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体温调节)练习
- 格式:doc
- 大小:297.50 KB
- 文档页数:3
生理学体温及其调节练习题一、A11、正常人的直肠温度、口腔温度和腋窝温度的关系是A、口腔温度>腋窝温度>直肠温度B、直肠温度>腋窝温度>口腔温度C、直肠温度>口腔温度>腋窝温度D、腋窝温度>口腔温度>直肠温度E、口腔温度>直肠温度>腋窝温度2、体温的生理变动,错误的是A、昼夜变动不超过1℃B、女子排卵后体温升高C、老年人体温低于年轻人D、儿童体温低于成年人E、剧烈运动时体温升高3、下列各部体温由高到低正确的是A、直肠、腋窝、口腔B、直肠、口腔、腋窝C、口腔、腋窝、直肠D、腋窝、直肠、口腔E、腋窝、口腔、直肠4、下列关于体温的叙述,错误的是A、是指机体深部的平均温度B、腋窝温度>直肠温度>口腔温度C、女性排卵后基础体温略高D、一昼夜中下午1:00 ~6:00时最高E、剧烈运动或精神紧张时有所变化5、在体温昼夜变化中,体温最低的时间段是A、下午8~10时B、下午6~8时C、清晨2~6时D、上午6~8时E、午夜6、通常生理学中的“体温”是指A、皮肤温度B、腋窝温度C、直肠温度D、口腔温度E、机体深部的平均温度7、人腋窝温度的正常值为A、35.0~36.0℃B、36.0~37.4℃C、36.7~37.7℃D、36.9~37.9℃E、37.9~38.9℃8、口腔正常温度平均值是A、35.0~36.0℃B、36.0~37.4℃C、36.7~37.7℃D、36.9~37.9℃E、37.9~38.9℃9、体温调节中枢位于A、脊髓B、延髓C、脑干网状结构D、视前区-下丘脑前部E、大脑皮层10、在温度调节的中枢整合中起重要作用的是A、视前驱-下丘脑前部活动B、小脑活动C、大脑活动D、视前区活动E、下丘脑活动11、在体温调节过程中,可起调定点作用的是A、丘脑温度敏感神经元B、延髓温度敏感神经元C、视前区-下丘脑前部的温度敏感神经元D、脊髓温度敏感神经元E、网状结构温度敏感神经元12、调节产热活动最重要的体液因素是A、肾上腺素B、去甲肾上腺素C、甲状腺激素D、生长激素E、促甲状腺素13、当正常人中枢温度高于体温调定点时,体温中枢的调节作用是A、产热不变,降低散热B、加强产热,降低散热C、加强产热,加强散热D、降低产热,降低散热E、降低产热,加强散热14、安静时,机体产热的主要器官是A、脑B、腺体C、肌肉D、皮肤E、肝脏15、运动时,机体主要的产热部位是A、脑B、皮肤C、肌肉D、肺E、腺体16、当环境温度升高到接近或高于皮肤温度时,机体有效的散热的方式是A、对流散热B、辐射散热C、蒸发散热D、传导散热E、辐射和对流散热二、B1、A.35.0~36.0℃B.36.0~37.4℃C.36.7~37.7℃D.36.9~37.9℃E.37.9~38.9℃<1> 、人腋窝温度的正常值为A B C D E<2> 、口腔正常温度平均值是A B C D E2、A.辐射B.传导C.对流D.发汗E.不感蒸发<3> 、高温环境下的主要散热方式A B C D E<4> 、临床用冰袋给病人降温A B C D E答案部分一、A11、【正确答案】 C【答案解析】直肠温度接近深部温度,正常值为36.9~37.9℃,口腔温度的正常值为36.7~37.7℃,腋窝温度的正常值为36.0~37.4℃【该题针对“体温的定义和正常生理性变异”知识点进行考核】【答疑编号101081770,点击提问】2、【正确答案】 D【答案解析】体温的正常生理变动①昼夜变动:一般清晨2至6时体温最低,午后1至6时最高,每天波动不超过1℃;②性别差异:成年女子的体温高于男性0.3℃,而且随月经周期而发生变化,排卵前日最低;③年龄:儿童体温较高,新生儿和老年人体温较低;④肌肉活动、精神紧张和进食等情况也影响体温。
人体的体温调节图示图解类1.下图是人体皮肤在不同环境温度下维持体温的方式。
