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苏省金坛市第三中学七年级语文下册《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第三课时学案
- 格式:doc
- 大小:30.50 KB
- 文档页数:3
《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教学案第三课时 爸爸的
花儿落
了
爸爸的花儿落了诗两首诗两首伤仲永
伤仲永丑小鸭
丑小鸭第
一单元
成长故事
结构特色
景物描写
双线结构不懈追求
乐观精神
写作叙事要完整
语言朴素感情真挚
借事说理
六道河中学
从百草园
到三味书屋
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伏笔呼应
象征手法
对比
假如生活欺骗了你
假如生活欺骗了你未选择
的路
未选择的路哲理
【出示PPT 】理解三味书屋生活,理解文章主题。
★三味书屋,这个包容了鲁迅近6年光阴的学园,对童年鲁迅来说同样充盈着乐趣。
这里既有充满童趣的课堂,又有丰富多彩的课余生活。
◆问题:在三味书屋里,我们读到了一个怎样的鲁迅?一个怎样的老师?鲁迅对待先生的态度
百草园
三味书
屋
三味书屋从
百草园到三味书屋详略得
当
详略得当动静结合
动静结合顺序井
然
顺序井然多种修辞多种修辞神秘感
神秘感条件、方
法条件、方法总领句
总领句过渡句
过渡句衬托句
衬托句生活特
点
生活特点封建教
育
封建教育先生形象
先生形象中
心
中心统一
统一对比对比衬托衬托六道河中学
下发纸条
达标检测:
1、我在三味书屋的课上、课下除了学习还有哪些乐趣?。
(4分)
2、.三味书屋的老师是一个什么样的老师?我又是一个怎样的学生?(3分)
3.鲁迅对“三味书屋”的读书生活怎样的情感?(3分)。
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三课时教案范文模板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三课时教案作为一名教职工,常常要根据教学需要编写教案,教案是教学蓝图,可以有效提高教学效率。
我们应该怎么写教案呢?以下是收集整理的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三课时教案,欢迎大家借鉴与参考,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三课时教案1教学目标:知识与能力目标:学习准确行动的语言,训练细致观察,抓住特征进行描写的能力。
过程与方法目标:在朗读、描述、背诵中进行自主探究合作能力训练。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学习作者热爱自然、热爱生活的感情。
教学重点:1、要求学生掌握本文的写景的笔法,了解写景的基本原则和常用手法;2、从语言入手理解课文中的写景和抒情。
教学难点:体会指导中融入的作者对自然的热爱。
感受旧式教育束缚儿童身心发展得封闭性和落后性。
教法学法:自读法,合作探究法,赏读法。
教学课时:3课时教学过程:第一课时一、导入:鲁迅先生是我们非常熟悉的人,哪一位同学来介绍一下有关鲁迅的情况?填空:鲁迅(1881--1936),原名,浙江绍兴人,是伟大的、、。
著有杂文、小说、散文、诗歌等。
《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选自《朝花夕拾》——是一部散文集,共搜集了10篇文章,大部分是作者回忆自己童年、少年时代生活的。
写本篇文章时鲁迅已经40多岁了,这部散文集题名为《朝花夕拾》,意思是早上的花到晚上拾取,晚年了,回忆起少年时代的事。
本文文体属于。
散文属于记叙文体,是与并称的文学体裁。
散文的重要特征是“形散神不散”。
