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解决问题的策略》导学案(1)

《解决问题的策略》导学案(1)

《解决问题的策略》导学案(1)
《解决问题的策略》导学案(1)

五河县小学“三为主”课堂导学案

课题解决问题的策略(1)课时第1课时编号S5051

名著推荐与阅读 《水浒传》导学案及答案

名著推荐与阅读《水浒传》 一、目标导学 1.激发学生阅读全书的兴趣,初步学会读整本书,提高读整本书的能力; 2.了解小说作者及其创作的时代背景,了解故事情节,分析人物形象。 3.理解小说主题。 二、自主预学 1.一读课文,完成下列题目。 (1)给下列加点字注音。 厮.()聒.噪()腌臜 ..()臊.子()眼棱.()磐.儿()钹.儿()铙.儿() 赊.()趱.行()嗔.怒()恁.地() 怨怅.()逞.辩()罗唣.() (2)解释下列词语。 文书:懦弱: 苦楚:高抬贵手: 唱喏:诈死: 2.阅读“附录有关资料”。 (1)《水浒传》的作者_______,朝代______,它是我国第一部__________小说。 (2)《水浒传》是以________为主要题材,通过一系列__________的生动故事,揭示了当时的社会矛盾,暴露了____________,歌颂了____________。 (3)郑振铎先生在他的《中国文学研究》中曾以一条弧线表示《水浒传》的结构。这条弧线以____________为起点,步步上升,至梁山英雄排座次到达顶点,此后便逐渐下降,至____________降至终点。 3.三读课文,理清故事情节。 (1)速读《鲁提辖拳打镇关西》,理出小说故事情节。 故事的起因: 故事的发展: 故事的高潮: 故事的结局: (2)速读《智取生辰纲》,理出小说故事情节。 总揽全文故事情节:从人物活动看,可分为和两部分;从人物矛盾看,第一部分主要写的矛盾,而第二部分主要写的矛盾。如果从杨志一方的角度编拟本文提纲,讲讲杨志的故事,你可以这样编写:杨志慎押生辰纲→ →→→杨志误失生辰纲 三、互动探究 (一)交流讨论“自主预学”部分的知识点。 (二)合作探究。 1.感知全书。 (1)补全回目。

第一课鸦片战争导学案-人教版八年级历史上册

上党区三中(2020-2021学年)第一学期历史组集体备课导学案[来源主备人崔海军复备人:审批人:学生姓名: 年级 班组 课题:第1课鸦片战争 课时: 1 年月日 1、知道:鸦片走私对中国的危害;鸦片战争对中国的影响。 2、记住:林则徐虎门销烟及图;鸦片战争的起止时间;《南京条约》及其附件的主要内容。 3、会分析鸦片战争爆发及中国战败的原因。 学习重点:林则徐虎门销烟;中英《南京条约》 学习难点:英国发动鸦片战争的原因和鸦片战争的影响 任务与问题方法与要求暴露区(二次备课)一、自主学习 <一>、林则徐虎门销烟,阅读教材1——2页,思考以下问题。 1、标题中的“烟”是指什么?它是什么东西? 2、英国为何要向中国走私鸦片? [来源:学*科*网Z*X*X*K] 3.林则徐为什么要销烟?他在何时何地销烟? 4、林则徐为何不“烧烟”? 5.虎门销烟有何意义? 6.你认为林则徐是一个怎样的人? <二>、阅读教材P3—4页英国发动鸦片战争,思考如下

回答: 1、鸦片战争爆发的根本原因和直接原因分别是什么? 2.鸦片战争的起止时间和结束的标志分别什么? 3、鸦片战争中,中国军民进行了怎样的抗争? <三>、阅读教材P4—5页中英《南京条约》的签订,思考如下回答: 1.中英《南京条约》签订于何时?其主要内容有哪些?它对中国主权有何危害?其历史地位如何? 2、《南京条约》附件的内容有哪些? [来源:学&科&网] 二、合作探究 1、联系英国向中国输入鸦片和当今毒品对社会、家庭所造成的危害,谈谈为什么要远离毒品。 2、鸦片战争对中国社会有何影响? 3、鸦片战争中,中国被只有几十艘兵船、几千士兵的英国侵略军打败,你认为原因有哪些? 三、学生交流展示

第10课《鸦片战争》教案

《鸦片战争》教案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1.识记的基础知识 (1)掌握鸦片走私的原因和虎门销烟的概况。 (2)掌握鸦片战争爆发的概况、《南京条约》的内容及其对中国的影响。 (3)掌握第二次鸦片战争的起因、经过和影响。 2.理解和运用 (1)通过鸦片战争发生的历史背景和经过学习、探究,学生能够对鸦片战争的性质、原因作出正确的分析和认识,澄清和批驳在这一问题上的一些错误认识和谬论,提高辨别是非的能力和批判的能力。 (2)对鸦片战争中国战败的原因进行分析和讨论,提高学生运用史实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3)通过史实,分析鸦片战争对中国社会的影响,培养学生能够全面认识问题的能力以及借鉴别人观点、相互合作学习的能力。 过程与方法 (1)情境再现:鸦片战争前后的东西方社会的差异。 (2)多种途径获取信息,运用信息说明自己观点的方法。 (3)师生讨论,探究鸦片战争的影响。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鸦片战争的爆发不是偶然的,它是在清王朝封建统治面临严重危机的时刻,以英国为代表的西方资本主义列强在全球进行殖民扩张不可避免的结果。 (2)鸦片战争是英国发动的、以掠夺为目的的侵略中国的战争,对中国来说,这场战争完全是一次反抗侵略的自卫战争。清政府的腐败和落后,导致了这场战争的失败。落后就要挨打,这是鸦片战争为后人提供的宝贵教训。奋发图强,振兴中华,是每个青年学生的历史重任。 (3)被称为“万园之园劳的圆明园,是中华文明的集中体现。火烧圆明园是侵略者对中国文化的摧残,也是人类文明史上的悲剧。 重点与难点 重点 鸦片战争、第二次鸦片战争的起因;鸦片战争对中国的影响。 难点 教学过程 导入新课 人民英雄纪念碑的第一幅巨型浮雕,就是虎门销烟的激动人心的场面。虎门销烟是中国禁烟运动的正义之举,向全世界表明了中华民族维护民族尊严和反抗外国侵略的坚强决心。标志着近代中国人民反侵略斗争的伟大起点。为什么说虎门销烟是正义之举?鸦片输入给中国带来了什么危害?英国为何会以此发动鸦片战争?为何中国会失败?它给中国带来了什么样的影响?鸦片贸易与当今的毒品走私有何区别? 新课学习 1.鸦片战争的背景 国内:

