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两次历史性飞跃的理论成果
- 格式:doc
- 大小:22.50 KB
- 文档页数:1
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两次历史性飞跃与经验启示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本质,是马克思主义的基本理论和中国革命和建设的具体实践相结。
中国共产党的历史,就是一部不断推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历史。
在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历史进程中,我们党实现了两次历史性飞跃。
在毛泽东领导我们开始探索社会主义建设道路的时候,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第一次飞跃。
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第二次飞跃的正式起点是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第二次飞跃的丰硕成果。
本土化和当代化的统一,从基本原理的应用深入到理论本质的结合,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第二次飞跃的显著特征和基本经验。
在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和社会主义改造的实践中,以毛泽东为代表的第一代中国共产党人把马克思主义和中国的实际相结合,产生了毛泽东思想。
毛泽东思想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进程中实现第一次历史性飞跃的伟大成果。
毛泽东思想是马克思列宁主义在中国的运用和发展,是被实践张明了的关于中国革命和建设的正确理论原则和经验总结,是中国共产党集体智慧的结晶。
毛泽东思想的科学著作是毛泽东思想的集中概括。
毛泽东思想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第一次历史性飞跃的理论成果,是中国共产党和中国人民历尽艰辛获得的宝贵的精神财富,是中国革命和建设的科学指南,是中华民族的精神支柱。
毛泽东思想与马克思主义是一脉相承的思想体系,同时又具有鲜明的中国特色。
毛泽东思想中关于新民主主义革命德理论、关于革命军队的建设和军事战略的理论、关于政策和策略的理论、关于思想政治工作和文化工作的理论、关于党的建设的理论等等,一起独创性的理论丰富和发展了马克思主义。
贯穿于上述各部分的“活的灵魂”,是实事求是、群众路线、独立自主三个基本方面。
在以毛泽东思想为党的基本指导思想下,中国共产党在领导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的进程中开辟了农村包围城市、武装夺取政权的工农武装革命道路,赢得了人民的支持和革命的胜利。
新中国成立后,中国共产党在新发展的毛泽东思想下,又团结带领全国各族人民开辟了一条适合中国特点的社会主义改造道路,使占世界人口1/4的东方大国进入了社会主义社会。
马克思主义中国化两大成果的内容及地位内容摘要:在领导中国革命、改革建设的长期实践中,中国共产党实现了马克思主义与中国实际国情相结合的两次历史性飞跃,产生了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两大理论成果: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
毛泽东思想是以毛泽东为主要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根据马克思主义的基本原理,把中国长期革命实践中的一系列独创性经验作了理论概括,形成了适合中国情况的科学的指导思想,是马克思列宁主义普遍原理和中国革命具体实践相结合的产物。
毛泽东思想是中国共产党集体智慧的结晶,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理论成果,对当代中国的发展仍有深刻的指导意义。
遵义会议以后,毛泽东在理论上系统地总结了党领导中国革命的实践经验,逐渐形成了比较系统的哲学思想、军事思想、统一战线思想和党的建设思想,科学地阐述了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的理论、路线和纲领,精辟地论证了党的政策和策略。
这标志着毛泽东思想走向成熟。
1945年党的七大,毛泽东思想被确立为党的指导思想。
毛泽东思想在以下几个方面,以独创的理论丰富和发展了马克思列宁主义:新民主主义革命理论、社会主义革命和社会主义建设理论、革命军队建设和军事战略的理论、政策和策略的理论、思想政治工作和文化工作的理论、党的建设理论。
除了上述的几个方面以外,毛泽东思想体系中还有关于国际战略和外交工作的理论,关于思想方法和工作方法的理论,等等。
毛泽东思想的历史地位也值得我们学习:1.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第一次历史性飞跃的理论成果。
2.中国革命和建设的科学指南。
3.党和人民的宝贵精神财富。
正确认识毛泽东思想的历史地位,有一个怎样科学评价毛泽东和毛泽东思想的问题。
这个问题关系到怎样看待党和国家过去几十年奋斗的历史,关系到党的团结、国家的安定,也关系到党和国家未来的发展前途,不仅有重要的历史意义,而且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毛泽东一生为党和人民的事业作出了杰出的贡献,但晚年犯有严重错误。
“文化大革命”结束后,在对毛泽东和毛泽东思想的认识问题上,存在两种错误倾向:一种是认为凡是毛泽东作出大的一切决策、指示,都必须坚决维护、始终遵循;另一种是借口毛泽东晚年犯了严重错误,全面否定毛泽东的历史地位与毛泽东思想的科学价值和指导作用。
选择题1.马克思主义同中国实际结合的两次历史性飞跃:(1)第一次飞跃的理论成果是毛泽东思想,第二次飞跃的理论成果是中国社会主义理论体系。
