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药悬浮剂的物理稳定性问题
- 格式:pdf
- 大小:168.29 KB
- 文档页数:5
农药悬浮剂的物理稳定性路福绥(山东农业大学理学院农业化学制品研究所,泰安271018)摘要 本文从胶体化学角度论述了农药悬浮剂的物理稳定性。
关键词 悬浮剂 稳定性 胶体化学 农药悬浮剂系指固体原药以一定分散度(粒径0.5~5μm,平均粒径2~3μm)分散在介质(一般为水)中形成的多相分散体系〔1〕。
由于悬浮剂农药药效好,生产使用安全、方便,故近十几年来在我国发展甚快。
但国内生产的多数悬浮剂产品的物理稳定性较差,贮存中易发生分层,沉淀,农药有效成分难以从包装物中倒出,严重影响了悬浮剂这一农药新剂型在我国的生产、推广和使用〔2〕。
本文试从胶体化学角度对农药悬浮剂的物理稳定性及其影响因素进行探讨。
农药悬浮剂介于胶体分散体系(分散相粒径为0.001~1μm)与粗分散体系(分散相粒径大于1μm)之间,其物理稳定性主要取决于以下两个方面:(1)抗聚结稳定性,即悬浮剂在贮存过程中粒子间不发生合并聚结,分散相粒子的粒度及其分布保持不变,抗聚结稳定性是悬浮剂保持物理稳定性的基础;(2)动力学稳定性或悬浮稳定性,即悬浮剂中的分散相粒子能稳定地悬浮于分散介质中而不下沉。
下面试利用胶体化学原理对上述两个问题进行分析。
1 农药悬浮剂的抗聚结稳定性农药悬浮剂中的粒子大小及其分布对其药效、施药的均匀性及制剂的物理性能均有重要影响。
目前,国内生产使用的农药悬浮剂多为水悬浮剂,即不溶于水的固体原药以一定机械手段(如砂磨等)分散在介质中形成的多相分散体系。
由于悬浮剂中分散相粒子很小,故分散相与分散介质间存在巨大的相界面和界面能,属热力学不稳定体系。
根据胶体化学原理〔3〕,这种高度分散的多相体系总是自发地趋向于粒子合并聚结,总界面积减少,界面能降低,最终导致悬浮体系被破坏,这便是农药悬浮剂存放中物理稳定性变差的根本原因。
提高悬浮剂抗聚结稳定性的办法便是加入分散助剂,通常使用的分散助剂有阴离子表面活性剂、非离子表面活性剂和一些大分子助剂等。
农药悬浮剂加工工艺研发难点及解决方案农药悬浮剂是目前农业领域中广泛使用的一类农药制剂,具有悬浮稳定性好、使用方便、效果显著等优点。
在农药悬浮剂的加工工艺中,存在一些技术难点,如悬浮剂的分散性能、稳定性和表面活性剂的选择等问题。
本文将探讨这些难点,并提出相关的解决方案。
首先,农药悬浮剂的分散性能是影响其效果的关键因素之一。
由于农药粒子的大小和密度不一致,会导致制剂中农药分布不均匀,影响效果。
解决这一问题的关键在于选用适当的分散剂,并进行优化。
一方面,合适的分散剂能够降低农药粒子的表面张力,增加粒子之间的相互作用力,有利于分散剂与农药粒子之间的相互作用,形成稳定的分散体系;另一方面,优化工艺条件,如搅拌时间、搅拌速度和温度等参数,能够进一步提高分散剂的分散性能。
通过这些措施,可以提高农药悬浮剂的分散性能,增加其均匀性,从而提高农药的利用率。
其次,农药悬浮剂的稳定性是另一个重要考虑因素。
由于悬浮剂中农药粒子的大小和密度不一致,容易引起沉积和分层现象,从而导致悬浮剂的稳定性下降。
为了解决这一问题,可以采用两种方法。
首先,选择合适的增稠剂,提高悬浮剂的粘度,增加其抵抗沉降的能力。
