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95例中药导致肝损伤临床特征分析_朱云
- 格式:pdf
- 大小:559.83 KB
- 文档页数:5
·药物性肝损伤·中药在我国被广泛应用,几千年以来,中药是中华民族治疗各种疾病的手段之一。
通常认为中药是天然的,安全有效,但临床上也发现中药诱导的肝损伤(herb-induced liver injury ,HILI )病例并不少见。
HILI 也属于药物性肝损伤(DILI )的范畴[1]。
由于缺乏特异性诊断标志物,临床上诊断HILI 较为困难。
我们总结分析了收治的75例HILI 患者的临床特征,现报道如下。
1资料与方法1.1病例资料2015年1月~12月我科收治的HILI 患者75例,男性27例,女性48例;年龄为5~65岁,平均年龄为(42.23±1.92)岁。
根据2014*基金项目:首都医科大学基础和临床科研基金与李桓英联合基金资助项目(编号:17JL-L04)作者单位:100038北京市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世纪坛医院中医科(吴欣,郭杨志,杜霄壤,吴孟晋,冯兴中);解放军总医院第五医学中心中西医结合肝病中心(朱云)第一作者:吴欣,男,47岁,副主任医师。
主要从事中西医结合治疗肝病研究。
E-mail :jhwux2@通讯作者:冯兴中,E-mail:fengxz9797@75例中药诱导的肝损伤患者临床特征分析*吴欣,郭杨志,杜霄壤,吴孟晋,朱云,冯兴中【摘要】目的观察和总结中药诱导的肝损伤(HILI )患者的临床特征。
方法2015年1月~2015年12月期间我院收治的75例HILI 患者,经RUCAM 评分大于3分诊断。
结果本组肝细胞损伤型59例,胆汁淤积型11例,混合型5例;63例(84.0%)为急性起病,能提供中药组分的39例患者中何首乌导致的HILI 为17例(22.7%);混合型中瘙痒3例(60.0%),显著高于肝细胞损伤型6例(10.2%)和胆汁淤积型4例(36.4%,P =0.00);肝细胞损伤型谷丙转氨酶为(623.4±450.2)U/L ,显著高于混合型的(84.4±57.4)U/L 或胆汁淤积型的(179.5±75.5)U/L (P <0.05);肝细胞损伤型、混合型和胆汁淤积型总胆红素分别为(148.0±127.0)μmol/L 、(150.8±102.6)μmol/L 和(128.8±76.2)μmol/L (P >0.05)。
中草药在我国有非常悠久的应用历史,其中有不少为中华民族的瑰宝,为我国人民防病治病提供了非常好的保障。
但由于各种原因,中草药导致的肝损伤在很多时候没有得到足够的重视。
在亚洲,特别是东亚地区,如把中草药整体作为一项单一因素统计,常常是引起药物性肝损伤(DILI)的主要原因之一,如一项在韩国进行的全国性前瞻性研究表明,中草药引起的DILI占所有DILI的27.5%;我国的一些研究显示,中草药导致的DILI占36.01%~53.62%。
仅仅因为中草药是天然药物,就认为安全无害,忽视它潜在的肝毒性是非常片面的。
1. 可导致肝损伤的常见中药目前国内导致DILI报道较多的药物包括何首乌、雷公藤、土三七、一些治疗骨质疏松、关节炎等风湿免疫类疾病的某些药物,以及治疗白癜风、银屑病、湿疹、痤疮等皮肤系统疾病的某些药物。
造成DILI的中草药,根据剂型的不同,大致可以分为两大类:中草药制剂及中草药复方制剂。
常见的中草药制剂:包括卫矛科的雷公藤、昆明山海棠;菊科的土三七、苍耳子、款冬花、千里光;天南星科的石菖蒲;豆科的番泻叶、苦参、山豆根、野百合;蓼科的虎杖、何首乌、黄药子、马钱子、鸦胆子、罂粟壳、土茯苓等;有毒矿物药:朱砂、雄黄、砒霜、铜绿等。
常见中草药复方制剂:包括牛黄解毒丸、六神丸、壮骨关节丸、天麻丸、鱼腥草注射液、双黄连注射液、穿琥宁注射液、复方丹参素注射液、养血生发胶囊、补肾乌发胶囊、湿毒清、地奥心血康等。
上述中药及复方制剂,请不要在缺少专业医师指导的情况下自行服用。
2. 中草药致DILI的临床病理类型中草药引起DILI的临床病理表现几乎可以涵盖所有已知的肝脏病理变化。
