血吸虫病传染源控制工作方案.docx
- 格式:docx
- 大小:19.86 KB
- 文档页数:9
血吸虫病传染源控制工作方案总经费7210.1270万元主要来源中央2884.0508万元;省2163.0381万元;区2163.0381万元。
3.经费管理:各级财政和发展改革(计划)部门按照分级管理的原则和各的职责,分别安排落实本规划的有关项目和资金。
审计、纪检监察部门要会同发展改革(计划)、财政和有关主管部门定期监督、检查、稽核项目经费使用情况,对于未按有关要求对项目资金实行专款专用的单位和个人,要追缴、没收被挤占、挪用的资金,并对有关责任人按国家有关规定进行查处。
六、预期效益评估(一)血防效益分析。
本方案实施后,可大幅度减轻疫情,压缩流行区范围,极大地保护疫区人民的身体健康和生命安全。
由于项目采取的是标本兼治的措施,因此不仅会产生显著的血防效益,而且效果巩固,并对今后血防工作的持续发展奠定良好的基础。
(二)社会效益分析。
通过实施项目,减轻血吸虫病危害,解除疫区群众受血吸虫病威胁的痛苦,极大地改善疫区群众生产生活和投资环境,有利于保护和促进人民群众身体健康和劳动生产力,有利于农村经济社会的可持续发展,有利于社会安定和协调发展。
(三)经济效益分析。
1.直接效益。
通过重点项目的实施,不仅减少了疫区群众的医疗费用支出,减少了实施药物灭螺的经费,而且实施农业、水利、林业工程本身也可以产生巨大的经济效益。
间接效益。
首先,可以减少疫区居民因病返贫的机会,能有健康的身体创造财富。
其次,可以改善环境加快疫区的经济发展。
第三,随着洁净能源的广泛使用和湿地保护、退耕还林建设,将使水源保护、防止水土流失、净化空气和防止污染等生态环境效益得到进一步的实现。
七、保障措施(一)建立健全管理和工作机制。
在区血防工作领导小组的领导下,卫生、农业、水利、林业等部门密切配合,分别负责指导卫生、农业、水利、林业项目的实施。
区血防工作领导小组办公室负责协调、督促各项目的落实,确保综合治理项目的效果。
并负责审核项目地区的选择,协调、督促各相关项目的执行。
一、背景与目的血吸虫病是一种严重危害人类健康的寄生虫病,主要通过接触含有血吸虫尾蚴的疫水而感染。
为有效预防和控制血吸虫病的发生与传播,保障人民群众的生命健康,特制定本专项方案。
二、组织机构与职责1. 成立吸血虫病预防控制领导小组,负责全面协调、指导和监督吸血虫病预防控制工作。
2. 设立吸血虫病预防控制办公室,负责具体实施预防控制措施,包括宣传教育、监测、病例报告、疫情处理等。
3. 各级医疗机构、卫生防疫机构、教育部门、农业部门等相关部门按照职责分工,共同参与吸血虫病预防控制工作。
三、预防控制措施1. 疫情监测与报告(1)加强血吸虫病疫情监测,定期开展流行病学调查,掌握疫情动态。
(2)建立健全病例报告制度,确保及时发现、报告、诊断和治疗血吸虫病患者。
2. 疫区划定与隔离(1)根据疫情情况,划定疫区,对疫区内的钉螺进行监测和清除。
(2)对疫区内的感染人群进行隔离治疗,防止疾病传播。
3. 疫情宣传教育(1)广泛开展血吸虫病防治知识宣传教育,提高群众自我防护意识。
(2)利用各种媒体,普及血吸虫病防治知识,营造良好的社会氛围。
4. 个人防护(1)不在有钉螺的湖水、河塘、水渠等疫水中游泳、戏水、洗手等。
(2)劝告家长不要在有钉螺的湖水、河塘、水渠里洗衣、洗菜等。
(3)接触疫水后,及时到当地血防部门进行检查和治疗。
5. 疫区环境整治(1)开展钉螺清除工作,降低疫区钉螺密度。
(2)加强水利工程建设,改善疫区水环境,减少血吸虫传播途径。
6. 农业生产与家畜管理(1)加强对疫区农业生产的指导,推广防病种植技术。
(2)对疫区家畜进行血吸虫病防治,降低家畜感染率。
四、保障措施1. 资金保障:各级政府要加大对吸血虫病预防控制工作的资金投入,确保预防控制措施有效实施。
2. 人员保障:加强吸血虫病预防控制队伍建设,提高专业技术人员素质。
3. 技术保障:推广先进技术,提高吸血虫病诊断、治疗和预防效果。
五、总结本专项方案旨在全面提高吸血虫病预防控制水平,保障人民群众的生命健康。
血吸虫病防治项目实施方案(推荐五篇)第一篇:血吸虫病防治项目实施方案血吸虫病防治项目实施方案血吸虫病是一种严重危害疫区人民身体健康和生命安全,影响疫区经济发展的重大传染病,为了有效保护疫区群众身体健康,促进我镇经济社会和谐发展,如期完成我市在年实现血吸虫病传播控制标准,年实现血吸虫病传播阻断标准,根据各级要求,结合我镇疫情实际,特制定本实施方案。
一、疫情慨况我镇自上世纪五十年代初开展血吸虫病防治工作以来,取得了较大的防治成效,但由于社会自然生物诸多因素的影响,至年底,我镇仍然有血吸虫病流行的行政村12个,有螺面积达10万平方米,是我市重点开展血吸虫病防治工作单位之一。
二、防治原则坚持“防治结合、分类管理、综合治理、联防联控、人畜同步、降低疫情、压缩疫区、逐步根治”的原则,根据各疫区疫情不同,重点加强传染管理的防治策略。
三、防治目标在年达到血吸虫病传播控制标准,年达到血吸虫病传播阻断标准。
四、保障措施1、加强领导。
成立以易呈禄镇长为组长,分管卫生领导张绪刚部长、分管农业领导刘烨副镇长为副组长,卫生院何秀山院长、中学周佐平校长、学区蔡泽磊校长、九源学校钟凤林校长及各村支书为成员的镇血防工作领导小组。
2、落实责任。
1)镇配合市血地防有关血防工作,政府疫区村蹲点领导干部要负责、督促抓好血防工作。
2)疫区村支部书记为第一责任人,并落实一名干部具体负责本项工作。
