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偏光显微镜法观察聚合物的结晶形态

偏光显微镜法观察聚合物的结晶形态

一显微镜的构造及使用方法

实验一显微镜的构造及使用方法 一、目的要求 1.了解显微镜的构造、性能及成像原理。 2.掌握显微镜的正确适用及维护方法。 二、实验器材 1.显微镜、纱布、绸布 2.酵母菌示教标本 三、普通光学显微镜简介 微生物的最显著的特点就是个体微小,必须借助显微镜才能观察到它们的个体形态和细胞结构。熟悉显微镜并掌握其操作技术是研究微生物不可缺少的手段。 显微镜可分为电子显微镜和光学显微镜两大类。光学显微镜包括:明视野显微镜、暗视野显微镜、相差显微镜、偏光显微镜、荧光显微镜、立体显微镜等。其中明视野显微镜为最常用普通光学显微镜,其它显微镜都是在此基础上发展而来的,基本结构相同,只是在某些部分作了一些改变。明视野显微镜简称显微镜。 (一)显微镜的构造 普通光学显微镜的构造可以分为机械和光学系统两大部分。 图1-1 显微镜构造 1.目镜 2.镜筒 3. 转换器 4. 物镜 5. 载物台 6. 聚光器 7. 虹彩光圈 8. 聚光镜调节钮9.反光镜10. 底座11. 镜臂12. 标本片移动钮 13. 细调焦旋钮14. 粗调焦旋钮15.电源开关16.光亮调节钮17.光源 1.机械系统: (1)镜座Base:在显微镜的底部,呈马蹄形、长方形、三角形等。 (2)镜臂Arm:连接镜座和镜筒之间的部分,呈圆弧形,作为移动显微镜时的握持部分。 (3)镜筒Tube:位于镜臂上端的空心圆筒,是光线的通道。镜筒的上端可插入接目镜,下面可与转换器相连接。镜筒的长度一般为160mm。显微镜分为直筒式和斜筒式; 有单筒式的,也有双筒式的。 (4)旋转器Nosepiece:位于镜筒下端,是一个可以旋转的圆盘。有3~4个孔,用于安

右图为显微镜下观察到的叶片基本结构示意图

右图为显微镜下观察到的叶片基本结构示意图,请分析回答: (1)在叶片的结构中,能进行物质生产的部分主要是[______]和[______], 原因是这些细胞中含有大量的______,也正是由于这一原因,叶片才会呈现出鲜艳的绿色.(2)[______]______是植物蒸腾失水的“门户”,也是气体交换的“窗口”,因为它能在______的控制下张开或者闭合. (3)被称为叶片的“骨架”,具有支持和输导作用的结构是[______]______,它主要由两种管道(______和______)构成. (4)〔______〕和〔______〕属于保护组织,②、④应属于______组织. 答:(1)叶片中叶肉是叶片最发达、最重要的组织,由含有许多叶绿体的薄壁细胞组成,在有背腹之分的两面叶中、叶肉组织分为栅拦组织和海绵组织.使叶呈现绿色.能旺盛地进行光合作用. (2)我们把保卫细胞之间形成的凸透镜状的小孔称为气孔.保卫细胞区别于表皮细胞是结构中含有叶绿体,只是体积较小,数目也较少,但能进行光合作用合成有机物.紧接气孔下面有宽的细胞间隙(气室).气孔在呼吸、蒸腾作用等气体代谢中,成为空气和水蒸汽的通路,其通过量是由保卫细胞的开闭作用来调节,在生理上具有重要的意义.被称为植物蒸腾失水的“门户”,也是气体交换的“窗口”. (3)叶脉就是生长在叶片上的维管束,它们是茎中维管束的分枝,其中同样包括导管和筛管两种管道.这些维管束经过叶柄分布到叶片的各个部份.位于叶片中央大而明显的脉,称为中脉或主脉.形成叶片内的运输通道.被称为叶片的“骨架”,具有支持和输导作用.(4)1上表皮与5下表皮中的细胞不含叶绿体,不能进行光合作用,具有保护作用,属于保护组织.它们与2栅栏组织、4海绵组织构成的叶肉(由于含有丰富的叶绿体,是叶片中主要制造有机物的场所,属于营养组织.)及叶脉(支持和输导作用)构成叶片. 故答案为:(1)2;4;叶绿体 (2)6;气孔;保卫细胞 (3)3;叶脉;导管;筛管 (4)1;5;营养

肿瘤形态学【参考模板】

肿瘤形态学 (一)、肿瘤的一般形态与结构 (1)肿瘤的肉眼观形态 肉眼观肿瘤的形态多种多样,并可在一定程度上反映肿瘤的良恶性。 1)肿瘤的数目和大小:肿瘤的数目、大小不一。多为一个,有时也可为多个。肿瘤的大小与肿瘤的性质(良性、恶性)、生长时间和发生部位有一定关系。生长于体表或较大体腔内的肿瘤有时可生长得很大,而生长于密闭的狭小腔道内的肿瘤一般较小。肿瘤极大者,通常生长缓慢,多为良性;恶性肿瘤生长迅速,短期内即可带来不良后果,因此常长不大。 2)肿瘤的形状:肿瘤的形状多种多样,有息肉状(外生性生长)、乳头状(外生性生长)、结节状(膨胀性生长)、分叶状(膨胀性生长)、囊状(膨胀性生长)、浸润性包块状(浸润性生长)、弥漫性肥厚状(外生伴浸润性生长)、溃疡状伴浸润性生长。形状上的差异与其发生部位、组织来源、生长方式和肿瘤的良恶性密切相关。 3)肿瘤的颜色:一般肿瘤的切面呈灰白或灰红色,视其含血量的多寡、有无出血、变性、坏死等而定。有些肿瘤会因其含有色素而呈现不同的颜色。因此可以根据肿瘤的颜色推断为何种肿瘤。如脂肪瘤呈黄色,恶性黑色素瘤呈黑色,血管瘤呈红色或暗红色。 4)肿瘤的硬度:与肿瘤的种类、肿瘤的实质与间质的比例及有无变性、坏死有关。实质多于间质的肿瘤一般较软;相反,间质多于实质的肿瘤一般较硬。瘤组织发生坏死时较软,发生钙化或骨化时则较硬。脂肪瘤很软,骨瘤很硬。 (2)肿瘤的组织结构 肿瘤的组织结构多种多样,但所有的肿瘤的组织成分都可分为实质和间质两部

