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夜宿山寺》教学片段及评析
- 格式:doc
- 大小:1.63 KB
- 文档页数:2
《古诗二首》之《夜宿山寺》教学实录及评析
【夜宿山寺】
大雪压青山,白雪皑皑。
银鞍照红日,花花草草。
西窗幽梦,夜空左右。
月色笼江山,山寺落花飞。
教学实录
1. 提出诗词背景:本首中的“山寺”指的是僧侣在僧团里的宿舍,用来
睡觉休息。
2. 呈现诗词情境:在深夜的寺院里,大雪压压地覆盖着青山,美丽的
白雪映照着冉冉的红日,激起一片细腻的花草;西窗黑暗而深邃,月
色包围了江山,花朵被风吹落飞舞到落花池中,笼罩着最深处。
3. 引导诗句意象:要让学生们通过大雪、红日、西窗、月色四个意象,识记诗中的这四个关键词,去感受空静的夜宿山寺的景象。
评析
此首诗的意境小巧精致,把山寺的景象用简洁的四句就表达出来了。
描绘的是一个深夜,雪落纷纷,日渐沉默,月升究极,笼罩在落花池
里的湖畔山寺,产生出一种既安静又被神秘笼罩的氛围。
诗人用精细
的画面,传达出独立思考和淡泊从容的态度,把夜色中灵动的意境融
入到这一景象之中,形成一幅美丽的图画。
黑龙江教育·教育与教学2021.3《夜宿山寺》教学纪实与评析执教者哈尔滨市友协第二小学王春娇评析者哈尔滨市友协第二小学舒爽教学目标: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古诗,背诵古诗。
2.理解古诗的内容,了解李白诗歌想象、夸张的艺术特点。
3.体会古诗的意境之美,感受古诗的独特魅力。
教学过程:一、了解李白师:今天我们来玩一个智力游戏,叫做看画面猜古诗,大家想挑战一下吗?(屏幕依次出示课文插图以及诗题《静夜思》《古朗月行》《赠汪伦》。
)师生同背三首古诗。
师:关于这三首诗,你发现有什么共同点吗?生:它们都是李白写的。
(师板书:李白。
)师:说得好!你对李白有哪些了解?生1:我知道他是唐朝人。
生2:我知道有个人特别喜欢他。
师:那个人是谁呢?…………师:是“诗圣”杜甫。
生3:李白是“诗仙”!师:对!作为诗歌史上无人能超越的高峰,李白的诗歌有无限的魅力。
今天我们就一起学习一首李白的诗,试着通过诗来了解李白,走近李白。
看看谁能走近这位诗仙。
(板书:走近。
)二、走近李白(一)走近诗题师:要想走近李白可并不容易,我们首先的考验是———谁能读懂李白的诗题。
(师板书:诗题。
屏幕出示诗题:《望庐山瀑布》《早发白帝城》《夜宿山寺》。
)师:你看,老师画线的部分都表示———生:地方。
师:对,那么《望庐山瀑布》就是———生:看庐山瀑布。
师:怎样看?生:远看。
师:好。
《早发白帝城》,谁能给“发”字组个词?生1:白发。
生2:发现。
师:这里的“发”就是“出发”的意思,那《早发白帝城》就是———生:早上从白帝城出发。
师:你是有点懂李白的。
同样,《夜宿山寺》的“宿”,可以组什么词?生:住宿。
师:那么《夜宿山寺》就是———生:夜晚住在山寺里。
师:你读懂了李白的这个诗题!看来,遇到不懂的字组组词也可以帮助我们理解意思。
(二)走近诗句师:《夜宿山寺》就是今天我们要学习的诗歌,下面的考验就是,以这首诗为例,读懂诗句,大家有信心吗?师:想要读懂诗歌,先要读好诗歌。
评课主题:二年级语文古诗夜宿山寺评课内容:1. 本节课是二年级语文课本上的一篇古诗,诗名为《夜宿山寺》。
2. 诗中描写了夜晚孩子在山寺中的宿舍,描述了清凉的空气、青蛙的叫声以及孩子的思绪等内容。
评课优点:1. 多角度展示古诗内容:本节课通过多种方式展示了古诗内容,包括语文书本上的课文展示、老师的讲解解析、学生的朗读等,丰富了学生对古诗的认识。
2. 注重学生体验:通过展示清凉的空气、青蛙的叫声等内容,让学生更加身临其境,增强了对诗歌的理解和体验。
3. 唤起学生情感:通过描写孩子的思绪等内容,唤起了学生的情感共鸣,促进了学生的情感体验和情感理解。
评课缺点:1. 缺乏互动环节:本节课中缺乏对学生的互动环节,学生只是被动地接受课文内容,缺乏主动参与。
缺乏互动环节可能会导致学生的学习效果不佳。
2. 学生发挥空间不足:本节课中,学生只是进行朗读,并没有更多的机会来发挥自己的想象和创造力,缺乏主动学习的机会。
建议改进:1. 增加互动环节:在课堂中增加问题探讨、小组讨论等互动环节,让学生有更多的机会参与到课堂中,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主动性。