2.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就是包括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以及科学发展观等重大战略思想在内的科学理论体系。
3.党的十七大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做出了明确的界定,这就是:在中国共产党领导下,立足基本国情,以及经济建设为中心,坚持四项基本原则,坚持改革开放,解放和发展生产力,巩固和完善社会主义制度,建设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建设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
4.毛泽东思想的活的灵魂,是贯穿于上述各个理论的立场、观点、和方法。
它们有三个基本方面,即实事求是、群众路线、独立自主。
5.三个代表产生的重要背景:1、政治格局多极化2、经济发展全球化3、科技革命迅速发展4、文化多元化6.三个代表:1、始终代表中国先进生产力的发展要求;2、代表中国先进文化的前进方向;3、代表中国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
7.始终做到三个代表,是我们的立党之本、执政之基、力量之源。
8.贯穿“三个代表“的重要思想,关键在于与时俱进,核心在于坚持党的先进性,本质在执政为民。
9.我国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基本国情是提出科学发展观的根本依据。
我国在新世纪新阶段的阶段性特征是提出科学发展观的现实基础。
当代社会的发展实践和发展理念是提出科学发展观的重要借鉴。
10.科学发展观,第一要义始发展,核心是以人为本,基本要求是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根本方法是统筹兼顾。
11.思想路线,亦称认识路线,指的是人们认识所遵循的方向、途径、原则和方法。
12.在党的十六大报告中,江泽民指出:坚持党的思想路线,解放思想、实事求是、与时俱进,是我们党坚持先进性和增强创造力的决定性因素。
13.实事求是思想路线的基本内容是:一切从实际出发,理论联系实际,实事求是,在实践中检验真理和发展真理。
考试复习提纲第一章、马克思主义中国化两大理论成果1、马克思主义中国化两次历史性飞跃的理论成果有什么相互关系?(第5-8页)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两大理论成果,它们之间是一脉相承又与时俱进的关系。
(1)毛泽东思想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重要思想渊源(2)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在新的历史条件下进一步丰富和发展了毛泽东思想(3)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都是马克思列宁主义在中国的运用和发展。
(选择:毛泽东思想活的灵魂:实事求是、群众路线、独立自主)a.实事求是:一切从实际出发,理论联系实际,坚持在实践中检验真理和发展真理;b.群众路线:一切为了群众,一切依靠群众,从群众中来,到群众中去;c.独立自主:把国家和民族发展的方针放在自己力量的基点上,坚持民族自尊心和自信心,坚定不移走自己的路。
2、毛泽东思想包括哪些主要内容?如何评价毛泽东和毛泽东思想?(第10-17页)毛泽东思想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第一个重大理论成果。
它是马克思列宁主义在中国的运用和发展,是被实践证明了的关于中国革命和建设的正确理论原则和经验总结,是中国共产党集体智慧的结晶。
毛泽东思想的灵魂,贯穿各个理论的立场、观点和方法,有三个基本方面:实事求是,群众路线,独立自主。
毛泽东思想的科学体系包含着丰富内容:(1)新民主主义革命理论;(2)社会主义革命和社会主义建设理论;(3)革命军队建设和军事战略的理论;(4)政策和策略的理论;(5)思想政治工作和文化工作的理论;(6)党的建设理论。
5. 毛泽东思想的历史地位1】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第一次历史性飞跃的理论成果2】中国革命和建设的科学指南3】党和人民的宝贵精神财富3、“四个全面”战略布局是什么?为何提出?它们相互之间有何关系?(第26-27页,也可参考专题课件)为夺取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胜利,以习近平为总书记的党中央,立足我国的发展实际,顺应人民群众的热切期盼,从破解我们面临的突出矛盾和问题出发,在深入总结实践经验的基础上,逐步形成了“四个全面”战略布局。
如何理解马克思主义中国化两大理论成果的内涵和重大意义内容摘要:中国共产党在领导中国革命、建设和改革的长期实践中,实现了马克思主义同中国实际相结合的两次历史性飞跃,产生了两大理论成果: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
毛泽东思想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第一次历史性飞跃的理论成果。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则是新时期全党全国各族人民团结奋斗的共同思想基础。
二者一脉相承,后者是对前者的进一步发展与升华。
二者都为中国社会主义建设事业指明道路,为人民提供强有力的思想武器。
关键词: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毛泽东思想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重大意义自中国共产党成立起,中国共产党就把马克思列宁主义作为党的指导思想。
然而,由马克思主义哲学可知,我们必须具体问题具体分析。
众所周知,中国国情具有很大的特殊性,历史也证明,我们不能将马克思主义生搬硬套,因此,我们需要将马克思主义进行改造,将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和中国具体实际相结合,改造成适合中国国情的马克思主义。
因此,中国共产党提出了“马克思主义中国化”。
