痛风性关节炎中医治疗的临床体会
- 格式:pdf
- 大小:98.00 KB
- 文档页数:1
痛风性关节炎的中医护理体会摘要】目的:探讨痛风性关节炎患者的有效中医护理及健康教育。
方法:通过对我院内科门诊收治的“痛风性关节炎”患者78例进行分析总结。
结果:78例患者经过治疗后关节疼痛全部缓解。
血尿酸恢复到正常水平。
结论:饮食护理是预防痛风再发的关键,急性期根据临床辨证施治,并给予更多的生活护理和照顾。
尽量减少关节疼痛给病人带来的痛苦。
在护理工作中时十分关键的。
【关键词】痛风性关节炎;中医辨证施治;护理干预【中图分类号】R248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2095-1752(2016)04-0314-02痛风是多种原因引起的嘌呤代谢障碍所致血尿酸增高的一组慢性疾病。
急性关节炎是痛风的首发症状,该病起病急骤,多于半夜剧痛而惊醒,半数以上首发于足拇趾的跖趾关节。
急性关节炎反复发作可发展为慢性关节炎,表现为多关节受累,其特征性表现为痛风石的出现。
多在关节附近形成黄白色大小不一的赘生物。
初起质软,渐硬如石。
并可使关节僵硬、畸形[1]。
祖国医学中“痛风”之名始于金元,在《丹溪手镜》中,除“痹”外,单列“痛风”。
《丹溪心法?痛风》曰“昼静而夜发,发时痛处赤肿灼热,其有热甚者,如抽薪饮之类,亦可暂用,先清其火而后调其气血。
” 吴鞠通所著《温病条辨》指出“湿聚热蒸,蕴于经络”,并创立了宣痹汤治之。
在临床上痛风性关节炎常急性发作,表现为湿热痹阻、痰瘀痹阻。
肝肾亏虚。
所以应做好辨证施护。
现将体会介绍如下。
1.资料与方法1.1 临床资料78例为我院门诊收住院治疗的痛风性关节炎患者。
均为男性。
年龄45岁到78岁。
属湿热痹阻者50例、痰瘀痹阻者21例、肝肾亏虚者7例1.2 方法1.2.1辨证分型1.2.1.1湿热痹阻:关节疼痛,局部灼热红肿,痛不可触,得冷则舒,常伴有发热、恶风、口渴、烦躁,便干尿黄等症状,舌质红或绛,苔黄腻,脉弦滑数。
1.2.1.2:痰瘀阻滞:关节疼痛反复发作时轻时重或疼痛固定,局部硬结,或见痛风石,或关节畸形,局部皮肤色暗,舌质暗可见瘀斑瘀点,苔白或黄,脉涩或沉涩。
李仲愚论治痛风性关节炎经验总结摘要:李氏杵针流派传承工作室钟磊副主任医师擅长痛风性关节炎的诊治,在临床中积累了丰富的经验,在其祖辈李仲愚老认识中分为湿热下注、瘀血阻络、痰凝经脉、肝肾亏损等辩证。
湿热下注治宜清利湿热为主,瘀血阻络治宜活血化瘀,通络止痛为主,痰凝经脉治宜软坚化痰,肝肾亏虚治宜滋养肝肾。
关键词:李仲愚;钟磊;痛风性关节炎;经验总结李仲愚(1920-2003)擅长使用祖传绝招杵针、气功等法,内外合治,针药结合,治疗多种常见病及各种奇难杂症,钟磊副主任医师幼年即随李老先生学习医术,业医30余年,淡泊名利,现致力于李氏杵针流派传承事业。
临证经验丰富,用药灵活,具有自己独特的辨证体系,擅长治疗痛风性关节炎、痹病等。
2020年,笔者有幸跟师李氏杵针流派传承工作室钟磊副主任医师,对痛风性关节炎有一些心得体会,今与同道分享,以期共同发扬,造福众生。
截止至2015年,全球的痛风患病率为0.1%~10.0%[1],中医关于痛风的描述可以追溯到《内经》时期,“肢节肿痛,《内经》谓之贼风,后人谓之痛风······痛风脉浮紧,头痛恶风发热,为新受之邪·..···痛风久不愈,为痛久必入络也。
”在痛风发病时四肢骨节如虎咬之状,中医称为“白虎历节风”,认为它属于痹症,因过食膏粱厚味,内生湿邪,痰浊凝结,气血不通。
多由外感湿热之邪或风寒之邪郁久发热,或内伤肝肾不足,或痹症日久,血瘀痰阻所致。
