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实主义的伟大胜利
- 格式:doc
- 大小:17.00 KB
- 文档页数:1
马克思主义文艺理论视域下巴尔扎克《人间喜剧》的现实主义原则探析作者:秦海咪来源:《长安学刊》2019年第04期摘要:恩格斯在《致玛·哈克奈斯》一文中,对巴尔扎克的《人间喜剧》进行了高度的赞扬,认为巴尔扎克的《人间喜剧》是“现实主义的最伟大的胜利之一”。
笔者发现用马克思主义文艺理论对巴尔扎克的《人间喜剧》的现实主义原则进行探析是很好的角度,巴尔扎克的《人间喜剧》高度遵循了马克思现实主义的文艺理论,本文将从马克思主义认识论、人道主义历史观、文学反映论等马克思主义文艺理论来探析《人间喜剧》的现实主义原则。
以便更好的了解马克思主义文论在文学作品中的运用。
关键词:马克思主义文艺理论;人间喜剧;现实主义原则文章编号:978-7-80736-771-0(2019)04-074-03馬克思主义文艺理论来源于马克思、恩格斯等马克思主义经典作家关于文学创作、文学批评相关问题的论述。
马克思主义文艺理论被称为“时代精神的精华”,马克思主义文艺理论以现实主义为原则,从唯物主义认识论出发,提出了人道主义历史观、文学反映论等文论观点,这些经典的文艺理论,为文艺创作与评论提供了基本的准则。
恩格斯赞扬巴尔扎克的《人间喜剧》是“现实主义的最伟大的胜利之一”。
巴尔扎克的《人间喜剧》高度遵循了马克思现实主义的文艺理论。
本文将从马克思主义认识论、人道主义历史观、文学反映论等马克思主义文艺理论来探析《人间喜剧》的现实主义原则。
以便更好的了解马克思主义文艺理论在文学作品中的运用。
一、社会环境的现实性——马克思主义认识论的运用马克思主义认识论又称辩证唯物主义认识论,是马克思主义哲学关于认识发展一般的理论。
它彻底坚持从物质到意识的唯物主义认识路线,承认物质是第一性的,意识是第二性的,承认认识是人脑对客观物质世界的反映,人具有认识客观世界的能力。
辩证唯物主义认识论是能动的革命的反映论,它第一次把实践引入了认识论,指出社会实践在认识中的地位和作用。
马克思主义文论试卷1一、请指出下列观点出现在马克思、恩格斯的哪些文章中(10分)1.“劳动创造了美” --<巴黎手稿>2.“不是意识决定生活,而是生活决定意识”---《德意志意识形态》3.“宗教、家庭、国家、法、道德、科学、艺术等等,都不过是生产的一些特殊的方式”--《巴黎手稿》4.“物质生产的发展例如同艺术生产的不平衡关系”--《政治经济学批判》导言5.“现实主义的最伟大胜利”-《致玛.哈克奈斯》7、评欧仁·苏的《巴黎的秘密》-《神圣的家族》8、“可是我认为倾向应当从场面和情节中自然而然地流露出来,而不应当特别把它指点出来”。
-《致敏.考茨基》9、评剧本《弗兰茨。
冯。
济金根》-《致斐迪南·拉萨尔》10、“美的规律”-《1844年经济学——哲学手稿》或《巴黎手稿》11、“人的本质力量的对象化”- 《1844年经济学哲学手稿》12、评剧本《弗兰茨。
冯。
济金根》-《致斐迪南·拉萨尔》13、“艺术生产”概念-《1844年经济学哲学手稿》.二、名词解释(12分)1.“莎士比亚化”--是指那种依靠丰富的情节、真实的细节、广阔的社会背景来表现主观的思想情感的创作倾向2.“席勒式”---是指那种不顾人物性格逻辑,违反真实性原则硬性地让人物说他不该说的话,以传达作者思想倾向3.对现实关系的真实描写--这是对现实主义真实性的最基本的要求。