经过不懈努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终于有了重大进展,有了两大理论成果: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
其中,毛泽东思想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重要思想渊源,毛泽东思想所蕴含的马克思主义的立场、观点和方法,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提供了基本遵循,而且,毛泽东思想关于社会主义建设的理论,为开创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做了重要的理论准备。
毛泽东思想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第一个重大理论成果。
它紧紧围绕着中国革命和建设这个主题,提出了一系列相互关联的重要理论观点,构成一个完整的科学思想体系,具有丰富的内容。
这个思想体系主要包含以下几大方面:新民主主义革命理论、社会主义革命和社会主义建设理论、革命军队建设和军事战略的理论、政策和策略的理论、思想政治工作和文化工作的理论、党的建设理论等等。
概括起来,主要有三个基本方面:实事求是、群众路线、独立自主1。
简答题1.马克思主义同中国实际相结合的两次历史性飞跃以及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成果之间的关系是什么P7第三段中国共产党在领导中国革命、建设和改革的长期实践中,实现了马克思主义同中国实际相结合的两次历史性飞跃,产生了两大理论成果。
第一次飞跃的理论成果是毛泽东思想,是被实践证明了的关于中国革命和建设的正确理论原则和经验总结。
第二次飞跃的理论成果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包括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以及科学发展观等重大战略思想,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最新成果。
1.简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组成部分以及所要回答的基本问题P6—P7邓小平理论,初步回答了“什么是社会主义、怎样建设社会主义”这个首要的基本的理论问题。
“三个代表”重要思想,进一步回答了什么是社会主义、怎样建设社会主义和建设什么样的党、怎样建设党的问题。
科学发展观,进一步回答了实现什么样的发展、怎样发展这一关系到中国未来前途和命运的重大问题。
1.实事求是思想路线是如何形成重新确立和丰富发展的P43—P47一:经过延安整风和党的七大,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在全党得到了确立。
(P45)二:1978年12月,邓小平在为十一届三中全会作准备的中央工作会议上的讲话中,特别强调解放思想、实事求是的重要意义。
以这一讲话精神为指导的十一届三中全会,重新确立了马克思主义的思想路线、政治路线、组织路线,标志着中国共产党人在新的时代条件下的伟大觉醒。
三:邓小平还进一步丰富和发展了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特别强调解放思想的极端重要性。
四:1992年,江泽民在党的十四大报告中指出,解放思想,实事求是是邓小平创立的“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的精髓,是党永葆蓬勃生机的法宝。
邓小平强调,马克思主义最重要的理论品质是与时俱进。
五:2004年1月,胡锦涛在一次讲话中强调,必须大力弘扬求真务实精神,大兴求真务实之风1.解放思想、实事求是、与时俱进和求真务实之间的相互关系是什么P51实事求是也内在地包含着解放思想、与时俱进、求真务实等内容。
论述题1、如何理解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理论成果之间既一脉相承又与时俱进的关系?答:在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历史进程中产生了两次历史性飞跃,形成了两大理论成果。
第一次历史飞跃的理论成果是毛泽东思想,第二次历史飞跃的理论成果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
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理论成果之间既一脉相承又与时俱进的关系,就是指两大理论成果之间继承与发展的关系。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与毛泽东思想一脉相承:第一,二者都坚持马克思主义的历史观点、方法,运用马克思主义的基本原理,解决中国的实际问题。
第二,二者的基本精神是一致的,都坚持实事求是、群众路线和独立自主的基本点。
两大理论成果不仅一脉相承,而且是与时俱进的:第一,二者形成于不同的历史时期,面对着不同的历史任务,具有不同的具体内容。
但从二者历史联系看,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是对毛泽东思想的继承和发展。
第二,二者都是马克思主义与中国当时的实际相结合的产物,都进行了理论创新,丰富和发展了马克思主义的理论宝库。
2、为什么说在当代中国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就是真正坚持马克思主义?答:(1)这一理论体系坚持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的根本方法,创造性地运用它们分析当今世界和当代中国的实际,作出了一系列新的理论概括。
(2)这一理论体系坚持无产阶级政党必须植根于人民群众的政治立场,贯彻马克思主义的群众路线,对人民群众在实践中创造的新鲜经验进行了理论上的总结和升华。
(3)这一理论体系坚持了马克思主义与时俱进的理论品质,体现了理论创新的巨大勇气。
这一理论体系既坚持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又具有鲜明的时代特征。
