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人教版道德与法治八年级复习教案
- 格式:docx
- 大小:13.62 KB
- 文档页数:4
人教部编版八年级上册道德与法治期末复习知识提纲八年级上册道德与法治复习知识点1.1 我与社会1、置身社会生活的意义?P4①人们在社会交往中形成了各种社会关系。
随着身体的成长、智力的发展、能力的提高,我们的社会生活空间不断延展,我们会与越来越多的人打交道,对社会生活的感受越来越丰富,认识越来越深刻。
②我们会更加关注社区治理,并献计献策;会更加关心国家的发展,或为之自豪,或准备为之分忧。
2、个人与社会的关系是怎样的?P4-5①个人是社会的有机组成部分。
人在生产、生活和交往过程中逐渐形成了错综复杂的社会关系。
②人的身份是通过社会关系确定的。
在不同的社会关系中,我们具有不同的身份。
3、几种主要的社会会关系:P5①血缘关系:如家庭、家族成员之间的关系。
②地缘关系:如同乡、邻居等。
③业缘关系:如同学、同事等。
1.2 在社会中成长1、人的成长是不断社会化的过程”的原因?P7①通过父母的抚育、与同伴交往、老师的教诲、社会的关爱等,我们的知识技能不断丰富、语言表达能力不断提高、规则意识不断增强、价值观念日渐养成,我们逐步成长为一名合格的社会成员。
②我们的衣食住行、学习娱乐等都与社会的方方面面发生着千丝万缕的联系③人的生存和发展也离不开社会,每个人都从社会中获得物质支持和精神滋养。
2、社会化:社会化是指一个人从最初的自然的生物个体转化为社会人的过程。
在社会生活中,我们通过学习社会知识,了解和认识社会,并从中获得社会经验,形成社会认可的思维和行为方式,成为合格的社会成员。
P73、养成亲社会行为的意义?P8①有利于我们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塑造健康的人格,形成正确的价值观念,获得他人和社会的接纳与认可。
②我们只有主动关心社会,积极融入社会、奉献社会,才能实现自己的人生价值。
4、养成亲社会行为的表现:谦让、分享、帮助他人、关心社会发展等。
P85、如何养成亲社会行为?★P8①亲社会行为在人际交往和社会实践中养成②主动了解社会,关注社会发展变化,积极投身于社会实践。
八年级上道德与法治第二单元复习遵守社会规则、复习内容:八年级上册第二单兀遵守社会规则二、知识脉络:卿^討社会正常运行需要耕。
社会腓是人跌居乐业的保障八抉件社会规则明确社会秩序的内気社会规则黑社会秩序触现[社会册蝴定了帥的帆自由受道德鑼、法律等社会飙啲躲社会癞提人fl酬帥的保障連守舰對社会觑懦要他律押律遵料会飙懦要发自内心地勰飙,統離为I己斤动酬绳我01魏定紗飘,械竝规则[曲魁诸釵飙解圆^齢鳩砂他IH •肛般8»殖鹏厦膺咄超华彌隧黄鼠SfdiU ««»箭卜t般身立紀氛辎晞巴赚BO蝕贏欄题般船鋼,flft认的繍|运碱幅航胡蒯鮒恥札就卿I划圧黠做化鹏竝嘛熾需山桂期痂會蹣杯般強]删0撷觀・曲謝梢脇艮强拓朮儆蹄为騙*1鋪请也"计碟酬制娜皱亚出沖出卜難对j胆黔战卜梶箭城麴社錠刪瞬脱■sm^ B®.犯加 SJMft» 5 ftUS-f Art ft 程的ai 驟tf 耀生括㈱端:仲踐累鳩人际瞬蹦锂屉丈卵绘恂嗽制 諏毬&瞬人 »IA”等艄也人 農览起I 学会换据瘫 译会颐人 [.『腓民一忖曲專羸谢匕占人力翳甜議 :律切锂翩僦股取價觀it 弄止丈耕方面 I 如前1肛十人姑*«M 魄划間L 魁狀和陈文vifiumm <#规他的几蛀I 翳乱用语文明凄(I 曲洁澤1M 赃侵猷飪粘中欄降1威 了解罪 与罚 「刑法是惩治犯此保护国家和人民利益的有力武器 孵是具有严重的社会危害性、敝犯了刑注城当受到刑J3处罚的行为 •刑讨分为主刑和附加削两尢类 认清犯罪住書.