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验二植物病原真菌一般形态和接合菌亚门真菌基本形态及所致病害观察
- 格式:ppt
- 大小:1.54 MB
- 文档页数:44
真菌形态观察实验报告真菌形态观察实验报告引言:真菌是一类生物体,常见于自然界中的各种环境中,包括土壤、水体、空气等。
真菌的形态多样,有的呈现菌丝状,有的形成孢子团,还有的形成菌盖和菌柄。
为了更好地了解真菌的形态特征,我们进行了一系列的实验观察。
实验一:真菌的菌丝观察我们从周围的环境中采集了一些土壤样品,并在实验室中进行了菌丝观察。
首先,我们将土壤样品放入培养皿中,加入适当的培养基,然后在恒温箱中进行培养。
经过几天的培养,我们观察到了菌丝的形成。
菌丝呈现出细长的线状结构,有的呈现分枝状,有的呈现网状。
通过显微镜观察,我们还发现菌丝表面覆盖着一层透明的物质,这是真菌分泌的黏液,有助于菌丝的生长和营养吸收。
实验二:真菌的孢子观察为了观察真菌的孢子形态,我们选择了一种常见的黑曲霉进行实验。
我们将黑曲霉菌丝划过培养基,经过一段时间的培养,我们观察到了大量的黑色孢子形成。
这些孢子呈现出圆形或卵形,表面光滑,颜色深黑。
通过显微镜观察,我们发现孢子内部含有丰富的营养物质,这些孢子可以在适宜的环境下发芽,形成新的菌丝。
实验三:真菌的菌盖和菌柄观察为了观察真菌的菌盖和菌柄结构,我们选择了一种常见的蘑菇进行实验。
我们将蘑菇培养在适宜的环境中,经过一段时间的生长,我们观察到了蘑菇的形成。
蘑菇的菌盖呈现出圆形或伞状,表面光滑,颜色多样。
菌盖下面有许多垂直向下延伸的菌柄,菌柄呈现出圆柱形,表面光滑。
通过显微镜观察,我们发现菌柄内部有空心结构,这有助于蘑菇的支撑和养分输送。
结论:通过以上的实验观察,我们对真菌的形态特征有了更深入的了解。
真菌的菌丝呈现出细长的线状结构,有的呈现分枝状,有的呈现网状。
真菌的孢子呈现出圆形或卵形,表面光滑,颜色深黑。
真菌的菌盖呈现出圆形或伞状,表面光滑,颜色多样。
菌盖下面有许多垂直向下延伸的菌柄,菌柄呈现出圆柱形,表面光滑。
这些形态特征不仅有助于真菌的生长和繁殖,也为我们研究真菌的分类和进化提供了重要的参考。
植物病害分为细菌病害、真菌病害和病毒病害三大类,其中真菌病害占到植物病害的95%左右。
病源微生物侵染植物后,导致寄主植物细胞和组织的正常生理功能受到严重的影响,并引起病变症状。
即植物在外形上、生理上和生长上的不正常变化,这种变化可以导致植物局部的损伤或全株死亡,造成植物产品品质和产量的损失。
真菌分布广泛,种类繁多,已报导的将近45000多种,是植物病原生物中最主要的一大类群,它所引起的病害占植物病害的80%以上,尽管真菌形态差异很大,但基本结构相似,大多数真菌有营养体和繁殖体之分,营养体是指吸收养分的器官,繁殖体是指从营养体上产生的各种类型的孢子。
真菌产生孢子的机构,无论是有形性的还是无性的,统称为子实体。
真菌的孢子分为无性孢子和有性孢子两类。
无性孢子有游动孢子、孢囊孢子、分生孢子和厚垣孢子;有性孢子有休眠孢子囊、卵孢子、接合孢子、子囊孢子和担子孢子。
真菌孢子的形态特征是鉴定和分类学上的重要依据,其营养体及其变态和菌组织体则是真菌分类的重要参考依据,有的还是重要的鉴别特征和分类依据。
