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3
三、混悬剂的物理稳定性及稳定剂
• 混悬剂基本理化性质: 粒子0.5-10m,小者可为0.5m,大者≥50m; 非均相分散体系(多相体系、粗分散体系); 电学性质(双电层结构产生ξ电势);
荷电产生排斥作用
(中和电荷如电解质)
聚结稳定性
聚结不稳定性
水化膜阻止聚集
(电解质、脱水剂)
• 举例:红霉素混悬剂、氢氧化镁铝混悬剂、头 孢拉定干混悬剂
2
二、制备混悬剂的条件
难溶性药物或在给定溶剂体积内药物剂量超过溶 解度而不能以溶液剂形式应用;
在水中易水解或具有异味难服用的药物可制成难 溶性的盐或酯等形式应用;
两种溶液混合时药物溶解度降低析出固体药物; 为使药物产生缓释作用或使难溶性药物在胃肠道
度,粒子大小等因素来调整粒子间斥力与引 力的平衡,得到稳定的分散系统.
12
2.表面自由能 • Δ F = δ S.L.Δ A • Δ F——界面自由能的改变值,Δ A——微粒总表
面积的改变值,δ S.L——固液界面张力。
• 减小Δ A,就可以降低系统的表面自由能Δ F。因
此加入适当的电解质,使ζ -电位降低,可以形 成疏松的絮凝状聚集体。 • 混悬微粒形成絮凝状聚集体的过程称为絮凝 (flocculation),加入的电解质称为絮凝剂。
第三章 口服液体制剂 (三)
水 油
Lecturer: Dr. Zhang li
1
第五节 口服混悬剂 oral suspensions
一、概念 • 混悬剂(suspensions)系指难溶性固体药物以微
粒状态分散于分散介质中形成的非均匀的液体 制剂。
• 干混悬剂是按混悬剂的要求将药物用适宜方法 制成粉末状或颗粒状制剂,临用前加水振摇, 即可迅速分散成液体混悬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