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A.机体在炎热环境中产热/散热的比值与寒冷环境中产热/散热的比值相等B.乙和丁只能表示在炎热环境中,机体维持体温恒定的调节情况C.丙也能发生在寒冷环境中D.从甲到乙的过程和从丙到丁的过程是神经调节2.如图所示为人体皮肤在不同环境温度下维持体温的方式。
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A.气温高达38℃时乙是唯一的散热方式B.丙可发生于冬季,易导致动脉粥样硬化患者的血压升高C.若不及时补充水分,乙会导致血浆渗透压升高D.机体通过神经调节维持体温的相对恒定3.下图表示人体皮肤在不同环境温度下维持体温的方式,下列相关叙述,正确的是( )A.从上图可知,人体在炎热和寒冷条件下均靠体液调节维持体温B.从甲到乙是机体散热的唯一途径,从丙到丁表示机体产热途径C.人体的体温调节中枢位于下丘脑,体温感觉中枢位于大脑皮层D.甲和丙表示在寒冷环境中,此时人体维持体温消耗的能量少于乙和丁4.下图为人体处于某一状态时的皮肤结构示意图,据图可知,此人正处于( )A.温度适宜环境中B.炎热环境中C.寒冷环境中D.剧烈运动中5.下图为人体处于某一状态时的皮肤结构示意图据图,可知,此人正处于( )A.体内的TRH分泌量减少B.炎热环境中C.体内的甲状腺激素此时失活量增加D.剧烈运动中6.下图为人体处于某一状态时的皮肤结构示意图。
据图可知,此人正处于( )A.温度适宜环境中B.炎热环境中,甲状腺激素分泌减少C.寒冷环境中,甲状腺激素分泌增加D.剧烈运动中7.如图中①②③分别代表某种激素。
下列有关恒温动物体温调节的叙述不正确的是( )A.在寒冷的环境中,③的分泌增加B.动物迅速奔跑时产热增加,体温就维持在较正常值高的水平C.寒冷环境下动物通过神经—体液调节实现体温恒定D.给动物注射③,反馈调节会使①和②的分泌量减少8.下图是人体体温调节部分结构模式图,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A.“寒冷→下丘脑→肾上腺”的调节是神经调节B.“甲状腺→内环境→下丘脑”的调节是体液调节C.骨骼肌增加产热的实质是骨骼肌细胞代谢增强D.图中肾上腺和甲状腺都属于效应器和靶器官9.下图是人体体温调节部分示意图。
《体温调节》同步练习课后知能检测一、选择题1.正常人在寒冷环境中,短期内散热量与产热量相比()A.基本相同B.产热量多C.散热量少D.不能确定【解析】寒冷环境中人体通过神经调节和激素调节使体温保持相对稳定,即产热和散热基本相同。
【答案】A2.下面关于体温平衡的叙述,正确的是()A.正常人的体温是保持相对稳定的8.人体产热器官是内脏,散热器官是皮肤C.寒冷条件下体温调节主要是激素调节D.发热原因很多,对人体都是有害的【解析】正常人的体温保持相对稳定,一天波动范围在1 ℃以内,A项正确。
人体安静状态下,产热的主要器官是内脏,运动状态下,产热的器官主要是骨骼肌;散热的主要器官是皮肤,B项错。
寒冷条件下的体温调节既有神经调节又有激素调节,C项错。
发热原因很多,发热时人体免疫功能明显增强,这有利于清除病原体和促进疾病的痊愈。
但如体温超过 40 ℃ (小儿超过39 ℃)则可能引起惊厥、昏迷,甚至严重后遗症,故D项错。
【答案】A3.一个寒冷冬季,同学们从温暖的教室走到室外,这时会出现的变化是()A.毛细血管舒张B.温觉感受器兴奋C.人的体温明显下降D.下丘脑的分泌功能增强【解析】在产热调节中冷觉感受器兴奋,毛细血管收缩,下丘脑分泌促甲状腺激素释放激素增多,体温维持稳定。
【答案】D4.图为水盐平衡调节机理,请根据图判断A、B、C依次为()A.抗利尿激素、渴觉中枢、肾小管B.渴觉中枢、肾小管、抗利尿激素C.抗利尿激素、肾小管、渴觉中枢D.渴觉中枢、抗利尿激素、肾小管【解析】 由题目所提供的信息,不难做出如下的判断:①C 能产生渴觉,则C 为渴觉 中枢;②B 能产生尿液,并且能够使血浆渗透压下降,则B 为肾小管;③A 来自垂体并能促进 肾小管对水的重吸收,则A 是抗利尿激素。