分。 1)肿瘤的实质:肿瘤实质是肿瘤细胞的总称,是肿瘤的主要成分。它决定肿瘤的生物学特点以及每种肿瘤的特殊性。通常根据肿瘤的实质形态来识别各种肿瘤的组织来源,进行肿瘤的分类、命名、和组织学诊断,并根据其分化成熟程度和异型性大小来确定肿瘤的良恶性和肿瘤的恶性程度。 2)肿瘤的间质:肿瘤的间质成分不具特异性,起着支持和营养肿瘤实质的作用。一般由结缔组织和血管组成,间质有时还具有淋巴管。通常生长比较快的肿瘤,其间质血管一般较丰富而结缔组织较少;生长缓慢的肿瘤,其间质血管多比较少。此外,肿瘤往往有淋巴细胞等单核细胞浸润,这是机体对肿瘤组织的免疫反应。此外,在肿瘤结缔组织中还可以见到纤维母细胞和肌纤维母细胞。肌纤维母细胞具有纤维母细胞和平滑肌细胞的双重特点,这种细胞即能产生胶原纤维,又具有收缩功能,可能对肿瘤细胞的浸润有所限制,这种细胞的增生可以解释乳腺癌的乳头回缩,食管癌和肠癌所导致的肠管僵硬和狭窄。 (二)、肿瘤的特异性 肿瘤组织无论在细胞形态和组织结构上,都与其发源的正常组织有不同程度的差异,这种差异称为异型性。异型性是肿瘤异常分化在形态上的表现。异型性小,说明分化程度高,异型性大,说明分化程度低。区别这种异型性的大小是诊断肿瘤,确定其良、恶性的主要组织学依据。良性肿瘤细胞的异型性不明显,一般与其来源组织相似。恶性肿瘤常具有明显的异型性。 由未分化细胞构成的恶性肿瘤也称为间变性肿瘤,间变是指恶性肿瘤细胞缺乏分化,异型性显著。间变性肿瘤具有明显的多形性,瘤细胞彼此在大小和形状上有很大的变异,因此往往不能确定其组织来源。间变性肿瘤一般具有高度恶性。 1、肿瘤细胞的异型性

七年级初一科学上册 2. 2.2显微镜的使用 观察细胞-含答案2020

七年级科学上册2. 2.2显微镜的使用观察细胞 基础闯关全练 1.(2019浙江杭州一中期中)下列关于显微镜的操作,其中属于“对光”环节的是( ) A B C D 2.(2018福建龙岩中考)显微镜下观察到洋葱根尖不同分裂阶段的细胞后,要使看到的物像更清晰,可略微转动( ) A.反光镜B.遮光器 C.细准焦螺旋D.粗准焦螺旋 3.(2018浙江温州中考)用如图所示的显微镜进行对光时,低倍镜正对通光孔,若要改变视野亮度,可调节( ) 图2-2-5 A.物镜转换器B.细准焦螺旋 C.粗准焦螺旋D.反光镜 4.(2018浙江温州四中期中)小科在显微镜下看到了“上”,实际在载玻片上的是( ) A B C D 5.(2018北京中考)关于“观察人口腔上皮细胞”实验的叙述,不正确的是( ) A.在载玻片中央滴加生理盐水 B.碘液染色有利于观察 C.应先用低倍镜进行观察 D.能观察到细胞壁 6.某同学用显微镜观察了洋葱鳞片叶内表皮细胞和人的口腔上皮细胞,作了如下记录,其中正确的是( ) ①洋葱鳞片叶内表皮细胞中央有较大的液泡 ②口腔上皮细胞主要由细胞膜、细胞质、细胞核组成 ③洋葱鳞片叶内表皮细胞中有叶绿体 ④视野中有气泡可能是盖盖玻片时操作不当造成的 ⑤视野中光线过强时,应调节反光镜和光圈 ⑥要想看到更多的细胞应换用放大倍数更大的目镜或物镜 A.①②④⑤B.②③④⑥ C.①③⑤⑥D.②③④⑤ 7.观察口腔上皮细胞,应在载玻片中央滴一滴_______。如果把口腔上皮细胞放在______中,细胞会因吸水膨胀而破裂。为了更清晰地看到细胞各部分的结构,应用______染色。

能力提升全练 1.(2018山东滨州中考)显微镜是生物学研究中常用的观察仪器,下列有关光学显微镜使用的叙述,正确的是( ) 图2-2-6 A.对光时,转动①使②对准通光孔 B.视野过暗,应调节③和⑦ C.使视野中的物像更清晰,应调节④ D.若要将位于视野右上方的物像移到中央,应向左下方移动玻片 2.(2018四川达州中考)图一至图四是某同学制作并观察“人体口腔上皮细胞”临时装片的部分图片。据图判断,错误的是( ) 一 二三四 图2-2-7 A.图一中制作临时装片正确的操作顺序是c→a→d→b B.图二中③将细胞内部与外界环境分隔开来,使细胞有一个比较稳定的内部环境 C.若该同学在显微镜下看到如图三所示的视野,则说明在制作临时装片时,图一中步骤d 操作不当 D.若该同学在显微镜视野中看到图四甲,要从图四甲变成图四乙,需先将临时装片向右上方移动,再转动转换器,选择高倍物镜 3.( 2018浙江嵊州期中)制作洋葱表皮细胞临时装片的操作步骤为:①盖上盖玻片;②用滴管在载玻片中央滴上一滴清水;③用镊子撕下一小块洋葱表皮;④用镊子把洋葱表皮展平,操作顺序排列正确的是( ) A.②④①③B.②③④① C.③②④①D.④②③① 4.(2019浙江宁波质检二)小科在实验室进行“制作洋葱表皮细胞临时装片并用显微镜观察”的实验。请你一起完成以下问题: (1)实验桌上摆放有以下四瓶试剂:①清水、②生理盐水、③稀碘液。制作洋葱表皮细胞临时装片时,小科需要用到的试剂有________(填序号)。

