控制传染源的方法有哪些
- 格式:docx
- 大小:11.88 KB
- 文档页数:2
控制传染源的方法
1.加强个人卫生习惯:保持身体清洁、勤洗手、避免接触动物、不随地吐痰等,可以有效防止病菌传播。
2.加强环境卫生管理:及时清理垃圾、保持空气流通、消毒清洁卫生间、饮用水等环境,可以减少病菌滋生。
3.加强食品卫生管理:严格掌握食品加工制作过程、储存条件等,保证食品卫生安全,防止食源性疾病的发生。
4.提高个人免疫力:保持良好的生活习惯、合理饮食、适度运动等,可以提高身体免疫力,减少感染疾病的风险。
5.采取有效的防控措施:如对于疫情爆发的地区实行封闭式管理、限制人员流动等,可以有效控制传染源的扩散。
以上是控制传染源的主要方法,不同的疾病在实际应用中还需要根据具体情况采取不同的防控策略。
- 1 -。
3.1传染病防控的基本概念和知识1.传染病的定义是什么?参考答案:由病原体引起的疾病2.按传染病防治法霍乱为参考答案:甲类传染病3.属于定报告传染病的疾病是参考答案:人感染H7N9禽流感4.以下哪种疾病通过蚊虫传播?参考答案:疟疾5.目前我国法定报告传染病分为参考答案:3类41种6.以下哪种措施属于控制传染源?参考答案:对病人进行治疗;对病人进行隔离;对病人的密切接触者进行医学观察7.属于二级预防措施的是参考答案:早诊断;早发现;早治疗8.传染病流行的三个基本条件及流行过程三环节为参考答案:易感人群;传播途径;传染源9.下列关于传播途径的说法,哪项是正确的参考答案:母婴传播是经胎盘、上行性传播以及分娩引起传播;血液传播是通过共用注射器进行的;食物和水传播是通过摄入受污染的食物和水进行的;空气传播是通过飞沫进行的10.下列传染病的病原体为以下哪种参考答案:ABCDE衣原体;寄生虫;病毒;真菌;细菌11.任何传染病都有特异的病原体12.个人良好的卫生习惯对于预防传染病没有帮助参考答案:错误13.在与病人或者可能被污染的物件有大面积接触时,需要穿隔离衣参考答案:正确14.疫苗接种是预防传染病的有效手段之一参考答案:正确15.自然环境属于传染病流行的三个基本环节参考答案:错误3.2我国传染病流行形势与防控策略1.2007年以来,传染病死亡数顺位一直居于首位的是2.2004-2022年,丙类传染病中以()发病率最高参考答案:肠道传染病3.2004-2022年,甲乙类传染病中以()发病率最高参考答案:血源及性传播传染病4.2004年以来丙类传染病发病波动上升,于2019年呈现发病高峰,主要受()的影响参考答案:流感5.下列哪种传染病在2008年纳入丙类管理参考答案:手足口病6.下列属于境外输入疾病的有参考答案:寨卡病毒病;疟疾;MERS7.下列属于传染病防控目标的有参考答案:ABCD采取强力措施,阻断本地传播;维持消除状态,彻底消灭疾病;降低疾病影响,防止传播和扩散;降低疾病负担,减少发病和死亡8.当前我国传染病预防控制的工作中计划消除的疾病有参考答案:麻疹;风疹9.下列为我国传染病疫情流行特征是参考答案:境外输入病例种类及数量、来源国家及地区呈逐年增加趋势;甲类传染病每年仅报告零星、散发病例,偶有聚集性疫情及个例死亡病例发生;流感、手足口病、感染性腹泻等丙类传染病占总报告病例数约50%以上10.传染病防控面临的挑战有参考答案:ABCD病原体变异、新发传染病不断出现;人口流动全球化、城市化、老龄化;全球气候变化(全球变暖)、自然灾害频发;动物蛋白消费需求、畜禽存栏量持续增长,但畜禽生产方式仍粗放11.