一、实验目的通过本次实验熟悉真菌的营养体和繁殖体的基本形态,为以后真菌病害的病原物鉴定和真菌分类奠定初步基础。
二、实验原理霉菌的营养体是分枝的丝状体。
其个体比细菌和放线菌大得多,分为基内菌丝和气生菌丝。
气生菌丝中又可分化出繁殖丝。
不同霉菌的繁殖菌丝可以形成不同的孢子。
霉菌菌丝较粗大,细胞易收缩变形,且孢子容易飞散,所以制标本时常用乳酸石炭酸棉蓝染色液。
此染色液制成的霉菌标本片的特点是:细胞不变形,具有杀菌防腐作用,且不易干燥,能保持较长时间,溶液本身呈蓝色,有一定染色效果。
利用培养在玻璃纸上的霉菌作为观察材料,可以得到清晰、完整、保持自然状态的霉菌形态;也可以直接挑取生长在平板中的霉菌菌体制水浸片观察。
三、内容、材料和方法(一)真菌的营养体1. 菌丝和菌丝体除少数原始的类群以外,真菌典型的营养体是极为细小的丝状体,这种丝状体称为菌丝,生长成丛的菌丝称为菌丝体,低等真菌的菌丝是无隔的,大多数真菌是有隔的。
植物病原真菌的形态观察植物病原真菌的形态特征可以通过观察其菌丝、孢子、子实体等结构来确定。
菌丝是植物病原真菌的主要结构之一,在菌丝上可以观察到分生孢子,并且菌丝的性状也能提供一定的信息。
观察菌丝通常需要将病菌分离培养,并在适当的培养基上培养,以促进菌丝的生长和形态特征的展示。
孢子是植物病原真菌繁殖的主要方式,不同的孢子形态特征也有助于区分不同的真菌种类。
通常,可以通过显微镜观察孢子的形态,包括孢子的大小、形状、颜色、表面特征等。
对一些真菌来说,孢子的特征可以直接从感染的植物上观察到,因此可以通过野外观察来确定病原真菌的种类。
子实体是感染植物后真菌生长的一种结果,一些植物病原真菌形成子实体时会表现出特定的形态特征。
子实体可以是菌盘、子实体性纺锤体或子实体性脓红体等,形态特征通常与真菌的系统分类有关。
观察子实体通常需要将感染组织材料切片后使用光学显微镜进行观察。
除了上述观察方法之外,还可以利用分子生物学技术辅助对植物病原真菌进行准确的鉴定。
分子生物学技术通常包括聚合酶链反应(PCR)、DNA测序和分子标记等,可以基于真菌的基因序列来鉴定其种属、亚种或菌株。
这些方法不仅可以提供快速和准确的鉴定结果,还可以用于病原真菌的进化研究和流行病学调查。
在进行植物病原真菌的形态观察时,需要注意以下几点。
首先,观察样品应该来自疑似感染的植物组织,以获得更准确的观察结果。
其次,样品的制备和处理要注意避免破坏真菌结构,可以使用适当的染色方法来增强观察效果。
另外,观察时需要熟悉真菌的形态特征和分类规则,以便准确地识别真菌的种类。
总结起来,植物病原真菌的形态观察是诊断和治疗植物疾病的重要手段之一、通过观察菌丝、孢子和子实体等结构可以确定病原真菌的种类和性状。
此外,分子生物学技术也可以用于快速和准确地鉴定植物病原真菌。
通过综合采用不同的观察方法,可以对植物病原真菌进行准确的鉴定和分类,有助于进一步研究与防治植物疾病。
园艺植物病理学目录实验实习规则须知 1实验部分实验一植物病害症状观察实验二、植物病原真菌的一般形态观察实验三、鞭毛菌亚门和接合菌亚门真菌形态观察实验四、子囊菌亚门、担子菌亚门和半知菌亚门真菌形态观察实验五、培养基的配制和灭菌实验六、植物病原真菌的分离和培养实验七、果树病害的症状和病原观察实验八、蔬菜病害的症状和病原观察实验九、观赏植物病害的症状和病原观察实习部分实习一、植物病害标本的采集和制作实习二、园艺植物病害的调查与损失估计实习三、园艺植物病害的诊断实验实习须知实验室的操作是从事植物病理工作的基本训练,所有操作均需按一定程序进行,借以加深和巩固对教学内容的了解。