中医病因病机:李老认为痛风性关节炎主要由于平素过食膏梁厚味,以致湿热内蕴,湿、痰、浊、淤阻留关节经络,气血不畅所致。
患者素为痰湿之体,加以嗜酒、喜烟,致脏腑功能失调,升清降浊无权,痰湿阻滞于血脉中难以泄化,与血相结而为浊瘀,留于经脉而发病。
在兼因外感风邪,侵袭经络造成气血不能通畅,反复发作遂使瘀血凝滞,络道阻塞,以致关节畸形。
初病在经在络,以邪实为主、热痹为先,湿毒瘀滞是关键,久则深入筋骨,累及脏腑,致肝肾不足、脾胃虚弱。
四妙散合藤类药治疗急性痛风性关节炎的体会与应用急性痛风性关节炎是一种常见的风湿性疾病,多发生在下肢大关节,尤其是足骨、踝关节和膝关节,患者常伴有剧烈疼痛、红肿、局部发热和功能障碍。
传统治疗主要以西药为主,但长期使用会带来一系列的副作用。
最近,四妙散合藤类药物在治疗急性痛风性关节炎中取得了较好的疗效,本文将介绍四妙散合藤类药物的组成、配方、功效以及临床应用体会。
四妙散合藤类药物是由中医药加工研制而成,主要由白花蛇舌草、地龙、瓜蒌、香薷等草本植物经过加工研制而成。
这些植物具有清热解毒、活血化瘀、祛湿止痛的功效,能够有效缓解急性痛风性关节炎患者的疼痛和炎症。
在临床应用中,四妙散合藤类药物通常以散剂或丸剂的形式给予患者。
患者可口服或外用,根据患者的病情和身体状况来决定使用方式。
在口服四妙散合藤类药物时,患者应遵医嘱,根据医嘱的剂量和用药时间进行服用。
在外用四妙散合藤类药物时,患者可以将药物直接涂抹在患处,或者采用贴敷的方式。
四妙散合藤类药物经常与其他中药或中西医结合治疗,以取得更好的疗效。
通过临床实践,四妙散合藤类药物在治疗急性痛风性关节炎中表现出显著的疗效。
它能够迅速减轻患者的疼痛、红肿和局部发热,同时减轻患者的痛苦。
在使用四妙散合藤类药物的过程中,患者应遵医嘱,根据医嘱的剂量和用药时间进行服用,并且密切观察用药后的疗效和不良反应,及时向医生反馈。
四妙散合藤类药物在治疗急性痛风性关节炎中具有显著的疗效,患者在使用过程中需要密切遵医嘱,并且需在医生的指导下进行治疗。
四妙散合藤类药物不仅具有良好的疗效,而且副作用较小,是一种安全、有效的中医药治疗方法。
希望通过大家的共同努力,能够更好地推广和应用四妙散合藤类药物,使更多的急性痛风性关节炎患者受益。
痛风性关节炎中医病例模版
痛风性关节炎是一种常见的关节疾病,常见于中老年人群。
中医治疗痛风性关
节炎的方法独具特色,下面我们来看一个痛风性关节炎中医病例模版。
患者李先生,男,60岁,因左足拇指疼痛、肿胀、红肿,伴有发热,持续2天,就诊于中医门诊。
患者有高尿酸血症病史,平时饮食辛辣刺激性食物较多,饮酒较频繁,情绪较为不稳定。
中医医师对患者进行详细的望、闻、问、切四诊,发现患者舌质红,苔黄腻,
脉弦数。
结合患者的病史和体征,初步诊断为痛风性关节炎。
中医医师采用了针灸和中药治疗的综合方案。
首先,对患者进行了针灸治疗,
选用了足三里、阳陵泉、风市、委中等穴位进行针刺,以疏通经络,舒筋活络,清热解毒。
同时,中医医师开具了栀子豉汤加减方剂,以清热泻火,祛湿止痛。
经过3次针灸治疗和10天的中药调理,患者的疼痛、肿胀、红肿等症状明显
缓解,体温正常,精神状态良好。
复查血尿酸水平正常,患者对中医治疗效果十分满意。
通过这个痛风性关节炎中医病例模版,我们可以看到中医治疗痛风性关节炎的
独特优势,针灸和中药的综合治疗可以有效缓解患者的症状,恢复患者的健康。
希望更多的患者能够了解并接受中医治疗,获得更好的康复效果。
萆薢渗湿汤加减用治“痛风性关节炎”的临床见解药物组成:萆薢、苡仁、黄柏、丹皮、赤茯苓、泽泻、滑石、通草。