2. 引入多媒体教学:可以通过图片、音频、视瓶等多媒体形式来展示古诗中的景物与意境,增强学生的感官体验,提高他们对古诗的理解。
3. 配备课外练习:老师可以根据学生的水平准备一些额外的诗词练习,让学生进行课后的练习与应用,巩固所学内容。
结语:《夜宿山寺》是一篇优秀的古诗作品,通过评课我们发现了该节课的优点和不足之处。
希望老师能在今后的教学中结合建议,不断完善教学内容,提高学生的学习效果,使学生对古诗有更加丰富的认识和体验。
第1.1章增加互动环节在评课中提到的第一个建议是增加互动环节。
互动环节是课堂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能够有效地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增强他们的参与感和学习动力。
对于二年级的学生来说,他们对于诗歌的理解能力有限,因此需要通过课堂互动来帮助他们更好地理解和体验古诗的美妙之处。
最新《夜宿山寺》教学反思与评价(12篇) 《夜宿山寺》教学反思与评价篇一诗歌教学对我而言有一定的难度,其难点在于如何引导学生感受诗人大胆的想象以及诗人对山、楼之高的感叹赞美之情。
在教学中,我把教学重点放在诗歌的朗诵上,在揭示课题理解课题意思后,让学生自由读诗歌,然后通过指名学生读,男女生合作读,分小组读等方式,让学生熟读成诵,初步感受作者的思想感情。
在理解诗歌意思时,我先让学生试着自己说说诗句的.意思,然后再逐步理解诗歌词语意思,让学生对诗句意思有一定的理解。
在这一环节中,我觉得自己有点操之过急了,没有给学生充分的时间让学生自己去理解,而是过于迅速地将诗句中字词的意思告诉了学生,在以后的教学环节中需要去改进。
同时在引导学生理解诗人夸张手法的运用时,做的不是很到位,在教学”恐惊天上人“时,学生质疑:天上没有神仙,诗人为什么这样写呢?我直接告诉学生这里诗人运用了夸张的写法,但是显然,孩子们对夸张这一修辞手法并不是很理解,这一环节的教学需要我去思考。
在今后的的教学中放慢速度放低要求,以孩童的视角去思考问题、设计问题;同时在今后的教学中充分地备自己,重视课堂的生成,打开陈旧的模式,放开想象的翅膀,让语文课大语文化。
《夜宿山寺》教学反思与评价篇二《夜宿山寺》写的是唐代大诗人李白夜晚投宿在山寺中的观感。
此诗想象奇特,构思新颖,具有强烈的浪漫主义色彩。
读后令人赞叹,不愧为千古传诵的名篇。
全诗四句。
首句点明中心,“百尺”一词极言其高,夸张地突出了寺院里高楼之“高”。
以下三句是形象的描写。
第二句具体写出了寺院楼房的高势:仿佛住在楼上的人一伸手就可以摘取星星似的;三、四句写得就更为奇妙、逼真,诗人好像已经住到了天上和仙人比邻相守一般:我不敢高声谈笑,恐怕打扰了天上的仙人。
寥寥二十字,诗人通过大胆夸张和奇特想象把一个“高”字写绝了,给人留下了极其深刻的印象。
山本身就高,楼凭借山势更显其高,从而表达了诗人向往清高仙逸生活的情趣。
崧舟观课:识字、学诗的不隔之境——《夜宿山寺》课堂实录与点评执教:杭师大附属五常小学张君君点评:杭州师范大学教育学院王崧舟1识字,释题师:今天,我们要学习第18课《古诗二首》,这节课我们学的是这一课中的第一首古诗,伸出小手,跟张老师一起写题目。
(师板书“夜宿山寺”,学生书空跟写。
)师;一起读生:(生齐读)夜宿山寺师:昨天布置大家去预习了,生字都认识了吗?生:认识了!师:诗句都读正确了吗?生:读正确了!师:真的吗?生:真的!师:那张老师就要考考大家了。
首先要考的就是这个题目,这个题目有点难读,里面有两个生字呢,哪位小朋友愿意读给大家听?生:夜宿山寺师:读得非常准确。
平翘舌音读得很准。
生:夜宿山寺师:你也读得很正确。
师:看来读音考不倒你们。
那这里的第一个生字“宿”是什么意思呢?(基本没有学生举手)师:不知道不要紧,小朋友们看,(课件出示金文“宿”)古人是这样写“宿”的,那是什么意思呢?我们可以把这个字变成这样的一幅画(课件出示),比一比,你发现了吗?我问你答,宝盖头就是图画里的——(生接)房子,单人旁就是图画里的——(生接)人,“百”就是图画里的——(生接)席子,那么一个人在房间里的席子上睡觉,就说明这里是给他住了。
所以,这个字的意思就是住。
有一个词就叫——住宿(课件出示,生齐读)师:如果我借别人地方住,那就是——生:借宿。
