结核病实验室诊断现状(04.10.17)
- 格式:ppt
- 大小:2.54 MB
- 文档页数:54
宁夏地区结核病实验室检测能力及现状分析摘要:目的准确了解目前宁夏全区各市县结核病实验室的运转状况,帮助发现基层结核病实验室中应解决的问题,加大阳性痰涂片的发现力度,进一步提高宁夏结核病实验室技术水平。
方法对全区各市县级实验室结核菌痰涂片开展室间质量控制(EQA)及现场评价,省级参比室进行最终质控考核,考核结果与2011年和2012年比较。
结果我区EQA地区覆盖率已达100%,质控频率为省级2次/年,市级1次/季度。
2013年省级EQA复检痰涂片省级EQA587张,镜检符合率98.6%,略高于2012年,但略低于2011年。
肉眼观察痰涂片总体符合率较2011年和2012年略有下降。
2013年现场质控发现痰片缺失21.0%,痰膜大小合格率91.9%,厚薄合格率90.8%,染色合格率92.4%,勉强达标。
结论宁夏各县级实验室基本情况良好,但也存在很多不足,为了更好地了解耐多药结核病流行情况,必须加强实验室能力建设,逐步推进结核病细菌学实验室检测能力。
关键词:痰检质控;室间质量控制(EQA);现场评价我国属于结核病高负担国家之一,结核病疫情严重,尤其是近年来耐多药结核病(MDR-TB)的发生,成为国家结核病控制规划(NTP)的实施的重大障碍。
结核病细菌学检查是确定结核病诊断和化疗方案的重要依据,也是考核疗效、评价防治效果的可靠标准,对国家结核病控制项目的成功有重要作用[1]。
有效的质量控制,是痰涂片镜检在结核病防治规划中发挥作用的关键。
结核分枝杆菌痰涂片镜检更是发现传染源的最主要途径和手段。
如何加强痰涂片质量控制,提高各级结核病实验室的痰检质量,提高肺结核病患者的涂阳发率已成为当前国家结核病控制规划实施中的重要内容。
现将我区各地结核病实验室痰检EQA及现场评价结果分析报告如下。
1资料与方法1.1一般资料宁夏全区5个市、22个县2011~2013年所有结核病防治机构和医疗单位结核病实验室的阴性、阳性结核菌痰涂片和实验室登记本。
浅析我国目前结核病诊断现状【摘要】目的:分析了解不同级别结核病定点医院及结防机构结核病患者诊断现状,为今后新诊断工具的评估和应用提供合理化建议。
方法:采用典型调查,对选取的8家医院或结防机构结核病患者诊断方式、诊断费用、诊断工具的敏感性、特异性等情况进行对比分析。
结果:省级和地市级医疗机构能够采用多种方法及工具进行肺结核的诊断和鉴别,而县级医疗机构诊断形式单一,仍以痰涂片和x线检查为主。
由于省级和地市级医疗机构尝试引进特异性与敏感性更高的诊断方法和工具对结核病患者进行诊疗,因此诊断所需费用也较县级医疗机构为高。
结论:经典的诊断方式-细菌学痰涂片与影像学x线检查仍然是最为常用的手段,目前省、市级特别是省级定点医院使用新检测手段的比例正慢慢加大,手段多元化,提高了肺结核患者的发现水平。
随着结核病新诊断方法与工具的不断问世,评估、优化、筛选集敏感性、特异性、及时性和经济性于一体的方法,因地制宜应用于不同层级结核病诊疗机构,可有效提高结核患者发现能力,缩短患者诊断延迟,减少肺结核的蔓延。
结核病一直都作为单因致死率最高、最主要危及人类健康的传染性疾病[1]。
据不完全统计,全球约有30%的人有结核菌感染史,由于耐药结核菌出现等原因,目前结核病疫情呈现出再次上升的趋势,每年约有近两百万人死于结核病[2]。
我国结核病疫情相当严重,是全球22个结核病高负担国家之一,结核病患者数居全球第二位,同时我国耐多药结核病疫情也非常严重,是27个耐药结核病高负担国家之一[3]。
早发现、早诊断、选取敏感的抗结核药物联合治疗是有效控制结核病蔓延的关键手段。