【答案】C5 .细胞外液渗透压感受器、水盐平衡调节中枢、产生渴觉的部分分别位于() A.下丘脑、下丘脑、大脑皮层 B.下丘脑、下丘脑、下丘脑 C.下丘脑、大脑皮层、大脑皮层 D.大脑皮层、下丘脑、下丘脑【解析】 细胞外液渗透压感受器和水盐平衡调节中枢都是下丘脑。
人体的体温调节图示图解类1.下图是人体皮肤在不同环境温度下维持体温的方式。
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A.机体在炎热环境中产热/散热的比值与寒冷环境中产热/散热的比值相等B.乙和丁只能表示在炎热环境中,机体维持体温恒定的调节情况C.丙也能发生在寒冷环境中D.从甲到乙的过程和从丙到丁的过程是神经调节2.如图所示为人体皮肤在不同环境温度下维持体温的方式。
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A.气温高达38℃时乙是唯一的散热方式B.丙可发生于冬季,易导致动脉粥样硬化患者的血压升高C.若不及时补充水分,乙会导致血浆渗透压升高D.机体通过神经调节维持体温的相对恒定3.下图表示人体皮肤在不同环境温度下维持体温的方式,下列相关叙述,正确的是( )A.从上图可知,人体在炎热和寒冷条件下均靠体液调节维持体温B.从甲到乙是机体散热的唯一途径,从丙到丁表示机体产热途径C.人体的体温调节中枢位于下丘脑,体温感觉中枢位于大脑皮层D.甲和丙表示在寒冷环境中,此时人体维持体温消耗的能量少于乙和丁4.下图为人体处于某一状态时的皮肤结构示意图,据图可知,此人正处于( )A.温度适宜环境中B.炎热环境中C.寒冷环境中D.剧烈运动中5.下图为人体处于某一状态时的皮肤结构示意图据图,可知,此人正处于( )A.体内的TRH分泌量减少B.炎热环境中C.体内的甲状腺激素此时失活量增加D.剧烈运动中6.下图为人体处于某一状态时的皮肤结构示意图。
据图可知,此人正处于( )A.温度适宜环境中B.炎热环境中,甲状腺激素分泌减少C.寒冷环境中,甲状腺激素分泌增加D.剧烈运动中7.如图中①②③分别代表某种激素。
下列有关恒温动物体温调节的叙述不正确的是( )A.在寒冷的环境中,③的分泌增加B.动物迅速奔跑时产热增加,体温就维持在较正常值高的水平C.寒冷环境下动物通过神经—体液调节实现体温恒定D.给动物注射③,反馈调节会使①和②的分泌量减少8.下图是人体体温调节部分结构模式图,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A.“寒冷→下丘脑→肾上腺”的调节是神经调节B.“甲状腺→内环境→下丘脑”的调节是体液调节C.骨骼肌增加产热的实质是骨骼肌细胞代谢增强D.图中肾上腺和甲状腺都属于效应器和靶器官9.下图是人体体温调节部分示意图。
第5节体温的控制一、填空题1.人体产热的部位主要包括_____________ 和_____________,安静时产热主要来自_____________,运动时产热主要来自_____________.散热的方式有两种,即_____________和_____________.2.人在寒冷环境中体温仍能保持正常的原因是皮肤血管多数_____________,血流量_____________,皮肤温度___________ ,由皮肤直接散发的热量_____________,同时汗液分泌_____________,因汗液蒸发而散发的热量_____________.二、选择题3.正常人体内的温度是( )A.36℃B.37℃C.38℃D.40℃4.人体运动时,产热部位主要是( )A.内脏B.骨骼肌C.肺和肝脏D.心脏和肝脏5.皮肤对保持人体体温恒定具有重要的作用,夏天天热时( )A.大多数血管收缩,汗液分泌减少B.大多数血管舒张,汗液分泌减少C.大多数血管收缩,汗液分泌增加D.大多数血管舒张,汗液分泌增加6.当环境温度达到35℃以上时,人体散热主要通过( )A.皮肤血管扩张,血液散热B.皮肤血管收缩,血液散热C.皮肤直接散热D.