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代检测技术及仪表》第2版重点整理 手打
- 格式:doc
- 大小:41.00 KB
- 文档页数:11
检测技术与仪表复习总结检测技术与仪表复习总结一1.控制装置与仪表的分类按能源分:电动、气动、液动和混合式;按功能实现原理:模拟控制装置与仪表和数字装置与仪表;模拟的按结构形式分为:基地式,单元组合式,组件组装式。
2.控制的三要素:传感器,控制器,执行器3.电信号种类:模拟信号,数字信号,频率信号,脉宽信号用最多的是电模拟信号。
电模拟信号有:直流电流信号,直流电压信号,交流电流信号,交流电压信号。
4.用直流电流信号时,所有仪表必须串联连接。
适于远距离传输。
直流电压并联。
5.活零点的意义:便于检验信号传输线有无断线及仪表是否断电;使半导体器件工作在较好的工作段;使制作具有本质安全防爆性能,使节约传输线的两线制变送器成为可能。
(有利于识别断电,断线等故障,且为实现两线制提供了可能性)。
6.信号制:指在成套系列仪表中,各个仪表的输入输出信号采用何种统一的联络信号的问题,只有采用统一信号才能使各个仪表间的任意连接成为可能。
上(下)限:测量或检测过程中量程的最大(小)值;意义:适当选取提高灵敏度准确度。
7.国标统一信号:DC4-20mA,DC1--5V。
8.二线制和四线制:区别:四线制供电电源与输出信号分别用两根导线传输,供电电源可以是AC220V或者DC24V,输出信号可以是真零点0-10mA或活零点4-20mA。
而二线制同变送器连接的导线只有两根,这两根导线同时传输电源和输出信号,电源、变送器和负载是串联的,信号电流必须采用活零点电流。
应用场合:四线用于对电流信号的零点及元器件的功耗没有严格要求的场合;二线用于低功耗的场合。
可否互换:二线制可以转换为四线制,四线制不一定能转换为二线制,实现二线制必须满足:采用有活零点的电流信号;必须是单电源供电。
具备的基本元素:测量变送环节,控制器,执行机构二1.一个完整的过程调节系统时,传感器在两方压力共同作变送器:对被控参数进行测量用下产生位移(或位移的趋和信号变换势),这个位移量和两个腔室压控制器:将给定值与被控参数力差(差压)成正比,将这种进行比较,运算位移转换成可以反映差压大小执行机构:将控制器的运算输的标准信号输出。
《现代检测技术及仪表》孙传友高教出版社电子教案第11章第一篇:《现代检测技术及仪表》孙传友高教出版社电子教案第11章第11章成分与含量的电测法11.1 水分和湿度电测法11.1.1水分和湿度的定义及表示方法一、气体的湿度1、绝对湿度在一定湿度及压力条件下,每单位体积混合气体中所含的水蒸气量,其单位为g/m3。
2、相对湿度单位体积混合气体中所含的水蒸气量与同温度下饱和水蒸气量的比值的百分数,一般用符号%RH表示。
3、露(霜)点温度当空气的温度下降到某一温度时, 空气中的水蒸汽就凝结成露珠(或凝结成霜),这一特定温度称为空气的露点温度(或霜点温度)。
已测知空气的露点为Ta,待测空气所处温度为Tw,通过查表求得温度为Ta和Tw时水的饱和水蒸汽压,二者之比即为待测空气的相对湿度。
二、固体的湿度固体的湿度也称为含水量(或称水分),通常以物质中所含水分质量(或重量)与总质量(或总重量)之比的百分数来表示。
11.1.2固体水分电测法一、红外式用易被水吸收和不被水吸收的两种波长的红外辐射轮流交替地透过被测固体,取其透过被测固体的辐射强度之比值来测定被测固体的水分。
二、电阻式图11-1-1 利用固体物质的电阻值随含水量的不同而不同的特性,可以测量其湿度。
三、电容式图11-1-2 根据物料介电常数与水分的关系,通过测量以物料为电介质的电容器的电容值即可确定物料的水分。
11.1.3气体湿度电测法一、测温式——干湿球湿度计图11-1-3 原理:根据所测得干球温度T1和湿球温度T2之差,确定空气的相对湿度。
1、传统方法――用水银温度计测量干湿球温度,查相应的表,确定气体的湿度。