新发传染病发生具有规律性,每隔几年我国便有新发传染病报告参考答案:错误12.2004年以来甲乙类传染病发病率总体平稳,艾滋病等经血与性传播疾病,百日咳、猩红热等呼吸道传染病,布病等自然疫源性或虫媒传染病报告发病数呈下降趋势参考答案:错误13.2004年以来丙类传染病发病居前三位的病种分别为流感、其它感染性腹泻病和水痘参考答案:错误14.2004年以来传染病发病总体平稳,其中乙类传染病以农民/民工为主,丙类主要为散居儿童和学生参考答案:正确15.2000年我国已消灭脊髓灰质炎参考答案:错误3.3常用流行病学测量指标1.现况调查中应用的主要分析指标是参考答案:患病率2.下列哪项指标描述的是构成比例关系参考答案:累积发病率3.对某疾病采取一级预防措施,评价其效果最恰当的指标是该病的参考答案:发病率4.患病率指标来自参考答案:现况调查资料5.下列哪项指标用于描述疾病或事件发生的速度参考答案:发病密度6.某市居民肺癌年死亡率为0.5‰,其中吸烟者肺癌年死亡率为0.9‰,非吸烟者肺癌年死亡率为0.08‰,则该市居民肺癌死亡中归因于吸烟的比例参考答案:0.847.在病例对照研究中,比值比(OR)的含义是指参考答案:病例组的暴露比值与对照组的暴露比值的比8.影响患病率升高的因素包括参考答案:诊断水平提高;报告率提高;未治愈者的寿命延长9.影响患病率降低的因素包括参考答案:ABCDE10.以下关于累积发病率描述正确的是参考答案:报告时必须说明是多长时间;分子为该人群在随访期内的全部新病例;用于估计个体在一定时期内发生某种疾病的条件概率;分母是随访的起始人数,是具有发病风险的人口11.可用来描述暴露与疾病关联强度的指标是参考答案:相对危险度;归因危险度;发病率比12.人群归因危险度指暴露组发病(死亡)率减去非暴露组发病(死亡)率参考答案:错误13.队列研究中既可以计算RR值又可以计算OR值参考答案:正确14.病例对照研究可以计算RR值参考答案:错误15.归因危险度百分比为暴露者中暴露所致的发病(死亡)率占暴露者发病(死亡)率的百分比参考答案:正确3.4暴发疫情调查技术--暴发疫情的假设形成1.基于以下暴发调查,应采用哪种假设形成方法:某县7所学校同时发生点源模式暴发疫情参考答案:求同法2.基于以下暴发调查,应采用哪种假设形成方法:副伤寒暴发学校的病例均为住校生,该校的走读生和教工均无人发病参考答案:求异法3.基于以下暴发调查,应采用哪种假设形成方法:霍乱病例吃生蚝数量均超过5只,生蚝吃的少的没有发病参考答案:共变法4.基于以下暴发调查,应采用哪种假设形成方法:将学校自备水井A关闭,并采取供水系统消毒措施的24小时后,学校腹泻发病人数明显减少参考答案:剩余法5.基于以下暴发调查,应采用哪种假设形成方法:勘探队队员发生6例不明原因肺炎聚集性疫情。
传染病消毒隔离制度学校在卫生保健工作中,认真贯彻执行《____传染病防治法》及《消毒管理法》等一系列法规。
学校发生传染病后,立即采取以下紧急措施:一、控制传染源:对传染病人做到“五早”(早发现、早诊治、早报告、早隔离、早治疗)1.师生发现疑似传染病人必须及时与保健医生联系,即时、即地隔离,病人不再出入教室、办公室、食堂等公共场合。
2.班主任知情后,立即通知患病学生的家长送医院诊治,收集病人所有留在教室里的学习、生活用品交家长等带回家消毒。
二、切断传染途径。
根据各种传染病的不同传播途径,进行疫点消毒,消灭传播因素上的病原体和传播媒介。
1.教室消毒。
病人所在班级消毒片喷洒窗台及地面、角落,加强教室通风换气,必要时用消毒水擦洗。
2.对发病率较高的班级和办公室,学校要提供场所安排师生要异地学习和工作,并对原来的办公室和班级进行彻底的消毒。
三、保护易感人群:建立人群免疫屏障,阻断传染病的流行1.发现传染病人,各班主任应立即向保健室报告,由保健医生及时报告教育局及卫生防疫部门。
2.保健医师得到传染病报告,及时进教室对学生进行卫生宣传,根据疫情,必要时给学生家长发宣传资料。
