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教版小学语文五年级上册 23 《学与问》
- 格式:ppt
- 大小:214.00 KB
- 文档页数:24
23、《学与问》教学设计教学目标: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引导学生凭借课文具体的语言材料,理解“多问”与“勤学”是联系在一起的,教育学生发扬勤学好问的精神,做知识的主人。
3、探索问的方法,激发学生问的意识。
教学重点:理解“多问”与“勤学”的关系。
教学难点:发扬勤学好问的精神,做知识的主人。
教具准备:课件一、揭题,析题1、师板书“学”,问:同学们,从你们哇哇落地,一无所知到现在,说说你学会了什么?生:我学会了写字,我学会了扫地,我学会了唱歌,我学会了说话…师:从不会写到会写,我们成长着,从不会说到会说,我们生活着,你发现没有(课件出示:成长的过程就是一个不断过程。
生活的过程也是一个不断的过程。
)生:成长的过程是一个学习的过程,生活的过程也是一个不断学习的过程。
师:真会思考!我们一起来读读。
(课件出示:成长的过程是一个不断学习的过程,生活的过程也是一个不断学习的过程。
)从这句话中,你们发现了我们的成长和生活都离不开?生:学。
师:“学”常常和哪个字连在一起啊?生:问。
(师板书:问)师:你能从这个字的字形上给大家一点启示吗?生:问要用嘴来问!师:你真会观察!你真有学问!学和问连在一起就组成了“学问”,我们常常把“学问”说成“知识”,把有知识说成有“学问”。
2、古往今来,在你的心目中哪些人可以真正称得上有学问的人呢?生:司马光。
生:司马迁。
生:孔子。
生:贾岛……师:你们是不是有学问的人啊?生齐答:不是。
(笑)师:有学问的人一定是喜欢问问题的人,你们平时就喜欢问一些稀奇古怪的问题,刚才还说了那么多有学问的人,老师觉得你们也是有学问的人。
(生显得很开心。
)今天这堂课老师也想来做一次一个有学问的人。
老师想和同学们互换一下角色,在学习的同时,老师有不懂的问题就会向你们发问,可以吗?二、预习检测,找准起点(1)师:这篇课文讲了两个有学问的人,你们知道他们是谁吗?(哥白尼和沈括)了解他们吗?让我来检查一下大家的预习情况。
学与问-教学教案-小学五年级语文教案一、教学目标: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学会8个生字。
理解由生字组成的词语。
3、联系课文说出诗句中带点的字的意思,再解释诗句的意思。
4、引导学生凭借课文具体的语言材料,理解"多问"与"勤学"是联系在一起的,教育学生发扬勤学好问的精神,做知识的主人。
二、教学时间:2课时。
三、教学过程:第一课时一、教学目标:⒈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
⒈学会本文8个生字,理解由生字组成的词语。
⒈初步阅读课文,理清文章条理。
⒈指导书写。
二、教学过程:㈠谈话导入㈡检查自学情况⒈检查生字词⒈出示:鸡蛋五彩缤纷瞬息万变观察芳菲相辅相成翱翔⒈开火车读,注意:缤为后鼻音;瞬为卷舌音⒈释词:五彩缤纷瞬息万变观察芳菲相辅相成翱翔大林寺殿堂奥秘好奇强健日新月异⒈再读词语。
⒈检查读书⒈指名分小节读课文,纠正读错的字音和句子。
⒈分小组轮读,把课文读通顺。
㈢初读课文,理清文章条理。
⒈自由读课文,思考:第一个自然段讲什么意思?⒈讨论交流。
㈣指导书写。
⒈出示:齐读。
⒈请学生说说这些字的间架结构有什么特点。
⒈师边讲解边示范:⒈学生描红。
第二课时一、教学目标:1、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引导学生凭借课文具体的语言材料,理解"多问"与"勤学"是联系在一起的,教育学生发扬勤学好问的精神,做知识的主人。
二、教学过程:(一)复习导入:课文围绕"学"与"问" 先写什么?再写什么?然后写什么?最后写什么?请连成一段话说一说。
(二)学习课文第一、二自然段。
1、出示:"问"是打开知识殿堂的金钥匙,是通向成功大门的铺路石。
2、指名读,齐读,问:这句话什么意思?3、请自由读课文第一、二两节,以哥白尼为例说一说这句话的含义。
4、再读该句。