二、检查预习读准字音确凿(záo)菜畦(qí)桑葚(shèn)轻捷(jié)油蛉(líng)斑蝥(máo)缠络(chánluò)攒( cuán)珊瑚( shānhú)高枕而卧(wò)豁(huō)敛(liǎn)脑髓(suǐ)臃肿(yōngzhng)陌生(mò)鉴(jiàn)赏人迹罕至(hǎn)蝉蜕(tuì)人声鼎沸(dng)觅食(mì)竹筛(shāi)秕谷(bǐ)系(jì)传授(shòu)书塾(shú)三、感知课文(一)粗读课文,给文章分段、归纳段意。
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三课时教案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三课时教案范文(通用5篇)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三课时教案范文(通用5篇)1【教学目标】1、进行阅读方法指导,使用阅读通用学案,留给充足的阅读时间,让学生获得属于他们自己的阅读体验,再在讨论阅读所得中学会参与、表达、倾听与讨论,获得自己的阅读成果。
在这个过程中,逐步培养阅读兴趣,形成良好的阅读习惯。
2、理解作品内容,领会文章主旨,鼓励独特见解,引导明确:从自由自在的嬉戏到接受学校教育是每一个人必须经历的成长阶段,都一样的值得珍惜。
3、体会记叙的感情色彩。
4、揣摩作者准确的形容,准确的表述动作,指导学生写作,能在记叙的过程中表达自己的真情实感。
【教学重点】1、学生地主题阅读和阅读习惯的培养。
2、对文章主旨的主体领悟。
3、准确的表达。
【教学难点】1、学生讨论阅读所得,形成自己的阅读成果。
2、准确表达的训练与运用。
【教时安排】2课时。
【教学准备】学案。
【教学过程】第一课时教学内容阅读方法指导与学生对作品的主体阅读与体悟。
教学程序一、通用阅读指导目的:重新明确文章的一般阅读方法、要求和程序,为生成性阅读做好准备。
1、二步自读法指导及阅读要求。
2、分发学案。
3、重申学案填写的方法。
二、生成性阅读目的:把阅读的权利还给学生,让学生宽松、没有太多的事先束缚的状态下,获得对本文文本阅读的第一手经验。
1、学生开展主体阅读,理解文本,感悟主题,揣摩表达,收集所得,提出疑问,自述理由。
2、碰到困难与周围同学交换意见或向老师求助。
3、教师巡视,及时帮助学生解决阅读中碰到的难题。
4、完成阅读后,与周围同学交流阅读所得,探讨问题。
5、完成学案相关内容的填写,要注意味自己的观点准备理由,等待下节课参与全班的讨论。
三、阅读思路的拓展目的:根据本文本的特点,引导学生采用双向互动对话式阅读的方法,拓展阅读思路,开展更深层次的主体阅读活动,为下一课时的讨论和完成本课的学习目标作更充分的准备。
年级七年级科目语文时间主备人张伟课题《从百草有的三味书屋》课时第三课时学习目标:1、知识目标:能通过人物的语言、行动、肖像分析老先生这个人物形象。
2、能力目标:能结合文章说出自己对文章主题的理解,说出两部分之间的关系。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激发同学对大自然的热爱,对知识的探求、对自由、快乐生活的向往。
学习重点:1、要求学生掌握本文的写景的笔法,了解写景的基本原则和常用手法;2、从语言入手理解课文中的写景和抒情;学习难点:描写三味书屋的部分难在两点:1、是对这部分内容的理解困难;2、是有些难解的词语。
学习过程:一自主学习:1、判断下列各句所使用的修辞方法,填在括号内1、油蛉在这里低唱,蟋蟀们在这里弹琴。
()2、也许是因为拔何首乌毁了泥墙罢,也许是因为将砖头抛到间壁的梁家去了罢,也许是站在石井栏上跳了下来罢,……都无从知道。
()3、海燕象黑色的闪电。
()4、梯田里的庄稼像绿海里卷来的一道道浪头。
()5、干干净净的蓝天上,偷偷溜来一团乌云,风推着它爬上山头。
()2、划出下列句子中的名词1、翻开断砖来,有时会遇见蜈蚣。
2、扫开一块雪,露出地面,用一枝短棒支起一面大的竹筛来……3、中间挂着一块扁道:三味书屋;扁下面是一幅画,画着一只很肥大的梅花鹿伏在古树下。
没有孔子牌位。
我们便对着那扁和鹿行礼。
4、三味书屋后面也有一个园,虽然小,但在那里也可以爬上花坛去折腊梅花,在地上或桂花树上寻蝉蜕。