3、技术保障市血防专业机构将指定一名技术人员对我镇进行血防技术指导,提出建设性工作意见,畜牧部门将指定专人负责督导查治耕牛及淘汰耕牛和圈养及定放养工作,为达标提供技术保障。
五、防治责任1、疫区村委会:要落实具体人员负责血防工作,将血防工作列入年度工作计划,搞好疫情监测,做到及时发现疫情,上报疫情,按照政府要求,做好以机代牛、淘汰耕牛、圈养及定点放牧工作,组织宣传发动村民积极参与各项血防工作,同时安排好驻点血防专业人员的工作和生活。
2、农口站所:负责在稳定粮食生产的同时,指导疫区群众改变耕作方式,因地制宜地种植旱地经济作物或水旱轮作,争取国家农业开发小沟渠硬化工作项目,改变钉螺孳生环境,推行农业机械化,尽量减少疫区村民因生产作业感染血吸虫病的机会;努力争取国家改建沼气池项目,有效杀灭血吸虫卵,控制传染源;制定在疫区推行以机代牛工作计划,落实以机代牛措施,为达到血吸虫病传播控制标准打下坚实的基础。
急性血吸虫病感染防控工作实施方案目录一、什么是急性血吸虫 (1)二、工作目标 (1)三、防控范围与对象 (2)四、防控措施 (2)健康教育与行为干预 (2)钉螺控制与消灭 (3)人群筛查与治疗 (4)家畜血吸虫病查治 (5)应急准备与响应 (5)五、组织保障与部门职责 (6)组织领导 (6)部门职责 (6)六、经费保障与资金管理 (7)经费投入 (7)经费管理 (8)七、督导检查与评估 (8)督导检查 (8)效果评估 (8)八、总结与展望 (8)一、什么是急性血吸虫血吸虫病是一种严重危害人类健康的寄生虫病,其中急性血吸虫病感染因其发病急、症状重等特点,对疫区居民的生活和生产造成了严重影响。
为有效控制急性血吸虫病感染,保障人民群众身体健康,根据《 血吸虫病防治条例》及相关法律法规,结合当前疫情形势,特制定本实施方案。
二、工作目标1.降低发病率:在血吸虫病流行区,显著降低急性血吸虫病发病率,具体目标值需根据当地疫情实际情况科学设定。
2.提高认知率:通过健康教育与宣传,提高疫区群众对急性血吸虫病的认知率和自我防护意识,知晓率达到XX%以上。
3.加强监测与应急响应:建立健全急性血吸虫病监测体系,确保一旦发生疫情,能在XX小时内有效控制,防止疫情扩散。
三、防控范围与对象本实施方案适用于所有血吸虫病流行的地区,包括河流、湖泊、沟渠等钉螺孳生环境周边的村庄、城镇等。
防控对象主要为疫区居民,特别是渔民、农民、学生等高危人群。
四、防控措施健康教育与行为干预(1)宣传资料制作与分发•制作多种形式的宣传资料,如宣传手册、海报、宣传单页、宣传视频等。
宣传手册应包含血吸虫病的传播途径、症状、危害、预防方法等内容;海报设计应醒目,张贴在疫区公共场所,如学校、医院、村委会、集市等;宣传单页可在人员密集场所发放;宣传视频可通过当地电视台、网络平台、移动终端等播放。
•针对不同人群制作有针对性的宣传资料,如针对学生的卡通画册,针对农民的实用指南等。
血吸虫病防治工作方案(总10页)本页仅作为文档封面,使用时可以删除This document is for reference only-rar21year.March血吸虫病防治工作方案今年是血吸虫病“十二五”规划实施的最后一年,为全面完成“十二五”规划的各项目标任务,不断巩固和扩大我市的血吸虫病防治成果,根据《2015年江苏省血吸虫病防治工作方案》要求,坚持“预防为主、标本兼治、综合治理、群防群控、联防联控”的血吸虫病防治工作方针,按照“因地制宜、分类指导”的原则,加大组织领导、明确工作职责,强化传染源和传播途径控制。
结合本市防治工作实际,制定本方案。
一、防治目标1、不发生本市感染的急性血吸虫病病例。
2、及时消灭发现的钉螺,防止螺情反弹,进一步扩大和巩固防治成果。
3、有螺地带禁牧覆盖率达到100%,家畜圈养普及率力争达到100%。
4、水上作业人员集散地和渡口码头的无害化公厕普及率达到95%以上。
5、全市各地中小学生、居民、畜牧养殖人员和水上作业人员血防知识知晓率均达到95%以上。
二、防治任务(一)查螺今年春季,全市计划完成查螺面积4000万平方米,投入查螺工日万个,各市(区)的查螺面积和查螺工日详见任务分解表。
各地要根据当地实际,结合下达的目标任务,将任务层层分解落实。
(二)灭螺根据省下达我市灭螺任务指标,全市计划灭螺面积160万平方米。
1、螺情扑灭:在查螺过程中一旦发现螺情,各地要根据环境类型、植被等情况制定灭螺方案,做好灭螺药物及器械的准备,组织灭螺队伍并进行培训,对有螺环境进行灭螺,做到当年查出当年灭光。
2、巩固灭螺:高港、海陵和医药高新区应对近几年发现的有螺环境组织开展春秋两季的巩固灭螺。
3、环改灭螺:海陵区要按照申报的重点灭螺工程计划,积极筹集资金,认真组织实施九里沟河有螺河道的综合治理工程,确保9月底完工。
完工后,要及时申请省市对工程实施情况组织复核验收。
(三)查病治病根据省方案要求,今年全市要完成人群血清学监测查病2万人,粪检监测查病5000人,整群监测查病20个村,牲畜血防查病400头。
血吸虫病传染源控制工作方案血吸虫病是一种由吸血螺虫(血吸虫)寄生于人体内引起的寄生虫病。
传染源控制是预防和控制血吸虫病传播的重要措施之一。
以下是血吸虫病传染源控制工作的方案:1.水源管理:加强对血吸虫病疫区水源的管理。
例如,建立安全的水源,加强水源的消毒和过滤处理,维护水源的卫生、清洁,并避免血吸虫感染者接触水源。
2.卫生教育:开展血吸虫病的卫生教育活动,加强对居民的健康教育,提高居民的卫生意识和自我防护能力。