其次,可以添加荧光增白剂,通过增加悬浮液的波长范围和增加光量子来改善悬浮剂的稳定性。
同时,优化悬浮剂的配方以及工艺条件,如pH值、溶剂选择等,也能够进一步提高悬浮剂的稳定性。
另外,表面活性剂的选择也是制备农药悬浮剂的一个困扰。
表面活性剂在悬浮剂中起到增溶、分散和稳定农药颗粒的作用,不同表面活性剂的性能会直接影响悬浮剂的质量和效果。
解决这一问题的关键在于综合考虑表面活性剂的分散性能、吸附性能、稳定性和毒性等因素。
同时,合理选择表面活性剂的类型和用量,以及与农药粒子之间的相互作用,可以有效提高农药悬浮剂的稳定性和效果。
另外,还可以通过对表面活性剂的结构进行改性或合成新的表面活性剂,来提高其性能和适应性。
综上所述,农药悬浮剂加工工艺中存在的难点包括悬浮剂的分散性能、稳定性和表面活性剂的选择等问题。
农药悬浮剂加工中的技术难点及其解析农药悬浮剂作为一种常见的农药剂型,具有悬浮性好、分散性强、使用方便等特点,被广泛应用于农田防治害虫、病害。
然而,在农药悬浮剂的生产过程中存在着一些技术难题,本文将对农药悬浮剂加工中的技术难点进行分析,并提供相应的解析。
一、悬浮剂稳定性问题悬浮剂的稳定性是生产过程中最关键的问题之一。
常见的技术难点包括悬浮剂颗粒的沉降、分层、结块等。
这些问题会导致悬浮剂在储存和使用过程中出现质量变化,从而影响其效果。
解析:(1)优化原料配方:合理选择悬浮剂的基料,如黏土、聚合物等。
通过调整其种类、比例和添加剂的用量,可以提高悬浮剂的稳定性,减少颗粒沉降和分层等问题。
(2)改进生产工艺:控制加工温度、混合时间和搅拌速度等,确保物料均匀混合,降低结块的风险。
同时,加强质量控制和检测,及时发现和处理问题。
二、颗粒尺寸分布问题农药悬浮剂中颗粒的尺寸分布对其药效和稳定性有着重要的影响。
颗粒尺寸过大或过小都会影响其悬浮性和药物释放速率。
解析:(1)调整研磨工艺:通过研磨设备的选择和参数的调节,控制颗粒的尺寸分布。
合理选择研磨介质和加工时间,优化碾磨设备的结构和转速,可以得到所需的颗粒尺寸范围。
(2)采用分级技术:通过筛分和离心等分级技术,将颗粒按照尺寸分布进行分类和分离,使得悬浮剂的颗粒尺寸更加均匀,提高药效和稳定性。
三、乳化问题农药悬浮剂乳化稳定性的好坏直接关系到产品的质量和效果。
乳化不稳定会导致乳液分离、凝固等问题,影响产品的使用性能。
解析:(1)优化乳化剂配方:选用适合的表面活性剂和乳化助剂,通过调整其种类和用量,提高乳化剂的稳定性。
在乳化剂的选择上,可以考虑采用较为稳定的非离子型和阴离子型表面活性剂。
(2)控制乳化工艺:严格控制乳化温度、搅拌速度和时间等工艺条件。
合理选择乳化设备和方法,如高压均质机等,提高乳化效果和稳定性。
总结:农药悬浮剂加工中的技术难点主要包括悬浮剂稳定性问题、颗粒尺寸分布问题和乳化问题。
农药微胶囊悬浮剂容易出现的⼏个物理性能问题
⼀、粘结团聚问题:虽然微胶囊悬浮剂可以成囊,但是成囊后储存⼀段时间容易造成团聚、粘结、分散性差等问题。
这个问题的存在也影响使⽤和倾倒余量这个质量指标。
⼆、分层析⽔问题:按照质量指标要求悬浮剂可以出现析⽔现象的,只要能够摇匀,其他指标合格,就应该算是合格的,但是由于农民认识和商家竞争问题,分层析⽔也算作质量问题。
三、悬浮问题:悬浮率指标是微囊悬浮剂质量指标之⼀,在加⼯过程中掌握不好会出现悬浮率低的问题。
