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类型与脑梗塞的相关性研究
- 格式:pdf
- 大小:224.38 KB
- 文档页数:3
通心络对脑梗死患者颈动脉粥样硬化软斑块影响的临床研究黄晓松;杨期东;谭李红;龙先瑜;郭田生;盛小奇;汤清平;王艳【期刊名称】《湘南学院学报(医学版)》【年(卷),期】2009(011)003【摘要】目的探讨通心络治疗脑梗死伴颈动脉粥样硬化软斑块其能否有效干预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中软斑块的发生发展及其能否降低脑梗死复发.方法符合入选标准的100例患者随机分成通心络治疗组和对照组,每组50例.对照组为常规治疗组,通心络治疗组在常规治疗组的基础上加用通心络胶囊3粒(0.78g)3次/d,疗程均为6月.两组每3月后复查色多普勒颈动脉和椎动脉超声,记录斑块性质、大小和数目,并检查血糖和血脂,同时记录不良事件.结果通心络治疗组和对照组在性别、年龄方面及斑块数目体积等各危险因素等方面比较,差异无显著性(P>0.05).治疗组和对照组经治疗后在软斑块消退、软斑转为硬斑、软斑体积数目减少、无变化和恶化等方面比较,差异有显著性(P<0.01).两组治疗6个月后至1年脑血管病事件发生和再住院情况比较,治疗组较对照组低,差异有显著性(P<0.01).结论通心络能有效地干预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中软斑块的发生发展和降低脑血管疾病事件复发.【总页数】4页(P25-28)【作者】黄晓松;杨期东;谭李红;龙先瑜;郭田生;盛小奇;汤清平;王艳【作者单位】湖南省脑科医院神经内科脑血管病专科,湖南,长沙,410007;中南大学湘雅医院神经内科,湖南,长沙,410078;湖南省脑科医院神经内科脑血管病专科,湖南,长沙,410007;湖南省脑科医院神经内科脑血管病专科,湖南,长沙,410007;湖南省脑科医院神经内科脑血管病专科,湖南,长沙,410007;湖南省脑科医院神经内科脑血管病专科,湖南,长沙,410007;湖南省脑科医院神经内科脑血管病专科,湖南,长沙,410007;湖南省脑科医院神经内科脑血管病专科,湖南,长沙,410007【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R743.3【相关文献】1.通心络与血脂康联合应用对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作用的临床研究 [J], 张云书;吴秀品2.通心络及辛伐他汀对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和血脂的影响的临床研究 [J], 杜辉3.通心络对脑梗死伴颈动脉粥样硬化患者血脂和血小板膜糖蛋白的影响 [J], 颜志钦;张顺开;黄欢捷;林甲育;刘凌云;易兴阳4.通心络对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患者内皮祖细胞增殖能力的影响 [J], 苗旺;刘恒方;杨期东;罗红波;鲍娟5.通心络对脑梗死患者颈动脉粥样硬化软斑块的影响 [J], 黄晓松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通过颈动脉彩超探讨颈动脉粥样硬化与脑梗死间的关系目的探讨通过颈动脉彩超了解颈动脉粥样硬化与脑梗死之间的关系。
方法选到该院门诊和住院期间经CT、MR检查确诊,进行治疗脑梗死患者50例和非脑梗死50例患者分成两组,分别命名为观察组和对照组。
对两组患者的颈动脉内/中膜厚度(IMT)、观察斑块形成及管腔狭窄情况进行研究分析和对比,分析颈动脉粥样硬化与脑梗死之间的关系。
结果观察组50例脑梗死患者,通过采用彩超检查结果如下,扁平斑2例,占该组临床总人数的4%,软斑4例,占该组临床总人数的8%,硬斑6例,占该组临床总人数的12%,溃疡斑7例,占该组临床总人数的14%,合计19例,占该组临床总人数的38%。
