干燥综合征诊断及治疗指南
- 格式:pdf
- 大小:379.95 KB
- 文档页数:5
干燥综合征的诊断标准
干燥综合征是一种慢性自身免疫性疾病,主要表现为全身干燥症状,包括眼干、口干、皮肤干燥等。
干燥综合征的诊断需要根据一系列的临床表现和实验室检查结果来确定,下面将介绍干燥综合征的诊断标准。
首先,干燥综合征的诊断需要满足以下两个主要标准,一是干燥症状,包括眼干、口干、咽干、鼻干、皮肤干燥等;二是实验室检查结果显示唾液腺或泪腺功能减退。
同时,还需要排除其他原因引起的干燥症状,如药物、放射治疗、感染等。
其次,干燥综合征的诊断还需要满足以下次要标准,一是眼部检查发现角膜上
皮缺损、溃疡或角膜炎;二是唾液腺或泪腺组织活检结果显示淋巴细胞浸润;三是血清抗核抗体(ANA)阳性;四是腺体成像显示唾液腺或泪腺功能减退。
在进行干燥综合征的诊断时,医生需要综合考虑患者的临床表现和实验室检查
结果,进行全面的评估。
对于眼干、口干等症状的评估可以采用VAS评分法或口
干指数等评估工具,以便更准确地评估患者的症状严重程度。
需要注意的是,干燥综合征的诊断标准是根据患者的临床表现和实验室检查结
果制定的,因此在进行诊断时,医生需要充分了解患者的病史和症状,进行全面的体格检查和实验室检查,以便尽早发现和诊断干燥综合征。
总之,干燥综合征的诊断需要满足一系列的临床表现和实验室检查结果,包括
干燥症状、唾液腺或泪腺功能减退、眼部检查结果、抗核抗体检测、腺体成像等。
只有全面综合评估患者的临床表现和实验室检查结果,才能准确诊断干燥综合征,为患者提供及时有效的治疗和管理。
2016干燥综合征诊断分类标准
2016年干燥综合征诊断分类标准(American College of Rheumatology/European League Against Rheumatism Classification Criteria for Sjögren's Syndrome)是一种用于诊断干燥综合征的标准。
根据该标准,干燥综合征的诊断需要考虑以下几个方面:
1. 眼部干燥(Ocular Dryness):患者有眼干、眼痛、异物感等眼部干燥症状,可以通过眼科检查评估泪液分泌情况。
2. 口腔干燥(Oral Dryness):患者有口干、喉咙干涩、咀嚼和吞咽困难等口腔干燥症状,可以通过口腔检查评估唾液分泌情况。
3. 口腔或眼科检查结果:通过特定的标准评估来确定干燥综合征的指标,包括眼部检查评分和唾液腺组织检查评分。
4. 相关实验室检查:检测血清免疫球蛋白G(IgG)和免疫球蛋白M(IgM)的自身抗体水平,以及血清抗核抗体的存在。
标准要求患者满足上述多个方面的条件,才能被确诊为干燥综合征。
这个诊断分类标准的目的是为了提供一个统一的评估干燥综合征患者的标准,以提高诊断的准确性和一致性。
干燥综合征传统诊断、新型诊断标志物、病情评估标志物、干燥综合征治疗等诊断要点及治疗措施干燥综合征是以淋巴细胞增殖及进行性外分泌腺体损伤为特征的慢性炎症性自身免疫病,在病情极早期会出现隐性症状,在病情进展的过程中,逐渐出现口干、眼干的症状,直至出现病理性损伤。
因此,对于干燥综合征,最重要的是早期诊断,病情监控和早期干预。