四、释放问题:微胶囊悬浮剂属于缓释农药剂型,其具有明显优势,但是不同的使⽤场所,对速效和持效要求是有差别的。
因此能否根据不同应⽤场所,做出合理释放速度的制剂也是⼀个技术上的关键问题。
悬浮剂稳定性的研究摘要:悬浮剂指难溶性固体药物以微粒状态分散在液体分散介质中形成的非均相液态制剂,悬浮剂的稳定性是衡量其性能的主要指标。
本文主要介绍了影响农药悬浮剂稳定性的粒子间相互作用、奥氏熟化、重力作用等因素;应用助悬剂、润湿剂、絮凝与反絮凝剂等几种稳定剂来改善中药悬浮剂的稳定性;果粒粒度、悬浮剂的用量、颗粒的球形度、温度等因素对果料果汁饮料悬浮剂稳定性的影响;几种新型的涂料悬浮剂和国际上悬浮剂的新的发展趋势。
关键词:悬浮剂;稳定性;农药悬浮剂;中药悬浮剂悬浮剂指难溶性固体药物以微粒状态分散在液体分散介质中形成的非均相液态制剂,药物微粒一般在0.5-5um之间[1]。
具有药效好、成本低、生产使用安全等特点,凡是在水中不易水解,水中溶解度很小,熔点高于60℃的固体药物均可制成悬浮剂。
这一剂型的开发,给难溶于水和有机溶剂的固体药物的生产和应用,开创了广阔的前景,并具有很强的竞争力。
悬浮剂中药物微粒与分散介质之间存在着固液界面,微粒的分散度较大,使混悬微粒具有较高的表面自由能,故处于不稳定状态。
尤其是疏水性药物的悬浮剂,存在更大的稳定性问题,这一直是制约该剂型研究开发和生产发展的重要因素。
这里主要讨论几种悬浮剂的物理稳定性问题。
1 农药悬浮剂的稳定性悬浮剂物理稳定性是指体系的粘度不大, 固体活性成分不沉积结块, 即良好的流动性、悬浮性和分散性、不会结块等[2]。
从影响悬浮剂稳定性的具体因素来讲, 悬浮剂不稳定是指悬浮剂在贮存期间(一般为年)出现了制剂粘度变大、流动困难、固体活性成分分层、沉积和结块、最后难以摇匀和使用的现象。
由于悬浮剂具有较多的组分, 使得其稳定性变得复杂和不易控制, 但其稳定性的好坏直接影响到制剂质量的高低。
大部分悬浮剂研究人员认为, 悬浮剂物理不稳定性在理论上至少涉及以下3个方面[3]:①粒子间因存在相互作用而引起的絮凝和聚集现象;②奥氏熟化(Ostwald ripening),即粒子在制剂中出现的晶体长大现象;③因重力作用导致的分层和粒子沉积现象。
农药悬浮剂制剂中原药析出原理
农药悬浮剂制剂中原药的析出原理,涉及到多个方面:
首先,农药悬浮剂制剂是一种稳定的悬浮体系,其中的原药、溶剂、助剂等组分通过一定的工艺和技术手段均匀地分散在水中,形成一种较为稳定的悬浮液。
这种悬浮液具有一定的触变性和流变性,能够在施用时均匀地覆盖在植物表面或害虫体表,从而达到防治病虫害的效果。
然而,在实际生产和应用过程中,农药悬浮剂制剂中的原药可能会发生析出现象。
这主要是因为制剂中的原药和溶剂之间的相容性不好,或者制剂的物理稳定性不佳。
当制剂受到温度、压力、剪切力等外部因素的影响时,原药和溶剂之间的平衡会被打破,导致原药的析出。
此外,农药悬浮剂制剂中的助剂也是影响原药析出的重要因素之一。
不同类型的助剂对原药的包覆作用不同,如果助剂的选择不当或者添加量不合适,就可能导致原药的析出。
综上所述,为了降低农药悬浮剂制剂中原药的析出概率,需要选择相容性好、稳定性佳的溶剂和助剂,同时采用先进的生产工艺和技术手段,确保制剂的
物理稳定性。
此外,在使用过程中也需要注意避免过度搅拌、摇晃或长时间储存,以减少原药的析出可能性。