3.与有关卫生防疫部门联系,协助宣传应急预防接种。
4.学生应严格遵守《传染病隔离法》规定的隔离期,提前取消隔离,必须由医疗部门出具相关证明。
以上制度适用与一般传染病的隔离消毒,保健室应根据不同疫情和疾控中心的要求,具体布置不同防疫措施。
传染病消毒隔离制度(二)____年传染病消毒隔离制度为了有效预防、及时控制和消除突发性传染病疫情事件的危害,保障全园师生员工的身体健康与生命安全,我园特制定消毒隔离制度,采取以下措施杜绝事态进一步扩大。
1、在幼儿园内如果发现急性传染病的幼儿或教职工,应急小组领导应立即亲临现场指挥,在第一时间内利用幼儿园隔离室进行隔离观察,并由幼儿园卫生保健医马上拨打120”电话,送定点传染病医院诊治。
2、幼儿园出现传染病症状的班主任立即通知其家长,由家长陪同去医院,如果是幼儿园教职工出现传染病,也要求立即隔离,由保健医生初步检查后,是传染病立即到医院就诊并通知其家属。
传染病预防控制工作方案为加强传染病预防控制工作,防止疫情发生,降低发病率,切实保护广大教师、学生的身心健康,维护良好的社会发展环境,切实有效防止传染病的流行,特制定本工作方案。
一、全面落实“早发现、早报告、早隔离、早治疗”的四早要求,提高快速反映和应急处理能力,将防治工作纳入法制化、科学化和规范化的轨道,确保全校师生的身体健康和生命安全,促进学校各项工作有条不紊地开展。
二、工作原则1、预防为主: 宣传传染病知识,提高师生公共卫生意识,采取有效的预防与控制措施,迅速切断传染病的传播途径。
2、依法管理:严格执行国家有关法律法规,对传染病的预防、疫情报告、控制和救治工作实行依法管理,对于违法行为,依法追究责任.3、快速反应:按照“四早”要求,保证发现、报告、隔离、治疗等环节紧密衔接,一旦出现疫情,快速反应,及时准确处置。
三、组织管理成立防控传染病领导小组,具体负责监督检查此项工作。
根据传染病疫情的预测与变化不定期召开会议.在县教育局防控办指导下日常管理校卫生室,具体负责传染病防治工作及技术指导,配合开展相关宣传工作,负责应对学生中出现的应急状况。
四、应急体系建立以校长挂帅的应急领导小组,疫情发生时紧急启动。
视疫情严重程度决定启动规模,发生重大疫情全面启动.传染病防控领导小组组长:孙连桥副组长:于顺礼郑军苏艳生成员:丁焕然龚大平李长利高立军张江浩贾绍忠张梦红张术超各班班主任五、传染病疫情上报制度根据《传染病防治法》、《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条例》按校领导的要求,建立我校传染病上报隔离制度,内容如下:1、卫生室为传染病疫情责任人报告单位,执行职务的兼职教师为责任疫情报告人.2、班级内发生传染病,班主任第一时间报卫生室,上报内容包括患者姓名、性别、年龄、住址及联系方法、所患疾病、发病日期、诊断单位,并在规定的检疫内进行跟踪调查.3、教工发生传染病,年级组长在第一时间报卫生室,上报内容同2。
4、卫生室在接到班主任、年级组长上报疫情后,在第一时间上报县防疫站和县教育局防控办,并向校长汇报.5、卫生室指定专人负责疫情报告,如发现传染病应按照规定时限以最快的通信方式,向发病地的疾病控制机构报告.6、传染病患者严格按照《中华人民共和国传染病防治法》及《中华人民共和国传染病防治法实施办法》进行隔离治疗,传染期内不得复课复工。
控制感染源意味着将感染源控制在流行范围内,并防止其传播到其他地区。
控制感染源的措施是隔离感染源(包括患者,疑似患者或可能患有传染病的动物等)。
尽快隔离。
人与人之间的传染病传播必须具有三个基本联系:感染源,传播途径和易感人群。
没有这些联系,就不会发生新的感染,也不会形成流行病。