加减运用:风偏盛者,酌加防风、羌活、独活、秦芄;寒偏盛者,酌加制川乌、制草乌、麻黄;湿偏盛者,酌加土茯苓、苍术、木通;热偏盛者,酌加金银花、连翘、黄芩;肿甚者,酌加白芷、车前子;疼痛较重者,酌加乳香、没药;见痛风石者,酌加白芷、花粉、淅贝、枯草、制南星、制半夏、白芥子等。
临床表现:痛风性关节炎主要为嘌呤代谢障碍而引起的血尿酸过高并沉积于关节,软组织,骨髂,软骨,肾脏等处所致的化学炎症性疾病,急性者关节局部表现为红肿热痛,,慢性反复发作者可导致受累关节变形。
多发生于40岁以上的男性,有些患者有家族史,女性发病多在更年期以后,寒冷,劳累,外伤,食高嘌呤食物,女性的月经期常为发作的诱因,关节受累表现在第一跖趾关节,期次为跗、踝、腕、指、掌指、膝和肘关节,且游走不定,不对称,数月可自行缓解,但反复发作,此起彼伏。
受累关节发红,肿痛,发热及压痛,关节活动受累,慢性者最终可导致关节变型,滑膜,肌腱和皮下组织也可有尿酸盐沉着,久之在皮下可形成尿酸盐结石,称痛风石,以耳轮为常见部位,其次是跖趾,指间,掌指等。
由于尿中尿酸盐增多,可在泌尿道任何部位形成尿酸盐结石,肾实质中也有尿酸盐沉着,常引起肾绞痛和血尿,久之则可发展为慢性肾功能衰竭。
本证系尿酸性关节炎,因尿酸生成过多,排泄减少,致使尿酸盐沉积于关节,软组织,骨骼等处,属代谢障碍。
因此在治疗上主要应首先考虑的是促使尿酸盐排泄。
本证属中医痹证范畴,临床上常有致病邪气风、寒、湿、热的兼夹。
因此在治疗上必需结合所夹之邪加减运用。
临床见解:本人在临床上接诊的痛风性关节炎病人,常以“萆薢渗湿汤”加减治疗,其功效优于应用西药秋水仙碱等类,且无副作用。
萆薢渗湿汤《疡科心得集》是用治脚丫破烂,下肢丹毒及湿疹等,其组方原则大多为清热利湿之品,刚好适用于因尿酸盐沉积引起的痛风性关节炎。
痛风症(痛风性关节炎)中医临床路径痛风症(痛风性关节炎)中医临床路径1. 痛风症概述痛风症,也称作痛风性关节炎,是一种以高尿酸血症引发的关节炎疾病。
它常表现为关节疼痛、红肿和功能障碍,严重影响患者的生活质量。
中医临床路径在治疗痛风症方面具有一定的疗效,下面将介绍中医的治疗方案。
2. 中医临床路径治疗痛风症的策略中医临床路径治疗痛风症主要采取以下策略:1. 首要原则:清热祛湿、活血化瘀。
中医认为,痛风症的发生与湿热之邪阻滞、瘀血凝滞有关。
因此,治疗痛风症的首要原则是清热祛湿、活血化瘀,以恢复机体的平衡状态。
2. 药物治疗:中医常选用草药制剂进行治疗。
常用的中药有罂粟壳、秦艽、桃仁等,这些草药具有清热解毒、消肿通络的功效,可有效缓解痛风症状。
3. 饮食疗法:中医强调调整饮食惯对治疗痛风症非常重要。
患者应避免高嘌呤食物,如内脏、海鲜、啤酒等,同时适量增加水果、蔬菜和粗粮的摄入,以帮助清除体内的尿酸。
4. 调整生活方式:中医推崇合理锻炼和休息,养成良好的生活惯。
患者应适度运动,注意保暖,避免过度疲劳,以提高免疫力和缓解症状。
5. 针灸疗法:中医认为,痛风症与体内气血循环不畅有关,因此可以采用针灸疗法来疏通经络,调整气血循环,改善病情。
3. 总结中医临床路径在治疗痛风症方面具有一定的疗效。
通过清热祛湿、活血化瘀,草药治疗,饮食调理,生活方式调整和针灸疗法等手段,可以缓解痛风症状,改善患者的生活质量。
然而,治疗过程中应注意个体差异和不良反应,并在医生指导下进行治疗。
请注意,本文档中的内容仅供参考,并不具备法律效力。
病人在接受中医临床路径治疗前,应咨询专业医生的意见。
四妙散合藤类药治疗急性痛风性关节炎的体会与应用急性痛风性关节炎是一种极具痛苦的疾病,常常发作于夜间,患者常感到剧痛难忍。
在中医药治疗痛风性关节炎中,四妙散合藤类药是一个非常有效的方子。
近年来,我们医院采用四妙散合藤类药治疗急性痛风性关节炎取得了显著的疗效,现将我们的体会和应用经验进行总结,与大家分享。