在当代中国,除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就没有什么其他的能够解决中国当代实际问题的马克思主义。
所以,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就是真正坚持马克思主义。
3.解放思想与实事求是的关系怎样?答:邓小平辩证地阐明了解放思想与实事求是的相互关系,指出,解放思想,就是使思想和实际相符合,使主观和客观相符合,就是实事求是。
绪论1.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内涵就是坚持把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国具体实际相结合,同中国优秀传统文化相结合,运用马克思主义的立场、观点、方法研究和解决中国革命、建设、改革的实际问题,就是总结和提炼中国革命、建设、改革的实践经验,认识和掌握客观规律,为马克思主义理论宝库增添新的内容。
2.中国共产党诞生的意义深刻改变了近代以后中华民族发展的进程和方向,深刻改变了中华人民和中华民族的前途和命运,深刻改变了世界发展的趋势和格局。
3.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两次历史性飞跃,两大理论成果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4.什么是毛泽东思想被实践证实了的关于中国革命和建设的正确理论原则和经验总结,是中国共产党集体智慧的结晶。
5.新民主主义革命胜利的意义彻底结束了旧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历史,结束了中国一盘散沙的局面,结束了帝国主义强加给中国的一系列不平等条约和一切特权,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创造了根本社会条件。
6.新中国成立后,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时期取得的成就实现了中华民族有史以来最为广泛而深刻的变革,实现了一穷二白、人口众多的东方大国迈进社会主义社会的伟大飞跃,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奠定了根本政治前提和制度基础。
7.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到十八大,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新时期取得成就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创造了充满活力的体制保证和飞速发展的物质条件。
第一章1.毛泽东思想形成条件(主观范围)时代背景:19世纪末20世纪初世界进入帝国主义和无产阶级革命时代,1917年俄国十月革命的胜利开辟了世界无产阶级社会主义革命新时代;理论条件:俄国十月革命的胜利为中国送来了马克思列宁主义,帮助中国的先进知识分子开始用无产阶级的世界观作为观察国家命运的工具,中国革命从此有了科学的指导思想;实践基础:中国共产党领导中国人民进行的中国革命和建设的成功实践是毛泽东思想形成和发展的实践基础;历史经验:中国共产党成立以后获得的成功和失败的宝贵历史经验帮助以毛泽东为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更深入的思考中国革命和建设的实际问题。
一、马克思主义中国化两大理论成果的关系?答: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两大理论成果分别是指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它们之间是一脉相承而又与时俱进的关系:前者为后者的形成和发展奠定了理论基础,后者是在继承前者基本原理基础上的进一步丰富和发展。
它们辨证统一于中国革命、建设和改革的伟大实践中,不断开拓着马克思主义在中国发展的新境界。
(一)毛泽东思想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重要思想渊源。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形成是在我国改革开放和现代化的实践中,以马克思主义、毛泽东思想为指导,总结我国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的经验教训,并借鉴其他社会主义国家兴衰成败的历史经验,逐步形成和发展起来的。
毛泽东思想所蕴含的马克思主义的立场、观点、方法,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提供了基本遵循。
实事求是、群众路线、独立自主是毛泽东思想的活的灵魂,也贯穿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之中。
正是本着实事求是的原则,党开创了改革开放新时期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创立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始终坚持将群众路线作为根本工作路线,坚持以人为本、执政为民。
改革开放新时期,党坚持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
坚持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政策和自力更生艰苦奋斗的基本路线。
毛泽东思想关于社会主义建设的理论,为开创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做了重要的理论准备。
毛泽东思想涉及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思想路线、发展道路、发展阶段、发展战略、根本任务等方面,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形成和发展提供了思想营养和理论素材。
