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章综合上机练习
- 格式:doc
- 大小:32.50 KB
- 文档页数:1
第四章单选有以下程序,程序运行后的输出结果是( )#include<stdio.h>int fun (int x,int y){ if (x!=y) return ((x+y)/2);else return (x);}int main(){ int a=4,b=5,c=6;printf("%d\n",fun(2*a,fun(b,c))); return 0;}A.12B.6C。
3 D。
8有以下程序,程序运行的输出结果( ) #include <stdio.h>int f(int x);int main(){int n=1,m;m=f(f(f(n))); printf(“%d\n”,m);return 0 ;}int f(int x){return x*2;}A.8B.4C.1D.2有以下程序,程序执行后变量w中的值是( ) #include<stdio。
h>int funl(double a){return a*=a;}int fun2(double x,double y){double a=0,b=0;a=funl(x);b=funl(y);return (int)(a+b);}int main(){double w;w=fun2(1.1,2.0);……}A。
5。
21 B。
0.0 C。
5。
0 D.5有以下程序,程序运行后的输出结果是()#include<stdio。
h〉int fun(){ static int x=1;x*=2;return x;}int main(){int i,s=1;for(i=1;i〈=3;i++) s*=fun();printf(”%d\n”,s);}A。
10 B。
64 C。
0 D。
30有以下程序,程序运行后的输出结果是( )#include<stdio。
h>int f(int x,int y){return ((y-x)*x);}int main(){int a=3,b=4,c=5,d;d=f(f(a,b),f(a,c));printf(”%d\n",d);}A.10 B。
第4章练习题及参考答案一、判断题(正确Y,错误N)1.现代通信指的是使用电波或光波传递信息的技术。
通信的任务就是传递信息。
2.现代通信就是传递信息,因此书、报、磁带、唱片等都是现代通信的媒介。
3.通信系统中的发送与接收设备称之为“终端”。
4.在通信系统中,计算机既可以用作信源也可以用作信宿,接收和发送的都是数字信号。
5.通信系统中信源和信宿之间必须存在信道,才能实现信息的传输。
6.光纤是绝缘体,不受外部电磁波的干扰。
7.微波可以按任意曲线传播。
8.微波可以经电离层反射传播。
9.与同轴电缆相比,双绞线容易受到干扰,误码率较高,通常只在建筑物内部使用。
10.光纤通信、微波通信、卫星通信、移动通信,它们的任务都是传递信息,只是其传输介质和技术各有不同。
11.微波中继站之间的距离大致与塔高平方成正比。
一般为50公里左右。
12.中低轨道通信卫星相对于地面是静止的。
13.同步轨道上的卫星数目是有限的。
14.卫星通信是微波接力通信向太空的延伸。
15.传输信息量与传输速率是相同的概念。
16.模拟信号是随时间而连续变化的物理量,包含无穷多个值。
17.信道的带宽总是指信道上所能通过的信号的频带宽度。
18.FDM和TDM是指将任意多路信号复合在同一个信道中传输。
19.无线电广播中的中波段和短波段都采用调幅方式用声音信号调制载波信号,而且都利用电离层反射传输信号。
20.调频广播比调幅广播的声音质量好,原因是调频广播的传输频带较宽,且外界信号不会对声音的频率形成干扰。
21.在有线电视系统中,通过同轴电缆传输多路电视信号所采用的信道复用技术是频分多路复用。
22.采用频分复用技术传输的多路信号一定是模拟信号。
23.在蜂窝移动通信系统中,所有基站与移动交换中心之间均通过光纤传输信息。
上机综合练习题作业完成要求:将各题的结果截图或复制粘贴在每道题后,最后一次课完成后以电子版的形式交给学委汇总一并打包发至****************邮箱。