新教科版--六年级科学下册--第5课用显微镜观察身边的生命世界习题和答案

用显微镜观察身边的生命世界 .填空题。1 ,(1)拿显微镜时,将显微镜向,另一只手托着一只手握住着光摆放在平坦的桌面上。 (2)在显微镜下观察物体时,必须把物体制成。 (3)使用显微镜时,我们一般用眼进行观察。 (4)在使用显微镜时,慢慢地移动载玻片,观察标本的各个部分,注意移动的方向 和从目镜里看到的方向正好。 2.填图题。 标出显微镜各个部分的名称并回答问题。 3.排序题。 请将正确使用显微镜的方法和步骤进行排序。 ( )上片:将标本的载玻片放在载物台上。 ( )安放:将显微镜向着光摆放在桌面上。 ( )观察:慢慢移动载玻片,观察标本的各个位置。 ( )调焦:调节准焦螺旋,将镜筒慢慢地抬升到标本出现在视野里为止。 ( )对光:调节载物台下的反光镜,从目镜往下看,能看到一个亮的光圈。4.判断题。 (1)要想观察植物的细胞结构,可以直接将植物放在显微镜下进行观察。 ( ) (2)使用显微镜观察植物细胞装片时,如果将低倍物镜转换成高倍物镜,看到的情 况是视野范围变大,细胞变小。 ( ) (3)在显微镜下看到的洋葱表皮细胞中的小黑点是细胞核。 ( ) 4 / 1 5.选择题。 (1)1663年,( )用自制的复合显微镜观察一块软木薄片结构,他将观察到的“小房间”命名为细胞。 A.詹森父子 B.伽利略 C.罗伯特·胡克 (2)下列说法中不正确的是( )。 A.细胞学说的建立是19世纪自然科学的重大发现之一

B.植物体是由细胞构成的,但是动物体不具有细胞结构 C.橡树树皮的细胞是长方形的 (3)在显微镜下观察到的洋葱表皮细胞是近似( )的。 A.圆形 B.正方形 C.长方形 6.连线题。 请将制作洋葱表皮切片装置的工具与其用途进行连线。 镊子盛放多余的洋葱片 滴管夹取实验材料 载玻片吸取少量液体 培养皿放置切片标本 烧杯吸取多余的水分 裁纸刀盛放液体 吸水纸切割洋葱 7.画图题。 画出在显微镜下观察到的洋葱表皮结构,并说说与肉眼观察到的洋葱表皮结构有什么不同。 不同点: 8.【探究题·选择】小金在使用显微镜观察洋葱表皮细胞时,遇到一些问题,请4 / 2 你帮他回答。 (1)小金发现显微镜内的视野太暗了,此时建议他调节( )以增强视野亮度。 A.物镜 B.目镜 C.反光镜 (2)小金在制作洋葱表皮切片标本的时候,为了便于观察标本,应用( )进行染 色。 A.酒精 B.碘酒 C.高锰酸钾溶液 (3)如果小金想在视野内看到更多的细胞数目,用下列哪种目镜和物镜的组合比较 合适( )。 A.目镜10×,物镜10× B.目镜10×,物镜20× C.目镜10×,物镜4× 9.【实验题·操作】用显微镜观察洋葱的表皮细胞,并回答相关问题。 (1)写出制作洋葱表皮玻片标本正确的顺序,并用语言描述制作步骤。

肿瘤的形态结构

肿瘤的形态结构 肿瘤的肉眼形态多种多样,但又反映着肿瘤的良、恶性,因而掌握肿瘤良、恶性形态特点是一个临床医生的基本功。 一、肿瘤的肉眼形态 1.肿瘤的数目通常只有一个,即单发性,也可以多个如胃、大肠、乳腺等器官均是多发性癌的好发部位。这些多发癌可以是同步发生的,叫同步性癌,也可以是非同步发生的,叫非同步性癌。少数多发癌发生在两个不同的器官,叫做重复癌。 2.肿瘤的大小肿瘤可以大到几十个,亦可小到微小体积,只有在显微镜下才能观察到,体积小的癌极少引起临床症状,因其处于隐匿状态,故肉眼不易观察到,而有隐伏癌之称。 3.肿瘤的形状可多种多样。表皮的良性肿瘤常呈乳头状,粘膜表面的良性肿瘤呈息肉状,实质器官及深部组织的良性肿瘤呈结节状或分叶状,消化道的癌可呈菜花状,亦可弥漫浸润。 二、肿瘤的组织结构 肿瘤由实质和间质共同组成。实质是肿瘤细胞的总称,是肿瘤的主要成分,决定着肿瘤的良、恶性,组织起源,分化程度,间质是指血管、淋巴管、纤维组织等起着支持和营养肿瘤的作用。 三、肿瘤的异型性 无论在细胞形态和组织结构上,肿瘤都与其起源的正常组织有不同程度的差异,这种差异称为异型性。 良性肿瘤的异型性良性肿瘤成熟程度高,分化良好良好,在细胞形态上与起源组织很接近,异型性小,但组织结构的异型性明显。 恶性肿瘤的异型性恶性肿瘤成熟程度低,分化差,无论在细胞形态上还是在组织结构上均与起源组织有很大差别,异型性均明显。间变就是指恶性肿瘤细胞与分化不成熟的状态。 细胞多形性肿瘤细胞形态和大小不一致,出现瘤巨细胞。少数肿瘤细胞分化很差,细胞体积小如淋巴细胞,大小都比较一致。 (1)核的多形性:肿瘤细胞核大小、形态、染色不一致。细胞核增大,核浆比由正常的1:4-6增大到1:1,核染色质粗,核膜增厚,核仁清楚且增多,可出现巨核,奇异核细胞。 (2)核分裂像:肿瘤核分裂像增多,并出现病理核分裂,即不对称核分裂,多极核分裂,顿挫伤核分裂。 (3)胞浆多嗜碱性:是胞浆内核蛋白体增多的缘故。 (4)组织结构的异型性:细胞排列紊乱,失去正常的层次和结构。