例如,毛泽东思想中提出的建设适合中国国情的社会主义工业化、正确认识把握社会主义基本矛盾,调动一切积极因素为社会主义事业服务等,这些正确思想对后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道路的探索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
(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在新的历史条件下进一步丰富和发展了毛泽东思想。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经过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以及科学发展观等一系列重大战略思想的几个发展阶段的完善和发展,为毛泽东思想增添了新的内容。
马列主义同中国的实际相结合有两次历史性的飞跃,产生了两大理论成果。
第一次便是中国革命和建设的正确的理论原则和经验的总结,即毛泽东思想。
第二次便是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理论,即邓小平理论。
全书贯穿“解放思想,实事求是”这一精髓,解放思想,实事求是是马列主义的精髓,是毛泽东思想的精髓。
同时也是邓小平理论的精髓,解放思想、实事求是、是我们党的思想路线。
全书文风朴实,不讲空话,在简明扼要的论述中,总是蕴含着深刻的思想内容。
其言沁人心脾,其辞脱口而出,无娇柔做作之态,确实是一本震撼我心灵,改变自我审视世界和自我目光,使我由衷地体会到,这本书引导我树立科学正确的信仰。
邓小平理论是在和平和发展的时代主题之下的历史条件中形成的,是对世界形势和时代发展进行科学分析的基础上形成和发展起来的。
邓小平理论在中国的确立不是偶然的,它是时代发展的需要。
邓小平同志指出党在现阶段的政治路线就是一心一意地搞四个现代化,三中全会以后,他多次强调了这一点。
邓小平同志还指出,实现四个现代化是一场深刻的伟大的革命。
在这场伟大的革命中,我们是在不断地解决新的矛盾中前进的。
他根据把马克思主义的普遍真理同我国的具体实际结合起来的原理以及我国的历史经验,提出建设四个现代化必须从中国和特点出发,适合中国的情况,走出自己的道路,这就是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
邓小平作为改革开放的总设计师,在领导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过程中,他对“什么是社会主义”、“怎样建设社会主义”的新探索中,始终贯穿着两个鲜明的特点,一是反复强调“老祖宗不能丢”的思想。
他认为,丢了老祖宗,就会迷失方向,丧失根本;同时又强调不能唯书、唯上,扬教条主义,要以新的思想,新的观点去继承和发展马克思主义,才是真正的马克思主义者。
这本书启迪我树立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的方法观点审视世界和未来。
通过这本书,我变得善于理论思维,不是唯心的而是唯物的,不是片面的而是全面的。
不是静止的而是发展的。
思想政治总结1.(1)“马克思主义中国化”这个命题是1938年毛泽东在党的六届六中全会会议上作的《论新阶段》报告中第一次提出。
(2)“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科学内涵是什么?答:马克思主义中国,就是将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国具体实际相结合。
具体地说,就是把马克思主义的基本原理更进一步地同中国实践经验中国历史中国文化结合起来,使马克思主义在中国实现具体化。
2.马克思主义同中国实际相结合的两次历史性飞跃,产生了两大理论成果:①毛泽东思想②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包括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以及科学发展观等重大战略思想。
3.党的十五大会议正式提出“邓小平理论”这一科学概念。
4.科学发展观的内涵和重要意义?答:内涵:科学发展观,是对中国共产党的三代中央领导集体关于发展的重要思想的继承和发展,是马克思主义关于发展的世界观和方法论的集中体现,是同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既一脉相承又与时俱进的科学理论,是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指导方针,是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必须坚持和贯彻的重大战略思想。
重要意义:第一要义是发展,核心是以人为本,基本要求是全面协调可持续,根本方法是统筹兼顾。
①科学发展观是同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既一脉相承又与时俱进的科学理论②是马克思主义关于发展的世界观和方法论的集中体现③是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指导方针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必须坚持和贯彻的重大战略思想5.什么是思想路线?党的思想路线的内容和意义。
答:思想路线:亦称认识路线,指的是人们的认识所遵循的方向途径原则和方法。
一个政党的思想路线,是指这个政党确定自己的指导思想并支配自己行动的认识路线。
党的思想路线的内容:一切从实际出发,理论联系实际,实事求是,在实践中检验真理和发展真理。
党的思想路线的意义:①它是马克思主义认识论在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实践过程中的运用丰富和发展。
②它是制度并贯彻执行正确的政治路线的思想基础③它是加强党的思想作风建设和提高领导能力的重要内容。