2、用两个热电偶或两个热电阻测量干湿球温度差图10-2-10图10-2-113、“电子干湿式”湿度传感器图11-1-4二、电阻式通过测量湿敏电阻受湿度影响后的阻值即可测得相应的湿度。
(详见4.1.5节)三、电容式高分子湿敏电容的电容值与气体中相对湿度之间成线性关系。
现代检测技术及仪表读书笔记现代检测技术及仪表读书笔记现代检测技术和仪表在各个领域中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它们被广泛应用于工业、医疗、环境保护、食品安全等领域,为我们提供了准确可靠的数据和信息。
本文将对现代检测技术和仪表进行介绍和拓展。
一、现代检测技术的概述现代检测技术主要包括物理、化学、生物等多个学科的知识和方法。
它们利用先进的技术手段对物质的性质、质量、组成、结构等进行分析和评价。
比如,红外光谱技术可以用来分析和识别化学物质的结构;核磁共振技术可以用来确定物质的组成和结构;电子显微镜可以用来观察微观物质的形貌等。
二、常见的现代检测技术及其应用1. 光谱技术:包括紫外可见光谱、红外光谱、拉曼光谱等。
它们广泛应用于化学物质的分析与鉴定、生物医学领域的病理诊断、环境监测等。
2. 质谱技术:通过对物质的分子质量和结构进行测定,可以用来鉴定化学物质、药物分析等。
3. 电化学分析技术:包括电位法、电流法、伏安法等。
它们可应用于电池、腐蚀、电解等领域。
4. 生物传感技术:利用生物分子与物理信号的相互作用,可以检测和测量生物体内的某些成分,如葡萄糖、蛋白质等。
这种技术在医疗诊断、食品安全等方面有广泛应用。
三、现代检测仪表的发展和应用现代检测仪表是实现检测技术的关键工具。
它们不断发展和创新,以满足不同领域的检测需求。
以下是一些常见的现代检测仪表:1. 分光光度计:用于测量物质的吸光度,广泛应用于化学分析、环境监测等领域。
2. 气相色谱仪:用于分离和分析复杂混合物中的化学成分,广泛应用于食品、环境等领域。
3. 高效液相色谱仪:用于分离、鉴定和测定化学物质,广泛应用于生物医学、制药、环境等领域。
4. 原子吸收光谱仪:用于测量物质中金属元素的含量,广泛应用于环境监测、食品安全等领域。
总之,现代检测技术和仪表的发展为我们提供了高精度、高效率的检测手段。
它们广泛应用于各个领域,为我们提供了准确可靠的数据和信息,推动了科学技术的进步和社会的发展。
第6章6-1答:有三条码道。
码盘上最外圈码道上只有一条透光的狭缝,它作为码盘的基准位置,所产生的脉冲将给计数系统提供一个初始的零位(清零)信号;中间一圈码道称为增量码道,最内一圈码道称为辨向码道。
这两圈码道都等角距地分布着m 个透光与不透光的扇形区,但彼此错开半个扇形区即90°/m 。
所以增量码道产生的增量脉冲与辨向码道产生的辨向脉冲在时间上相差四分之一个周期,即相位上相差90°。
增量码道产生的增量脉冲的个数用于确定码盘的转动角度,辨向脉冲与增量脉冲的相位关系用于确定码盘的转动方向。
6-2答:因为主光栅沿栅线垂直方向(即x 轴方向)移动一个光栅栅距W ,莫尔条纹沿y 轴正好移动一个条纹间距H (H>>W ),光电元件的输出电压变化一个周期,光栅辩向电路产生一个脉冲计数,采用电子细分技术后,主光栅移动一个光栅栅距W ,细分电路将产生m 个计数脉冲,光栅的分辨率即一个脉冲计数代表的位移就从W 变成W/m 。
光栅的栅距一般为0.01~0.1mm ,电子细分数在12~60甚至更多,因此光栅传感器能测量很微小的位移。
光栅传感器中有两个相距四分之一莫尔条纹间距的光电元件,这两个光电元件的输出信号u 1和u 2的相位差正好等于π/2。
当位移反方向时,正向位移时原来相位超前的那个光电元件的输出信号的相位,就从相对超前变为相对迟后,这就会使相关的辨向电路控制计数器从脉冲加计数变成脉冲减计数,因此计数器的计数结果反映位移正负两抵后的净位移。
