的?
(3)此次大会制定的党的政治路线是什么?
(4)这次大会召开有什么历史意义?
【当堂小结】
1、(2008河北)对中国近代史上两次国共合作表述正确的是()
①都出现在20世纪20年代②都是在中共的努力下促成的
③都推动了中国革命的发展④都有利于当时社会矛盾的解决
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①③④
D.②③④
2、抗战胜利后,被日本割占五十年之久,回到祖国怀抱的省份是()
A.香港B.澳门C.台湾D.东北
3、下图是某同学在研究性学习中使用的一幅图片。
据图片内容判断,他研究的课题是:()
A.台儿庄战役
B.百团大战
C.平型关大捷 D.淮海战役
4、抗战期间中国军队主动出击日军的一次最大规模的战役是:()
A.台儿庄战役
B. 辽沈战役
C.百团大战
D.渡江战役
5、下列属于中共领导的八路军在抗日战争中取得胜利的战役有:()
①平型关战役②台儿庄战役③百团大战④辽沈战役
A.①② B.①④ C.①③ D.②④
6、观察右图,佩戴这种臂章的军队应该是:()
A.北伐战争时期
B.抗日战争时期
C.解放战争时期
D.抗美援朝时期
7、下列对中共“七大”的表述,不正确的是:()
A. 确定了开展土地革命和武装反抗国民党反动派的总方针
B.确立了毛泽东思想为中国共产党的指导思想
C.毛泽东在会上作了《论联合政府》的政治报告
D.为夺取抗战的最后胜利和新民主主义革命在全国的胜利奠定了基础
8、中国近代反抗外国侵略的斗争曾经屡遭失败,这一局面彻底扭转的标志是:()A.北伐战争胜利 B.抗日战争胜利 C.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 D.抗美援朝战争胜利
9、小陈的家乡被日本统治50年之久,抗日战争胜利后才回到祖国怀抱,他的家乡是()
A.南京 B.西藏 C.台湾 D.东北三省
10、中国人民抗日战争能够取得胜利的根本原因是()
A.国共两党的合作 B.全民族的共同抗战
C.国际社会的援助 D.建立了抗日根据地
11、“山高路远坑深,大军纵横驰奔。
谁敢横刀立马?惟我彭大将军。
”这首诗歌赠与的对象彭大将军指挥了哪次战役?()
A.台儿庄战役 B.百团大战 C.徐州会战 D.淞沪会战
12、台儿庄战役和百团大战胜利的相同意义是()
①沉重的打击了日寇②鼓舞了全国人民的抗战信心
③提高了共产党和八路军的威望④是国民党正面战场的一次重大胜利
A.①② B.②③ C.③④ D.①④
【课后反思】
1、学后收获:
2、学后疑问(错题集锦):
3、我的大胆尝试:
4、今天我主动学习了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