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章玉米加工副产品综合利用第二节
- 格式:ppt
- 大小:8.09 MB
- 文档页数:75
玉米加工产品及副产品的综合利用
韩一海
【期刊名称】《科学技术创新》
【年(卷),期】2017(000)023
【摘要】自我国改革开放以来,玉米的生产和消费迅速发展,作为食用、种用和饲料所用玉米数量相对稳定,而对工业加工用玉米的需求越来越大。
提高粮食的综合利用率的有效方法是必须深入开展对玉米加工产品和副产品的综合利用。
利用湿加工方法,紧紧抓好产品市场,在调节主产品的市场同时,科学有效地发挥玉米副产品的优势,通过玉米综合利用的方式,来增加经济效益。
【总页数】2页(P192-193)
【作者】韩一海
【作者单位】黑龙江省黑土地工程勘察设计有限公司,黑龙江哈尔滨150030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TS235
【相关文献】
1.玉米加工产品及副产品的综合利用 [J], 刘士然
2.玉米淀粉厂副产品及废液的综合利用 [J], 薛福连
3.大型玉米酒精厂副产品综合利用--玉米胚芽粕再加工与直接销售的经济效益分析[J], 陈世忠;孙长友;张彦萍
4.玉米加工产品及副产品的综合利用 [J], 韩一海
5.关于申请参加《普鲁兰糖》、《发酵废弃物制造有机肥技术规范》、《玉米加工副产品综合利用技术规范》等5项国家标准和《菊粉》行业标准起草的函 [J],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大班数学活动教案《数玉米》一、教学内容本节课选自大班数学教材第四章第二节《数的分解与组合》。
详细内容包括:复习数的分解,学习利用数玉米的实践情景,进行10以内数的加减运算,掌握数的组合方法。
二、教学目标1. 能够熟练地分解10以内的数,理解数的组合方法。
2. 通过数玉米的实践情景,培养观察能力、动手能力和团队协作能力。
3. 能够运用数的加减运算解决实际问题,提高数学思维能力。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1. 教学难点:理解数的组合方法,进行10以内数的加减运算。
2. 教学重点:熟练分解10以内的数,运用加减运算解决实际问题。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具:玉米棒、计数器、数字卡片、磁性白板。
2. 学具:学生用玉米棒、计数器、数字卡片。
五、教学过程1. 导入:教师展示玉米棒,引导学生观察并说出玉米的数量,激发学生对数的兴趣。
2. 复习数的分解:教师请学生用计数器进行10以内数的分解,巩固数的分解方法。
3. 实践情景引入:教师发放玉米棒,每组学生合作数玉米,将玉米棒数量与数字卡片进行配对。
4. 例题讲解:教师以数玉米为例,讲解10以内数的加减运算,引导学生理解数的组合方法。
5. 随堂练习:学生分组进行数玉米练习,运用加减运算解决问题,教师巡回指导。
7. 课堂小结:教师对本节课内容进行回顾,强调数的分解与组合的重要性。
六、板书设计1. 数字卡片:110的数字卡片,磁性白板展示。
2. 例题:数玉米的加减运算例题,磁性白板展示。
七、作业设计(1)7+2=?(2)93=?(3)5+4=?(4)82=?2. 答案:(1)9(2)6(3)9(4)6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1. 课后反思:教师针对本节课的教学效果,反思教学方法的运用,了解学生的学习情况,调整教学策略。
2. 拓展延伸:鼓励学生在家中与家长一起进行数玉米游戏,将所学知识运用到实际生活中,提高数学应用能力。
重点和难点解析1. 教学难点与重点的确定。
2. 实践情景引入的环节设计。