最新《林教头风雪山神庙》导学案及答案(全)

《林教头风雪山神庙》第一课时导学案班级:组别:姓名: 学习目标 1、理清文章情节发展脉络,积累字词 2、分析林冲的性格特点,把握他被逼上梁山的心理过程。 3、认识封建社会的罪恶本质以及被压迫者走上反抗道路的必然性。 重点难点 1、分析林冲的性格特点,把握他被逼上梁山的心理过程。 2、认识封建社会的罪恶本质以及被压迫者走上反抗道路的必然性。 学法指导 1、提前预习,结合注释并利用工具书扫除语言障碍。 2、了解小说情节,感知人物性格。 3、结合课后练习,思考小说主题。 知识链接 一、作者简介 施耐庵,元末明初人(约1296─1370),钱塘(杭州)人,曾中元朝进士,在钱塘做过两年官,因与当道不合,弃官闲居在苏北故乡。代表作《水浒》。《水浒》是一部著名的描写农民革命的长篇小说,作者是在民间故事、话本、杂剧等集体创作的基础上再创作而成的。《水浒》艺术地再现了梁山泊农民起义队伍的产生、发展和失败过程。它愤怒地揭露了朝庭的腐败和官吏豪绅的罪恶,热情歌颂了起义英雄的反抗斗争,也具体描述了起义军失败的悲惨结局。 二、作品简介 《水浒传》和《红楼梦》《三国演义》《西游记》并称为四大名著,代表了中国古典小说的最高成就。《水浒》不是作者独立创作的作品,而是在民间故事、话本、杂剧等集体创作的基础上再创作而成的。它所写宋江起义的故事源于历史真实。在《宋史》中的《徽宗本纪》,《侯蒙传》,《张叔夜传》及其他一些史料中都曾提及。从南宋起,宋江的故事就在民间广泛流传。元代出现了大批的水浒戏。这说明水浒故事是在不断发展中丰富和完善的。 《水浒传》原名《忠义水浒传》,甚至就叫《忠义传》。在小说里有一批“大力大贤有忠有义之人”,他们未能“酷吏赃官都杀尽,忠心报答赵官家”,却被奸臣贪官逼上梁山,沦为“盗寇”。《水浒》是我国文学史上第一部以农民起义为题材的优秀长篇小说,它艺术地概括了历史上农民起义发生、发展直至失败的过程。通过对农民起义者不同反抗道路的详尽描写,热情讴歌了他们的造反精神和优秀品质,描绘了农民革命的理想,深刻反映了广阔的社会生活。 林冲是《水浒》中的重要人物之一。他原是东京八十万禁军教头,受人敬重,有个美满的小家庭。他对封建统治阶级抱有幻想,本无造反之心。然而奸臣高俅(高太尉)的干儿子高衙内蓄意霸占林冲的妻子,多次调戏都遭到抗拒,但高俅仍不死心,于是他利用权势指使他的狗腿子陆谦(陆虞候)、富安等人设下毒计,诬陷林冲手执利刃故入军机重地白虎节堂,图谋行刺,把他送交开封府发落。开

第1课鸦片战争(教案新部编本)

教师学科教案[ 20 – 20 学年度第__学期] 任教学科:_____________ 任教年级:_____________ 任教老师:_____________ xx市实验学校

第一课鸦片战争 ●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 1.掌握19世纪上半期中英贸易情况。 2.掌握鸦片走私给中国社会带来的危害。 3.掌握林则徐虎门销烟。 4.掌握鸦片战争的过程。 5.掌握中英《南京条约》的内容及影响。 能力目标 1.通过学习本课内容,培养学生分析问题的能力(可以通过对鸦片输入危害、战争原因等分析)。 2.通过英国发动侵略中国的鸦片战争和中英《南京条约》签订使中国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发展过程,培养学生用历史唯物主义的观点观察问题、分析问题的能力。 3.通过对鸦片战争发生的根本原因和直接原因的学习,培养学生通过历史现象分析本质问题的能力。 ●教学重点 1.林则徐虎门销烟(包含鸦片走私、危害及销烟)。 2.中英《南京条约》(包含鸦片战争、条约内容及影响)。 ●教学难点 怎样理解中国开始由封建社会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 ●教学方法

1.归纳法。像鸦片走私的危害、《南京条约》的影响等内容,都需用到此法。 2.讲述法。对鸦片战争的过程等内容,可以用讲述法来解决。 3.分析法。19世纪上半期中英贸易情况及原因、鸦片战争的影响等,可用此法。 ●课时安排 一课时 ●教学过程 [导入语例示一]《炮子谣》(节选) 清o陈澧 "请君莫畏大炮子,百炮才闻几个死? 请君莫畏火箭烧,彻夜才烧二三里。 我所畏者鸦片烟,杀人不计亿万千。 君知炮打肢体裂,不知吃烟肠胃皆熬煎。 君知火箭破产业,不知买烟费尽囊中钱。 呜呼!太平无事吃鸦片,有事何必 怕炮怕火箭?" 同学们,这首《炮子谣》里讲的是鸦片输入中国后,民众吸食,造成体质下降、倾家荡产、社会风气败坏等恶劣影响,一个主题便是鸦片之害甚于杀人的武器炮和火箭。那么,鸦片又是如何进入中国的?是谁把鸦片输入进来的?其目的是什么?鸦片进入中国后给社会带来哪些危害?中国政府态度如何?等等。通过对本课的学习,就会明白的。

第10课鸦片战争学案

第10课鸦片战争学案 【学习重难点】 1.学习重点:战争的原因,签订的不平等条约及内容。 2.学习难点:联系条约的内容分析战争的影响。 【知识框架】 鸦片战争前的东西方世界;两次鸦片战争的原因、过程、结果和影响。 【内容梳理】 一、鸦片战争 1、战前的东西方世界 总结: 2、经过:第一阶段:1840.6——1840.12 英军北上天津 广东→→→→退回广东(道光帝改派为钦差大臣)第二阶段:1841.初——1842.8 东南沿海战事 占→吴淞→(清军满族将领牺牲)→下关江面 这其中军民抗争的例子: 3、结果:清政府屈辱求和,被迫与英国签订了中国近代史上第一个条约——《南京条约》(*内容*割地:;赔款2100万;开埠通商;协定关税)。《南京条约》及其补充条约和、中美以及中法构成了第一批不平等条约。 二、第二次鸦片战争 1、过程:(“两张卖身契,一把无名火”指的是什么?): ①1856年,英军进攻,战争爆发,国加入。 ②联军攻陷,进逼,于1858年与清政府签订。(“一开二赔三外”) ③1860年英法联军攻陷天津、北京,火烧,签订了。(“天天赔九”) ④两国也趁火打劫,特别是乘机强占了中国北方的大片领土。 2、你还有什么问题:

【参考资料】 1、中国禁烟运动“给了我们一个战争的机会……可以使我们终于乘战胜之余威,提出我们自己的条件,强迫中国接受。这种机会也许不会再来,是不可能轻易放过的。” ——《安德鲁·韩德森致拉本特函》2、鸦片战争中,人民的反抗以广州城北三元里抗英斗争规模最大,影响最深,其告示曰:“我等义民……不用官兵,不用官孥,自己出力,杀尽尔等猪狗,方报我各乡惨毒之害也!” ──戴逸.中国近代史稿3、彼之大炮远及十里内外,若我炮不能及彼,彼炮先已及我,是器不良也。彼之放炮如内地之放排枪,连声不断。我放一炮后,须辗转移时,再放一炮,是技不熟也,……盖内地将弁兵丁虽不乏久历戎行之人,而皆睹面接仗。似此之相距十里八里,彼此不见面而接仗者,未之前闻。 ──林则徐致友人信中语,引自蒋廷黻《中国近代史》上海古籍出版社4、“第一次鸦片战争中国失败,主要是由于社会制度腐败和经济技术落后。社会制度腐败集中的反映为清政府和军队里投降派活动的猖獗,在它的影响下,道光皇帝缺乏抗战到底的决心。……中国经济技术落后明显地表现在军队的装备上。” ──徐凤晨《中国近代史》5、鸦片战争是资本主义的英国用武力打开中国大门的—场侵略战争。它给中国人民带来了野蛮、屈辱,对中国社会产生了巨大的影响。 一、社会性质的变化。在政治上,鸦片战争以前,中国是一个独立自主的封建国家,清政府行使全部主权;鸦片战争后,通过不平等条约,中国的领土、领海、司法、关税、贸易等主权,开始遭到严重的破坏。在经济上,鸦片战争以前,中国是一个自给自足的封建经济占统治地位的国家;鸦片战争以后,西方资本主义国家利用侵略特权,疯狂地向中国倾销商品和掠夺原料,逐渐把中国市场卷入世界资本主义市场,中国自给自足的封建经济逐步解体。中国开始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 二、社会矛盾的变化。随着中国社会性质的变化,中国社会的主要矛盾,由地主阶级和农民阶级的矛盾,开始转变为外国资本主义和中华民族的矛盾,封建主义和人民大众的矛盾;而外国资本主义和中华民族的矛盾,成为各种社会矛盾中最主要的矛盾。 三、革命任务的变化。鸦片战争以前,中国人民的革命任务是反对本国的封建统治。鸦片战争以后,中国人民肩负起反对外国资本主义侵略和反对本国封建统治的双重革命任务。中国从此进入了旧民主主义革命时期。鸦片战争是中国历史的转折点,是中国近代史的开端。 ──大纲版人教《中国近代史》6、鸦片战争的客观后果,首先是政治上,打破清朝闭关锁国局面,使中国由闭关逐步走向开放,走向近代化;其次是加速中国社会内部变革,客观上促进了中国旧制度的解体。经济上,商品经济发展,封建经济开始瓦解,刺激了中国民族资本主义的产生。思想上,先进的知识分子兴起“向西方学习”的新思潮,一些开明的封建士大夫开始关注世界、思考现实。如林则徐、魏源等。为了让中国人更多地了解世界,魏源写了《海国图志》一书,这是我国系统地介绍外国历史地理的著作。──来自互联网 。

《水浒传》导学案

名著《水浒传》导学案 班别:姓名: 学习目标: 1、掌握文学常识。 2、了解作品的人物形象和主要故事情节。 3、初步评价作品的内涵和思想感情倾向。 自学导读: 知识点一文学常识 1、《水浒传》的作者是______,_____(朝代)人.作为第一部歌颂农民起义的_________体小说,《水浒传》生动地描写了梁山好汉们从___到___再到最终失败的全过程,特别是通过众多草莽英雄不同的人生经历和反抗道路,鲜明地表现了“________”主题. 2、好汉们大都有着自己的辛酸史,他们是被逼无奈才铤而走险、“犯上作乱”的,这恰好印证了“___________________ ”的真理。在梁山,不论是富豪将吏,还是贫贱子弟,都一般儿哥弟称呼,不分贵贱高低,表达了人们对的理想社会的向往。也正因为这个原因,美国女作家____在将它翻译成英文时就定名为”______________ ” 知识点二名著人物 作品中的主要人物有哪些?请说出他们的姓名、绰号、性格特点及与人物相关的主要故事情节. 1、宋江绰号:性格: 故事情节: 2、吴用绰号:性格: 故事情节:

3、林冲绰号:性格: 故事情节: 4、鲁智深绰号:性格: 故事情节: 5、武松绰号:性格: 故事情节: 6、李逵绰号:性格: 故事情节: 练习: 1、文学名著中,一些极富个性特点的人物绰号常给读者留下深刻印象。《水浒传》中的“花和尚”和“智多星”分别指的是 和。 2.你知道《水浒传》中鲁提辖在解救了金氏父女之后,又在野猪林解救了谁吗?你还能概括一个与之被解救之人有关的故事情节的名称吗?请在下面填空:被解救的人:故事情节名称: 3.《水浒传》中的好汉各怀绝技:“豹子头” ____善用枪;“小李广” ____善用箭;智多星吴用善 ____ ;黑旋风李逵善用 _;阮氏兄弟善 ____ ;鼓上蚤时迁善 ____ ;神行太保戴宗善 ____ 。 4、写出下面人物的绰号 小李广——青面兽—— 九纹龙——豹子头—— 行者——黑旋风——

《水浒传》名著阅读学案(人教版九年级选修导学案)