师:如果我把客人留下来住,那叫——生:留宿。
师:我在野外,吃的是风,就住在野外,叫什么呢?生:野宿。
师:不对,来看这个词,(课件出示——风餐露宿)生齐读:风餐露宿。
师:第一个生字小朋友们已经记住了,那第二个生字“寺”你用什么方法记住它呢?生:土加寸。
师:你用加一加的方法记住这个字,很好。
还有其他不同的方法吗?生:我用组词的方法来记,寺庙的寺。
师:那你听说过哪些寺庙啊?生:拜佛的地方。
生:径山上有寺庙。
师:来看看,张老师拍了很多寺庙的照片,(课件出示,寺庙匾额)生:(齐读)灵隐寺生:(齐读)径山万寿禅寺师:我们五常也有一所寺庙很有名,就是——生:(齐读)广福禅寺师:平时大家叫它广福寺。
夜宿山寺教学反思与评价介绍《夜宿山寺》是中国古代诗人杜甫创作的一篇抒怀诗。
诗中描绘了诗人在夜晚迷路后,偶然来到山寺,寻求庇护和慰藉的情景。
这首诗深情浓烈,意境深远,可以作为教材用于文学教学。
在教学《夜宿山寺》这首诗时,我遇到了一些挑战和困难,也取得了一些收获和改进。
本文将对教学过程进行反思,并进行评价。
反思1. 教学内容准备不充分在教学《夜宿山寺》之前,我没有充分准备相关的教材和资源。
我只是凭自己对这首诗的理解进行讲解,而忽略了学生对于诗歌的初步认知和学习需求。
这导致了教学效果不佳,学生缺乏对于诗歌鉴赏的兴趣和理解。
2. 教学方法不够灵活在教学过程中,我过于依赖讲解和背诵,缺乏与学生互动的环节。
这样的教学方法使学生失去了主动学习的机会,也限制了他们对于诗歌深入理解的能力。
应该采用更多的讨论、演绎、小组合作等方法,激发学生的思考和创作能力。
3. 缺乏评价和反馈机制在教学过程中,我没有给学生提供有效的评价和反馈。
这使得学生无法及时发现和纠正自己的问题,也无法得到及时的肯定和激励。
评价和反馈是学生学习的重要环节,应该及时给予。
改进1. 提前准备教学资源在开展教学之前,我应该提前准备相关的教材和资源。
可以搜索相关的诗歌解析和鉴赏资料,以及与学生交流和理解诗歌需要的基础知识。
这样可以更好地满足学生的学习需求,提高教学效果。
2. 多样化教学方法在教学过程中,应该采用多样化的教学方法,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主动性。
可以分组讨论、演绎诗歌情境、进行创作比赛等活动,让学生更好地理解和感受诗歌中的意境和情感。
同时,也可以借助多媒体技术,展示相关的图片、音频和视频,突破传统教学的限制。
3. 提供评价和反馈在教学过程中,应建立评价和反馈机制,及时给予学生的学习成果以评价和肯定。
可以采用课堂小测、课后作业、学生互评等方式,帮助学生发现和纠正问题,并鼓励他们积极参与课堂活动和讨论。
同时,也可以通过个别辅导和讨论,针对学生的不同需求和水平,进行个性化的指导和帮助。
李白的夜宿山寺中生动形象的描写了山寺屹立山巅雄视非凡的气势的诗原文:《夜宿山寺》危楼高百尺,手可摘星辰。
不敢高声语,恐惊天上人。
一、衍生注释:“危楼”指高楼,这里形容山寺建筑之高。
“百尺”是虚数,极言楼之高。
“星辰”就是天上的星星。
二、赏析:这首诗短短二十个字,却将山寺的高峻奇伟描写得淋漓尽致。
前两句“危楼高百尺,手可摘星辰”,诗人运用夸张的手法,说山寺的楼有百尺之高,站在楼上,手仿佛能摘到天上的星星,给人以强烈的视觉冲击,让我们仿佛置身于那高耸入云的山寺之中。
后两句“不敢高声语,恐惊天上人”则充满了奇思妙想,因为楼太高了,高到仿佛离天很近,所以不敢大声说话,怕惊扰了天上的神仙,这种想象十分奇特,又充满了童趣。
三、作者介绍:李白,字太白,号青莲居士,又号“谪仙人”,是唐代伟大的浪漫主义诗人,被后人誉为“诗仙”。
他的诗作风格豪放飘逸、意境奇妙,充满浪漫主义色彩。
他一生渴望入仕,却又历经坎坷,游历四方,其诗歌题材广泛,在饮酒作乐、游山玩水、思乡怀人、愤懑感慨等情境下都有佳作。
四、运用片段:有一次我和小伙伴们去爬山,当我们爬到山顶看到那座古老的寺庙时,我一下子就想起了李白的《夜宿山寺》。
我对小伙伴们说:“你们看这寺庙,多高啊,就像李白诗里写的‘危楼高百尺,手可摘星辰’一样,站在这儿,感觉离天空好近啊,我都不敢大声说话了,怕真的像诗里说的‘恐惊天上人’呢。
”小伙伴们听了我的话,都静静地站在那儿,仰望着天空,感受着那奇妙的氛围。
原文:《望岳》岱宗夫如何?齐鲁青未了。
造化钟神秀,阴阳割昏晓。
荡胸生曾云,决眦入归鸟。
