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国外食品中铝的限量标准

国外食品中铝的限量标准

国外食品中铝的限量标准
国外食品中铝的限量标准

国外食品中铝的限量标准

世界卫生组织和联合国粮农组织(WHO/FAO)于1989年正式将铝确定为食品污染物加以控制,提出人体铝的暂定摄入标准每周允许摄入量为7mg/kgB·W,即相当于每日允许摄入量为1mg/kgB·W。在国际食品法典委员会(CAC)的《食品添加剂通用标准》中,也包括含铝食品添加剂。

2006年,联合国粮食及农业组织/世界卫生组织联合食品添加剂专家委员会评估铝的安全性时,认为铝化合物在低于先前用来制定安全参考值的剂量,仍可能会影响实验动物的生殖系统和发育中的神经系统,因此决定把暂定每周可容忍的铝摄入量(包括添加剂)降低七倍,至每公斤体重1毫克的水平。

联合国粮农组织及世界卫生组织联合食品添加物专家委员会(JECFA)2011年报告,将铝每周可容许摄取量暂定每人每公斤体重为2mg(毫克);欧盟则订为1mg。

我国的现行标准中规定:国家《食品添加剂卫生标准》规定,铝残留量不得超过100毫克/公斤;《食品中污染物限量》对面食制品中的铝限量同样为100毫克/公斤。

捷克等欧盟国家规定铝在面食品中最大限量为10毫克/公斤。欧盟食品安全局规定,食品中(例如面条)铝含量不能超过10mg/kg。

自去年12月份至今,欧盟已多次对中国产面制品(包括方便面、鸡蛋面等)发出多份预警通报,称铝含量超标。经中国SPS咨询点与欧盟SPS咨询点联系,欧盟答复:In food products, similar to noodles

(also on the base of wheat flour, water and salt) the levels of aluminium does not exceed the 10 mg/kg。

中文参考译文:在食品产品中,类似面条(以小麦粉、水和盐为主),铝的含量不能超过10mg/kg。

说明:欧盟食品安全局(EFSA)于2008年5月22日采纳了一项有关通过饮食摄入铝的安全性问题的建议(见附件),规定面制品中铝含量不得超过10ppm。

欧盟修订含铝食品添加剂的使用条件及限量2012年5月4日,欧盟委员会发布(EU)No380/2012法规,修订了欧委会(EC)No1333/2008法规附件II中关于含铝食品添加剂的使用条件及限量。该法规自公布20日后生效。

(EU)No380/2012号法规修订了(EC)No1333/2008法规附件II和(EU)No231/2012法规中对含铝色淀的分类,并明确色淀中铝的最高含量。经风险评估,(EU)No380/2012法规决定从(EC)1333/2008号附件二B部分中的所有添加剂名单中删除E558、E556(硅酸铝钙)和E559(硅酸铝)三种添加剂。另外,法规规定了两款临时豁免条款,一是2012年2月1日以前合法上市但不符合本法规规定的食品可在保质期内只能销售至2012年2月1日。二是允许2012年8月1日以前合法上市但不符合本法规规定的含铝色淀可在保质期内销售直至2012年8月1日。

NONE

mg/kg

GTL_031

GTL_032

不得检出

糖精钠(以糖精计)

甜蜜素(以环己基氨基磺酸计)应符合GB 10344-2005标准要求。

食品安全国家标准管理办法

食品安全国家标准管理办法 为规范食品安全标准管理工作,卫生部起草并发布《食品安全国家标准管理办法》。该办法分七章,包括:总则,规划、计划和立项,起草,审查,批准和发布,修改和复审,附则,共计四十二条。 《办法》规定了食品安全国家标准规划和制(修)订计划的内容及制定程序、标准起草过程要求、公开征求意见要求、标准审查程序、标准批准发布形式及实施后的管理等。 《办法》从内容上体现出以下特点: 一是强调了标准制定过程的科学性,要求以食品安全风险评估结果和食用农产品质量安全风险评估结果为制定标准的主要依据,参照国际食品法典标准,同时充分考虑我国的社会经济发展水平。 二是在标准起草、审查等环节均体现了公开透明原则。要求标准在起草完成后,应当书面征求标准使用单位、科研院校、行业和企业、消费者、专家、监管部门等各方面意见。经审评委员会秘书处初审通过的标准,要在卫生部网站上公开征求意见。 三是鼓励社会广泛参与食品安全国家标准工作。任何单位和个人都可以提出标准制(修)订的建议,对公开征求意见的标准草案发表意见,对标准实施过程中存在的问题提出意见和建议。 四是突出标准审查工作的重要性。《食品安全法》规定食品安全国家标准应当经食品安全国家标准审评委员会审查通过。为了保证标准审查质量,根据《食品安全国家标准审评委员会章程》,将审评委员会内的审查细化为秘书处初审、专业分委员会审查、主任会议审议三个环节,同时增设卫生部卫生监督中心审核环节。该中心多年来一直承担着对各专业卫生标准报批材料的审核工作,有丰富的工作经验,增设此环节,有利于保证报至卫生部的标准报批材料的规范性。 中华人民共和国卫生部令 第77号 《食品安全国家标准管理办法》已于2010年9月20日经卫生部部务会议审议通过,现予以发布,自2010年12月1日起施行。 部长陈竺 二○一○年十月二十日 编辑本段食品安全国家标准管理办法 第一章总则[1] 第一条为规范食品安全国家标准制(修)订工作,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食品安全法》及其实施条例,制定本办法。

浅析国内外食品安全问题

浅析国内外食品安全问题 最近一段时间,食品安全问题引起大众的广泛关注。于3.15爆出的河南瘦肉精事件闹得沸沸扬扬,添加瘦肉精喂出来的猪不仅颜色光亮,而且可以增加猪的瘦肉率。实际上瘦肉精是一种肾上腺类神经兴奋剂,如果一次摄入量过大,就会产生异常生理反应的中毒现象,作为兽药或禽畜饲料添加剂,则属于违禁品。 与瘦肉精相似的还有牛肉膏,近期在安徽查获一种名为“牛肉膏”的添加剂,经过腌制,可让猪肉在90分钟内迅速变身“牛肉”,猪肉冒充牛肉,可以节省大量成本,而食用者在外观上也几乎分辨不出来,据悉,牛肉膏中其实是复合添加剂,用量应有限制,吃多了则可能致癌。随着染色馒头、含亚硝酸盐的牛奶、50种毒食品等等恶性事件接连不断地被曝光,报纸、杂志和网络上也涌现出大量纰漏和探讨食品安全问题的文章,国民越来越为食品安全而担忧。 放眼世界,国外就没有类似的恶性食品安全事件吗?有,但相对国内来说是极少的。美国、日本还有很多欧洲的发达国家,它们采用了何种措施保证食品的安全?商家如何避免食品出现安全隐患?政府和相关部门花了什么心思在食品安全上呢?下面,我们从国内外对待食品安全问题的区别来谈一谈国内食品安全的解决方法。 一、食品安全标准方面 国内外对食品安全的衡量标准是不同的。近年来接连出现一些跨国公司的产品在海外被发现存在安全隐患,但跨国公司随后都声明其在华产品“安全”、符合中国标准。例如,来自瑞典研究机构的数据表示,雀巢等品牌生产的部分婴儿食品含有砷、铅等毒重金属,存在安全隐患。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随后通报,这些品牌在华产品检出的砷、铅等重金属,均未超出中国标准。数据显示,多年以来我国食品出口合格率均保持在99.8%以上,而内销食品在“多年整顿”的背景下,合格率却只有90%左右。虽然只有九个百分点的差距,但却暴露出食品安全标准“内外有别”的尴尬。 另外,部分食品标准三十年不变。中国消费者协会律师团团长邱宝昌表示:

国外食品安全监管体系的变迁及综述

国外食品安全监管体系的变迁及综述

一、国外食品安全监管体系的变迁 食品安全问题不但是中国当前急需解决的问题,也是一个亟待解决的全球性难题。每年世界各地都要发生多起重大食品安全事件,仅以乳制品安全事件为例,近年来就发生过:1955年日本著名乳制品企业森永公司有毒化合物当作乳质稳定剂在奶粉中添加事件,日本最大奶制品企业雪印公司特大污染事件,丹麦产荷兰“多美滋”奶粉受微小金属颗粒和润滑油污染事件,美国雅培婴儿奶粉事件,的雀巢奶粉碘含量超标事件,美国Gentilease婴儿奶粉含金属颗粒超标事件等。食品安全事故使各国加快了健全监管体系的步伐,一批法律相继出台并不断调整完善。发达国家的食品监管体系大都经过了几十年甚至上百年的发展。 当前食品安全的问题已远远超出传统的食品卫生或食品污染的范围,而成为人类赖以生存和健康发展的整个食物链的管理与保护问题。经济形式的变更、产业分工的专业化以及新技术的发展,都决定了食品安全监管是个不断变化、与时俱进的过程。美国的食品安全监管,就经历了一个由乱到治的过程,非常典型。美国食品安全监管体系的变迁大致能够分为以下四个阶段: 第一阶段是自由竞争阶段,时间是从美国建国到18 代早期。在这段时间里,由于资本主义经济尚未大规模发展,与食品有关的商业贸易多限于各州境内。因此,当时主要由州政府负责对食品的生产和销售活动进行监督,而联邦政府则主要负责管理食品的出口。

第二阶段是由乱到小治阶段,时间是在1850年代到19 代初期。到了1850年代中晚期,由于资本主义大工业的迅猛发展,食品贸易由各州而扩展至全国。在巨额利润的驱使下,食品市场出现了制伪、掺假、掺毒、欺诈现象。牛奶掺水、咖啡掺炭在当时司空见惯,甚至还有不法奸商在牛奶中加甲醛、肉类用硫酸、黄油用硼砂做防腐处理。在公众的重压之下,19 ,国会经过了《纯食品和药品法》和《肉类制品监督法》。这标志着美国食品安全监管走上了法制化的道路,极大地遏制了食品生产经营领域的违法行为。 第三阶段是由小治到大治阶段,时间是在19 代早期。最初的《食品药品法》和《肉类制品监督法》没有对食品标准问题作出规定。因此人们无法经过食品的标签或者外观来判断其成份或者质量,大量使用各种人造材料、添加剂的食品开始充斥市场。1938年,国会制定了《食品、药品和化妆品法》,该法案对食品安全监管体制作了较大的调整,扩大了FDA(食品药品管理局)在食品安全监管方面的权力,奠定了美国现代食品安全监管体制的基础。此后FDA根据法律的授权制定了大量的部门规章,进一步加强了食品安全监管工作。 第四阶段是完善与加强阶段,时间是由1950年代到现在。《食品、药品和化妆品法》颁布以后,有关部门加强了对食品安全的监管。此后出台的与食品安全有关的法律都以该法所确立的基本框架为前提,或者对该法的部分条款进行修改,或者对某种

2005年食品安全六大事件

2005年食品安全六大事件 2005年食品安全六大事件 食品安全的问题日益成为全球消费者共同面对的困扰。在新的一年到来的时候,人们希望这些困扰也能越来越少。 在即将过去的2005年,食品安全成为全国上下高度关注的话题,一系列事关消费安全的食品质量事件频频发生。当然,这其中也不乏一些被传媒放大或扭曲的“恐慌”。不过,总体而言,2005年对于我国进一步推进食品安全的体系建设具有重要意义,一是国内消费者的食品安全意识空前高涨,自我保护的能力也得到很大的提高;二是有关监管部门也从众多实践中积累了很多处理突发性事件的经验,许多陈旧过时的标准得到了及时修订;三是国内食品安全的处理做到了与国际同步。下面回顾的6起食品安全事件就是在这其中具有重要意义的一些例证。 “苏丹红一号”掀起全球食品安全警报 2月,英国食品标准署就食用含有添加可致癌物质苏丹红色素的食品向消费者发出警告,并在其网站上公布了30家企业生产的可能含有苏丹红一号的359个品牌的食品。此消息一经传出,全球哗然,并引起中国的高度关注。2月23日,中国也对苏丹红一号下达了追杀令,揭开了对苏丹红一号实行从生产、流通、餐饮各环节拉网式围剿行动的序幕。 雀巢奶粉“碘”含量超标击破国外大企业光环 5月,浙江省有关部门公布了近期该省市场儿童食品质量抽检报告,其中知名的“雀巢”奶粉赫然被列入碘超标食品目录。在经历了消极应对———公开道歉———只换不退之后,雀巢中国有限公司终于在退货问题上有所松动。雀巢表示,消费者如有退货要求,公司可予以办理。6月8日,国家标准化管理委员会对“婴儿配方乳粉中碘含量”问题正式表态:按照《标准化法》第三章第十四条“强制性标准,必须执行。不符合强制性标准的产品,禁止生产、销售和进口”的要求,对不符合标准要求的婴儿配方乳粉应禁止生产和销售。 不实报道导致国产啤酒被妖魔化 7月,因为某报纸一篇未经证实的“95%啤酒加甲醛”的报道,中国啤酒业一下子被推上了风口浪尖,韩日紧急回收并检测今年进口的中国啤酒。但是,国家质检总局的抽查结果却

国外食品安全监管的经验分析详细版

文件编号:GD/FS-1201 (解决方案范本系列) 国外食品安全监管的经验 分析详细版 A Specific Measure To Solve A Certain Problem, The Process Includes Determining The Problem Object And Influence Scope, Analyzing The Problem, Cost Planning, And Finally Implementing. 编辑:_________________ 单位:_________________ 日期:_________________