3、指出下列各组词中不是名词的一个,将序号填在括号内1、A、宿儒B、腊梅C、渊博D、盔甲()2、A、闰土B、麻雀C、书塾D、高兴()3、A、脊梁B、缠络C、蜈蚣D、后面()4、A、先生B、指甲C、文章D、因为()二合作探究:1 “我”即将结束在百草园的生活,要去私塾读书,“我”是怎么想的?2 “我”为何留恋百草园的生活?3 学习“三味书屋”部分,体会文章对三味书屋环境和先生的描写。
(1)从文中找出写三味书屋环境的句子,说说三味书屋的环境是怎样的?(2)第二部分是从哪些方面写三味书屋的?(3)三味书屋的生活枯燥无味吗?有哪些趣事呢?(4)文章中怎样写先生?怎样理解先生对学生提问的态度?(5)作者对三味书屋的感受是什么?4讨论文章的主题。
《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学研备课教案(三课时)1 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教学目标1、积累词语,了解作者并识记重要作品。
2、整体感知课文,理清文章脉络。
3、学习理解精彩的景物描写,以及准确生动的动作描写。
4、体会作者在文章中表达的感情。
教学重点、难点1、要求学生掌握本文的写景的笔法,了解写景的基本原则和常用手法。
从语言入手理解课文中的写景和抒情。
2、有些难解的词语和部分难懂的句子。
教学时间:三课时第一课时一、导入新课:鲁迅的《朝花夕拾》是一部散文集,共收集了十篇文章,大部分都是作者回忆自己童年、少年时代生活的。
写这些文章时鲁迅先生已经40多岁了,这本散文集题名为《朝花夕拾》,意思是“早上的花到晚上才拾取。
”《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是一篇回忆童年生活的优美散文。
我们一起来学习。
二、检查自主学习:(学研P2)1.小组长汇报完成情况。
2.教师根据学生完成情况强调:(1)了解作者,识记作品。
(原名、小说集、第一篇白话小说名、中篇小说名、散文集名、散文诗集名、杂文集名、学过他的作品名等)答案:原名,周樟寿改为周树人;小说集《呐喊》《彷徨》《故事新编》;第一篇白话小说名《狂人日记》;中篇小说名《阿Q正传》散文集名《朝花夕拾》;散文诗集名《野草》;杂文集名《热风》《华盖集》;学过他的作品名《《自题小像》(诗);《少年闰土》。
(2)2题正音指名学生上黑板;3题解词请学生解答。
(3)4题:从标题中“百草园” 和“三味书屋”读出记叙了百草园和三味书屋两处的童年生活;“从…到…” 句式表明表明按照空间的变换顺序写。
3、询问学生疑惑,明确本文学习方向。
二、指导小组合作研讨1.理清文章脉络。
探究以下问题:(1)文章记叙了百草园和三味书屋两处的童年生活,请找出它们之间的过渡段,仔细品读,说说这段的作用:(1-3组)解答指导:A全组齐读。
B解答。
附答案:第九段;作用:内容上表达对家人送“我”进书塾的不理解,对百草园的不舍,依恋。
结构上起承上启下的作用。
《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教案3课时《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教案3课时教学目标:1.整体把握课文,理清文章思路。
2.学习课文细致观察、抓住景物特点,具体、真切、生动地描写事物。
3.培养热爱大自然、追求新知识的童心。
教学重难点:1.学习课文细致观察、抓住特点,具体、真切、生动地描写事物。
2.理解作者的思想感情。
教学设想:本文是一篇经典名作,从“成长”的角度,选入教材。
教学中结合鲁迅童年生活,导入对课文的分析,引发学生的阅读兴趣。
同时从课文本身出发,联系时代背景和作者思想考虑,学生理解到一定程度即可。
从语言入手理解课文中细致观察、抓住景物特点,具体、真切、生动地描写事物的特点。
教学时数:3课时教学过程:第一课时一、导入:童年是人生的美好时光,带给我们无穷的回味,你能描绘一下你给你记忆深刻的童年时期情景吗?(学生描述,教师根据实际情况点评)其实伟大的文学家鲁迅先生,用他的笔也为我们描绘了一段他的童年时光,今天一起走进《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看看鲁迅先生为我们描绘了一幅怎样的童年经历。
二、整体感知:1.回顾作者、作品,字词:(学生班内交流,教师出示课件补充)学生说出上册学习《风筝》一文时对鲁迅的了解。