CHINA AGROCHEMICALS成家壮(广州市化学工业研究所)目前,农药水基化剂型及水分散性粒剂的发展已显示出巨大的潜力和较广阔的前景。
尤其是农药悬浮剂的发展呈迅速上升态势。
然而,悬浮剂的物理稳定性难以控制,一直是长时期制约该剂型研究开发和生产发展的重要因素。
1.农药悬浮剂的特点农药悬浮剂以水为分散介质,不溶或微溶于水的固体原药经研磨粉碎,并借助表面活性剂及其它助剂的作用,使之均匀分散,形成一种颗粒细小的高悬浮、能流动的比较稳定的液固态体系。
与乳油相比,可避免使用大量的有机溶剂;与可湿性粉剂相比,则无粉尘飞散飘移;对人畜的毒性和刺激性都比较低,并能减轻对作物的药害,也不会因有机溶剂而在贮藏运输过程中燃烧,安全性较高;对用户和整个环境所造成的危险性减少到相当低的程度。
并且,其性能优异,分散性好,悬浮率高,在植物体表面的展着力和粘着力都比较强,耐雨水冲刷,药效比较显著而且比较持久。
2.制备农药悬浮剂的技术难点农药悬浮剂是一个高度分散的多相复杂体系。
其组成,除有效成分及分散介质外,还有较多的助剂。
因此,农药有效成分本身各种物理形态、熔点、挥发度、溶解度及其化学性质包括水解和光化学稳定性、热稳定性、氧化还原性以及化合物与分散介质、表面活性剂和制剂中其它成份的相互作用都会对制剂的稳定性产生影响。
并且,由于它始终以浓缩悬浮液的形态存在,在贮存期间,尤其是长期贮存,可能会出现化学不稳定性,而更经常遇到的则是物理稳定性问题。
这通常牵涉到三个方面:(1)粒子间相互作用而引起絮凝和聚集现象;(2)奥氏(Ostwald)熟化作用;(3)因重力作用导致的分层和粒子沉积现象。
显然,要保持农药悬浮剂贮存期物理稳定性,就必须通过配方和加工工艺控制悬浮物积聚、沉降和晶体生长。
也就是要使悬浮剂在贮存过程中粒子间不发生合并聚结,分散粒子的粒度及其分布保持不变;并且,分散相粒子能稳定地悬浮于分散介质中而不沉降。
3.农药悬浮剂物理稳定性的控制根据Stokes定律,悬浮剂贮存物理稳定性与制剂的粘度、密度差以及悬浮颗粒粒径等因素相关。
农药悬浮剂加工工艺研发难点及解决方案1.悬浮剂的稳定性问题悬浮剂的稳定性是农药悬浮剂加工工艺中的重要问题。
在加工和储存过程中,悬浮剂易受到颗粒聚集、沉降、结块等问题的影响,从而影响其悬浮性能和药效。
解决这个问题的关键是选择合适的分散剂和抗结块剂,并进行优化组方。
首先,需要选择适合的分散剂。
分散剂是农药悬浮剂中的关键成分,能够有效地分散农药颗粒并防止颗粒的聚集。
在选择分散剂时,需要考虑其分散性能、耐候性、安全性等因素,并根据农药的颗粒特性进行合理的配比。
其次,还需要使用适当的抗结块剂。
抗结块剂能够降低悬浮剂颗粒间的相互作用力,防止颗粒之间的结块现象。
常用的抗结块剂包括硅酸、聚乙烯醇等。
在选择抗结块剂时,需要考虑其与分散剂的相容性,以保证悬浮剂的稳定性。
最后,通过优化组方,调整不同成分的配比,可以进一步提高悬浮剂的稳定性。
通过合适的配方设计,可以使分散剂和抗结块剂的协同作用最大化,从而提高悬浮剂的稳定性和使用寿命。
2.颗粒粒径的控制问题颗粒粒径是影响农药悬浮剂药效的关键因素之一、颗粒太大会导致药物释放缓慢,影响药效,而颗粒太小会导致沉降速度加快,降低药效。
因此,控制颗粒粒径是悬浮剂加工工艺中的一项关键任务。
针对这个问题,可以通过合适的分散方法和技术来控制颗粒粒径。
