双氯芬酸钠自乳化给药系统的研制
- 格式:pdf
- 大小:235.64 KB
- 文档页数:3
ChineseJournal01NewDrugs2003,V—o—1.12—N—o.—1—210pL注入液相色谱仪,记录色谱图。
另精密称取干燥至恒重的甲磺酸酚妥拉明对照品约10rag置100mL量瓶中,用0.1mol・L’1盐酸稀释至刻度,摇匀,精取2mL置10mL量瓶中,精密加入内标液(02rag-mL。
1萘甲醇液)0,8mL,用甲醇稀释至刻度。
即为对照品溶液,同法测定,按内标法峰面积计算每片药物溶出量,限度为标示量的80%。
该速释片经1min取样检测,其主药溶出度均大于80%,符合药典规定。
3批甲磺酸酚妥拉明速释片的溶出度试验结果见表l。
表l三批甲磺鞋酚妥拉明琏释片溶出度测定绪集n=6讨论±垦堑堑型查!!!!堡整!!查蔓望塑剂溶出度的测定要求。
经该方法测定的甲磺酸酚妥拉明速释片的溶出非常迅速,45s即可完全溶出,达到了最佳的体外释放效果。
该速释片制备过程中采用的是粉末直接压片工艺,处方中没有粘台剂,片子崩解后,药物即可分散成压片前的粉末状态,而且甲磺酸酚妥拉明又是水溶性很好的药物,所以片子迅速崩解后,药物随之迅速溶出。
【作者简介]高春生(1970),男.助理研究员,主要从事药物制剂研究。
联系电话:(010)66931638,E—mail:gaochurt—sheng@elongcom。
【参考文献][1]FredLMethodsandformulationformodulatingthehumansexualresponse[P]USpatent:9605816199610—31[2]单利,高春生,崔光华反向高敢液相色谱洼测定甲磺醢酚妥拉明速释片的含量[J]药物分析杂志,2000,20(I):4143本实验建立的测定甲磺酸酚妥拉明速释片溶出度的HPLC内标法准确、灵敏、专属性好,能满足片(收稿日期:2003—06—25任回日期:2003—0821)复方双氯芬酸钠注射液的研制谢俊,周建平,黄春玉(中国药科大学药剂教研室,南京210009)[摘要]目的:研制复方藏氯莽酸钠注射液。
双氯芬酸钠巴布剂的研制及体内外透皮动力学研究的开题报告一、研究背景和意义退热镇痛药是临床上常用的药物之一,其中双氯芬酸钠是一种非甾体抗炎药(NSAID),具有较强的镇痛、抗炎、退热等作用,广泛用于关节炎、腰痛等疼痛性疾病的治疗。
由于双氯芬酸钠口服存在药物代谢不足、易引起消化系统副作用等缺点,因此研发一种透皮给药产品显得尤为重要和有益。
近年来,以贴剂和凝胶剂为主的透皮给药剂型在靶向治疗方面发挥了巨大的作用。
本研究将开发一种基于透皮给药剂型的双氯芬酸钠巴布剂,该剂型可通过皮肤渗透将药物迅速传递到病灶处,以达到更好的治疗效果,降低副作用。
二、研究内容和方案本研究旨在开发一种双氯芬酸钠巴布剂,通过透皮递送药物,以实现最大化的药效。
主要研究内容和方案如下:1.剂型的研发:采用凝胶剂和贴剂的配方和工艺研发,制成透皮给药贴剂和凝胶剂,以评估剂型的外观、黏度、贴着性等性能。
2.体外渗透性研究:选取透皮给药的最佳载体,通过封闭室实验,研究双氯芬酸钠的透皮渗透性,确定其药物释放动力学。
3.体内药代动力学研究:通过离体皮肤渗透实验和小鼠体内外透皮动力学研究,探究有效渗透剂的类型和浓度对双氯芬酸钠的体内外代谢差异及其对药物达到的目标组织的影响。
4.剂量和安全性评估:对双氯芬酸钠贴剂和凝胶剂的剂量效应和安全性进行评估,评估其毒性、过敏反应等安全性问题。
三、研究进度和计划第一年:从透皮给药的适合载体出发,研发样品贴剂和凝胶剂,对药物的渗透性能进行体外观察,建立药物的体内动力学模型。
第二年:确定贴剂和凝胶剂最优的载体,并选择有效渗透剂的类型和浓度,对体内外透皮动力学进行进一步研究。