传统与新型诊断标志物铁纳米笼技术将α-胞衬蛋白抗体与M3受体抗体包裹其中,使敏感度显著提高,阳性率可以达到80%甚至90%滴度明显拉开。
通过引入新型材料,改进结合血清特异性多肽标志物,提高敏感性和特异性。
常用诊断方法与新型诊断方法与干燥综合征诊断相关抗体,特异性和敏感性均较低,难以与其他疾病鉴别。
诊断疾病、评估疗效,选择高灵敏度和特异度诊断方法也是关键。
(1)唾液腺超声腮腺、唾液腺彩超被愈加广泛使用,唾液腺超声在干燥综合征诊断中占有重要地位。
(2)眼科检查手段通过眼科手段干燥综合征诊断与鉴别,干燥综合征分类使用OSS 评分只局限于评估眼表损伤,忽略其他具有价值方面,可使用结膜印记细胞学方法评估眼表情况。
干燥综合征眼干症状一部分是源于泪腺受损,另一部分源于睑板腺与油脂腺。
正常人睑板腺排列规律、密集,干燥综合征会出现睑板腺缺失,测量睑板腺缺失面积可用于评估患者病情严重程度。
病情评估标志物有些非特异性的炎症指标与病情活动有关。
在干燥综合征活动期患者血清中,sCD25呈高表达状态,而且与IgG、CRP等成正相关,附睾蛋白4也与病情活动有一定关联。
除T细胞以外,B细胞也受到关注。
干燥综合征中B细胞和浆细胞表达升高,跟免疫球蛋白和抗体产生有明显关系。
CD4+T细胞异常与抗体产生和病情活动相关,Th2、Th17细胞水平升高,Treg细胞明显降低,Th17/Treg细胞比率升高,与血小板降低有明显关联。
干燥综合征治疗使用低剂量IL-2治疗后,口干、眼干症状明显缓解,ESSDAI评分、STAR评分有明显改善。
概述干燥综合征是一种以侵犯泪腺、唾液腺等外分泌腺体、B淋巴细胞异常增殖、组织淋巴细胞浸润为特征的弥漫性结缔组织病。
临床上主要表现为干燥性角结膜炎和口腔干燥症,还可累及内脏器官。
感染EB病毒、逆转录病毒和丙型肝炎病毒者,直系亲属有干燥综合征病史常用药物糖皮质激素、环磷酰胺、硫唑嘌呤、羟基氯喹常用检查血液生化检查、免疫血清学检查、眼科检查、唇腺活检疾病分类根据病因学分型体系,将干燥综合征分为以下两大类:原发性干燥综合征指单纯性干燥综合征,病因不明,目前认为与遗传因素导致的免疫功能紊乱有关,常表现为眼干、眼痒、口干等症状。
继发性干燥综合征指继发于另一诊断明确的结缔组织病或其他疾病者,干燥综合征合并其他自身免疫性疾病。
病因干燥综合征的病因极为复杂,至今未完全阐明。
不同类型的干燥综合征病因不尽相同,即使在同一类型中也存在异质性。
总的来说,遗传、感染、环境等多因素均可参与发病。
主要病因原发性干燥综合征绝大多数是自身免疫性疾病,遗传因素和环境因素共同参与其发病。
遗传因素原发性干燥综合征患者多为HLA-DR3遗传素质,提示遗传因素在原发性干燥综合征发病中起重要作用。
病毒感染已知与原发性干燥综合征发病有关的病毒包括EB病毒、逆转录病毒和丙型肝炎病毒等。
继发性干燥综合征继发性干燥综合征是由遗传因素、环境因素、自身免疫因素共同作用而引起的多基因遗传性复杂病,是一组异质性疾病。
遗传因素与环境因素继发性患者与HLA-DR4密切相关,提示遗传因素在原发性干燥综合征发病中起重要作用。
环境因素包括年龄增长、现代生活方式、体力活动不足、子宫内环境等与继发性干燥综合征的发生密切相关。