背景资料:《朝花夕拾》是鲁迅所写的唯一一部回忆散文集,原名《旧事重提》,一向得到极高的评价。
作者说,这些文章都是“从记忆中抄出来”的“回忆文”。
本书为鲁迅一九二六年所作回忆散文的结集,共十篇。
这组散文是在鲁迅生活中辗转流徙,心情最苦闷的时候,为了“在纷扰中寻出一点闲静来”,借旧时的美好事物,来排遣目前的苦闷。
寻一点“闲静”,寄一些安慰而写的,可以说《朝花夕拾》是作者少年时代的一曲恋歌。
鲁迅先生6岁入私塾,12岁进三味书屋读书。
教他的老师是寿镜吾先生,寿老师自20岁考取秀才后,就没有再参加乡试,决定继承父业在三味书屋坐馆教书,长达60年之久。
鲁迅对寿镜吾老师很尊敬,他在南京读书、东京留学的时候,每逢回家,常到三味书屋看望他的老师。
《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第三课时一、学习目标:讨论文章的主题。
能说出自己的童年趣事。
二、课前学习:回忆自己的童年乐趣。
三、预习了解1.朗诵自己仿照作者状物、叙事、写人的方式,描画童年有趣的生活片断的短文。
2.学况点评答疑四、开始新课(一)归纳小结,探讨主题1.组织学生回顾上堂课内容,讨论文章的主题。
2.鲁迅希望有什么样的儿童教育?3.谈谈自己学习这一课的收获和体验。
(二)我和鲁迅先生比童年1.组织学生说出你以为作者的童年生活中最有趣的事情,说明理由。
2.以协作小组形式交流,说说自己童年时期的乐趣是什么。
3.全班交流,选出最佳。
4.教师小结。
(三)课后学习以“我和鲁迅先生比童年”为题,写一篇作文。
五、课后作业作文题目:《童年趣事》或《金色童年》要求:任选一题,写一篇内容生动活泼的记事文章,很多于600字。
辅导:“童年”在人的一生中是最美好的,最难忘的。
请阅读下面两篇范文《哦,那童年的……》、《怀念》。
两位小作者满怀激情,回忆了令人迷恋、想往的童年生活。
这丰硕多彩、生动有趣的童年生活,陶冶了他们的情操,开阔了他们的眼界,增进了他们健康成长。
文章写得真实、生动,字里行间流露出童年生活的无穷情趣。
文章成功的关键在于他们酷爱生活,写了切身经历的事情,不是为写作文而去编造一些事情,因此没有做作之笔。
相信这两篇范文会唤起同窗们的许多美好回忆,希望你们能在仿照中创新,用自己的语言写出具有个人特色的文章来。
回忆的文章要注意结构完整,以回忆开头,当回忆结束后,还应有一小段全文的结尾。
第一篇范文由于篇幅较长,删去了一个材料。
【例文1】哦,那童年的……傍晚,我漫步田间。
阵阵蛙鸣飘入耳际,将我带回到童年时期我曾经流连忘返的半亩方塘边,引出了一串串童年趣事,一串串关于小生灵的回忆……钓到了一条蛇夏日,太阳回到山那里的家,看着表哥驾轻就熟地提起一只只青蛙,我也想自己动手钓几只试试,就恳求奶奶给我做一根钓杆,可奶奶只许我尽情大嚼喷香的青蛙肉!终于有一天黄昏时分,我瞒着奶奶,扛起表哥的钓杆,偷偷地溜落发门。
七年级语文下册第二单元6《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第3课时)教案(新版)苏教版----722102a7-6ea6-11ec-ac5d-7cb59b590d7d《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专题六。
《从草药园到三味书店》第三课(总课时)学科教师的知识和能力:。
教学过程和方法:同上。
目标情绪、态度和价值观:。
重点和难点:。
困难:同上。
介绍新课程并展示目标(1-2分钟)。
在最后一节课上,我们和作者在白草园玩得很开心。
今天,我们将和他一起走进“三威书店”,与同学们一起了解他的学习和生活。
教学目标:讨论和补充记录1。
学习“三威书店”部分,体验文章中对三威书店环境和学生的描述。
2.讨论文章的主题。
2、学生自学和提问(约10分钟)自学大纲:1。
从课文中找出写三威书店环境的句子,谈谈三威书店的环境是什么样的?2.关于三威书店的第二部分是什么?3.三威书店的生活无聊吗?有什么有趣的事?4.如何在文章中写先生?5.深入讨论:① 如何理解学生对问题的态度?② 为什么作者要写学生逃学的情节?作者对三威书店有何感想?④. 一起思考和讨论这两部分:这篇文章表达了什么样的想法和感受?3、合作探索和解决问题(约15分钟)。