长久以来,对结核病诊断主要一直沿用着经典的痰涂片抗酸杆菌染色及胸部x线检查等手段,但胸部x线的分辨率较低,特异性不强,痰涂片检查阳性率亦较低,无法诊断出大多数结核病例,包括半数的肺结核病例、所有儿童结核病、肺外结核病和耐药结核病病例,而随着结核病诊断技术的不断创新和提高,越来越多的工具和方法可用于结核病的诊断,有些手段能快速检测出耐药结核病,大大缩短了既往需要数月才能获得结果的时间,减少了患者治疗延误,并大大减少结核菌的传播。
结核病实验室诊断技术进展结核病是一种由结核分枝杆菌引起的慢性传染病,其发病规律和流行特点决定了在今后相当长的时期内其危害将持续存在。
结核病被列为我国重大传染病之一,是严重危害人民群众健康的呼吸道传染病。
世界卫生组织的统计资料显示,约三分之一的世界人口曾经感染结核菌,亚洲地区感染者占全世界的三分之二。
据WHO估计,2007年全球约有927万新发结核患者,175万人死于结核病,我国是全球22个结核病流行严重的国家之一,同时也是全球27个耐多药结核病流行严重的国家之一。
目前我国三分之一左右的人口已感染了结核菌,受感染人数超过4亿。
据研究,受结核菌感染的人群中,10%的人会发展为结核病。
我国现有肺结核病人约500万,主要集中在25岁及以上人群;每年约有13万人死于结核病,死亡平均年龄为55.2岁。
如果不采取有效的控制措施,在未来的10年,我国可能有近5000万的感染者发生结核病。
历年来全国结核病流行病学调查结果显示,全国肺结核患病率继续呈现下降趋势。
特别是传染性肺结核患病率下降尤为明显,由2000年的122/10万下降到66/10万,十年降幅近50%。
结核分枝杆菌从分类上看是分枝杆菌科、分枝杆菌属中引起人类患病最多的致病菌。
结核病实验室检查,尤其是细菌学检查是结核病诊断的最主要和最基本技术,也是选择治疗方案、考核疗效、评价防治效果的主要指标。
目前结核病实验室检查技术包括:全菌体为基础的病原微生物学检测、细菌核酸为靶标的分子生物学检测和机体免疫相关反应及其产物的检测。
一、全菌体为基础的病原微生物学检查技术与其它传染性疾病相同,从检测原理和临床检验目的上,结核病的病原微生物学检查,分为基于形态学的显微镜镜检、基于微生物表型的分离培养、药物敏感性实验和菌种鉴定实验。
1. 分枝杆菌形态学检查——抗酸染色镜检:是结核病临床诊断最基本的方法之一,简单快速,在不考虑生物安全防护的前提下,2-4小时即可发报告,对于结核病的诊断、指导和评价临床用药具有重要意义。
检验科结核实验室主要存在的问题第一篇:检验科结核实验室主要存在的问题检验科结核实验室主要存在的问题尊敬的院领导:至从结核病的管理从县疾控中心转到县医院以来,检验科主要负责结核涂片镜检、培养和部分结核耐药监测。
但是由于检验科目前没有单独的结核涂片、检测的实验室,结核的管理一直与微生物室放在一起进行处理,这样管理不符合规范要求,结核传染性较高,对工作人员存在较大的潜在的危害。
因此导致结核的培养和耐药监测目前检测的较少。
目前科室已经向设备科申请购置专用于观察结核涂片的显微镜和购置一台专用于结核培养的CO2培养箱。
争取更好的开展结核的防治工作。
科室安排有专门工作人员(李意刚)负责结核的管理的相关工作。
检验科2017.7.14第二篇:实验室存在问题及建议实验室存在问题及建议一、现状与讲解词要求的差距1、设备差距:需要的设备、估计需投资(800元以上)1)1套港口物流中心仿真模型9万元;2)2台电瓶堆高叉车10万元;3)1套多媒体设备2万元;4)1套GPS设备2万元;5)包装设备若干1万元;6)展板若干2万元;7)装修及配套服务装置费用10万元;需继续投资总额约36万元。
2、实验室人员差距:估计需要技术人员、解决方法建议物流综合实验室目前缺少三个方面的工作人员:自动化设备操作员、电脑操作员、实验室管理员。
具体情况如下:(1)仓储管理区配置是自动智能的机电一体化设备,非常精密,操作难度大,需要专业的技术人员操作。
教师通过短时间的培训很难做到熟练操作,同行的做法是聘请设备供应商的技术人员在实验室工作一段时间,教师陪同学习,直到教师能够熟练操作,大约一个学期。
