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1从全球变暖谈起
- 格式:ppt
- 大小:801.00 KB
- 文档页数:18
第四章物质的形态及其变化4.1从全球变暖谈起1、温度和温度计(1)物体的冷热程度叫温度,测量温度的仪器是温度计。
(2)常用温度计是根据液体的热胀冷缩性质制成的,里面的液体有汞(水银)、酒精、煤油等。
2、摄氏温标:(1)摄氏温标:单位是摄氏度,用符号“℃”表示。
把冰水混合物的温度规定为0℃,把一标准大气压下的沸水温度规定为100℃,在0℃和100℃之间分100等分,每一等分为1℃,读作1摄氏度。
3、温度计的使用方法:①使用前要观察量程和分度值;②温度计的玻璃泡要全部浸入被测液体中,不要碰到容器底或容器壁;③温度计玻璃泡浸入被测液体后要待示数稳定后再读数;④读数时玻璃泡要继续留在被测液体中,视线要与温度计内液面相平,如图所示中乙正确、甲和丙错误。
注:测量前先估计被测物体温度,再选取量程合适的温度计进行测量。
4、温度计读数:如图所示中甲的示数为18℃;乙的示数为-16℃。
5、体温计:①人体正常体温是36℃~37℃;②体温计的测量范围是35℃~42℃,分度值是0.1℃;③体温计玻璃泡上部有一段细而弯的缩口;④体温计可以离开人体读数;⑤使用前应先用力将水银甩回玻璃泡;⑥如图所示中体温计的示数为36.8℃。
习题演练一、选择题1.估测是中学生必须掌握的一种技能。
下列数据中你认为不合理的是()A.深圳全年平均气温为23℃B.教室中普通标准日光灯管长度约12dmC.中学生100m短跑的成绩约为9sD.成年人正常行走的速度为5km/h2.以下是小明对常见温度的认识,其中符合实际的是()A.人的正常体温约为37.5℃B.一个大气压下的冰水混合物为0℃C.人感觉舒适的温度是40℃D.冬天,江阴市最低气温可达-30℃3.关于温度计的使用,阿甘的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A.温度计在使用前都必须要将液体甩回玻璃泡B.量液体温度时,读数为求准确,应把温度计从液体中拿出来仔细观察C.体温计在使用后,应该在沸水中高温消毒后才能再次使用D.酒精的凝固点是-117.3℃,所以去南极考察可以用酒精温度计4.温度计是家庭生活中必不可少的物品。
沪粤版物理八年级上册4.1《从全球变暖谈起》说课稿一、说教材《从全球变暖谈起》是沪粤版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物理八年级上册第四章第一节。
本节主要内容有温度的概念,温度计的原理,刻度规定,使用方法和体温计的特殊结构。
这些知识为后面学习物态变化打下基础,做好铺垫。
通过本节的学习,能够很好的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实验能力、动手操作能力。
通过认识温度计的结构、量程、分度值,比较体温计的不同之处等教学活动,让学生体验获得物理知识的过程与方法,增强探求未知世界的兴趣和能力,培养学生树立科学的价值观。
二、说学情学生通过以前学习的知识,已经知道了大部分液体具有热胀冷缩的性质。
所以学生在理解温度计的构造原理上是没有大的障碍。
生活中学生接触天气预报的机会还是很多的。
摄氏温度的读是容易出错的地方,要加以引导。
三、说教学目标根据《课程标准》的要求,我制定的教学目标为:知识与技能1、让学生知道温度计的制作原理和工作原理2、了解生活环境中常见的温度值3、让学生初步会用温度计测量温度过程与方法1、通过观察和实验了解温度计的结构及工作原理2、通过学习活动,使学生掌握温度计的使用方法。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教学活动,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对科学的求知欲望,使学生乐于探索自然现象和日常生活中的物理学道理教学重点:温度的概念温度计的原理和使用方法教学难点:区分体温计和一般温度计的不同。