国外食品安全监管的经验分析详细 版 提示语:本解决方案文件适合使用于对某一问题,或行业提出的一个解决问题的具体措施,过程包含确定问题对象和影响范围,分析问题,提出解决问题的办法和建议,成本规划和可行性分析,最后执行。,文档所展示内容即为所得,可在下载完成后直接进行编辑。 近年来, 国内外食品安全问题日益突出, 已经成为一个全球性的热点问题。在世界许多国家,食品安全事件也时常发生。相比而言,发达国家已经建立起了较为完整的“从农田到餐桌”的食品安全保障体系。本文简要概述美国、欧盟、日本等发达国家食品安全管理的发展历程,介绍主要做法,并提出六个方面的共性特点。 一、发展历程 (一)美国。美国食品安全在一百多年以来得到了极大地发展,由乱而治,并且不断完善,成为世界上最为严格的食品安全监管国之一。近年来,美国多

次发生食品污染事件,奥巴马政府根据不断变化的现实对美国食品安全体系进行的一次大变革,签署了《食品安全现代化法案》。 (二)欧盟。由于口蹄疫、疯牛病、禽流感病等疫情频频爆发,暴露了欧盟原有的食品法规和官方控制存在缺陷。为了应对这一新变化,欧盟发布《欧盟食品安全白皮书》,成立欧盟食品安全局,并逐渐形成了以“食品全白皮书”为核心的各种法律、法令、指令等并存的食品安全体系新框架。 (三)日本。20xx年发生疯牛病之后,由于民众的反应强烈,日本颁布了新的《食品安全基本法》,成立了食品安全委员会,统一负责风险评估,形成了目前农林水产省、劳动厚生省和食品安全委员会三方协同制衡的食品安全监管体系,并对原有风险管理机构内部的农产品质量安全管理职能进一步独立

食品中水分和灰分含量的测定

实验一食品中水分和灰分含量的测定 水分含量的测 一、目的及意义 通过测定食品中的水分含量,可以研究食品的最佳保存条件,食品的成熟程度,以及食品所含有的营养素浓度等一系列有关食品的问题。 二、试剂与药品 奶粉 三、实验原理 利用食品中水分的性质,在101.3Kpa (一个大气压),温度在101℃~105℃下采用挥发方法测定样品中干燥减失的重量,包括吸湿水、部分结晶水和该条件能挥发的物质,再通过干燥前后的称量数值计算出水分的含量。 四、仪器及设备 铝盒、电热恒温干燥箱、干燥器(内附有效干燥剂)、电子天平 五、分析步骤 1. 取洁净铝盒,置于101℃~105℃干燥箱中,铝盒盖斜支于铝盒边,加热1.0h ,取出盖好,置于干燥器内冷却0.5h ,称量,并重复干燥前后两次质量不超过2mg ,取为恒重 2. 称取奶粉2g 左右放入铝盒中,置于101℃~105℃干燥箱中,盒盖斜支于盒边,干燥2h~4h 后,盖好取出放入干燥器内冷却0.5h 后称量。然后再放入101℃~105℃干燥箱中干燥1h 左右,取出,放入干燥器内冷却0.5h 后再称量。并重复以上操作至前后两次质量差不超过2mg ,即为恒重。 六、结果分析与讨论 食品中(水分%+干物质%=100%) 水分%= %100%100103?--m m m 3m --------干物质与铝盒的总重 3m =18.2208g 0m --------铝盒恒重的重量 实验数据 0m =16.2665g 1m --------奶粉的称量重量 1m =2.0084g

计算可得 水分%=2.694% 由此可知奶粉中水分的百分比为2.694% 灰分含量的测定 一、 目的及意义 检测食品中矿物质的含量,是食品有机物破坏的方法之一。 二、 试剂与药品 奶粉 三、 实验原理 食品经灼烧后,所残留的无机物称灰分,灰分数值系用灼烧、称重后计算得出。 四、 仪器及设备 马弗炉、电子天平、坩埚、干燥器(内附有效干燥剂)。 五、 分析步骤 1. 取大小适宜的石英坩埚或瓷坩埚置于马弗炉中,在550℃下灼烧0.5h ,冷却至200℃左 右,取出,放入干燥器中冷却0.5h ,准确称量。重复灼烧至前后两次称量相差不超过0.5mg 为恒重。 2. 称取2g 左右奶粉,放入瓷坩埚,然后先在电热板上以小火加热使试样充分碳化至无烟, 然后置于马弗炉中,在550℃灼烧4h ,冷却至200℃左右,取出,放入干燥器中冷却30min 。重复灼烧至前后两次称量相差不超过0.5mg 为恒重。 3. 注意事项; 把坩埚放入高温炉或从炉中取出时,要在炉口停留片刻,使坩埚预热或冷却。 防止因温度剧变而使坩埚破裂. 六、 结果分析与讨论 计算 灰分%=%1001 02?-m m m 2m --------灰分与瓷坩埚的总重 2m =51.4785g 0m --------瓷坩埚恒重的重量 实验数据 0m =51.3679g 1m --------奶粉的称量重量 1m =2.0004g 计算可得 灰分%=5.528%

《食品安全国家标准管理办法》

总则 第一条为规范食品安全国家标准制(修)订工作,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食品安全法》及其实施条例,制定本办法。 第二条制定食品安全国家标准应当以保障公众健康为宗旨,以食品安全风险评估结果为依据,做到科学合理、公开透明、安全可靠。 第三条卫生部负责食品安全国家标准制(修)订工作。 卫生部组织成立食品安全国家标准审评委员会(以下简称审评委员会),负责审查食品安全国家标准草案,对食品安全国家标准工作提供咨询意见。审评委员会设专业分委员会和秘书处。 第四条食品安全国家标准制(修)订工作包括规划、计划、立项、起草、审查、批准、发布以及修改与复审等。 第五条鼓励公民、法人和其他组织参与食品安全国家标准制(修)订工作,提出意见和建议。 规划、计划和立项 第六条卫生部会同国务院农业行政、质量监督、工商行政管理和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以及国务院商务、工业和信息化等部门制定食品安全国家标准规划及其实施计划。 第七条食品安全国家标准规划及其实施计划应当明确食品安全国家标准的发展目标、实施方案和保障措施等。 第八条卫生部根据食品安全国家标准规划及其实施计划和食品安全工作需要制定食品安全国家标准制(修)订计划。 第九条各有关部门认为本部门负责监管的领域需要制定食品安全国家标准的,应当在每年编制食品安全国家标准制(修)订计划前,向卫生部提出立项建议。立项建议应当包括要解决的重要问题、立项的背景和理由、现有食品安全风险监测和评估依据、标准候选起草单位,并将立项建议按照优先顺序进行排序。 任何公民、法人和其他组织都可以提出食品安全国家标准立项建议。 第十条建议立项的食品安全国家标准,应当符合《食品安全法》第二十条规定。 第十一条审评委员会根据食品安全标准工作需求,对食品安全国家标准立项建议进行研究,向卫生部提出制定食品安全国家标准制(修)订计划的咨询意见。 第十二条卫生部在公布食品安全国家标准规划、实施计划及制(修)订计划前,应当向社会公开征求意见。 第十三条食品安全国家标准制(修)订计划在执行过程中可以根据实际需要进行调整。根据食品安全风险评估结果和食品安全监管中发现的重大问题,可以紧急增补食品安全国家标准制(修)订项目。 起草 第十四条卫生部采取招标、委托等形式,择优选择具备相应技术能力的单位承担食品安全国家标准起草工作。 第十五条提倡由研究机构、教育机构、学术团体、行业协会等单位组成标准起草协作组共同起草标准。 第十六条承担标准起草工作的单位应当与卫生部食品安全主管司局签订食品安全国家标准制(修)订项目委托协议书。