(三)学习课文第三自然段。
1、引读第三自然段。
2、师:我们面对的是怎样的世界?生:五彩缤纷的世界。
教版语文六年级上册23学与问滕州市实验小学新校南区郭萌一、教学目标: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学会本文的生字,理解“不懈探求”“相辅相成”等词的意思。
解释文中诗句的意思。
(字、词——认知目标)2引导学生凭借课文具体的语言材料,理解“好问”与“勤学”是联系在一起的,教育学生发扬勤学好问的精神,做知识的主人。
(理解内容、学习表达——认知目标、能力目标)3.比较文章头尾两端观点的异同,理解作者说理的意图。
通过比较引用具体事例的段落,感悟论证的严密性。
(学习方法——能力目标)4、懂得“知识是学来的,也是问来的”,“只有在学中问,在问中学,才能求得真知”的道理。
培养崇尚科学、热爱探究的精神。
(人文精神的渗透——情感目标)二、教学重难点重点:理解“多问”与“勤学”的关系。
难点:懂得“知识是学来的,也是问来的”,“只有在学中问,在问中学,才能求得真知”的道理。
三、教学评价设计:1.在检查学生预习环节,通过听写、轮读、汇报、交流等形式了解学生独立识字、写字、读书及对课文内容掌握情况,以学定教。
2.在初读感知环节,通过给段落加小标题,提炼课文内容,理清文章的表达顺序,进一步提升学生整体把握文本的能力。
3.在精读感悟环节,采用默读、圈画、批注、交流、汇报等形式,引导学生抓住关键词句并联系上下文理解课文内容,感受人物形象,走进人物的精神世界。
4.借助拓展小练笔,让学生了解古今中外名人勤学好问的小故事,并仿照课文的写法,再写一个类似的小议论文,促进学生语文素养的提高。
四、教与学的准备:学生:1.会默写本课生词。
2.课前搜集古今中外名人勤学好问的小故事及名言。
教师:1.查看学生课前搜集资料的情况,了解学情。
2.多媒体课件。
五、教学课时:2 课时六、教学设计:第一课时环节一、整体感知——初读感知,整体把握(一)链接旧知,谈话引入。
1.同学们,我们在四、五年级学过《说勤奋》、《滴水穿石的启示》,这两篇课文有相似之处,它们都是什么文?(板书:说理文)说理文往往有这样的规律:作者一般都是在开头提出自己的观点,然后通过名人事例来证明自己的观点,最后得出结论,给我们读者以启发,使我们对他的观点有更加深刻的认识。
苏教版小学六年级上册语文教案:《学与问》一、教学目标1.能够理解故事中的意义,关注学习态度的重要性;2.能够接受故事中的启示,听取老师的指导来提高自己的学习成绩;3.能够积极参与课堂,主动问问题,拓展知识面;4.能够通过课外阅读提高自身的知识水平。
二、教学重点1.理解故事中的意义,体会学习态度的重要性;2.接受故事中的启示,听取老师的指导来提高自己的学习成绩;3.主动参与课堂,积极问问题,拓展知识面。
三、教学难点1.如何引导学生从故事中获取启示;2.如何激发学生的兴趣,主动参与课堂。
四、教学方法1.情境教学法,通过故事和角色扮演,帮助学生理解故事的意义;2.激励式教学法,通过激发学生的兴趣,提高学生的学习积极性;3.提问式教学法,通过反复提问,引导学生思考,拓展知识面。
五、教学过程1. 导入(5分钟)老师先与学生一起讨论:“学习过程中我们都遇到过哪些困难?为什么会出现这些困难?怎样才能克服这些困难呢?”通过调研学生的经验,引出学习态度的重要性,以此为导入故事中的主题。
2. 学习故事(25分钟)老师向学生讲述故事《学与问》,并辅以表演,使学生深入理解故事的意义和启示。
在讲解的过程中,老师突出了故事中的要点,体现学习态度的重要性。
3. 学习和思考(25分钟)老师与学生一起分享和总结故事中的启示,引导学生通过故事积极思考,探讨如何在学习中保持好的态度,如何更好地提高自己的学习成绩。
4. 拓展学习(25分钟)老师鼓励学生积极参与课堂,提出自己的问题,老师根据学生的问题对知识点进行扩展讲解。
引导学生积极参与阅读课外读物,拓展知识面,提高阅读能力。
5. 总结(5分钟)老师通过梳理本节课的内容和学生的回答,再次突出学习态度的重要性,并号召学生在今后的学习中认真思考,勇于探究,积极进取。
六、教学反思通过这堂课的教学,我认为故事是一种非常有效的教学手段。
教师通过讲述故事,不仅可以使学生对知识点进行深入理解,同时还可以引导学生建立正确的学习态度。