(一)为研究人们对不同品牌牛奶的偏好情况,一家调查公司随机调查了100名消费者。
表1是消费者性别及其所偏好的牛奶品牌记录。
生成频数分布表,观察不同性别的消费者及其所偏好的牛奶品牌的分布情况,并进行描述性分析。
(二)奥运会男子25米手枪速射比赛中,先根据预赛成绩确定进入决赛的运动员。
在决赛中,每名运动员进行20枪射击,然后将预赛成绩和决赛成绩加总得出最后的排名。
在2008年8月举行的第29届北京奥运会男子25米手枪速射决赛中,进入决赛的前6名运动员最后20枪的决赛成绩如表2所示。
要求:根据上述各运动员射击成绩绘制箱线图。
(三)在某大学随机抽取60名大学生,调查到他们的性别、家庭所在地和月生活费支出数据(单位:元),如表3所示。
表3 60名大学生的调查数据要求:按性别和家庭所在地分类,分别描述不同性别和不同家庭所在地的大学生月生活费支出的特征。
(四)一家食品生产企业以生产袋装食品为主,按规定每袋的标准重量应该为100克。
为检查每袋重量是否符合要求,企业质监部门从某天生产的一批食品中随机抽取25袋,测得每袋重量如表4所示。
要求:假定食品重量服从正态分布,可否认为该天生产的食品重量是符合标准的?(提示:假设检验)(五)为研究销售收入与广告支出之间的关系,随机抽取20家医药生产企业,得到它们的销售收入和广告支出的数据,如表5所示。
表5 20家医药生产企业的销售收入和广告支出单位:万元6 4418.6 426.37 5845.4 679.08 7313.0 847.39 5035.4 470.910 4322.6 393.811 6389.5 701.012 4152.2 294.013 5544.8 442.614 6095.1 635.015 3626.2 260.516 3745.4 305.017 5121.8 624.718 5674.5 600.019 4256.6 299.620 5803.7 646.0要求:(1)绘制散点图,分析销售收入与广告支出之间的关系;(2)计算销售收入与广告支出之间的相关系数;(3)求销售收入与广告支出的回归方程,并解释判决系数的含义。
第4章图形处理功能1 内容简介基本内容主要包括:(1)二维图形(2)三维图形(3)图形处理的基本技术2 达到的目标(1)掌握二维图形的绘制。
(2)掌握三维图形的绘制。
(3)掌握图形处理的基本技术3 具体内容3.1 二维图形3.1.1 基本绘图命令(1)当plot函数仅有一个输入变量例4-1y=[5 2 3 8 5]; %y 行矩阵plot(y) %一条线例4-2y=[5 2 3 8 5;2 4 3 1 5;1 1 1 1 1]; %y 矩阵plot(y) %5条线,等于矩阵的列数(2)当plot函数有两个输人变量例4-3x=0:0.01*pi:pi;y=sin(x).*cos(x);plot(x,y)例4-3x=0:0.01*pi:pi;y=[sin(x);cos(x); sin(x).*cos(x)];plot(x,y)例4-4x1=0:0.01*pi:pi;x2=pi:0.01*pi:2*pi;x=[x1' x2'];y=[sin(x1') cos(x2')];plot(x,y)例4-5x1=1:5;x2=6:10;y1=x1;y2=2*x2;plot([x1;x2],[y1;y2])%plot([x1' x2'],[y1' y2'])(3)当plot函数有三个输入变量时MATLAB语言中提供的对曲线的线型、颜色以及标识的控制符如表4.l所示。
例4-6 绘制带有显示属性设置的二维图形。
x=0.5*pi: 0.1*pi:2*pi;y=sin(x);z=cos(x);plot (x, y, '--ko', x, z, '-. r*')3.1.2 特殊的二维图形函数(1)特殊坐标系的二维图形函数(a)对数坐标例4-7 绘制X坐标为对数坐标的二维图形。
x=0.5*pi: 0.1*pi:2*pi;y=sin(x);semilogx (x, y, '-ro')(b)极坐标例4-8绘制极坐标下的二维图形。