6-3答:长光栅所允许的移动速度V 受光敏二极管响应时间τ的限制τ≥VW 故s m s m WV /2010501063=⨯=≤--τ 6-4解:六位循环码码盘测量角位移的最小分辨率为: rad 098.06.523606===α。
码盘半径应为: mm mm lR 1.0098.001.0===α 循环码101101的二进制码为110110,十进制数为54;循环码110100的二进制码为100111,十进制数为39。
第1章绪论1.1.1传感器的基本概念一、传感器的定义国家标准定义――“能感受(或响应)规定的被测量并按照一定规律转换成可用信号输出的器件或装置。
”(当今电信号最易于处理和便于传输)通常定义――“能把外界非电信息转换成电信号输出的器件或装置”或“能把非电量转换成电量的器件或装置”。
二、敏感器的定义――把被测非电量转换为可用非电量的器件或装置1、当ZX=即被测非电量X正是传感器所能接受和转换的非电量(即可用非电量)Z时,可直接用传感器将被测非电量X转换成电量Y。
>2、当ZX≠即被测非电量X不是传感器所能接受和转换的非电量(即可用非电量)Z时,就需要在传感器前面增加一个敏感器,把被测非电量X 转换为该传感器能够接受和转换的非电量(即可用非电量)Z。
1.2.2传感器的分类和命名法一、传感器的类型二、传感器的分类方法:按照被测的非电量分类,按照输出量的性质#1.3检测仪表与系统概述1.2.1检测仪表与系统的基本组成传感器:把被测的非电量变换成电量测量电路:把传感器的输出电量变成电压或电流信号显示装置:显示测量结果。
模拟显示、数字显示图像显示1.3.2常规检测仪表与系统的基本类型二、普通数字式检测仪表(a )模数转换式――A/D 转换器把直流电压转换成数字 (b) 脉冲计数式――计数器对传感器脉冲进行计数.三、微机化检测系统具有普通的模拟式和数字式检测仪表所没有的新特点和新功能: (1)自动调零功能 (2)量程自动切换功能 (3)多点快速测量 (4)数字滤波功能 (5)自动修正误差 (6)数据处理功能 ·(7)多媒体功能(8)通信或网络功能 (9)自我诊断功能第2章 检测系统的基本特性2.1.2检测系统的静态性能指标 一、 测量范围和量程 1、 测量范围:(x min ,x max )x min ――检测系统所能测量到的最小被测输入量(下限) 】 x max ――检测系统所能测量到的最大被测输入量(上限)。
《现代检测技术及仪表》思考题与习题参考答案第1章绪论1-1 测控仪表在控制系统中起什么作用?答:检测仪表完成对各种过程参数的测量,并实现必要的数据处理;控制仪表是实现各种作用的手段和条件,它将检测得到的数据进行运算处理,实现对被控变量的调节。
1-2 典型测控系统由哪些环节构成?答:一个典型的测控仪表系统所包含的自动控制装置有测量变送器(检测仪表)、控制器和执行器,另外还有被控对象。
1-3 典型测控系统中各环节的作用是什么?答:(1)测量变送器(检测仪表)测量被控变量并将其转化为标准、统一的输出信号。
(2)控制器接受变送器送来的信号,与希望值相比较得出偏差,并按某种运算规律算出结果,然后将此结果用标准、统一的信号发送出去。
(3)执行器自动地根据控制器送来的信号值来改变阀门的开启度。
第2章检测方法及技术2-1 简述参数检测过程。
答:一般来说,检测的过程就是用敏感元件将被测参数的信息转换成另一种形式的信息,通过显示或其他形式被人们所认识。
2-2 根据敏感元件的不同,参数检测的方法一般可分为哪些?答:根据敏感元件的不同,参数检测的方法一般可分为:光学法利用光的发射、透射、折射和反射定律或性质,用光强度(常常是光波波长的函数)等光学参数来表示被测量的大小,通过光电元件接收光信号。
辐射式温度计、红外式气体成分分析仪是应用光学方法进行温度和气体成分检测的例子。
力学法也称机械法,它一般是利用敏感元件把被测变量转换成机械位移、变形等。
例如利用弹性元件可以把压力或力转换为弹性元件的位移。
热学法根据被测介质的热物理量(参数)的差异以及热平衡原理进行参数的检测。