宣传血吸虫病的传播途径和预防措施,指导居民避免接触被感染的水源和土壤。
3.环境改造:对血吸虫病发病高风险区域的环境进行改造,减少寄生虫的滋生和传播。
例如,改善饮水条件,支持发展水运和路网,加强环境卫生管理,清除积水和污水,定期清理河流和湖泊等寄生虫滋生地。
4.畜牧管理:加强畜牧管理,控制畜牧场和家畜的血吸虫感染。
例如,定期进行畜牧动物的体检和驱虫,保持畜牧环境的干燥和清洁,防止畜牧动物的血吸虫感染通过其粪便传播。
5.定期监测:建立血吸虫病的监测体系,定期对疫情进行监测和评估。
及时发现疫情变化和传播风险,采取针对性的预防和控制措施。
6.药物治疗:对已经感染的人群进行药物治疗,减少感染者的寄生虫数量和病原体的传播。
同时,对血吸虫病传染源进行药物治疗,降低病原体在鲜活排泄物中的含量和传播风险。
7.社会合作:加强血吸虫病传染源控制工作的社会合作,包括政府部门、相关机构、社区组织和居民的参与和支持。
通过社会合作,共同推动血吸虫病传染源控制工作的开展,提高控制效果和预防效果。
通过以上措施,可以有效预防和控制血吸虫病传播,保障人民的健康和生活质量。
全镇血吸虫病防治工作方案2021年,全镇的血吸虫病防治工作要认真贯彻落实国家、省、市血防工作会议精神,继续开展以控制传染源为主的综合防治策略,扎实落实各项防控措施,确保广大人民群众身体健康。
一、建立健全领导班子,落实血防工作经费1、成立以镇长为组长的血吸虫病防治领导小组,彻底做到血防经费专款专用,不能挪作它用。
2、各村要成立血防查螺、灭螺专业队,并于4月10日前将名单上报镇血防工作领导小组办公室。
3、卫生院要组织成立查灭螺、查治病技术督导组。
负责全镇血防工作的督导。
二、做好疫情监测工作,杜绝“急血”发生开展经常性的螺情监测工作,掌握螺情动态。
采取综合防治措施,确保全年无急血病人发生。
但是血防工作有他的长期性、特殊性,需进一步加强血防健康知识教育,提高广大干部群众血防工作的认识和参与意识,树立长期作战的思想,才能保护广大人民群众的身体健康。
三、稳抓具体工作,严格查螺、灭螺1、查螺全镇查螺面积共100万平方米,各村要以专业队的形式组织开展大规模的查螺工作,摸清钉螺的分布情况,如实上报。
查螺工作,春季在4月10日开始至5月10日前完成,秋季在9月10日至9月30日前完成。
2、灭螺全镇灭螺面积共50万平方米,灭螺方法以喷洒为主,辅以泥糊和浸杀,今年春季灭螺时间按排在4月10日至5月10日前完成,秋季在9月10日至9月30日前完成。
按照市疾控中心下拨的灭螺药物—氯硝柳胺,安排灭螺面积和环境,原则是易感地带,高密度的区域,灭一块、清一块、巩固一块,做到灭螺后表土无螺。
灭螺方法以喷洒灭螺为主,辅以泥糊和浸杀,做好安全防范工作,同时结合农田水利建设,搞好沟渠改造工程和综合灭螺。
四、开展各级联动,落实血吸虫病的查、治以政府为工作牵头人,各村社、卫生院、学校主要负责人配合工作,开展血吸虫病的查、治工作。
各村社组织好村民积极参加血吸虫病查病工作,卫生院做好接收血吸虫病患的准备工作,中小学校负责人要组织好学生参加血吸虫病查病工作。
血吸虫病防治工作实施方案根据市州区人民政府地方病防治领导小组办公室关于血吸虫病防治工作文件精神和要求。
为了切实做好我镇血吸虫病防治工作,确保xxxx年底前顺利通过国家血吸虫病消除达标考核验收,结合我镇实际,制定本实施方案。
一、工作目标(一)总体目标xxxx年底前全镇达到国家血吸虫病消除标准。
血吸虫病消除标准(GB15976-xx15):达到传播阻断后连续5年未发现当地感染的血吸虫病人、病畜和感染性钉螺。
(二)具体目标1.连续5年未发现当地感染的血吸虫病病例。
2.连续5年未发现当地感染的血吸虫病病畜。
3.连续5年未发现当地感染的感染性钉螺。
4.建立以行政村为单位能反映当地达到传播阻断标准以来的病情、螺情变化的原始数据资料.5.有反映多部门综合治理的组织管理、措施落实、经费保障、能力和监测体系建设,以及传播阻断后监测工作计划、措施等相关文件资料。
(三)年度目标:1.镇历史有查出有螺,在xxxx年全面再次开展查螺工作,并对易感染地带开展灭螺工作。
2.开展血吸虫病检查,及时发现病人、病畜,开展相关治疗工作,保障群众身体健康,控制传染源。
3.开展钉螺调查,在易感地带进行药物灭螺,减少人畜感染风险。
开展适宜灭螺技术推广,探索适合我区特殊环境的灭螺方法。
4.对晚期血吸虫病人进行治疗,改善患者生活质量。
5.开展血吸虫病系统监测工作。
6.积极推进传染源控制为主的综合治理,改变钉螺孳生环境,切断传播途径。
二、工作任务我镇有螺面积广,部分区域钉螺密度过高,导致病人,病畜感染风险增高。
难治区域较多,地理环境复杂,药物灭螺效果较差,以草溪河等渠系为主,是我镇血防工作的难点。
全镇血防工作要紧紧围绕消除达标的工作目标,全力开展查灭螺、查治病工作。
大力开展血吸虫病健康教育工作,中小学生血防知识知晓率达到100%,家庭主妇血防知识知晓率达到95%。
持续深入开展监测点工作,探索和建立综合防治长效工作机制。
三、职责分工(一)镇血吸虫病防治工作领导小组:负责研究制定xxxx年全镇血吸虫病传播阻断达标工作计划;定期召开联系和推进会议,对各村消除达标工作推进情况进行督查。
某镇血吸虫病防治工作实施方案一、背景介绍血吸虫病是由钉螺感染的寄生虫血吸虫引起的一种传染病,主要通过接触含有感染性钉螺的水源而传播。
某镇地理环境复杂,水源众多,是血吸虫病高发地区。