(2)实验室的物流信息管理区主要是电脑操作,需要一名有计算机专业背景的教师负责。
目前我系没有这样的教师。
(3)实验室需要一名专职管理员,负责实验室的日常管理、设备维护工作。
3、实验室社会服务的差距:需要的外部协助目前我院实验室与外部没有任何交流,需要和山东省知名第三方物流企业、山东省物流与交通协会、国家农产品现代物流工程技术研究中心等社会组织合作共赢,成为他们的培训基地等合作方。
结核病实验室诊断研究现状陈鸣【摘要】结核病是单一致病菌感染引起死亡人数最多的疾病,发病率在全球逐年提高.实验室诊断作为最科学、最客观、最重要的方法,在结核病的诊断、治疗和预防中至关重要.本文就目前实验室诊断结核病的方法进行简要回顾.【期刊名称】《临床检验杂志》【年(卷),期】2012(030)010【总页数】3页(P769-771)【关键词】结核病;分枝杆菌;实验室诊断【作者】陈鸣【作者单位】第三军医大学大坪医院野战外科研究所检验科,重庆400042【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R378.91+1(本文编辑:许晓蒙,陈维忠)结核病(tuberculosis)是一种由结核分枝杆菌(Mycobacterium tuberculosis,Mtb)感染引起的传染病,也是单一致病菌感染引起死亡人数最多的疾病[1]。
自1882年德国科学家柯霍发现Mtb以来,全球有三分之一的人曾感染Mtb。
据WHO估计,2010年新发结核病880万例,其中13%为人类免疫缺陷病毒(HIV)感染患者,且约有150万人死于结核病[2]。
2010年我国结核病流行病学抽样调查结果显示,结核病年发患者数约为130万,占全球发病的14.3%,居全球第2位[3]。
因此,准确、快速、简便的实验室诊断和及时、有效的治疗至关重要。
实验室检查作为结核病最客观的诊断方法,在结核病的诊断中仍存在种种困难。
(1)Mtb的细胞壁较厚,脂类含量高达60%,营养要求高,营养物质和药物难以进入细胞内,导致培养周期长,检出结果慢;(2)感染Mtb者,只有约5%在1~2年内会发展为活动性结核病,其余则表现为潜伏性结核感染(latent tuberculosis infection,LTBI),而目前诊断LTBI还没有统一的标准和方法,检出率较低,漏诊率和误诊率较高;(3)Mtb感染患者多表现为菌阴肺结核,即经痰涂片抗酸染色和痰分离培养分枝杆菌检查均为阴性,由于菌阴肺结核的诊断缺乏“金标准”,诊断困难,极易发生漏诊、误诊,因此,如何准确对菌阴肺结核患者进行诊断和治疗,是函待解决的一个难题;(4)对接种过卡介苗、非Mtb感染、免疫缺陷人群,免疫学诊断方法的临床诊断能力有限。
结核病诊断市场分析报告1.引言1.1 概述概述:结核病是一种严重的传染病,全球范围内具有较高的发病率和死亡率。
虽然结核病的诊断和治疗技术在过去几十年中取得了一定的进步,但仍然存在诸多挑战,尤其是在一些发展中国家。
本报告旨在对结核病诊断市场进行深入分析,探讨市场现状、发展趋势以及诊断技术的改进建议,以期为相关行业提供有益参考和指导。
1.2 文章结构文章结构部分介绍了整篇文章的组织和内容安排。
首先,我们将对结核病进行概述,包括其流行病学情况和全球范围内的影响。
然后,我们将介绍结核病诊断的技术和方法,包括目前常用的诊断工具和检测方法。
接下来,我们将进行结核病诊断市场现状的分析,探讨市场规模、竞争格局和未来发展趋势。
最后,我们将进行市场发展趋势的预测,并提出诊断技术改进建议,以及对全文进行总结。
整体而言,本报告将全面而系统地分析结核病诊断市场的现状,为相关行业提供有益的市场参考和发展建议。
1.3 目的目的:本报告旨在分析结核病诊断市场的现状,了解目前诊断技术的发展情况,并探讨市场的发展趋势。
通过对市场趋势和诊断技术的改进建议,提供给医疗行业决策者和相关工作人员参考,以促进结核病诊断技术的不断进步和市场的健康发展。