第三年:以最优载药体系进一步进行透皮动力学实验,探讨药物的更详细的药代动力学,同时对剂量和安全性进行评估,研究出高质量和安全性的双氯芬酸钠巴布剂。
四、预期成果本研究的预期成果包括:1.开发出基于透皮给药剂型的双氯芬酸钠巴布剂,并结合理论分析和临床数据验证其药效达到最大化。
专利名称:一种双氯芬酸钠双释放肠溶制剂及其制备方法和控制方法
专利类型:发明专利
发明人:张凯,谢隆,谢雁鸣,郭彧,伍彪,陈腊梅,艾风
申请号:CN201310097655.0
申请日:20130325
公开号:CN103142558A
公开日:
20130612
专利内容由知识产权出版社提供
摘要:本发明涉及一种双氯芬酸钠双释放肠溶制剂及其制备方法和控制方法。
以重量百分含量的微晶纤维素11%~44%,乙基纤维素2%~5%,聚维酮3%~10%,尤特奇S1001%~6%,尤特奇RL PO2%~16%,尤特奇RS PO2%~12%,柠檬酸三丁酯1.5%~12%,氢氧化钠0.01%~
0.1%,丙二醇0.05%~1%,滑石粉6%~15%,二氧化硅0.1%,二氧化钛0.3%,二甲硅油0.3%为组分,分别制得A、B两种释放机理药丸,制成双层片剂、胶囊剂或颗粒剂。
其中,制成的中间产品在激发光谱通带为5.0nm,发射光谱通带为10.0nm,激发波长340nm,发射波长510nm条件下其荧光强度为330~380。
本发明的双氯芬酸钠双释放肠溶制剂质量符合标准,在生产前进行质量控制,能减少返工,节约生产成本、降低能耗、提高生产效率。
申请人:深圳国源国药有限公司
地址:518112 广东省深圳市龙岗区南湾街道上李朗社区李朗北路101号5#厂房4-5楼、3楼B区国籍:CN
更多信息请下载全文后查看。
专利名称:一种双氯芬酸钠的口服缓释制剂及其制备方法专利类型:发明专利
发明人:朱学东,陈女贞,封思阳,周礼明
申请号:CN202110007654.7
申请日:20210105
公开号:CN112587493A
公开日:
20210402
专利内容由知识产权出版社提供
摘要:本发明属于医药制剂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含有双氯芬酸钠的口服缓释制剂,并公开了其制备方法:双氯芬酸钠与内层载体溶于内层溶剂中,外层载体溶于外层溶剂中,经同轴静电喷雾法制备而得双氯芬酸钠微囊,后加入填充剂混匀,制粒,加其他药用辅料压片即得,本发明创造性的将静电喷雾技术应用于双氯芬酸钠缓释制剂,缓释效果良好,可有效降低胃肠道副反应,提高了患者的顺应性,适合临床用药发展的需要。
申请人:南京易亨制药有限公司
地址:211899 江苏省南京市江北新区天浦路22号
国籍:CN
更多信息请下载全文后查看。
【原创】双氯芬酸钠肠溶片原研处方工艺分析“蒲公英毒手药王原创,转载请注明并与作者联系。
”1.概述双氯芬酸钠肠溶片原研单位为诺华制药,已经进口到中国。
适应症为1.炎性和退行性风湿病:类风湿性关节炎、青少年型类风湿性关节炎、强直性脊椎炎、骨关节炎和脊椎关节炎。
脊椎痛性综合征。
2.非关节性风湿性病,如肩痛,腱鞘炎,滑囊炎,肌痛及运动后损伤性疼痛等。
3.痛风急性发作。
4.创伤后及术后炎症性疼痛如:创伤后,劳损后,牙痛,头痛等;妇科中出现的疼痛或炎症,例如:原发性痛经或附加炎。
5.对耳、鼻、喉的严重痛性感染可作为辅助治疗药,例如:咽扁桃体炎,耳炎。
原发疾病可根据一般治疗原则给予适当的治疗。
6.对成年和儿童的发热有解热作用。
药效作用分组:抗炎和抗风湿药物,非甾体类,乙酸衍生物和相关物质(ATC编码:M01A B05)。
作用机理本品含双氯芬酸钠系非甾体类化合物,具有明显的抗风湿、消炎、镇痛及解热作用。
试验证明,抑制前列腺素合成是双氯芬酸钠药理作用的主要机制。
前列腺素是导致炎症、疼痛和发热的主要因素。