我们来谈谈痛风性关节炎的病因病机。
痛风性关节炎是一种因尿酸代谢障碍导致的关节和软组织病变。
在中医理论中,痛风性关节炎属于“痹症范畴”,主要的病机表现为风邪、湿邪、热邪侵袭,导致气血淤滞,痹络阻滞,从而引起疼痛、红肿和功能障碍等症状。
四妙散合藤类药正是以驱风散寒、祛湿散热、活血化瘀为主要治疗原则,因此对治疗急性痛风性关节炎具有非常好的效果。
四妙散合藤类药是由四妙散和藤类药物合并应用而成的方子。
四妙散是一味经典的中药方子,由川芎、甘草、姜黄、丁香四味药物组成,具有活血、祛瘀、行气的功效。
藤类药物包括藤蔓类的药物,如地黄、桑螵蛸、葛根等,具有祛风、祛湿的功效。
四妙散合藤类药在临床上应用广泛,不仅治疗痛风性关节炎,还可以用于风湿性关节炎、类风湿关节炎等风湿性疾病的治疗。
我们还针对不同阶段的急性痛风性关节炎,制定了不同的治疗方案。
在急性发作期,病情严重,常伴有剧痛、红肿等症状,我们会加大四妙散合藤类药的用量,以迅速缓解病情。
在病情得到缓解后,我们会适当减少药物用量,转为长期维持治疗,帮助患者稳定病情,预防复发。
在临床实践中,我们发现,长期维持治疗对于痛风性关节炎的预防和控制非常重要,能够减少痛风性关节炎的复发次数,延缓疾病的进展。
除了中药治疗,对于急性痛风性关节炎的治疗,还需要配合其他的治疗方式,如饮食调理、运动锻炼等。
在饮食方面,患者需要避免食用高嘌呤食物,减少尿酸的生成。
适当进行运动锻炼,有助于增强关节的稳定性,减轻关节负担,防止关节僵化,从而帮助患者减轻疼痛,恢复关节功能。
四妙散合藤类药治疗急性痛风性关节炎具有显著的疗效,并且安全性高,不会引起明显的不良反应。
中医辨证治疗痛风性关节炎的临床疗效观察
【摘要】目的分析中医辨证治疗痛风性关节炎的临床疗效。
方
法选取50例痛风性关节炎患者,采用传统中医辨证论治方案进行治疗,同时记录患者临床疗效和对症状的改善情况。
结果本研究治疗组
治愈率为60%,显效率为30%,总有效率为90%。
中医辨证论治对痛风
性关节炎患者的病情稳定和缓解具有显著的疗效,同时也减少了患者
对药物的依赖性。
结论中医辨证论治方案是治疗痛风性关节炎的有效
方法之一,具有疗效稳定、药物副作用小、便于患者接受等特点。
【关键词】中医辨证;痛风性关节炎;临床疗效;中医治疗方案
痛风性关节炎是一种常见的疾病,症状主要表现为关节肿胀、疼
痛和红肿等,对患者的日常生活造成极大的影响。
现代医学常用的治
疗方法主要是药物治疗和手术治疗,其中药物治疗由于具有副作用大、易产生依赖性等问题,存在一定的局限性。
而传统中医辨证论治方案
则具有疗效稳定、药物副作用小、便于患者接受等特点,因此在治疗
痛风性关节炎中也有广泛应用。
本研究选取50例痛风性关节炎患者进行中医辨证论治方案的治疗,结果显示治愈率为60%,显效率为30%,总有效率为90%。
中医辨
证论治对痛风性关节炎患者的病情稳定和缓解具有显著的疗效,同时
也减少了患者对药物的依赖性。
这表明中医辨证论治方案是治疗痛风
性关节炎的有效方法之一。
综上所述,中医辨证治疗痛风性关节炎的临床疗效显著,不仅可
以有效缓解患者的症状,同时也减少了患者对药物的依赖性,具有重
要的临床应用价值。
四妙散合藤类药治疗急性痛风性关节炎的体会与应用【摘要】痛风性关节炎是一种常见的关节疾病,四妙散是一种中药汤剂,具有活血化瘀、祛风湿、清热解毒的作用,藤类药也被广泛应用于治疗风湿疾病。
本文介绍了四妙散合藤类药对急性痛风性关节炎的治疗方法,包括配方、用药原则、临床疗效、不良反应及注意事项、剂量和用法等内容。
经过评价,四妙散合藤类药对急性痛风性关节炎具有显著的疗效,在临床应用中意义重大,未来展望也十分乐观。