国内外食品安全现状

国内外食品安全现状 学院: 专业: 姓名: 学号: 食品安全是一个重要的公共卫生问题。2000年第53届世界卫生组织大会将食品安全确定为全球公共卫生优先领域。 进入21世纪后,许多国家在建立健全本国食品安全体系方面做了大量工作,发达国家更是一马当先,走在前面。 2004年,我国对食品安全监管体制进行重大改革,对从农田到餐桌的食品安全实行“分段监管”,建立起多部门监管的体制 然而,2007年,我国食品安全管理遇到重大挑战,中美食品安全问题、中欧食品安全问题、中国与周边国家食品安全问题频频出现,引起了国际社会的广泛关注。 这些问题的出现,其成因很多,但与各国食品安全监管体制不无关系。为了探索这个问题,笔者收集了国内外食品安全监管体制的文献资料,进行了认真分析。 一、国外食品安全监管体制的状况 (一)加拿大食品安全监管体制 为了提高效率,减少部门职能重叠,降低联邦开支,加拿大于1996年进行了食品安全监管机构的重组,将加拿大卫生、农业、渔业和海洋部门的食品安全监管职能合并,成立加拿大食品监督署,于1997年4月开始工作。 加拿大食品监督署的职责有:进/出口食品的监督,实验室和诊断支撑,危机管理和产品召回,以及出口认证。CFIA直接向加拿大农业及农产品部部长报告工作。 加拿大食品安全监管机构重组后,取得了3个方面的成效: ①节省财政预算支出,1997~1998年财政年度的支出减少了10%; ②减少机构监管的重叠,避免了不同部门开展同样监督检查的现象; ③明确职责,加强协作,减少监管的“盲区”。 加拿大卫生部负责公共政策和标准的制定,包括研究、风险评估,以及制定食品中允许物质的限量标准。 (二)美国食品安全监管体制 美国的食品安全监管体制由联邦政府、州和地方政府部门组成。在联邦政府层面上,有12个部门涉及食品安全监管,即:美国农业部食品安全监督局;美国农业部农业市场局;美国农业部动植物监督局;美国农业部粮食、包装、储存管理局;美国人类卫生服务部食品药品管理局(FDA);美国人类卫生服务部疾病预防控制中心;美国国家海洋渔业商贸局;美国财政关税局;美国财政部烟、酒、火炮局;美国环保署;美国联邦贸易委员会;美国农业部农业研究所。然而,美国联邦政府主要的食品安全监管部门是美国农业部的FSIS和美国人类卫生服务部的FDA。 美国农业部的FSIS负责肉、禽及蛋制品的食品安全监管,美国人类卫生服务部的FDA负责农业部监管之外的食品的安全监管。据此,FSIS和FDA被称作美国的两大食品安全系统。由此可见,美国实行的是多个部门参与的食品安全监管体制,这种体制在职责和工作范围上似乎界定得很清楚,但实际上仍存在缺陷: ①食品安全监管职能重叠。例如,在蛋产品的管理上,FSIS负责蛋制品加工的监管,FDA负责对蛋产品运输、零售以及餐饮服务的监管。同时,FSIS和FDA还共同监管壳蛋的加工、壳蛋运输、蛋的批发。 ②重复监督检查。例如,对同一个生产三明治的企业,对暴露肉馅的监督检查由FSIS实施,而对非暴露肉馅三明治的监督检查则由FDA实施。又例如,美国国家海洋气候管理局每年要对2500个国内外的海产品公司进行检查,又与FDA实行的监督检查重复。 ③食品监管的权限不一致。例如,FSIS对企业未实施召回的食品可采取措施临时扣留该产品20天,

食品中铝的测定及管理现状

食品中铝的测定及管理现状 作者:赵晓光陈丽华李威 来源:《北方经贸》2012年第07期 摘要:鉴于铝已被公认为是食品中的污染物,国家相关部门应在基于风险评估及考虑食品中铝本底含量的基础上,制定各类食品中铝的限量。食品生产企业应洁身自爱,尽量少加或不加含铝添加剂。我国应加快食品安全标准与国际标准接轨的步伐。 关键词:铝;食品;食品添加剂 中图分类号:F20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5-913X(2012)07-0118-01 一、食品中铝的来源 一是,天然存在:由于铝是地壳中含量最高的金属,所以我们日常所接触的饮用水及各种食物或多或少都含有一定的铝。饮用水含有铝,含量一般少于0.2mg/L。大部分食物亦含有铝,原因可能是铝天然存在于食物中(一般含量少于5mg/kg),不过,有些食物的天然铝含量可能偏高,如马铃薯、菠菜和茶叶。此外,有报告指出,婴儿豆奶配方奶粉冲调的豆奶铝含量约0.4-0.6mg/L[1]。 二是,使用铝制烹饪用具和锡纸所致。除食品本身含铝外,用铝制品包装或盛放食品的器具也可导致食品铝含量超标。比如用铝罐包装的饮料,虽然其内表面有保护层,但如果存放时间过长,保护层损坏,具有酸性的饮料就可能从破损处腐蚀铝罐,使饮料中含有铝离子。再如用铝锅等炊具烹调或盛放酸性较强的菜肴,也能使铝溶解于菜肴中。 食品器具中铝溶出量调查与分析结果表明,铝制食品器具中铝溶出量普遍较高,溶出范围为0.25mg/L~206mg/L;不粘涂层不锈钢制品,铝溶出量平均为3.1mg/L。若经长期的使用、洗刷,不粘涂层脱落加剧。在烹饪过程中,特别是在煮酸性食物时,锅中的铝溶出量会增加。无涂层不锈钢材质制品铝溶出量为0~0.35mg/L,普遍比不粘涂层低;陶瓷器具、玻璃器具、塑料容器铝溶出量很少或没有。 三是,含铝食品添加剂。目前我国广为使用的含铝食品添加剂有膨松剂、稳定剂硫酸铝钾(又名钾明矾)、硫酸铝铵(又名铵明矾);抗结剂硅铝酸钠;膨松剂酸性磷酸铝钠。 其中普遍使用的明矾有很好的絮凝作用,常被民间用来作为净水剂。现代大城市正规自来水厂是不用明矾的,但一些使用地表水的小型自来水厂有时也向水中加入一些铝盐絮凝剂以加速水中的泥沙及其他悬浮物的沉淀,使自来水中含有较多铝离子。一些淀粉类食品如粉条、粉丝、粉皮、凉粉、凉皮等在制作时也常被加入明矾。经过明矾的絮凝作用,粉条、凉粉会变得