意思是指现实主义的真实性并不等于真实地描写生活现象,而是要求真实地反映出现实社会中不同阶层、阶级、不同社会力量之间的复杂关系,并通过对这种关系的揭示,展现社会的本质特征及其发展趋势文艺的意识形态性-- 在马克思看来,文学艺术与法律、政治、宗教和哲学一样都是意识形态的形式它的存在形态;它的发展变化都是由生产力与生产关系的矛盾关系即一个社会的物质生产方式所制约的。
因此,社会变革的原因不能到文艺、宗教、法律、哲学中去寻找,而文艺等的变化的原由必须到社会经济基础的变更中去寻找。
为什么马恩认为巴尔扎克创作是现实主义的伟大胜利?现实主义是文艺的基本创作方法之一,侧重如实地反映现实生活,客观性较强。
它提倡客观地、冷静地观察现实生活,按照生活的本来样式精确细腻地加以描写,力求真实地再现典型环境中的典型人物。
而在恩格斯对现实主义的看法是“作者的见解越隐蔽,对艺术作品来说就越好。
”他是针对当时流行的公开鼓吹自己的社会观点和政治观点、热衷于以抽象的说教来取代情节和场面的丰富性的“倾向文学”而提出的,要求作家隐蔽自己的见解,这是为了坚持现实主义的创作路线,恩格斯认为“现实主义甚至可以违背作者的见解而表露出来”,并赞扬巴尔扎克《人间喜剧》体现了“现实主义的最伟大胜利之一”,恩格斯再次否定了“倾向小说”并意属于巴尔扎克。
只有这样才能保证文艺的特质“现实主义的胜利”这一理论命题,揭示了现实主义作家应当尊重历史、尊重现实,尽量抛弃自己的主观偏见。
恩格斯认为巴尔扎克是比过去、现在和未来的一切左拉都要伟大得多的现实主义大师,他在《人间喜剧》里给我们提供了一部法国“社会”特别是巴黎“上流社会”的卓越的现实主义历史,他用编年史的方式几乎逐年地把上升的资产阶级在1816年至1848年这一时期对贵族社会日甚一日的冲击描写出来,这一贵族社会在1815年以后又重整旗鼓,尽力重新恢复旧日法国生活方式的标准。
他描写了这个在他看来是模范社会的最后残余怎样在庸俗的、满身铜臭的暴发户的逼攻之下逐渐灭亡,或者被这一暴发户所腐化的一幅画面。
在这幅中心图画的四周,他汇集了法国社会的全部历史,甚至在经济细节方面(如革命以后动产和不动产的重新分配)所学到的东西,也要比从当时所有职业的历史学家、经济学家和统计学家那里学到的全部东西还要多。
不错,巴尔扎克在政治上是一个正统派;他的伟大的作品是对上流社会必然崩溃的一曲无尽的挽歌;他的全部同情都在注定要灭亡的那个阶级方面。
但是,尽管如此,当他让他所深切同情的那些贵族男女行动的时候,他的嘲笑是空前尖刻的,他的讽刺是空前辛辣的。
马克思主义文论试卷1学院班级学号姓名成绩一、请指出下列观点出现在马克思、恩格斯的哪些文章中(10分)1“劳动创造了美”2“不是意识决定生活,而是生活决定意识”3“宗教、家庭、国家、法、道德、科学、艺术等等,都不过是生产的一些特殊的方式”4“物质生产的发展例如同艺术生产的不平衡关系”5“现实主义的最伟大胜利”二、名词解释(12分)1“莎士比亚化”2“席勒式”3对现实关系的真实描写三、解释题:解释下列观点(每题10分,共40分)1.“实际创造一个对象世界,改造无机的自然界,这是人作为有意识的类的存在物(亦即这样一种存在物,它把类当作自己的本质来对待,或者说把自己本身当作类的存在物来对待)的自我确证。
诚然,动物也进行生产。
它也为自己构筑巢穴或居所,如蜜蜂、海狸、蚂蚁等所做的那样。
但动物只生产它自己或它的幼仔所直接需要的东西;动物的生产是片面的,而人的生产则是全面的;动物只是在直接的肉体需要的支配下生产,而人则甚至摆脱肉体的需要进行生产,并且只有在他摆脱这种需要时才真正在进行生产;动物只生产自己本身,而人则生产整个自然界;动物的产品直接同它的肉体相联系,而人则自由地与自己的产品相对立。
动物只是按照它所属的那个物种的尺度来进行塑造,而人则值得按照任何物种的只度来进行生产,并且随时随地都能用内在固有的尺度来衡量对象;所以,人也按照美的规律来塑造物体。