例如热线风速仪是根据流体流速的大小与热线在流体中被带走的热量有关这一原理制成的,从而只要测出为保证热线温度恒定需提供的热量(加热电流量)或测出热线的温度(假定热线的供电电流恒定)就可获得流体的流速。
电学法一般是利用敏感元件把被测变量转换成电压、电阻、电容等电学量。
一. 测试系统的组成测试系统的组成通常以信号传递的流程来划分。
通常由各种传感器将非电被测量转换成电信号,然后经信号调理(信号放大、信号滤波、信号转换等)、数据采集、信号处理后显示并输出。
以上设备加上系统所必需的交、直流稳压电源和必要的输入设备(如开关、按钮、拨盘、键盘等)便组成一个完整的检测系统。
(1) 传感器是测试系统与被测对象直接发生联系的器件或装置。
作用:感受指定被测参量的变化,并按一定的规律转换成一个相应的便于传递的输出信号。
(2)信号调理作用:对传感器输出微弱信号进行再加工,以便显示或供进一步处理。
对信号调理电路的一般要求是:(1)能准确转化、稳定放大、可靠地传输信号;(2)信噪比高(信噪比越高说明混在信号里的噪声越小),抗干扰性能要好。
(3)数据采集作用:对信息调理后的连续模拟信号进行离散化并转换成与模拟信号电压幅度相对应的一系列数值信息,同时以一定的方式把这些转换数据及时传递给微处理器或依次自动存储。
数据采集系统的主要性能指标是:(1)输入模拟电压信号范围;(2)转换速率;(3)分辨率,通常以模拟信号输入为满度时的转换值的倒数来表征;(4)转换误差,通常指实际转换数值与理想A/D转换器理论转换值之差。
(4)数据处理信号处理模块是现代测试仪表、测试系统和各类控制的中枢环节,其作用和人的大脑相似。
信号处理模块通常以各种型号的单片机、微处理器为核心来构建,对高频信号和复杂信号的处理有时需增加数据传输和运算速度快、处理精度高的专用高速数据处理器(DSP)或直接采用工业控制计算机。
(5)信号显示作用:显示被测参量的瞬时值、累积值或其随时间的变化情况(6)信号输出作用:把测量值及时传送给控制计算机、可编程控制器(PLC)或其它执行器、打印机、记录仪等,从而构成闭环控制系统或实现打印(记录)输出。
二.电参量测量技术(1)频率的测量方法可以分为:对于频率的测量,常用的方法有直接测频法和测周法.a.直接测频法是通过测量标准闸门时间内待测信号的脉冲数而计算出待测信号频率的,由于闸门时间通常不是待测信号周期的整数倍,因此存在最大±1的待测信号脉冲误差,只能在信号频率较高时采用b.测周法是通过测量待测信号的周期并求其倒数而求得其频率的,在待测信号的一个周期内也存在最大±1的标准信号脉冲误差,只能在信号频率较低时采用.这两种频率测量方法都存在局限性,并难以实现宽频带、高精度测量三.力学检测技术压力是垂直而均匀地作用在单位面积上的力,即物理学中常称的压强。
1.传感器和传感器的分类。
答:i、大体分为物理化学生物三大类。
ii、按构成原理分:1、物性型传感器:物理特性变化实现信号转换,如热、光敏电阻;2、结构型传感器:利用结构参数变化实现信号转换,如变极距型电容式传感器、变气隙型电感式传感器。
iii、按输出信号表示形式分:1、模拟式传感器:阻抗型(电阻、电容、电感等阻抗信号)、电压型(电压信号);2、数字式传感器:直接编码式传感器、脉冲计数式传感器、频率式传感器。
2.敏感器与传感器的区别。
1、敏感器:能把被测非电量转换为传感器能够接受和转换的非电量(即可用非电量)的装置或器件。
2、传感器:“能把外界非电信息转换成电信号输出的器件或装置”或“能把非电量转换成电量的器件或装置”。
3、二者异同:如果把传感器称为变换器,那么敏感器则可称作预变换器。
敏感器与传感器虽然都是对被测非电量进行转换,但敏感器是把被测非电量转换为可用非电量,而不是象传感器那样把非电量转换成电量。
3.测量误差。
一、测量误差的表达方式有以下三种:1、绝对误差:测量值x偏离被测参数真值A₀的程度Δx;2、相对误差:1)实际相对误差:实际相对误差是指绝对误差Δx与被测量A₀的真值得百分比值;2)示值相对误差:示值相对误差是指绝对误差Δx与仪器的示值x的百分比值。