四、说教法学法这节课课标的要求是:知道温度表示物体的冷热程度,知道摄氏温标,会使用液体温度计,常识性的了解热力学温标和摄氏温标的关系。
依课标的要求本节将采用实验、观察、讨论、训练和讲解相结合,启发式综合教学法。
教师采用物理事实引导学生进入物理概念的学习中,通过导控学生的观察、讨论、训练,使学生会看温度计。
经过教师的设问,使学生积极思考,努力地运用知识。
做到有计划、有目的地调动学生的积极性,让学生积极参与教学活动,从而实现了以学生为学习的主体,教师起主导作用的教学方式。
学校白莲岩中心学校班级八年级任课教师黄彬课题从全球变暖谈起课时一课时授课时间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1)理解温度的概念,能说出生活中常见的温度值。
(2)知道温度计的使用方法,会用温度计测量温度。
◆过程与方法(3)观察温度计的构造。
练习用温度计测量水的温度。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4)尝试对温室效应和热导效应等社会物问题发表自己的见解,增强环保意识。
教学方法1、文本阅读。
2、联系生活实际。
3、实验操作。
关键问题教学重点:理解温度的概念,会用温度计测量液体的温度。
教学难点:理解摄氏温度计的分度方法-----“等分法”,温度计测温原理中的“转换法”和“放大法”。
学生和内容分析学生在生活中有一些不正确的说法要改正。
正确建立“温度”的概念对后面的学习至关重要。
用温度计正确地测量温度是学生必须掌握的一项基本技能。
教学准备演示温度计、学生用温度计、体温表、热水、温水、小烧杯。
教学过程程序教师行为学生行为检查导学案的完成情况。
文本阅读。
完成导学案中相关问题。
温度和温度计温度的测量标准叫做.常用的有温标和温标·摄氏温标:规定零摄氏度(0℃);在 100摄氏度(100℃).为1摄氏度(℃).温度的读法:“一52.3℃”读作“”或者“”.温度计的使用1、估计被测物体温度,选择合适的温度计。
2、观察温度计认清它的量程和分度值。
3、将温度计的玻璃泡与被测物体充分接触一段时间,直到当温度计中的液柱稳定是再度数。
4、温度计的玻璃泡不能碰到容器的杯底和杯壁,也不能用温度计搅动被测的液体。
5、在读数时:①温度计的玻璃泡不能离开被测物体(体温计除外);②视线要与温度计中液面齐平,不可斜视。
热力学温标1K的大小与1℃的大小相同吗?热力学温度T与摄氏温度t之间的数量关系是:例如:沸水的温度是100℃,相当于多少开?活动3 活动A:用温度计测水温,练习同学们对温度的感知能力。
活动B:用体温计测体温实验室温度计体温表量程较大35℃--42℃分度值1~2℃0.1℃内部构造内径均匀玻璃管下端有一个缩口外形一般是圆柱形_三棱_形,利用了光的折射原理使用时严格按照规则使用前要先用例向下甩几下。
人教版二年级数学下册除法练习题2编辑整理:尊敬的读者朋友们:这里是精品文档编辑中心,本文档内容是由我和我的同事精心编辑整理后发布的,发布之前我们对文中内容进行仔细校对,但是难免会有疏漏的地方,但是任然希望(人教版二年级数学下册除法练习题2)的内容能够给您的工作和学习带来便利。
同时也真诚的希望收到您的建议和反馈,这将是我们进步的源泉,前进的动力。
本文可编辑可修改,如果觉得对您有帮助请收藏以便随时查阅,最后祝您生活愉快业绩进步,以下为人教版二年级数学下册除法练习题2的全部内容。
姓名:二年级表内除法练习题1、把6朵花平均分给3个小朋友。
哪种分法对?在对的里画“√”.2、圈一圈,填一填。
(1)一共有( )个 ,每( )个一份,可以分成( )份.算式是( )。
(2)一共有()个,平均分成( )份,每份是有()个。
算式是()。
3、算式24÷3=8,读作(),除数是( ),被除数是( ),商是( )。
4、计算20 ÷ 5 = 4时,想口诀:(),商是( )。