忑离犯罪 加强自顶斷犯骰需要费们租e 不良行为 我防拠我们应増强进治观念,依法自律我f 自觉守法的人 i 从小班做起邂㈱冷不口习气』吨遵纪料打方患「伏 ,布遇到恋律问殴者权益受到陆辆農及时寻求法律救助点料-律维护自己齢谢瞌 逊到侵害可以逋过谜律8(务机构来锥护合迹权益 依法求肋"受到非注桂害.可以寻求風家的法律栽济 •诟沽丛处理圳始和应对侵害虽正《L 最权威的手段,是樂护合怯权益的MKW 障 有勇有说犯罪I同並注犯甘惟斗7L®to 括靑少年£内的全怵公民艾不容辞的责任 庄面对违怯犯罪时侵善于斗争 做到自觉寺法.逊事找陆,解抉问牧靠法•勢力成为•名什会上义法治的忠宗益尚 击启觉遵芳者和坚定艸卩者、考点梳理: 1.社会秩序的重要性: (1)社会正常运行需要秩序(2)社会秩序是人民安居乐业的保 第三课社会生活离不开规则 障。
八年级上道德与法治第二单元复习遵守社会规则一、复习内容:八年级上册第二单元遵守社会规则二、知识脉络:三、考点梳理:第三课社会生活离不开规则1.社会秩序的重要性:(1)社会正常运行需要秩序(2)社会秩序是人民安居乐业的保障。
2.社会规则的含义及种类分别有哪些?社会规则是人们为了维护有秩序的社会环境,在逐渐达成默契与共识的基础上所形成的。
生活中,调节我们行为的规则有很多,如道德,纪律,法律等。
3.遵守社会规则有什么作用?规则告诉我们应该如何安排社会生活各方面的关系,如何作为社会一员享有权利,承担责任,处理好与他人,社会的关系,从而使大家各司其职,各安其位,各尽其责,各得其所。
4.社会规则的作用:社会规则是人们享有自由的保障。
人们建立规则的目的不是限制自由,而是保证每个人不越过自由的边界,促进社会有序进行。
对违反社会规则行为的处罚,既有法律,纪律等规定的强制性措施,也有道德,风俗等包含的非强制性手段。
5.社会规则与自由的关系:社会规则划定了自由的边界。
自由不是随心所欲,它受道德,纪律,法律等社会规则的约束。
我国宪法规定,公民在行使自由和权利的时候,不得损害国家的,社会的,集体的利益和其他公民的合法的自由和权利。
6.如何做到自觉遵守社会规则:(1)遵守社会规则需要他律和自律(2)遵守社会规则,需要我们发自内心地敬畏规则,将规则作为自已行动的准绳。
7.怎样维护与改进规则:(1)我们要坚定维护规则。
一方面要从自已做起,自觉遵守规则,另一方面要在保护自身安全的基础上,提醒,监督,帮助他人遵守规则。
(2)我们要积极改进规则,为新规则的形成建言献策,使之更符合人民的利益和社会发展的要求。
第四课社会生活讲道德1.尊重他人的意义:(1)尊重他人是一个人内在修养的外在表现。
(2)尊重使社会和谐融洽,是文明社会的重要特征(3)尊重是相互的,尊重能形成互敬互爱的融洽关系。
2.如何做到尊重他人:(1)积极关注,重视他人(2)平等对待他人(3)学会换位思考(4)学会欣赏他人3.文明有礼的重要性的体现:(1)文明有礼是一个人立身处世的前提(2)文明有礼促进社会和谐(3)文明有礼体现国家形象。
2024年人教版八年级道德与法治上册精彩教案一、教学内容二、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规则的意义,认识到遵守规则对个人和社会的积极作用。
2. 培养学生自觉遵守规则,维护社会秩序的良好习惯。