为减小示值误差,当选择仪器仪表量程时,应使被测量的数值接近满度值,一般使这类仪器仪表工作在不小于满度值2/3的区域。
3、引用误差:检测系统示值绝对误差Δx与仪表量程L之比值,称之为仪表示值的引用误差q,常用百分比表示;二、测量误差根据其性质和产生的原因可分为三类:1、随机误差:在相同的测量条件下,重复测量同一量值时,每次测量的大小和符号均以不可预知的方式变化的误差,简称随差。
随差越小,精密度越高。
2、系统误差:在相同测量条件下,多次重复测量同一量值时,测量误差的大小和符号都保持不变,活在测量条件改变时按一定规律变化的误差,简称系差。
系差越小,测量就越准确。
3、粗大误差:在相同条件下,多次重复测量同一量时,明显的歪曲了测量结果的误差,简称粗差。
粗差应该科学的舍弃。
4.金属热电阻和热敏电阻的温度特性区别。
1、金属热电阻:温度特性随温度升高而升高;2、半导体热敏电阻:温度特性视类型而定;5.光电效应分类,光电传感器分类及对应原件。
1、光电效应:1)外光电效应:光线照射下,物体内的电子溢出物体表面的现象称为外光电效应,也叫光电发射,向外发射的电子成为光电子,能产生光电效应的物质称为光电材料。
典型器件有:光电管、光电倍增管。
2)内光电效应:绝大多数高电阻率半导体,受光照射吸收光子能量后,会产生电阻率降低而易于导电的现象,这种现象称为光导效应。
这里没有电子自物质内部向外发射,仅改变物质内部的电阻,因为与外光电效应对应,光电导效应也称之为内光电效应。
典型器件有:光敏电阻、光敏二极管、光敏晶体管。
3)光生伏特效应:在光照射下,由结电场引起的光电效应,成为光生伏特效应。
典型器件有:光电池。
2、光电传感器组成:1)光源2)光学通路3)光电器件4)测量电路3、光电传感器基本类型:根据被测信号转换为光电器件的入射光通量变化的形式,光电传感器可分为以下几类:1)透射式:光源发出一定的光通量,穿过被测对象,部分被吸收,其余到达光敏元件,转变为电信号输出。
2)反射式:光源发出一定的光通量到被测对象,由于物体性质或状态损失了一部分光通量,余下部分反射到光敏器件上。
3)辐射式:光源本身就是被测对象,被测对象发出的光通量被光敏感器件接受。
4)遮挡式:光源发出一定的光通量,射到光敏器件上,光路途中遇到了被测对象遮挡了一部分光,由此改变了光电器件的光通量。
5)开关式:光源与光敏器件间的光路上,有物体时,光路被切断,没有物体时光路畅通。
6.小数点位数越多,测量精度越高这句话是错误的。
7.电感式传感器分类:1、自感式传感器:1)变气隙型自感式传感器(敏感度高,非线性严重)(1)单一式变气隙型自感式传感器(2)差动式变气隙型自感式传感器2)变面积型自感式传感器;3)螺管型自感式传感器(敏感度低,线性好)。
2、互感式传感器(差动变压器):组成:一次线圈、二次线圈、铁芯、衔铁。
3、电涡流式传感器:一、电涡流效应:成块的金属置于激励线圈产生的交变磁场中,金属体内就要产生感应电流,这种电流的流线呈闭合曲线,类似流水涡形状,故称之为电涡流。
二、电涡流传感器分类:1、反射式涡流传感器:1)变气隙型:主要用来测量位移2)变面积型:主要用来测量位移(线性范围和线性度比变气隙型好)3)螺管型:(不存在铁损,线性范围宽,灵敏度较低)2、透射式涡流传感器;8.绝对精度最高,活塞式压力计。
9.***的选择,弹簧压力表。
10.并联压电元件作电荷放大器,量低频信号。
11.玻璃转子流量计垂直安装,流体自下而上。
12.传感器动态特性指标(注意固有频率):1、传递函数:2、阶跃响应和时域动态性能指标:1)阶跃响应;2)时域动态性能指标;3、正弦响应和频域动态性能指标1)稳态正弦响应;2)频域动态性能指标;4、无失真检测条件。
13.螺线管电感传感器,用相频减波测位移。
14.热电偶的材质,合金。
15.光电倍增管,特性取决于阴极材料。
