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一章 体液电解质和微量元素检验(一)
- 格式:ppt
- 大小:718.00 KB
- 文档页数:31
电解质、微量元素的检验(一)电解质1.血清钾(英文缩写K)【参考区间】3.50~5.30mmol/L。
【解读要点】(1)血清钾是维持细胞生理活动的重要阳离子,有助于维持组织的渗透压和酸碱平衡,参与糖和蛋白质的代谢,保持神经肌肉等细胞应激的正常功能。
一旦发生明显高或低钾血症,都可以引起心搏骤停。
本项目属于急诊检验项目。
(2)血清钾增高:可见于呼吸性酸中毒、糖尿病酮症酸中毒、大面积烧伤、急性溶血性疾病、急性或慢性肾功能不全,肾上腺皮质功能减退、肾动脉狭窄性高血压、心力衰竭、休克、缺氧、尿毒症等所致尿少、尿闭等肾功能受损以及重度溶血反应、挤压综合征、补钾过多等。
(3)血清钾过低:见于严重腹泻、呕吐、肠瘘等使大量钾随消化液排泄丢失;肾上腺皮质功能亢进、长期使用皮质激素、醛固酮增多症;长期使用利尿药等造成钾丢失过多时;大量输入葡萄糖及胰岛素;代谢性碱中毒;周期性瘫痪发作期;正常情况下,钾盐摄入量不足、禁食而没有及时静脉输液补钾,也可引起血清钾降低。
2.血清钠(英文缩写Na)【参考区间】137~147mmol/L。
【解毒要点】(1)血清钠增高:多见于高渗性脱水(如昏迷患者、食管疾病不能下咽者、高温环境大量出汗、肝硬化、脑外伤、脑血管意外、严重脱睑、尿崩症、渗透性利尿等)和内分泌疾病(如原发性或继发性醛固酮增多症、肾上腺皮质功能亢进、长期肾上腺皮质激素等)。
(2)血清钠过低:多见于腹泻、呕吐、肠及胆道造瘘、大量出汗、大面积烧伤后只补充水分等使钠损失过多,以及急性或慢性肾功能衰竭、肾上腺功能低下、糖尿病并发酸中毒等。
属于急诊检验项目。
3.血清氯(英文缩写Cl)【参考区间】99~110mmol/L。
【解读要点】(1)血清氯增高:见于高渗性脱水,如昏迷患者,食管疾病不能下咽者,高温环境大量出汗,以及肝硬化、脑外伤、脑血管意外、严重脱水、尿崩症、渗透性利尿等患者;内分泌疾病,如原发性或继发性醛固酮增多症、肾上腺皮质功能亢进、长期服用肾上腺激素等患者;急性或慢性肾小球炎;尿道或输尿管阻塞;呼吸性碱中毒;高氯性代谢性酸中毒以及输入含氯离子高的药物或大量服用氯化铵等患者。
乐山职业技术学院《生物化学检验》课程标准课程名称:生物化学检验适用专业:医学检验技术专业适用阶段:专科适用类型:普专类开设学期:第四学期总课时数:90(每课时45分钟)学分:6分一、课程定位(一)课程性质《生物化学检验》是一门由分析化学、生物化学、电子计算机技术和临床医学等学科相互结合,逐渐形成的理论性与实践性较强的交叉学科,是高等医学检验专业的一门主干学科和必修课程。
国际临床化学和实验医学联合会(International Federation of Clinical Chemistry and Laboratory Medicine,IFCC)将生物化学检验定义为“对人体健康和患病时化学状态的研究以及用于诊断、治疗和预防疾病的化学试验方法的应用”。
它的主要任务是研究人体器官、组织、体液的化学组成和进行着的生化过程,以及疾病、药物对这些过程的影响,为疾病诊断、病情监测、药物疗效、预后判断和疾病预防等各个方面提供信息和理论依据。
因此,《生物化学检验》是一门应用各种技术和方法分析机体健康和疾病时,体液或组织样品中各种化学成分的医学应用技术学科,它在医学理论和医学实践中均具有相当重要的地位。