学习植物病理学研究的基本方法并能通过实验结果的观察,初步学习科学分析和推理的方法,以培养良好的工作习惯。
教学实习的目的是让学生将课本上学习到的理论知识应用到具体实践中,提高同学们解决实际生产问题的能力,特别是鉴定病害标本的能力。
教学实习将为开展科研和技术推广工作打下一定的理论基础。
因此,实验实习时应切实注意以下各点:一、实验实习前,必须认真对实验实习指导内容进行认真预习,明确目的要求、方法和步骤,熟悉主要操作环节,做好准备工作。
二、准备好实验用具3H-4H绘图钢笔、橡皮、直尺或三角板、绘图纸、报告纸、记录本。
三、实习小组在实习前应仔细清点实习用具、材料,填写仪器使用卡片,如有不符或损坏,应及时报告指导教师。
四、严格遵守操作规程,服从教师指导,认真完成实验实习规定的操作和观察项目,培养严肃认真、一丝不苟的科学态度和工作作风。
五、在实验实习场所,必须保持安静;爱护仪器,珍惜标本,节约药物,实验实习用品、材料等用后要及时整理,放归原处,不得乱拿乱用或随意丢弃,如有损坏按规定处理。
六、注意安全,严防着火、触电和药物中毒。
七、认真记录实验实习结果,写好实验实习报告(用统一规定的实验实报告纸)或完成其他作业,按时交批,由指导人员进行考核、评定成绩。
实训7 植物病原真菌的观察与识别1.实训目标通过实际观察,识别鞭毛菌、接合菌、子囊菌、担子菌和半知菌五个亚门真菌所致植物病害的症状特点,主要病原物的形态。
明确它们之间的主要区别,学会植物病原物制片的基本方法,为诊断病害打好基础。
2.实训材料(1)材料农业植物真菌病害新鲜标本,各种植物病原真菌的分离培养物及装片标本,农业植物真菌病害蜡叶标本、浸渍标本,农业植物真菌病害症状和病原菌挂图等。
(2)用具显微镜、扩大镜、载玻片、盖玻片、镊子、挑针、小剪刀、刀片、蒸馏水小滴瓶、纱布块、吸水纸、脱脂棉等。
3.实训内容(1)植物病原菌玻片标本制作方法;(2)鞭毛菌亚门主要病原菌形态及所致病害症状观察;(3)接合菌亚门主要病原菌形态及所致病害症状观察;(4)子囊菌亚门主要病原菌形态及所致病害症状观察;(5)担子菌亚门主要病原菌形态及所致病害症状观察;(6)半知菌亚门主要病原菌形态及所致病害症状观察。
5.实训要求(1)实训前认真复习植物病原真菌的营养体、繁殖体的形态,真菌各亚门的分类特征、主要病原及所致病害等相关内容;(2)观察中应仔细比较分析各病菌的特点,并初步掌握各主要致病菌的形态及引起植物病害的症状特征;边观察边绘制各主要病原菌的形态图;(3)操作中要耐心、细致,掌握病原菌制片技术、显微镜使用技巧;(4)实训中要爱护标本及用具,不得随意损坏;(5)本实训要求安排2学时。
6.实训考核1)考核内容(1)是否掌握了病原菌玻片的制作方法。
(2)是否掌握了植物病原真菌五个亚门的主要分类特征及所致病害症状的特点;(3)是否掌握了植物病原真菌主要属病原菌的形态特征。
2)问题思考(1)植物病原真菌的无性繁殖和有性繁殖各产生哪些类型的孢子?这些孢子形态有何不同?(2)如何根椐真菌的营养体、无性繁殖和有性繁殖来区分真菌的五个亚门?(3)分析、归纳五个亚门真菌所引起的植物病害症状的特点和区别。