汗液蒸发散热7.下列关于人体体温的叙述,不正确的是()A.人体腋窝温度不是最高的B.测量人体温度最方便的方法是将体温计直接置于皮肤上C.正常人体体温不是固定不变的D.正常人体不同部位测得的体温不一样8.控制体温调节的中枢位于( )A.大脑B.小脑C.脑干D.脊髓9.通常情况下,人体的散热主要依靠( )A.内脏B.皮肤C.汗液 D.骨骼肌10.人体的体温可保持在37℃左右,是由于机体的哪些生理过程保持相对稳定( )A.产热和散热B.消化和呼吸C.吸气和呼气D.消化和吸收11.在高温、高湿环境中,容易中暑的原因是( )A.产热与散热的平衡被破坏,体温将升高B.高温环境下散热增加C.高温使汗液分泌增多,易中暑D.以上说法都不正确12.鸟类和哺乳类动物在不同的环境温度下,能保持体温恒定的主要意义是( )A.使体内产生更多的热量B.增强体内运输氧气的能力C.增强对环境的适应能力D.使体内的新陈代谢正常进行13.下列生命现象与其原因分析正确的是( )14.在暑期军训中,进行队列训练时,一女生恶心呕吐,出现昏厥现象.下列处理不正确的是( ) A.用冷水浸湿毛巾敷在头部B.用酒精擦身降温C.给病人服用人丹、十滴水等D.原地用人工呼吸进行抢救15.蚯蚓适于生活在土壤深处的原因是( )A.蚯蚓体温不恒定,适于生活在温度变化不大的土壤的深层B.土壤的深层食物比较充足,适于蚯蚓生活C.土壤的深层空气充足,适于蚯蚓生活D.土壤的深层光线适宜,适于蚯蚓生活三、综合题16.人们研究知道,参加冬泳和进行冷水浴后,由于冷水作用于人体皮肤,易造成皮肤血管急剧收缩,使体表血液流向内脏,致使血压升高、心跳加快,大约一分钟后,体内便产生了大量的热,这时血管舒张,血液迅速流向皮肤.据此回答下列问题:(1)冷水作用于皮肤,肤色变为_____________,一分钟后肤色变得 _____________.(2)冷水刺激可使血管_____________,长期坚持冷水锻炼可以使人_____________能力更加迅速和准确.17.很多同学有过这样的体验:进行剧烈运动后,脸就变得通红,这是由于运动时人体的_____________产生大量的热,从而使脸部皮肤中的_____________舒张,_____________增多,从而出现满脸通红的情况,这一情况可帮助人体散热.18.人在寒冷的环境中会冻得“发抖”,造成这种情况的原因是什么?它的作用是什么?19.请你根据下表回答问题:(1)明明是学校体育队的长跑运动员,他在安静状态下,身体主要的产热器官是_____________,在3000 m长跑过程中,他身体主要的产热器官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在产热的同时,机体以各种方式将这些热量散发到体外,以保持体温的恒定,人体中90%以上的热量是通过 _____________ 散失出去的.参考答案1.内脏骨骼肌内脏骨骼肌直接散热蒸发散热2.收缩减少低少少少3.B 4.B5.D 解析:夏天天热时,大多数血管舒张,汗液分泌增加.6.D7.B 解析:A、C、D都是正确的.B中将温度计直接置于皮肤上测量出的结果是不准确的.8.C 解析:控制体温调节的中枢在脑干.9.B 10.A11.A 12.D13.B 解析:A项,胰岛素的主要功能是调节糖在体内的吸收、利用和转化等,如促进血糖合成糖元,加速血糖的分解,从而降低血糖的浓度,若胰岛素分泌不足,会使血糖浓度超过正常水平,一部分葡萄糖随尿排出,因此患糖尿病,故错.C项,植物生长器官受单侧光照射而引起生长弯曲的现象称为向光性.对高等植物而言,向光性主要指植物地上部分茎叶的正向光性.如茎叶受单侧光影响,背光一侧生长素分布较多,从而使其向向光一侧弯曲.故错.D项,如果植物的根吸收的水分少了,而蒸腾作用消耗的水分并未减少,就会使植物体内的水分越来越少,从而造成植物萎蔫,细胞吸水过多不是引起植物萎蔫的原因.故错.B项正确.14.D15.A 解析:蚯蚓的体温不恒定,体温随环境的变化而发生变化,需要生活在温度变化不大的土壤深层.16.(1)苍白色红润(2)迅速收缩并舒张体温调节17.骨骼肌血管血流量18.骨骼肌的颤抖能使人产热成倍增加,这对人在寒冷的环境中维持体温的稳定有重要意义.19.(1)内脏骨骼肌 (2)皮肤解析:从表中可以看出,人体在安静状态下,机体产热的主要器官是内脏,而在运动状态下,机体产热的主要器官是骨骼肌,在产热的同时,机体又以各种方式将这些热量散发到体外,以保持体温的相对恒定.人体中90%以上的热量通过皮肤散发出去.。