3. 提高学生运用法治思维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1. 教学难点:如何让学生理解遵守规则的重要性,并将其付诸实践。
2. 教学重点:培养学生自觉遵守规则,维护社会秩序的意识。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具:多媒体课件、黑板、粉笔。
2. 学具:教材、笔记本、练习册。
五、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展示实际生活中因不遵守规则导致的混乱场景,引发学生对规则重要性的思考。
2. 新课导入:讲解规则的意义,引导学生认识到遵守规则对个人和社会的积极作用。
3. 例题讲解:分析典型例题,让学生了解遵守规则的具体方法。
4. 随堂练习:让学生结合教材内容,进行随堂练习,巩固所学知识。
5. 互动环节:组织学生进行小组讨论,探讨如何自觉遵守规则,维护社会秩序。
7. 课后作业布置:布置相关作业,巩固所学知识。
六、板书设计1. 规则的意义2. 遵守规则的重要性3. 维护秩序的途径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结合教材内容,谈谈你在生活中是如何遵守规则的?答案:要求学生结合自身实际,举例说明在生活、学习等方面遵守规则的具体做法。
2. 作业题目:你认为遵守规则对个人和社会有哪些积极作用?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1. 课后反思:教师针对本节课的教学效果进行反思,分析优点和不足,为下一节课做好准备。
2. 拓展延伸:鼓励学生在课后关注社会热点问题,结合道德与法治知识进行分析,提高法治意识。
重点和难点解析1. 教学难点:如何让学生理解遵守规则的重要性,并将其付诸实践。
2. 例题讲解:分析典型例题,让学生了解遵守规则的具体方法。
3. 互动环节:组织学生进行小组讨论,探讨如何自觉遵守规则,维护社会秩序。
4. 课后反思:教师针对本节课的教学效果进行反思,分析优点和不足。
八年级上册政治复习教案第一单元让爱驻我家复习教案复习目标:1、理解父母为自己成长付出的辛劳,学会与父母沟通,认同民族文化,继承民族精神,树立民族自尊心和自豪感。
2、提高整合运用所学知识分析解答社会问题的能力。
3、培养爱国情感,努力学习,增强报效祖国的责任感。
学习过程一、知识梳理1、认识家的作用,简述为什么要孝敬父母,怎样孝敬父母?2、影响我们与父母沟通的因素有哪些?我们应怎样与父母沟通?3、简述祖国的可爱之处与维护民族团结的重要性。
4、简述民族精神的内涵与意义,怎样落实爱国行动。
二、合作探究——集思广益5、当你与父母发生了矛盾,会如何处理?6、青少年应如何承担起建设祖国的重任?三、典型示例7、某校八年级(1)班召开了一次关于“家”的主题班会,在班会上同学们踊跃发言,各抒己见。
甲同学说:“家就是挨骂的地方。
”乙同学说:“家是温暖的港湾。
”两同学说:“家不是讲理的地方。
”丁同学说:“家是棵大树,好乘凉休息。
”⑴对于上述说法你赞同哪一种?为什么?⑵面对与父母的矛盾冲突,你认为应该如何解决?四、拓展提升8、点击中考(2008德州)北京奥运火炬传递在法国受阻后,针对法国某些媒体的歪曲报道和拙劣表演,旅法华侨华人和中国留学生于2008年4月19日在巴黎举行“支持北京奥运,反对媒体不公”万人集会。
集会上,留法学生李洹不顾一些人的恐吓,发表了长篇法文演讲,既表达了对法国人民的尊重与友好,又抨击了法国媒体的不实报道,解释了西藏问题的真相,让在场的人为之振奋,法国人听得震惊和入神。