因此,有关感染和免疫的知识可用于打破这些联系,中断流行病,甚至最终达到消除传染病的目的。
1979年10月,世界卫生组织宣布,天花这种致命的传染病已经在全世界范围内消除,这是最典型的例子。
感染源是指在人体中具有病原体并繁殖它们并可以将其排出的人。
一些病原体,例如钩端螺旋体,鼠疫耶尔森氏菌和布鲁氏菌,也可以感染动物。
因此,具体地说,感染源应包括患有传染病的患者,没有临床症状但携带病原体(携带者或病毒携带者)的人和被感染的动物。
在正常情况下,患者是重要的感染源,但是由于携带病原体或感染动物的人不容易被发现,因此其危害实际上不亚于患者。
必须尽早发现并诊断患有传染病的患者,这对患者和人们而言都非常重要,医护人员必须通过必要的实验室检查及时做出正确的诊断。
确诊后,应积极诊治,并向卫生防疫部门报告,以隔离患者所在区域,制止传染病的传播。
也可以根据具体情况,对与患者和病原体携带者接触的人进行医学观察,隔离或隔离,疫苗接种和药物预防。
原则上,应采用消除动物传染源的方法。
例如,为了防止疯牛病传播给人类,应当毫不犹豫地宰杀患有该病的疯牛。
预防传染病安全知识内容预防传染病安全知识内容汇总以下是一些预防传染病的安全知识:1.合理膳食:保证营养,合理搭配。
2.良好的卫生习惯:包括勤洗手、勤洗澡、勤换衣服等。
3.加强锻炼:可以提高身体免疫力。
4.避免接触传染病患者:减少接触传染病的机会。
5.及时就医:如果出现发热、咳嗽等症状,应及时就医。
6.保持社交距离:避免与患者接触。
7.佩戴口罩:在需要的时候佩戴口罩。
8.定期消毒:对可能被病毒污染的物品进行消毒。
9.避免拥挤场所:减少去拥挤的场所,以减少感染的风险。
10.接种疫苗:接种疫苗是预防传染病的有效手段。
预防传染病安全知识内容归纳传染病并不可怕,预防措施值得掌握,人人必须懂得传染病预防知识,并且付诸行动,建立良好的生活习惯,对于预防传染病的发生,具有积极的意义。
下面整理了传染病的预防措施,希望对大家有帮助。
1.____加强体育锻炼,提高身体素质____:我们应该在每天的日常生活和工作中,积极地加强体育锻炼,提高身体的抵抗力。
只有好的身体素质,才能更好的抵抗病毒的侵害。
2.____讲卫生,不随地吐痰,常洗手____:我们应当保持好个人的卫生,这是预防传染病的第一步。
平时要注意勤洗手,尤其是每餐前后,尽量不要随地吐痰,如果咳嗽和打喷嚏时,应用纸巾捂住口鼻,避免病毒通过飞沫传播。
3.____避免接触患者,减少集会____:避免接触患者也是预防传染病的重要手段。
因此,我们要尽量避免接触已知的患病人员,尽量减少集会,尤其要避免大型集会,以减少疾病传播的风险。
4.____打疫苗,做好预防____:有些传染病具有较高的传染性,对人类的危害较大,我们应积极响应国家号召,通过打疫苗的方式,做好预防工作。
5.____室内多通风,保证空气流通____:在日常生活中,我们要多开窗通风,保持室内空气流通,以降低室内病毒的浓度。
6.____避免接触眼、鼻、口____:在日常生活中,我们要尽量避免直接接触眼、鼻、口,尤其是他人的眼、鼻、口分泌物,以减少病毒的传播。
卫生资格考点:传染源的控制措施
卫生资格考点:传染源的控制措施
对传染源的控制措施主要包括以下几点:
(1)患者:应做到早发现、早诊断、早报告、早隔离、早治疗。
传染病患者一经确定应按《传染病防治法》的规定实行分级管理。
(2)疑似患者:疑似患者应尽早明确诊断。
甲类传染病的.疑似患者必须在指定场所进行医学观察、隔离、治疗和送检病原学标本,当地卫生防疫机构应在两日内明确其诊断;乙类传染病的疑似患者在医疗保健机构指导下治疗或隔离治疗,并且在两周内明确诊断。