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
一、衍生注释:“岱宗”指泰山。
“齐鲁”是春秋时期的两个诸侯国,这里指山东地区。
“造化”指大自然。
“钟”是聚集的意思。
“阴阳”指山的南北两面。
“决眦”是极力张大眼睛。
二、赏析:这首诗首联以设问开篇,“岱宗夫如何?齐鲁青未了”,写出了初见泰山时的惊叹与赞美,泰山横跨齐鲁大地,一片青色绵延不绝。
部编版语文二年级上册夜宿山寺教案与反思推荐(3)篇2024年〖部编版语文二年级上册夜宿山寺教案与反思第【1】篇〗教学目标:1、会读“宿、寺”等6个生字,会写“危、敢、惊”3个字。
(教学重点)2、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古诗。
背诵古诗。
3、通过图文对照,想象画面等方法理解古诗,大致理解古诗的意思,感受古寺的高耸入云。
(教学难点)图片教学过程:板块一:看图对诗,情境导入1、古诗对对碰,了解李白我们来进行“看图对诗”的游戏,仔细看图,老师说出诗句,大家对出诗的下一句,飞流直下三千尺——;两岸青山相对出——这些诗都是谁写的呢?你们能介绍介绍李白吗?(指名交流)(出示课件,指名读)李白是唐代著名的诗人,诗风雄奇豪放,想象丰富,具有积极浪漫主义精神,被大家誉为“诗仙”。
2、创设情境,引出课题李白不仅是卓越的诗人,还是优秀的旅行家。
他特别喜欢游览名山大川,许多传世佳作是在旅行途中吟诵出来的。
这一天,他来到了湖北省黄梅县,登上了一座极高极高的山峰,名叫峰顶山。
当时,天已经黑了,他就住在了山上的寺庙里。
夜晚,他登上了最高的藏经楼,仰望星空,吟诵出一首诗,齐读诗题——夜宿山寺。
3、认识“宿”、“寺”,了解诗题意思。
大家请看这个“宿”字,上面是——,左下是——,右下是——,我们来看看古代有趣的造字方法,繁星满天的夜晚,一个人躺在房间里的席子上睡觉。
最早的甲骨文“宿”就是照这个样子写的,后来慢慢演变成了现在的楷书“宿”。
仔细观察,“宿”字上面的“宝盖头”就是图画里的——房子,左下的“单人旁”就是图画里的——人,右下的“百”就是图画里的——席子。
一个人夜晚躺在房间里的席子上睡觉,说明他在这里过夜,这里是给他住了,“宿”的意思是?有一个词叫——“住宿”,借别人的地方住叫——“借宿”,留别人住下来叫——“留宿”,如果我住在野外,吃的是风,就住在露天里,这个词叫——“风餐露宿”。
一起把这些词读一遍。
怎样记住“寺”呢?(指名说)看,老师拍了很多寺庙的照片,这是——东林寺,这是——西林寺,在松滋也有很多寺庙,新江口最出名的是龙凤山的——大悲寺,而李白夜晚住宿的寺庙是——江心寺。
《夜宿山寺》教学片段及评析(精选8篇)《夜宿山寺》教学片段及评析篇1师:(出示挂图)请大家看看图,再读一读古诗,你觉得这座寺庙有什么特点?生:这座寺庙非常的高。
师:你们是从哪些地方看出寺庙很高的?生:我从“危楼高百尺”看出来的,有一百尺那么高,很高,很高。
师:那这一句怎样读呢?生:危楼──高──百──尺。
生:我从“手可摘星辰”看出来的。
寺庙很高,站在上面都能摘到星星了。
生:我从“不敢高声语,恐惊天上人”看出来的。
天上的神仙就好像在我们的头上,不能大声说话,不然就吵醒他们了。
师:那该怎样读呢?生:(轻声细语地读)不敢高声语,恐惊天上人。
生:我是从图上看出来的。
你看,云朵就在半山腰,星星就在旁边,多高啊!师:你的观察真细致呀!师:那么“危楼”的“危”是什么意思呢?生:是“高”的意思。
师:我觉得是“危险”,这座寺庙是危房,快倒塌了。
生:不对,要是快倒了,诗人还敢住在上面吗?生:是因为这座寺庙太高了,站在上面往下看,觉得很危险。
……评析:低年级教学古诗要不要理解?当然要。
但这种理解不是架空的文字分析,而是通过诵读感悟,从整体上去理解。
教者在教学《夜宿山寺》这首诗时,让学生围绕山寺的“高”这一特点,通过观察、想象、朗读来理解、体会,没有过多的分析,更没有逐字解释,但学生的理解是到位的、深刻的,因此在解释“危”的含义时,学生不仅能说出“高”的意思,也体会到了“高处不胜寒”的这种险峻之感。
在这一教学片段中,学生的观察、想象、思维等各方面的能力都得到了培养。
(苏州国际外语学校童月华)《夜宿山寺》教学片段及评析篇2[教学内容]《夜宿山寺》是唐代诗人李白的一首记游写景短诗。
它淋漓尽致地描绘出了山寺屹立山巅的非凡气势。