事后,面对记者,他说:“宁可让自己受委屈,也不能让祖国受委屈。
”当祖国的荣誉和利益受到损害时,李洹为什么要“宁可让自己受委屈,也不能让祖国受委屈”?9、热点追踪:材料一:2009年7月5日,在“疆独”势力极力策划煽动下,极少数不法分子在乌鲁木齐市肆意打砸抢烧,给人民群众生命财产造成极大损失,严重破坏社会秩序和社会稳定。
不管“疆独”分子如何表演,新疆自古以来就是中国的一部分是更改不了的,中国在和平发展道路上稳步前行的势头是阻挡不了的!材料二:《民族团结之歌》:“五十六朵鲜花共栽一个盆,五十六棵翠竹共连一条根。
道德与法治人教版八年级上册全册教案一、教材内容概述本教案针对人教版八年级上册的道德与法治教材,旨在帮助学生全面理解和掌握道德与法治知识,培养良好的道德品质和法治意识。
教材主要内容包括:1. 丰富的课文:通过阅读和理解不同情境下的道德与法治问题,引导学生思考和讨论相应的价值观和法律原则。
2. 道德评价与规划:帮助学生认识道德评价的重要性,培养学生正确评价自己和他人行为的能力,并引导学生制定个人道德规划。
3. 法治实践:通过案例分析和角色扮演等活动,激发学生对法治的兴趣,让学生学会运用法律知识解决现实问题。
二、教学目标与重点教学目标1. 掌握道德与法治的基本概念、原则和内涵。
2. 理解和运用道德与法治知识,评价自己和他人的行为。
3. 培养正确的法治观念和法律意识。
4. 学会运用法律知识解决现实问题。
教学重点1. 道德与法治的基本概念和内涵。
2. 培养正确的道德品质和价值观。
3. 学会运用法律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三、教学方法与手段为了达到教学目标,我们将采用以下教学方法和手段:1. 阅读与理解:通过课本课文的阅读,引导学生理解不同情境下的道德与法治问题,并引发对应的思考和讨论。
2. 讨论与辩论:组织学生进行小组或全班讨论,让学生提出自己的观点,并辩证地思考和表达对道德和法治问题的看法。
3. 角色扮演与案例分析:以案例分析和角色扮演的形式,让学生深入了解法律的应用和实践,培养其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4. 情景模拟与讨论:通过情景模拟活动,让学生在虚拟的情境中面对道德与法治抉择,并讨论产生的结果和意义。
5. 辅助资源与互联网应用:利用多媒体教学手段和互联网资源,拓展学生的研究渠道,增强教学的趣味性和实效性。
四、教学内容与进度安排教学内容我们将按照教材的不同章节进行安排,每个章节安排约1~2节课的教学时间。
具体进度安排如下:1. 第一单元:道德与法治的基本概念与内涵2. 第二单元:我的道德评价与规划3. 第三单元:法律与我4. 第四单元:法治与公正5. 第五单元:公民的义务与权利6. 第六单元:学会维护自己的权益五、教学评价与反馈机制为了全面评价学生的研究情况和教学效果,我们将采用以下评价与反馈机制:1. 日常表现:包括课堂表现、讨论参与、作业完成情况等。
中考道德与法治一轮复习八年级上第2单元遵守社会规则教学设计人教版一. 教材分析人教版八年级上第2单元《遵守社会规则》主要包括了以下几个方面的内容:社会规则的定义、分类及其意义;如何自觉遵守社会规则;社会规则在维护社会秩序中的作用等。
本节课通过实例分析、讨论等方式,旨在让学生了解社会规则的重要性,提高遵守社会规则的自觉性。
二. 学情分析学生在日常生活中已经具备一定的社会规则意识,但部分学生对社会规则的理解还不够深入,对社会规则的遵守还缺乏自觉性。