显微镜使用方法步骤

显微镜使用方法步骤 (一)实验时要把显微镜放在桌面上,镜座应距桌沿6~7cm左右,打开底光源开关。 (二)转动转换器,使低倍镜头正对载物台上的通光孔。然后用双眼注视目镜内,调整光源强度,把聚光镜上升,把虹彩光圈调至最大,使光线反射到镜简内,这时视野内呈明亮的状态。 (三)将所要观察的装片放在载物台上,使被观察的部分位于通光孔的正中央。 (四)先用低倍镜观察(物镜10×、目镜10×)。观察之前,先转动粗准焦螺旋,使载物台上升,使物镜逐渐接近切片。需要注意,不能使物镜触及玻片,以防镜头将玻片压碎。并转动粗准焦螺旋,使载物台慢慢下降,不久即可看到玻片中材料的放大物像。 (五)如果在视野内看到的物像不符合实验要求(物像偏离视野),可慢慢移动左右移动尺。移动时应注意玻片移动的方向与视野中看到的物像移动的方向正好相反。如果物像不甚清晰,可以调节细准焦螺旋,直至物像清晰为止。6 (六)如果进一步使用高倍物镜观察,应在转换高倍物镜之前,把物像中需要放大观察的部分移至视野中央(将低倍物镜转换成高倍物镜观察时,视野中的物像范围缩小了很多)。一般具有正常功能的显微镜,低倍物镜和高倍物镜基本齐焦,在用低倍物镜观察清晰时,换高信物镜应该可以见到物像,但物像不一定很清晰,可以转动细准焦螺旋进行调节。7 (七)在转换高倍物镜并且看清物像之后,可以根据需要调节光圈或聚光器,使光线符合要求般将低倍物镜换成高倍物镜观察时,视野要稍变暗一些,所以需要调节光线强弱)。8 (八)观察完毕,应先将物镜镜头从通光孔处移开,然后将显微镜复原。并检查零件有无损伤(特别要注意检查物镜是否沾水,如沾了水要用镜头纸擦净),检查处理完毕后即可放回原处。 注意事项 ? 1.必须熟练掌握并严格执行使用规程。 ? 2.取送显微镜时一定要一手握住镜臂,另一手托住底座。显微镜不能倾斜,以免目镜从镜筒上端滑出。取送显微镜时要轻拿轻放。 ? 3.观察时,不能随便移动显微镜的位置。 ? 4.凡是显微镜的光学部分,只能用特殊的擦镜头纸擦拭,不能乱用他物擦拭,更不能用手指触摸透镜,以免汗液玷污透镜。 ? 5.保持显微镜的清洁,避免灰尘、水及化学试剂的玷污。 ? 6.转换物镜镜头时,不要搬动物镜镜头,应转动转换器。 ?7.切勿随意转动粗准焦螺旋。使用细准焦螺旋时,用力要轻,转动要慢,转不动时不要硬转。 ?8.不得任意拆卸显微镜上的零件,严禁随意拆卸物镜镜头,以免损伤转换器螺口,或螺口松动后使低高倍物镜转换时不齐焦。 ?9.在使用高倍物镜时,不要用粗准焦螺旋调节焦距,以免移动距离过大,损伤物镜和玻片。 ?10.保持显微镜的干燥。 ?11.用毕后,必须检查物镜镜头上是否沾有水或试剂,如有则要擦拭干净,并且要把载物台擦拭干净,按规定放好。

测试题1-显微镜结构及使用方法

测试题1-显微镜结构及使用方法 1. 下列关于高倍物镜的叙述,正确的是() A.因为藓类叶片大,在高倍镜下容易找到,所以可以直接使用高倍物镜观察 B.在低倍镜下找到叶片细胞,即可换上高倍物镜 C.换上高倍物镜后,必须先用粗准焦螺旋调焦,再用细准焦螺旋调至物像最清晰 D.为了使高倍镜下的视野亮一些,可使用最大的光圈或凹面反光镜 2.用显微镜检查人血涂片时,发现视野内有一清晰的淋巴细胞(如图)。为进一步放大该细胞,首先应将其移至视野正中央,则装片的移动方向应是() A.向右上方B.向左上方 C.向右下方D.向左下方 3.大部分动植物体是不透明的,不能直接在显微镜下观察,一般要经过特殊处理,如将标本做成很薄的切片,但酵母菌、水绵、洋葱表皮等材料却可以直接做成装片放在显微镜下观察,这主要是因为它们() A.是单个或单层细胞B.都带有特殊的颜色 C.是无色透明的D.是活的细胞 4.用显微镜观察装片时,在低倍镜下发现有一异物,当移动装片时,异物不动;转换高倍镜后,异物仍可以观察到,则异物可能存在于 A.物镜上B.目镜上C.实验材料上D.反光镜上 5.下列显微镜操作的方法中,正确的一项是() ①对光时,阳光照在反光镜上,视野越亮越好②进行低倍物镜与高倍物镜的转换时,扳动物镜转动较省力③使用完毕之后,要用干布拭去载物台上的水和脏物④装箱之前,应下降镜筒,使物镜插入通光孔中⑤取、放显微镜时,要左手托镜座,右手握镜臂,并且要轻拿轻放 A.①②③B.①②④C.②⑤D.③⑤ 6.用显微镜的一个目镜分别与四个不同倍数的物镜组合起来观察细胞。当成像清晰时,每一物镜与装片的距离如图所示。如果载玻片位置不变,下列哪一物镜在一个视野中看到的细胞最多() 7.显微镜目镜为10×、物镜为10×时,视野中被相连的64个分生组织细胞所充满。 (1)若物镜转换为40×后,则在视野中可检测到的分生组织细胞数为() A.2个B.4个C.8个D.16个 (2)若64个细胞排成一行,则换40×物镜后,视野中可检测到的分生组织细胞数为() A.2个B.4个C.8个D.16个 8. 观察细胞结构时,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低倍镜下物像清晰,换高倍镜后视野变暗,应首先调节细准焦螺旋

六年级下册科学试题-- 5《用显微镜观察身边的生命世界》(一)习题 教科版(含答案)