为了预防和控制血吸虫病,确保居民群众身体健康,制定有效的防治工作方案至关重要。
二、目标与任务1. 目标:降低血吸虫感染率,减少血吸虫病的发病率。
2. 任务:(1)建立血吸虫病监测系统,及时掌握疫情动态,发现病例并进行报告。
(2)清除与消除钉螺的栖息环境,减少钉螺的数量。
(3)加强群众的健康教育,提高个人卫生意识和水源保护意识。
(4)开展血吸虫病的筛查和治疗工作。
三、工作措施1. 建立血吸虫病监测系统:(1)设立血吸虫病监测工作小组,负责疫情的收集、整理及分析工作。
(2)建立血吸虫病感染者登记制度,并完善上报机制,确保感染者数据的及时准确。
(3)定期组织开展感染者的血吸虫病筛查工作,发现感染者及时隔离和治疗。
2. 清除与消除钉螺的栖息环境:(1)加强水源管理,对水源进行排查和改造,清除与消除钉螺的栖息环境。
(2)开展钉螺灭除工作,采取环境清洁和化学药物灭螺的方法,保持水域清洁。
(3)加强对农田和饮水供应的监管,防止水源被污染和钉螺感染。
3. 加强群众健康教育:(1)开展血吸虫病的宣传教育活动,提高群众对血吸虫病的认识和防治意识。
(2)组织开展健康知识讲座,向群众传授个人卫生常识和水源保护知识。
(3)制作宣传资料和宣传标语,张贴在公共场所,提醒群众注意血吸虫病的预防。
4. 开展血吸虫病的筛查和治疗工作:(1)组织开展群众的血吸虫病筛查工作,发现病例及时隔离并进行治疗。
(2)提供血吸虫病的专业诊断和治疗服务,确保感染者得到及时有效的治疗。
(3)组织开展药物预防工作,对易感人群进行定期的药物预防。
四、工作保障1. 组织:(1)成立血吸虫病防治工作领导小组,负责协调和推动防治工作的实施。
(2)明确各相关部门和人员在血吸虫病防治工作中的职责和任务。
防止血吸虫传播的方案1. 简介血吸虫病是一种由血吸虫寄生虫引起的寄生虫病,在一些热带和亚热带地区广泛传播。
传播方式主要是通过受感染的淡水蜗牛释放出的幼虫侵入人体。
为了有效防止血吸虫病的传播,制定合理的防治方案是至关重要的。
2. 环境治理血吸虫病的传播与水体和蜗牛生态环境密切相关。
因此,对于疫区地区,进行环境管理是非常重要的一环。
具体措施包括:•河流和湖泊清淤:通过清除淤泥和杂草,减少蜗牛的滋生环境。
•及时排水:降雨季节时,要确保及时排水,减少水体滞留时间和蜗牛繁殖的机会。
•河道整治:修建大型水利工程,包括河道改修、堤坝修建等,减少水体污染和滞留。
3. 卫生教育卫生教育是防止血吸虫病传播的基础措施之一,重要性不可忽视。
通过有效的卫生教育,可以增强公众对血吸虫病的认知,提高预防意识。
以下是一些有效的卫生教育策略:•举办卫生讲座:针对农村地区或易感人群,组织专家进行血吸虫病预防宣讲,普及防治知识。
•制作宣传材料:制作易于理解的宣传海报、宣传册等,以图文并茂的方式向公众传递预防知识。
•培训乡村医生和卫生工作者:加强对乡村医生和卫生工作者的培训,提升他们对血吸虫病的认知水平,以便他们能够更好地向当地居民传播相关知识。
4. 干预措施除了环境治理和卫生教育外,还可以采取干预措施来控制血吸虫病的传播。
•药物治疗:使用有效的抗血吸虫药物,如吡喹酮、坦索罗辛等,对病例进行治疗,减少感染者的数量。
•蜗牛控制:使用适当的杀螺剂来控制蜗牛数量,如氟硅唑等。
•个人防护:在疫区地区,人们应采取个人防护措施,如穿戴长袖衣物、长裤,使用驱蚊剂等。
5. 监测和评估为了及时了解血吸虫病的传播情况和应对效果,建立有效的监测和评估机制至关重要。
•疫情监测:建立疫情监测系统,定期收集并分析各个地区的血吸虫病疫情数据。
这可以帮助政府和卫生部门及时发现问题,采取相应措施。
•防治效果评估:定期对防治措施的实施效果进行评估,包括对感染率、蜗牛密度等指标的监测。
宿松县血吸虫病传染源控制实施方案第一篇:宿松县血吸虫病传染源控制实施方案宿松县血吸虫病传染源控制实施方案一、指导思想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深入贯彻落实省、市血防工作会议精神,按照预防为主、防控结合、综合治理、科学防治的原则,采取以传染源控制为主的综合防治策略,加大防控工作力度,努力实现血吸虫病防控“十二五”目标,保障我县经济和社会协调、可持续发展。
二、工作目标1、到2013年,有效控制耕牛作为血吸虫病主要传染源对群众健康的危害,全县所有血吸虫病流行村淘汰全部耕牛并实行以机代牛。
2、安全饮用水以及人畜粪便无害化处理厕所或沼气池覆盖率达100%。
3、家畜全部实现圈养,杜绝在有螺地带放牧。
4、现有钉螺地带禁牧执行率达100%。
5、健康教育覆盖率100%,100%完成查治病、查灭螺工作任务。
三、实施原则坚持政府主导,部门协调;统筹规划,分步实施;整合资源,整村推进;提高能力、服务群众。
四、实施范围我县血防区人畜感染率超过1%的12个乡镇45个重点流行村,具体乡镇村是:复兴镇:中棚村、老岸社区、高屯社区、复兴社区、王洲村、套口村、占峦村、同兴村。
汇口镇:曹湖村、张月村、汇口社区、龙潭村、三洲村。
洲头乡:小瓜村、泗洲村、乌池村。
下仓镇:金塘村、洋普村、九成村、下仓社区。
许岭镇:大官村、滴露村!千岭乡:孙岭村、新前村。
九姑乡:国赛村、杜溪村。
程岭乡:纱帽村、橙莲村、龙安村、乔木村、凿山村、彭桥村。
长铺镇:荆安村、长铺社区、桃源村、马塘村、横山村。
佐坝乡:碧岭村、柳咀村。
孚玉镇:龙跃村、韩岭村、龙山村、光明社区、大河村。
破凉镇:破凉社区。
五、项目内容与实施计划(一)淘汰耕牛。