此外,学生对于理论知识的学习兴趣相对较低,因此需要通过生动有趣的实例和活动,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三. 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理解社会规则的定义、分类及其意义,掌握遵守社会规则的基本方法。
2.过程与方法:通过实例分析、讨论等方式,提高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增强学生对社会规则的认同感,提高遵守社会规则的自觉性。
四. 教学重难点1.教学重点:社会规则的定义、分类及其意义,遵守社会规则的方法。
2.教学难点:如何让学生深入理解社会规则的重要性,提高遵守社会规则的自觉性。
五. 教学方法1.案例分析法:通过分析具体案例,让学生了解社会规则的重要性。
2.讨论法:学生分组讨论,培养学生的团队协作能力和口头表达能力。
3.情景模拟法:设置情景模拟活动,让学生在实际操作中学会遵守社会规则。
六. 教学准备1.准备相关案例材料,用于课堂分析和讨论。
2.准备情景模拟活动,提前安排好活动场地和道具。
3.准备课件,用于辅助教学。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通过一个具体案例,引出本节课的主题——遵守社会规则。
案例内容可以是公共场所的不文明现象,让学生思考这些现象背后的原因,以及如何解决这些问题。
2.呈现(10分钟)呈现社会规则的定义、分类及其意义,让学生对社会规则有一个全面的认识。
同时,介绍遵守社会规则的基本方法,如自觉遵守、互相监督、积极参与等。
3.操练(10分钟)学生分组讨论,每个小组选取一个案例,分析案例中存在的问题,并提出解决办法。
施秉县第三中学教师集体备课教案 主备教师小组教师 上课时间年 月 日(星期 ) 第 周第 课时 累计 课时 课题第一单元复习教学目标:1.掌握本单元的重点知识,考点。
2.把握本单元的难点,做到举一反三。
教学重点:第一课、第二课的重点知识。
教学难点:第一课、第二课的难点。
教学方法及措施:讲授法、归纳、总结。
教学过程修订、增减 导入新课本单元我们已经学习完了,但还有很多同学对知识掌握不牢固,为了很好的掌握知识,我们今天特对第一单元知识作简单的复习。
探究新课第一课 丰富的社会生活1.走进社会生活,感受社会生活有什么重要意义?①人们在社会交往中形成了各种社会关系。
②随着身体的成长、智力的发展、能力的提高,我们的社会生活空间不断延展,我们会与越来越多的人打交道,对社会生活的感受越来越丰富,认识越来越深刻。
③我们会更加关注社区治理,并献计献策;会更加关心国家发展,或为之自豪,或准备为之分忧。
2.个人与社会的关系①个人是社会的有机组成部分。
每个人都是社会这张“大网”上的一个“结点”。
②人的身份是在社会关系中确定的。
在不同的社会关系中,我们具有着不同的身份。
3.亲社会行为的含义:亲社会行为是指人们在社会交往中表现出来的那些有利于社会和他人的行为。
如谦让、分享、帮助他人、关心社会发展等。
4.青少年为什么要养成亲社会行为?①青少年处于走向社会的关键时期,我们应该树立积极的生活态度,关注社会,了解社会,服务社会,养成亲社会行为。
②亲社会行为有利于我们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塑造健康的人格,形成正确的价值观念,获得他人与社会的接纳与认可。
③我们只有主动关心社会,积极融入社会,奉献社会,才能实现自己的人生价值。