(教科版)科学六年级下册第一单元5《用显微镜观察身边的生命世界》(一) 习题 一、判断题 1.向后旋转粗准焦螺旋,镜筒会下降。() 2.把物体直接放到显微镜下,就可以观察物体的细微结构。() 3.某显微镜目镜、物镜上分别标着25×、40×,则其能放大65倍。() 4.对着物体的透镜焦距较小叫物镜(距被测物体较近)。对着人眼的透镜焦距较大叫目镜。()5.洋葱表皮是由细胞构成的,洋葱表皮细胞的形态像砖墙、像一个个小房间。() 6.把整个洋葱放在显微镜下,我们可以直接观察到它的精细结构。() 7.最早发现细胞的科学家是罗伯特·胡克。() 8.我们实验室中的显微镜可以把物体放大几百万倍。() 9.通过调节载物台下的反光镜,可以增加目镜中标本图像的亮度。() 10.载玻片移动的方向与从目镜里看到的物体图像移动的方向是一致的。()11.如果目镜或物镜的镜面比较脏,要用擦镜纸而不能用手直接擦。() 12.第一台显微镜的制造者列文虎克最早发现了细胞。() 13.如目镜、物镜分别标着“10×、16×”;那么图像将被放大160倍。()14.显微镜放大倍数从大到小排序:光学显微镜、电子显微镜、扫描隧道显微镜。()二、填空题 15.凤仙花的身体由__________、茎、__________、___________、果实、种子6部分组成。16.在图中标出相应结构部分: 17.在显微镜下观察洋葱表皮,发现洋葱表皮上的一个个小房间似的结构,这是洋葱的 __________。 18.正确使用显微镜的方法和步骤: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9.__________是人类认识微小世界的重要观察工具。 20.在显微镜下可以看到花岗岩主要由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等矿物晶体组成。 21.科学家通常用__________来观察艾滋病病毒。它可以把物体放大到__________倍。22.世界上最早的显微镜是__________制成的,可以放大近__________倍。 23.两个不同放大倍数的__________组合在一起就制成了一个简易显微镜。 24.洋葱表皮完整的细胞构造包括__________。 25.如果实验中需要将镜筒下降,那么我们的眼睛应该注视__________。(填“物镜”或“目镜”) 26.调节粗准焦螺旋使镜筒下降时,眼睛要注视__________,目的是____________________。27.凤仙花的身体有根、__________、叶、___________、__________和种子六部分。28.__________用显微镜观察软木薄片,发现了像一个个长方形小房间的结构叫做 __________。大量的研究事实说明,生命体都是由__________组成的。 29.显微镜下的视野较暗示,可以采取的措施有__________或__________。 30.从目镜往下看,发现里面黑呼轷的什么看不见,原因是__________,应该调整__________,使之从目镜下能看到亮圈。 31.从目镜里只能看到亮圈,不能看到已经放在载物台上、正对通光孔中央的标本玻片,原因是__________,应该调整__________,使之从目镜下能看清标本。 32.在光学显微镜发明后,科学家又相继发明了更先进的__________和__________。33.1663年,英国的科学家罗伯特·胡克用自制的复合显微镜发现了__________。 34.在显微镜下观察物体有一定的要求,必须把物体制成________________,才能在显微镜下观察到它的精细结构。 35.不论动物和植物,其组织都是由__________构成的。 36.调节载物台下的__________,从目镜往下看,能看见一个明亮的__________。 37.拿显微镜时,一只手握住镜臂,另一只手托着__________,将显微镜向着光摆放在平坦的桌面上。 38.生物体都是由__________组成的,__________是生物体基本的功能单位。 39.物体必须__________,才能在显微镜下观察到它的精细结构。 40.英国科学家__________发现了细胞。 三、选择题

显微镜操作步骤和注意事项

操作步骤和注意事项 (一)正置显微镜 1、安放 右手握住镜臂,左手托住镜座,使镜体保持直立.桌面要清洁、平稳,要选择临窗或光线充足的地方.单筒的一般放在左侧,距离桌边3~4厘米处. 2、清洁 检查显微镜是否有毛病,是否清洁,镜身机械部分可用干净软布擦拭.透镜要用擦镜纸擦拭,如有胶或粘污,可用少量二甲苯清洁之. 3、对光 镜筒升至距载物台1~2厘米处,低倍镜对准通光孔.调节光圈和反光镜,光线强时用平面镜,光线弱时用凹面镜,反光镜要用双手转动. 若使用的为带有光源的显微镜,可省去次步骤,但需要调节光亮度的旋钮. 4、安装标本 将玻片放在载物台上,注意有盖玻片的一面一定朝上.用弹簧夹将玻片固定,转动平台移动器的旋钮,使要观察的材料对准通光孔中央. 5、调焦 调焦时,先旋转粗调焦旋钮慢慢降低镜筒,并从侧面仔细观察,直到物镜贴近玻片标本,然后左眼自目镜观察,左手旋转粗调焦旋钮抬升镜筒,直到看清标本物像时停止,再用细调焦旋钮回调清晰. 操作注意:不应在高倍镜下直接调焦;镜筒下降时,应从侧面观察镜筒和标本间的间距;要了解物距的临界值. 若使用双筒显微镜,如观察者双眼视度有差异,可靠视度调节圈调节.另外双筒可相对平移以适应操作者两眼间距. 6、观察 若使用单筒显微镜,两眼自然张开,左眼观察标本,右眼观察记录及绘图,同时左手调节焦距,使物象清晰并移动标本视野.右手记录、绘图. 镜检时应将标本按一定方向移动视野,直至整个标本观察完毕,以便不漏检,不重复. 光强的调节:一般情况下,染色标本光线宜强,无色或未染色标本光线宜弱;低倍镜观察光线宜弱,高倍镜观察光线宜强.除调节反光镜或光源灯以外,虹彩光圈的调节也十分重要. (1)低倍镜观察 观察任何标本时,都必须先使用低倍镜,因为其视野大,易发现目标和确定要观察的部位. (2)高倍镜观察 从低倍镜转至高倍时,只需略微调动细调焦旋钮,即可使物像清晰. 使用高倍镜时切勿使用粗调焦旋钮,否则易压碎盖玻片并损伤镜头. 转动物镜转换器时,不可用手指直接推转物镜,这样容易使物镜的光轴发生偏斜,转换器螺纹受力不均匀而破坏,最后导致转换器就会报废.

教科版六年级科学下 5.用显微镜观察身边的生命世界(一)同步练习(含答案)

5.用显微镜观察身边的生命世界(一) 1.填空题。 (1)拿显微镜时,一只手握住,另一只手托着,将显微镜向 着光摆放在平坦的桌面上。 (2)在显微镜下观察物体时,必须把物体制成。 (3)使用显微镜时,我们一般用眼进行观察。 (4)在使用显微镜时,慢慢地移动载玻片,观察标本的各个部分,注意移动的方向 和从目镜里看到的方向正好。 2.填图题。 标出显微镜各个部分的名称并回答问题。 3.排序题。 请将正确使用显微镜的方法和步骤进行排序。 ( )上片:将标本的载玻片放在载物台上。 ( )安放:将显微镜向着光摆放在桌面上。 ( )观察:慢慢移动载玻片,观察标本的各个位置。 ( )调焦:调节准焦螺旋,将镜筒慢慢地抬升到标本出现在视野里为止。 ( )对光:调节载物台下的反光镜,从目镜往下看,能看到一个亮的光圈。4.判断题。 (1)要想观察植物的细胞结构,可以直接将植物放在显微镜下进行观察。 ( ) (2)使用显微镜观察植物细胞装片时,如果将低倍物镜转换成高倍物镜,看到的情 况是视野范围变大,细胞变小。 ( ) (3)在显微镜下看到的洋葱表皮细胞中的小黑点是细胞核。 ( )