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两次历史性飞跃及其两大理论成果专题辅导(电子与信息工程学院党总支副书记王明志)Click to edit Master text styles LOGO 一、马克思主义中国化与中国化马克思主义二、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第一次历史性飞跃与毛泽东思想三、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第一次历史性飞跃的延伸与第二次历史性飞跃的准备1956—1987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第二次历史性飞跃及其理论成果: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交流提纲: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两次历史性飞跃及其两大理论成果导言红船领航90载,搏风击浪一帆悬。
从南湖红船到八一枪声,从井岗号角到长征壮歌,从抗日烽烟到建国大业,从改革春风到小康蓝图,90年波澜壮阔,90年壮丽辉煌。
中国共产党成立90年来,为实现近代以来中华民族面临的民族独立、人民解放和国家繁荣富强、人民共同富裕这两大历史任务,领导中国人民完成三件大事。
这三件大事分别是:团结带领人民取得新民主主义革命胜利,建立了人民当家做主的新中国;领导社会主义革命和社会主义建设取得很大成就,积累了丰富经验;推进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
中国共产党建党90年的历史划分为1921年至1949年、1949年至1978年、1978年至今三个时期。
他表示,在中国共产党90年的探索中,实现了两次历史性飞跃,产生了两大理论成果。
第一次飞跃发生在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形成和发展了毛泽东思想;第二次历史性飞跃发生在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后,形成和发展了包括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以及科学发展观等重大战略思想在内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
总括:中国共产党两次历史性飞跃1、1919年5月——1956年五四运动,新民主义向社会主义过渡阶段,任务是推翻三座大山,建立社会义主制度。
特点:找到了中国特点的革命道路(农村包围城市,武装夺取政权)中国人民站起来了是实践成果毛泽东思想(1945年七大确立为党的指导思想)是理论成果2、1978年十一届三中全会至今任务:实施改革开放,从不发达的社会主义向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的社会主义强国过渡。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考试分析】中国特色社会理论体系要求掌握的内容包括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和科学发展观。
从历年真题来看每年的分值在2分左右。
该部分内容与时事政治联系较为紧密,特别是党的最新的路线方针政策,考点以识记为主。
【考点精讲】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最新成果1、邓小平理论马克思主义同中国实际相结合的两次历史性飞跃。
邓小平理论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第二次历史性飞跃的理论成果(第一次飞跃的理论成果是毛泽东思想)。
邓小平理论形成和发展的时代背景、理论基础和社会历史条件。
邓小平理论的历史地位和指导意义。
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科学命题;党的十三大标志着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的基本形成;2、“三个代表”重要思想①“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形成的社会历史条件当代世界的新变化与“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形成的时代背景,社会主义兴衰成败的历史经验与“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形成的历史依据。
国情与党情的新变化与“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形成的现实依据。
②“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科学内涵中国共产党始终代表中国先进生产力的发展要求,代表中国先进文化的前进方向,代表中国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
这是对“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集中概括。
“三个代表”是辩证统一的关系,发展先进生产力是发展先进文化、实现最广大人民根本利益的基础条件。
人民群众是先进生产力和先进文化的创造主体,也是实现自身利益的根本力量。
不断发展先进生产力和先进文化,归根到底是为了满足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生活需要,③“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历史地位和指导意义“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是同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和邓小平理论一脉相承而又与时俱进的科学体系。
“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是对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和邓小平理论的继承和发展,是面向21 世纪的中国化的马克思主义,是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宏伟目标的根本指针,是加强和改进党的建设、推进我国社会主义自我完善和发展的强大理论武器。