1.4 总结结核病是一种严重的传染病,对全球健康构成了巨大的挑战。
通过本报告,我们深入分析了结核病诊断市场的现状和发展趋势,并对诊断技术提出了改进建议。
结核病诊断市场具有巨大的发展潜力,在未来将会持续增长。
我们呼吁医疗领域的相关机构和企业加强技术创新,提高诊断准确性和效率,以更好地应对结核病的挑战。
期待在不久的将来,结核病的诊断和治疗水平会得到显著提升,为全球公众健康事业做出更大的贡献。
2.正文2.1 结核病概况:结核病是一种由结核分枝杆菌引起的慢性传染病,可影响人体的肺部和其他器官。
结核病在全球范围内广泛传播,尤其是在发展中国家,造成了严重的公共卫生问题。
根据世界卫生组织的数据,全球每年有超过1000万人感染了结核分枝杆菌,其中约有140万人死亡。
耐多药结核病的实验室诊断条件:因耐多药结核分枝杆菌的生物危险性,1)需P2及以上实验室,目前我院实验室条件基本具备即将投入运行,2)日常培养及涂片用的生物安全柜滤膜已超出使用年限,工作人员生物安全得不到保障,应定期予以更换。
耐多药结核分枝杆菌主要以结核分枝杆菌体外药物敏感性测定作为其诊断依据。
因此其基础是培养,只有培养出阳性结核分枝杆菌才能进一步通过结核分枝杆菌体外药物敏感性测定诊断是否为耐多药结核分枝杆菌。
1.已进人临床常规应用的测定方法:目前包括绝对浓度法、比例法及应用BACTEC460、BACTEC 960、BacT/ ALERT 3D、ESPII等仪器系统快速检测结核分枝杆菌的药物敏感性。
其中:绝对浓度法以最低抑菌浓度或以无生长为终点作为判断标准,是我国目前普遍采用的方法;比例法以是否能够抑制99%的细菌生长作为判断标准,是世界卫生组织推荐使用的方法;后四种仪器方法则是比例法的特化,其特点是以细菌的代谢过程指示细菌生长状况。
2.处于研究探索阶段的测定方法:此类方法很多,抗性比例法、Etests法、噬菌体生物扩增法、液体变色培养基测定法、荧光素酶测定法、硝酸盐还原试验等。
3分子生物学方法对结核分枝杆菌耐药性检测已有一些进入临床检测。
基因突变是引起抗结核药物耐药性的最主要的原因。
多种以PCR为基础的分子生物学技术用于检测与耐药相关基因的突变,作为快速耐药性检测方法在实验室或临床得到开展。
这些方法具体包括:主要是DNA序列分析法,聚合链反应-单链构象多态性分析(PCR-SSCP),另外还包括基因芯片技术、异质性双链构象分析、变性梯度凝胶电泳、线性探针杂交技术、RNA/RNA错配检测技术和分子灯塔技术等。
由于结核分枝杆菌的耐药性与基因突变的确切关系未完全阐明,检测耐药相关基因的分子生物学方法虽然能快速准确地检测到耐药相关基因的突变,但由于判断药物敏感性时存在固有的缺陷,检测结核分枝杆菌耐药性的基因型鉴定法不能完全替代表型鉴定法。
结核分枝杆菌的实验室检测现状及现代结核病诊断的新特点【摘要】自1882年德国细菌学家郭霍(Koch)发现结核分枝杆菌(MTB)以来,为促进结核杆菌生长,缩短培养时间,达到提前分离、鉴定的目的,人们对结核杆菌的营养、生理代谢及人工培养进行了一系列的研究,使得结核杆菌的检测技术从最初的涂片镜检、分离培养发展到现在的分子生物学及噬菌体裂解技术水平。
由于分枝杆菌自身结构及遗传性的原因,决定了其营养要求高,生长缓慢的特性,致使常规细菌学检查方法存在着灵敏度低、操作复杂,需时间较长和影响因素较多,不易标准化等缺陷,使细菌学诊断发展缓慢,不利于早期诊断和治疗,对结核分枝杆菌的快速诊断是应势而需!多种方法的联合应用使结核病诊断呈现出新的特点。
【关键词】结核分枝杆菌;病原学检查;分子生物学;噬菌体【中图分类号】R5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4-7484(2014)05-2787-011 结核分枝杆菌实验室诊断概况1.1病原学诊断1.1.1 染色镜检法1.1.1.1 涂片抗酸染色镜检法该法简便、快速、价廉;但敏感性低,特异性差:所有分枝杆菌均可着色,无法区别死菌与活菌,结果均为阳性。