对照组50例非脑梗死患者,通过采用彩超检查结果如下,扁平斑1例,占该组临床总人数的2%,软斑2例,占该组临床总人数的4%,硬斑1例,占该组临床总人数的2%,溃疡斑1例,占该组临床总人数的2%,合计5例,占该组临床总人数的10%。
结论颈动脉粥样硬化与脑梗死之间存在着很大的关系,通过彩超能够准确的检测出颈动脉粥样硬化的斑块,值得临床推广。
标签:颈动脉彩超;颈动脉粥样硬化;脑梗死在临床医学上,对于脑梗死的研究还主要局限在对于颈动脉管腔的狭窄程度上,没有对其进行更加深入的研究[1]。
因此,该研究针对采用彩超测量的方式进行探讨颈动脉粥样硬化与脑梗死之间的关系,现分析2012年1月—2013年1月间该院收治的50例脑梗死患者和50例非脑梗死患者的临床资料,报道如下。
1 对象与方法1.1 研究对象选自到该院进行治疗脑梗死患者50例和非脑梗死50例患者分成两组,分别命名为观察组和对照组。
其中观察组50例脑梗死患者有男性患者23例,女性患者27例,年龄在45~76岁之间,平均年龄为48岁。
对照组50例非脑梗死患者有男性患者30例,女性患者20例,年龄在41~78岁之间,平均年龄为49岁。
1.2 方法患者取平卧头仰位,颈部充分伸展,头偏向被检查的对侧,从颈总动脉起始处(ICA)开始,沿胸锁乳突肌外缘纵切扫查,依次显示双侧颈总动脉(CCA)、颈动脉交叉处(BIF)、ICA及颈外动脉(ECA)起,在纵切扫查后,旋转探头90°,沿血管走行做横切扫查,于分叉前2 cm处测量CCA内径,ICA内径于分叉前1·0 cm处,颈动脉内膜中层厚度(IMT)及粥样斑块分型[2]。
颈动脉硬化与脑梗塞的相关性探讨摘要:目的:探讨脑梗塞与颈动脉粥样硬化的关系。
方法:对60例经ct或mri证实的脑梗塞患者和60例非脑梗塞患者行彩色多普勒超声检查,观察颈动脉内壁光滑程度和有无动脉粥样硬化。
结果:60例脑梗塞患者中,43例有不同程度的颈动脉斑块形成,发生率71.7%;非脑梗塞组发生率36.7%,两组间有显著性差异(p1.0mm者,为管壁增厚。
②斑块,指突向管腔内的局灶性动脉壁增厚,其厚度超过相邻区域的动脉管壁的内膜~中层厚度至少50%。
③管壁增厚或有斑块形成者为动脉硬化,纳入研究对象。
④仅管壁弹性变化未纳入。
1.5统计学方法。
应用spss10.0统计软件统计,计量资料组间比较采用成组t检验。
2结果2.1脑梗塞与颈动脉硬化粥样斑块形成的关系。
脑梗塞组患者颈动脉管壁均有不同程度的增厚,其有43例颈动脉管壁上可见多寡不等的高回声或等回声斑块,以颈动脉窦多见,cdfi下管腔内可见彩流充盈缺损或“龛影”。
在65例检出斑块的患者中,脑梗塞组检出软斑39例(90.7%10例(45.5%)。
脑梗塞组颈动脉粥样斑块形成发生率为71.7%;非脑梗塞组颈动脉粥样斑块发生率为36.7%,两组有显著性差异(p<0.01)。
2.2颈动脉粥样斑块与脑梗塞病灶多寡的关系。
脑梗塞病例中有25例为多灶性脑梗塞,简称多灶组,颈动脉粥样斑块发生率为80.0%;单一病灶的脑梗塞(称单一组)35例,颈动脉粥样斑块发生率为65.7%,二者比较差异有显著性(p<0.05)。
2.3颈动脉粥样斑块与脑梗塞复发的关系。
在60例脑梗塞患者中首次发生脑梗塞39例,颈动脉粥样斑块发生率为66.7%;复发性脑梗塞21例(复发组),颈动脉粥样斑块发生率为81.0%,二者经统计学处理有显著差异,p<0.05。
3讨论动脉粥样硬化为一种全身性疾病,全身多处动脉均可发生,其中颈动脉的病变与脑梗塞的发生密切相关。
临床常用超声观察颈动脉斑块的形成情况。
颈动脉粥样硬化与脑梗塞的相关性探讨
刘吉红;罗肇文
【期刊名称】《现代医院》
【年(卷),期】2005(005)007
【摘要】目的探讨颈动脉硬化与脑梗塞的相关性 . 方法使用彩色多普勒高频超声
对78例脑梗塞及60例已排除脑梗塞的老年人分别进行颈部血管彩超检查,观察其颈动脉的内中膜厚度、斑块情况、管腔及血流情况 . 结果患病组中颈动脉硬化占97%,软斑占53、7%,管腔狭窄占30、8%; 对照组中颈动脉硬化占15%,软斑占3、3%,未见管腔狭窄. 结论颈动脉硬化、斑块性质及管腔狭窄情况与脑梗塞有明显的
相关性,彩超对颈动脉硬化的检出对预测及防治脑梗塞有重要意义.