其中,一种常见的方法是采用高效率的分散设备,如颗粒破碎机、颗粒喷雾干燥机等,可以有效地将颗粒粒径控制在一定范围内。
另外,还可以通过控制反应条件和工艺参数来调整颗粒粒径。
例如,在化学合成过程中,可以通过改变反应温度、反应时间等参数来控制颗粒粒径。
此外,还可以利用搅拌、超声波、高压喷雾等技术来调整颗粒粒径。
通过合理的工艺控制,可以实现颗粒粒径的精确控制。
3.沉降速度的控制问题针对这个问题,可以采用以下方法来控制沉降速度。
首先,通过调整悬浮剂的密度和流变性质,改变液体的粘度和黏度,可以降低颗粒的沉降速度。
其次,可以通过优化悬浮剂的组分,增加分散剂和抗结块剂的含量,以增强悬浮剂的悬浮能力。
pH值等因素对不同农药悬浮剂稳定性的影响董立峰;李慧明;王智;张保华【摘要】以实验室自制的30%戊唑醇·甲基硫菌灵和40%戊唑醇·多菌灵悬浮剂为对象,初步研究了pH值、温度、水质、研磨时间对农药悬浮剂粒子大小、粒度分布及悬浮率的影响,其中粒子大小、粒度分布分别以中位径和跨距2个指标来反映.结果表明,以上4种因素的变化对30%戊唑醇·甲基硫菌灵和40%戊唑醇·多菌灵悬浮剂的中位径影响均很小,但粒度分布和悬浮率均受到不同程度的影响.随着pH值的变化,2种体系跨距波动的幅度并不明显,当pH值分别为10、6时,30%戊唑醇·甲基硫菌灵和40%戊唑醇·多菌灵悬浮剂的悬浮率较低;随着贮存温度的升高,2种悬浮剂的跨距均有所增大,悬浮率均降低;随着水质的改变,跨距差异均不大,悬浮率高低呈蒸馏水>超纯水>自来水的趋势,但差异不明显;随着研磨时间的延长,跨距均先显著降低随后趋于平缓,悬浮率则先升高后降低再升高,最后趋于平缓.【期刊名称】《河南农业科学》【年(卷),期】2013(042)002【总页数】4页(P89-92)【关键词】悬浮剂;pH值;温度;水质;研磨时间;粒子大小;粒度分布;悬浮率【作者】董立峰;李慧明;王智;张保华【作者单位】青岛农业大学新农药创制研究所,山东青岛266109;青岛农业大学新农药创制研究所,山东青岛266109;青岛农业大学新农药创制研究所,山东青岛266109;青岛农业大学新农药创制研究所,山东青岛266109【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TQ450.6农药悬浮剂以其在药效、安全、经济等方面综合性能明显优于传统剂型的特点而成为备受人们青睐的发展中的新剂型[1-3]。
目前,该剂型存在的最主要问题是贮存期间制剂的物理性能不稳定[4-5]。
一般来说,悬浮剂体系是否稳定取决于多种因素,如pH值、温度、水质、研磨时间、加工设备、研磨介质等。
颗粒测量技术在农药悬浮剂研发上的应用悬浮剂(Suspension Concentrate, SC ) 又称水悬浮剂、浓悬浮剂、胶悬浮剂,是在助剂的作用下,将不溶于水或难溶于水的原药分散到水中形均匀稳定的分散体系。
在农药悬浮剂研制中存在颗粒聚结变大、沉降析水、稠化结块等贮存物理稳定性问题,始终制约着该剂型的进一步发展。
一、悬浮剂不稳定因素1 .粒子的聚集:①聚结:农药悬浮剂属于多相分散体系,由于原药颗粒很小,与分散介质间存在巨大相界面,具有不亲和性,而裸露的原药颗粒界面间亲和力很强,吸引能很高,易聚结合并变大,当聚结严重时就出现分层,结块。