《新编大学计算机应用基础》各章习题与上机实践参考答案或答题说明第一章习题与上机实践参考答案或答题说明一、选择题:01-05 A B A A A 06-10 A D C C B 11-15 A B D D B 16-20 C D B C C 21-25 C A D A B 26-27 C C二、数制转换题:1、将下列各进制数按权展开。
(1001101.101)2(56.214)10(364.75)8(6B4F.26)162、将下列二进制数分别转换为十进制数、八进制数和十六进制数。
(101010111)2=343(1000011101)2=541(1101010011)2=8513、将下列各进制数转换为二进制数。
(1101011.01)2=(1101011.01) 2(64.21)10=(1000000.0011) 2(374.26)8=(11111100.01011) 2(7D9C.24)16=(111110110011100.001001) 2三、简答题:1、计算机硬件系统由:运算器,控制器.存储器,I/O设备组成。
运算器;完成算数和逻辑运算控制器:根据指令的要求控制和协调其他各部件工作。
存储器:存储程序和数据输入设备:将外部信息以一定格式输入到计算机系统。
输出设备:将计算机系统的信息提供给外部设备。
2、①、采用高速器件②、采用cache(高速缓冲存储器)③、采用多提交叉存储器④、采用双端口存储器⑤、加长存储器的字长四、操作实践题:1、查找相关资料或到电脑城实地调查,写出一套完整的装机配置。
2、对照所学内容或到电脑城实地观察,动手拆装一台完整的台式电脑。
第二章习题与上机实践参考答案或答题说明一、选择题:1、C、B2、A、C3、C4、B、A5、B6、C7、A8、B9、A 10、B 11、D 12、B 13、D 14、C 15、A 16、B 17、D 18、B 19、A 20、C二、简答题:1、Windows 7有四个默认库,分别是视频、图片、文档和音乐。
第四章上机习题1考虑两点边值问题⎪⎩⎪⎨⎧==<<=+.1)1(,0)0(10 ,22y y a a dx dy dx y d ε 容易知道它的精确解为ax e e ay x +---=--)1(111εε为了把微分方程离散化,把[0,1]区间n 等分,令h=1/n ,1,,1,-==n i ih x i得到差分方程,21211a hy y h y y y i i i i i =-++-++-ε简化为 ,)2()(211ah y y h y h i i i =++-+-+εεε从而离散化后得到的线性方程组的系数矩阵为⎥⎥⎥⎥⎥⎥⎦⎤⎢⎢⎢⎢⎢⎢⎣⎡+-++-++-++-=)2()2()2()2(h h h h h h h A εεεεεεεεεε 对,100,2/1,1===n a ε分别用Jacobi 迭代法,G-S 迭代法和SOR 迭代法求线性方程组的解,要求有4位有效数字,然后比较与精确解得误差。
对,0001.0,01.0,1.0===εεε考虑同样的问题。
解 (1)给出算法:为解b Ax =,令U L D A --=,其中][ij a A =,),,,(2211nn a a a diag D = ,⎥⎥⎥⎥⎥⎥⎦⎤⎢⎢⎢⎢⎢⎢⎣⎡------=-00001,21323121n n n n a a a a a a L,⎥⎥⎥⎥⎥⎥⎦⎤⎢⎢⎢⎢⎢⎢⎣⎡------=-0000,122311312 n n n n a a a a a a U 利用Jacobi 迭代法,G-S 迭代法,SOR 迭代法解线性方程组,均可以下步骤求解: step1给定初始向量x0=(0,0,...,0),最大迭代次数N ,精度要求c ,令k=1 step2令x=B*x0+gstep3若||x-x0||2<c ,算法停止,输出解和迭代次数k ,否则,转step4 step4若k>=N,算法停止,迭代失败,否则,令x0=x ,转step2在Jacobi 迭代法中,B=D -1*(L+U),g=D -1*b在G-S 迭代法中,B=D -1*(L+U),g=D -1*b在SOR 迭代法中,B=(D-w*L)-1*[(1-w)*D+w*U],g=w*(D-w*L)-1*b另外,在SOR 迭代法中,上面算法step1中要给定松弛因子w ,其中0<w<2 为计算结果,规定w=0.5。