【总页数】2页(P55-56)
【作者】刘吉红;罗肇文
【作者单位】佛山市顺德区陈村医院,广东,佛山,528000;佛山市顺德区陈村医院,广东,佛山,528000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R3
【相关文献】
1.不同类型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与脑梗死的相关性探讨 [J], 袁征;孙战风;唐冬云
2.老年人颈动脉粥样硬化、踝臂指数与脑梗塞相关性探讨 [J], 钱岚;王武;周德聪;
王玉凤;曾少娜
3.对颈动脉粥样硬化与进展性脑梗塞的相关性探讨 [J], 刘嘉佳
4.脑梗塞与颈动脉粥样硬化相关性探讨临床研究 [J], 邓芬
5.正常范围内游离甲状腺素水平与2型糖尿病患者颈动脉粥样硬化相关性探讨 [J], 安欣;曹晋;王成凯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彩超检查颈动脉硬化斑块与高血压脑梗死患者的相关性
王红春;贾长山
【期刊名称】《中国医药导报》
【年(卷),期】2007(004)030
【摘要】目的:运用高频超声探讨颈动脉硬化斑块与高血压、脑梗死患者之间的关系.方法:应用高频超声对156例原发性高血压患者及158例脑梗死患者和168例健康者行超声检测.结果:斑块检出率与高血压组、脑梗死组有相关性.结论:应用高频超声检测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有助于了解疾病的不同状态,便于判断病程及预后,对临床工作具有一定的指导意义.
【总页数】3页(P102-103,168)
【作者】王红春;贾长山
【作者单位】北京市密云县医院超声科,北京,010500;北京市密云县医院超声科,北京,010500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R445
【相关文献】
1.TGF-β1与脑梗死患者颈动脉硬化斑块相关性研究 [J], 陈琳;梁江红;魏麓云
2.彩超检查颈动脉硬化斑块与高血压脑梗死患者的相关性 [J], 王红春;贾长山
3.彩超检查脑梗死患者颈动脉硬化斑块的临床价值 [J], 王宏
4.高血压合并冠心病患者血清同型半胱氨酸与炎症水平、颈动脉硬化斑块相关性分析 [J], 吴佳
5.脑梗死患者血清ox-LDL IL-18 Lp-PLA2水平与颈动脉硬化斑块的相关性分析[J], 张军; 卢祖能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世界最新医学信息文摘 2016年第16卷第95期 133投稿邮箱:sjzxyx88@126.com0 引言脑梗死又称脑梗塞或缺血性脑卒中,是指因脑部血液供应障碍,缺血、缺氧所导致的局限性脑组织的缺血性坏死或软化。
临床表现主要有猝然昏倒、不省人事、半身不遂、言语及智力障碍。
脑梗死不仅严重威胁着患者的身体健康及生命安全,还给家庭及社会带来极大的痛苦和沉重的负担。
因此,如何早期发现脑梗死的危险因素,及时采取有效的防治措施具有重要的临床意义。
为探讨颈动脉粥样硬化与脑梗死之间的相关性,现将我院收治的120例患者的临床资料报告如下:1 一般资料抽取的来我院诊治的脑梗死患者均符合《中国急性缺血性脑卒中诊治指南2010版》[1]中关于脑梗死的诊断标准,且均经CT或MRI检查证实为脑梗死且排除了精神异常者。
其中男性患者38例,女性患者22例;年龄45-73岁,平均年龄65岁;临床症状主要有头痛头晕者6例、一侧肢体乏力者23例、一侧肢体活动或感觉障碍者21例、失语者7例、意识障碍者3例;既往有高血压者29例、糖尿病者21例、冠心病者9例、脑梗死者7例、长期大量吸烟或酗酒者49例。
2 检查方法选择探头频率9.0-12.0MHz的彩色多普勒超声诊断仪,所有患者取仰卧位,在其肩后垫一薄软枕,使头部低于枕头,彩超检查颈动脉粥样硬化与脑梗死的相关性分析齐环宇(吉林省长春市中医院电诊室,吉林 长春)摘要:目的 探讨彩色多普勒超声检查颈动脉粥样硬化与脑梗死的相关性。
方法 抽取在我院经CT 或MRI 证实的脑梗死患者60例(观察组)及同期无脑梗死者60例(对照组),对其颈动脉彩色多普勒超声检查结果进行对比分析。
结果 经颈动脉彩色多普勒超声检查显示,观察组患者较对照组患者的颈总动脉内膜-中层厚度、内径、阻力指数、搏动指数及粥样硬化斑块的检出率均有显著增加,且发现粥样斑块多发生于动脉分叉处,而观察组患者的血液平均流速与收缩期血液峰值流速较对照组显著降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