复习题1、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两次历史性飞跃以及最新理论成果是什么?第一次历史性飞跃发生在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形成了毛泽东思想第二次历史性飞跃发生在社会主义进入改革开放的新时期行,形成了包括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科学发展观,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在内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是对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科学发展观的继承和发展,是马克思主义现代化最新成果,是党和人民实践经验和集体智慧的结晶,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全党全国人民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而奋斗的行动指南2、如何把握毛泽东思想的主要内容和活的灵魂?毛泽东思想的主要内容;1.新民主主义革命理论2.社会主义革命和社会主义建设理论3.革命军队建设和军事战略的理论4.政策和策略的理论5.思想政治工作和文化工作的理论6.党的建设的理论理论和实践相结合的作风,和人民群众紧密联系在一起的作风,以及自我批评的作风,是中国共产党区别于其他任何政党的显著标志毛泽东思想的活的灵魂有三个基本方面,即实事求是,群众路线,独立自主1.实事求是,就是一切从实际出发,理论联系实际,坚持在实践中检验真理和发展真理坚持实事求是,就要深入实际了解事物的本来面貌,把握事物内在必然联系,按照客观规律办事坚持实事求是,就要清醒认识和正确把握我国基本国情坚持实事求是,就要不断推进实践基础上的理论创新2.群众路线,就是一切为了群众,一切依靠群众,从群众中来,到群众中去,把党的正确主张变为群众的自觉行动坚持群众无限,就要坚持人民是推动历史发展的根本力量坚持群众路线,就要坚持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根本宗旨坚持群众路线,就要保持党同人民群众的血肉联系3.独立自主,就是坚持独立思考,走自己的路,就是坚定不移地维护民族独立,捍卫国家主权,把立足点放在依靠自己力量上的基础上,同时积极争取外援,开展国际经济文化交流,学习外国一切对我们有益的先进事物坚持独立自主,就要坚持中国的事情必须由中国人民自己处理坚持独立自主,就要坚持独立自主和和平外交政策,坚定不移走和平发展道路3、新民主主义革命的三大法宝毛泽东在《共产党人发刊词》一文中,把统一战线、武装斗争、党的建设比作党在中国革命中战胜敌人的三个主要的法宝1.统一战线统一战线是无产阶级政党策略思想的重要内容建立最广泛的统一战线,首先是由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阶级状况所决定的建立最广泛的统一战线,也是由中国革命的长期性,残酷性以及发展的不平衡性所决定的总结党建立,巩固和发展统一战线的实践经验,主要在于这样几个方面:一是要建立巩固的工农联盟,二是要正确对待资产阶级,尤其是民族资产阶级,三是要采取区别对待的方针,四是要坚持独立自主的原则2.武装斗争武装斗争是中国革命的特点和优点之一与资本主义国家不同,在半殖民地半封建的旧中国,无产阶级和广大人民群众无议会民主可以利用,无组织工人举行罢工的合法权益,帝国主义和封建主义总是凭借着反革命暴力对革命人民实行残暴的镇压。
第一次飞跃中国共产党在把马克思主义与中国实际相结合的过程中,实现了两次历史性飞跃。
1、第一次飞跃发生在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以毛泽东同志为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经过反复探索,在总结成功和失败经验的基础上,找到了中国自己的革命道路,创立了毛泽东思想,指导革命取得了历史性的胜利,在我国建立了社会主义制度。
2、第二次飞跃发生在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后,以邓小平同志为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在总结建国以来正反两方面经验的基础上,在改革开放的崭新实践中,开始找到了中国自己的建设道路,创立了邓小平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指引我国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不断胜利前进。
扩展资料: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是中国共产党在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实践中创立和发展起来的。
邓小平理论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开拓和奠基之作,“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中承上启下的中间环节,是立党之本、执政之基、力量之源。
科学发展观是立足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基本国情,总结我国发展实践,借鉴国外发展经验,适应新的发展要求提出来的。
本理论是从我国社会主义经验,借鉴部分外国资本主义经验结合而成的新时代符合我国国情发展的体系理论。
社会主义是一个很长的历史阶段,在今后社会主义历史阶段中所形成的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理论成果也都属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范畴。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是科学社会主义理论逻辑与中国社会发展历史逻辑的辩证统一。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理论载体,是在与时俱进的实践中破解难题、创立发展的。