食品安全国家标准

食品安全国家标准 食品添加剂生产通用卫生规范 (送审稿) 发布实施

食品安全国家标准 食品添加剂生产通用卫生规范 范围 本标准规定了食品添加剂生产过程中原料采购、加工、包装、贮存和运输等环节的场所、设 施、人员的基本要求和管理准则。 本标准适用于各类食品添加剂的生产, 如确有必要制定某类食品添加剂的专项卫生规范,应当以本标准作为基础。 基本要求 生产工艺和生产过程应符合相应的国家标准、法规和其他相关规定。 企业应建立、实施并遵守有效的安全控制体系,以确保产品符合相应的食品安全要求。 产品质量应符合相关标准要求,在保质期内产品应保持应具有的功能性。产品的标识应符合相应的国 家标准、法规和其他相关规定。 采用食品原料生产的食品添加剂、酶制剂、复配食品添加剂、食品用香精生产企业的选址、厂区 环境、厂房和车间、设施与设备、卫生管理要求应符合的相关要求。附录适用于产品标准中有微 生物控制要求的食品添加剂以及酶制剂类食品添加剂生产过程的微生物监控。 鼓励可用管理的食品添加剂生产企业按照要求进行管理。 选址 应选择地势干燥、水源充足、交通便利,不影响周围居民生活和安全的区域。 不应选择对产品有显著污染的区域。 厂区环境 厂区环境应整洁卫生。 厂区应合理布局,生产区、生活区等各功能区域划分明显,并有适当的分离或分隔措施,防止交叉污染。 厂区内的道路应硬化。 企业应根据情况制定预防虫害控制程序,采取有效措施防止虫害的孳生。 厂区应有适当的排水系统,排污沟渠等设施应保持畅通。 企业应根据情况制定废弃物存放和清除制度,废弃物的存放不应对产品生产造成污染,有特殊要求的废弃物其处理方式应符合有关规定。 生产区不得生产和存放有碍产品卫生的其他物品。 厂房和车间 厂房的面积和空间应与生产能力相适应,应根据产品特点和工艺要求设置生产场所、包装场所、 仓库、检验场所等生产用房,便于设备安置、清洁消毒、物料存储及人员操作。 厂房和车间的内部设计和布局应满足产品生产操作要求,建筑物、设备布局与工艺流程三者衔接 合理,既能保证生产的连续性且能防止生产中或工序间发生交叉污染。 1 / 6

国外食品安全事件.

食品卫生安全是当今世界各国普遍重视的一个全球性问题。欧盟作为世界上法制最完备、经济最发达、科技最先进、公民生活质量最高的地区之一, 曾屡屡遭受食品安全问题的严重冲击,从上个世纪末到本世纪初, 欧盟是全球食品安全危机高发地区之一,疯牛病牛肉、李斯特杆菌肉制品、变质饮料和受污染巧克力等事件层出不穷, 严重暴露了欧盟食品安全政策的缺陷。 接连不断的食品安全危机 首先要提的就是曾经震惊世界的疯牛病引发的病牛肉危机事件。 1986年, 英国就开始发生疯牛病。 1996年3月, 英国政府宣布新型克雅氏病患者与疯牛病有关, 整个英国乃至欧洲“谈牛色变”, 短短几个月中, 欧盟多个国家的牛肉销售量下降了70%。 20 01年,新一轮疯牛病相继在法国、德国、比利时、西班牙等国发生,欧盟 各国的牛肉及其制品销售遭受重创, 35万工人失业, 政府为此承受每年上百亿欧元的经济损失。疯牛病不仅影响了欧洲居民的食品安全和生活消费习惯, 还制造了严重的公共卫生危机, 英国、法国、荷兰、西班牙和葡萄牙等国相继发现该病传染患者, 并不断出现死亡病例, 仅在英国就有1 20多人死于该病。由于该病发病潜伏期较长, 有专家预测此后10~30年受此影响的死亡人数会成倍增长。 1999年, 比利时维克斯特饲料公司把被二恶英污染的饲料出售给上千家欧洲农场和家禽饲养公司, 造成欧盟生鲜肉类和肉类深加工产品的重大污染, 整个欧洲陷入极大恐慌之中, 包括美国在内的世界许多国家都禁止从欧盟进口肉类产品。然而,一波未平,一波再起。比利时150多名儿童因喝了受污染的二氧化碳灌装的可口可乐而出现严重不适症状, 卢森堡、荷兰也发现了类似的问题饮料, 三国政府下令撤下所有正在销售的可口可乐。 20 00年初, 法国古德雷食品公司生产的熟肉酱和猪舌中发现含有致命的李斯特杆菌, 危机涉及全国19个省,至少9人死亡,其中包括两名新生婴儿。2001年9月,英国和爱尔兰等国相继爆发了口蹄疫, 危机持续了11个月, 欧盟国家肉类市场全面萎缩, 饲养户和商场损失惨重,消费者再次陷入恐慌中。近期,英国再次受到口蹄疫情威胁。2006年,世界著名巧克力食品企业英国吉百利公司因管道泄露导致清洁设备污水污染了巧克力, 使42人因食用被沙门氏菌污染的巧克力而发生食物中毒, 公司紧急在欧盟和全球范围内召回上百万块巧克力。

国外食品安全监管的经验分析实用版

YF-ED-J3015 可按资料类型定义编号 国外食品安全监管的经验 分析实用版 In Order To Ensure The Effective And Safe Operation Of The Department Work Or Production, Relevant Personnel Shall Follow The Procedures In Handling Business Or Operating Equipment. (示范文稿) 二零XX年XX月XX日

国外食品安全监管的经验分析实 用版 提示:该解决方案文档适合使用于从目的、要求、方式、方法、进度等都部署具体、周密,并有很强可操作性的计划,在进行中紧扣进度,实现最大程度完成与接近最初目标。下载后可以对文件进行定制修改,请根据实际需要调整使用。 近年来, 国内外食品安全问题日益突出, 已经成为一个全球性的热点问题。在世界许多 国家,食品安全事件也时常发生。相比而言, 发达国家已经建立起了较为完整的“从农田到 餐桌”的食品安全保障体系。本文简要概述美 国、欧盟、日本等发达国家食品安全管理的发 展历程,介绍主要做法,并提出六个方面的共 性特点。 一、发展历程 (一)美国。美国食品安全在一百多年以

