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章-组织职业生涯管理
- 格式:ppt
- 大小:128.00 KB
- 文档页数:32
第一章职业生涯管理概述1.职业(P4,名词解释):是指参与社会分工、利用专门的知识和技能,创造物质财富和精神财富,获取合理报酬,满足物质生活、精神生活的工作。
2.职业的特性(P3,简答、多选、单选):经济性、社会性、技术性、稳定性、规范性、群体性。
3.职业分层(P4,名词解释、填空、单选):是以职业角色为依据,按照职业的社会地位及社会对职业的价值取向所做的职业等级层次排序。
4.职业分类(P5,名词解释、填空):是指按照一定的规则和标准把一般特征和本质特征相同或相似的社会职业,分成并归纳到一定类别系统中去的过程。
5.职业分类的基本特征(P5,简答、单选、多选):产业性、行业性、职位性、组群性、时空性。
6.职业分类的重要意义(P6,论述):首先,同一性质的工作,往往具有共同的特点和规律。
把性质相同的职业归为一类,有助于国家对职工队伍进行分类管理,根据不同的职业特点和工作要求,采取相应的录用、调配、考核、培训、奖惩等管理方法,使管理更具针对性。
其次,职业分类给各个职业分别确定了工作责任以及履行职责及完成工作所需要的职业素质,这就为岗位责任制提供了依据。
再次,职业分类有助于建立合理的职业结构和职工配制体系。
最后,职业分类是对职工进行考核和智力开发的重要依据。
考核就是要考查职工能否胜任他所承担的职业工作,考查他是否完成了他应完成的工作任务。
这就需要制定出考查标准,对各个职业岗位工作任务的质量、数量提出要求,而这些都是在职业分类的基础上才能加以规定的。
职业分类中规定的各个职业岗位的责任和工作人员的从业条件,不仅是考核的基础,同时也是进行培训的重要依据。
7.职业声望(P6,单选):是人们对职业的社会评价。
8.(P6,单选)1925年,G.康茨第一次使用他自己编制的职业声望量表,对美国的职业声望进行调查。
9.决定职业声望高低的主要因素(P6,简答、多选、单选):1)职业环境:包括职业的自然环境和社会环境,它是任职者所能获得的工作条件与社会经济权利的总和。
10052职业生涯规划与管理复习资料第一章职业生涯管理概述一、名词解释1.职业:职业是指参与社会分工,利用专门的知识和技能,创造物质财富、精神财富,获得合理报酬,满足物质生活、精神生活的工作。
2.职业分层:是指通过人们对某种职业所对应的经济收入,权力地位和社会声望进行评价,从而对多种职业进行排序的分层方法。
3.职业分类:是指按照一定的规则和标准把一般特征和本质特征相同或相似的社会职业,分成并归纳到一定类别系统中去的过程。
4.职业声望:是人们对职业的社会评价,是职业社会学研究的范畴之一。
5.职业期望:又称职业意向,是劳动者对某种职业的向往,也就是希望自己从事某项职业的态度倾向6.职业价值观:每种职业都有各自的特性,不同的人对职业意义的认识,对职业好坏有不同的评价和取向。
7.职业选择:是指人们从自己的职业期望,职业理想出发,依据自己的兴趣,能力,特点等自身素质,从社会现有的职业中选择一种适合自己的职业的过程。
8.职业生涯:是指人的一生中所经历的职业历程9.内职业生涯:是指从事一种职业时的知识,观念,经验,能力,心理素质,内心感受等因素的组合及其变化的过程。
10.外职业生涯:是指从事职业时的工作单位,工作时间,工作地点,工作内容,工作职务与职称,工作环境,工资待遇等因素的组合及其变化过程。
11.职业机会:是指个体在求职或职业发展中分析各种因素后判断可实现职业目标的程度。
二、填空1.构成职业选择的因素:职业能力,职业意向,职业岗位。
2.决定职业声望高低的主要因素:职业环境、职业功能、任职者素质。
3.职业声望调查与评价的主要方法:自评法、民意法、指标法。