前两行“危楼高百尺,手可摘星辰。
”从视觉感受上以夸张的手法烘托山寺之高耸人云霄。
从“不敢高声语,恐惊天上人。
”一句可以想象到“山寺”与“天上人”相距之近,山寺之高也就不言自明了。
诗人发挥大胆而惊人的想象,极力渲染山寺之奇高,从而将一座宏伟建筑展现在我们面前。
部编版二年级语文上册夜宿山寺教案+课后反思一、教学内容本节课选自部编版二年级语文上册,具体章节为《夜宿山寺》。
课文描述了作者在山寺夜宿的所见所感,描绘了山中夜晚的宁静和寺庙的庄严肃穆。
详细内容包括:生字词的学习、课文的朗读与理解、诗歌的意境感悟等。
二、教学目标1. 知识目标:学会本课生字词,理解课文内容,感受诗歌的意境。
2. 能力目标:能够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培养阅读理解能力和审美情趣。
3. 情感目标:激发学生对大自然的热爱,培养学生的爱国情怀。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1. 教学难点:理解诗歌的意境,培养学生的审美情趣。
2. 教学重点:学习生字词,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具:多媒体课件、黑板、粉笔。
2. 学具:课文朗读录音、生字词卡片、练习本。
五、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展示一组夜晚的山寺图片,引导学生关注大自然的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 朗读课文:播放课文朗读录音,让学生感受课文的韵律美,同时引导学生跟读,提高朗读能力。
3. 学习生字词:出示生字词卡片,引导学生认读,并讲解字词的意思。
4. 精讲课文:分段讲解课文,帮助学生理解课文内容,感受诗歌的意境。
5. 随堂练习:让学生在课堂上完成练习,巩固所学知识。
7. 课后作业布置:布置作业,要求学生课后复习生字词,预习下一课。
六、板书设计1. 夜宿山寺作者:不详主题:大自然、宁静、寺庙2. 生字词夜、宿、山、寺、星、月、静、寂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1)熟读课文,抄写生字词。
(2)用自己的话描述夜晚的山寺。
(3)感悟课文的意境,与同学分享。
2. 答案:(1)见课本附录。
(2)见学生个人描述。
(3)见学生课堂分享。
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1. 课后反思:本节课教学过程中,学生对生字词的掌握程度较好,但对诗歌意境的理解还有待提高。
在今后的教学中,应注重培养学生的审美情趣,提高学生的文学素养。
2. 拓展延伸:推荐学生阅读其他描绘自然风光的诗歌,如《望庐山瀑布》、《江雪》等,激发学生对大自然的热爱之情。
《夜宿山寺》教学实录及课后反思一、教学实录1.导入(约5分钟)师:同学们,你们喜欢夜晚吗?夜晚的景色是什么样的呢?(学生自由发言,教师引导学生说出一些美丽的夜景,如星空、月光等) 今天,我们要学习一首描写夜晚山寺景色的诗歌——李白的《夜宿山寺》。
你们听说过李白吗?(学生回答) 对,他是唐代伟大的浪漫主义诗人,写过很多著名的诗歌。
让我们一起走进李白的诗歌世界,感受一下他笔下的夜晚吧!(教师板书课题:《夜宿山寺》)2.初读感知(约10分钟)师:请同学们打开课本,跟随老师一起朗读这首诗歌。
(教师范读,学生跟读,注意语音语调) 读完之后,你们觉得这首诗写了什么?(学生自由发言,教师引导学生概括诗歌内容:描写了诗人夜宿山寺所见所闻所感)3.精读探究(约30分钟)(1)逐句讲解:师:让我们一起来仔细分析这首诗每一句的意思。
(教师逐句讲解,引导学生理解诗句的意思,并结合注释和插图进行讲解)•“危楼高百尺,手可摘星辰。
”“危楼”指的是什么?为什么说它“高百尺”?“手可摘星辰”是什么意思?这句诗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感受?(引导学生理解“危楼”指山寺的高楼,“高百尺”是夸张的修辞手法,表达山寺之高,“手可摘星辰”也是夸张,表达诗人仰望星空的感受和兴奋之情。
)•“不敢高声语,恐惊天上人。