5.怎样养成亲社会行为?①亲社会行为在人际交往和社会实践中养成。
②主动了解社会,关注社会发展变化,积极投身于社会实践。
③在社会生活中,我们要遵守社会规则和习俗,热心帮助他人,想他人之所想,急他人之所急。
第二课网络生活新空间1.网络的积极作用(1)网络丰富我们的日常生活。
上人教版道德与法治八年级复习教案
要注重礼仪,尊重他人。
(3)要有公德心,关心他人,
尊重环境。
(4)要有职业
道德,遵守职业规范,不做违法乱纪的事情。
5.文明交往的基本规范:(1)尊重他人的权利和尊严。
(2)遵守社会公德和职业
道德。
(3)注重礼仪,文明用语。
(4)维护社会公共秩序。
(5)关心环境,保
护生态。
第五课法律与生活
1.法律的含义:法律是国家制定并公布的,为维护社会公
共利益,规范社会行为。
保护公民权利,维护社会秩序而制定的强制性规范。
2.法律的作用:(1)保护公民的合法权益。
(2)维护社
会的稳定和秩序。
(3)规
范社会行为。
(4)促进社会进步和发展。
3.遵守法律的重要性:(1)遵守法律是公民的义务。
(2)遵守法律是公民的权利。
3)遵守法律是维护社会公共利益的需要。
(4)遵守法律是维护自身合法权益
的需要。
4.如何做到遵守法律:(1)了解法律知识,知法懂法。
(2)自觉遵守法律,不轻
易违法。
(3)敢于维护自身合法权益,不被侵犯。
(4)积极参与法律建设和
监督,为法律的完善和实施出谋划策。
5.违法行为的后果:违法行为会受到法律的制裁,可能会导致个人和社会的不良后果。
如罚款,拘留,甚至刑事处罚,给个人和社会带来不必要的损失。
因此,我们要。
人教版八年级上册政治教案优秀5篇人教版八年级上册政治教案(精选篇1)一.我知我家<一>.教学目标:1.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爱自己的家、热爱父母的情感和厌恶不孝行经的情感。
2.能力目标:认识自己家庭的能力。
3.知识目标:了解家庭的一般概况;家庭关系的确立;子女与父母的关系不可选择;了解父母的特点;家人的优秀品质。
<二>.教学准备:和父母一起回忆在你们的家庭生活经历中,印象最深的一件事(如生病、惹祸、比赛成功等)是什么?父母当时是怎么做的?<三>.教学重、难点:如何理解家庭既是亲情组织,也是个法律概念。
<四>.教学过程:1、【导语】:有了泥土,嫩芽才会长大;有了阳光,春芽才会开花;我们每个人的成长都离不开我们的家。
当我们还在妈妈肚子里的时候,爱我们的爸爸、妈妈、爷爷、奶奶就开始为我们绘制宏伟的蓝图,编制美丽的理想甚至为我们早早起好了名字。
有没有同学愿意为大家介绍一下你们名字的含义呀?(请2—3名同学介绍。
)简简单单的名字,寄予了家长深切的爱。
我们从出生那一刻起,就被家的温暖所包围。
“什么是家呢?”2、【情景故事】:教材P4两则故事说:“那……不是我的房子”“我又有家了”。
那么“家到底是什么?”3、体验活动一:我眼中到的家。
(并请说明理由)【小结】:家是温暖的避风港;是一片蓝天;是一把伞……4、【我说我家】:——我们有不同的家庭结构:大致有核心家庭,主干家庭,单亲家庭,联合家庭等。
【知识拓展】:家庭是有婚姻关系、血缘关系或收养关系结合成的亲属生活组织。
家里有亲人,家中有亲情。
家庭关系的确立也有多种情形,依照法定条件和程序结婚组成的新家庭;因生育导致的血缘关系结合的家庭;依照法定条件和程序收养而组成的家庭;随父母再婚组成的新家庭。
不同的家庭关系,促成了不同的家庭结构。
——父母赚钱不容易:为了撑起一个幸福、温馨的家庭,爸爸妈妈努力工作。