5.选择题。 (1)1663年,( )用自制的复合显微镜观察一块软木薄片结构,他将观察到的“小房间”命名为细胞。 A.詹森父子 B.伽利略 C.罗伯特·胡克 (2)下列说法中不正确的是( )。 A.细胞学说的建立是19世纪自然科学的重大发现之一 B.植物体是由细胞构成的,但是动物体不具有细胞结构 C.橡树树皮的细胞是长方形的 (3)在显微镜下观察到的洋葱表皮细胞是近似( )的。 A.圆形 B.正方形 C.长方形 6.连线题。 请将制作洋葱表皮切片装置的工具与其用途进行连线。 镊子盛放多余的洋葱片 滴管夹取实验材料 载玻片吸取少量液体 培养皿放置切片标本 烧杯吸取多余的水分 裁纸刀盛放液体 吸水纸切割洋葱 7.画图题。 画出在显微镜下观察到的洋葱表皮结构,并说说与肉眼观察到的洋葱表皮结构有什么不同。 不同点:

常见肿瘤细胞及其形态

A549 肺腺癌细胞 ATCC Number: CCLJB5 Desigration: A-54? U87 人脑胶质瘤细胞 ATCC Number: HTB t4 Designation: U-87 MG Lev Density 駅W 日* ? T OO U 唯 ■ fDOpni High CeciEit^ LQJv Derisit^ 比nle日跡■ 100pm

kasumi-1 急性骨髓细胞白血病细胞系 ATCC Number: CRL-2724 Designation: Kasumi-l ATCC Number: CRL^2724 Designation: Kasumi-l Jurkat 人急性T 淋巴细胞白血病细胞系 餉肌 0#r a nQ0|jrii 0if? f DOjim Law Dencrty High Dersity L QW Denttt/ 3匚肌 Elh H iQ0|Jm High Dersity 日¥■ iD0|m

ATCC Number: TIE-⑷ Desigration: Jurkaf (Clone E4-1) K562 人慢性髓系白血病细胞 ATCC Number: CCL 243 Destgrcition: K-5&2 L ON Derisily 卩匚nk ■ lOOpm Hipl" Cencit^ 寻Gfll 片 B fD0|ini Sc 0*4 0J?r a FOOpm 防■ tOOirq L QW Dentrt/ High Dersity

ATCC Number: CCL 243 Desigration: K-5&2 SW480 人结肠癌细胞 ATCC Number: CCL 22S Designation: SW 480 PC-3 人前列腺癌细胞 L QW Dentrty 騎血 0#r a lQd|jni High Dersity 丽 H

显微镜的使用方法教案

显微镜的使用方法教案 显微镜的使用方法教案 一、板书课题 师:同学们,学习和研究生物往往需要借助于仪器,显微镜就是常用的观察仪器,它能帮助我们观察到用肉眼无法看到的细微结构。(板书课题)二、出示目标过渡语:首先请同学们看本节课的学习目标(投影)学习目标:记住显微镜的构造和作用三、自学指导师:为了帮助大家顺利地完成本节课的学习目标,请根据自学指导的要求默读课本。 学习指导(一)认真默读课本第 13 页图《普通光学显微镜》, 5 分钟谁能回答正确。 1、说出各部分名称和作用。(出示显微镜的结构图) 探索思考: 2、放大物象的有和。物镜分高倍镜和低倍镜,转动可转换镜头。 3、升降镜筒的有和,转动准焦螺旋,镜筒升降幅度大。

4、转动反光镜,可调节光的强弱,因为反光镜有两面,即平面镜,作用是反射光线;凹面镜,作用是。 5、遮光器上有大小不同的,可调节光的强弱。 6、调节线强弱的结构有和。光线强时,用和;光线弱时,用和。 学习指导(二)目镜与物镜的比较(出示图并填表)学习指导(三)探索思考外界光线通过哪些结构到达我们眼睛的?四、先学、学生看书,教师巡视,督促学生认真看书。 五、后教(更正、讨论)1、提问,让班上最差的学生回答,如果有错误,老师引导其他同学更正、讨论。 2、分别或分组评(重要)六、当堂训练1、学生自背师:下面请同学们结合思考题,熟记本节课的内容,时间是 5 分钟,现在开始。 2、书面练习延伸阅读——普通光学显微镜的使用方法(一)显微镜的主要构造普通光学显微镜的构造主要分为三部分:机械部分、照明部分和光学部分。 1.机械部分(1)镜座:是显微镜的底座,用以支持整个镜体。 (2)镜柱:是镜座上面直立的部分,用以连接镜座和镜臂。

新教科版 六年级科学下册 第5课《用显微镜观察身边的生命世界》习题和答案

用显微镜观察身边的生命世界 1.填空题。 (1)拿显微镜时,一只手握住,另一只手托着,将显微镜向 着光摆放在平坦的桌面上。 (2)在显微镜下观察物体时,必须把物体制成。 (3)使用显微镜时,我们一般用眼进行观察。 (4)在使用显微镜时,慢慢地移动载玻片,观察标本的各个部分,注意移动的方向 和从目镜里看到的方向正好。 2.填图题。 标出显微镜各个部分的名称并回答问题。 3.排序题。 请将正确使用显微镜的方法和步骤进行排序。 ( )上片:将标本的载玻片放在载物台上。 ( )安放:将显微镜向着光摆放在桌面上。 ( )观察:慢慢移动载玻片,观察标本的各个位置。 ( )调焦:调节准焦螺旋,将镜筒慢慢地抬升到标本出现在视野里为止。 ( )对光:调节载物台下的反光镜,从目镜往下看,能看到一个亮的光圈。4.判断题。 (1)要想观察植物的细胞结构,可以直接将植物放在显微镜下进行观察。 ( ) (2)使用显微镜观察植物细胞装片时,如果将低倍物镜转换成高倍物镜,看到的情 况是视野范围变大,细胞变小。 ( ) (3)在显微镜下看到的洋葱表皮细胞中的小黑点是细胞核。 ( )

5.选择题。 (1)1663年,( )用自制的复合显微镜观察一块软木薄片结构,他将观察到的“小房间”命名为细胞。 A.詹森父子 B.伽利略 C.罗伯特·胡克 (2)下列说法中不正确的是( )。 A.细胞学说的建立是19世纪自然科学的重大发现之一 B.植物体是由细胞构成的,但是动物体不具有细胞结构 C.橡树树皮的细胞是长方形的 (3)在显微镜下观察到的洋葱表皮细胞是近似( )的。 A.圆形 B.正方形 C.长方形 6.连线题。 请将制作洋葱表皮切片装置的工具与其用途进行连线。 镊子盛放多余的洋葱片 滴管夹取实验材料 载玻片吸取少量液体 培养皿放置切片标本 烧杯吸取多余的水分 裁纸刀盛放液体 吸水纸切割洋葱 7.画图题。 画出在显微镜下观察到的洋葱表皮结构,并说说与肉眼观察到的洋葱表皮结构有什么不同。 不同点: 8.【探究题·选择】小金在使用显微镜观察洋葱表皮细胞时,遇到一些问题,请