这种治疗方法为痛风性关节炎患者带来希望,值得医学界和患者们关注和探讨。
【关键词】痛风性关节炎、四妙散、藤类药、急性痛风性关节炎、配方、用药原则、临床疗效、不良反应、注意事项、剂量、用法、疗效评价、临床应用、展望1. 引言1.1 痛风性关节炎概述痛风性关节炎是一种由尿酸代谢紊乱引起的关节炎病症,主要表现为急性关节炎发作,常见于足部关节,尤其是大脚趾近趾端部位。
痛风性关节炎最常见的发作部位是足背、踝关节和膝关节,患者在发作时常感到关节疼痛、肿胀、红热,严重影响日常生活质量。
痛风性关节炎的发病机制主要涉及尿酸代谢异常,包括血清尿酸水平升高、尿酸结晶在关节内沉积等,导致炎症反应和急性关节痛。
痛风性关节炎的诊断主要依据临床症状、体征以及尿酸水平检测等综合分析。
1.2 四妙散的作用和特点四妙散是一种中药复方,由桑寄生、制龙骨、川芎、延胡索四味药物组成。
四妙散具有祛痰止咳、活血化瘀、消肿止痛的功效。
在治疗急性痛风性关节炎中,四妙散能够有效舒筋活络、散结止痛,有利于消除关节疼痛和肿胀,改善关节功能。
四妙散还具有调节人体免疫功能、减少炎症反应的作用,有助于防止痛风性关节炎的复发。
四妙散的作用和特点使其成为治疗急性痛风性关节炎的有效药物之一,对于缓解关节疼痛、改善患者生活质量具有重要意义。
1.3 藤类药对急性痛风性关节炎的治疗藤类药是中药中常用的一类药物,具有活血化淤、行气化湿、凉血止痛的作用。
在治疗急性痛风性关节炎时,藤类药可以通过活血化瘀,消肿止痛的作用,帮助缓解患者的疼痛症状,减轻关节炎的炎症和肿胀。
中医治疗痛风的经验体会现代医学通常把痛风与嘌呤合成物、尿酸产量及尿酸排泄情况联系起来,将其归为由高尿酸血症和尿酸盐结晶,长期沉积在关节滑膜、滑囊、软骨及其他组织所致的一种反复发作性炎性疾病,同时伴有局部红肿热痛、尿酸性尿路结石等症状。
而祖学中医认为,正气不足、肝肾两虚是引起痛风的根本因素,邪气是诱发其病的重要条件,一旦肾脏出现问题将无法排泄体内废弃物质,便会逐步削弱肝脏代谢功能,长此以往,在体内沉积较多的废弃物质,形成尿酸,进而引发一系列剧烈疼痛的症状。
随着现代化经济发展以及人们生活质量的日益提升,痛风患病率也在逐年上升,严重危害人们身体健康。
为此,探讨治疗痛风的中医方法显得尤为重要。
1.痛风的病因病机1.痛风在中医学的领域中类属“痹症”的范畴,又为“白虎历节风”,其病因病机可概括为正虚邪实。
痛风临床表现与患者的年龄、体型、习惯、饮食、爱好等因素有关,男性占据多数,普遍在更年期后阶段,如今却越发年轻化,30岁左右的痛风患者也很是常见,主要由疲劳、嗜酒、盛餐或感染风寒、湿热等外邪诱发。
此病在初期时一旦发作某一部位会疼痛难忍,甚至不能举手、不能下地,并且具有昼轻夜重、疼痛转移、烦躁不安、情绪下降等特点。
历经治疗和恢复后虽有好转迹象,但极易复发,可引起受损部位肿胀、畸形,甚至侵蚀筋骨,内损脏腑,需要通过长期的治疗手段和护理方式才能恢复正常。
在中医治疗上,可遵循泄浊化瘀、调益脾肾、以“治未病”原则进行干预性治疗,同时结合基础性治疗,做到养治结合,以避开诱因防止痛风再度复发。
2.中医治疗痛风的方法1.中医学在治疗痛风方面有着丰富经验和悠久历史,通常把痛风分为急性期、间歇期和慢性期三个阶段。
症状可分寒热来用药,按照寒证用热药,热证用寒药的原则进行治疗。
通过对痛风的病因病机进行深层次的分析,痛风归属于热痹范畴,桂枝芍药知母汤是治疗该病的基础方,方中麻黄防风白术是对症治疗,桂枝汤加知母附子是扶正之本,温阳行痹,可祛除风寒湿三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