5、把15个平均分成3份,每份是()个 .6、一本要2元,10元钱可以买( )本。
7、在( )里填上“>”、“<"或“=”.5()20÷530÷6() 6 40()6×512÷3 () 5 6()36÷6 20 ( )4×5 8、在里填上+、-、×或÷。
24 6=4 6 6=12 5 3=15 30 5=2525 5=30 16 4=4 7 1=7 2 1>29、根据口诀“四八三十二”分别写出两道乘法算式和除法算式。
( )÷()=()()÷()=()( )×( )=()()×()=( )二、判断题。
1、有24块,每6块装一袋,可以装4袋。
()2、“8÷2=4”读作:8除2等于4。
( )3、△△△△△△△△△,列式:6÷3=2。
各位评委、各位老师:大家好!我是1号考生。
今天,我说课的内容是《从全球变暖谈起》。
根据新课标的理念,我将以教什么,怎么教,为什么这样教为思路,从教材分析、学情分析、教学目标、教学方法、教学过程等几个方面来说说这节课。
首先谈谈我对教材的理解。
本节是沪粤版八年级物理上册第四章《物质的形态及其变化》第一节,是热现象的初步知识。
主要内容有温度的概念,温度计的原理,刻度规定,使用方法和体温计的特殊结构。
这些知识为后面学习物态变化打下基础,做好铺垫。
通过本节课的学习让学生认识生活与物理的关系,认识温度对人类生活的重要意义。
接下来,我将对学情进行一个简单的分析八年级的学生对温度有丰富的感性了解,但缺乏本质的认识。
这一年级的学生求知欲好奇心很强,但刚学习物理不久,对科学探究的基本环节掌握欠缺,他们的逻辑思维还需要经验和前概念支持。
因此应以学生身边现象引入知识,逐步让学生理解和应用科学知识。
根据教材特点和学生的实际情况以及新课程改革理念,我特制定如下三维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知道温度是表示物体冷热程度的物理量知道液体体温计的构造和原理知道摄氏温标,会正确使用温度计测量温度过程与方法经历温度相关活动,学会正确使用温度计测量温度,提高学生的观察能力和研究问题的能力。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探究活动,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养成实事求是、尊重自然规律的科学态度;乐于探索自然现象和日常生活中的物理学道理。
基于以上分析,我确定本课的重点是温度的概念温度计的使用方法。
难点是温度计的分度方法。
为了突出重点,突破难点,顺利达到教学目标,我将采用讲授法演示法为主分组讨论法为辐的教法。
教师的教是为了学生更好的学,本节课的学法是以学生为主体,引导学生自主探究,合作交流,从而更好的理解本节的知识并提高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下面主要谈一谈我对教学过程的设计:首先是导入环节,通过多媒体展示全球变暖的视频,在此基础上引导学生思考温室效应的后果和如何治理等。
从而引入课题《从全球变暖谈起》。
教案:沪粤版八年级物理上册 4.1 从全球变暖谈起一、教学内容本节课的教学内容来自沪粤版八年级物理上册第四章第一节。
本节主要介绍了全球变暖的原因、影响以及我们如何应对全球变暖。
具体内容包括:1. 全球变暖的原因:主要是由于人类活动产生的温室气体,如二氧化碳、甲烷等,导致大气层中温室气体浓度过高,使得地球表面温度升高。
2. 全球变暖的影响:全球变暖会导致气候异常、海平面上升、极地冰川融化、生物多样性减少等严重问题。
3. 如何应对全球变暖:减少温室气体排放,提高能源利用效率,开发新能源,植树造林等。
二、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全球变暖的原因、影响以及应对措施,提高环保意识。