(4)真菌的子囊果有哪些类型?7.实训报告(1)绘制真菌各亚门代表性病原菌形态图各一种,并标明各病菌所属亚门及所致病害的名称。
一、实验目的要求通过实验观察,认识真菌鞭毛菌和接合菌亚门所致病害的症状特点,主要病原物的形态,明确它们之间的主要区别,学会制片的一般方法,为诊断病害打好基础。
二、实验的材料和用具显微镜、切片、标本等。
三、实验的内容和方法1、采集当地园艺植物病害,自制切片观看病原菌的形态。
2、观看园艺植物病原真菌常见病原菌的切片。
四、作业1、绘根霉的形态特征图。
2、绘霜霉菌的形态特征图。
3、绘接合孢子形态特征图。
一、实验目的要求通过实验观察,认识真菌担子菌、子囊菌、半知菌亚门所致病害的症状特点,主要病原物的形态,明确它们之间的主要区别,学会制片的一般方法,为诊断病害打好基础。
二、实验的材料和用具显微镜、切片、标本等。
三、实验的内容和方法1、采集园艺植物病害,自制切片观看病原菌的形态。
2、观看园艺植物病原真菌常见病原菌的切片。
四、作业1、绘锈病病原菌形态特征图。
2、绘白粉病(或者煤污病)病原菌形态特征图。
3、绘子囊盘(或分生孢子盘或子囊壳或分生孢子器)的形态特征图。
实验五常见植物病原真菌类群的形态识别一、实验目的要求通过实验观察,认识真菌五个亚门所致病害的症状特点,主要病原物的形态,明确它们之间的主要区别,学会制片的一般方法,为诊断病害打好基础。
二、实验的材料和用具显微镜、切片、标本等。
三、实验的内容和方法1、采集病害,自制切片观看病原菌的形态。
2、观看植物病原真菌常见病原菌的切片。
四、作业1、绘根霉的形态特征图。
2、绘霜霉菌的形态特征图。
3、绘接合孢子形态特征图。
4、绘锈病病原菌形态特征图。
5、绘白粉病(或者煤污病)病原菌形态特征图。
6、绘子囊盘(或分生孢子盘或子囊壳或分生孢子器)的形态特征图。
实验二、真菌形态观察(一)1目的:认识真菌营养体及变态,认识真菌无性和有性孢子类型。
掌握鞭毛菌亚门和接合菌亚门的主要形态特征。
掌握临时玻片的制作方法和绘图技术。
2原理:真菌营养生长阶段的结构称为营养体,当营养生长进行到一定时期,就开始转入繁殖阶段,形成繁殖体,即子实体。
营养体主要为菌丝体,主要变态有吸器、假根、菌核、子座以及根状索菌等。
繁殖体主要包括无性孢子和有性孢子。
通常制作临时玻片来观察病原物在植物上着生的情况以及病原物的形态特征。
3材料用具番茄晚疫病菌装片,辣椒疫霉病菌装片,黑根霉装片,酵母菌悬浮液等培养真菌,植物病害组织。
挑针,刀片,木块,酒精灯,火柴,载玻片,盖玻片,纱布,乳酚油,二甲苯,显微镜,吸水纸,擦镜纸。
投影仪,多媒体课件等。
4内容与方法(自己写,包括主要内容即可)4.1 临时玻片4.1 .1浮载剂制作临时玻片都要使用浮载剂,浮载剂的作用是防止材料干燥和集中光线,以利于显微镜下观察。
浮载剂的种类很多,最常用的是水和乳酚油,其次是甘油、甘油明胶,希尔浮载剂等。
(1)水:水浮载剂一般使用蒸馏水,应用最为方便。
对细菌、真菌孢子等无不利影响。
观察细菌、线虫活动,真菌孢子萌发都必须用水作浮载剂。
测量真菌菌丝直径和真菌孢子大小时也以水作浮载剂为好。
但是用水作浮载剂制片时较易形成气泡,制成的玻片也易干燥而不能保存。
(2)乳酚油:乳酚油长期以来一直是真菌学和植物病理学工作者习惯使用的浮载剂。