1.三威书店的环境。
注:第10段和第17段的说明(新鲜、优雅和新鲜)2。
从入学礼仪、教学内容、同学朋友等方面写三维书店。
程3。
① 一有机会就跑出去玩② 折蜡梅③ 找到蝉,把它摘下来④ 在座位上玩各种游戏和画画。
4.用外貌、语言、动作和表情描述温先生的描述:首先,他知识渊博,但拒绝回答“奇怪”等问题。
二是教学严肃,教学内容不断增加。
学生们读“四书”和“五经”之类的书。
第三,不要太拘束学生。
5.① 了解学生对学生问题的态度:学生提问时应该积极。
老师拒绝回答,因为学生在不适当的时间提出了不相关的问题,这违反了教学秩序和教师的尊严。
这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封建制度的弊端,应该予以否认。
② 写下学生玩耍和逃学的情节:游戏是孩子们的天性,总是需要展示,但一般不允许在课堂上记录玩耍甚至逃学。
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第三课时教案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第三课时教案范文(精选10篇)作为一位无私奉献的人民教师,有必要进行细致的教案准备工作,教案有助于顺利而有效地开展教学活动。
如何把教案做到重点突出呢?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第三课时教案范文(精选10篇),仅供参考,欢迎大家阅读。
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第三课时教案1教学目的1、培养热爱大自然,追求新鲜知识的童心。
2、学习通过对比来反映生活的写法。
3、学习运用形象、准确的词语状物、叙事、写人。
教学重、难点1、重点(1)对百草园的景物描写。
(2)记叙的感情色彩。
2、难点:(1)对三味书屋内容和写法和理解。
(2)两相比照的结构。
教学要点:解题初读课文,疏通字词,划分文章结构,教读文章第一部分。
教学步骤一、导入新课:〈约二分钟〉每个人都有自己难忘的童年,好像蒲公英的一粒种子撑起毛绒绒的絮伞离开母亲的怀抱到大自然去寻找自己的天地一样,包含着依恋与向往。
鲁迅先生在他四十五岁时,回忆自己童年时期的往事,写下了《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这篇回忆性散文,这是朵“夕拾”的小花,字里行间蕴含着纯真、质朴之情。
阅读时要细心体会。
二、看文下注释和“预习提示”了解作家作品及学习重点。
〈约三分钟〉三、检查预习情况(不看课文)。
〈约五分钟〉1、出示小黑板(学生说、互相纠正、教师指导)①常用字(要求会读、会写、会用)畦敛髓罕蜕鼎拗②辨析读音(要求掌握)确凿攒成长妈妈系一条长绳宿儒③非常用字(要求会读、会理解)葚蛉蝥珊瑚窦厥倜傥叵盔2、出示词语(要求会解释)确凿轻捷鉴赏人迹罕至人声鼎沸四、默读课文(集中注意力、不动唇、不指读),读后回答〈约五分钟〉1、根据本文标题的结构“从……到……”分清写百草园和写三味书屋两部分的起止。
[一、(1-8)节、二、(9-24)节]2、哪一节是连接这两部分的过渡段?[第9节]五、教读文章第一部分,重点分析第二节。
〈约二十八分钟〉1、范读第1节,回答:〈约3分钟〉这一节包含几句话?[两句]每一句话的重点词语是什么?[①句:百草园;②句:是“我”的乐园]把一、二句的重点词语连缀成句,概括本段内容。
《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3课时的教案1、复习上节课的教学内容,导入新课。
提问:作者对百草园的生活与三味书屋中的生活有什么不同的感受?并讲述文章的主要内容。
(学生回答,教师小结)讨论并归纳:作者认为在百草园中有无穷的乐趣;三昧书屋的生活也是充满新奇新鲜的读书乐趣的。
文章虽先后写了两种不同生活,但它们在叙述格调上是浑然一体,前后一致的,第一部分(1至9段)写的是“我”在百草园中的无穷乐趣。
第二部分(10至24段)写的是“我”在三味书屋中读书成长生活。