《水浒传》名著阅读学案(人教版九年级 选修导学案) 九年级语文课型阅读教学课授课时间2010.11序号 【作者简介】施耐庵(约1296~1370)中国元末明初作家。名子安,一说名耳。兴化(今江苏兴化县)人,原籍苏州。相传施耐庵是《水浒传》的作者。明嘉靖十九年(1540),高儒《百川书志》载:“《忠义水浒传》100卷。钱塘施耐 庵的本。罗贯中编次。”嘉靖四十五年郎瑛在《七修类稿》 中说:此书为“钱塘施耐庵的本”。万历年间,胡应麟在 《少室山房笔丛》中指出:“武林施某所编水浒传,特为盛行。”今人一致认为施耐庵是《水浒传》作者。 【作品简介】《水浒传》以梁山泊起义叙写了农民反封 建斗争发生、发展和失败的全过程,以深刻的思想、广泛的 内容、杰出的艺术谱出封建社会农民起义的英雄史诗、革命 悲剧,反映出没落衰败的封建社会深重的剥削和残酷的压迫 激化着阶级矛盾,反动统治的黑暗腐朽造成广大人民的反抗 斗争。写起义发生是“乱自上作”。统治者上起皇帝、大臣,下至地方贪官污吏、土豪恶霸乃至吏役狱卒,全国上下,朝 廷内外,形成统治网,公然用恶。像梁中书两年就搜刮几十 万贯给丈人蔡京庆贺生日,贿赂公行;高俅为报私仇迫害王进,为高衙内霸占人妻而害林冲,逼得本不想反的人不得不反,揭示出起义发生的真正原因是“官逼民反”。小说真实

地叙写了起义斗争的发展过程:从个人反抗到集体反抗,从 分散斗争到有组织斗争,规模从小到大。鲁智深、林冲、武 松等开始都是个人抗争,只为逃避官府缉捕而找安身立命之地;虽有梁山、二龙山、桃花山等许多山头,但彼此孤立, 不能抵御逐步升级的官府“进剿”;晁盖、吴用、宋江上山 以后,以梁山泊为中心,联合各山头,形成强大统一的组织,取得大规模战争的胜利,挫败官府和朝廷的“进剿”,揭示 出农民革命斗争的规律。小说还叙写了起义的失败结局。梁 山英雄排座次后,“八方共域,异姓一家”,“哥弟称呼, 不分贵贱”的要求已经实现。农民革命的平等、平均主张, 使斗争只能有三种前途:一是像方腊称王后被镇压;二是像 李逵说,夺位自己当皇帝;三是像宋江“全伙受招安”。受 招安有总结农民革命经验教训,探索出路和寓意。宋江受招 安后,朝廷想“尽数剿除”,派去征辽、征方腊,梁山好汉 死伤离散,剩下的宋江、卢俊义、吴这样领袖人物,也被御 赐药酒毒死或伤心自杀。一场惊天动地、轰轰烈烈的起义,108位英雄只落得风流云散的悲剧结局。对这一英雄悲剧结局,学术界有不同说法,但对施耐庵总的思想倾向却看法一致:揭露批判封建统治的罪恶,赞扬颂美梁山英雄的反抗斗争。 【书名由来】《水浒传》是我国古代文学史上四大名著 之一。该书的作者是施耐庵,而书名却是罗贯中所起。作者

下名著《骆驼祥子》阅读导学案参考答案

2016级八班名著专题复习 七下名著《骆驼祥子》阅读导学案参考答案 一、《骆驼祥子》概述 (一)主要内容: 本书主要描述了旧时代北平城的一个人力车夫祥子的故事,祥子来自农村,他老实、健壮、坚忍,如同骆驼一般,来到北京拉洋车。他自尊好强,最大的梦想是拥有自己的一辆车。他的希望一次一次地破灭,他与命运的抗争最终以惨败告终。他买车经历了“三起三落”:第一次,他攒了三年钱,买了一辆车,但被大兵抢走了;第二次,车没买上,钱被孙侦探敲诈去了;第三次,用虎妞的钱买了车,虎妞难产死后,他卖了车去安葬虎妞。经历了“三起三落”祥子失去了生活的信心,自暴自弃,堕落沉沦。整部书在波澜壮阔、曲折动人的故事叙述中,为读者展示了一幅幅具有浓郁的北京风情的人物画与世态图。通过写祥子的遭遇,老舍无情地批判了当时的社会----它不让好人有出路, (二)主要人物及性格特征: 祥子:初来北京时,老实健壮,坚忍勤劳,自尊好强,吃苦耐劳,凭自己的力气吃饭,经历了“三起三落”后,祥子变成了麻木、潦倒、狡猾、好占便宜、吃喝嫖赌、自暴自弃的行尸走肉。 虎妞:车主刘四的女儿,长着虎牙,虎头虎脑的女人,管理车间的工人,大胆泼辣且有点变态。她没有嫌弃祥子的贫穷出身,不顾刘四反对,放弃富裕的生活,嫁给祥子,最后难产而死。 刘四:残忍霸道的车主。旧社会的袍哥人物,改良办起了车厂,为人耿直,性格刚强,从不肯在外场失面子。为了追求财富,不惜牺牲女儿的青春。因女儿结婚,失去了金钱的来源,就断绝了与女儿的关系。封建思想是他忘记了亲情,最终他也变得孤苦无依。 小福子:一步步走向毁灭的人。一个善良、可悲的人物,先是被父亲卖给了一个军官,军官被调走后她又回到了娘家,此时母亲已被父亲打死。父亲酗酒成性,家里没有经济来源,不忍看着两个弟弟挨饿,她被迫走上了卖身的道路,最后被父亲卖到了窑子了,上吊自杀了。小福子所走的路也许就是大杂院里的女孩的必经道路,她们没有过错,但是她们的出身注定了她们的悲惨命运。她的死使祥子彻底失去了生活的希望。 曹先生:受到政治迫害的大学教授。在政治、艺术上并没有高深的见解,不过能把所信仰的那点东西体现在生活小事中,他希望自己能成为一个真正的革命战士,又知道自己没有这个能力。他对于像祥子一样的下层劳动人民表现出一定的关心和同情,不但在生活上帮助祥子,还在精神上鼓励祥子,并给他出一些好的主意。可以说,他是一个较为正直和进步的旧知识分子。 (三)主要事件: 1、祥子绰号来历 2、怒辞杨宅 3、曹家遭险 4、无奈结婚 5、祥子买车三起三落 (四)艺术特色:

部编人教版八年级历史上册第1课鸦片战争的五步导学案(无答案)