”P102.“物质生产的发展例如同艺术发展的不平衡关系。
进步这个概念决不能在通常的抽象意义上去理解。
……关于艺术,大家知道,它的一定的繁盛时期决不是同社会的一般发展成比例的,因而也决不是同仿佛是社会组织的骨酷的物质基础的一般发展成比例的。
例如,拿希腊人或莎士比亚同现代人相比。
就某些艺术形式,例如史诗来说,甚至谁都承认:当艺术生产一旦作为艺术生产出现,它们就再不能以那种在世界史上划时代的、古典的形式创造出来;因此,在艺术本身的领域内,某些有重大意义的艺术形式只有在艺术发展的不发达阶段上才是可能的。
近代科学与文化一、选择题1.(2019•南阳一模)恩格斯认为他的辉煌巨蓍是“现实主义的最伟大的胜利”,“给我们提供了一部法国社会,特别是巴黎上流社会的卓越的现实主义历史",在表现手法上“除了细节真实外,还更真实地再现了典型环境中的典型人物”。
与他有关的一项是()A.巴尔扎克B.《复活》C.《物种起源》D.托尔斯泰【答案】A【解析】巴尔扎克的《人间喜剧》歌颂人世间的美、善和光明,鞭挞了丑、恶与黑暗,展示了19世纪上半期法国社会生活的方方面面,堪称资本主义的“社会百科全书”。
恩格斯认为巴尔扎克的辉煌巨蓍是“现实主义的最伟大的胜利",“给我们提供了一部法国社会,特别是巴黎上流社会的卓越的现实主义历史",在表现手法上“除了细节真实外,还更真实地再现了典型环境中的典型人物”.故选:A.2.(2019•莱芜区)如图反映了英国科学家牛顿的一项理论成果.对此理解正确的是()A.发现了万有引力定律B.创建了微积分C.建立了完整的力学体系D.揭示了空间与时间的辩证关系【答案】C【解析】题干给出的图反映了英国科学家牛顿的一项理论成果。
对此理解正确的是建立了完整的力学体系。
英国科学家牛顿在力学领域,“牛顿三定律”建立了完整的力学体系,对自然科学的发展影响最大。
故选:C。
3.有人说:“牛顿接过了伽利略传过来的接力棒,并最终完成了科学史上的一次划时代的巨大飞跃。
”作为近代自然科学的集大成者,牛顿在天文学方面的成就是( )A.微积分B.电磁感应原理C.地心说D.万有引力定律【答案】D【解析】依据所学知识可知,英国科学家牛顿是近代自然科学的奠基人之一,他在科学领域的主要成就体现在天文、数学和力学方面。
牛顿在天文学上的主要贡献是在17世纪下半期发现万有引力定律,在数学上创建微积分,在力学上创立了完整的力学理论体系。
故正确答案为D。
ABC均不符合史实,故选D。
4.19世纪,给“上帝创造万物”的神创论以有力打击的理论是()A.牛顿的万有引力定律B.达尔文的进化论C.法拉第的电磁学原理D.马尔萨斯的“人口论”【答案】B【解析】结合所学知识可知,英国的达尔文著有《物种起源》一书,书中提出了自然界在“物竞天择、适者生存、优胜劣汰"的法则中发展的,即生物进化论的观点;《物种起源》的问世,第一次把生物学建立在完全科学的基础上,推翻了神创论和物种不变论,沉重打击了神权统治的根基,促进了社会的竞争发展。
35.怎样正确理解艺术掌握世界的方式?36.怎样认识艺术生产中的主体与客体之间的关系?37.怎样正确解释艺术生产同物质生产发展的不平衡现象?第九讲38.关于历史真实和艺术真实马克思和恩格斯的主要观点是什么? (1)艺术真实的客观标准是在整体上符合历史真实(2)在整体符合历史真实的基础上,允许艺术想象和艺术虚构39.在拉萨尔的《济金根》中,席勒式主要表现在哪几个方面? (1)创作的出发点是观念,而不是现实。