在新的历史形势下,我们要把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这篇大文章写得更加壮阔、更加优美,就一定要深入贯彻落实党的十八大精神,继续发扬与时俱进的精神,逢山开路、遇河架桥,在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新的实践基础上,始终不渝坚持与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是在和平与发展成为时代主题的历史背景下开创和发展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理论体系、制度,都充分融入了和平与发展的时代潮流,充分体现了以改革创新为核心的时代精神。
毛概知识点(全)第一章: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历史进程和理论成果一: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提出:1、党的早期领导人李大钊等都曾经提出过要把马克思列宁主义应用到中国的实践当中的思想,但在党的幼年时期,对于这个问题还没有形成深刻的完整的统一的认识2、 1938年,毛泽东在动的六届六中全会上作的题为《论新阶段》的报告最先提出了马克思主义中国化这个命题3、经过延安整风,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成为了全党的共识科学内涵: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就是将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痛中国具体实际相结合。
具体地说,就是把马克思主义的基本原理更进一步地同中国实践、中国历史、中国文化结合起来,使马克思主义在中国实现具体化。
1、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就是运用马克思主义解决中国革命、建设和改革的实际问题。
2、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就是把中国革命、建设和改革的实践经验和历史经验提升为理论。
3、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就是把马克思主义植根于中国的优秀文化之中。
历史进程:马克思主义同中国实际相结合的两次历史性飞跃,产生了两大理论成果。
第一次飞跃的理论成果是毛泽东思想,是被实践证明了的关于中国革命和建设的正确的理论原则和经验总结。
第二次飞跃的理论成果是中国特殊的社会主义理论体系,包括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以及科学发簪管等重大战略思想,是马克思主义的最新成果。
重要意义:1.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理论成果指引着党和人民的伟大事业不断取得胜利。
2.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理论成果提供了凝聚全党和全国各族人民的强大精神支柱。
3.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倡导和体现了对待马克思主义的科学态度和优良学风,不断开拓着马克思主义在中国发展的新境界。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最新成果:新时期依赖我们取得的一切成绩和进步的根本原因,归结起来就是:开辟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形成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集中到一点,就是高举中国特设社会主义伟大旗帜。
旗帜问题至关要紧。
党的十七大对改革开放30年来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理论成果做出最新概括,指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就是包括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以及科学发展观等重大战略思想在内的科学理论体系。
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两次历史性飞跃的理论成果
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两次历史性飞跃的理论成果问: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两次历史性飞跃的理论成果。
答:中国共产党在不断推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进程中,先后实现了两次历史性飞跃。
第一次飞跃发生在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形成的理论成果是毛泽东思想。
它是马克思列宁主义在中国的应用和发展,是被实践证明了的关于中国革命和建设的正确的理论原则和经验总结,是中国共产党集体智慧的结晶。
第二次飞跃发生在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后,形成的理论成果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包括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以及科学发展观等重大战略思想,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最新成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