”诗人为什么“不敢高声语”?“天上人”指的是什么?这句诗表现了诗人怎样的情感?(引导学生理解诗人敬畏自然,对星空的敬畏之情。
)•“半壁见海日,空中闻天鸡。
”“半壁见海日”指的是什么景象?“空中闻天鸡”又指的是什么?这两句诗描写了什么样的景象?(引导学生理解“半壁见海日”指从山顶看到海上的日出,“空中闻天鸡”指听到鸡鸣声,这两句诗描写了山顶清晨的景象。
)•“千山鸟飞绝,万径人踪灭。
”“千山鸟飞绝,万径人踪灭”是什么意思?这两句诗营造了怎样的意境?(引导学生理解“千山鸟飞绝,万径人踪灭”描写了山间寂静的景象,营造了宁静、空旷的意境。
)(2)诗歌意境的赏析:师:同学们,通过对诗歌的逐句分析,你们觉得这首诗歌营造了怎样的意境?(学生自由发言,教师引导学生概括诗歌的意境:宁静、空旷、神秘、雄伟) 诗人通过哪些具体的景物描写来营造这种意境的?(引导学生分析诗歌中的景物描写:危楼、星辰、海日、天鸡、飞鸟、山径等)(3)诗歌情感的体会:师:这首诗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情感?(学生自由发言,教师引导学生体会诗人对自然的敬畏、对山寺的喜爱、对宁静生活的向往等情感) 诗人是如何表达这些情感的?(引导学生分析诗歌的语言、修辞手法等)4.拓展延伸(约10分钟)师:同学们,除了这首诗,你们还知道哪些描写自然景色的诗歌?(学生自由发言) 我们可以通过阅读更多的诗歌,来感受中国古典诗歌的魅力。
《夜宿山寺》评课稿今天有幸听了周老师的《夜宿山市》的课,受益匪浅。
周老师教学能力让我十分钦佩。
下面就谈谈我浅薄的看法。
在教学中,根据幼儿记忆力的特点,在对古诗教学中教师让孩子们对这首古诗产生兴趣,于是自编了一个小故事,古事的大概内容为古诗翻译过来的内容。
孩子们听的非常的认真,也很感兴趣,于是在故事结束的时候我向小朋友们出示了幼儿用书上古诗附加的图片,告诉孩子们登上这座高高的寺庙看星星的人叫李白,从而引出古诗的作者,然后很顺利的引出古诗。
教师又把每一句诗编了动作,让孩子们边表演边朗诵,果然孩子们非常感兴趣,学的很认真。
然后教师把教学重点放在诗歌的朗诵上,在揭示课题理解课题意思后,让学生自由读诗歌,然后通过指名学生读,男女生合作读,分小组读等方式,让学生熟读成诵,初步感受作者的思想感情。
在理解诗歌意思时,教师先让学生试着自己说说诗句的意思,然后再逐步理解诗歌词语意思,让学生对诗句意思有一定的理解。
从这节课教学可以得出,新课标下的预设首先要求构建一个“学习主题”,应该思考怎样合理组合学习内容,使内容与目标相一致;应该思考运用哪些学习策略,使效益与方法相一致;更应该思考学生对学习内容所持有的体验和情感。
在预设过程中,教师从传统的线型设计转到了新理念下的框架设计上,即从“以教定学”转到“以学定教”这一新理念上来。
在具体的课堂实践过程中教师心里背着新课标,手中还是拿着那张旧船票。
这是因为他们并没有真正地课堂上的生成教学,即真正意义上以学定教。
新课标更多地关注课堂生成的新情景,新内容,新方法,新过程,更多地关注学生在课堂中个性化的生命活动。
它不仅要看教师教的怎样,更要看学生学得怎样,甚至要从学生如何学这个基点来看教师是怎样教的。
部编版语文二年级上册夜宿山寺教案与反思(精品3篇)【部编版语文二年级上册夜宿山寺教案与反思第1篇】教学目标:1、会读“宿、寺”等6个生字,会写“危、敢、惊”3个字。
2、学习古诗,通过图文对照,想象画面等方法理解古诗,练习用自己的话说一说古诗的意思。
3、体会山寺的雄伟、高耸入云的特点,知道诗人李白站在高楼上不敢说话的原因。
4、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古诗,背诵古诗。
教学重点:指导学生朗读古诗,理解诗句的意思,体会山寺的雄伟。
教学难点:体会山寺的高耸入云,明白诗人站在高楼上不敢说话的原因。
教学准备:生字词语卡片、由寺的图片预习要求:借助拼音朗读古诗,读正确,读流畅,初步理解古诗的意思。
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读懂课题1、同学们,在唐朝有一位大诗人,叫李白,相信大家很熟悉,大家背过李白的诗吗?谁来背一背李白写的诗?学生背诵李白的诗。
2、今天我们再来学习一首李白的古诗,题目叫《夜宿山寺》。
板书课题:夜宿山寺3、读准平舌音“宿、寺”,这两个字是生字,引导学生读一读,读准字音。