(2)把作品中的个人变成“时代精神的单纯的传声筒”(3)忽视艺术思维的情感性、形象性的特点40.马克思、恩格斯关于人物塑造的论述有哪些?(1)忽视人物本质的恶劣个性化倾向和忽视个性刻画的概念化倾向(2)人物的阶级倾向和时代特征,要通过情节的进程来表现(3)刻画人物性格,不仅要表现他做什么,而且要表现他怎么做41.简要概括恩格斯现实主义未来艺术的理想。
(1)情节的生动性和和丰富性的完美融合(2)戏剧的思想深度不是纯思辨的产物,它来自作家艺术家对他所反映的“历史内容”的深刻认识和把握。
(3)三者融合的戏剧理想第十讲42.简述信中恩格斯关于艺术典型塑造的理论43.根据恩格斯关于现实主义真实性和社会主义倾向性的理论,我们应该怎样解决文艺的真实性和倾向性的关系?第十一讲44.结合小说《城市姑娘》的思想内容谈谈现实主义艺术家的勇气”表现在哪些方面? 46.简述《城市姑娘》的思想意义。
47.什么是“现实主义的最伟大胜利之一”?作家怎样才能取得这种“胜利”? 48.恩格斯认为“现实主义甚至可以不顾作者的见解而表露出来”,请据此简述艺术家的生活实践、世界观和创作的关系。
49.恩格斯提出的现实主义文学的历史使命是什么?第十二讲50.简述《致保尔·恩斯特》写作的社会历史背景51.“青年派”的理沦和实践特点是什么?52.挪威小市民与德国小市民的性格有何不同?这种不同是如何组成的?53.简要分析恩斯特违反历史唯物主义的错误的表现。
马克思选读五、辨析:1、动物也生产,也为自己营造巢穴,因此动物也按美的规律来创造。
(错误)原因:⑴动物只是按照它所属的那个的种的尺度和需要来建造,而人却懂得按照任何一个种的尺度来进行生产,并且懂得怎样处处都把内在的尺度运用到对象上去,因此,只有人按照美的规律来建造。
2、"日月星辰"没有打上劳动的印痕,它们也能成为人的审美对象。
(正确)原因:⑴这类自然现象直接或间接地与人的生活发生了联系,它们已经随着人类社会实践的进展,被人们所认识和理解,已经成为人的生活和人的活动的一部分。
⑵当人们还不能物质地改变这类自然现象的时候,往往就在意识领域里来改变它,把它们当作精神生产的对象。
3、中国民间文学中也不乏郎才女貌、光宗耀祖等统治阶级的思想:(正确)原因:(1)意识形态的发展既有规律性,又有复杂性(2)统治阶级的思想在每一个时代都是占统治地位的思想(3)《伊索寓言》《安徒生童话》中的某些篇章也存在着宣扬侥幸发财、贪恋富贵、沉湎于个人幸福、追求剥削阶级生活方式的低级趣味。
4、被统治阶级的作家和作品由于自觉不自觉地接受统治阶级的影响,表现出一定的剥削阶级的思想情绪(正确)原因:意识形态的发展既有规律性,又有复杂性,统治阶级的思想是占统治地位的,但是统治阶级和被统治阶级又是相互影响相互渗透,被统治阶级的作家和作品由于自觉不自觉地接受统治阶级的影响,表现出一定的剥削阶级的思想情绪。
5、希腊艺术和希腊史诗具有永久的艺术魅力(正确)原因:古希腊艺术和史诗是所属时代的社会历史条件下的产物。
它产生于生产力水平很低的情况下,用想象和借助想象以征服自然力,支配自然力的心理和愿望。
6、马克思认为济金根的悲剧是策略、失误造成的,如果他打起反对皇权和公开向诸候开战的旗帜,悲剧就不会发生了。
(错误)原因:(1)认为济金根的悲剧是策略失误造成的,这是巴尔塔扎尔的观点。
(2)马克思认为济金根的覆灭是他作为骑士和作为垂死阶级的代表起来反对现存制度。
文章编号:#$$!%&’$()!$$$*#$%$$!"%$!卢卡奇对恩格斯“现实主义的伟大胜利”命题的探索马生龙)陕西省委党校文史室,陕西西安&#$$+#*摘要:卢卡奇通过阐释恩格斯“现实主义的伟大胜利”命题,认为作家世界观与创作之间的矛盾,其实是作家世界观自身的矛盾,是世界观深层与浅层的矛盾,表现于浅层的矛盾在深层是统一的。
关键词:卢卡奇,现实主义,世界观十月革命后的苏联,在如何对待古典文化遗产方面存在着严重的分岐。