1.1.1.2荧光染色法在涂片法中阳性率较高,荧光显微镜下的抗酸杆菌阳性率可达50%;但假阳性率较高,保存时间短,不到4个月。
1.1.1.3液基夹层杯结核杆菌检验该法操作方便,片中结核菌分布均匀,染色效果清晰;液基结核菌制片技术较离心浓缩集菌法有显著提高;消化,制片,烤片,采用结核专用消化液,可有效杀灭结核分枝杆菌,染色均在彭氏杯中完成,操作人员不直接接触标本,更好的提高了操作的安全性。
1.1.1.4液体培养+显微镜观察药敏试验是2000年建立的一种痰标本液体培养结合显微镜观察技术。
能在培养的同时直接进行临床标本的直接药敏试验,能显著缩短从临床标本到耐药性测定的所需时间,同时具有较高的敏感性和特异性,痰标本直接药敏试验比常规方法提早6~8周,更具有快速诊断价值.1.1.2培养法1.1.2.1传统培养法如改良罗氏培养法,该法准确,灵敏度略高于涂片法;可以鉴定死菌与活菌;可进一步进行菌种鉴定和药敏试验;但诊断周期长,最快也需要6周,有一定的污染率。
结核病诊断技术的现状与展望
孙菊梅
【期刊名称】《中国医药指南》
【年(卷),期】2011(9)15
【摘要】@@ 1 结核病检测的现状rn结核病是一种古老的传染病.由于结核病的生物学特性和社会因素,使结核病疫情呈全球性回升,引起国际社会的高度重视,世界卫生组织(WHO)已将结核病作为重点控制的传染病之一.据估计,全球约有1/3的人感染结核杆菌,每年有800万新发病例和300万人死亡.结核杆菌多重耐药株的出现及合并HIV感染使得形势变得非常严峻.
【总页数】2页(P214-215)
【作者】孙菊梅
【作者单位】甘肃省卓尼县人民医院,甘肃,卓尼,747600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R52
【相关文献】
1.儿童结核病诊断技术新进展及展望 [J], 刘珍敏;许红梅
2.结核病及其实验诊断技术的应用现状 [J], 吴凤荣
3.牛结核病流行现状与诊断技术研究 [J], 李少晗;崔尚金;秦彤
4.牛结核病流行现状与诊断技术 [J], 李斌
5.结核病实验室诊断技术现状及进展 [J], 李明;李燕;王超;刘跃平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肺结核病实验室快速诊断进展
冯雪鸣
【期刊名称】《杭州师范学院学报(医学版)》
【年(卷),期】2002(023)002
【摘要】@@ 结核病为严重危害人类健康的慢性传染病 80年代中后期出现世界范围内回升特别面临的新情况是艾滋病毒(HIV)与结核分枝杆菌的双重感染者增多[1].为了控制其蔓延实施有效的防治进行早期诊断十分必要.传统的结核杆菌检测一般依赖于细菌学指标其中痰涂片抗酸染色法快速但灵敏度低而今仍被视为"金标准"的罗-琴(L-J)固体培养法虽然灵敏度高于染色法但培养时间至少要8周不能满足临床快速诊断的需要.本文就近年来有关肺结核实验室快速诊断的某些进展作一综述.
【总页数】3页(P41-43)
【作者】冯雪鸣
【作者单位】杭州师范学院医学院微生物免疫教研室浙江杭州 310012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R52
【相关文献】
1.肺结核病的快速实验室诊断 [J], 袁俐;邢建新;杨军;吴万贵;巫志坚;潘景峰;王宏
2.肺结核病实验室快速诊断进展 [J], 冯雪鸣;方平楚
3.第28届国际实验室血液病会议有关血液病实验室诊断进展 [J], 马娟;
4.第28届国际实验室血液病会议有关血液病实验室诊断进展 [J], 马娟
5.涂阴肺结核病的流行现状与诊断进展 [J], 马艳;李亮;成诗明;周林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