乳酚油的组成如下:苯酚结晶(加热熔化)20ml,乳酸20ml,甘油40ml、水20ml。
各成分混合后成为油状粘稠液体,具杀死和固定病原物的作用,可使干瘪的真菌孢子膨胀复原,还可使病组织变得略为透明。
如在乳酚油中加入0.05--0.1%的染料制成棉蓝乳酚油,藏红乳酚油等,还能使菌丝或孢子略微着色,更便于观察。
用乳粉油制作的玻片可长期保持湿润不会干燥,它的缺点中,很难精确测量病原物的大小。
另外,乳酚油能与许多封固剂起作用,盖玻片也易滑动,不易封固。
中国农业大学自编教材普通植物病理学实验指导(农学专业用)王海光编二零一一年前言《普通植物病理学实验》本来是《普通植物病理学》的实验教学部分,作为《普通植物病理学》的一部分,不是单独一门课。
学校对本科生教学计划调整之后,《普通植物病理学》的实验教学部分独立作为一门必修课,由原来的18学时,调整为32学时。
该课程的教学目的是使学生从感性上认识植物病害的症状、病害发生规律、主要病原真菌、细菌、病毒、线虫的形态特征等相关知识,掌握植物病害诊断、病原分离、纯化、接种、鉴定等植物病理学研究的常规方法和技术,提高学生的实验能力和实际动手能力,同时,结合实验课程内容培养学生科学的思维方法。
《普通植物病理学实验》根据教学计划、教学要求、实验条件等,共设置了8个实验,每个实验4个学时。
实验材料可能根据实际情况有所调整,实验内容安排顺序也可能根据田间病害发生情况和实验材料的准备情况进行临时性调整。
本实验指导是在去年教学的基础上整理修改编写的,在编写过程中,参考了以往的一些实验指导书和网上的教学资源,在此一并感谢!本实验指导尚显单薄,内容尚欠丰富,在今后的教学中将日臻完善。
编者2011年8月实验课注意事项1.实验课前必须通过实验指导或通过教学网络平台下载课件了解课堂实验内容,明确实验目的,了解操作步骤。
2.按时参加实验课教学,不准迟到。
上课期间注意课堂纪律,严禁喧哗、随意走动等扰乱教学的行为发生。
3.注意实验室安全。
实验时,要严格按照教师要求操作,爱护实验仪器和材料。
遇到仪器发生故障,必须及时报告教师,损坏仪器或用具必须登记。
按照学校有关规定处理或赔偿。
4.实验报告一律用铅笔书写,必须使用学校统一印制的实验报告纸,按时交实验报告。
5.绘图一定认真,不许虚构或艺术加工。
绘图时选用硬度合适的铅笔,笔尖要保持圆滑。
所绘图形的一切特征用线条和圆点表示,线条要光滑、粗细一致,用圆点疏密表示色泽深浅,严禁涂抹,圆点要求大小一致。
图形要求大小适中,各部分结构比例合理,细微部分需放大表示时,可单独绘制。
实验五鞭⽑菌亚门真菌、接合菌亚门真菌及其所致病害症状观察实验五鞭⽑菌亚门(Mastigomycotina)真菌、接合菌亚门(Zygomycotina)真菌及其所致病害症状观察(5-14)⼀、⽬的和要求(1)通过实验要求了解鞭⽑菌亚门真菌的主要形态特征,掌握与植物病害有关重要属的形态特征、分类依据及所致病害的症状特点(2)认识接合菌亚门真菌的⼀般形态及其所致病害的症状类型,了解异宗配合与同宗配合的含义及同型配⼦囊、异型配⼦囊的差别。
⼆、材料与⽅法观看实验教学录像三、内容鞭⽑菌亚门1 根肿菌纲(Plasmodiophoromycetes)2 壶菌纲(Chytridiomycetes)3 卵菌纲(Oomycetes)接合菌亚门1.根霉属(Rhizopus)2 ⽑霉属(Mucor)3犁头霉属(Absidia)4 异宗配合现象与接合孢⼦四、作业与思考题1、卵菌纲真菌有哪些特点?结合它们的⽣物学特点、寄⽣性及病害特点说明本纲真菌的进化情况。