(3)病原携带者:对病原携带者应做好登记并进行管理,指导督促他们自觉养成良好的卫生习惯和道德风尚;定期随访,经2~3次病原检查阴性时可予解除隔离。
在食品行业、服务行业及托幼机构工作的病原携带者须暂时调离工作岗位;久治不愈的伤寒或病毒性肝炎的病原携带者不得再从事威胁性职业。
艾滋病、乙型肝炎和疟疾的病原携带者严禁作献血员。
(4)接触者:凡与传染源有过接触而且有可能受感染者都应接受检疫,检疫期限从最后接触之日算起相当于该病的最长潜伏期。
(5)动物传染源:对人类危害较大的病畜或野生动物应予捕杀,然后焚烧或深埋,如患狂犬病的狗、患炭疽病的家畜;危害性大且无经济价值的动物应予彻底消灭,如灭鼠;危害不大而且有经济价值的病畜,可予隔离治疗;此外要做好家畜的预防接种和检疫工作。
下载全文。
控制传染源是防控传染病的关键一环。
传染源可以是人、动物、环境等,针对不同的传染源,我们可以采取以下措施进行控制。
1.人传染源的控制:•健康教育宣传:加强对公众的健康教育,提高人们的健康意识和防护意识,培养正确的卫生习惯,如勤洗手、咳嗽和打喷嚏时遮掩口鼻等。
•疫情监测及报告制度:建立与健康部门的信息共享机制,及时监测和报告疫情,采取隔离和医学观察等措施,控制传染源的扩散。
•防疫接种:推广和加强疫苗接种工作,提高人群的免疫水平,减少传染源的数量和传播机会。
2.动物传染源的控制:•动物检疫:加强对入境动物的检疫工作,排除患有传染病的动物,减少病原体的输入。
•动物疫苗接种:对家畜、家禽等经常与人接触的动物进行疫苗接种,提高它们的免疫力,减少传染病的发生。
•动物监测与隔离:加强对动物的日常监测,及时发现和隔离患有传染病的动物,阻断传播链的延续。
3.环境传染源的控制:•环境清洁与消毒:保持公共场所的环境清洁,加强定期消毒工作,减少病毒和细菌的生存和传播机会。
•废弃物处理:妥善处理医疗废弃物、家庭垃圾等,防止传染病病原体通过废弃物传播。
•饮水安全保障:加强饮用水源的管理措施,确保水源的安全与卫生,减少水源感染传染病的风险。
4.传染源管理的其他措施:•监测和报告制度:建立健全的疫情监测和传染病报告制度,及时发现和报告感染者,追踪和隔离接触者,切断传播路径。
•隔离与治疗:对已经感染的个体采取隔离和治疗措施,减少患者对他人的传染风险。
•密切接触者管理:对与传染病患者有密切接触的个体进行医学观察和健康管理,防止传染源继续传播。
总之,控制传染源是预防和控制传染病的核心措施之一。
通过加强健康教育、疫苗接种、疫情监测、隔离与治疗等手段,可以有效地控制传染源的产生和传播,保护公众的健康安全。
传染病防治知识培训资料一、传染病防治总则1、及时发现和控制传染源,切断传播途径,做好疫点、疫区的流行病学调查和疫情监测工作。
2、早发现、早诊断、早报告、早隔离、早治疗。
3、做好宣传教育工作,提高公众的防疫意识和能力。
4、对动物传染源实施严格管理,及时治疗和扑杀。
5、做好消毒、杀虫、灭鼠工作,预防传染病的发生和流行。
二、常见传染病的预防1、流感(流行性感冒):注意个人卫生,保持室内空气流通,避免接触流感患者,加强自身免疫力。
2、结核病:注意个人卫生,避免接触结核病患者,加强自身免疫力,定期进行肺部检查。
3、肝炎:注意个人卫生,避免接触肝炎患者,加强自身免疫力,定期进行肝功能检查。
4、艾滋病:了解艾滋病的传播途径,避免不安全的性行为和滥用药物。
5、麻疹:接种麻疹疫苗,避免接触麻疹患者,加强自身免疫力。
6、手足口病:注意个人卫生,保持室内空气流通,避免接触手足口病患者,加强自身免疫力。
7、其他传染病:如禽流感、SARS等,注意个人卫生,避免接触传染源,加强自身免疫力。
三、传染病防治的宣传教育1、加强公众的传染病防治意识,了解传染病的危害和预防措施。