大力推进农业耕作机械化,以机耕代替牛耕,逐步淘汰全部耕牛,在提高劳动生产率的同时,消除耕牛作为虫病传染源的危害,到2013年,45个需达到血吸虫病传播控制标准的重点流行村全部淘汰现有存栏耕牛,其中2011年淘汰耕牛1250头。
(二)封洲禁牧。
血吸虫病传染源控制工作方案血吸虫病的传染源是清晨的阳光透过窗帘,洒在案头,我拿起笔,开始构思这个方案。
血吸虫病,这个古老的疾病,一直困扰着我国的部分地区。
要彻底解决这个问题,就必须从源头抓起,控制传染源。
一、明确目标我们要明确目标,那就是确保在三年内,将血吸虫病传染源控制在最小范围内,降低发病率,保障人民群众的身体健康。
二、调查摸底为了达到这个目标,我们需要对现有的传染源进行详细的调查摸底。
这个过程中,我们要充分利用现有的科技手段,如无人机、遥感技术等,对可能存在血吸虫病的地区进行地毯式排查。
同时,加强对基层医疗卫生人员的培训,提高他们的识别和报告能力。
三、切断传播途径在明确了传染源之后,我们要着手切断传播途径。
要加强水源管理,确保人民群众喝上干净的水。
对于存在血吸虫病的地区,要定期对水源进行检测,发现污染及时处理。
还要加强对农田、湖泊、河流等易感地带的治理,减少钉螺孳生。
四、强化宣传教育五、落实治疗措施对于已经感染血吸虫病的患者,我们要及时给予治疗。
加强基层医疗卫生机构的救治能力,确保患者能够得到及时、有效的治疗。
同时,要鼓励患者主动就诊,减少疫情的扩散。
六、建立健全监测体系为了及时发现和控制疫情,我们要建立健全血吸虫病监测体系。
这个体系包括疫情监测、病原监测、钉螺监测等多个方面。
通过这个体系,我们可以实时掌握疫情动态,为防控工作提供科学依据。
七、政策支持与保障政府要在政策、资金、人员等方面给予充分的支持。
将血吸虫病防治纳入国家重大公共卫生项目,加大投入力度。
同时,加强对防治工作的考核,确保各项措施落到实处。
九、加强国际合作血吸虫病是全球性问题,我们需要加强与国际社会的合作,共享经验,共同应对挑战。
积极参与国际血吸虫病防治组织,为全球血吸虫病防治事业贡献力量。
十、展望未来就这样,我沉浸在方案的构思中,直到夜幕降临。
这个方案,是我对未来血吸虫病防治工作的信心和期望,也是我为我国公共卫生事业献上的一份心意。
一、背景血吸虫病是一种严重危害人类健康和生命安全的传染病,主要通过接触含有血吸虫尾蚴的水体传播。
近年来,随着全球气候变化和人类活动的影响,血吸虫病的传播风险不断增加。
为有效预防血吸虫病的发生和传播,保障人民群众的生命健康,特制定本预案。
二、组织机构及职责1. 成立血吸虫病预防工作领导小组,负责统筹协调、组织领导、监督指导预防血吸虫病工作。
2. 各级卫生、农业、水利、教育、宣传等部门按照职责分工,共同推进预防血吸虫病工作。
三、预防措施1. 加强宣传教育(1)开展血吸虫病防治知识宣传教育活动,提高群众对血吸虫病的认识和预防意识。
(2)利用广播、电视、报纸、网络等媒体,广泛宣传血吸虫病的危害、传播途径、预防措施等。
2. 严密监测疫情(1)建立健全血吸虫病疫情监测网络,定期开展疫情监测,及时掌握疫情动态。
(2)加强对重点地区、重点人群的监测,及时发现疑似病例,做到早发现、早报告、早治疗。
3. 灭螺灭蚴(1)根据实际情况,制定灭螺灭蚴计划,采取物理、化学、生物等方法,有效控制钉螺数量。
(2)加强灭螺灭蚴技术培训,提高灭螺灭蚴工作的质量和效果。
4. 防疫措施(1)加强对疫区人畜的管理,严格控制疫区牲畜放牧,防止牲畜粪便污染水体。
(2)加强疫区水源保护,确保饮用水安全。
(3)对疫区进行隔离,限制疫区人员流动,减少疫情传播。
5. 疾病治疗(1)建立健全血吸虫病治疗体系,提高治疗效果。
(2)加强基层医疗卫生机构建设,提高基层医疗卫生人员诊疗水平。
6. 预防性用药(1)对重点地区、重点人群进行预防性用药,降低感染风险。
(2)加强预防性用药的监管,确保用药安全。
四、应急处理1. 发生疫情时,立即启动应急预案,组织专家进行现场调查,评估疫情严重程度。
2. 对疑似病例进行隔离治疗,防止疫情扩散。
3. 加强疫情监测,及时掌握疫情动态,确保信息畅通。
4. 加强疫情信息公开,回应社会关切。
五、保障措施1. 加强组织领导,明确各部门职责,形成工作合力。
血吸虫健康防治实施方案
首先,要加强对血吸虫病的监测和预防工作。
通过定期对流行地区的淡水体系
进行监测,及时发现血吸虫寄生虫的存在和传播情况,为制定针对性的防治方案提供科学依据。
同时,要加强对受感染人群的筛查和治疗,提高感染者的治愈率,减少疫情传播。
其次,要加强对血吸虫病传播途径的控制。
采取有效措施控制淡水螺类的滋生
和传播,减少血吸虫寄生虫的传播源。
加强对受感染水体的治理和改造,减少人们接触受感染水体的机会,从根本上减少血吸虫病的传播。
另外,要加强对公众的健康教育和宣传工作。
通过开展血吸虫病防治知识的宣
传教育活动,提高公众对血吸虫病的认识和防范意识,引导公众养成良好的卫生习惯和生活方式,减少感染血吸虫寄生虫的风险。
此外,要加强对血吸虫病的药物防治工作。
通过提供有效的药物治疗,及时救
治受感染者,减少疾病的发病率和死亡率。
同时,要加强对药物使用的监督和管理,防止药物滥用和药物抗药性的产生,确保药物防治的效果。
最后,要加强对血吸虫病防治工作的组织和领导。
建立健全的血吸虫病防治工
作机制,明确责任部门和责任人,加强对防治工作的督导和评估,确保防治工作的有效实施和持续推进。