来得到了极大地发展,由乱而治,并且不断完善,成为世界上最为严格的食品安全监管国之一。近年来,美国多次发生食品污染事件,奥巴马政府根据不断变化的现实对美国食品安全体系进行的一次大变革,签署了《食品安全现代化法案》。 (二)欧盟。由于口蹄疫、疯牛病、禽流感病等疫情频频爆发,暴露了欧盟原有的食品法规和官方控制存在缺陷。为了应对这一新变化,欧盟发布《欧盟食品安全白皮书》,成立欧盟食品安全局,并逐渐形成了以“食品全白皮书”为核心的各种法律、法令、指令等并存的食品安全体系新框架。 (三)日本。20xx年发生疯牛病之后,由于民众的反应强烈,日本颁布了新的《食品安

膨化食品中铝含量的测定

膨化食品中铝含量的测定 一、原理 试样经常处理后,三价铝离子在乙酸-乙酸钠缓冲介质中,与铬天青S 及溴化十六烷基三甲胺反应形成蓝色三元络合物,于640nm波长处测试吸光度并与标准比较定量。 缓冲液的选择:用各pH 值缓冲液,按实验方法操作,络合物在pH 值为6.5 条件下的吸光度最大,且空白值较低,故选缓冲液的pH 值为 6.5。 二、主要试剂和仪器 1、试剂 (1)高氯酸(分析纯);硝酸、硫酸、盐酸(优级纯)。 (2)浓度为6 mol/L 盐酸的制备:量取50 mL 盐酸,加水稀释至100 mL。 (3)体积分数为1%的硫酸溶液。 (4)硝酸—高氯酸(5+1)混合液。 (5)乙酸—乙酸钠溶液的制备:称取34 g 乙酸钠(NaAc·3H2O)溶于450 mL 水中,加2.6 mL 冰乙酸,调pH 值为5.5,用水稀释至500 mL。(6)质量浓度为0.5 g/L 的铬天青S (Chromeazurol S)溶液的制备:称取50 mg 铬天青S,用水溶解并稀释至100 mL。 (7)质量浓度为0.2 g/L 的溴化十六烷基三甲胺溶液的制备:称取20 mg 溴化十六烷基三甲胺,用水溶解并稀释至100 mL。必要时加热助溶。

(8)质量浓度为10 g/L 抗坏血酸溶液的制备:称取1.0 g 抗坏血酸,用水溶解并定容至100 mL。临用时现配。 (9)铝标准贮备液的制备:精密称取1.0000 g金属铝(纯度99.99%),加入50 mL 浓度为6 mol/L的盐酸溶液,加热溶解,冷却后,移入1 000 mL 容量瓶中,用水稀释至刻度。该溶液每1 mL 相当于含 1 mg 铝。 (10)铝标准使用液的制备:吸取1.00 mL 铝标准贮备液,置于100 mL 容量瓶中,用水稀释至刻度,再从中吸取5.00 mL 置于50 mL 的容量瓶中,用水稀释至刻度。该溶液每1 mL 相当于含1 μg 铝。2、仪器 分光光度计、食品粉碎机、酸度仪。 三、实验步骤 1、样品预处理 将试样粉碎、混匀,准确称取1 g 样品于烧杯中,加入5 mL 硝酸和高氯酸(4+1)的混合液,盖好玻璃盖,置于电热板上加热消化,待液体冒烟至透明时取下,放冷后,加入0.5 mL 硫酸,再置于电热板上加热,除去高氯酸,反复2 次,以保证彻底除去高氯酸,取下放冷后用水定容至50 mL,取1mL样品液进行测定,同时作空白试验。 2、测定 吸取0.0,0.5,1.0,2.0,3.0,4.0,6.0ml铝标准使用液(当于含铝0,0.5,,1.0,2.0,4.0,6.0微克)分别置于25ml比色管中,依次向各管中加入1mL1%硫酸溶液。吸取1.0ml消化好的试样液,置于25ml比色

电感耦合等离子体发射光谱法 对食品中铝含量测定方法的研究

电感耦合等离子体发射光谱法 对食品中铝含量测定方法的研究 邓泽英李京晶 北京市产品质量监督检验所北京 100071 摘要:本文探讨了利用电感耦合等离子体发射光谱法(ICP-AES)对食品中的铝含量测定方法的研究。并应用ICP-AES分析方法,对采用不同的消化方式处理标准试样对虾粉(GBW 08572)中的铝含量进行测定。同时试验酸度对测定结果的影响。结果表明:利用ICP-AES对食品中铝的测定方法具有灵敏度高、检测限低、精密度好、效率高、等优点。夲法其检出限为 0.2mg/L ,RSD为1.9%。若用超声雾化器雾化装置时,检出限为0.005 mg/L,RSD为6%。采用硫酸消化方式,能够明显提高高蛋白样品(对虾粉)的消解效率;样品的酸度过高会影响测定结果,样品中硫酸含量低于 2.5%以下时,可得到满意的结果。同时,用该分析方法测定鱼圆、桃酥中的Al。 关键词:电感耦合等离子体发射光谱法、ICP-AES、铝、食品 1 前言 随着医学的发展,人们逐渐认识到铝的危害性,人体摄入铝后仅有10%~15%能排泄到体外,大部分会在体内蓄积,当人体中铝元素含量太高时可与磷形成的不溶性磷酸铝后排出体外,从而导致磷的减少,这就不能生成足够的磷酸钙,而造成骨质中的钙流失,导致骨质疏松等疾病。同时,铝还会引起神经系统的病变,损伤大脑,使人的思维、意识和记忆功能丧失,严重者可导致痴呆。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监测显示:我国居民日常膳食中铝含量较高,因此,我们对食品中铝含量的检测和控制应引起高度重视。 目前我国各类食品中铝含量的检测主要依据2003年由卫生部食品卫生监督检验所制订的国家推荐标准GB/T 5009.182-2003《面制食品中铝的测定》,标准中所采用的测定方法是比色法[1],测定仪器是分光光度计。此方法存在一些不足之处,样品溶液在显色反应时对酸度的要求很高,而通过湿法消化的样品在通常情况下的酸度很难精确控制,导致检测的稳定性和重复性差,如样品中含聚合氯化铝时,会引起结果的偏差。 本文采用利用ICP-AES对食品中铝的测定方法具有灵敏度高、检测限低、精密度好、效率高等特点,使食品中铝的测定得到极好的效果。