三、简答1.职业选择的作用:(1)职业选择是个人对于自己就业的种类,方向的挑选和确定(2)通过职业选择,有利于人和劳动岗位的较好结合,使个人顺利进入社会劳动岗位(3)职业选择是人的社会化的重要内容,它有利于社会化的顺利进行与实现(4)通过职业选择,有利于取得较大的经济利益(5)通过职业选择,可以达到多方面的社会效益(6)通过职业选择,可以促进人的全面发展2.职业选择的原则:(1)可行性的原则,(2)胜任原则,(3)兴趣原则,(4)独立原则,(5)特长原则,(6)发展原则3.职业选择的影响因素:(1)主体因素:个性,能力,价值取向(2)客体因素:社会评价,经济利益,家庭4.职业选择决策需要重点考虑的问题:(1)制定职业决策需要结合自己的性格,特长和兴趣(2)职业决策要考虑到实际情况,并具有可执行性(3)职业决策必须具有可持续性和发展性5.确定职业价值观应处理好的几个关系:(1)处理好职业价值观与金钱的关系(2)处理好职业价值观与个人兴趣和特长的关系(3)处理好职业价值观的排序与取舍的问题(4)处理好职业价值观中个人与社会的关系(5)处理好淡泊与追逐名利的关系6.职业生涯管理的主体:(1)个人(作为职业生涯管理的主体,主要是对个人自己的职业生涯进行管理)(2)家庭(3)组织7.职业生涯管理对组织的作用:(1)职业生涯管理是企业资源合理配置的首要问题(2)职业生涯管理能充分调动人的内在积极性,更好地实现企业组织目标(3)职业生涯管理是企业长盛不衰的组织保证8.职业生涯管理对个人的作用:(1)可以增强员工对工作环境的把握能力和对工作困难的控制能力(2)有利于个人过好职业生活,处理好职业生活和生活其他部分的关系(3)有效的职业生涯管理可以使员工实现自我价值的不断提升和超越9.个人职业生涯规划的主要内容:(1)自我认识(2)自我规划:确定职业方向和目标,制定职业发展道路计划(3)自我管理:明确需要进行的自我学习,提升准备和行动计划(4)自我实现:反馈评估,修正完善10.组织职业生涯管理的意义:(1)增强组织与员工的相互认同感,实现二者同步发展(2)激励员工提升工作能力和绩效,保持员工队伍的相对稳定(3)有利于更有效地实施人力资源管理职能11.教育背景对职业选择与职业生涯发展的影响:(1)获得不同教育程度的人,在个人职业选择与被选择时,具有不同的能量(2)人们所接受教育专业,职业种类,对于其职业生涯有着决定性的影响(3)人们所接受的不同等级教育,所学的不同科门类,所在的不同院校及其接受的不同的教育思想,会带给受教育者不同的思维模式与意识形态,从而使人们以不同的态度对待职业的选择与职业生涯的发展第二章职业生涯管理的主要理论一、名词解释1.帕森斯的人格特性—职业匹配理论:指的是人们依据人格特性及能力特点等条件,寻找具有与之对应因素的职业的理论,也称“人—职匹配理论”。
人力资源管理思考题与答案第1章人力资源管理导论1、什么是人力资源?有哪些特征?答:人力资源是能够为实现组织的使命、愿景、战略与目标做出潜在贡献的人所具备的能力与才干。
人力资源的特征:(1)能动性(2)创造性(3)使用过程的时效性(4)开发过程的持续性(5)社会性2、什么是人力资源管理?人力资源管理就是通过对组织中的人力资源进行有效的配置、使用和开发,满足组织当前及未来对人力资源的需要,以实现组织目标的过程。
3、人力资源管理的目标与职能有哪些?答:人力资源管理的目标:(1)创造良好的工作环境;(2)增加工作的满足感;(3)增强员工的责任感和义务感;(4)发挥员工的积极性和创造性;(5)减少流动;(6)提高劳动生产率;(7)开发人力资本;(8)创造竞争优势。
(9)实现组织目标人力资源管理的职能:(1)配备人力资源(2)保持与激励人力资源(3)开发人力资源4、比较人事管理、人力资源管理与战略人力资源管理的异同。
第2章人力资源规划1.什么是人力资源战略?人力资源战略:适应企业内外部环境的、基于提升人力资源核心竞争力的、企业人力资源管理的策略和规划。
2.人力资源战略的类型答:1.按照企业对员工本身的基本假设(1)诱发战略(2)投资战略(3)参与战略(4)权变战略2.根据企业变革的程度分类(1)家长式人力资源战略(2)发展式人力资源战略(3)任务式人力资源战略(4)转型式人力资源战略3.根据对企业对人力资源发展对企业贡献的时间长短分类(1)累积型(Accumulation)的战略(2)效用型(Utilization)的战略(3)协助型(Facilitation)的战略4.根据人力资源获取、发展及维护的方式分类(1)内部劳动力市场战略(an ILM strategy)(2)高承诺战略(high—commitment strategy)(3)混合战略(hybrid strategy)3.人力资源战略的实现步骤答:所谓人力资源规划(Human Resource Planning,HRP)是指企业从战略规划和发展目标出发,根据其内外部环境的变化,预测企业未来发展对人力资源的需求,以及为满足这种需求提供人力资源的活动过程。