你知道爸爸妈妈具体从事的工作吗?他们工作中有什么困难和委屈吗?他们回家后还要干什么?——父母养育我们不容易:爸爸妈妈为了我们,一方面努力工作,一方面对我们的成长无时不刻倾注着他们对儿女的`爱。
八年级上道德与法治第二单元复习
遵守社会规则
一、复习内容:八年级上册第二单元遵守社会规则
二、知识脉络:
三、考点梳理:
第三课社会生活离不开规则
1.社会秩序的重要性:(1)社会正常运行需要秩序(2)社会秩序是人民安居乐业
的保障。
2.社会规则的含义及种类分别有哪些?社会规则是人们为了维护有秩序的社会环
境,在逐渐达成默契与共识的基础上所形成的。
生活中,调节我们行为的规则有很多,如道德,纪律,法律等。
3.遵守社会规则有什么作用?规则告诉我们应该如何安排社会生活各方面的关系,
如何作为社会一员享有权利,承担责任,处理好与他人,社会的关系,从而使大家各司其职,各安其位,各尽其责,各得其所。
4.社会规则的作用:社会规则是人们享有自由的保障。
人们建立规则的目的不是限
制自由,而是保证每个人不越过自由的边界,促进社会有序进行。
对违反社会规则行为的处罚,既有法律,纪律等规定的强制性措施,也有道德,风俗等包含的非强制性手段。
5.社会规则与自由的关系:社会规则划定了自由的边界。
自由不是随心所欲,它受
道德,纪律,法律等社会规则的约束。
我国宪法规定,公民在行使自由和权利的时候,不得损害国家的,社会的,集体的利益和其他公民的合法的自由和权利。
6.如何做到自觉遵守社会规则:(1)遵守社会规则需要他律和自律(2)遵守社会
规则,需要我们发自内心地敬畏规则,将规则作为自已行动的准绳。
7.怎样维护与改进规则:(1)我们要坚定维护规则。
一方面要从自已做起,自觉遵
守规则,另一方面要在保护自身安全的基础上,提醒,监督,帮助他人遵守规则。
(2)我们要积极改进规则,为新规则的形成建言献策,使之更符合人民的利益和社会发展的要求。
第四课社会生活讲道德
1.尊重他人的意义:(1)尊重他人是一个人内在修养的外在表现。
(2)尊重使社会
和谐融洽,是文明社会的重要特征(3)尊重是相互的,尊重能形成互敬互爱的融洽关系。
2.如何做到尊重他人:(1)积极关注,重视他人(2)平等对待他人(3)学会换位
思考(4)学会欣赏他人
3.文明有礼的重要性的体现:(1)文明有礼是一个人立身处世的前提(2)文明有
礼促进社会和谐(3)文明有礼体现国家形象。
4.怎样做一个文明有礼的人:(1)做文明有礼的人,要态度谦和,用语文明。
(2)
做文明有礼的人,要仪表整洁,举止端庄。
(3)做文明有礼的人,需要在社会生活中不断学习,观察,思考和践行。
5.诚信: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在公民个人层面的一个价值准则,是一种道德规范
和品质,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
诚信也是一项民法原则。
6.讲诚信有什么重要作用?(1)诚信是一个人安身立命之本。
(2)诚信是企业的
无形资产。
(3)诚信促进社会文明,国家兴旺。
7.如何做一个诚信的人:(1)树立诚信意识(2)运用诚信智慧(3)珍惜个人的诚
信记录。
第五课做守法的公民
1.什么是违法行为?违法行为主要有哪些类型?(1)违法行为是指出于过错违反
法律,法规的规定,危害社会的行为。
(2)根据违反法律的类型,违法行为分为民事违法行为,行政违法行为和刑事违法行为。
2.怎样区分一般违法行为和犯罪:民事违法行为和行政违法行为对社会的危害相对