16.超声波,直流电桥(不考虑电容)交流电桥(考虑电容)17.压电传感器的分类:1、压电材料:1)压电晶体[单晶](压电石英晶体和其他单晶);2)压电陶瓷(多晶半导瓷);3)新型压电材料(压电半导体,压电有机高分子材料)。
2、压电元件的串并联:1)串联:使压电传感器时间常数减小,电压灵敏度增大。
适用于电压输出、高频信号测量的场合;2)并联:使压电传感器时间常数增大,电荷灵敏度增大,适用于电荷输出、低频信号测量的场合。
18.容积式流量计分类。
1、椭圆齿轮流量计。
2、腰轮流量计3、刮板流量计19.C CD图像传感器:1、组成:1)MOS光敏元阵列(光电转换);2)读出移位寄存器(转移电荷)。
2、CCD传感器结构:1)线列阵2)面列阵20.光纤传感器:1、光纤的结构:1)纤芯2)包层3)外套2、光纤的种类:i、材料:1)玻璃光纤2)塑料光纤ii、传输模式:1)单模光纤(纤芯的直径只有传输光波波长的几倍,纤芯细,包层厚,传输性好,制造连接困难)2)多模光纤(直径比光波波长大好多倍,其余特性与单模光纤相反)iii、折射率分布:1)阶跃型2)缓变型/梯度型(自聚焦光纤)3、光纤传感器的分类:1)功能型(FF型):以光纤自身作为敏感元件来感受被测量的变化,被测量通过使光线的某些光学特性变化来实现对光纤传输光的调制,因此功能型光纤传感器又称传感型光纤传感器,这类传感器常使用单模光纤。
2)非功能型(NFF型):利用其他敏感元件来感受被测量的变化以实现被测量对光纤传输光的调制,光纤只是作为传播光的介质,因此非功能光线传感器又称为传光线传感器,这类传感器常使用多模光纤。
4、光纤传感器光通量调制方式:1) 辐射式;2) 光纤位移式;3) 插入式;4) 微弯损耗式。
21. 为何要进行冷端补偿温度变化时,电阻应变片的电阻也会变化,而且,由温度所引起的电阻变化与试件应变所造成的电阻变化几乎具有相同数量级,如果不采取温度补偿措施,就会错误地把温度引起的电阻变化当作应变引起的电阻变化,即产生“虚假视应变”。
22. 把两个承受相同应变的应变片接入电桥的相对两臂,是否能补偿温度误差?为什么?把两个承受相同应变的应变片接入电桥的相对两臂,并不能补偿温度误差。
从表3-1-1所列图3-1-15(b )计算公式可知,电桥输出电压为)(22T T k E R R R E U εε+=∆+∆⋅≈,由此可见,温度引起的电阻变化T R ∆也影响电桥输出电压,此时,从电桥输出电压测出的应变并不是真实应变ε,而是)(T εε+,其中包含有虚假视应变即温度误差T ε。
23. 热电偶:1、 基本定律:1) 中间导体定律(测数引用仪表寻线依据):在热电偶回路中接入第三种导体时,只要第三种导体两端温度相同,就不会影响热电偶回路的总热电动势。
2)中间温度定律(制定分度表依据):3)标准电极定律(简化热电偶的选配工作):2、同型热电偶串并联的优缺点。
1)并联:(1)优点:测量多点平均温度,仪表的分度仍和单独配用一个热电偶时一样(2)缺点:当有一只热电偶烧坏时,不能很快察觉出来。
2)串联:(1)优点:热电动势大,精度比单只热电偶高,因此可感受较小信号,或者配灵敏度较低的仪表(2)缺点:只要有一只断路,整个电路就不能工作,个别热电偶短路,将会引起仪表指示值得显著偏低。
24.磁电式传感元件频率低,压电式传感器无法测量低频信号。
1、正压电效应(压电效应):某些电介质,当沿着一定方向对其施力而使它变形时,内部就产生极化现象,同时在它的两个相对的表面上便产生符号相反的电荷;当外力去掉后,又重新恢复不带电的状态;当作用力的方向改变时,电荷的极性也随着改变。
2、逆压电效应(电致伸缩效应):当在电介质的极化方向上施加电场时,这些电介质会产生变形。
25.相同温度条件下,E型热电偶产生的热电势最大,B型最小。
26.A D590测量温度。
外接电压4~30V,AD590相当一恒流源,输出串联10KΩ电阻以测量电压,零度电流输出为273uA,每升高1度加1uA电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