高纲1314江苏省高等教化自学考试大纲10052 职业生涯规划与管理南京高校编江苏省高等教化自学考试委员会办公室I、课程性质与设置目的要求一、课程的性质《职业生涯规划与管理》课程是江苏省高等教化自学考试人力资源管理专业(本科段)的一门重要的基础课程。
其任务是指导人力资源管理专业的应考者系统地学习职业生涯规划与管理的主要理论、理论演进和探讨方法,驾驭个人在职业发展的不同阶段所面临的问题以及如何制定个人职业生涯规划,同时驾驭组织职业生涯管理系统,通过本课程的学习,并用于指导人力资源管理人员驾驭职业指导方面的实践工作。
二、课程设置的基本要求本课程考核内容共涉及教材中十章的内容,基本涵盖了职业生涯规划的基本概念、理论演进与探讨方法和职业生涯规划与管理的基本理论以及在此基础上的个人不同职业生涯时期的职业生涯规划和组织职业生涯规划管理系统。
通过本课程的学习,应考者应达到以下要求:1、了解职业生涯规划与管理的基本概念、基本内容、作用以及职业生涯规划与管理中的热点与难点。
2、理解职业生涯规划与管理的基本理论以及个人职业生涯不同时期的职业生涯的特点、面临的问题以及组织应实行的措施。
3、驾驭职业生涯规划的意义、应遵循的原则和步骤以及职业生涯规划与管理中存在的问题。
4、驾驭组织职业生涯管理的步骤和方法、组织职业生涯发展的阶梯管理、继任规划、导师支配的内容以及组织职业生涯管理的发展趋势等。
II、考核目标(考核学问点、考核要求)第一章职业生涯管理概述一、考核学问点(一)职业及其相关概念(二)职业生涯管理的基本概念(三)职业生涯管理的主体(四)影响职业生涯的因素(五)职业生涯管理的作用与内容二、考核要求(一)职业及其相关概念1、识记:(1)职业的概念;(2)职业分层与职业分类的概念;(3)职业声望、职业期望、职业价值观、职业选择的概念;(4)构成职业选择的基本因素。
2、领悟:(1)职业的特征;(2)职业分类的基本特征;(3)确定职业声望凹凸的主要因素;(4)职业声望调查与评价的主要方法;(5)职业选择的作用;(6)职业选择的原则;(7)职业选择决策须要重点考虑的问题。
《职业生涯规划与管理》第六章组织职业生涯管理概述052 组织职业生涯管理的内涵(★三级考点,一般为单选、名词)1.【组织职业生涯管理】一般被视为一个广义的概念,就是从组织管理的角度,通过协助员工规划其职业生涯的发展,并为员工职业生涯发展设计通道,提供必要的教育、培训、轮岗、晋升发展机会等一系列与职业生涯相关的计划、组织、领导和控制活动,来最大限度的开发个人的潜能并充分发挥其潜力,使之与企业职业需求相匹配、相协调、相融合,达到最佳的结合,在实现员工个人职业生涯目标的同时,实现企业的生产经营目标和持续发展,获得“双赢”的结果。
2.要深人理解组织职业生涯管理的内涵,必须注意以下三个方面的问题:(1)从组织职业生涯管理的目标来看,作为组织人力资源管理的重要组成部分,其出发点在于满足员工职业发展的目标,而其最终目标是通过帮助员工的职业发展来实现组织的持续发展。
也就是说,组织职业生涯管理的本质核心是以人的发展推动组织的发展。
(2)从组织职业生涯管理的过程来看,组织职业生涯管理是员工与组织双向互动的活动,是对组织中员工职业发展进行管理的一个系统的、动态的管理体系。
(3)从组织职业生涯管理的主体来看,组织和员工个人都是构成职业生涯管理的基本主体。
注重与员工的良性双向互动是组织职业生涯管理的关键。
2.【组织职业生涯规划】是指员工根据个人的兴趣、性格、特长等情况及所处的环境确立职业目标,而组织根据自身的发展目标并结合员工的发展需求,制定组织职业需求战略、职业变动规划与职业通道,并采取必要的措施加以实施,使员工的职业生涯目标与组织发展目标一致,实现员工的发展与组织发展相协调。
3.【组织职业生涯开发】是指组织为了提高员工的职业知识、技能、态度和水平,进而提高员工的工作绩效,促进员工职业生涯开展而进行的各类有计划、有系统的教育训练活动。