有人主张批判地继承,有人则主张全盘否定。
其中以波格丹诺夫为代表的无产阶级文化派属于后者,他们声称要在社会主义文化的航船上“扔掉普希金、托尔斯泰和其他一切作家”,只批判、不继承,试图对古典文化遗产采取虚无主义态度。
列宁对之进行了斗争。
后来的拉普派在对待古典文化上一脉相承了此态度,在他们看来,作家有什么样的世界观,就必然创作出什么样的作品,古代的作家因受剥削阶级世界观的影响,其作品必然没落、反动。
后来拉普解散了,但这一庸俗社会学的观点在苏联文学界却很有影响。
恩格斯《致玛·哈克奈斯》的信恰好于#",!年正式发表,卢卡奇当时在苏联,较早地读了这封信。
针对苏联的文坛状况,卢卡奇通过阐释信中“现实主义的伟大胜利”表明了他对现实主义创作与世界观之间关系的立场。
恩格斯看到了现实主义创作与世界观之间的不统一,但是他无意去解释这样一些问题:这是怎么发生的-作家的作品怎么能违反作者本身的偏见-“这封信似乎要寻求某种与文艺学有关的意识形态理论,寻求某种解释来说明文学作品中意识形态是如何被‘现实主义的胜利’所推翻这一问题。
”这个任务自然落在了异乡人卢卡奇身上。
卢卡奇在许多论文中谈到这个问题。
在《农民》一文中,他指出巴尔扎克的创作意图是想描写法国地主贵族的悲剧,但是他在这部小说里实际做到的和他准备要做的恰恰相反。
他描绘的并非贵族庄园、而是农民小块土地的悲剧。
正是这种主观意图与创作实践之间的矛盾,构成了巴尔扎克的历史伟大性。
“现实主义的最伟大胜利”姓名:冯戎班级:汉语言文学一班学号:2007370530 巴尔扎克在政治上是一个正统派;他的伟大作品是对上流社会无可阻挡的崩溃的一曲无尽的挽歌;他对着定要灭亡的那个阶级给予了全部的同情。
但是,尽管如此,当他让他所深切同情的那些贵族男女行动的时候,恰恰是这个时候,他的嘲笑空前尖刻,他的讽刺空前辛辣。
而他经常毫不掩饰地赞赏的人物,却正是他政治上的死对头,圣玛丽修道院的共和党英雄们,这些人在那时的确是人民群众的代表。
——恩格斯巴尔扎克的政治态度和他在文学作品中表现出的文学倾向是相矛盾的。
恩格斯把这一种状况称为“现实主义的最伟大的胜利之一”。
那这种违反同情和政治偏见的现象是怎样产生的呢?恩格斯指出,是因为“他看到了他心爱的贵族们灭亡的必然性,从而把他们描写成不配有更好命运的人;他在当时唯一能找到未来的真正的人的地方看到了这样的人。
”也就是说,“现实主义的最伟大的胜利”要有两股力量才能实现。
第一股力量是现实主义的创作原则。
深刻地认识现实,忠实地反映现实,这是作家艺术家的神圣职责。
正如巴尔扎克所说:“社会是历史家,作家只能是它的书记。
”为了当好历史的书记,作家就要深入生活,研究生活,体验生活,从而获得对生活的真正的认识和深刻的理解。
中国近现代文学史上著名作家赵树理也认为,一个写作者总得对自己熟悉群众生活的根据地永远保持着饱满的兴趣。
不仅要深入生活,而且要“身入”生活,以农村为家。
他的作品以混沌稚朴的民俗为活生生的文学创作题村,具体深刻地反映了30年代到60年代太行地区的农村生活,真实地再现了我国农村几十年来的巨大变革。
取得“现实主义的最伟大胜利”的第二股力量是作家的人格力量。
卢卡契对此作出了说明。
他认为首先,作家艺术家要有对真理的渴望,对现实的狂热追求。
他在现实中所看到的,倘使跟他的固有的成见和偏见发生冲突,他就宁可抛弃偏见,而描写他亲身的所闻、所见和所感。
巴尔扎克则把这种品格称为艺术家的良心。
自学考试外国作家作品资料大全(七)
(1)雨果《巴黎圣母院》思想意义:
①以巨大的艺术力量猛烈抨击危害人类的恶势力,说天主教会使具有人性的人异化为魔鬼或使其毁灭。