显微镜的使用方法

显微镜的使用方法: 1、实验时要把显微镜放在座前桌面上稍偏左的位置,镜座应距桌沿 6~7 cm左右。 2、打开光源开关,调节光强到合适大小。 3、转动物镜转换器,使低倍镜头正对载物台上的通光孔。先把镜头调节至距载物台1~2cm左右处,然后用左眼注视目镜内,接着调节聚光器的高度,把孔径光阑调至最大,使光线通过聚光器入射到镜筒内,这时视野内呈明亮的状态。 4、将所要观察的玻片放在载物台上,使玻片中被观察的部分位于通光孔的正中央,然后用标本夹夹好载玻片。 5、先用低倍镜观察(物镜10X、目镜10X)。观察之前,先转动粗动调焦手轮,使载物台上升,物镜逐渐接近玻片。需要注意,不能使物镜触及玻片,以防镜头将玻片压碎。然后,左眼注视目镜内,同时右眼不要闭合(要养成睁开双眼用显微镜进行观察的习惯,以便在观察的同时能用右眼看着绘图),并转动粗动调焦手轮,使载物台慢慢下降,不久即可看到玻片中材料的放大物像。 6、如果在视野内看到的物像不符合实验要求(物像偏离视野),可慢慢调节载物台移动手柄。调节时应注意玻片移动的方向与视野中看到的物像移动的方向正好相反。如果物像不甚清晰,可以调节微动调焦手轮,直至物像清晰为止。 7、如果进一步使用高倍物镜观察,应在转换高倍物镜之前,把物像中需要放大观察的部分移至视野中央(将低倍物镜转换成高倍物镜观察时,视野中的物像范围缩小了很多)。一般具有正常功能的显微镜,低倍物镜和高倍物镜基本齐焦,在用低倍物镜观察清晰时,换高倍物镜应可以见到物像,但物像不一定很清晰,可以转动微动调焦手轮进行调节。 8、在转换高倍物镜并且看清物像之后,可以根据需要调节孔径光阑的大小或聚光器的高低,使光线符合要求(一般将低倍物镜换成高倍物镜观察时,视野要稍变暗一些,所以需要调节光线强弱)。 9、观察完毕应先将物镜镜头从通光孔处移开,然后将孔径光阑调至最大,再将载物台缓缓落下,并检查零件有无损伤,特别要注意检查物镜是否沾水沾油,如沾了水或油要用镜头纸擦净,检查处理完毕后即可铺上防尘布。 购买显微镜之前,首先先了解自己所要做的实验目的,针对选择合适的显微镜,因显微镜种类多。 普通光学显微镜的使用方法 使用方法:(一)显微镜的主要构造 普通光学显微镜的构造主要分为三部分:机械部分、照明部分和光学部分。 1.机械部分 (1)镜座:是显微镜的底座,用以支持整个镜体。 (2)镜柱:是镜座上面直立的部分,用以连接镜座和镜臂。 (3)镜臂:一端连于镜柱,一端连于镜筒,是取放显微镜时手握部位。 (4)镜筒:连在镜臂的前上方,镜筒上端装有目镜,下端装有物镜转换器。 (5)物镜转换器(旋转器):接于棱镜壳的下方,可自由转动,盘上有3-4个圆孔,是安装物镜部位,转动转换器,可以调换不同倍数的物镜,当听到碰叩声时,方可进行观察,此时物镜光轴恰好对准通光孔中心,光路接通。 (6)镜台(载物台):在镜筒下方,形状有方、圆两种,用以放置玻片标本,中央有一通光孔,我们所用的显微镜其镜台上装有玻片标本推进器(推片器),推进器左侧有弹簧夹,用以夹持玻片标本,

科教版-小学六年级下册科学第一单元-显微镜下晶体

第一单元微小世界3、放大镜下的晶体 科学概念:一些固体物质的内部有一定的结构,如果构成这些物质的微粒按一定的空间次序 排列,形成了有规则的几何外形,这就是晶体。 一、美丽的晶体 1、用放大镜观察食盐、白糖、碱面、味精颗粒的形状。 观察方法:a、取适量的食盐、白糖、碱面、味精分开放在纸上。 b、用肉眼分别观察食盐、白糖、碱面、味精的颗粒。 c、用放大镜分别观察食盐、白糖、碱面、味精的颗粒。 d、将观察到的各种颗粒的形状画出来。 物质用肉眼观察用放大镜观察 食盐白色细小粉末晶莹、剔透的立方体颗粒 白糖白色细小颗粒晶莹、剔透的立方体颗粒 碱面白色细小颗粒晶莹、剔透的有规则的几何形状的颗粒味精透明细长颗粒晶莹、剔透的柱状颗粒观察结果:在放大镜下,我们看到上述四种物质的颗粒形状各不相同,但同种物质的颗 粒都有大致相同而且规则的几何形状。 2、认识晶体。 像食盐、白糖、碱面、味精的颗粒都由有规则的几何形体组成,人们把这样的固体物质 叫做晶体。注意!并不是所有透明的固体都是晶体,如玻璃、松香、琥珀等就不是晶体。因为 组成这些物质的微粒排列是不规则的。 3、欣赏自然界中的晶体。 自然界中的水晶、雪花、维生素C、黄铜矿等也属于晶体。自然界大部分固体物质都是 晶体或者由晶体组成。晶体的形状很有规则,有的是立方体的;有的像金字塔;有的像一簇簇针;有的晶体较大肉眼可见,有的则较小要在放大镜或显微镜下才能看见。正因为各种物质内 的晶体具有基本一致的形状,且不同物质晶体形状不同,所以晶体也是鉴别矿物的依据。地