2. 培养学生运用物理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3. 引导学生关注气候变化,树立可持续发展的观念。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1. 教学难点:全球变暖的原因、影响以及应对措施的具体原理。
2. 教学重点:让学生掌握全球变暖的相关知识,提高环保意识。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具:多媒体课件、黑板、粉笔。
2. 学具:课本、笔记本、彩色笔。
五、教学过程1. 引入:通过展示一些关于全球变暖的图片和数据,引导学生关注全球变暖现象,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 讲解:讲解全球变暖的原因、影响以及应对措施,引导学生运用物理知识理解全球变暖的原理。
3. 互动:让学生分享自己了解到的全球变暖的相关知识,讨论如何减少温室气体排放,提高能源利用效率。
4. 练习:布置一些有关全球变暖的练习题,巩固所学知识。
六、板书设计板书设计如下:全球变暖原因:温室气体过多影响:气候异常、海平面上升、极地冰川融化、生物多样性减少应对措施:减少温室气体排放、提高能源利用效率、开发新能源、植树造林七、作业设计1. 请简要描述全球变暖的原因、影响以及应对措施。
2. 结合自己的生活,提出一些减少温室气体排放的方法。
答案:1. 全球变暖的原因:温室气体过多;影响:气候异常、海平面上升、极地冰川融化、生物多样性减少;应对措施:减少温室气体排放、提高能源利用效率、开发新能源、植树造林。
《4.1 从全球变暖谈起》教案一、教学目标(一)知识与技能1)知道温度的概念,能说出生活和自然环境中常见得温度值。
能用温度术语描述生活中的“热”现象。
2)了解体温计的工作原理,熟悉使用温度计的过程,掌握它的使用方法,并学会摄氏温度的读法和写法。
3)知道温度的常用单位和国际单位制中的单位。
(二)过程与方法观察温度计的构造,练习用温度计测量水的温度。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尝试对温室效应和热岛效应等社会问题发表自己的见解,增强环保意识。
二、教学重、难点重点:温度计的使用。
难点:温度计的使用。
三、教学方法实验探究法、讲授法、讨论法、启发式教学法、阅读法。
四、教学过程(一)、引入新课教师讲述:这样的形容非常的粗糙。
如:开水和烧红的铁块都很烫,但它们烫的程度又有很大的区别(认同所研究的问题)。
所以,在物理学中,为了准确地描述物体的冷热程度,我们引入了温度这一概念。
用温度的数值比较准确区分物体冷热程度。
(二)新课教学1、温度与温度计1)温度:表示物体的冷热程度。
2、单位:1)常用单位:摄氏度(℃)2)SI单位:开尔文(K)3)热力学温度(T)与摄氏温度(t)的换算关系:T=273+t3、温度计教师讲述:前面的学习中,我们已经使用温度计测量过温度。
今天我们继续学习一些温度计的原理和使用方法。
液体温度计的工作原理:根据液体的热胀冷缩原理制成的。
提问:前面我们已经观察过温度计的实物和挂图,都知道温度计上都标有刻度,你们知道温度计是怎样刻度的吗?冰水混合物的温度为0℃,一个标准大气压下沸水的温度100℃。
讲述:摄氏温度就把冰水混合物的温度规定为0℃,一个标准大气压下沸水的温度规定为100℃。
教师板书4、摄氏温度的规定冰水混合物的温度规定为0℃,一个标准大气压下沸水的温度规定为100℃,在0℃到100℃之间分成100等份,每一份就是1℃。
教师向学生介绍桌上的温度计是常用的温度计,分别是实验室用的温度计、寒暑表、体温表。
《4.1 从全球变暖谈起》教案一、教学目标(一)知识与技能1、理解温度的概念,能说出生活环境中常见的温度值。
2、知道温度计的使用方法,会用温度计测量温度。
(二)过程与方法观察温度计的构造。