②无限同情被侮辱损害的下层人民,热情赞扬其善良、仁慈、团结友爱、坚贞不屈的高尚品质,赞扬其团结起来为营救爱斯美腊达举行武装暴动的英勇战斗精神。
③以15世纪故事有力控诉鞭笞了封建贵族和教会残余势力,密切配合了法国人民埋葬封建王朝的七月革命,是对这一斗争的有力支持、鼓舞,现实意义很明显,时代感强烈。
(2)雨果《巴黎圣母院》艺术特色:
是一部将虚构故事置于一定历史背景的浪漫主义长篇小说。
马克思主义文论复习提纲一、定义概念1、人的本质力量对象化:人在与自然的关系中,通过主体的活动,把自己的本质力量体现在客体当中,使客体成为人的本质力量的确证,成为人的创造物和现实性,这个过程对人来说就叫对象化。
从主体方面看,人实现了自我,2、自然人化:表示客观的自然界不断进入人的活动的过程,即客观世界对象化的过程,马克思称这种与人的劳动联系和被改造过的自然为“人化的自然”或“自然的人化”。
人化的自然是人的本质力量对象化的结果,自然的人化是其过程,是第二自然。
作家艺术作品中的自然和社会生活都是人化的自然。
从对象方面看,对象被人化,打上了人的烙印,体现了人的意义。
3、本来形象:也叫非批判的形象。
马克思指具有现实主义特征的人物形象,也就是按照现实生活中人们的本来面貌真实的描绘了有自己独立个性的人物形象。
4、批判的变态:指丧失了现实主义特征的人物形象,也就是从某种抽象的观念出发,对人物形象做脱离实际的理想化或弯曲,失去自己独立个性的人物形象,是本来具有现实主义特征的人物形象的毁灭。
5、席勒式:指席勒创造中部分存在的从观念出发的概念化、抽象化倾向。
它针对的是席勒部分创作中从主观自我观念和理想出发,以主观的热情代替对客观现实的情形观察,以抽象概念的演绎代替对实际生活的真实描写。
6、莎士比亚化:继承和借鉴莎士比亚的现实主义创作原则和方法,这是对现实主义创作方法形象的表述,指从现实生活出发,通过生动丰富的情节,去塑造性格鲜明的典型人物,深刻的反映出时代的风貌。
7、历史观点:就是我们通常所说的历史主义观点,也就是要求在文学批评中,把作家作品放在特定的时代和历史条件下进行考察,进行与作品的历史内容相适应的社会的、政治的、哲学的、道德的评价。
把作品是否反映了历史的真实,是否具有进步的倾向作为衡量作品价值的尺度和标志。
8、美学观点:就是要求评论文学作品注意艺术的审美特性,遵循艺术反映现实的特殊规律,把艺术的审美价值作为衡量作品价值的一个尺度和标准,那么这样就要对作品做具体的艺术分析。
巴尔扎克现实主义创作的意义——以《人间喜剧》为例分析恩格斯在《致玛·哈克奈斯》的信中曾以巴尔扎克的创作为例, 指出现实主义甚至可以违背作者的见解而表露出来, 他称这一现象为“现实主义的最伟大胜利”。
恩格斯这个说法本身包含了对艺术特殊性的承认, 其真实含义是生活本身包含了意识形态属性或客观倾向,现实主义的胜利是生活本身的胜利。
巴尔扎克的作品中所表现出来的文学倾向,违反了他的阶级同情和政治偏见。
恩格斯在《致玛·哈克奈斯》的信中以巴尔扎克为例, 指出他的同情心虽然是在贵族一边, 但却毫不掩饰地赞美他政治上的死对头——圣玛丽修道院的英雄们。
这说明作品的客观意义有可能和作者的政治观点或倾向不一致, 恩格斯称这一现象为“巴尔扎克不得不违反自己的阶级同情心和政治偏见; 他看到了他心爱的贵族们灭亡的必然性, 从而把他们描写成不配有更好命运的人; 他在当时唯一能找到未来的真正的人的地方看到了这样的人, ——这一切我认为是现实主义的最伟大胜利之一”。
恩格斯所说的现实主义的伟大胜利是深入到现实主义艺术创作的真正老根的一个问题,这个问题已经接触到真正现实主义的实质一个伟大的现实主义作家,如巴尔扎克, 假使他所创造的场景和人物的内在的艺术发展, 跟他本人最珍爱的偏见, 甚至跟他认为最神圣不可侵犯的信念发生了冲突, 那么, 他会毫不犹豫地立刻抛弃他本人的这些偏见和信念, 来描写他真正看到的, 而不是描写他情愿看到的事物。