2、针对不同人群进行有针对性的宣传教育,如学生、老年人、孕妇等。
3、提供科学的预防方法,如合理饮食、适量运动、接种疫苗等。
4、提醒公众注意个人卫生和环境卫生,避免接触传染源和传播途径。
5、宣传教育的形式可以多样化,如宣传栏、广播、电视、网络等。
四、防疫措施的落实1、加强疫情监测和预警,及时发现和控制疫情。
2、加强医疗机构和疾病控制机构的协作,做好疫情的调查和处理工作。
3、落实隔离、治疗、防护等措施,防止疫情扩散。
4、加强消毒、杀虫、灭鼠等措施,预防和控制传染病的传播。
5、加强疫苗接种工作,提高人群的免疫水平。
6、加强监督检查工作,确保防疫措施的落实到位。
学校传染病防治知识培训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传染病的问题日益凸显。
学校作为学生成长的重要场所,也是传染病易发的地方。
控制传染源指将传染源控制在流行的范围内,不让它传染到其他区域。
控制传染源的措施是隔离传染源(传染源包括病人、疑似病人或可能传染病的动物等)。
一旦发现尽快隔离。
1,对于传染病患者,应坚持“五个早”的原则,即及早发现,早诊断,早报告,早隔离,早治疗。
1.早期发现和早期诊断大多数传染病是发病初期传染性最强的疾病。
因此,发现越早,就可以采取更有效的措施来消除流行病的焦点。
同时,对病人及时诊断可使病人早日隔离,早治疗,并有效地防止疫情进一步扩大。
2.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传染病防治法》的规定,提早报告,发现传染病后,必须按照有关规定尽快报告。
3.及早诊断和治疗,及早隔离传染病患者是防止疫情蔓延的有效方法。
隔离期应根据各种传染病的潜伏期最长而定。
传染病患者的早期治疗不仅可以减少感染源,防止进一步传播和扩散,还可以防止患者成为病原体的携带者。
(2)疑似传染病患者的管理
怀疑传染病患者应及时报告。
应尽快进行诊断。
(3)传染病接触者的管理
接触者是指已经暴露于感染源并可能被感染的人。
从最后一次接触之日起的检查时间等于该疾病的最长潜伏期。
检疫主要包括检查拘留,医学观察,紧急疫苗接种和药物预防。
(4)动物传染源的有效管理
具有经济价值,对人类危害很小的动物传染源,应予以隔离和处理;应当彻底消除没有经济价值和对人类重大伤害的动物传染源。
传染病预防控制的策略和措施传染病预防和控制的措施传染病的预防措施包括传染病报告和针对传染源、传播途径和易感人群的多种预防措施。
1.1针对传染源的措施1.1.1针对病人的措施应做到早发现、早诊断、早报告、早隔离、早治疗。
病人一经诊断为传染病或可疑传染病,就应按传染病防治法规定实行分级管理。
只有尽快管理传染源,才能防止传染病在人群中的传播蔓延。
传染病疑似病人必须接受医学检查、随访和隔离措施,不得拒绝。
甲类传染病疑似病人必须在指定场所进行隔离观察、治疗。
乙类传染病疑似病人可在医疗机构指导下治疗或隔离治疗。
1.1.2针对病原携带者的措施对病原携带者,应做好登记、管理和随访至其病原体检查2~3次阴性后。
在饮食、托幼和服务行业工作的病原携带者须暂时离开工作岗位,久治不愈的伤寒或病毒性肝炎病原携带者不得从事威胁性职业。
艾滋病、乙型和丙型病毒性肝炎、疟疾病原携带者严禁做献血员。
1.1.3针对接触者的措施凡与传染源有过接触并有受感染可能者都应接受检疫。
检疫期为最后接触日至该病的最长潜伏期。
(1)留验:即隔离观察。
甲类传染病接触者应留验,即在指定场所进行观察,限制活动范围,实施诊察、检验和治疗。
(2)医学观察:乙类和丙类传染病接触者可正常工作、学习,但需接受体检、测量体温、病原学检查和必要的卫生处理等医学观察。