第1课鸦片战争的五步导学案 一、明确任务: (一)教学目标 1、认识鸦片战争给中国社会带来的危害;记住<<南京条约>>等一系列条约的主要内容。 2、理解鸦片中清政府战败的原因及其<<南京条约>>对中国社会的影响。 3、学习林则徐维护中化民族利益和尊严的爱祖主义精神。 (二)教学重点 林则徐虎门销烟和中英<<南京条约>> (三)教学难点 鸦片战争的原因和鸦片战争造成的影响。 二、自习学习 1、鸦片战争爆发前,清朝统治下的中国危机四伏,西方已经进入资本主义时代,_____________ 成为头号工业强国,并不断向外进行殖民主义扩张。 在中英贸易中,中国处于明显的 ___________ 地位,为了改变这种不利局面,英国向中国大量走 私___________ 。 2、1838年底,道光帝派力主禁烟的________________ 为钦差大臣,前往广东查禁鸦片。 1839年6月3日,收缴的鸦片在_______________ 海滩被当众销毁。_______________ 是中国人民禁 烟斗争的伟大胜利,显示了中华民族反抗外来侵略的坚强意志。 3 _________ 年______ 月,鸦片战争爆发。1841年工,英军进攻虎门炮台,广东水师 提督___________ 战死。 4、1842年,英军进犯长江门户吴淞,年近七旬的老将江南提督 ___________________ 率众抵抗,力竭牺牲。8月初,英军到达______________ 下关江面,清政府向侵略者屈服。 5、1842年8月,清政府被迫与英国签订了中国近代史上第一个丧权辱国的不平等条 约_ _______________ 。主要内容有开放_________________ 、、、、五处为通商口岸;割 _______________ 给英国;赔款______________ 万银元;英商进出口货物应 纳| |,必须经过双方协议。 6、1843年,英国又强迫清政府签订<<虎门条约>>得的 ________________ . _____________ 、 权利。 7、1844年,清政府被迫与美国、法国签订了中美___________________ 和中法_______________ 。鸦片战争改变了中国历史发展的进程,中国开始从封建社会变为______ 。鸦片战争是中国 近代史的开端。 三、小组合作,合作探究 (一)鸦片走私与林则徐禁烟 1、英国为什么要向中国走私鸦片? 2、英国走私鸦片对中国造成哪些危害? 3、针对鸦片走私的危害,林则徐采取了怎样的措施?虎门销烟的意义是什么? (二)英国发动鸦片战争 1、英国为什么要发动侵略战争?其根本原因? 2、战争结局如何? (三)<<南京条约>> 的签订 1、签订时间?有何特点?主要内容是什么? 2、还有哪几个国家同国签订了哪几个条约? 四、展示交流 1、简述虎门销烟的过程

学年人教版高一历史必修一导学案:第10课鸦片战争(答案不全)

学年人教版高一历史必修一导学案:第10课鸦片战争(答案不全) 一【学习目标】 1.了解鸦片战争的过程,分析战争爆发的原因。 2.总结归纳战争造成的影响。 二【自主学习】 (一)鸦片战争 1.背景(1)国际:英国开始并完成_ ,为了开拓海外市场和掠夺 生产资料,加紧对外侵略扩张。 (2)国内:经济:中国_ 占统治地位,土地兼并严重。 政治:吏治败坏,财政困难。 军事:国防空虚,军备废弛 对外关系:长期实行_ 政策; (3)从18世纪中期起,英国、中国的两国贸易中,中国处 (4)导火线:英国以林则徐销烟为借口发动战争。 2.过程(1)爆发:1840年6月,英国舰队在广东海面挑衅,战争爆发。 (2)扩展:1841年初,强占,威逼广州。

(3)结束:1842年8月,英军侵入南京 _,清政府屈辱求和,战争结束。 3.结果:清政府战败,签订《》。 (1)时间:1842年8月。 (2)内容:割_ 给英国;赔款万银元;开放广州、厦门、福州、宁波、上海五处为通商口岸;中国海关收取的英商进出口货物的关税,由双方商定等。 4.影响:中国开始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国家。 (二)第二次鸦片战争 1.原因 (1)根本原因:进一步打开中国市场,扩大侵略权益。 (2)直接原因:修约要求遭拒绝。 2.经过(1)1856年英军进攻_ 。 (2)英法联军攻陷广州,进逼天津。 (3)英法联军攻陷天津、北京,火烧_ _。 3.结果: (1)1858年签订《_ 》:允许外国公使进驻北京;增开沿海沿江十处通商口岸;赔偿英法巨额白银;允许外国人到_ 游历、经商和传教;外国军舰和商船可在长江各口岸通航等。

(2)1860年签订《_ 》:承认《天津条约》有效;增开_ 为商埠;割九龙司地方一区给英国;对英、法赔款各增至800万两白银。(3)美俄两国也趁火打劫,强迫清政府与他们签订不平等条约。4.影响: (1)中国丧失了大片领土,主权受到更加严重的侵害。 (2)清政府开始被列强控制,中外反动势力公开勾结。 (3)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化程度加深。 三、【问题探究】 结合下列材料及所学知识,分析鸦片战争爆发的历史必然性。 四【合作探究】 1.阅读下列材料:

(完整word版)公开课《水浒传》复习课导学案

《水浒传》阅读专题复习导学案 教学目标: 1、明确考纲要求,明确考查重点与基本题型。 2、探究解题思路,训练解题方法。 教学重点: 1、整体把握《水浒传》:情节(内容),核心人物,作品主题,基本写法特点。 2、探讨《水浒传》中人物语言、行为与性格的关系。 教学难点: 通过人物语言、动作或活动环境等来分析人物性格。 教学方法:讲练结合 教具:PPT 教学课时:1课时 教学过程: 一、试题导入 荆门市2018年初中语文学业水平第一阶段适应性考试名著阅读题目展示; 荆门市2017年语文中考试卷选择题第五题题目展示。 二、考点呈现 1、荆门市2018年初中学业水平考试大纲呈现 a.命题原则: 加强对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的考查,注重体现语文学科与社会实践以及其他学科的联系。 b.试卷部分知识点和考点要求提示 考查篇目为《朝花夕拾》《傅雷家书》《西游记》《骆驼祥子》《水浒传》《钢铁是怎样炼成的》《格列佛游记》《海底两万里》《简·爱》。重点考查作品主题、主要情节、主要人物、艺术特色。 2、复习内容: a.整体感知(文学常识、故事梗概、主题思想、艺术特色等) b.重难点解析(主要人物、主要情节、主要性格等) c.感悟创新