053 组织职业生涯管理的特征(★★二级考点,一般为单选、多选)1.有效的组织职业生涯管理应具有以下特征:(1)系统性(2)持续性(3)专业性(4)互动性(5)可行性(6)灵活性054 组织职业生涯管理的作用(★★★一级考点,一般为简答、论述)★1.组织职业生涯管理对组织的作用(1)有利于实现员工与组织的同步发展,是企业长盛不衰的组织保证(2)有利于优化组织人力资源配置结构,提高组织人力资源的配置效率(3)有利于提高员工满意度,充分调动员工积极性,从而更好地实现企业组织目标。
职业生涯论述1.组织职生涯规划流程(第七章)职业生涯规划的准备、对员工进行分析与定位、确定员工职业生涯规划目标、职业生涯面谈、制定员工职业生涯规划方案、职业生涯规划的评估与修正2.职业锚在人力资源中的应用(第二章)建立岗位说明书、建立多重职业生涯发展阶梯、了解员工的职业锚类型,做好员工的职业生涯管理、根据员工的职业锚,采取恰当的激励措施、建立合理的绩效评价体系、建立合理有效的人才内部流动制度,进行适时动态调整3.职业生涯规划与管理的关系(第三章)概念范畴不同、实施主体不同、实施手段不同、影响两者因素不同4.职业生涯规划的主要原则(第三章)利益整合原则、公平,公开原则、协作进行原则、动态目标原则、时间梯度原则、发展创新原则、可行性原则、可持续性原则、可评价原则5.职业生涯规划书基本内容(第三章)标题、目标确定、个人分析结果、社会环境分析结果、组织分析结果、目标分解与目标组合、实施方案、评估标准6.职业生涯早期面临问题及策略(第五章)问题:职业生涯发展方向的明确问题、个人融入组织的问题、经受职业挫折策略:认清自己、学会进行自我职业生涯规划、时间管理、情绪管理简答1.组织职业生涯管理的特征系统性、持续性、专业性、互动性、可行性、灵活性2.组织职业生涯管理的原则统筹性原则、差异性原则、阶段性原则、发展性原则、全面评价原则3.组织职业生涯规划对员工的作用帮助员工认清自己,掌握职业生涯规划的方法、帮助员工完成组织社会化过程、使员工得到适宜性发展、实现员工工作与生活的平衡4.职业生涯中期阶段组织管理的基本方法采取措施帮助员工理解职业生涯中期的困境、改善员工当前工作,使工作具有多样性挑战性、为员工提供广泛的流动机会、鼓励中年员工成为良师益友、对落伍的员工进行培训再培训、实施灵活的处理方案5.职业生涯对家庭的影响个人的职业声望,职业地位和收入都会影响家庭的生活质量、工作的地理位置和时间配置影响生活状况、工作环境直接影响家庭生活、所从事的职业性质和家庭功能密切相关6.学习型组织具有的特征目标由若干创造型团队间接达到、以组织成员的共同学习为根本特征、组织结构扁平化、组织的边界超越“法定”边界,更具有渗透性和灵活性组织成员有共同的目标、组织7.确定职业价值观应处理好几个关系处理好价值观和金钱的关系、处理好职业价值观与个人兴趣特长关系、处理好职业价值观的排序与取舍关系、处理好职业价值观中个人与社会的关系、处理好淡泊名利和社会的关系8.职业锚的功能使组织获得正确的反馈、为员工设置可行有效的职业渠道、增长员工工作经验、为员工做好奠定中后期工作基础9.个人职业生涯规划的要素立志、知己-----自我、知彼-----环境、抉择、职业目标、行动10.个人职业生涯规划对组织的作用个人职业生涯规划能保证组织未来人才的需要、个人职业生涯规划能使组织留住优秀人才、个人职业生涯规划有利于组织实现人员的高效配置,为人力资源规划提供支持、个人职业生涯规划能使组织人力资源得到有效开发11.个人职业生涯开发的意义可以提高个人的思想素质和决策能力、职业生涯开发可以提高个人的创造力、职业生涯开发可以提高个人的科学文化和专业技术知识水平、职业生涯开发可以提高个人的生产技能和工作绩效12.个人职业生涯开的的主要方法树立正确的职业理想和明确的职业目标、正确进行自我分析和职业分析、构建合理的知识结构、培养职业需要的实践能力、参加有益的职业训练、积极参与社会活动,建立社会资本13.职业生涯早期组织所面临的任务组织应该为新员工提供具有挑战的工作和相应的学习培训机会、对处于职业生涯早期的员工提供绩效考核和反馈引导、为处于职业生涯早期的员工制定职业规划、鼓励新员工提供意见,建议并积极回应14.职业生涯中期组织管理方法工作重新设计、提供员工帮助计划、完善培训体系、制定公平的晋升机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