对自己的主观世界图景的这种无情态度, 是一切伟大现实主义作家的优质标志。
巴尔扎克通过对资本主义制度下现实关系的真实描写,使现实主义文学具有社会倾向性,反映了无产阶级的社会主义文学的共同特点,体现了马克思主义者的历史唯物主义态度,体现了马克思主义所固有的严格的现实主义精神。
巴尔扎克在《人间喜剧》中,对当时的社会生活作了广阔的反映。
他以贵族和资产阶级的矛盾为中心图画,以金钱统治原则为这幅图画的线索,描绘了十九世纪前半期法国社会的历史,并以批判态度指出产生这些现象的多种原因或一种原因,阐明隐蔽在这一大堆人物、激情和事件中的意义,暴露了贵族和资产阶级的罪恶,为我们认识当时法国社会提供了丰富的材料。
现实主义的伟大胜利现实主义的意思是,除细节的真实外,还要真实地再现典型环境中的典型人物。
典型人物和典型环境是通过真实的细节表现出来的;拘泥于细节会导致自然主义,脱离了细节又会走向唯心主义或称公式化,概念化,模式化。
所以在现实主义的创作中一定要正确地把握三者之间的关系。
比如在《城市姑娘》这本书中,作者就树立了典型的人物形象:耐丽,她是落后工人代表的典型—她诚恳、谦逊、淳朴善良,却爱慕虚荣;精神迟钝,对宗教顶礼膜拜,忍受着心灵和肉体的屈辱,没有反抗意识,也无回复自己人格的企图。
这里的工人阶级是以消极的群众出现的,他们无力自助,也没有尝试自助。
但是环绕这些人物并促使他们行动的环境,也许就并不是那样典型了。
在当时,工人阶级对他们周围的压迫环境进行了叛逆的反抗,他们为回复自己做人的地位做出了极大的努力。
这都属于历史,因而也应当有权在现实主义领域中要求占有一席之地。
巴尔扎克说:“社会是历史家,而作家只能是它的书记。
”为了当好历史的书记,作家就要深入生活,研究生活,体验生活,从而获得对生活的真正认识和深刻理解。
现实主义的创作要反映社会生活的广度、揭示社会生活的深度。
政治领域的阶级斗争也必然反映到哲学领域和文学领域中来。
政治与文学有着密不可分的关系。
恩格斯曾说,一定的思想是从历史潮流中吸取来的,较大思想深度是从意识到历史内容中提炼和概括出来的,而历史潮流和历史内容都是由一定历史时期的社会基本矛盾所制约和决定的。
我国著名小说家赵树理,他曾在山西农村生活,从事实际的农村工作,参加了初级社会主义,农民公社等一系列农村运动。
急剧变革的农村生活给了赵树理永不枯竭的创作源泉。
他的小说多以华北农村为背景,用诙谐幽默的语言,塑造农村各式人物的形象,反映农村社会的变迁和存在其间的矛盾斗争,成为新中国文学史上最重要、最有影响的文学流派之一。
作家、艺术家同社会生活有着密切的联系,他们关注社会重大问题。
如鲁迅先生曾在《药》中写了用烈士的鲜血当药引做血馒头来就孩子的故事,揭示了当时社会的黑暗、人们的愚昧和无知。
论巴尔扎克托尔斯泰现实主义的伟大胜利
曾簇林
【期刊名称】《湘潭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年(卷),期】1985(000)0S2
【摘要】<正> 一提起西方资产阶级古典文学史上的巴尔扎克和托尔斯泰,文艺同人们便争相称颂,以现实主义的艺术大师赞之不绝,因为巴尔扎克取得了“现实主义的伟大胜利”,而托尔斯泰,则被誉为“最清醒的现实主义”,然而,何谓现实主义的伟大胜利?现实主义的伟大胜利表现何在?即世界观与创作方法的关系这一传统的美学命题一直纠缠着大家的头脑,要求我们作出合理的回答。
【总页数】12页(P109-120)
【作者】曾簇林