综上所述,血吸虫健康防治实施方案需要从监测预防、传播途径控制、健康教
育宣传、药物防治和组织领导等方面全面推进,形成合力,共同应对血吸虫病的挑战,保障人民群众的健康和生命安全。
希望各级政府和相关部门高度重视,全面落实血吸虫健康防治实施方案,为建设健康中国贡献力量。
血吸虫病传染源控制工作方案
血吸虫病传染源控制工作方案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1. 治理感染源:通过开展血吸虫病传染源流行病学调查,及时发现和治理感染源。
这
包括对于疫水区的环境清洁,包括枯井控制、灌浆活动、河道疏浚等措施,以减少血
吸虫射灌和采集。
2. 教育宣传:通过广泛的宣传教育活动,提高居民对血吸虫病的认识和防护意识。
包
括通过传单、海报、宣传片等形式,向居民宣传血吸虫的病因、传播途径、危害以及
预防方法等。
3. 流行病学监测:建立健全的监测系统,对血吸虫病传染源进行监测和评估。
包括对
感染人群、感染动物、感染水源等进行定期的血吸虫病调查,及时发现和处理感染源。
4. 卫生教育和卫生改善:加强卫生教育,引导居民养成良好的卫生习惯,包括饮用安
全水源、妥善处理粪便等。
组织开展卫生改善活动,提供卫生设施和改善水质等措施。
5. 麻醉蟾蜍防控:麻醉蟾蜍是血吸虫的中间宿主之一,其数量和分布与血吸虫病的流
行关系密切。
采取灭杀和防控麻醉蟾蜍的措施,减少中间宿主对血吸虫的媒介传播。
6. 医疗干预:加强对血吸虫感染者的及时诊治和治疗监测,减少感染者传播血吸虫的
风险。
提供充足的药物和治疗设施,定期开展血吸虫病患者的复查和随访。
血吸虫专项实施方案血吸虫病是一种由血吸虫寄生虫引起的寄生虫病,主要通过受感染的淡水螺类传播。
该疾病对人类健康造成了严重威胁,因此制定并实施血吸虫专项实施方案显得尤为重要。
本文将就血吸虫专项实施方案进行详细阐述,以期有效控制和预防血吸虫病的传播。
一、疫区划分和监测。
针对血吸虫病的流行地区,应当进行详细的疫区划分,明确疫情的传播范围和程度。
同时,建立健全的监测体系,加强对疫区的监测和预警工作,及时发现疫情的变化和趋势,为后续防控工作提供科学依据。
二、卫生宣教和健康教育。
开展血吸虫病的卫生宣教和健康教育工作,提高公众对血吸虫病的认识和防范意识。
通过各种形式的宣传教育活动,普及血吸虫病的预防知识,引导群众养成良好的卫生习惯,减少血吸虫病的传播途径。
三、环境治理和改善。
加大对血吸虫病疫区环境的治理和改善力度,清除淡水螺类栖息地,消除疫源地。
同时,加强对饮用水的监测和处理,确保饮水安全,减少血吸虫病的传播风险。
四、药物防治和疫苗研发。
加强对血吸虫病的药物防治工作,推广使用有效的驱虫药物,控制传染源。
同时,加大对血吸虫病疫苗的研发力度,争取尽快研制出安全有效的疫苗,为血吸虫病的预防和控制提供更多的手段和途径。
五、社会协力和合作。
血吸虫病的防控工作需要各部门和各个社会力量的共同参与和合作。
政府应当加大对血吸虫病防控工作的投入,同时鼓励和引导社会各界积极参与到血吸虫病的防控工作中来,形成合力,共同推动血吸虫病的防治工作。
六、监督和评估。
建立健全的监督和评估机制,对血吸虫专项实施方案的执行情况进行定期评估和检查,及时发现问题和不足,加以改进和完善。
同时,加强对血吸虫病疫情的动态监测和评估,为下一步的防控工作提供科学依据。
综上所述,血吸虫专项实施方案的制定和实施对于控制和预防血吸虫病的传播具有重要意义。
只有通过全社会的共同努力,加大对血吸虫病的防控工作力度,才能有效遏制血吸虫病的传播,减少疾病的发生和流行,保障人民群众的身体健康。
血吸虫病传染源控制工作方案清晨的阳光透过窗帘,洒在泛着微光的桌面上,笔尖轻轻划过纸张,随着思路的流淌,方案的大纲逐渐显现。
关于血吸虫病传染源的控制,这是一个复杂而艰巨的任务,但既然已经开始了,就让我们一步步来。
一、问题概述血吸虫病,这个听起来有些古老的疾病,却依然在我国的某些地区肆虐。
它主要通过感染钉螺传播,影响人体健康,严重时可导致肝硬化、腹水,甚至死亡。
因此,控制传染源成为了我们工作的重中之重。
二、目标设定1.减少血吸虫病传播风险,保障人民群众身体健康。
2.建立健全防控体系,提高防控能力。
3.加强宣传教育,提高群众防病意识。
三、具体措施1.加强钉螺监测与控制钉螺是血吸虫病的传播媒介,对其的控制至关重要。
我们要定期对重点区域进行监测,发现钉螺立即进行处理。
同时,采用生物防治、化学防治相结合的方式,降低钉螺密度。
2.改善生态环境改善生态环境是防治血吸虫病的根本措施。
我们要加强湿地保护,恢复植被,减少钉螺孳生地。
同时,加大对污染源的治理力度,减少水体污染。
3.强化健康教育健康教育是提高群众防病意识的关键。
我们要通过各种渠道,如学校、社区、网络等,普及血吸虫病防治知识,让群众了解血吸虫病的危害,提高自我防护意识。
4.完善医疗救治体系建立完善的医疗救治体系,确保患者得到及时救治。
加强对基层医生的培训,提高其诊断和治疗血吸虫病的能力。
同时,完善药物供应体系,确保患者能够得到足量、有效的药物治疗。
5.加强国际合作血吸虫病是全球性问题,加强国际合作至关重要。
我们要积极参与国际交流与合作,借鉴其他国家的成功经验,共同应对血吸虫病挑战。
四、实施步骤1.启动阶段成立专项工作领导小组,制定详细的工作计划,明确各部门职责。
同时,开展钉螺监测和生态环境调查,为后续工作提供基础数据。
2.实施阶段按照工作计划,开展钉螺控制和生态环境改善工作。