食品安全国家标准食品中污染物限量标准

食品安全国家标准食品中污染物限量标准 (征求意见稿)编制说明 为贯彻《食品安全法》及其实施条例,落实《国务院办公厅关于印发食品安全整顿工作方案的通知》(国办发[2009]8号)规定和卫生部办公厅和农业部办公厅《关于印发2010年食品安全国家标准清理整顿工作方案的通知》(卫办监督发[2010]106号)的要求,在卫生部的统一安排下,食品安全国家标准审评委员秘书处(挂靠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营养与食品安全所)组织成立食品污染物限量的基础标准整合完善工作组,制定了工作方案,提出了本次工作的总体目标、工作原则、工作内容及进度安排,明确了工作组内框架组、模型组、比对组、无机组及有机组的工作内容、承担单位、负责人以及进度要求等。 参与本标准起草的单位有: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营养与食品安全所、中国食品发酵工业研究院、中国农业科学院农业质量与标准技术研究所、中国农业科学院蔬菜花卉研究所、北京市疾病预防控制中心、广东省疾病预防控制中心、江苏省疾病预防控制中心、福建省疾病预防控制中心、浙江省疾病预防控制中心、东南大学、首都医科大学、中国科学院生态环境研究中心。此外,国家粮食局标准质量中心及国家粮食局科学研究院、辽宁省粮食局、湖北省粮食局、陕西省粮油产品质量监督检验所也都派代表参加了标准起草过程的研讨会。 工作组以我国现行GB 2762-2005《食品中污染物限量》为基础,依照本次整合完善的框架体系要求,充分梳理分析我国现行有效的食用农产品质量安全标准、食品卫生标准、食品质量标准以及有关食品的行业标准中强制执行的标准中污染物的限量指标,找出标准中交叉、重复、矛盾或缺失等问题,提交详细的比较结果,并分析参考CAC、欧盟、澳新、日本、美国、香港、台湾等食品中的污染物限量标准及其规定,根据我国食品中污染

国外食品安全管理手段(新编版)

国外食品安全管理手段(新编 版) Safety management is an important part of enterprise production management. The object is the state management and control of all people, objects and environments in production. ( 安全管理 ) 单位:______________________ 姓名:______________________ 日期:______________________ 编号:AQ-SN-0101

国外食品安全管理手段(新编版) 日本食品“身世”可查 超市里的蔬菜、水果和鲜肉上标明重量、产地和保质期是很常见的,而在日本,消费者还可以通过电脑或者手机查到它们的“身世”甚至生产者的照片等更多信息。 日本消费者对食品安全的要求近乎苛刻,食品只有通过“重重关卡”才能登上百姓的餐桌。日本积累几十年经验形成了一整套行之有效的公共食品安全管理系统。根据2006年新修订的《食品卫生法》,日本开始实施关于食品中残留农药的“肯定列表制度”,将设定残留限量标准的对象从原先的288种增加到799种。 “食品溯源制度”也是日本政府目前正在大力推广的一项食品安全管理新制度,目的是利用当今发达的信息技术,对每一件产品

建立生产、加工、流通所有环节的“履历”,将其产地、农药使用情况等通过电子信息进行记录。一旦出现问题,通过记录就能够迅速找到原因,从而避免鱼目混珠、无从查找的现象出现。 在食品加工环节,原则上除厚生劳动省指定的食品添加剂外,食品生产企业一律不得制造、进口、销售和使用其他添加剂。食品添加剂的安全性还需要通过食品安全委员会进行的食品健康影响评价。 德国按条码“监控”鸡蛋 德国人向来以谨慎严谨着称,安全意识非常强,对于食品安全更是到了一丝不苟的地步。商店里,琳琅满目的食品,包装都是中规中矩,没有一点马虎。就拿小小的鸡蛋来说,为确保安全,每个鸡蛋上都有编号。一个鸡蛋拿在手上,看壳上的不同标码就知道它来自哪国、哪地和哪个饲养场。 在德国的市场上,从来没有看到过不带包装的鸡蛋。它们通常装在硬纸盒里,一个鸡蛋一个坑,每只鸡蛋上都有红色标码。打开一盒鸡蛋,编码就分为三个部分。

关于食品中铝的测定及食源铝污染的相关分析

关于食品中铝的测定及食源铝污染的相关分析 铝是人体中一种不可或缺的微量元素,其在医药行业、食品工业等领域有着广泛的应用。但需要注意的是,人体内铝元素超标会对人体健康产生严重危害,食品中铝的测定及食源铝污染近年来一直备受关注。基于以上,文章简要探讨了食品中铝的测定方法,分析了当前食源铝污染现状及危害,最后提出了控制食源铝污染的主要措施。 标签:食品;铝测定;食源铝污染 前言 铝在食品工业与医药行业等领域中的应用是十分重要的,但如果人们长期摄入铝含量超标的食品,则会使得人体内铝元素聚集,危害健康,尤其随着工业的发展,铝制品逐渐增多,土壤、空气及食物中的铝含量逐渐提升,对人类健康的威胁越来越大。这就对食品中铝的测定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同时需要严格的控制食源铝污染。基于以上,文章简要分析了食品中铝的测定及食源铝污染的相关问题。 1 食品中铝的测定方法探讨 食品中铝的测定方法众多,下面来简要介绍两种常用且行之有效的测定方法。 1.1 石墨炉法 在应用石墨炉法测定食品中铝的过程中,主要以石墨炉原子吸收光谱仪为基础,在传统测量中,测量前需要稀释样品,这会对测定准确度产生影响,为了避免这种问题,提升测定准确度,可以使用微波消解法来处理样品[1]。具体来说,在消解罐中加入0.3g样品,滴入3-5ml硝酸,之后放置到微波消解仪中进行消解。消解完成后,用蒸馏水定容,保证硝酸浓度值在5%左右,混合均匀后备用。需要注意的是,为了保证测定的准确性和客观性,在整个预处理的过程中,应当避免使用铝制品。 在预处理完成后采用石墨炉原子吸收光谱仪检测样品消化液与铝标准使用液,检测条件设置如下:(1)进样体积:20ul;(2)灯电流:25mA;(3)狭缝:0.7nm;(4)波长:257.5nm。 检测完成后,根据以下公式来计算样品中的铝含量: X=■ 公式中,m代表试样质量,F代表样品稀释倍数,V代表试样消化液体积,

食品安全国家标准食品经营过程卫生要求

食品安全国家标准食品经营过程卫生规范(征求意见稿) 前言 本标准为首次发布。 本标准主要特点如下: ——规定了食品经营过程从食品采购、运输、验收、贮存、销售各环节以及现场加工食品的场所、设施、人员的基本卫生要求和管理准则; ——适用于各种供人食用或者饮用的成品和原料以及按照传统既是食品又是药品的物品,但不包括以治疗为目的的预包装、散装食品的经营过程; ——强调了在食品采购、运输、验收、贮存、销售各环节防止污染的要求。 食品安全国家标准 食品经营过程卫生规范 1 范围 本标准规定了食品经营过程从食品采购、运输、验收、贮存、销售各环节以及现场加工食品的场所、设施、人员的基本卫生要求和管理准则。 本规范适用于各种食品的经营过程。 2 术语和定义 下列术语和定义适用于本文件。 2.1 散装食品 无预包装的食品、食品原料及加工半成品。 2.2 现场加工食品 在商场的门店的操作间内,由食品操作者对食品进行切割、腌渍、烹饪,或蒸、烤、炸、烙等加工后,可直接食用的食品,或消费者购