【作者单位】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C55
【相关文献】
1.巴尔扎克与托尔斯泰在创作上各自的矛盾 [J], 袁素华;
2.巴尔扎克与托尔斯泰在创作上各自的矛盾 [J], 袁素华
3.巴尔扎克与“现实主义的最伟大胜利”——兼论世界观与创作方法的关系 [J], 杨太;陈文忠
4.托尔斯泰巴尔扎克及其他…… [J], 王大海
5.关于真实性倾向性及其他——巴尔扎克和托尔斯泰初探 [J], 彭青苗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论现实主义的伟大胜利
湘大兴湘汉语言文学2011962712 姜绮梦
在论现实主义的伟大胜利时,我们首先应该知道什么是现实主义?马克思在《致玛·哈克奈斯》中提到现实主义的意思是,除细节的真是以外,还要真是的再现典型环境中的典型人物。
并且还提到现实主义甚至是可以不顾作者的见解而表露出来的。
哈克奈斯的《城市姑娘》主要描写了伦敦东头一个年轻的缝纫女工耐丽被资产阶级绅士阿瑟·格兰特诱骗遗弃的故事。
马克思在信中肯定了哈克奈斯的现实主义真实性,写作的朴实无华的手法,以及表现了真正艺术家的勇气。
但是《城市姑娘》却又不足,它的人物本身而言是典型的,但是围绕这些人物的环境就不那么典型了。
马克思举例说明了一个现实主义伟大胜利的代表:巴尔扎克的《人间喜剧》。
巴尔扎克的政治态度和他在文学作品中表现出的文学倾向是相矛盾的,他看到了他心爱的贵族们灭亡的必然性,他在当时是唯一能找到未来的并真正的人的地方看到了这样的人。
这部现实主义文学巨作,在对资本主义社会现实的描写中,以客观、冷静和准确的笔法,反映了法国贵族的没落和资产者的崛起,小说中的人物性格鲜明,他们是一个个典型的“社会人”形象,在时代和经济剧烈的变化中,社会对人产生的影响,成为人性和生活变化的主要原因,贵族的没落和资产者的发迹,金钱的罪恶,人性的扭曲,都是在时代和社会的变化中完成的。
我们可以得出“现实主义的最伟大的胜利”要有两股力量才能实现。
第一股力量是现实主义的创作原则。
深刻地认识现实,忠实地反映现实。
正如巴尔扎克所说:“社会是历史家,作家只能是他的书记。
”为了当好历史的书记,作家就要深入生活,研究生活,体验生活,从而获得对生活的真正认识和理解。
与此类似的作家还有赵树理、柳青、別林斯基、马克吐温等。
取得“现实主义的最伟大胜利”的第二股力量是作家的人格力量。
(1)对真理的渴望,对现实的狂热追求。
巴尔扎克说过:艺术家有一颗难以克服的自尊心,一种艺术热情,难以磨灭的人对事物的良心。
陶渊明可以不为五斗米折腰,朱自清不食美国白面,都是做好的证明。
巴金《随想录》倡导要讲真话,不隐恶,不虚美,对自己灵魂进行挖掘和审判。
(2)作家、艺术家因社会生活的密切联系和对社会的重大问题的关注。
例如,鲁迅对吃人的社会提出批判和反思,提出救救孩子,直指人肉宴席这一现象。
此外,卡夫卡作为反映现代意识的接触领袖,在《变形记》中指出了它是现代人的异化现象。
沉重的肉体和精神压迫使人失去了自己的本质,异化为非人。
现实主义的胜利就是最隐藏而深刻的根源来说,实际上是作家、艺术家世界观中比较深刻的,面对比较肤浅一面的胜利。
世界观决定了对创作的辩证理解。
世界观指导、制约着创作为宜,而决定就太绝对化、主观化、片面化了。
现实主义的伟大胜利意义在于确认了生活、实践的观点的正确性,作家的观点由反动到了进步;同时说明了生活、实践的观点是唯物主义认识论的首要观点,也是现实主义艺术论的首要观点,出发点的正确要从根源上做出保证;载着现实主义的伟大胜利是历史辩证的胜利,是生活实践的胜利。
这胜利最终表示是一种观点、世界观、方法论意义上的胜利。