答:卵菌纲真菌的共同特征是有性⽣殖以雄器和藏卵器交配产⽣卵孢⼦,因此这类菌物通常称作卵菌。
卵菌的另⼀个特征是产⽣具鞭⽑的游动孢⼦。
卵菌⼤多为⽔⽣菌物,少数是两栖或接近陆⽣。
卵菌有的是腐⽣的,有的寄⽣在⽔⽣植物、菌物或昆⾍上,有的寄⽣⾼等植物,引起严重的植物病害。
⼤多数卵菌主要以游动孢⼦萌发产⽣的⽛管侵⼊寄主⽣物的,因此引起的植物病害在潮湿、多⾬、低洼积⽔、通风透光条件差的条件下发⽣普遍,危害较严重。
⼀般认为,卵菌的进化是从⽔⽣演变到陆⽣,由腐⽣到专性寄⽣。
从低等到⾼等。
2、鞭⽑菌亚门与接合菌亚门真菌有什么区别?3、何谓同宗配合、异宗配合?答:(1)同宗配合:有些真菌单个菌株⾃⾝的雌雄器官结合就能完成有性⽣殖称为同宗配合。
(2)异宗配合:即单个菌株不能完成有性⽣殖,需要两个性亲和菌株共同⽣长在⼀起才能完成有性⽣殖,多数真菌如鞭⽑菌、结合菌、⼦囊菌及少数担⼦菌为异宗配合。
实验一:植物病害症状、真菌一般形态、玻片标本观察及临时玻片标本制作一、目的及要求1、通过植物病害症状的观察,掌握植物病害的症状类型、病害特点以及病害症状在植物病害诊断中的作用。
2、熟悉常规临时玻片的制作方法,并通过玻片制作观察病原真菌的营养体结构和各种孢子类型。
二、实验材料1、植物病害新鲜标本橡胶炭疽病、橡胶白粉病、鸡蛋花锈病、花生黑斑病、花生褐斑病、香蕉炭疽病、香蕉叶斑病、黄瓜霜霉病、柑橘青霉(绿霉)病、丛枝病、病毒病、根结线虫、煤烟病、生木瓜、桑寄生。
2、制作的实验室标本香蕉灰纹病、木薯褐斑病、龟背竹锈病、番木瓜疮痂病、金钱树白绢病、菜豆锈病、玉米大斑病、菠萝蜜白化病、胡椒花叶病、香蕉黑星病、番木瓜环斑花叶病。
三、实验用具小烧杯50ml、培养皿90cm、小刀、刀片、载玻片(每人5~10片)、盖玻片、剪刀、镊子、透明胶(1cm宽)、吸水纸、酒精、显微镜(以上材料为每人一份)、蒸馏水。
四、实验内容与方法1、观察采集的新鲜植物标本和实验室陈列的制作标本,记录植物病害的病状和病征。
1.1 病状类型病状一般分为变色、坏死、腐烂、萎蔫和畸形5 大类型⑴变色:植物受到外来有害因素的影响后,常导致色泽的改变,如褪色、花叶、条点、白化、色泽变深或变浅等,统称为变色。
主要表现有:①褪绿或黄化:褪绿或黄化是由于植物叶绿素的减少而使叶片表现为浅绿色或黄色。
如:小麦黄矮病、植物的缺氮症等。
②花叶与斑驳:花叶是叶片颜色不均匀地变色,且不同变色部分的轮廓是很清楚的,如:烟草花叶病。
如果不同变色部分的轮廓不清楚则称为斑驳,如:黄瓜绿斑驳病等⑵坏死:坏死是由于病植物组织和细胞的死亡而引起的。
主要表现有:①斑点:根、茎、叶、花、果实的病部局部组织或少量细胞坏死,产生各种小型的、形状和颜色不同的斑点。
如:玉米大小斑病、花生黑斑病等。
②枯死:芽、叶、枝、花的局部或大部分组织发生变色、焦枯、死亡。
如:马铃薯晚疫病、水稻白叶枯病等。
③穿孔和落叶落果:在叶片病斑外围的组织形成离层,使病斑从叶片组织中脱落下来,形成穿孔,如:桃穿孔病;有些植物的花、叶、果等受害后,在叶柄或果梗附近产生离层而引起过早的落叶、落果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