练习用温度计测量水的温度。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尝试对温室效应和热岛效应等社会问题发表自己的见解,增强环保意识。
二、教学重、难点重点:温度计的使用。
难点:温度计的使用。
三、教学方法实验探究法、讲授法、讨论法、启发式教学法、阅读法。
四、教学过程(一)新课引入温度是物理学的一个重要物理量,它跟人类的生活息息相关。
那么,什么是温度?怎么才能准确测量物体的温度呢?(二)新课教学1、温度和温度计关于“温度是表示物体冷热程度的物理量”,学生对这种说法并不陌生,这与学生头脑中的前概念也基本相吻合,因此,教师可直接给出,不必作进一步解释。
具体教学中还可这样灵活处理:以问题的形式让学生交流对温度的想法,即启发学生回答“生活中你是怎样表述物体温度的高低的”,再从“冷、凉、温、热、烫”等描述中引导学生总结出:温度是表示物体冷热程度的物理量。
活动1 凭感觉能判断“冷”和“热”吗“活动1”的目的是:通过具体实验使学生认识到——仅凭感觉判断冷热是不可靠的,应使用温度计来准确测量温度,应鼓励所有的学生都参与到其中去。
在该活动中,为使实验效果更为明显,两手分别插入热水和冷水中的时间应稍长一些,还应加大水的温度差,但同时要考虑安全性,防止烫伤学生,所以热水的温度应控制在70℃左右,温水温度在40℃左右,冷水的温度保持在室温即可,也可加冰块使温度更低。
通过感性体验,让学生分别说出左、右手的感觉,讨论哪个手的感觉是正确的?为什么?直到学生自己发现:单凭感觉判断物体的冷热程度是不可靠的,必须使用准确的测量仪器来测量。
在这个活动的基础上,可以直接引出温度计的教学。
为了让学生领会液体温度计的原理,建议在教师的示范下,让学生以小组为单位,动手自制一只温度计模型(如图4-1.1所示)。
4.1从全球变暖谈起教学目标1. 体会物体有冷、热的区别,建立温度的概念。
2. 知道摄氏温标,知道常用温度计的制作原理、构造和刻度方法。
3. 知道温度计的使用方法,会用温度计测量温度。
重、难点教学重点:温度概念建立和学会正确使用温度计。
教学难点:温度计测温原理中的“转换法”和“放大法”。
器材准备造雪机、烧杯、水、自制的温度计(学生探究和教师演示)、温度计、体温表等教学过程一、新课引入:演示实验1:制造雪花,引入新课二、新课教学:(一)温度让学生冷热(触摸杯壁)得出温度的的概念。
1.温度:是表示物体冷热程度的物理量。
2.活动1 凭感觉能判断“冷”和“热”吗(1)在课桌上放三只装有水的烧杯(一杯冷水,一杯热水、一杯温水),将手分别插入冷水、温水和热水中,感知水的冷热程度。
(2)现在请你先把两手分别插入热水和冷水中,过一会儿,再把两手同时插进温水中,感知温水的冷热程度。
通过这次活动你想到什么,与同学交流交流。
发现:单凭感觉判断物体的冷热程度是不可靠的,必须使用准确的测量仪器来测量。
(二)温度计演示实验2:伽利略气体温度计模型得出气体热胀冷缩,学生活动2:活动2探究液体的热胀冷缩引出液体热胀冷缩。
得出温度计的原理让学生将自制的温度计模型先放入热水中,再放入冷水中,描述所观察到的现象。
思考:(1)液柱为什么会有这样的变化?帮助学生理解温度计模型中的“放大法”和转换法思想。
讨论:这个自制的温度计,引导学生思考:列举此温度计的优点和不足,引出温标的概念,指导温度计怎样制作的。
展示常用温度计和实验室演示温度计,引导学生说出温度计的结构:玻璃外壳、液体泡、毛细管、液体、刻度和符号。
了解自然界中一些温度(信息浏览),引出最低温度-273摄氏度,再引出热力学温标。
4.观察温度计(1)观察液体温度计的构造和刻度。
回答以下(三个)问题(三)温度计的使用方法1.学生活动3:观察老师准备的温度计,回答问题.(1)温度计上的符号℃表示.(2)温度计可测的最高温度和最低温度分别是多少(即测量范围)?(3)它的分度值是多少?2.学生活动4:(1)参照课本上“活动3”自学一下温度计的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