这就是本文的大体结构。
作者先从百草园生活写起,点出那里曾经是“我的乐园”。
为什么说是“我的乐园”呢?“不必说也不必说单是”这一句式将儿童眼中百草园的无限趣味全都包容其中了。
油蛉、蟋蟀、蜈蚣、斑蝥,还有何首乌,等等,这些看似毫无趣味的小东西,在作者的眼里却充满了勃勃生机,更不用说那些在一般人眼中也有无限情趣的东西了。
虽然这么有意思,但是有一处谁都不敢去,是什么地方呢?这就是长着很长的草的地方。
为什么呢?“因为相传这园里有一条很大的赤练蛇。
”于是,作者又自然而然地引出了长妈妈讲的美女蛇的故事。
故事本身虽然让人有点害怕,有点担心,却强烈地吸引着孩子们,引发了他们的好奇心,也给百草园增添了几许神秘色彩。
百草园的冬天又是怎样的呢?“冬天的百草园比较的无味;雪一下,可就两样了。
”于是作者又想到雪地里捕鸟,那快乐、那情趣,自在其中了。
这是百草园的生活,作者抓住“我的乐园”来写,满溢着生机和活力。
慢慢地,“我”长大了,家里人要送“我”去读书,“我”不得不离开“我的乐园”了。
这里,作者用一个过渡段,巧妙地将自己的百草园生活过渡到了随先生读书的学习生涯。
文章接着写在三味书屋的读书生活。
鲁迅曾经在三味书屋生活了7年,他对当年三味书屋的陈设记忆犹新,对老师的“和蔼”、自己的“恭敬”历历在目,从中不难体会到他对这段生活的深情。
这一部分,作者选取了几个片段,真实而生动地再现了私塾教育的若干侧面。
《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第三课时
一、学习目标:
讨论文章的主题。
能说出自己的童年趣事。
二、课前学习:
回忆自己的童年乐趣。
三、预习了解
1.朗读自己模仿作者状物、叙事、写人的方法,描绘童年有趣的生活片断的短文。
2.学况点评答疑
四、开始新课
(一)归纳小结,探讨主题
1.组织学生回顾上堂课内容,讨论文章的主题。
2.鲁迅希望有什么样的儿童教育?
3.谈谈自己学习这一课的收获和体验。
(二)我和鲁迅先生比童年
1.组织学生说出你认为作者的童年生活中最有趣的事情,说明理由。
2.以协作小组形式交流,说说自己童年时代的乐趣是什么。
3.全班交流,选出最佳。
4.教师小结。
(三)课后学习
以“我和鲁迅先生比童年”为题,写一篇作文。
五、课后作业
作文
题目:《童年趣事》或《金色童年》
要求:任选一题,写一篇内容生动活泼的记事文章,不少于600字。
辅导:“童年”在人的一生中是最美好的,最难忘的。
请阅读下面两篇范文《哦,那童年的……》、《怀念》。
两位小作者满怀激情,回忆了令人留恋、想往的童年生活。
这丰富多彩、生动有趣的童年生活,陶冶了他们的情操,开阔了他们的眼界,促进了他们健康成长。
文章写得真实、生动,字里行间流露出童年生活的无限情趣。
文章成功的关键在于他们热爱生活,写了亲身经历的事情,不是为写作文而去编造一些事情,因此没有做作之笔。
相信这两篇范文会唤起同学们的许多美好回忆,希望你们能在模仿中创新,用自己的语言写出
具有个人特色的文章来。
回忆的文章要注意结构完整,以回忆开头,当回忆结束后,还应有一小段全文的结尾。
第一篇范文由于篇幅较长,删去了一个材料。
【例文1】
哦,那童年的……
傍晚,我漫步田间。
阵阵蛙鸣飘入耳际,将我带回到童年时代我曾经流连忘返的半亩方塘边,引出了一串串童年趣事,一串串关于小生灵的回忆……
钓到了一条蛇
夏日,太阳回到山那边的家,看着表哥得心应手地提起一只只青蛙,我也想自己动手钓几只试试,就央求奶奶给我做一根钓杆,可奶奶只许我尽情大嚼喷香的青蛙肉!
终于有一天黄昏时分,我瞒着奶奶,扛起表哥的钓杆,偷偷地溜出家门。
在一条干涸的渠道边,我放下钓饵后,微微地抖动杆子。
表哥对我说过,青蛙只吃动食。
“要是青蛙能乖乖地跳入我的口袋……”我幻想着,看着手中空空如也的布袋。
呀!钓杆突然一沉,钓饵被拖进一个洞穴。
我兴奋地使劲往外拽。
终于拉出来了。
哈,一个花红的小脑袋,妈呀,是蛇!
“啪!”钓杆断了,我也结结实实地摔了个四脚朝天。
身边和草间,小虫在得意地鸣叫,似乎在嘲弄我的无知,烦死人了,我顺手将断成两截的钓杆甩进草丛中。
以后,表哥也不再给我钓青蛙了,他说:“青蛙是益虫,是农作物的卫士。
”可我怎舍得和这可口的美味告别呢?我哭,我闹。
我就要吃青蛙肉,偏要!偏要!