自身免疫已发现外周血T细胞减少、B细胞过度增殖是继发性干燥综合征病人免疫异常的最突出特点。
异常增殖的B细胞分化为浆细胞,产生大量免疫球蛋白及自身抗体,尤其是抗SSA和SSB抗体。
诱发因素病毒感染与自身免疫异常感染可能直接或间接地通过激发自身免疫反应而损伤外周组织或肺部组织等,进而易导致干燥综合征。
干燥综合征诊疗指南[诊断]
[鉴别诊断]
1、SLE:SS多出现在中老年妇女,发热,尤其是高热的不多见,无蝶形颊疹,口眼干明显,肾小管酸中毒为其常见而主要的肾损,高球蛋白血症明显,低补体血症少见,预后良好。
2、RA:SS的关节炎症症状远不如RA明显和严重,极少有关节骨破坏、畸形和功能受限。
RA者很少出现抗SSA和抗SSB抗体。
3、非自身免疫病的口干:如老年性腺体功能下降、糖尿病或药物等原因引起的口干,则有赖于病史及各个病的自身特点以鉴别。
[治疗]
①减轻口干:必嗽平;
②减轻眼干:人工泪液;
③肌肉、关节痛:非甾体抗炎药;
④纠正低钾血症;
⑤合并系统损害:肾上腺皮质激素;
⑥病情进展迅速者:可合用免疫抑制剂如环磷酰胺等。
干燥综合征诊断及治疗指南1. 概念干燥综合征(ss)是一种主要累及外分泌腺体的慢性炎症性自身免疫病。
由于其免疫性炎症反应主要表现在外分泌腺体的上皮细胞,故又名自身免疫性外分泌腺体上皮细胞炎或自身免疫性外分泌病。
临床除有涎腺和泪腺受损功能下降而出现口干、眼干外,尚有其他外分泌腺及腺体外其他器官受累而出现多系统损害的症状。
其血清中存在多种自身抗体和高免疫球蛋白。
本病分为原发性和继发性两类,前者指不具另一诊断明确的结缔组织病(CTD)的ss。
后者是指发生于另一诊断明确的CTD,如系统性红斑狼疮(SLE)、类风湿关节炎(RA)等的SS。
本指南主要叙述原发性干燥综合征(pSS)。
pSS属全球性疾病,用不同的诊断标准在我国人群的患病率为0.29%-0.77%。
在老年人群中患病率为3%-4%。
本病女性多见,男女比为l:9-1:20。
发病年龄多在40,50岁.也见于儿童。
2.临床表现本病起病多隐匿。
大多数患者很难说出明确的起病时间,临床表现多样,病情轻重差异较大。
2.1 局部表现2.1.1 口干燥症:因涎腺病变,使涎液黏蛋白缺少而引起下述常见症状:①有70%。
80%患者诉有口于.但不一定都是首症或主诉,严重者因口腔黏膜、牙齿和舌发粘以致在讲话时需频频饮水,进固体食物时必需伴水或流食送下,有时夜间需起床饮水等。
②猖獗性龋齿是本病的特征之一。
约50%的患者出现多个难以控制发展的龋齿,表现为牙齿逐渐变黑,继而小片脱落,最终只留残根。
③腮腺炎,50%患者表现有间歇性交替性腮腺肿痛,累及单侧或双侧。
大部分在10 d左右可以自行消退,但有时持续性肿大。
少数有颌下腺肿大,舌下腺肿大较少。
有的伴有发热。
对部分有腮腺持续性肿大者应警惕有恶性淋巴瘤的可能。
④舌部表现为舌痛。
舌面干、裂,舌乳头萎缩而光滑。
⑤口腔黏膜出现溃疡或继发感染。
2.1.2 干燥性角结膜炎:因泪腺分泌的黏蛋白减少而出现眼干涩、异物感、泪少等症状,严重者痛哭无泪。
干燥综合征(燥痹)中医诊疗方案一、定义干燥综合征是一个主要累及全身外分泌腺为主的自身免疫性疾病。