《体温调节》同步练习课后知能检测一、选择题1.正常人在寒冷环境中,短期内散热量与产热量相比( )A.基本相同B.产热量多C.散热量少D.不能确定【解析】寒冷环境中人体通过神经调节和激素调节使体温保持相对稳定,即产热和散热基本相同。
【答案】A2.下面关于体温平衡的叙述,正确的是( )A.正常人的体温是保持相对稳定的B.人体产热器官是内脏,散热器官是皮肤C.寒冷条件下体温调节主要是激素调节D.发热原因很多,对人体都是有害的【解析】正常人的体温保持相对稳定,一天波动范围在1 ℃以内,A项正确。
人体安静状态下,产热的主要器官是内脏,运动状态下,产热的器官主要是骨骼肌;散热的主要器官是皮肤,B项错。
寒冷条件下的体温调节既有神经调节又有激素调节,C项错。
发热原因很多,发热时人体免疫功能明显增强,这有利于清除病原体和促进疾病的痊愈。
但如体温超过40 ℃(小儿超过39 ℃)则可能引起惊厥、昏迷,甚至严重后遗症,故D项错。
【答案】A3.一个寒冷冬季,同学们从温暖的教室走到室外,这时会出现的变化是( )A.毛细血管舒张B.温觉感受器兴奋C.人的体温明显下降D.下丘脑的分泌功能增强【解析】在产热调节中冷觉感受器兴奋,毛细血管收缩,下丘脑分泌促甲状腺激素释放激素增多,体温维持稳定。
【答案】D4.图为水盐平衡调节机理,请根据图判断A、B、C依次为( )A.抗利尿激素、渴觉中枢、肾小管B.渴觉中枢、肾小管、抗利尿激素C.抗利尿激素、肾小管、渴觉中枢D.渴觉中枢、抗利尿激素、肾小管【解析】由题目所提供的信息,不难做出如下的判断:①C能产生渴觉,则C为渴觉中枢;②B能产生尿液,并且能够使血浆渗透压下降,则B为肾小管;③A来自垂体并能促进肾小管对水的重吸收,则A是抗利尿激素。
【答案】C5.细胞外液渗透压感受器、水盐平衡调节中枢、产生渴觉的部分分别位于( ) A.下丘脑、下丘脑、大脑皮层B.下丘脑、下丘脑、下丘脑C.下丘脑、大脑皮层、大脑皮层D.大脑皮层、下丘脑、下丘脑【解析】细胞外液渗透压感受器和水盐平衡调节中枢都是下丘脑。
苏教版高中生物必修三课时作业《体温调节水和无机盐的调节》1.恒温动物之所以能够维持体温的相对恒定,其原因是( )A.机体产热大于散热B.机体产热小于散热C.机体产热和散热过程保持动态平衡D.体内物质代谢速率比变温动物快2.有关人体体温调节的描述,正确的是( )A.当体温低于正常值时机体产热加强,散热停止B.机体是以反馈调控方式维持体温稳定的C.低温环境中激素参与体温调节,神经不参与D.高温环境中神经参与体温调节,激素不参与3.当人突然进入寒冷环境中时,相应的反应是( )A.温觉感受器兴奋,皮肤血流量增加B.皮肤血管收缩,甲状腺激素分泌增加C.皮肤血管舒张,汗腺分泌增加D.酶活性降低,促甲状腺激素分泌减少4.下图表示人体皮肤在不同环境温度下维持体温的方式,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A.从上图可知,人体在炎热和寒冷条件下均靠体液调节维持体温B.从甲到乙是机体散热的唯一途径,从丙到丁表示机体产热途径C.人体的体温调节中枢位于下丘脑,体温感觉中枢位于大脑皮层D.甲和丙表示在寒冷环境中,此时人体维持体温消耗的能量少于乙和丁5.当人主要依靠出汗维持体温稳定的时候( )A.外环境温度一定较高B.外环境湿度较大,温度高C.此刻体内产热一定多于散热D.体温一定会升高较多6.下图是健康人由温暖环境突然进入寒冷环境时的体温调节模型。