上机4参考答案三、1.⑴f[0]= 0 ;f[i]= 1 ;for(k= 2 ;k< N ;k++){f[k]=f[k-1]+f[k-2];}(2)程序输出的结果是:0 1 1 23 5 8 1321 34 55 89144 233 377 610987 1597 2584 41812.(1)a[i][p]:表示每行中绝对值最小的数i:表示该数所在的行p:表示该数所在的列(2)程序运行的结果是:3 (0,2)2 (1,1)-1 (2,3)3. for(i=0;i<5;i++){for( j=0;j<i;j++ ) /*输出每行前面的空格*/ printf ("%c",space);for( j=0;j<5;j++ ) /*输出每行的星号*/printf ("%c ",' *;printf( n”“);}4./*(1)按字符逐个输入和输出*/#i nclude <stdio.h>int main(){char str[6];int i;for(i=0;i<5;i++)scanf ("%c",&str[i]);for (i=0;i<5;i++)printf ("%c",str[i]);printf( n ”“);return 0;}/*(2)按字符串输入和输出*/#i nclude <stdio.h>int main(){char str[6];gets(str);puts(str);return 0;}for(i=0;i<5;i++) /*与初始化中的5个人进行比较*/ if (strcmp( name,classStu[i]) ==0)flag=1;if ( flag==1 )printf("%s 是这个班的。
\n",name);elseprintf("%s 不是这个班的。
『嗨威说』算法设计与分析-PTA程序存储问题删数问题最优合并问题(第四章上机实践报告)本⽂索引⽬录:⼀、PTA实验报告题1 :程序存储问题 1.1 实践题⽬ 1.2 问题描述 1.3 算法描述 1.4 算法时间及空间复杂度分析⼆、PTA实验报告题2 :删数问题 2.1 实践题⽬ 2.2 问题描述 2.3 算法描述 2.4 算法时间及空间复杂度分析三、PTA实验报告题3 :最优合并问题 3.1 实践题⽬ 3.2 问题描述 3.3 算法描述 3.4 算法时间及空间复杂度分析四、实验⼼得体会(实践收获及疑惑)⼀、PTA实验报告题1 :程序存储问题 1.1 实践题⽬: 1.2 问题描述: 题意是,题⼲给定磁盘总容量和各个⽂件的占⽤空间,询问该磁盘最多能装⼏个⽂件。
1.3 算法描述: 签到题,只需要将各个⽂件从⼩到⼤排序,并拿⼀个变量存储已占⽤的容量总和,进⾏对⽐即可得到结果。
#include<bits/stdc++.h>#include<algorithm>using namespace std;#define MAXLENGTH 1000int interger[MAXLENGTH];int main(){int num,length;int sum = 0;int counter = 0;int m = 0;cin>>num>>length;for(int i=0;i<num;i++){cin>>interger[i];}sort(interger,interger+num);while(true){if(sum+interger[m]>length||counter==num)break;sum+=interger[m];counter++;m++;}cout<<counter<<endl;return0;} 1.4 算法时间及空间复杂度分析: 整体算法上看,输⼊需要O(n)的时间进⾏输⼊,最快⽤O(nlogn)的时间复杂度进⾏排序,使⽤O(n)的时间进⾏结果叠加,总时间复杂度为O(nlogn),时间复杂度花费在排序上。
第四套上机练习题班级:姓名:学号:说明:W ord、Excel试题使用A4纸、竖向输出,上、下、左、右页边距分别设置为2.5厘米。
1.Word 2003题(1)请输入下面的文本,并按图片格式排版,然后存为:考生姓名.doc。
(2)使用公式编辑器编辑如下公式,并插入到:考生姓名.doc文件中(变量加粗、斜体,数字、符号加粗、正体,标准变量11磅,上、下标8磅,符号14磅)。