五年级语文教案——《学与问》一、教学要求: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学会8个生字。
理解由生字组成的词语。
3、联系课文说出诗句中带点的字的意思,再解释诗句的意思。
4、引导学生凭借课文具体的语言材料,理解多问与勤学是联系在一起的,教育学生发扬勤学好问的精神,做知识的主人。
二、教学重点:指导学生反复诵读体会。
三、教学难点:指导学生反复诵读体会。
四、教学时间:2课时。
五、分课时设计:第一课时课时目标:1、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
2、学会本文8个生字,理解由生字组成的词语。
3、初步阅读课文,理清文章条理。
4、指导书写。
教学重点:理清课文条理,弄清对勤学好问这一观点的叙述过程。
教学过程:教学过程自我加减一、故事导入,设疑。
1、讲述哥白尼小时候的故事,导入新课。
2、揭示课题:学与问3、提问:学与问到底有什么联系呢二、检查自学情况1、检查生字词(1)出示:鸡蛋五彩缤纷瞬息万变观察芳菲相辅相成翱翔(2)开火车读,注意:缤为后鼻音;瞬为卷舌音(2)释词:五彩缤纷瞬息万变观察芳菲相辅相成翱翔大林寺殿堂奥秘好奇强健日新月异(4)再读词语。
2、检查读书(1)指名分小节读课文,纠正读错的字音和句子。
(2)分小组轮读,把课文读通顺。
三、初读课文,理清文章条理。
1、默读课文,思考:全文共有几个自然段每个自然段写了什么读后讨论:共5个自然段。
第1自然段写问是打开知识殿堂的金钥匙。
第2自然段写哥白尼从小喜欢问,导致他对科学的不懈追求。
第3自然段写小学生有问题要请教别人,拜能者为师。
第4自然段写我们要像沈括那样,把勤学好问与观察思考结合起来。
第5自然段写养成勤学好问的习惯,才能做学习的主人。
2、课文围绕学与问,先写了什么再写了什么然后写了什么最后写了什么连成一段话说一说。
(课文围绕学与问,先写问的重要性,再举例证实;接着写向谁问;然后写问与思要结合;最后有理有据地提出观点:养成勤学好问的习惯,才能成为学习的主人)3、自由读课文,思考:第一个自然段讲什么意思2、讨论交流。
思辨中感知说理之奥秘——《学与问》教学实录及评析作者:唐颖初任丽芳来源:《小学语文教学·人物》 2019年第4期课前积累(师生读名言警句)一、文体引入,明晰结构师:你们发现这些名言警句都与什么有关?生:勤学好问。
师:我们今天要学习的课文就与勤学好问有关,一起读课题。
(生读课题)师:课前大家已经预习课文了,有没有发现以前学过的哪些课文与这篇课文类似呀?生:我们学过的《谈礼貌》《说勤奋》《滴水穿石的启示》与这篇类似。
师:我们管这些课文叫说理文。
跟老师一起写下它的文体特征。
还记得说理文的一般结构是什么吗?生:提出观点、举例论证、得出结论。
师:说得非常完整。
一般说理文是先提出观点,再举例论证,最后得出结论。
【评析:本篇是小学阶段最后一篇说理文。
唐老师立足说理文文体特征,在学生预习课文的基础上勾连已学说理文,形成“类”意识,培养学生归类思维。
说理文的结构特征学生基本已会,所以老师简单地一笔带过,毫不拖泥带水。
】二、梳理要素,寻觅关联师:《学与问》提出什么观点?列举了哪些事例?最后又得出什么结论呢?请大家对照着预习单默读课文,边读边思考,试着去找一找。
(生默读交流)师:本文的观点是——生:知识是学来的,也是问来的。
师:别的同学有不一样的想法吗?我特别喜欢有不同想法的同学,请你说。
生:我认为是“问,常常是打开知识殿堂的金钥匙,是通向成功之门的铺路石”。
师:同学们比较一下,到底哪句是本文提出的观点?生:知识是学来的,也是问来的。
因为课题就叫《学与问》,那观点肯定既要与学有关又要与问有关,而第二句话只有问没有学。
师:那位同学,(面对刚才提出不同意见的)你被说服了吗?这位同学其实就是在告诉我们,寻找观点的时候可以“扣题目,抓开头”,发现观点是关于学与问两个方面的。
(板书:学+问)我们一起记住这个观点,齐读。
(生齐读)师:那本文的结论是什么?生:学与问是相辅相成的,只有在学中问,在问中学,才能求得真知。
师:第一句是不是?谁能说得更完整?生:学问学问,既要学又要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