买后不需要清洗即可直接加工的食品。包括各种熟食、面包、点心、冷菜、凉菜、切割果蔬、半成品等。 3 食品经营卫生管理要求 3.1 食品经营者应保证经营环境、设施设备、人员满足食品经营卫生要求。 3.2 食品经营者应对所经营食品安全进行承诺。 3.3 经营单位应设立食品安全控制管理部门或配备专(兼)职人员负责食品经营卫生管理。 3.4 食品经营者应当接受每年一次的食品安全培训。 3.5 经营单位应建立与食品经营相关的卫生管理制度。 4 食品经营过程卫生要求 4.1 采购 4.1.1 应建立食品采购制度。包括供货商的选择和评价、采购流程、食品验收标准等内容。 4.1.2 应设立食品采购质量控制部门,对供应商的合法资质、生产能力、加工条件、卫生状况、质量管理水平、信用资质等进行评价,并建立合格供方档案。 4.1.3 应查验供货者的营业执照、生产许可证和食品合格等相关证明文件,并存档备案。 4.1.4 采购实行食品生产许可证的食品应具有食品生产许可证QS 标志。 4.1.5 不得采购《食品安全法》第二十八条规定禁止生产经营的食品。 4.2 运输 4.2.1 应建立食品运输制度。明确送货人员在食品运输过程中对于车辆卫生、食品卫生的质量安全职责。

(完整版)近年来食品安全事件汇总,推荐文档

1、2000年12月15日,金华市卫生防疫站在金华市区五里牌楼农贸市场内查获1500公斤的“毒瓜子”。这些西瓜子生产中掺了矿物油,同时福建、河南、广东、南京等地也发现了“毒瓜子”。点评:在中国许多县级以下的农贸市场里许多食品特别是炒货,都是自制自销的,这些摊贩在市场上有摊位店铺,在家里或其它较隐的地方有自开的加工厂。加工爪子花生等一些炒货,这些加工厂所用的场所完全没有卫生可言,也没有任何审批手续,就是有往往都是很形式的东西,他们加工时所用的油当然不会是好油,来源渠道也完全不清楚,反正会有人专门到店铺里来推销,会自动送上门来,加工者并不管油到底好不好,只要便宜就行,他们明知不会是好油,但也不会想到可能是毒油,他们的商品会通过各种渠道流通到全国各种经营场所。包括各种大型超市。特别是各种宾馆酒家等,事实上炒货的“脏”说出来足可让人大倒胃口,他们所谓的工厂办了十几年,从来就没有卫生部门的工作人员去过,一,他们的厂是地下的,二,这方面好象没有人去管,当地zf为了地方经济往往都是采用宽松政策,其实他们也不知道这食品到底存在哪些安全隐患。三,从来就没有人问过、查过商贩货物的来源和渠道,四,对于炒货并没有一些相关的较详细的法规可寻可依,特别是对一引起自产自销的小作坊,完全就没有相关措施。五,中国人喜欢“运动”,往往是发现严重问题后就来一下“运动”,而不法商人为了利益是挖空心思,无孔不入,无时不动,而监督部门则是上面叫动他才动,在“运动”与“运动”的时间里,谁去保证商品的质量呢? 2、2001年3月至9月期间,广东河源某饲料公司因购买“瘦肉精”即盐酸克伦特罗生产猪用混合饲料,导致11月7日河源484名市民因食肉中毒。 食品安全事件的发生,除了法律方面的局限性,还在于我们广大民众特别是官员对各种知识的贫乏,试想:在各种食品安全事件曝光之前,又有几位官员清楚“瘦肉精”“苏丹红”“牛肉精膏”等概念呢?在食品安全的监管中,最需要监管的是流通渠道和商品来源,可是监督部门人浮于事,有几个真正为人民的生命安全着想并时时牵肠挂肚呢? 3、2001年9月3日,吉化公司所属的16所中小学校发生严重的豆奶中毒事件。万余名学生饮用学校购进的“万方”牌豆奶后,6362名学生集体中毒。至今,仍有多名饮用豆奶的学生被不同的病症缠身,其中3名学生患上白血病。现代这个金欲泛滥的时代,为了达到利益,许多商人根本无良心可言,但是为什么我们的学校,我们为人师表的老师们为什么也要加入追逐利益的洪流呢?目前有许多学校和教师为了吃回扣,挖空心思赚学生的钱,本来应该退还学生的多余的学费,他们总是千方百计的拿来化悼,买水果,买牛奶。买各样次劣的学习用具等,所以造成上述情形学校方面责任是很大的,家长们虽然不敢说,但心里并不舒服,家里好牛奶多了,你学校何必多此一举呢,是真心为学生好吗? 4、2002年2月,用去年的陈月饼非法生产汤圆的恶性事件被查处。据当地工商部门介绍,在所查获的汤圆馅是由去年中秋节期间生产的月饼经粉碎后制得,月饼早已超过保存期,有些已发霉变质,甚至被鼠咬。中国中秋吃月饼的传统几千年了,但是可能以前几千年也没有现在一年吃悼的月饼多吧,月饼越来越贵,质量越来越坏。多少商家每年大量卖不完的月饼到哪去了,官家去管过吗,去查过吗?就象现在全国众多的小杂货店的面包类小儿果冻小儿饮料等食品,还不是都回到黑加工厂去了,象哈尔滨香香鸟食品有限公司这样的大公司都要做的事,那些多如牛毛的无证的黑加工厂岂不更加了。 5、2002年5月21日,长春市卫生局查处一处用牛血、猪血和化工原料加工假“鸭血”的黑窝点,制造假“鸭血”的化工原料一般为建筑或化工用品。用化工原料或化工用品制造假食品,早在此事件发生之前就有报道过,问题是:时至今日,根本就没有专门的时间或专门的人,专门的部门去监管那些化工原料(比如走私的工业用油)的来龙去脉。工业用油或劣质食品用油仍然到处泛滥。。。 6、2002年6月21日,金华市卫生局在某仓库发现标识为广西田阳南华糖业有限责任公司的9.5吨假冒“白砂糖”,该“白砂糖”30%的成分为蔗糖,30%成分为硫酸镁,其余成分无法确认,对这批“白砂糖”全部没收并予以公开销毁。这种假“白砂糖”假红糖早在80年代就已经有了,因为这种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