虽然某些药物可引起一定的病理特征,但通常并不能依据组织学的变化来确定起因的药物。
肝活组织检查往往用于临床生化异常的肝病患者在诊断和鉴别诊断,特别是除外DILI方面具有一定意义。
DILI组织学一般特征为:(1)局灶性(小叶中央)边界较为明显的坏死和脂肪变性,坏死灶严重程度比临床不成比例;(2)肝脏炎症较轻,小胆管胆汁淤积较明显;(3)门管区炎症程度较轻(可能有胆管破坏性病变);(4)多数为嗜中性细胞或嗜酸性细胞浸润;(5)类上皮肉芽肿形成;(6)微泡性脂肪变(线粒体损伤)和脂肪性肝炎。
1例中草药相关肝损伤的病例分析摘要】目的:提高公众及临床对中草药相关肝损伤的重视。
方法:通过检索文献对病例HILI的诊断及可能发生原因进行分析。
结果:病例可以确定为HILI,其发生可能与方剂中首乌藤、合欢花、淫羊藿的使用有关,不除外患者体质以及患者自行服用的三七粉引起。
结论:中草药并非绝对安全,慎重使用。
【关键词】中草药;肝损伤;首乌藤;合欢花;淫羊藿;三七;土三七【中图分类号】R575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2095-1752(2018)32-0335-01近年来,中草药相关因素引起的药物性肝损伤(DILI)越来越受到关注,中药所致的肝损伤占临床药物性肝损伤总病例的5.6%~32.6%,目前报道中大部分均属单味中草药相关的肝损伤,本文讨论的是1例使用中药饮片复方导致肝损伤的病例,通过分析为临床提供参考。
1.临床资料1.1 基本资料患者,女性,43岁,因“睡眠质量差,不明原因出汗”就诊,诊断为月经过少病(肾虚证),处方:熟地黄15g,麸炒山药15g,山芋肉15g,知母10g,黄柏10g,巴戟天15g,制淫羊藿15g,夜交藤30g,制远志15g,茯神15g,合欢花30g,桑叶10g。
患者回家自行使用砂锅煎煮中药,当晚服用一次未见异常,次日早空腹服用一次后,胃部开始出现不适,进食后不适加重,二个小时呕吐一次,后感乏力背部明显感觉疼痛,周身不适,急诊就诊,生化:总胆红素24.8umol/L↑,间接胆红素17.60umol/L↑,直接胆红素7.2umol/L↑,AS T99.00U/L↑,ALT78.00U/L↑,γ谷氨酰转肽酶85.00U/↑L;血常规:白细胞17.75×109/L↑,中性细胞比率93.31%↑,淋巴细胞比率3.92%↓,给予停口服汤剂及抗感染治疗,五天后复查肝功:AST52.20U/L↑,ALT92.20U/L↑,γ谷氨酰转肽酶122.40U/L↑;血常规:白细胞3.95×109/L↓,中性细胞比率64%,淋巴细胞比率28.90%。
40例中药致药物性肝损伤的分析与探讨摘要】目的:分析中药致药物性肝损伤的特点,并与西药致药物性肝伤进行比较,为促进合理用药提供有效参考。
方法:对我院120例药物性肝损伤患者的一般资料、疾病临床特点进行分析与统计。
结果:120例药物性肝损伤患者中,中药致药物性肝损伤患者68例(研究组),占56.67%,西药致药物性肝损伤患者52例(对照组),占43.33%。
研究组2例(1.67%)患者无明显症状表现,对照组13例(10.83%)患者无明显症状表现(P<0.05)。
研究组肝细胞损伤型的发病比例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对照组混合型肝损伤的发病比例明显高于研究组(P<0.05)。
结论:中药引起的药物性肝损伤在临床表现、性别、疾病分型上均与西药有所差异,其发生率较高不容忽视。
【关键词】中药药物性肝损伤临床分析【中图分类号】R969.3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2095-1752(2014)16-0324-02近年来,随着医学技术的不断发展,中药所致的药物性肝损伤情况也日益增多,医药界已对中药的肝毒性给予了越来越多的关注[1]。
目前,许多资料对西药引起的药物性肝损伤已有较多的认知,但中药致肝损伤的相关机制仍有待探索[2]。
损肝药物的应用与药物性肝损伤存在着因果关系,针对不同损肝药物引起的肝损伤进行分析,对完善药物治疗方案具有重要的意义。