玉米皮的综合利用本文简要介绍了玉米加工过程中副产品玉米皮在饲料蛋白生产、膳食纤维生产中的利用情况,从而增加玉米加工的品种,延长玉米加工的产业链条,提高玉米资源利用率和产品附加值,在降低生产成本的同时,实现经济效益的最大化。
标签:玉米皮综合利用饲料酵母膳食纤维一、玉米皮概述玉米皮指的是玉米籽粒的表皮部分,有的称玉米纤维或玉米渣,是玉米加工淀粉的副产物,商品玉米皮一般占玉米质量的8%~10%。
在湿法加工淀粉时,被分晒出来。
玉米皮的主要成分为纤维素和淀粉,纤维素和半纤维素的总含量几乎占到玉米皮的一半,因而玉米皮是膳食纤维的良好来源。
研究发现,玉米皮中多糖(即纤维素和半纤维素)主要由葡萄糖、木聚糖和阿拉伯聚糖构成,此外,还有少量半乳糖和甘露聚糖,而且戊聚糖(阿拉伯糖和木聚糖)和己聚糖(葡萄糖、半乳聚糖和甘露聚糖)在多糖中差不多各占一半。
二、制取饲料酵母目前,在配合伺料的原料中,最紧缺的是饲料蛋白,特别是动物性蛋白,为此,我国每年花费大量外汇进口鱼粉。
为了扩大动物性蛋白饲料的来源,除了用畜禽加工和皮革加工的下脚料制取饲料蛋白外,开发单细胞蛋白(主要是饲料酵母)是代替部分鱼粉的有效方法。
玉米皮含有丰富的糖类,含量达50%以上,而且糖类中六碳糖和五碳糖约各占50%。
如果玉米皮用来制取酒精,只能利用其六碳糖,总糖的利用率较低。
而饲料酵母,如热带假丝酵母,对六碳糖和五碳糖均能利用。
饲料酵母对玉米皮水解液中糖类的转化率约45%,即最终产品中饲料酵母的含量可达22.5%。
玉米皮水解液的含糖量可达5%以上,采用流加法可有效地提高饲料酵母的得率,从而降低产品成本。
饲料酵母营养价值丰富,含有45%~50%的蛋白质,可消化率高,作为蛋白饲料添加到配合饲料中,具有和鱼粉相同的功效。
饲料酵母蛋白质含有20多种氨基酸,其中包括8种生命必需氨基酸,饲料酵母和鱼粉蛋白质的氨基酸比较如。
表1所示。
从表1可见,饲料酵母和鱼粉蛋白质的氨基酸含量十分相近。
地理八年级上册第四章第二节一、农业与我们。
1. 农业的概念。
- 农业是利用动植物的生长发育规律,通过人工培育来获得产品的产业。
包括种植业、畜牧业、林业、渔业等部门。
- 例如,在种植业中,农民种植水稻、小麦等粮食作物;畜牧业中养殖牛、羊等家畜;林业主要进行树木的培育和森林资源的管理;渔业则是从事鱼类等水生生物的捕捞和养殖。
2. 农业的重要性。
- 农业为我们提供食物。
我们日常所吃的粮食(如米饭、面包)、肉类(如猪肉、鸡肉)、水果(如苹果、香蕉)、蔬菜(如白菜、萝卜)等都来自农业生产。
- 农业是国民经济的基础产业。
它为工业生产提供原材料,如棉花是纺织工业的重要原料,甘蔗是制糖工业的原料等。
同时,农村为工业产品提供了广阔的消费市场,很多工业产品如农机具、化肥、农药等都是为农业生产服务的。
二、农业的地区分布。
1. 东西部差异。
- 东部地区。
- 东部地区地形以平原和丘陵为主,气候湿润、雨热同期,土壤肥沃,自然条件优越。
- 农业部门以种植业、林业、渔业为主。
例如,在东北平原、华北平原等地区,种植业发达,主要种植小麦、玉米、水稻等粮食作物;在东南丘陵地区,林业发展较好,种植茶树、柑橘等经济林;在东部沿海地区,渔业资源丰富,是我国重要的渔业产区,如舟山渔场是我国最大的渔场。
- 西部地区。
- 西部地区地形以高原、山地为主,气候干旱、半干旱,降水较少。
- 农业部门以畜牧业为主,有我国的四大牧区,即内蒙古牧区(主要畜种有三河马、三河牛等)、新疆牧区(主要畜种有细毛羊等)、青海牧区(主要畜种有牦牛等)、西藏牧区(主要畜种有牦牛等)。
在有灌溉水源的地方,如河套平原、宁夏平原等地,也有种植业分布,主要种植小麦、棉花等作物。
2. 南北差异。
- 南方地区。
- 南方地区热量充足,降水丰沛。
以水田农业为主,主要种植水稻,一年两熟到三熟。
还种植甘蔗、油菜等经济作物。
- 在长江中下游平原地区,河网密布,渔业也很发达,还有淡水珍珠养殖等特色产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