同时,加强健康教育,提高群众防病意识。
在此过程中,不断完善医疗救治体系,确保患者得到及时救治。
血吸虫病传染源控制工作方案为了认真贯彻实施《血吸虫病防治条例》,根据全国预防控制血吸虫病中长期规划纲要(xx-2015)和上级血防会议精神,认真抓好以控制传染源为主的血吸虫病综合治理工作,保护血防区群众身体健康,构建和谐社会,促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促进区域经济社会的协调发展,结合我区血吸虫病流行特点,确保我区血吸虫病防治工作目标顺利实现——2015年达血吸虫病传播控制标准,特制定本方案。
一、指导思想以科学发展观和党的十七大精神为指导,认真贯彻落实《血吸虫病防治条例》以及党中央、国务院和省委、省政府关于血防工作的一系列方针、政策,坚持“预防为主,标本兼治,综合治理,群防群控,联防联控”的工作方针,坚持防治血吸虫病与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构建和谐社会相结合,以控制传染源为重点,落实综合治理、科学防治的策略,进一步加强组织领导,强化部门责任,加强健康教育,切实提高广大人民群众自我防护意识和能力;加强与农业、水利、林业工程结合,改善自然环境,切实压缩钉螺面积;加强人畜查病治病和粪便管理,切实控制传染源;加强群众性血防工作,切实建立群防群控工作机制;加强区域性防治工作,切实建立联防联控工作机制;加大防治投入力度,切实减轻血吸虫病危害,有效控制血吸虫病流行。
二、防治目标1、降低人畜血吸虫病感染率。
到2015年底,全区所有疫区村的人畜血吸虫病阳性率降至1%以下,无急性病例发生。
力争达到传播控制标准。
2、普及农村自来水和无害化厕所。
到2015年底,全区所有疫区村自来水普及率达到90%,农村沼气式或三格式无害化厕所普及率达到90%。
3、提高防治知识普及率,增强防病意识。
到2015年底,全区中小学生和家庭主妇血防知识知晓率和正确行为形成率分别达到95%和90%以上。
4、加大人畜传染源管理力度。
对人畜感染率1%以上的疫区村人畜进行查治病和扩大化疗、建安全牧场,实施以机代牛、封洲禁牧、家畜圈养、扩禽压畜等血防项目工程。
到2015年底,全区所有疫区村的家畜圈养普及率力争达到100%。
三、实施范围实施范围为河市镇、黄金乡、凤凰乡、琴棋乡、营田镇和天问街道办事处6个疫区乡镇,共涉及70个行政村(社区)。
四、工作任务及分工1、人畜血吸虫病查治。
工作任务:计划人群血检查病37828人次、粪检查病3307人次、治疗及化疗43490人次;牛畜查病26424头次,治疗及化疗28668头次。
责任单位:疫区乡镇政府、区血防办、畜牧局。
工作要求:根据国家血吸虫病查治病技术规范,市血防、畜牧部门要同步实施人畜查治病及化疗工作,对查出的病人、病畜建档建卡,健全数据库,实行动态管理。
要及时调整疫区村类型,加大对人畜查治病及化疗力度,使人畜感染率明显下降。
工作指标:每年以村为单位人畜查病覆盖率达100%;目标人畜查病覆盖率达90%以上,目标人畜化疗覆盖率达95%以上。
2010-2015年人、畜查治病规划进度表年度人群查病(人次)人群化疗(人次)家畜查病(头次)家畜化疗(头次)血检粪检合计 37828 3307 43490 26424 286682010 6200 550 7000 4404 47782011 6741 420 7161 4404 47782012 6343 698 7456 4404 47782013 6310 523 7387 4404 47782014 6127 526 7456 4404 47782015 6107 590 7030 4404 47782、安全牧场工作任务: 建安全牧场4个,总面积3150千平方米,安全放牧牛2200头。
责任单位:疫区乡镇政府、区血防办、畜牧局。
工作要求:在垸内垸外无螺草洲地带建造安全牧场。
每个牧场每年都进行查螺,同时开展螺情、病情监测。
每个牧场安排管理人员2-4人,由政府补助工资。
4个安全牧场计划于2012年底全部完成。
2010-2015年安全牧场建设规划进度表年度地点长度(米)宽度(米)面积 (千平方米) 放牧头数(头)合计 3150 22002011 河市镇荻湖村安全牧场 xx 600 1200 8002011 河市镇三合村安全牧场 1500 700 1050 7002012 琴棋乡大湾村安全牧场 1000 500 500 4002012 营田镇宝塔村安全牧场 1000 400 400 3003、以机代牛、农业产业结构调整。
认真组织实施“以机代牛”项目,以机耕代替牛耕,逐步取消耕牛。
鼓励、引导、扶持血防区肉牛等家畜养殖户弃养,转向家禽养殖,实行标准化、规模化养殖。
工作任务:购置机械1220台(套),淘汰三类村耕牛1520头。
责任单位:疫区乡镇政府、区农机局、畜牧局、区血防办。
工作要求:(1)摸清底数,建档建卡。
由畜牧部门组织专班,认真开展疫区耕牛普查工作,查清数量,并逐一建档建卡,实行动态管理。
(2)淘汰耕牛。
由区农机局对以机代牛的数量逐户登记、验收,并按规定专题申报;血防部门会同农机、畜牧、财政部门逐户严格验收合格后,落实经费补贴。
(3)大力推广农机,保证耕作需要。
由区农机部门搞好管理,落实目标责任,确保耕牛淘汰不反弹。