2.Excel 2003题利用Excel 2003制作一个职工工资表,包括有如下项目:月份、编号、姓名、标准工资、浮动工资、岗位、工龄、加班、房费、储蓄、实发。
表样如下:(1)新建工作簿,在Sheet1工作表中完成上表的输入。
(2)计算每个人的“实发”工资,计算公式如下:实发=标准工资+浮动工资+岗位*100+工龄*10+加班-房费-储蓄(3)将Sheet1工作表重命名为“工资表”。
(4)将工作表进行格式化,包括加实线边框、宋体、字号为14、采用默认的对齐方式,将标题行加6.25%灰色图案,并将各列调整到最适合的宽度。
(5)将文件名存为:考生姓名.xls。
3.Powerpoint题将以上内容做成制作幻灯片格式要求:(1)建立演示文稿。
第一张幻灯片版式为“标题幻灯片”,标题为“上机实习题(4)考试结果”,副标题为“作者:考生姓名”(楷体_GB2312、32磅);第二张幻灯片为“西江月·题栗阳三塔寺”(楷体_GB2312、54磅、蓝色、阴影)和诗的内容。
第三张幻灯片为编辑的公式;第四张幻灯片为:“职工工资表”。
(2)自由设置幻灯片的背景效果。
(3)自由设置幻灯片动画效果和声音效果。
(4)以:考生姓名.ppt为名保存幻灯片。
4.Windows 题(1)以考生姓名为文件名,创建一文件夹。
(2)将以上生成的各文件拷贝到考生文件夹中。
(3)将考生文件夹生产一个压缩文件。
5.网络题写一封电子邮件,发给hzg901@,主题为“上机实习题(4)考试结果”,内容为:“见附件”,同时将压缩文件作为附件插入到邮件中。
第四章综合上机实验内容与操作
一、查询操作作业
(1)查询学号为2002151122学生选修课程的课程名;
(2)查询无先修课的课程的课程名和学时数;
(3)统计无先修课的课程的学分总数;
(4)统计每位学生选修课程的门数、学分及其平均成绩;
(5)统计选修每门课程的学生人数及各门课程的平均成绩;
(6)找出平均成绩在85分以上的学生,结果按系分组,并按平均成绩的升序排列;
(7)查询选修了“1”或“2”号课程的学生学号和姓名;
(8)查询选修了课程名为“信息系统”且成绩在90分以下的学生的学号、姓名和成绩;
(9)查询每位学生选修了课程的学生信息(显示:学号,姓名,课程号,课程名,成绩);
(10)查询没有选修课程的学生的基本信息;
(11)查询选修课程成绩至少有一门在80分以上的学生学号;
(12)查询选修课程平均成绩在80分以上的学生学号;
(13)查询每个系中年龄最大的学生的基本信息(显示:学号,姓名,所在系,年龄);
二、视图定义与操作实验内容
1.以S , C , SC表为基础完成以下视图定义及使用
2.定义“IS”系学生基本情况视图V_IS 并查询结果;
3.将S,C,SC表中学生的学号,姓名,课程号,课程名,成绩定义为视图V_S_C_G 并查询结果;
4.将各系学生人数,平均年龄定义为视图V_NUM_AVG并查询结果;
5.定义一个反映学生出生年份的视图V_YEAR并查询结果;
6.将各位学生选修课程的门数及平均成绩定义为视图V_AVG_S_G并查询结果;
7.将各门课程的选修人数及平均成绩定义为视图V_AVG_C_G并查询结果;
8.通过视图V_IS,分别将学号为“S1”和“S4”的学生姓名更改为
“S1_MMM”,”S4_MMM”并查询结果;
9.通过视图V_IS,新增加一个学生记录('S12','YAN XI',19,'IS'),并查询结果;
10.通过视图V_IS,新增加一个学生记录('S13','YAN XI',19,'MA'),并查询结果;
11.通过视图V_IS,删除学号为“S12”和“S3”的学生信息,并查询结果;
12.要通过视图V_S_C_G,将学号为“S12”的姓名改为“S12_MMM”,是否能实现?13.要通过视图V_AVG_S_G,将学号为“S1”的平均成绩改为90分,是否可以实现?
三、本次实验的作业要求
1、完成本次作业要求中所有的操作,形成调试成功的查询语句上交;以电子文档形式上交,不必手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