由于其免疫性炎症反应主要表现在外分泌腺体的上皮细胞,故又名自身免疫性外分泌腺体上皮细胞炎或自身免疫性外分泌病。
临床除有唾液腺和泪腺受损功能下降而出现口干、眼干外,尚有腺体外其他器官的受累而出现多系统损害的症状。
干燥综合征属于中医“燥痹”、“痹症”范畴。
《素问.阴阳应象大论》指出: “燥胜则干”,本病素有九窍阴津匮乏干燥的表现,又常兼有关节疼痛的表现。
当代中医临床专家路志正将本病命名为“燥痹”。
二、诊断(一)疾病诊断1.中医诊断标准:参照《实用中医风湿病学》(路志正、焦树德主编,人民卫生出版社,1996年)。
燥痹是由燥邪(外燥、内燥)损伤气血津液而致阴津耗损、气血亏虚,使肢体筋脉失养、瘀血痹阻、痰凝结聚、脉络不通,导致肢体疼痛,甚则肌肤枯涩、脏器损害的病证。
2.西医诊断标准:2002年修订的干燥综合征国际诊断(分类)标准(欧洲标准)(1)口腔症状:3项中有1或1项以上。
①持续3个月以上每日感到口干。
②成人期后有反复腮腺或持续性肿大。
③吞咽干性食物困难,必须用水送服。
(2)眼部症状:3项中有1或1项以上。
①持续3个月以上的每日不能忍受的眼。
②感到反复的“沙子”吹进眼内的感觉或磨砂感。
③每日需用人工泪液3次或以上。
(3)眼部体征:下述检查任一项或以上阳性。
①SchirmerI试验阳性,即≤5mm/5min。
②角膜染色阳性(≥4vanBijsterveld计分法)。
(4)组织学检查;下唇腺病理示淋巴细胞灶≥1(4mm2组织内有50个淋巴细胞聚集则称为一个灶)。
(5)唾液腺受损:下述检查任一项或以上阳性。
①唾液流率阳性。
②腮腺造影阳性。
③唾液腺核素检查阳性。
(6)自身抗体:抗SSA或抗SSB阳性(双扩散法)。
原发性干燥综合征:无任何潜在疾病的情况下,符合上述1条则可诊断。
①符合上述4条或4条以上,但必须含有条目(4)组织学检查和(或)条目(6)自身抗体;②条目(3)(4)(5)(6)4条中任3条阳性。
干燥综合征辨证来施治作者:暂无来源:《家庭医学(上半月)》 2020年第11期申金贤(阜阳市中医医院安徽阜阳 236000)干燥综合征是当前发病率较高而又很难根治的疑难杂症。
一年四季都可发生,但以秋冬时节多见。
这种病是一种自身免疫性疾病,主要表现为干燥性角膜、结膜炎,口腔干燥症或伴发类风湿性关节炎等风湿性疾病,还可能导致消化系统、泌尿系统疾病。
现代医学对于此症尚缺乏有效的治疗药物。
使用激素类药物的副作用很大。
医生建议患者平常多注意口眼的卫生,尽量避免熬夜,多吃蔬菜瓜果,坚持每天喝水不低于2 000毫升。
在急性期可以用0.5%甲基纤维素滴眼;平时以枸橼酸溶液漱口,以刺激唾液腺分泌及代替部分唾液,以2%甲基纤维素餐前涂抹口腔也可改善症状。
但这些举措并不能根治此病。
其实,干燥综合征古已有之,我们的祖先对此有明确的认识和较好的治疗方法。
《内经》有云:“燥胜则干。
”元代刘河间在《素问玄机原病式》中指出:“诸涩枯涸,干燥皴揭,皆属于燥。
”燥邪致病最有季节性,秋分以后,燥金主事,人经夏月炎蒸,液为汗耗,致使水竭津枯,易于感燥,此为外燥;人身素体之阴液不足,或久病劳伤、术后、产后,阴精受损加之年高体弱或失治误治等,均可导致津伤液燥,诸窍失却濡养,而生内燥。