理解“宿”的意思“住”。
4、全班交流题目《夜宿山寺》的意思。
“夜宿山寺”的意思是一天夜里,诗人借宿在深山里的一个寺庙中。
教师小结:据说,李白夜里借宿在深山里的一个寺庙中,寺院后面有一座很高的藏经楼,他登上去凭栏远眺,只见天空星光闪烁,诗人李白诗兴大发,写下了《夜宿山寺》这首诗。
二、初读古诗1、出示古诗,引导学生读一读,注意读准字音,把古诗读正确,读流畅。
2、指生朗读,注意字音。
“辰”是前鼻音,第二声。
“惊”是后鼻音。
3、出示古诗,标好朗读的节奏,引导学生再次朗读古诗,注意读准节奏。
夜宿山寺唐李白危楼高百尺,手可摘星辰。
不敢高声语,恐惊天上人。
4、齐读古诗,注意读准字音,读好古诗的节奏。
三、理解古诗1、学生自由朗读古诗,边读边思考每句诗的大概意思。
2、出示第一、二两句:“危楼高百尺,手可摘星辰。
”(1)理解“危”的意思。
学生说一说“危”的意思,教师小结:“危”的本意是指人在山巅或者高崖,因此,“危”的意思是高,“危楼”的意思就是高楼。
《夜宿山寺》教学设计及解读(推荐)第一篇:《夜宿山寺》教学设计及解读(推荐)《夜宿山寺》教学设计及解读背景分析:在《夜宿山寺》中,诗人李白用平易的语句,绝妙的想象,表达了他夜宿山寺的身临高处的感受。
全诗仅20个字,但足以令读者如亲临其境,亲感其情。
教学此诗就要引导学生置身于夜静、星朗、山高、楼危的情景之中,体验诗人的感受。
古诗分析:《夜宿山寺》是唐代诗人李白的一首记游写景短诗。
它淋漓尽致地描绘出了山寺屹立山巅的非凡气势。
前二行“危楼高百尺,手可摘星辰。
”从视觉感受上以夸张的手法烘托山寺之高耸人云霄。
从“不敢高声语,恐惊天上人。
”一句可以想象到“山寺”与“天上人”相距之近,山寺之高也就不言自明了。
诗人发挥大胆而惊人的想象,极力渲染山寺之奇高,从而将一座宏伟建筑展现在我们面前。
教学目的:1.训练学生行行朗读,字字思考,推敲诗文的意思;启发学生处处想象,揣摩诗的意境,体会诗人的感受。
2.指导朗读,要求在朗读中传达出对诗意的理解,对诗境的感悟。
3.激发学生学习古诗的兴趣。
教学重点:1、学习生字:宿危摘辰敢;2、指导有感情地朗读古诗,读出惊讶、赞叹的语气。
教学难点:通过朗读,体会寺院的藏经楼之高。
课前准备:多媒体课件、字卡、挂图。
教学过程:一、研究题意,自读自学1.出示课题。
启发学生从课题确定这首诗所写的时间、地点和事情,并推想人物。
教师随学生回答,在黑板上用简笔画画出月亮、星星、山峦、寺庙;此时,只要简画一座寺庙,没有楼;为了显示高度,在山腰上端横一笔云。
同时出示“宿”“寺”卡片,正音、释义。
【画简笔画的目的是引导学生进入诗的意境,教给学生据文想象的方法,为理解诗意奠定基础。
为了充分运用课文插图,板画构图力求与插图相仿。
】2.让学生观察板画,再观赏插图,然后要求他们用一个词来表达自己的感觉。
教师在学生提出的词中选取“高”,并板书。
告诉学生:这首诗是唐朝诗人李白写自己夜宿山寺的亲身感受;全诗四行诗句,都是围绕着“高”来写的。
《夜宿山寺》说课稿尊敬的各位评委老师:大家好!今天我说课的内容是古诗《夜宿山寺》。
下面我将从教材分析、学情分析、教学目标、教学重难点、教学方法、教学过程以及教学反思这几个方面来展开我的说课。
一、教材分析《夜宿山寺》是唐代诗人李白的作品。
这首诗用夸张的手法,描绘了寺中楼宇的高耸,语言朴素自然,想象瑰丽奇特,给人以丰富的联想和身临其境的感觉。
本诗被选入小学语文教材,对于培养学生的想象力、感受古诗的语言美和意境美具有重要意义。
它不仅能够让学生领略到古代诗歌的魅力,还能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和审美能力。
二、学情分析对于小学阶段的学生来说,他们已经具备了一定的识字量和初步的阅读理解能力。
但由于古诗的语言表达方式与现代文有所不同,学生在理解诗意和体会诗人情感方面可能会存在一定的困难。
此外,这个年龄段的学生好奇心强,想象力丰富,但注意力集中时间较短。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需要采用多种教学方法和手段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引导他们积极参与课堂活动。