有关叙述不正确的是( )A.“体温调节中枢”位于下丘脑B.图中①→③→④→⑤过程属于神经—体液调节C.“X”代表的主要生理变化是细胞呼吸增强D.最初的一段时间内,人体产热速率明显大于散热速率7.水盐平衡调节对于维持内环境渗透压具有重要的意义,下列关于水盐平衡调节的说法中错误的是( )A.正常情况下,内环境渗透压处于一个动态平衡状态中B.渗透压感受器在下丘脑中C.抗利尿激素是由垂体分泌释放的D.人体主要通过改变摄水量和排水量来维持渗透压的动态平衡8.下列有关人体水盐平衡调节的叙述,不正确的是( )A.大量饮水会导致细胞外液的渗透压下降B.抗利尿激素能促进集合管对水的重吸收C.细胞外液的渗透压感受器位于下丘脑D.肾脏是机体调节水分平衡的唯一器官9.下图表示正常人分别快速饮用1 L清水、1 L生理盐水后排尿量和血浆渗透压的变化情况。
第三、四节水盐调节体温调节1.理解水盐平衡及其意义。
2.说明水盐平衡调节的过程。
(重点)3.理解机体产热与散热的平衡及意义。
4.描述体温调节的过程。
(重点)水盐调节1.水盐进出量的平衡(1)水的平衡①来源:食物中的水、饮水、物质代谢产生的水。
②排出:尿液中的水、汗液中的水、呼吸排出的水、排便排出的水。
(2)盐的平衡①钠盐:来自饮食,主要通过肾脏形成尿液排出。
②钾盐:来自饮食,主要通过肾脏形成尿液排出。
③排泄特点ⅰ.钠盐:多进多排,少进少排,不进不排。
ⅱ.钾盐:多进多排,少进少排,不进也排。
2.水盐平衡的调节(1)调节激素:抗利尿激素。
(2)调节中枢:下丘脑。
(3)参与调节的最重要器官:肾脏。
(4)调节机制①在神经和体液的调节下,通过相关器官的作用,使摄入量等于排出量。
②细胞外液渗透压升高,则抗利尿激素释放增加。
③抗利尿激素由下丘脑合成和分泌,经垂体后叶释放,其作用是促进肾小管和集合管对水的重吸收。
3.水盐平衡的意义(1)意义维持内环境中渗透压等理化性质的相对稳定。
(2)Na+和K+失衡①大量失去Na+时,细胞外液渗透压下降,导致血压下降、心率加快、四肢发冷等症状,甚至会出现昏迷。
②大量流失K+时,会出现心律失常。
[合作探讨]探讨1:水盐平衡调节过程的调节方式是什么?水盐平衡的调节中枢和渴觉中枢分别在何处?提示:神经—体液调节。
水盐平衡的调节中枢在下丘脑;渴觉中枢在大脑皮层。
探讨2:写出机体内失水后抗利尿激素分泌的反射弧。
提示:细胞外液渗透压升高→下丘脑渗透压感受器→传入神经→下丘脑神经中枢→传出神经→下丘脑神经内分泌细胞合成分泌抗利尿激素并由垂体释放。
[归纳总结]水盐平衡的调节过程与分析水分调节示意图分析:(1)水平衡调节的类型:神经——体液调节。
(2)参与水平衡调节的主要器官下丘脑——水平衡调节中枢,分泌抗利尿激素;垂体——释放抗利尿激素;肾脏——主要排泄器官。
(3)抗利尿激素的生理作用促进肾小管和集合管对水的重吸收。
八上 3.5 体温调节目录:3.5.1 体温调节的过程与机制,产热与散热的平衡3.5.2 正常体温及中暑3.5.3 体温调节的实验与探究3.5.4 体温调节的说理题习题3.5.1 体温调节的过程与机制,产热与散热的平衡1.(2020·慈溪模拟)血管如何调节皮肤的散热量?小科同学设计实验模拟皮肤的散热,三个水槽,一个水槽中放着水泵和热水,另外两个水槽中放着冷水,各有一卷小口径塑料管和大口径塑料管,管子串联并与泵连接(可输送热水),由水泵吸热水,热水经塑料管,最终回到热水槽,过程中热水不会进入冷水槽。
下列预测和分析错误的是()A.热水模拟血液,冷水模拟皮肤所处的环境B.大小口径的塑料管模拟血管的舒张和收缩C.大口径比小口径所在的冷水槽升温慢D.人体血管的舒张收缩由内分泌系统和神经系统协调控制【答案】C【解析】皮肤直接散热的多少,取决于皮肤表面与外界环境之间的温度差,而人体表面的温度可以通过流经皮肤血液的多少来加以调节。
低温时血管收缩,皮肤血流量减少,皮肤温度下降,散热量减少;高温时血管舒张,皮肤血流量增加,皮肤温度上升,散热量增加。
【解答】人体血管的舒张收缩由内分泌系统和神经系统协调控制。