三、深入探究 (一)整体感知 文学常识(书名、作者、国别、朝代、体裁、作品、绰号等)、故事梗概、主题思想、艺术特色等 (1)实战演练 1、填空题 a.《水浒传》的作者是,(朝代)小说家,它是我国第一部 (体裁)小说。 b.《水浒传》描写了末年以为首的108位好汉在聚义,以及聚义之后接受招安、四处征战的故事。 c.《水浒传》写得荡气回肠,全书的高潮部分是;全书的低潮部分是。 2、选择题 下列各项内容的表述有误的一项是(B)。 A、《水浒传》以农民起义为题材,深刻揭示了封建制度下官逼民反的社会现实。(2017,海南) B、作为我国四大古典名著之一的《水浒传》是一部以北宋宋江起义为题材的长篇章回体白话小说。小说塑造了李逵、鲁智深、武松、吴用、魏延、林冲等一大批栩栩如生的人物形象。(2017,青海西宁) C、许多经典名著的结构别具特色,例如《水浒传》采取了先分后合的链式结构,情节跌宕但环环相扣,头绪众多而线索分明。(2017,湖南长沙) D、《水浒传》中的武松崇尚忠义,有仇必报,有恩必报,他是下层英雄好汉中最富有血性和传奇色彩的人物。(2017,四川南充) (2)解题思路及答题技巧 ?阅读要细心 ?记忆有方法(表格法、口诀法、分类法等) 如:分类法朝代国内国外 (二)重难点解析 梳理主要人物、主要情节及性格特点。通过人物语言、动作或活动环境来分析人物性格。 (1)实战演练

(部编)人教版初中八年级历史上册《 第1课 鸦片战争》 赛课导学案_2

第1课《鸦片战争》教学设计 教材分析: 本课是第一单元“中国开始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第一课,主要分为“鸦片走私与林则徐禁烟”“英国发动侵略战争”和“南京条约的签订”三个子目。“鸦片走私与林则徐禁烟”主要讲的是,随着西方资本主义的发展,率先完成工业革命的英国,为了开辟海外市场、掠夺原料,把侵略扩展的矛头指向幅员辽阔的中国。但通过正当贸易,英国处于明显出超的不利局面,于是英国往中国贩卖鸦片,以牟取暴利。中国有识之士认识到鸦片严重的危害性,清政府决定派林则徐禁烟。“英国发动侵略战争”主要讲的是英国借机于1840年,发动了鸦片战争,中国战败。于是中英有了“《南京条约》的签订”,《南京条约》是中国近代史上第一个不平等条约,严重侵犯了中国的主权。鸦片战争后,中国开始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 学情分析: 本课是中国近代史的第一课,学生兴趣较强。由于中国近代史离现代时间更加近,因此教师可充分利用照片、视频资料。其次,从本课开始,中国即将进入被压迫的历史时期,初中学生血气方刚,较为感性。因此,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告诫学生理性爱国,落后会挨打,只有祖国强大了,才能独立自主,爱国应该要为祖国的繁荣昌盛尽自己的一份力。最后,教师要结合当时的世界历史来教授本课,才能使学生更加全面、理性地理解本课内容。 教学目标: 一、知识与能力 了解鸦片战争前的中外形势、林则徐禁烟运动,理解鸦片战争爆发的原因;知道《南京条约》的内容,简单分析其影响,进而认识鸦片战争对中国近代社会的影响。 二、过程与方法 观看影片《林则徐》的片段,感受中国人民反抗侵略的斗争精神;让学生利用地图讲述鸦片战争的过程;设计小组合作探究活动,理解《南京条约》的危害。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学习林则徐敢于反抗侵略、维护民族利益的斗争精神;通过学习英国向中国走私鸦片的史实,认识世界主要资本主义国家在发展过程中给世界其他地区带来的危害及影响。 教学重难点: 重点:1.林则徐虎门销烟。 2.《南京条约》的内容及危害。 难点:理解鸦片战争后,中国开始从封建社会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 教学过程:

第10讲 两次鸦片战争 学案

第10讲两次鸦片战争 主备人:曾和生审查人张毅 [阶段特征] 1.阶段:两次鸦片战争至甲午中日战争爆发前(1840~1894年)是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初步形成时期,中国社会在屈辱中开始向近代化迈进。 2.特征:西方列强发动了两次鸦片战争,中国的主权遭到破坏,开始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 3.经济:随着西方列强经济侵略的加剧,中国经济结构发生了变动,自然经济逐步解体,并被纳入资本主义世界经济体系。中国经济开始向近代化迈进。 4.思想:封建统治者“天朝上国”的愚昧思想受到猛烈冲击,向西方学习的新思想逐渐成为主流思想。 5.生活:随着中西交往的增多,西方生活方式传入中国,中国民众的生活习俗受到巨大冲击,开始发生变化。 考点一两次鸦片战争 一、鸦片战争 1.根本原因 (1)西方先进:18世纪中后期,英、法、美等国相继开展。英国不断向海外扩张,建立起在东方的殖民体系。 (2)中国落后:政治腐败,占统治地位,推行闭关锁国政策。 2.直接原因:英国为扭转,走私鸦片;林则徐禁烟。 3.结果 (1)中国战败,被迫签订不平等条约——《》。主要内容:割给英国;赔款2 100万银元;开放广州、厦门、福州、宁波、五处为通商口岸;中国海关收取英商进出口货物的关税,由双方商定。 (2)1843年英国又强迫清政府签订《五口通商章程》和《虎门条约》,从中攫取领事裁判权、片面最惠国待遇和在通商口岸租赁土地房屋居留等特权。 (3)1844年美法分别与中国签订《望厦条约》和《黄埔条约》。