为此,我院对中药致药物性肝损伤的特点进行分析,并与西药致药物性肝损伤进行比较,为促进合理用药提供有效参考。
1 资料与方法1.1临床资料选择2008年1月~2014年1月期间我院收治的药物性肝损伤患者120例,其中男40例,女80例;年龄12~84岁,平均年龄49.8±3.7岁。
上述患者均符合相应的诊断标准[3],并结合临床病程变化,排除阻塞性黄疸、自身免疫性肝疾病、酒精性肝病、遗传性肝病等其他肝病后,即可考虑发生药物性肝损伤。
1.2方法对我院2008年1月~2014年1月期间药物性肝损伤患者的临床资料给予回顾性分析与统计。
中药引起肝损害的调查分析在世界各地,中药已被广泛使用以治疗许多疾病。
尤其在中国,中医药是传统医学的一部分,已有几千年的历史。
现代研究证明,中药可以治疗许多疾病,例如感冒,糖尿病,心血管疾病等等。
但是,随着中药的广泛使用和滥用,中药引起的不良反应越来越多,其中包括肝损害。
肝是人体重要的生物化学反应器和排泄器,是身体加工,转换,去除毒素的主要器官。
因此,肝损害会对人体造成严重的影响。
近年来,国内外发生了许多因中药引起的肝损害事件。
这些案例引起了广泛的关注,不仅对中药行业和愿意使用中药的患者造成了影响,也引起了相关专家和学者的关注。
为了了解中药引起肝损害的情况,我们进行了一项调查。
该调查对中国和国外的相关研究进行了综合分析和比较,同时也重点关注了一些典型案例,并采访了一些参与中药生产和销售的人员。
首先,我们来看看国外的研究。
根据一些研究的结果,中药引起的肝损害发生率较高,尤其是在日本,美国和欧洲许多国家和地区。
例如,在日本,中药引起的肝损害的占据了所有临床药物引起肝损害的90%。
在美国,一项研究发现,在所有接受肝移植的患者中,有超过20%是因为中药引起的肝损害。
在美国和欧洲等许多国家和地区,中药引起的肝损害通常与一些有毒成分、过量使用、不当使用、不合理配方以及不合规范的生产和销售有关。
与此同时,我们还发现了一些典型案例。
例如,2005年,广东省一家医院报道了20例因服用中药引起肝损害的患者。
据悉,这些患者服用了一味叫做“肝病健康方”中药。
这些中药大部分都包含复方草木香♀♀♀♀、乌贼骨、海燕窝、人参、灵芝、熟地黄等成分。
这些成分被认为是具有治疗肝病的功效的。
但在这种情况下,患者服用剂量过大,时间过长,甚至不合规范的生产和销售,这些中药引起的肝损害。
除此之外,我们还采访了一些参与中药行业的人员。
他们认为,中药引起的肝损害的原因包括制作不合适,选材不当,药食同源等因素。
另外,他们还提到了中药行业的监管体系仍然有待完善,生产和销售中出现一些不良行为往往难以发现和纠正,这也为中药引起的不良反应创造了条件。
中药引起肝损伤作者:郑小苹来源:《健康周刊》2017年第28期【摘要】目的:对我院中药引起肝损伤患者临床资料分析,以便有针对性提出预防措施;方法:回顾性分析80例中药引起的肝损伤患者临床资料,统计其中药种类、临床表现、治疗、转归;结果:引发我院肝损伤中药主要有消核片、黄芩、柴胡、牡丹皮、雷公藤、克银丸、何首乌、柴胡,主要临床表现有黄疸、乏力、纳差、恶性呕吐、皮肤瘙痒、腹部不适、皮疹、发热,经积极治疗后,痊愈率51.25%,好转率36.28%,死亡率2.5%;结论:针对中药引起肝损伤,要积极采取有效措施,加强用药监护,减少对肝脏的损伤。
【关键词】中药;肝损伤;预防措施中药作为我国祖国医学的重要构成部分,在疾病的预防和治疗中发挥重要作用,特别是随着医疗行业的不断发展以及群众的保健意识不断提高,中药以及中药制剂在临床应用不断增多,与此同时有关中药及其成品带来的各种不良反应也不断增多,在各类不良反应报道中,肝损伤所占比例较高,高达21.0~51.4%。
接下来,笔者就我院中药引起肝损伤情况汇报如下:1 资料和方法1.1一般资料资料来源于2010年1月~2017年1月浙江省温州市平阳人民医院收治的80例中药引起的肝损伤患者,所有患者均符合肝损伤的相应诊断标准,患者接受相关检查,排除了自身免疫性肝疾病、阻塞性黄疸、遗传性肝病、酒精性肝病以及其他肝病。
其中女性患者共31例,男性患者49例,最小年龄为12岁,最大年龄为84岁,中位年龄为(40.3±6.8)岁。