②絮凝:分散剂分子在分散的药物颗粒间缠结, 分散的药物颗粒的布朗运动受到影响, 这样造成分散的药物颗粒团聚下沉,从而发生絮凝。
悬浮剂的配方组成2.粒子的沉降:悬浮剂在动力学上不稳定,固体颗粒在重力场作用下发生自由沉降,出现分层,导致体系悬浮稳定性发生变化。
从Stokes公式V= (ρ1-ρ2)d2g/18η可知,颗粒直径越小,体系粘度越大,密度差越小,沉降速度也就越小,悬浮稳定性就越高,但直径不是越小越好,因为直径越小,固体颗粒比表面积越大,界面能就越大,最终导致颗粒合并变大。
3.悬浮剂中的奥氏熟化当大小不同的晶粒处于同一介质中时,对于小晶粒而言,其溶解度较大,其介质为不饱和溶液,故小晶粒不断溶解消失,大晶粒其溶解度较小,其介质为过饱和溶液,溶液中的分子在大晶粒上结晶,知识大晶粒越来越大,这就是奥氏(Ostwaid)熟化现象。
Luckham[1]指出由于悬浮体悬浮颗粒过大或粒谱分布不均匀导致悬浮体系产生奥氏熟化现象。
二、颗粒测量技术在研发中的应用1.分散剂用量的研究为了防止颗粒聚结和产生奥氏熟化现象,一般采用添加分散剂让悬浮剂形成一个稳定体系,但是分散剂的用量和分散效果的检查需要专业的设备测量后确定。
颗粒表面上的正电荷数与固定层吸附的负离子数相当,其Zeta电位为零,对应溶液的pH值为等电点。
吡唑醚菌酯悬浮剂流变性与稳定性的关系研究摘要:吡唑醚菌酯(Pyraclostrobin)是巴斯夫开发的甲氧基丙烯酸酯类杀菌剂,中等毒性,可以防治多种真菌病原引起的植物病害。
同多种杀菌剂复配,协同作用,可扩大杀菌谱,延缓抗药性的产生。
现有登记剂型包括悬浮剂、乳油、水分散粒剂、微囊悬浮剂、种子处理悬浮剂、微乳剂、水乳剂、可湿性粉剂、颗粒剂和悬浮种衣剂等,其中悬浮剂(SC)占比约57%。
吡唑醚菌酯具有多种晶型,其中晶型Ⅱ和晶型Ⅳ是能够稳定存在的2种晶型。
吡唑醚菌酯(低熔点农药,熔点63.7~65.2℃)由于晶型不同,甚至不同生产厂家的同一晶型,制备的吡唑醚菌酯SC热贮性能都不相同。
因此在研发生产过程中,建立快速判断吡唑醚菌酯SC稳定性的方法非常必要。
本文主要分析吡唑醚菌酯悬浮剂流变性与稳定性的关系研究。
关键词:吡唑醚菌酯;悬浮剂;流变性能;稳定性引言吡唑醚菌酯是兼一种具吡唑结构的甲氧丙烯酸甲酯类广谱杀菌剂,具有保护作用、治疗作用、内吸传导性和耐雨水冲刷性能,持效期较长。
在我国主要用于黄瓜、草莓、苦瓜等作物上白粉病的防治,其主要作用方式是通过阻止病菌线粒体呼吸作用,使病菌体内供给细胞的正常代谢活动所需的能量减少,从而造成细胞的死亡。
1、原药与助剂原研药:98%吡唑醚菌酯原研药,山东海利尔化工有限公司..表面活性剂:聚羧酸盐阴离子分散剂JP-8561(简称8561)、嵌段共聚物乳液分散剂JP-8500(简称8500)、磷酸酯分散剂JP-601P(简称601P)、石家庄金鹏化工助剂有限公司;Akzo Nobel公司的烷基萘磺酸盐缩聚物分散剂MorwetD425(简称D425分散剂1494liq(简称1494),烷基萘磺酸盐缩聚物分散剂,分散剂LFS(简称LFS),科莱恩化学有限公司;EO-PO嵌段共聚物AtlasG5000(简称G5000),英国heda公司。
增稠剂:黄原胶(淄博钟铉生化有限公司)和硅酸镁铝(湖南鹏泰高新材料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