三、教学目标基于以上对教材和学情的分析,我将本节课的教学目标设定为以下三个方面:1、知识与技能目标学生能够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古诗,背诵古诗;理解诗中的重点字词和诗句的意思,能用自己的话描述古诗所描绘的画面。
2、过程与方法目标通过反复朗读、想象画面、小组讨论等方式,培养学生自主学习和合作探究的能力,提高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和思维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让学生感受古诗的意境美和诗人的想象力,激发学生对古诗的热爱之情,培养学生对传统文化的认同感和自豪感。
四、教学重难点教学重点:理解诗句的意思,感受诗中所描绘的意境。
教学难点:体会诗人夸张的写作手法和丰富的想象力,领悟古诗所表达的情感。
五、教学方法为了突破教学重难点,实现教学目标,我将采用以下教学方法:1、朗读法通过多种形式的朗读,让学生在读中感悟古诗的韵律美和意境美。
2、想象法引导学生展开想象,将诗句转化为生动的画面,加深对古诗的理解。
《夜宿山寺》教学片段及评析
师:(出示挂图)请大家看看图,再读一读古诗,你觉得这座寺庙有什么特点?生:这座寺庙非常的高。
师:你们是从哪些地方看出寺庙很高的?生:我从“危楼高
百尺”看出来的,有一百尺那么高,很高,很高。
师:
那这一句怎样读呢?生:危楼──高──百──尺。
生:我从“手可摘星辰”看出来的。
寺庙很高,站在上面都
能摘到星星了。
生:我从“不敢高声语,恐惊天上人”
看出来的。
天上的神仙就好像在我们的头上,不能大声
说话,不然就吵醒他们了。
师:那该怎样读呢?生:(轻声细语地读)不敢高声语,恐惊天上人。
生:我是从图上看出来的。
你看,云朵就在半山腰,星星就在旁边,多
高啊!师:你的观察真细致呀!师:那么“危楼”的“危”是什么意思呢?生:是“高”的意思。
师:我觉
得是“危险”,这座寺庙是危房,快倒塌了。
生:不对,要是快倒了,诗人还敢住在上面吗?生:是因为这座寺
庙太高了,站在上面往下看,觉得很危险。
……
评析:低年级教学古诗要不要理解?当然要。
但这
种理解不是架空的文字分析,而是通过诵读感悟,从整
体上去理解。
教者在教学《夜宿山寺》这首诗时,让学生
围绕山寺的“高”这一特点,通过观察、想象、朗读来理解、体会,没有过多的分析,更没有逐字解释,但学生的理解是到位的、深刻的,因此在解释“危”的含义时,学生不仅能说出“高”的意思,也体会到了“高处不胜寒”的这种险峻之感。
在这一教学片段中,学生的观察、想象、思维等各方面的能力都得到了培养。
(苏州国际外语学校童月华)。
[《夜宿山寺》教学片段及评析]
《夜宿山寺》教学片段及评析
师:(出示挂图)请大家看看图,再读一读古诗,你觉得这座寺庙有什么特点?生:这座寺庙非常的高,《夜宿山寺》教学片段及评析。
师:你们是从哪些地方看出寺庙很高的?生:我从“危楼高百尺”看出来的,有一百尺那么高,很高,很高。
师:那这一句怎样读呢?生:危楼──高──百──尺。
生:我从“手可摘星辰”看出来的。
寺庙很高,站在上面都能摘到星星了。
生:我从“不敢高声语,恐惊天上人”看出来的。
天上的神仙就好像在我们的头上,不能大声说话,不然就吵醒他们了。
师:那该怎样读呢?生:(轻声细语地读)不敢高声语,恐惊天上人。
生:我是从图上看出来的。
你看,云朵就在半山腰,星星就在旁边,多高啊!师:你的观察真细致呀!师:那么“危楼”的“危”是什么意思呢?生:是“高”的意思,小学四年级语文教案《《夜宿山寺》教学片段及评析》师:我觉得是“危险”,这座寺庙是危房,快倒塌了。
生:不对,要是快倒了,诗人还敢住在上面吗?生:是因为这座寺庙太高了,站在上面往下看,觉得很危险。
……评析:低年级教学古诗要不要理解?当然要。
但这种理解不是架空的文字分析,而是通过诵读感悟,从整体上去理解。
教者在教学《夜宿山寺》这首诗时,让学生围绕山寺的“高”这一特点,通过观察、想象、朗读来理解、体会,没有过多的分析,更没有逐字解释,但学生的理解是到位的、深刻的,因此在解释“危”的含义时,学生不仅能说出“高”的意思,也体会到了“高处不胜寒”的这种险峻之感。
在这一教学片段中,学生的观察、想象、思维等各方面的能力都得到了培养。
(苏州国际外语学校童月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