4.影响:给中国带来巨大屈辱和灾难,主权和领土完整遭到破坏。中国开始沦为 国 家。 二、第二次鸦片战争 1.原因 (1)根本原因:列强不满足既得利益,想进一步打开中国市场。 (2)直接原因:英法等国提出修订条约、扩大侵略权益的要求遭到拒绝。 2.经过 (1)1856年,英军进攻广州,战争爆发。 (2)1860年,英法联军攻陷天津、北京,火烧。 3.结果 (1) 《天津条约》(1858年) 《北京条约》(1860年) 割地割地方一区给英国 赔款赔偿英法巨额白银 对英、法赔款各增至800万两 白银 开埠 增开沿海沿江十处通商口岸, 外国军舰和商船可在长江各 口岸通航 增开天津为商埠 其他权 利 允许外国公使进驻北京,允许 外国人到中国内地游历、经商 和传教 承认《天津条约》有效 (2)美俄趁火打劫,强迫清政府与它们签订不平等条约。特别是俄国,乘机强占中国北方大片领土。 4.影响 (1)使中国丧失大片领土,主权受到严重侵害。 (2)中外公开勾结,共同镇压中国人民的反抗。 (3)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化的程度加深了。 【图解历史】 1.第二次鸦片战争是鸦片战争的继续和扩大 2.“一、二、三”归纳两次鸦片战争 运用多元史观分析鸦片战争的历史影响 革命史观 它是英国为打开中国市场而发动的侵略战争,使中国开始沦为半殖民 地半封建社会 近代化史观 它客观上瓦解了中国的自然经济,促进了商品经济的发展,推动了中 国经济近代化进程

第1课鸦片战争导学案

百汇学校八年级历史第1课导学案 班级:__________ 姓名:_________ 日期:编制:审核: 编号:课题:第1课鸦片战争 【学习目标】 1、知道林则徐禁烟、鸦片战争的经过以及《南京条约》的内容。 2、理解鸦片战争爆发的原因及影响。 【学习重难点】 学习重点:鸦片战争的经过及《南京条约》的签订 学习难点:鸦片战争的影响 【预习导学】(详细阅读教材,独立完成下列知识填空,并在书本上做上标记。) 一、鸦片走私与林则徐禁烟 1. 鸦片走私 (1) 背景:鸦片战争前,清朝统治危机四伏。英国成为头号工业强国,向外侵略扩张。英国向中国输出的商品遭到自然经济的严重排斥,正当贸易中,中国处于明显的________地位。为了改变不利局面,英国向中国大量走私________。 (2) 危害:白银大量外流,威胁到清政府的________;摧残吸食者的体质;导致政治腐败,军队__________削弱。 2. 林则徐禁烟 (1) 经过:1838 年底,道光帝派__________为钦差大臣,前往广东禁烟。1839 年6 月3 日至25 日,收缴的鸦片在________海滩被当众销毁。 (2) 意义:虎门销烟是中国人民禁烟斗争的伟大胜利,显示了中华民族反抗外来侵略的坚强意志。 二、英国发动侵略战争 1. 爆发:________年6 月鸦片战争爆发,英军封锁珠江口后,北上攻陷浙江定海,随后直趋天津,威胁清政府。 2. 妥协:道光帝将林则徐革职查办,改派琦善与英军谈判。 3. 战争失利:英军于1841 年初强占__________,由广东沿海北上,先后攻占厦门定海、宁波、镇江等地。 4. 结束:1842 年8 月初,英军到达南京下关江面,清政府屈服。 5. 原因:清统治者昏庸愚昧,对内敌视人民,对外妥协;武器装备落后等。 三《南京条约》的签订 1. 被迫签约 (l)概况:________年8 月,清政府被迫与英国签订了中英《南京条约》。这是中国近代史上第一个丧权辱国的不平等条约。 (2) 主要内容:开放广州、福州、厦门、宁波、上海五处为通商口岸;割__________给英国;赔款2100 万银元;英商进出口货物应纳税款,必须经过双方协议。 (3) 后续:1843 年,英国又迫使清政府签订了《_____________》,获得了领事裁判权、片面最惠国待遇和在通商口岸租地建房的权利。 2. 与美、法签约:中美《__________》和中法《黄埔条约》,扩大了侵略权益。 3. 影响:鸦片战争改变了中国历史发展的进程;中国不再享有完整独立的主权;中国社会自然经济遭到破坏,开始由封建社会变为__________________;成为中国__________的开端。

水浒传37-40章导学案

《水浒传》名著导学案37-40 【导学范围】《水浒传》第37一40回 【导学目标】 1.读懂《水浒传》中有关人物如宋江的故事。 2.从中汲取积极的精神力量。 【导学重难点】 精读与略读的引领,阅读名著的兴趣的激发 【导入】 名著是人类文化的精华。阅读名著,如同与大师们携手共游,可以增长见识,启迪智慧,提高语文能力和人文素养。欢迎进入名著阅读专题!阅读名著以自读为主,掌握一些基本的阅读方法很有必要。 【阅读名著的方法】 (一)不妨先读前言、后记和目录。 以便对这本书的写作背景、作者情况、写作目的和大致内容有个初步的了解,犹如掌握了打开书的大门的钥匙。 (二)略读与精读相结合。 略读全书,有利于整体把握主要内容。精彩部分和难点,则需要像读课文那样精读。二者结合,收获更多。 (三)做点读书笔记。 可以抄名言,写摘要,作批注,列提纲,制卡片,画图表,写心得等,养成“不动笔墨不读书”的良好习惯。 此外,在阅读过程中还要注意利用工具书和有关参考资料,以加深理解,扩展视野。

【解读课标】 新课程标准提出初中学生应“学会制订自己的阅读计划,广泛阅读各种类型的读物,课外阅读总量不少于260万字,每学年阅读两三部名著”。随着新课程标准的推行,中考语文命题已经体现了课程改革的基本理念,名著类试题走进了中考。 【资料链接】 1.作家简介: 施耐庵,元末明初的文学家,本名彦端,祖籍是泰州海陵县或苏州吴县阊门(今江苏苏州),(一说钱塘(今浙江杭州)人)。博古通今,才气横溢,举凡群经诸子,词章诗歌,天文、地理、医卜、星象等,一切技术无不精通,35岁曾中进士,后弃官归里,闭门著述,与拜他为师的罗贯中一起研究《三国演义》《三遂平妖传》的创作,搜集整理关于梁山泊宋江等英雄人物的故事,最终写成“四大名著”之一的《水浒传》。关于其生平,因缺乏史料而众说纷纭,甚至对有无此人都有争议。其故里江苏兴化新垛乡施家桥村有墓园、纪念馆。有《施氏家薄谱》存世。 2.上回故事回顾: 【预习导学】 1.自由朗读课文,给加点字注音或根据拼音写汉字: 2.解释加点的字词: 【合作探究】 1.交流预习内容。小组合作进行质疑交流、解决疑难。 2.用课文原句填空 梁山好汉在被招安前打了一些漂亮仗,其中有主动出击的,也有被动防御的。请各举一个例子。