(二)制定依据和思路该课程是依据医学检验技术专业工作任务的临床生物化学检验工作项目设置的。
其总体设计思路是,以工作任务为中心组织课程内容,并让学生在完成具体项目的过程中学会完成相应工作任务,构建相关理论知识,发展职业能力。
课程内容突出对学生职业能力的训练,理论知识的选取紧紧围绕工作任务完成的需要来进行,同时又充分考虑了高等职业教育对理论知识学习的需要,并融合了相关职业资格证书对知识、技能和态度的要求。
项目设计以理论与实践相结合为线索来进行。
教学过程中,要通过临床与教学合作,校内实训基地建设等多种途径,充分开发学习资源,给学生提供丰富的实践机会。
本课程是医学检验的核心课程之一,在教学中要紧抓“检验技术”和“临床应用”两条主线,才能在实践中加深对各项检测技术的基本原理、标准和要求的理解,才能够运用所学的知识和技能,熟练解决岗位中的常见问题,培养学生发现问题,解决问题和技术创新的能力,逐步成长为合格的医学检验技师。
电解质与水平衡检查--微量元素测定微量元素(trace element)指在体内不足体重万分之一的元素,每人每日需要量低于100mg。
近年研究结果显示:微量元素在许多疾病的病因与发病机制研究、诊断和防治等方面具有重要的意义。
人体内微量元素有30余种,根据对人体的影响可分为必需、非必需和有害微量元素三类。
其中人体必需的微量元素有铁、锌、铜、锰、铬、钼、钴、硒、镍、钒、碘、硅、氟、锡等,它们对维持机体生长、发育与健康十分重要。
微量元素的主要生理功能有:①做为酶的组成成分或激活剂,参与体内多种物质代谢过程,已发现人体近千种酶中有50%~70%的酶含有微量元素或以微量元素的离子作为激活剂,如锌就是300多种酶的辅酶。
②参与体内一些抗氧化物质的构成,对机体具有保护作用,如硒可作为抗氧化剂,抑制自由基的反应;锌参与谷胱甘肽的合成;铜、锌、锰参与超氧化物歧化酶(SOD)的组成。
③构成体内重要的载体及电子传递体。
铁参与构成血红蛋白和肌红蛋白的氧运输和储存;铁硫蛋白是呼吸链中的电子传递体。
④参与激素和维生素的合成,碘参与甲状腺激素的构成;钴对机体的代谢调控关系密切。
⑤影响免疫系统的功能,如硒能刺激抗体的生成,增强机体对疾病的抵抗力;锌能增强免疫功能,影响生长发育。
⑥参与核酸代谢及蛋白质的生物合成,如锰能激活脱氧核糖核酸酶;锌离子参与构成DNA和RNA聚合酶;锌蛋白参与转录因子的构成、DNA复制及蛋白质各种基因表达调控过程。
㈠适应症:微量元素的缺乏与过多及各种有关疾病。
㈡标本采集:血清或全血。
㈢检测方法:微量元素在人体内含量很低,测定方法要求具有较高的灵敏度、特异性、准确性。
现多用原子吸收分光光度法,有些也可用化学比色法。
㈣参考范围(血清)锌:8.30~21.23 µmol/L(男),8.92~17.53 µmol/L(女)铜:12.50~20.30 µmol/L(男),15.63~23.43 µmol/L(女)硒:1.490 µmol/L(均值),铬:0.096 µmol/L(均值),锰:0.040~0.100 µmol/L,钴:0.017~0.019 µmol/L。
电解质与微量元素检验知识点一、体液中水、电解质分布及平衡1、维持胶体渗透压的主要物质:白蛋白。
维持晶体渗透压的物质主要:NaCl。
2、脱水分类:(1)高渗性脱水:失水˃失电解质。
原因多见于饮水不足,如:高温作业,大量出汗。
(2)等渗性脱水:失水=失盐。
原因常见于呕吐或者腹泻等丧失消化液的情况。
(3)低渗性脱水:失水˂失盐。
原因是体液丢失时,只补充水,而不补充电解质。