该实验中,热水模拟血液,冷水模拟皮肤所处的环境,大口径的塑料管模拟血管的舒张状态,小口径的塑料管模拟血管的收缩状态,大口径比小口径的接触面积大,所以大口径比小口径所在的冷水槽升温快,所以C说法错误。
2.人体有恒定的体温,主要是机体的产热和散热能保持动态平衡的结果,下面是甲、乙两位同学在某状况下的产热统计图,根据图表判断他们所处的状况分别是( )A.甲处在安静状态,乙处在运动状态B.甲、乙都处在安静状态C.甲处在运动状态,乙处在安静状态D.甲、乙都处在运动状态【答案】A【解析】从人在安静、运动状态的产热器官方面切入,结合图片思考解题。
【解答】人体的体温主要依靠机体的产热和散热两个生理过程保持动态平衡。
当外界温度比较低时,主要通过皮肤来散热,在高温环境中,人体主要通过汗液蒸发来散热。
《体温的控制》 习题一、选择题1.古人说:“心静则凉。
”下列对人脑在休息和思考问题时产生热量的比较,正确的是( ) A .一样多 B .休息时多 C .思考问题时多 D .说不清2.人在寒冷的环境中,往往会不由自主地出现颤抖现象,它的生理意义是( ) A .通过颤抖使体内热量大量散发 B .通过颤抖使体内热量大量贮存 C .通过颤抖使骨骼肌大量产热 D .通过颤抖使内脏器官大量产热3.在高温、高湿环境中,容易中暑的原因是( ) A .产热与散热的平衡被破坏,体温将升高 B .高温环境下散热增加 C .高温使汗液分泌增多,易中暑 D .以上说法都不正确4.控制体温调节的中枢位于( )A.大脑 B .小脑 C .脑干 D .脊髓 5.如图所示是某两类动物耗氧量随环境温度变化的曲线。
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A .甲是恒温动物,乙是变温动物B .甲、乙都是恒温动物C .甲、乙都是变温动物D .甲是变温动物,乙是恒温动物6.在暑期军训中,进行队列训练时,一女生恶心呕吐,出现昏厥现象,下列处理不正确的是( ) A .用冷水浸湿毛巾敷在头部 B .原地用人工呼吸进行抢救 C .给病人服用人丹、十滴水等 D .用30 ℃酒精擦身降温7.小明前几天因感冒在家休息。
在父母的嘱咐下,小明每隔2小时对自己的体温进行了测量,并记录在下表中(在15:00测定体温后小明服用了退烧药):A .小明在家休息时,体内产热的器官主要是内脏B .小明的体温并不是恒定不变的,而是在一定范围内变化C .小明在11:00~13:00间,其体内的产热与散热保持相对平衡D .小明在服用了退烧药后的四个小时内,体内的产热与散热保持相对平衡 8.恒温动物比变温动物更有生存优势的原因在于( )A .恒温动物耗氧少B .恒温动物需要的食物少C .恒温动物更适应环境变化D .恒温动物所需要的能量少9. 古人说:“心静则凉。
”下列对人脑在休息和思考问题时产生热量的比较,正确的是( ) A .一样多 B .休息时多 C .思考问题时多 D .说不清 10. 把老鼠和青蛙从28℃的环境移到2℃的环境中,这两种动物耗氧量的变化情况是( ) A .都减少 B .前者减少,后者增加 C .都增加 D .前者增多,后者减少 11. 下列有关恒温动物的叙述中,错误的是( )A.身体各部位的温度并不都是一样的,且温度是在一定范围内波动的B.在不同的环境条件下恒温动物都具有保持体温恒定的能力C.爬行动物、鸟类、哺乳类动物都是恒温动物D.恒温动物能维持稳定体温,是因为机体的产热和散热过程保持了动态的平衡 12 在夏季,中暑是常见病。
体温调节
1.在皮肤的下列结构中,与体温调节有直接关系的是
①脂肪②立毛肌③汗腺④毛细血管⑤温度感受器
A.③④B.③④⑤C.②③④⑤D.①②③④⑤
2.体温调节的神经中枢位于
A.大脑皮层B.脊髓C.小脑D.下丘脑
3.在体温调节中,具有协同作用的是
A.胰岛素和胰高血糖素B.甲状腺激素和肾上腺素
C.胰高血糖素和肾上腺素D.肾上腺素和胰岛素
4.人处在寒冷环境时,会出现骨骼肌不自主打哆嗦的现象,其意义是
A.促进血液循环以便供热B.肌肉运动使产热量增加
C.一种自我保护信息,告知已处在不良环境,应采取措施