(3)应急接种和药物预防:对潜伏期较长的传染病可对接触者施行预防接种,此外还可采用药物预防。
1.1.4针对动物传染源的措施对危害大且经济价值不大的动物传染源应予彻底消灭。
对危害大的病畜或野生动物应予捕杀、焚烧或深埋。
对危害不大且有经济价值的病畜可予隔离治疗。
此外,还要做好家畜和宠物的预防接种和检疫。
1.2针对传播途径的措施1.2.1预防性消毒对可能受到病原微生物污染的场所和物品施行消毒,如乳制品消毒、饮水消毒等。
1.2.2疫源地消毒对现有或曾经有传染源存在的场所进行消毒。
其目的是消灭传染源排出的致病微生物。
疫源地消毒分为随时消毒和终末消毒:①随时消毒是当传染源还存在疫源地时所进行的消毒;②终末消毒是当传染源痊愈、死亡或离开后所作的一次性彻底消毒,从而完全清除传染源所播散、留下的病原微生物。
第三节控制传染源布病的主要传染源是患病的家畜,在我国主要是羊、牛、猪,其次为鹿、犬。
病畜可通过各种途径向外排菌,引起人间或畜间布病的发生和流行。
只要有病畜存在,人、畜遭受布病的威胁就不能解除,并时刻有该病发生的流行和危险。
因此,控制传染源是预防控制布病综合措施中的重要方面。
发现疑似布病病畜后,畜主应立即将其隔离,并限制其流动。
当地动物防疫监督机构要及时派员到现场进行调查核实,包括流行病学调查、病例解剖、采取病料、进行实验室诊断等,根据诊断结果采取相效措施。
第四节切断传播途径传播途径是疾病流行过程的一个重要环节,切断传播途径就可使流行过程不可能继续进行。
布氏菌可通过各种传播因素,如流产胎儿、乳、肉、皮毛、粪、尿、水、空气、土壤等,侵入人和家畜体内,引起感染和发病。
因此,认真做好对上述各种船舶因素的消毒,加强个人防护,是预防布病的重要措施之一。
一防治经皮肤粘膜感染(一)防止由家畜流产物引起感染要建立单独的产糕(犊)室,在寒冷的地区增设取暖设施,特别要与人居住的环境相隔离。
接糕助产人员,再接糕助产和处理流产胎儿、死糕时,应做好个人防护,除备有工作服、橡皮围裙、帽子、口罩和胶鞋外,还应戴乳胶手套和线手套,备有接羔袋和消毒液,严禁赤手抓拿流产物。
家畜的流产胎儿、胎盘、胎衣或死胎等,不要随意丢弃,要深埋或焚烧等无害化处理。
要纠正人食用流产胎羔等不卫生习惯,以及用死羔(犊)喂各种食肉动物或加工它用。
流产胎儿落下和被羊水污染的场地,用10%~20%石灰乳或10%~20%漂白粉乳浸透垫草和地面,6h后从该地面去掉一层深10~20厘米的泥土,然后浇上10%石灰乳或10%漂白粉再盖上干净的土。
如无消毒条件,可将杂草烧毁,被污染的地面泥土集中在一起埋入地下。
如流产发生在室内,或牧民的毡房内,由于居住条件拥挤,流产物很容易污染衣物或室内其他物品,除地面要用1%~3%漂白粉上清液、10%~20%石灰乳消毒外,被污染的其他物品也应当用1%~3%来苏溶液,1%~3%漂白粉上清液或3%新洁尔灭溶液等消毒。
与传染病有关的问题一、单选题1. 秋末冬初,某地学校中很多学生都得了流感,这个现象说明传染病具有( )A. 特异性B. 流行性C. 免疫性D. 以上都是2. 水痘是一种春季多发的呼吸道传染病,常用接种水痘疫苗的方法来进行预防。
接种的水痘疫苗所属的免疫类型分别是()A. 抗体特异性免疫B. 抗原特异性免疫C. 抗体非特异性免疫D. 抗原非特异性免疫3. 我国每年死于肺结核的儿童居各类传染病死亡原因之首。
为加强防治,一旦发现肺结核患者应立即:①给患者打针、吃药、隔离治疗;②对患者的房间及用具消毒;③给接触患者的人进行预防注射。