轻微,称为一般违法行为。
刑事违法行为是违法行为中最严重的一种,就是我们常说的犯罪。
无论是一般违法还是犯罪,都要承担法律责任。
3.如何认识一般违法行为的危害,自觉依法规范自已的行为:遵章守法是社会和
谐的保证。
我们要认识一般违法行为的危害,自觉依法规范自已的行为。
在社会生活中,我们要分辨是非,增强守法观念,严格遵守治安管理的法律规定。
在社会交往中,我们要依法从事民事活动,积极防范民事侵权行为和合同违约行为,既要维护自已的权益,又要尊重他人的权益,促进社会和谐发展。
4.犯罪的基本特征有哪些:根据刑法规定,犯罪是具有严重社会危害性,触犯了刑
法,应当受到刑罚处罚的行为。
严重社会危害性,刑事违法性和应受刑罚处罚性是犯罪的三个基本特征。
5.什么是刑罚?刑罚有哪两大类刑罚又称为刑事处罚,刑事处分,是指审判机关依
法对犯罪分子适用的最严厉的强制性法律制裁方法,以限制或剥夺犯罪人权益为主要内容。
根据我国刑法的规定,刑罚分为主刑和附加型两大类。
6.如何加强自我防范,预防违法犯罪:(1)认清犯罪危害,远离犯罪(2)预防犯
罪,需要我们杜绝不良行为(3)做一个自觉守法的人。
7.遇到侵害怎样依法求助?(1)要及时寻求法律救助(2)可以通过法律服务机构
来维护合法权益(3)受到非法侵害,用诉讼方式维护合法权益。
8.诉讼的特点:诉讼是处理纠纷和应对侵害最正规,最权威的手段,是维护合法权
益的最后屏障。
青少年如何做到有勇有谋,应对犯罪:(1)同违法犯罪作斗争,是全体公民义不容辞的责任(2)我们要善斗争,在保全自已的前提下,同违法犯罪作斗争。
(3)做社会主义法治的忠实崇尚者,自觉遵守者和坚定扞卫者。
四、随堂练习
(一)单项选择题:
1.有人说:“网络一半是天使,一半是恶魔。
”下列理解正确的有
①正确使用网络可以增长知识,促进交流②网络无限,自由无界
③不健康的网络信息可能会干扰生活,污染精神世界④网络的作用是有限的,没必要相信网上的信息A.①②B.②③C.①③D.②④
2.咸宁市中级人民法院对刘某等36人一审公开宣判,其中判决刘某犯骗取贷款、票据承兑、金融票证罪,判处有期徒刑四年,并处罚金人民币一千万元;犯组织、领导黑社会性质组织罪,判处有期徒刑十五年,并处没收个人全部财产:犯故意杀人罪,判处死刑,剥夺政治权利终身。
上述判决中属于主刑的有()
A.有期徒刑、死刑B.死刑、罚金、剥夺政治权利
C.死刑、剥夺政治权利终身、没收财产D.管制、拘役、有期徒刑、无期徒刑、死刑
3.违法行为是指出于过错违反法律、法规的规定,危害社会的行为。
违法行为中对社会危害性最严重的是
A.民事违法行为B.行政违法行为C.违宪行为D.刑事违法行为
4.“许多违法犯罪行为往往都是从沾染不良习气开始的,一般违法行为和犯罪之间没有不可逾越的鸿沟。
”这警示我们
①要加强自我防范,杜绝不良行为②珍惜美好生活,认清犯罪危害,远离犯罪③避免沾染不良习气,自觉遵纪守法,防患于未然④不要拘泥于日常小事,要从大事着眼,依法自律
A.①②④B.①②③C.②③④D.①③④
(二)非选择题
材料:2017年1月23日,辽宁省沈阳市中级人民法院公开宣判辽宁省凤城市原市委书记王某某受贿、巨额财产来源不明案,以受贿罪、巨额财产来源不明罪对王某某数罪并罚,决定执行有期徒刑8年,并处罚金人民币90万元。
(1)犯罪的基本特征有哪些?
(2)王某某受到的刑罚处罚中,主刑和附加刑分别是什么?
(3)我们应如何加强防范,预防违法犯罪?
五、布置作业:练习册第二单元提升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