肝损伤程度:轻度肝损害43例,占总例数的53.8%;中度肝损害32例,占总例数的40%;重度肝损伤5例,占总例数的6.2%。
1.2方法采用回顾性分析方法,对80例中药引起肝损伤患者的临床资料,主要分析了患者的性别、年龄、应用中药种类、临床表现、治疗、转归。
2 结果2.1肝损伤患者用药情况分析据统计,80例中药引起的肝损伤的患者给药途径均为口服中药制剂,其中口服消核片36例(45%),口服黄芩13例(16.25%),口服柴胡7例(8.75%)、口服牡丹皮7例(8.75%)、口服雷公藤5例(6.25%)、口服克银丸4例(5%)、口服何首乌4例(5%)、柴胡2例(2.5%)、其他2例(2.5%)。
中药导致急性肝损伤临床研究任晓非;许建明【摘要】目的:探讨中药所致急性肝损伤的临床特点。
方法制定标准化的药物性肝损伤病案调查表,采用病例登记和随访,以及 RUCAM评分系统,从急性药物性肝损伤患者中筛选出中药导致急性肝损伤相关病例,分析中药所致肝损伤的类型、临床表现、肝损伤严重程度等。
结果在132例中药导致急性肝损伤相关病例中,男性59例,女性73例,平均年龄(51.6±17.5)岁。
肝细胞型肝损伤107例,胆汁淤积型肝损伤20例,混合型肝损伤5例。
轻度肝损伤10例(7.6%),中度肝损伤104例(78.8%),重度肝损伤16例(12.1%),致命性肝损伤2例(1.5%)。
导致急性肝损伤的中药种类繁多,大多数药物系含有多种中药成分(26.5%),或具体药物成分不详的中药(56.8%)。
结论中药导致肝损伤以肝细胞型为主,少数病例为重症或致死性,临床医生需要重视中药肝毒性。
%Objective To investigate the clinical characteristics of cases with acute traditional Chinese medicine (TCM)induced liver injury.Methods We drew up the standardized case report forms of drug-induced liverinjury,then filtered the clinical records of cases with acute TCM-induced liver injury from drug-induced liver injury cases by using standardized registration,follow-up and RUCAM,and analyzed the injury types,clinical presentation,severity grading of drug-induced liver injury.Results Among the evaluated 132 cases, there were 59 males and 73 females.The average age was (51.6 ±17.5)years .107 patients were classified as hepatocellular injury, 20 patients cholestatic injury,and 5 patients mixed injury.There were 10 patients whose severity grading of liver injury was mild (grade 1),104patients moderate (grade 2),16 patients severe (grade 3),and 2 patients fatal (grade 4).TCMcategories causing acute liver injury varied.More than half of the medicine were mixture of much unknown TCM.Conclusions These results suggested that the hepa-tocellular injury was the predominant clinical pattern in acute TCM-induced liver injury.A small number of patients showed severe to fa-tal liver injury.Therefore,doctors should attach importance to TCMhepatotoxicity.