D.一种由“温度感受器—中枢—效应器”反射弧完成的先天反应
5.人体体温的热量主要是由()器官产生的
A.骨骼肌和肝脏B.心脏和脑C.胃和肠D.肺和肾
6.将大白鼠从25℃移到0℃的环境中,大白鼠将出现的生理反应是
A.耗氧量减少,立毛肌放松B.耗氧量增加,体表血管收缩
C.耗氧量减少,心律变慢D.耗氧量增加,体温升高
7.关于体温调节的叙述不正确的是
A.肾上腺素能促进产热增加B.人体体温调节的能力是有限的
C.体温调节中枢在大脑皮层D.高烧不退的病人可以适当的撤减衣被8.关于寒冷环境中人体体温稳定的相关叙述中,正确的是
A.寒冷时酶活性自然增强,因而代谢加快B.寒冷时皮肤散热对生命活动没有意义C.寒冷时经皮肤散失的热量少于高温环境D.寒冷时代谢增强与多种激素有关9.人体各部分的温度各有不同,但与体温最接近的是
A.口腔温度B.手掌心C.腋窝温度D.直肠温度10.大面积深度烧伤的病人在治愈后,夏季要比烧伤前怕热,这是因为皮肤烧伤时损伤了A.大量神经末梢B.皮下脂肪组织C.大量汗腺D.皮脂腺
11.下列平衡与下丘脑功能无关的是
A.调节体内盐平衡B.调节体内水分平衡C.调节体温平衡D.调节血糖平衡12.人在发高烧时食欲减弱,还会感觉食之无味,其病理原因是
A.体温升高,导致肠胃不能及时排空B.体温升高,完全抑制了消化酶的分泌C.体温升高,消化酶活性受影响
D.体温升高,破坏了体温调节系统,从而影响了肠胃的吸收
13.较大剂量注射一种激素后,小鼠尿中有糖,且体温升高,这种激素是A.胰高血糖素B.肾上腺素C.甲状腺激素D.胰岛素14.下丘脑在机体稳态调节中的作用主要包括以下4个方面,其中错误的是A.感受:下丘脑的渗透压感受器可感受机体渗透压升高
B.分泌:下丘脑分泌抗利尿激素,在外界温度低时可分泌促甲状腺素
C.调节:下丘脑是体温调节中枢、血糖调节中枢、渗透压调节中枢
D.传导:下丘脑可传导渗透压感受器产生的兴奋至大脑皮层,使人产生渴觉
15.图中A —D 的体温调节中,哪一途径表示人体持续生活在过冷环境中并可能导致死亡
16.请根据左图回答问题
⑴该图是人体皮肤对 环
境反应的示意图,判断的主要
依据是:
;
⑵左图反应的神经中枢位
于 ,称
为 中枢,通过该中
枢的调节,使皮肤②结构发生的变化为 。
⑶若人处于剧烈运动状态,③结构的变化是 ,②结构的变化是 ,这两种变化一起使机体增加散热。
⑷若人并没有剧烈运动,但③结构的活动却很强烈,可能的原因是 ,③的活动结果,维持了机体的 平衡。
③的活动中的液体有臭味,说明其中有 产生。
⑸在图示情况下,与体温变化有关的激素的分泌量将 。
⑹动物实验表明:如果破坏恒温动物的下丘脑,动物就不在具有体温调节能力了,保留下丘脑及以下神经,则仍具有调节体温的能力,说明 。
⑺下丘脑中的一些细胞能分泌一些激素,能促进 中激素的合成和分泌。
后者有调节、管理其他内分泌腺的作用。
因此,下丘脑还是 的枢纽。
17.下图为人体体温调节示意图,请据图回答 (“+”存在;“-”不存在)
⑴图中T —E —N —F —B 途径主要表示
调节过程,B 过程主要的是
通过 作用实现的。
⑵在寒冷环境,人体血液中 激素
的含量都会明显升高,从而加速体温上升。
⑶经测量,某人体温在 24h 内、都处于36℃,
若 A 、B 、C 都表示热量,则 A+B C
(选填“>”“<”“=”)。
⑷人体调节体温的主要中枢是
在 ,该结构还具有调节水的平衡、血糖平衡和内分泌其他活动等功能。
体温调节参考答案
B D B B A B
C
D D C A C B B B 16.⑴炎热皮肤的立毛肌处于舒张状态,无“肌皮疙瘩”存在
⑵下丘脑下丘脑体温调节中枢毛细血管扩张,血流量增加,散热增加
⑶汗腺分泌活动大大增强,大量排汗
⑷处于炎热环境中通过大量排汗来散热体温尿素⑸减少
⑹动物的体温调节中枢在下丘脑⑺垂体机体调节内分泌活动的中枢。
17.⑴神经有氧呼吸⑵肾上腺素(甲状腺激素)⑶= ⑷下丘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