质学工作者,常在放大镜或显微镜下观察岩石中的晶体,判断它的矿物成分,以鉴别岩石的种类。在显微镜下花岗岩中有石英、长石、云母三种晶体。 晶体的用途:生活中,闹钟--石英晶体制成的晶振;电视机的电子器件--晶体材料;手机中密集使用晶体材料;互联网靠晶体材料--光纤通信的;铅笔里--石墨晶体。 二、制作晶体 1、自然界中晶体的来源。 自然界中有的晶体从溶液中产生(如海水蒸发得到盐的结晶)。有的晶体是在一定压强和温度下形成的(如火山喷发岩浆冷却后形成矿物的晶体)。 2、制作晶体的方法。 制作晶体的方法有以下两种: a、减少水分法(蒸发法):把某种溶液风干使其水分蒸发,进而使物质重新析出。 b、降低温度法:先把某种物质的溶液加热制成饱和溶液,然后冷却,使物质重新析出。 3、利用减少水分法制成晶体。 实验材料:食盐、碱、白糖、烧杯、玻璃棒、滴管、玻璃片、放大镜。 实验步骤:a、将烧杯平放在桌面上,分别将食盐、碱、白糖放入盛有水的烧杯中,拿住玻璃棒一端1/3处,玻璃棒另一端伸至烧杯内液体的中部或沿烧杯内壁,交替按顺时针和逆时针方向做圆周运动,速度不可太快,用力不可过大。 b、用滴管滴几滴不同的溶液在玻璃上,让其自然蒸发。(为了加快蒸发,可轻晃玻璃片让溶液扩散再放在通风的地方。也可以用夹子夹住玻璃片在酒精灯上加热烘干,离火焰远些) c、用放大镜观察玻璃片上留下的痕迹。 实验现象: 4、利用析出法制作比较大的晶体。 如图,用一个大的玻璃杯,多放些水和食盐,直到食盐全部溶解为止。用漏斗过滤溶液,将过滤后的溶液注入一个清洁的玻璃杯内,在杯中悬吊一根细线,一端栓上一小块食盐晶体浸泡在溶液中,然后静置数天。在玻璃杯底首先出现第一批晶体,滤去溶液中的残留的晶体,然后把悬在细线上的晶体浸入过滤后的溶液中,晶体会缓慢地生长。如果在杯中继续倒入饱和食盐溶液,则晶体的生长会持续几周甚至几个月。 冰糖是利用结晶原理制成。一般步骤是蔗糖加水溶解、除杂、蒸发、浓缩后,去除糖渣杂质。将所得的糖浆倒入特制设备中就可以制造冰糖了。

1肿瘤的一般形态与结构.

肿瘤的一般形态与结构 (1)肿瘤的一般形态 ①肿瘤的形状肿瘤的形状与其发生部位、组织来源、生长方式和肿瘤的良恶性等密切相关,常见的有息肉状、乳头状、菜花状、结节状、分叶状、囊状、蟹足状、弥漫性肥厚浸润状、溃疡状等(见图1)。发生于皮肤与黏膜的良性肿瘤多呈结节状、息肉状或乳头状,而该部位的恶性肿瘤常呈菜花状、蕈伞状或溃疡状。发生于皮下及实质器官的良性肿瘤多呈结节状、分叶状或囊状,而恶性肿瘤则为浸润性生长,像树根插入泥土一样,似树根状或蟹足状。 ②肿瘤的数目与大小肿瘤的数目通常为单个,也可多个。肿瘤的大小相差悬殊,通常与其性质、生长时间和发生部位有关。小者肉眼难以观察,仅在显微镜下才能发现,如原位癌等;大者可达数千克乃至数十千克甚至更大。生长在狭小腔道(如颅腔、椎管)内的肿瘤,体积一般较小;发生于体表或体腔内的肿瘤,可以长得很大。恶性肿瘤生长速度快,短期内可形成肿块并造成不良后果,甚至危及生命,故一般不会长得很大;良性肿瘤生长缓慢,生长时间长,体积常较大。 ③肿瘤的颜色肿瘤的颜色多近似于起源组织的颜色。例如,上皮组织肿瘤多呈灰白色;脂肪组织肿瘤多呈黄或淡黄色;黑色素瘤呈黑褐色;黏液性瘤呈 图1 肿瘤的主要形状 1.乳头状 2.息肉状 3.结节状 4.结节状(组织内) 5分叶状. 6.囊状 7.蟹足状 8.弥漫性肥厚浸润状 9.溃疡状

灰白色半透明胶冻状;纤维瘤呈灰白色;淋巴肉瘤与纤维肉瘤呈鱼肉色;神经纤维瘤或神经纤维肉瘤通常为灰白色;血管瘤呈红色或暗红色。因此,有时可从肿瘤的颜色大致推测为何种肿瘤。 ④肿瘤的硬度肿瘤的硬度取决于瘤组织的来源、肿瘤实质与间质的比例以及有无继发性改变。如脂肪瘤质地软,黏液瘤则很柔软,骨瘤坚硬,纤维性肿瘤和平滑肌瘤质地较韧。瘤细胞丰富而间质纤维成分少的肿瘤质地较软,反之则质地较硬。此外,继发玻璃样变、钙化或骨化的肿瘤质地变硬,而发生坏死、液化或囊性变者质地变软。 (2)肿瘤的组织结构 无论何种组织起源的肿瘤,其基本组织结构一般可分为实质和间质(除绒癌和原位癌外)两部分。 ①肿瘤的实质是肿瘤细胞的总称,它是肿瘤的主要成分,决定着肿瘤的生物学特征及其对机体的影响,也是病理学诊断中判断肿瘤组织来源和良、恶性的重要形态学基础。大多数肿瘤通常只含一种实质成分,但少数肿瘤可含有两种或多种实质成分,如恶性畸胎瘤等。 ②肿瘤的间质主要是由结缔组织和血管组成,有时可有淋巴管和少量神经纤维。肿瘤的间质不具有特异性,对肿瘤的实质起着支持和营养的作用。间质的血管多少对肿瘤生长速度有决定性影响,生长缓慢的肿瘤其间质血管较少;而生长迅速的肿瘤其间质血管较丰富。肿瘤间质中往往有数量不等的淋巴细胞和单核细胞浸润,可能与机体对肿瘤组织的免疫反应有关。间质中还可出现肌成纤维细胞,此种细胞的增生、收缩和形成胶原纤维包绕肿瘤细胞,能在一定程度上遏止肿瘤细胞的生长和扩散。而恶性肿瘤细胞能产生肿瘤血管生成因子,刺激间质毛细血管增生,后者又为肿瘤细胞提供支持和营养。 肿瘤的实质和间质都是肿瘤整体不可分割的两个部分。肿瘤的性质由实质决定,但肿瘤的生长则与间质和机体的免疫状态有关。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