【期刊名称】《安徽医药》【年(卷),期】2015(000)010【总页数】4页(P1997-2000)【关键词】药物性肝损伤;肝毒性;中药【作者】任晓非;许建明【作者单位】安徽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消化内科,安徽合肥 230022;安徽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消化内科,安徽合肥 230022【正文语种】中文中药广泛用于临床,在防病治病方面有着悠久的历史和卓越的成效,但中药致急性肝损伤报道的日渐增多,故中草药导致肝损伤是当代药物不良反应监测中特别值得关注的问题[1-2]。
中药与方剂55例中药致肝损害的病例分析王锦燕作者单位:100038,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复兴医院药剂科摘要 !目的!重视中药致肝损害的不良反应,以保证临床用药安全。
方法!对55例中药引起的肝损害病例进行统计分析。
结果!患者年龄涉及各个年龄段,引起肝损害的药物以含何首乌和黄药子的中药为多,注射剂发生症状的时间较早,临床以消化道症状和黄疸为多见,多数患者在停药后经对症治疗肝功异常得到恢复或好转。
结论!控制肝损害中药的使用,用药时注意个体差异,慎重使用滋补类中药,临床密切观察肝功能,注意个别治疗肝炎的药物也会引起肝损害。
关键词 !中药不良反应;!肝损害;!用药安全!!以往认为中药为纯天然制品,与化学合成药相比安全性高,毒副作用少,很少引起肝损害。
但近年来中药引起不良反应的报道逐渐增多,引起肝损害的报道也随之增多。
据报道[1]引起药源性肝损害的药物中,中草药位居第二位,占23.7%。
本文就近10年来国内因服用中药引起肝损害的有关病例报道综合分析如下,希望引起临床医师的重视。
1!资料来源与方法检索1996-2005年国内公开发表的医药学期刊,其中资料完全的中药引起肝损害的病例报道有45篇,共计病例55例。
分别对查询到的55例病例所涉及的患者情况、用药情况及肝损害情况进行分析统计。
2!结果2.1!患者的一般情况55例患者中,男31例,占56.36%;女24例,占43.64%。
年龄6~81岁,各年龄段均有不良反应发生,年龄分布无显著性差异。
2.2!引起肝损害的中药引起肝损害的中药有汤剂和中成药,以含何首乌和黄药子的中药为多。
从原发病种来看,治疗皮肤科疾病、肿瘤与增生性疾病最易引起肝损害。
笔者检索到的45篇文献所涉及到的能够导致肝损害的具体药物、大致原因及病例数分别为:何首乌及复方6例,何首乌片3例,活力苏口服液(含何首乌)1例,首乌片与养血生发胶囊1例,黄药子及复方(主要有毒成分为薯蓣皂甙)5例,增生平(含黄药子)1例,地奥心血康胶囊(含薯蓣皂甙)2例,复方青黛丸/胶囊2例,克银丸1例,消核片5例,小金丸与乳癖消1例,五步蛇胆、草鱼胆、猪胆、熊胆5例,生脉注射液(超剂量用药)1例,汇仁肾宝口服液(超剂量用药)1例,苦参素胶囊/注射液(用于治疗肝炎)3例,含茯苓的复方(用于治疗肝炎)2例,黄连上清片1例,葛根素注射液2例,双黄连注射液1例,双黄连与氧氟沙星注射液1例,穿心莲内酯注射液1例,穿琥宁(主要成分穿心莲)与青霉素注射液1例,金纳多注射液1例,龙胆复方制剂1例,虫类中草药(较大剂量有毒虫类中药)1例,含麻黄复方1例,蜂毒(超量服用)1例,复方雪莲胶囊1例,雷公藤多苷片1例,回生第一丹和肾骨胶囊1例。
慢性重型肝炎的中医药治疗现状
朱云;李筠
【期刊名称】《传染病信息》
【年(卷),期】2009(022)004
【摘要】慢性重型肝炎病死率高,治疗棘手,中医药治疗疗效明确.本文对近年来中医治疗慢性重型肝炎的现状进行回顾,并总结出目前存在的部分问题.