2010-2015年以机代牛规划进度表年度购置机械(台、套)淘汰牛(头)合计 1220 15202010 220 2602011 220 2602012 200 2502013 200 2502014 200 2502015 200 2504、有螺地带禁牧。
工作任务:在垸外有螺地带植树造林,禁牧围栏48000米,建监督岗亭30个,竖警示牌90块,聘请洲滩禁牧员60个。
责任单位:疫区乡镇政府、区畜牧局、农林业局、血防办。
工作要求:区委、区管委对实施有螺地带禁牧管理工作负总责;疫区乡镇政府是主要责任人,应切实加强管理和监督;畜牧部门是洲滩禁牧第一责任人。
血防部门认真开展钉螺调查,及时向有关部门和广大群众通报有螺地带,划定禁牧范围,并会同乡镇人民政府设立警示标志。
结合兴林抑螺工程,在有螺洲滩全部植树,对有螺洲滩每3公里设置一所监督岗亭,有螺洲滩所涉及行政村每村聘请一名禁牧员,禁牧监督人员工资列入财政预算。
工作指标:全区现有钉螺环境禁牧执行率达100%,阻止乃至杜绝牛等家畜进入有螺地带放牧。
2010-2015年洲滩禁牧规划进度表年度禁牧员(个)禁牧警示牌(块)监督岗亭(个)禁牧围栏(米)合计 60 90 30 480002010 10 15 5 80002011 10 15 5 80002012 10 15 5 80002013 10 15 5 80002014 10 15 5 80002015 10 15 5 80005、推行家畜圈养、扩禽压畜。
工作任务:完成家畜圈养1200头、扩禽12万羽、压畜600头。
责任单位:疫区乡镇政府、区畜牧局、血防办。
工作要求:积极引导农民对牛、羊、猪等家畜实行圈养,促进有螺地带禁牧工作的实施。
在疫区以家畜为主要传源的流行村中,进一步强化家畜圈养管理。
河市镇、凤凰乡等乡镇的垸内流行村家畜实行圈养,在重点流行村推广水产和发展养禽养殖,引导农民规模经营。
全面禁止家畜在有螺洲滩敞放。
工作指标:任务完成率100%。
2010-2015年洲滩禁牧、扩禽压畜规划进度表年度家畜圈养(头)扩禽压畜养禽(万羽)减少家畜(头)合计 1200 12 6002010 200 2 1002011 200 2 1002012 200 2 1002013 200 2 1002014 200 2 1002015 200 2 1006、强化人畜粪便管理。
继续推进农村改厕、建沼气池工作,强化无害化厕所的管理和使用,切实改变农村卫生环境,有效控制血吸虫病和其他肠道传染病的传播。
工作任务:全区三、四类村中,建三格式无害化厕所9000户,建沼气6000户。
责任单位:疫区乡镇政府、区爱卫办、能源局、血防办。
工作要求:逐户核实、登记,落实目标任务。
爱卫办、血防部门配合,逐村逐户建档建卡,分期分步实施,到2015年完成建设任务。
工作指标:全区三、四类村以村为单位建三格式无害化厕所覆盖率达到100%,质量合格率100%。
除改厕户外,其余未改厕户全部实施沼气建设,质量合格率100%。
2010-2015年三格式无害化厕所建设规划进度表年度改厕(座)合计 90002010 15002011 15002012 15002013 15002014 15002015 15002010-2015年沼气建设规划进度表年度建沼气(座)合计 60002010 10002011 10002012 10002013 10002014 10002015 10007、大力开展血防健康教育。
工作任务:每年建血防流动宣传栏6个,制作传播材料15000本,血防知识电视公益广告150,次墙体标语300条,对65000人开展健教活动。
责任单位:疫区乡镇政府、区卫生局、教育局、广电局。
工作要求:以《血吸虫病防治条例》、防治知识、安全用水、使用无害化厕所和沼气池等为主要内容;以“改观念、改设施、改环境、改行为”为主要目标,大力开展多种形式的血防健康教育宣传,全面普及血防知识,提高群众的防病意识,促进卫生行为的形成。
工作指标:疫区村目标人群健康教育覆盖率达100%,血防知识晓率达90%以上,卫生行为形成率达80%以上。
2010-2015年血防健康教育规划进度表年度血防流动宣传栏(个)传播材料(本)血防知识电视公益广告(次)墙体标语(条)健教人数合计 36 90000 900 1800 3900002010 6 15000 150 300 650002011 6 15000 150 300 650002012 6 15000 150 300 650002013 6 15000 150 300 650002014 6 15000 150 300 650002015 6 15000 150 300 650008、晚血救治工作任务:六年共救治晚血病人702人次。
责任单位:疫区乡镇政府、区血防办。
工作要求:坚持统筹规划,因人制宜,先急后缓,科学救治,跟踪管理。
加强治疗中的跟踪管理和治疗后的跟踪服务,准确把握治疗效果和病情特点及治疗规律,不断改善和提高病人的生命质量。
工作指标:晚血病人救治率达到100%。
2010-2015年晚血救治规划进度表年度救治晚血人数(例)合计 7022010 1172011 1172012 1172013 1172014 1172015 117五、经费预算1.经费预算:2010-2015年血吸虫病传染源控制工作的总经费预算为7210.1270万元。
2.经费来源:总经费7210.1270万元主要来源中央2884.0508万元;省2163.0381万元;区2163.0381万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