用本品治疗风湿病,其抗风湿和镇痛作用都有很好的临床效果,特点是明显地缓解临床体征和症状,如静息时疼痛,运动时疼痛,晨僵及关节肿胀,并能改善其功能。
对创伤后和术后的炎症,本品可迅速缓解自发性疼痛,运动性疼痛,并能减轻炎性水肿和创伤性水肿。
对于原发性痛经,本品可缓解其疼痛并减少出血。
临床试验发现,本品对中度至重度非风湿性疼痛疗效显著。
体外试验表明,在相当于体内能达到的浓度水平,本品不抑制软骨中蛋白多糖的生物合成。
临床前安全数据双氯芬酸前临床数据来自于急性和重复剂量毒性研究,遗传毒性,致突变毒性及致癌性研究,研究显示治疗剂量不会对人类产生特殊危害。
没有证据显示在小鼠、大鼠或家兔中双氯芬酸有潜在的致畸作用。
双氯芬酸不影响大鼠亲代的生育能力。
其后代在产前、围产期和产后的发育也没有受到影响。
吸收:当肠溶片通过胃进入小肠之后,其中的双氯芬酸可迅速完全地被吸收。
一种双氯芬酸钠的合成方法1. 双氯芬酸钠简介双氯芬酸钠是一种非甾体抗炎药物,广泛应用于解热、镇痛和抗炎等领域。
与单一的双氯芬酸相比,双氯芬酸钠具有更高的水溶性和更快的吸收速度,因此更适合于口服用药。
2. 双氯芬酸钠的制备方法双氯芬酸钠的制备方法可以分为两步:2.1 合成双氯芬酸双氯芬酸的合成方法有多种,其中比较经典的是以下几步:1. 苯甲酸与氢氧化钠反应,生成苯甲酸钠;2. 苯甲酸钠和二氧化碳反应,生成苯乙酸;3. 苯乙酸和氯化亚砜反应,生成苯乙酸氯代酰;4. 苯乙酸氯代酰和苯并氧杂环康复铜(Ⅰ)催化剂反应,生成双氯芬酸。
2.2 双氯芬酸钠的制备将双氯芬酸与碳酸钠反应,生成双氯芬酸钠。
具体反应过程如下:双氯芬酸 + 碳酸钠→ 双氯芬酸钠 + 二氧化碳↑通过这两步反应,就可以得到双氯芬酸钠。
这种方法简单、经济、产量高,并且可以在大规模生产中得到应用。
3. 双氯芬酸钠的应用双氯芬酸钠是一种常用的解热镇痛药物,广泛用于治疗头痛、牙痛、肌肉骨骼疼痛、关节炎等各种疼痛和炎症性疾病。
同时,它还可用于辅助治疗风湿性关节炎、强直性脊柱炎、红斑狼疮等自身免疫性疾病。
此外,双氯芬酸钠还可以用于退烧和缓解流感、喉咙痛等症状。
4. 双氯芬酸钠的禁忌症和注意事项由于双氯芬酸钠具有一定的毒性和副作用,因此在使用时需注意以下几点:1. 对双氯芬酸钠过敏者不得使用;2. 有胃肠道出血风险、有高血压、心血管疾病、感染性疾病、肝肾功能不全、孕妇和哺乳期妇女等不宜长期或过量使用;3. 双氯芬酸钠可引起头痛、恶心、呕吐、腹泻等不良反应,应遵医嘱使用;4. 禁止与酒精、氯丙嗪等药物同时使用。
总之,在使用双氯芬酸钠时,必须严格按照医嘱使用,避免不当使用造成不必要的健康损害。
双氯芬酸钠自乳化给药系统的研制卫世杰;霍务贞;于梦;陈雨【期刊名称】《西北药学杂志》【年(卷),期】2012(027)004【摘要】目的研制双氯芬酸钠自乳化给药系统.方法通过测定双氯芬酸钠在各种溶剂中的平衡溶解度,选择适宜油相、乳化剂、助乳化剂,并在此基础上绘制伪三元相图.通过对各处方比例的筛选,结合各处方载药量以及所形成微乳的稳定性,确定最佳处方.结果以油相为三辛酸/癸酸甘油酯,乳化剂为Cremophor EL,助乳化剂为丙二醇,Km1为4∶1,Km2为1∶9,双氯芬酸钠在微乳中的质量浓度为25 g·L-1,该处方为最佳处方.结论所研制的自乳化给药系统具有粒径小、载药量高、性质稳定的优势,可作为进一步研究的基础.