哦,那童年的无知和任性哟!
想起了知了
夏天的正午,头顶上的骄阳喷着火,小树林里寂静无人,只有树梢上的知了在不知厌烦地自吹自擂:“知了,知了……”
顶着烈日,我追随着表哥的身影在稀疏的小树林里转悠。
我们循着知了的鸣叫声去粘知了。
表哥蹑手蹑脚地走到树边,轻轻地将粘杆接近树上正在高歌的知了。
他猛一抖杆子,粘胶准确粘到了蝉翼上。
这时候,任它怎样扑腾挣扎也难以逃脱了。
当炎炎赤日偏离树梢时,我手中的袋子已是鼓鼓囊囊的了,小小的口袋已经形成了“百蝉齐鸣”的局面了。
这合唱莫非是蝉的哀歌?不像。
不过这反正是它们的“绝唱”了。
归途上,表哥问我道:“咱们吃一顿油炸知了怎样?”我大吃一惊,嗫嚅地说:“怎么吃?”
刚到家,表哥他们就架锅生火。
不一会儿,厨房里便飘出阵阵说不清的味道。
我捂着鼻子溜了。
这是唯一的一次——我主动回避美餐。
现在,我好后悔啊!这不仅仅是表哥说油炸蝉味妙不可言,而是因为我想起了第一个吃螃蟹的人是勇士!
哦,童年的怯懦哟!
(蔡浩宇)
【例文2】
怀念
今夜,又下雨了。
窗外,细雨如丝无声无息地落在半黄的叶子上。
这是冬天的雨。
软绵绵的,不像落在地上,倒像落在心里。
我喜欢冬天,冬天是我思考问题最多,逐渐走向成熟的季节。
朦胧中,我又回到了那天真无邪的童年时代。
小时候,最喜欢在夏夜里看满天的星星。
望着那眨呀眨呀的小星星,总幻想自己能化作小仙女飞上天摘一颗回来;总爱问妈妈:星星是不是在说话呀?坐在院子的中央望着满天的繁星,听大人们讲述着大灰狼、小白兔的故事,渐渐进入了梦乡。
梦里,我飞上了天,和小星星唱歌、跳舞、做游戏。
突然,星星们一个也不见了,我睁眼一看,发现自己已经躺在了床上。
于是,慈祥的母亲便会告诉我:“你玩累了,是小星星们送你回家的。
”我听了,便会睁着半信半疑的眼睛,露出一个会心的微笑。
春天来了,大自然又勃发了青春的活力,杨柳抽条了,山青了,花红了,小溪唱起了欢快的歌儿,田坎边的小草也露出了尖尖的头。
这时,我和小伙伴们结伴来到田野里,叠几只小船顺着小溪放下去。
还认认真真用笨拙的笔画写上几个字,希望有人能拾到它。
在春光明媚的日子里,踏着松软的泥土在青草丛中寻觅几朵野花;在广阔的田野里放“飞机”,这些,都是我和小伙伴们在春天里的游戏。
当然,“过家家”是不可少的。
记得那时,几撮泥土、几片菜叶,甚至就是路边的小草都是我们的“美味佳肴”。
有时,会为了几只蜜蜂或者小飞虫而争吵几句;或者为了谁对谁错而怄点儿气,但过不了多久,我们又会在一起无忧无虑地嬉戏玩耍了。
七月里,小溪的水涨起来了,我和小伙伴们更会整个下午泡在小溪里,脚踩着光滑的鹅卵石,裤脚卷得老高,潺潺的溪水带着一席清凉,从身下流过。
我们顶着大太阳用簸箕在水里打捞鱼虾,偶尔,有几只小鱼小虾钻进了我们的“陷阱”,我们便呼啦一声乱成一团,七手八脚地去帮忙,结果是什么也没有。
尔后,我们便会在那里打起水仗,笑声随着一圈圈涟漪荡漾开去……
那样的日子不会回来了。
我仿佛刚刚从一场梦中醒转,儿时的童真早已不复存在。
我再也不会问:“星星是不是在说话?”再也不会为了几只小飞虫和小伙伴争吵。
当年的小伙伴已经和我一样长大,有些已经参加了工作,他们是否和我一样,仍旧怀念着童年时代?
(柳馨)
【习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