这些措施分别属于预防传染病措施中的( )A. 控制传染源、控制传染源、保护易感人群B. 控制传染源、切断传播途径、保护易感人群C. 保护易感人群、控制传染源、控制传染源D. 保护易感人群、控制传染源、切断传播途径4. 下列不属于传染源的是( )A. 患甲肝初期的人B. 狂犬C. 甲肝病毒D. 患流感的病人5. 下列各项中不属于人类感染炭疽病的主要途径的是( )A. 食用被炭疽杆菌污染的猪肉B. 由于割破了手指而感染炭疽杆菌C. 人吸入飘浮在空气中的炭疽杆菌孢子D. 人手碰到了炭疽杆菌6. 近年来禽流感等传染病流行,向人类发出了新的挑战。
下列有关传染病的说法错误的是( )A. 病毒是传染源B. 传染病有传染性、流行性和免疫性C. 积极研制疫苗,进行预防接种是预防传染病的有效措施D. 传染病的流行具备传染源、传播途径和易感人群三个环节7. 5月份,苏州疾病控制中心在网上发布公告,号召全体市民一旦发现钉螺一定要及时打电话上报,识螺、报螺有奖。
控制中心如此重视查灭钉螺的原因是( )A. 钉螺是血吸虫病的病原体B. 钉螺里有血吸虫的成虫C. 钉螺是血吸虫病的传染源D. 钉螺是血吸虫的中间宿主8. 2016年巴西爆发了一种由寨卡病毒引起的疾病,寨卡病毒主要通过伊蚊叮咬传播。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 寨卡病毒是该病的病原体B. 寨卡病毒不是生物,没有遗传物质C. 该病的传播途径与流感相同D. 在预防传染病的措施中,杀灭伊蚊属于保护易感人群9. 夏季是细菌性痢疾的多发季节,为预防该传染病的发生和流行,防疫部门严禁学校食堂二次销售部分剩余饭菜,该传染病的类型和防疫部门要求的防护措施分别属于( )A. 消化道传染病切断传播途径B. 呼吸道传染病控制传染源C. 消化道传染病保护易感人群D. 消化道传染病控制传染源10. 传染病流行的基本环节包括( )A. 传染源B. 传播途径C. 易感人群D. 以上三项都是11. 目前世界上有极少数的实验室保存有天花病毒,天花病毒是天花这种病的( )A. 病原体B. 传染病C. 传播途径D. 易感者12. 流行性感冒(简称流感),是一种由流感病毒引起的传染病,该病的主要传播途径是( )A. 水和饮食传播B. 虫媒和接触传播C. 空气和飞沫传播D. 饮食和接触传播13. 广东某镇发生了由丙型肝炎病毒引起的丙肝感染事件。
控制传染源的方法有哪些
对传染源的控制措施主要包括以下几点:
(1)患者:应做到早发现、早诊断、早报告、早隔离、早治疗。
传染病患者一经确定应按《传染病防治法》的规定实行分级管理。
(2)疑似患者:疑似患者应尽早明确诊断。
甲类传染病的疑似患者必须在指定场所进行医学观察、隔离、治疗和送检病原学标本,当地卫生防疫机构应在两日内明确其诊断;乙类传染病的疑似患者在医疗保健机构指导下治疗或隔离治疗,并且在两周内明确诊断。
医`学教育网搜;集整理
(3)病原携带者:对病原携带者应做好登记并进行管理,指导督促他们自觉养成良好的卫生习惯和道德风尚;定期随访,经2~3次病原检查阴性时可予解除隔离。
在食品行业、服务行业及托幼机构工作的病原携带者须暂时调离工作岗位;久治不愈的伤寒或病毒性肝炎的病原携带者不得再从事威胁性职业。
艾滋病、乙型肝炎和疟疾的病原携带者严禁作献血员。
(4)接触者:凡与传染源有过接触而且有可能受感染者都应接受检疫,检疫期限从最后接触之日算起相当于该病的最长潜伏期。
(5)动物传染源:对人类危害较大的病畜或野生动物应予捕杀,然后焚烧或深埋,如患狂犬病的狗、患炭疽病的家畜;危害性大且无经济价值的动物应予彻底消灭,如灭鼠;危害不大而且有经济价值的病畜,可予隔离治疗;此外要做好家畜的预防接种和检疫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