%Objective To develop the formulation of diclofenac sodium self microemulsifying drug delivery system(SEDDS). Methods Through solubility experiment,the stability of microemulsion and drug loading,the optimum formulation was selected by pseudot ernary phase diagrams. Results In the selected formulation, octyl decyl acid triglycerate, cremophor EL and propylene glycol were screened as the oil phase,emulsifier and co emulsifier, respectively. Km1 is 4 :1 and Km2 is 1 : 9. The microemulsion contains 25 g · L-1 diclofenac sodium. Conclusion The self microemulsifying drug delivery system was sucessfully prepared with a high drug loading.【总页数】3页(P348-350)【作者】卫世杰;霍务贞;于梦;陈雨【作者单位】广东药学院药科学院,广州,510006;广东药学院中药开发研究所,广州,510006;广东药学院药科学院,广州,510006;广东药学院药科学院,广州,510006【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R943.4【相关文献】1.穿琥宁自乳化给药系统处方筛选及评价 [J], 王浩;崔名全;尹蓉莉;慈志敏;余泉毅2.钙离子通道阻滞剂自乳化给药系统的形成机理 [J], 何芮;王晓娜;王歆悦;邱娅;杨胜勇;尹宗宁3.西罗莫司自乳化给药系统及其固体化研究 [J], 刘志宏;胡雄伟;陶春;张晶;宋洪涛4.HPLC-ELSD法测定双氯芬酸钠自乳化缓释片中双氯芬酸钠的含量 [J], 霍务贞;李苑新;朱盛山5.胡椒碱对紫杉醇自乳化给药系统口服生物利用度的影响 [J], 全姬善;于婷;李梅;杨萍;孙鹏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复方双氯芬酸钠注射液的研制
谢俊;周建平;黄春玉
【期刊名称】《中国新药杂志》
【年(卷),期】2003(12)12
【摘要】目的:研制复方双氯芬酸钠注射液.方法:以提高澄明度和稳定性为指标筛选处方及制备工艺.结果:注射液采用40%的PEG400和1,2-丙二醇(3:1)为混合溶剂,加入抗氧剂提高溶液的澄明度和稳定性,调节pH值在7.4~8.5,在配制过程中宜控制水温在60℃左右,充N2灌封.结论:复方双氯芬酸钠注射液经稳定性考察,其质量标准符合药典规定的注射剂质量标准.
【总页数】4页(P1018-1021)
【作者】谢俊;周建平;黄春玉
【作者单位】中国药科大学药剂教研室,南京,210009;中国药科大学药剂教研室,南京,210009;中国药科大学药剂教研室,南京,210009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R944.11;R971.1
【相关文献】
1.肌肉注射复方双氯芬酸钠注射液致疑似脂膜炎1例并文献分析 [J], 赵天毓;朱昆;郭义明
2.HPLC法测定复方双氯芬酸钠注射液中双氯芬酸钠和对乙酰氨基酚的含量 [J], 郭红霞;宋飞;张华妮;寮渭平
3.复方双氯芬酸钠注射液的解热镇痛药效试验 [J], 李晶;吴清;李渤南
4.复方双氯芬酸钠注射液中双氯芬酸钠和对乙酰氨基酚的HPLC测定 [J], 杨芳;岳永波
5.复方双氯芬酸钠注射液在猪体内药动学和生物利用度研究 [J], 李宇琛;陈鸿雨;吴天兴;陆小松;韩孝欣;刘芳;王东亮;李龙飞;卜仕金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