【总页数】3页(P247-249)
【作者】朱云;李筠
【作者单位】解放军第三○二医院,北京,100039;解放军第三○二医院,北京,100039【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R512.6
【相关文献】
1.中医药治疗慢性重型肝炎的研究进展 [J], 张彦芳
2.中医药治疗慢性重型肝炎的研究近况 [J], 李鹏程;韦艾凌;唐秋媛
3.中医药治疗慢性重型肝炎的研究近况 [J], 李鹏程;韦艾凌;唐秋媛;
4.中医药治疗慢性重型肝炎的研究进展 [J], 艾丁丁; 罗伟生
5.中医药治疗慢性重型肝炎高黄疸52例 [J], 冯运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55例中药致肝损害的病例分析
王锦燕
【期刊名称】《北京中医》
【年(卷),期】2006(25)8
【摘要】目的重视中药致肝损害的不良反应,以保证临床用药安全。
方法对55例中药引起的肝损害病例进行统计分析。
结果患者年龄涉及各个年龄段,引起肝损害的药物以含何首乌和黄药子的中药为多,注射剂发生症状的时间较早,临床以消化道症状和黄疸为多见,多数患者在停药后经对症治疗肝功异常得到恢复或好转。
结论控制肝损害中药的使用,用药时注意个体差异,慎重使用滋补类中药,临床密切观察肝功能,注意个别治疗肝炎的药物也会引起肝损害。
【总页数】2页(P494-495)
【关键词】中药不良反应;肝损害;用药安全
【作者】王锦燕
【作者单位】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复兴医院药剂科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R284;R575
【相关文献】
1.50例中药致肝损害病例分析 [J], 汤海林;陈超;石俊
2.60例静脉滴注盐酸胺碘酮致急性肝损害病例分析 [J], 毛敏;徐小华;赵嘉澍;毛建生;杜金行;陆进
3.中药致肝损害报道病例分析 [J], 焦琳;
4.中药致肝损害报道病例分析 [J], 焦琳
5.1例应用肠外营养致肝损害的治疗病例分析 [J], 姜新;李记;赵宇蕾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中草药所致DILI患者临床和肝组织病理学特点分析姚云洁;肖朗;杨才兴;卢林;刘鸿凌【摘要】目的分析近年来所收集的中草药所致药物性肝损伤(DILI)患者的临床及肝组织病理学资料的特点.方法收集2010年1月至2015年1月收治的305例中草药所致DILI患者的临床资料,采用ELISA法检测血清抗甲型肝炎病毒IgM、抗戊型肝炎病毒IgM、乙型肝炎病毒表面抗原、抗丙型肝炎病毒抗体、抗EB病毒IgM 和抗巨细胞病毒IgM,常规进行肝活检.结果本组DILl患者临床症状和体征主要有纳差(46.6%)、乏力(64.3%)和脾肿大(78.0%);临床分型以肝细胞型(40.0%)为主,87.9%患者发病前用药持续时间大于2周;肝组织病理学表现为中度炎症和纤维化(G2-3S2-3占59.0%);致肝损伤的单一中草药主要为何首乌(11.8%)、雷公藤(10.8%)和黄药子(9.2%),中成药复合制剂主要以治疗银屑病(13.8%)和骨关节类疾病(5.6%)中成药为主;三种单一中草药发病前用药时间均短于中成药复合制剂;停药及对症治疗24 w后284例(93.1%)患者恢复正常.结论中草药致肝损伤发病前用药时间较长,起病较缓慢,需要引起临床重视.【期刊名称】《实用肝脏病杂志》【年(卷),期】2016(019)004【总页数】4页(P441-444)【关键词】药物性肝损伤;中草药;临床特征;病理学【作者】姚云洁;肖朗;杨才兴;卢林;刘鸿凌【作者单位】401120重庆市渝北区人民医院感染病科;401120重庆市渝北区人民医院感染病科;401120重庆市渝北区人民医院感染病科;401120重庆市渝北区人民医院感染病科;北京解放军第302医院肝移植内科【正文语种】中文中草药所导致的药物性肝损伤(drug-induced liver injury,DILI)在我国十分常见。
由于广泛的开发,越来越多的中草药制剂或者片剂开始应用于临床实践,中草药所致DILI也有逐年递增的趋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