【导学案】《水浒传》导学案

走进水浒英雄 ——长篇古典小说《水浒传》阅读方法指导之一 导学案 【学习目标】 1.掌握古典小说阅读方法 2.结合小说情节深入理解小说的主题思想及小说人物形象 3.培养学生阅读古典名著的兴趣。 【学法指导】 课外广泛的阅读原著,课内精读选段,圈点勾画,梳理归纳,深入理解小说人物形象和主题思想。 【学时安排】1课时 【学习过程】 一、预习导学 阅读《水浒传》,完成下列题目。 1. 《水浒传》的作者_______,朝代_______,它是我国第一部___________小说。 2. 《水浒传》记述了梁山好汉从到再到的全过程 特别是通过写众多草莽英雄不同的人生经历和反抗道路,鲜明地表现了“官逼民反”的主题。 二、小试牛刀

(1)补全回目 史大郎夜走华阴县,______拳打镇关西赵员外重修文殊院,________闹五台山 _____倒拔垂杨柳, ______误入白虎堂梁山泊______落草,汴京城______卖刀 _____押送金银担,_____智取生辰纲 _____剪径劫单人, _____沂岭杀四虎 _____斗法破高廉, _____探穴救柴进 _____教使钩镰枪, _____大破连环马 宋公明夜打曾头市, _____活捉史文恭 _____浙江坐化, _____衣锦还乡; _____神聚蓼儿洼, _____梦游梁山泊放冷箭_____救主,劫法场_____跳楼 (2) 写出与下列情节相关的主要人物. 大闯五台山___________ 误入白虎堂___________ 风雪山神庙___________ 大闯野猪林___________ 醉打蒋门神___________ 怒杀阎婆惜___________ 大闹清风寨___________ 斗浪里白条___________ 智取生辰纲___________ 探穴救柴进___________ 浔阳楼题反诗_________ 血溅鸳鸯楼

水浒传导学案印

名著推荐与阅读《水浒传》内容简介 宋哲宗时,东京有一个浪荡子弟名叫高俅,他踢得一脚好球,被哲宗弟弟端王看中,成了端王的亲信。后来端王当了皇帝,这就是宋徽宗,不到半年,就把高俅提升为殿帅府太尉。高俅上任的第一天,就整治因病未到的教头王进,逼得王进带着母亲逃离东京。王进来到华阴史家村,被史进收留,拜为师父。后因高俅追捕得紧,王进只好告别史进投奔延安府。王进去后,史进与少华山的头领结交为友,华阴知县知道此事后,诬陷史进私通草寇,史进只得烧了史家庄。 史进离开华阴,去寻王进。途经渭州,结识了渭州经略府提辖鲁达,二人来到酒楼饮酒。饮酒正酣,忽然隔壁传来啼哭声。鲁达顿生性鲁莽而又素好行侠仗义,叫酒保将啼哭之人带来。金氏父女被带到,女儿哭着说:“因到渭州投亲无着,状元桥肉铺的郑屠乘人之危,要强娶小女为妾,今被赶出,那郑屠反要我父女给他银钱。”鲁达听后大怒,决心惩治郑屠。次日早上,鲁达送走金氏父女,来到状元桥肉铺,先叫郑屠亲自操刀切肉,戏弄这恶棍一番之后,三拳结果了他的性命。随即离了渭州。半月后由赵员外出面,把鲁达送往五台山当了和尚,法名智深。 后鲁智深离了五台山,在东京大相国寺管理菜园。一日,鲁智深在菜园习武,当众连根拔起垂杨树,被陪同夫人到岳庙进香的林冲瞧见,两人一见如故,结拜为兄弟。正在高兴之际,丫环来报,说有人调戏夫人。林冲赶往岳庙,见是高太尉的干儿子高衙内,只好忍气将他放了,告别鲁智深回家。 高衙内见林冲妻子美丽,一心要谋占林冲妻子。爪牙富安向高俅献计,骗林冲带宝刀入白虎堂,林冲被捉,以行刺罪发配沧州。高俅又派人买通公人,要他们在野猪林杀死林冲。幸有鲁智深暗中保护,林冲才得以幸免。到了沧州,高俅又派爪牙火烧草料场,欲置林冲于死地。忍无可忍的林冲,杀死了爪牙,雪夜投奔梁山泊。 山寨首领王伦嫉妒林冲,要他下山打劫。林冲下山等了三天,才见有一人经过此地。此人乃青面兽杨志,林冲同他拼杀多时,未见胜负。王伦劝住二人,邀杨志上山。林冲入伙坐了第四把交椅,杨志不愿入伙,下山去了东京。杨志在东京投靠无门,只好卖祖传宝刀,凑一点盘缠。泼皮牛二无理取闹,欲夺宝刀,被杨志杀死。杨志充军大名府留守司。留守蔡京女婿梁中书看中了杨志的武艺,要杨志护送价值10万贯钱的生辰纲到东京为蔡京祝寿。此事被赤发鬼刘唐打听到后,劝晁盖劫下这批不义之财,晁盖请智多星吴用想办法。吴用请来阮小二、阮小五、阮小七等7人,决定在黄泥岗劫取这批生辰纲。 杨志一行人来到黄泥岗,晁盖等扮作贩枣商人,趁杨志手下买酒喝的当口,投下了蒙汗药,将他们药昏,劫走了生辰纲。杨志醒来,发现生辰纲被劫,知道大祸临头,便去青州二龙山做了强盗。梁中书告知蔡京生辰纲被劫,蔡京下令济州府捉拿贼人。济州府尹派何涛负责此案,经查知是晁盖等人所为,何涛带人到郓城县捉拿晁盖。县中押司宋江是晁盖好友,闻讯后立即给晁盖报信。晁盖烧了自己的庄园。大败何涛,率领众人投奔梁山泊。 王伦存心刁难,不肯收留。林冲大怒,杀了王伦,推举晁盖为梁山泊首领。晁盖在挫败官军,稳住梁山泊之后,派刘唐带上书信、金银去答谢宋江。宋江退了金银,收了书信。返回住处中途被阎婆拦住,将宋江强拉至家中,欲将女儿许配给宋江,以答谢他多年接济之恩。宋江不重女色,勉强在她家中留宿一夜,谁知书信被阎婆惜发现,她一口咬定宋江暗通梁山泊,要报官。宋江苦苦哀求无效,一气之下,杀了阎婆惜,逃回宋家村。知县差朱仝、雷横捉拿宋江,他们却有意将宋江放走,让宋江躲进了柴进庄上。宋江在那遇见了逃难到此的武松,二人拜为兄弟。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