二、电解质平衡紊乱(一)钠离子(Na+)1、排出原则:“多吃多排,少吃少排,不吃不排”。
2、参考值:血清钠:135-145mmol/L 尿钠:130-260mmol/24h(1)低钠血症˂130mmol/L。
原因:肾性(慢性肾功衰)、非肾性(呕吐、腹泻等)、假性低钠血症。
(2)高钠血症˃145mmol/L。
原因:尿崩症、出汗过多等。
(二)钾离子(K+)1、排出原则:“多吃多排,少吃少排,不吃也排”2、参考值:血清钾:3.5-5.5mmol/L(1)低钾血症˂3.5mmol/L 。
原因:长期进食不足、严重腹泻、呕吐、长期使用肾上腺皮质激素和利尿剂等。
(2)高钾血症˃5.5mmol/L。
原因:钾输入过多、排泄障碍等。
(三)阴离子间隙(AG)细胞外液中阳离子总数和阴离子总数之差。
1、AG= ( Na+ + K+ ) - ( HCO3- + Cl-)。
2、参考值:8-16mmol/L,平均12mmol/L。
3、临床意义:AG升高,多见于代谢性酸中毒。
(四)钙代谢1、正常人血钙:2.1-2.7mmol/L。
2、PH下降时,血钙升高;反之,降低。
3、临床上碱中毒时,尽管患者血浆总钙不低,但是患者出现低钙抽搐,可能由于离子钙浓度降低引起。
4、调节:甲状旁腺素(PTH)降低血磷、升高血钙;降钙素(CT)降低血钙、血磷;1,25-(OH)2-D3 升高血钙、血磷。
5、甲基麝香草酚蓝比色时:加入适当的8-羟基喹啉,可消除镁离子的干扰。
(五)常考的微量元素1、铜:Wilson病时血清铜含量明显降低。
第十一章钠、钾、氯和酸碱平衡检验教学目的:掌握:火焰光度法、离子选择电极法测定钾钠的方法分类、原理及方法学评价;OCPC法测定血钙、比色法测定血镁的基本原理、方法学评价。
熟悉:比色法测定血氯,还原钼蓝法测定血磷;亚铁嗪比色法测定血清铁和总铁结合率。
了解:体液中电解质及其生理功能;钾、钠、氯代谢及其平衡紊乱;钙、磷代谢和调节;镁代谢和生理功能;铜和锌的测定。
重点:火焰光度法、离子选择电极法测定钾钠的方法分类、原理及方法学评价;OCPC法测定血钙、比色法测定血镁的基本原理、方法学评价。
难点:火焰光度法、离子选择电极法测定钾钠的方法分类、原理教学方法和手段:课堂讲授为主,多媒体教学为辅,课堂提问突出重点。
授课时数:6学时教学内容及组织:第一节钠、钾、氯代谢及检测一、钠、钾、氯在体内的含量和分布正常成人体内钠40~44mmol/kg(约1g/kg),50%分布于细胞外液,40%~45%分布于骨骼,5%~10%分布于细胞内液,血清钠135~145mmol/L,占血浆阳离子总量的90%。
正常成人体内钾49~54mmol/kg(约2g/kg),98%分布于细胞内液,2%分布于细胞外液,血清钾3.5~5.5mmol/L。
钠、钾这种不平衡分布主要是由细胞膜上的钠泵(Na+-K+-ATP酶)所致。
氯为细胞外液中主要阴离子,主要来源于食盐,排泄主要通过肾,100~200mmol/24h,其次是汗液和粪便,氯转移对维持细胞内外离子平衡有重要作用。
二、钠和钾的代谢(一)钠、钾的来源钠主要来自食盐,其摄入量与个人生活习惯有关,一般为8~15g/天,远超过机体需要量,而且,机体对钠的吸收率很高,几乎是100%。
钾主要来自蔬菜、水果及肉类,成人需要量KCl 2~3g/天,吸收率约90%。
(二)钠、钾的排泄钠、钾主要通过肾排泄,肾脏对钠、钾的排泄可概括为:钠多吃多排,少吃少排,不吃不排。
肾排泄钠的阈值为110~130mmol/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