燥邪致阴虚液亏,精血不足,清窍失于濡润,病久瘀血阻络血脉不通,累及皮肤黏膜、肌肉关节,深至脏腑而成本病。
据此,古人把干燥综合征归为以下类型,予以辨证施治。
燥邪犯肺症见口鼻干燥,干咳无痰或痰少黏稠,难以咳出,常伴有胸痛、发热、头痛等,舌质红,苔薄黄而干,脉细数。
方药宜选养阴清肺汤加减。
生地15克,麦冬12克,玄参12克,白芍12克,丹皮9克,贝母6克,石斛15克,甘草3克。
水煎服。
五心烦热、少眠溲赤者,加黄连3克,知母10克,以清心泻火益阴。
湿热蕴结症见双手发胀,近端指间关节和掌指红肿,胸闷纳差,渴不多饮,溲赤灼热,大便干或坚或黏腻不爽,舌质红,舌苔黄腻,脉滑数。
干燥综合征治疗的方法干燥综合征是一种常见的内分泌疾病,主要表现为眼睛、口腔、鼻腔、皮肤等黏膜干燥,导致不适和疼痛感。
干燥综合征的发病原因多种多样,包括自身免疫、用药、疾病和环境因素等。
治疗干燥综合征的方法有多种,可以根据病情的轻重和病人的具体情况来选择合适的治疗方案。
以下是几种常见的治疗干燥综合征的方法:1. 药物治疗:药物是治疗干燥综合征的常见方法之一。
常用的药物包括人工泪液、唾液替代品、润喉糖、泌尿抗感染药物等。
人工泪液可以缓解眼部干涩和疼痛感,唾液替代品可以舒缓口腔干燥的不适感,润喉糖可以增加口腔分泌,泌尿抗感染药物可以减少尿道感染的发生。
在使用药物治疗时,应遵循医生的建议,并定期进行复诊,以调整药物的剂量和使用频率。
2. 保湿治疗:保湿是治疗干燥综合征的重要手段之一。
保持室内的湿度是保湿的基本措施,可以使用加湿器来增加室内的湿度。
此外,还可以使用保湿霜、润唇膏等外用药物来保护皮肤和唇部的湿润。
对于口腔干燥的患者,可以每隔一段时间喝一些温水,或者使用含有神经过敏药物的牙膏来刺激口腔分泌。
3. 免疫调节治疗:对于干燥综合征的患者,免疫调节治疗也是一种常见的治疗方法。
该方法主要通过调节患者免疫功能,以减少自身免疫反应,改善干燥症状。
常用的免疫调节治疗包括肾上腺皮质激素和免疫抑制剂。
肾上腺皮质激素可以抑制炎症反应,减轻干燥综合征的症状。
免疫抑制剂可以抑制患者的免疫反应,减少自身免疫损伤。
4. 中医中药治疗:中医中药也可以作为治疗干燥综合征的辅助方法。
中医认为干燥综合征与虚火过盛、阴液不足有关,因此可以选择滋养阴液的中药进行治疗。
常用的中药有沙参、麦冬、玄参等。
此外,还可以进行针灸疗法,以调整患者的气血和阴阳平衡。
总结起来,干燥综合征治疗的方法包括药物治疗、保湿治疗、免疫调节治疗和中医中药治疗等。
治疗的选择应根据患者的具体病情和病史,以及医生的建议。
此外,还应注意保持良好的生活习惯,如戒烟限酒、避免辛辣刺激食物等。
万方数据
万方数据
万方数据
干燥综合征诊断及治疗指南
作者:中华医学会风湿病学分会
作者单位:
刊名:
中华风湿病学杂志
英文刊名:CHINESE JOURNAL OF RHEUMATOLOGY
年,卷(期):2010,14(11)
被引用次数:8次
1.中华医学会风湿病学分会多发性肌炎和皮肌炎诊断及治疗指南[期刊论文]-中华风湿病学杂志2010,14(12)
2.中华医学会风湿病学分会银屑病关节炎诊断及治疗指南[期刊论文]-中华风湿病学杂志2010,14(9)
3.中华医学会风湿病学分会反应性关节炎诊断及治疗指南[期刊论文]-中华风湿病学杂志2010,14(10)
4.中华医学会风湿病学分会混合性结缔组织病诊断及治疗指南[期刊论文]-中华风湿病学杂志2011,15(1)
5.中华医学会风湿病学分会强直性脊柱炎诊断及治疗指南[期刊论文]-中华风湿病学杂志2010,14(8)
6.中华医学会风湿病学分会成人斯蒂尔病诊断及治疗指南[期刊论文]-中华风湿病学杂志2010,14(7)
7.中华医学会风湿病学分会大动脉炎诊断及治疗指南[期刊论文]-中华风湿病学杂志2011,15(2)
8.中华医学会风湿病学分会结节性多动脉炎诊断和治疗指南[期刊论文]-中华风湿病学杂志2011,15(3)
9.中华医学会风湿病学分会骨关节炎诊断及治疗指南[期刊论文]-中华风湿病学杂志2010,14(6)
10.中华医学会风湿病学分会韦格纳肉芽肿病诊断和治疗指南[期刊论文]-中华风湿病学杂志2011,15(3)
1.杨云娇.张奉春原发性干燥综合征患者IgG亚类特点及临床特征相关性分析[期刊论文]-中华风湿病学杂志
2013(8)
2.张艳.黄捷晖.赵新国原发性干燥综合征继发肺部淀粉样变一例[期刊论文]-中华结核和呼吸杂志 2013(12)
3.戴林.王建新干燥综合征患者血清检测指标的聚类分析研究[期刊论文]-齐齐哈尔医学院学报 2013(17)
4.谢向良.史恒星.柯丽萍.王进.余敏.裴必伟解毒化瘀法合西药治疗干燥综合征51例[期刊论文]-安徽中医学院学报 2013(3)
5.黄丹妮.林玲.陈小青.吴春林.施宏莹干燥综合征患者58例唇腺IgG4的检测及临床特点分析[期刊论文]-中华风湿病学杂志 2012(12)
6.章懿婷.陈志伟.武剑.曾克勤白芍总苷治疗干燥综合征26例[期刊论文]-世界中医药 2012(2)
7.王北.马丛.王玉明.张秦.谢幼红.陈爱萍.邵培培.路素言.霍晓萌益气生津散治疗干燥综合征临床研究[期刊论文]-北京中医药 2012(4)
8.闻慧某地区眼干燥综合征的临床诊治特点及危险因素分析[期刊论文]-中国医药指南 2013(26)
9.王静.冯国栋.吴中亮.赵钢原发性干燥综合征并脊髓病变误诊为脊髓亚急性联合变性[期刊论文]-临床误诊误治2013(4)
10.朱育苹不典型干燥综合征的误诊分析[期刊论文]-健康必读(中旬刊) 2013(7)
11.任毅.王彦.刘云峰.杨静低钾血症首诊的干燥综合征致Ⅰ型肾小管酸中毒1例[期刊论文]-当代医学 2013(35)
12.胡志德.刘晓斐.丁春梅.胡成进免疫印迹法检测抗α-胞衬蛋白抗体诊断舍格伦综合征的meta分析[期刊论文]-现代检验医学杂志 2012(3)
13.刘健.万磊.刘磊.冯云霞.程园园.黄传兵.汪元440例风湿病患者生活质量SF-36积分变化及影响因素分析[期刊论文]-风湿病与关节炎 2012(3)
14.杨艳英.王宏智.丁瑜干燥综合征合并慢性假性肠梗阻的临床特征分析[期刊论文]-胃肠病学 2013(3)
本文链接:/Periodical_zhfsbx98201011011.aspx。